模拟电路简明教程3-5章习题答案课件_第1页
模拟电路简明教程3-5章习题答案课件_第2页
模拟电路简明教程3-5章习题答案课件_第3页
模拟电路简明教程3-5章习题答案课件_第4页
模拟电路简明教程3-5章习题答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5假设两个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对数幅频特性分别

如图(a)和(b)所示。①分别说明两个放大电路的中频电压放大倍数、

下限频率、上限频率和通频带各等于多少?②试判断两个放大电路分别采用何种耦合方式?③画出两个放大电路相应的对数相频特性。f/MHz1.530-20dB/十倍频0f/Hz04020-20dB/十倍频20dB/十倍频20

解:①由图看出,则可算得还可看出,可算得②第一个电路采用阻容耦合,

第二个电路采用直接耦合。f/MHz1.530-20dB/十倍频0f/Hz04020-20dB/十倍频20dB/十倍频200.15152200f/Hzf/MHz3-8已知三极管的rbb¢=200Ω,rb¢e=1.2kΩ,gm=40mS,C¢=500pF。①试画出包括外电路在内的简化的混合型等效电路;

②估算中频电压放大倍数、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③画出对数幅频特性对数相频特性。Rb500kΩ+VCC+12V++––+C11μFRc2kΩusuoRs1kΩ解:①混合π型电路如图所示。②rb¢eRcRb+-+-Rsrbb'C¢C1cebb¢usuo③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如下图:4-1在如图所示的互补对称电路中,已知VCC=6V,RL=8Ω,假设三极管的饱和管压降为UCES=1V。①试估算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Pom;②估算电路中直流电源消耗的功率PV和效率η。R1D1D2R3RLT1T2+VCC-VCCuouIR2C1解:①②4-3已知VCC=6V,RL=8Ω,设三极管的UCES=1V。①估算最大输出功率Pom;

②估算直流电源消耗的功率PV和效率η。

将本题结果与习题4-1进行比较。

R1D1D2R3RLT1T2+VCCuouIR2C1C2+-+-解:①②可见,

在同样的VCC和RL之下,OCL电路的Pom比OTL电路大得多(大致为六倍)。同时OCL电路的PV也比OTL电路大得多(大致为五倍)。

OCL的实际效率比OTL的实际效率高。

若忽略UCES,OCL的功率大约为OTL的四倍,效率基本相同。4-7分析图中的OCL电路原理,试回答:

①静态时,负载RL中的电流应

为多少?如果不符合要求,

应调整哪个电阻?

②若输出电压波形出现交越失

真,应调整哪个电阻?

如何

调整?③若二极管VD1或VD2的极性

接反,将会产生什么后果?R1D1D2R3RLT1T2+VCC1uouIR2C1+–+–-VCC2

④若VD1、VD2、R2三个元件中任何一个发生开路,

将产生什么后果?解:①静态时负载RL中的电流应为零。

如不符合要求,应调整R1。②应调R2,增大R2的阻值。③若VD1或VD2的极性接反,将使功率三极管

电流急剧增大,可能烧毁三极管。④若VD1、VD2、R2三个元件中任一个发生开

路,同样可能使功率三极管电流急剧增大,

烧毁三极管。4-8试分析图中各复合管的接法是否正确。如果认为

不正确,请扼要说明原因;如果接法正确,说明

所组成的复合管的类型,指出相应的电极,并列

出复合管β的和rbe的表达式。(a)(b)(c)(d)VT1VT2VT1VT2VT1VT2VT1VT2答:(a)接法不正确。(b)接法不正确。(c)接法正确。复合管为PNP型。bl是复合管的b,e1(c2)是复合管的e,e2是复

合管的c,

复合管的rbe和β分别为:

rbe=rbe1,β=β1(1+β2)≈β1β2(d)接法不正确。5-5图中为精度更高的威尔逊电流源。设IC1=IC2=IC,β1=β2=β3=β,试证明:

+VCCRIREFVT1VT2IC2IB1IB2IB3IC1VT3IC3IE3证明:由图可知:5-6假设三极管的β

=40,rbe=8.2kΩ,Re=56kΩ,VCC=VEE=15V,Rc1=Rc2=75kΩ,R1=R2=1.8kΩ,Rw=1kΩ,Rw的滑动端处于中点,RL=30kΩ。求:

①静态工作点;②差模电压放大倍数;③差模输入电阻。+VCCRc2VT1VT2Rc1uI1+uoR1R2-VEEReuI2RwRL

解:①②③5-7已知三极管的β=100,rbe=10.3kΩ,Re=27kΩ,VCC=VEE=15V,Rc1=Rc2=36kΩ,R1=R2=2.7kΩ,Rw=100Ω,Rw的滑动端处于中点,RL=18kΩ。

试估算:①静态时工作点;②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③差模输入电阻。+VCCRc2VT1VT2Rc1uI1+uoR1R2-VEEReuI2RwRL

解:①对于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估算Q点应从基

极回路出发,估算的步骤是:IBQ→ICQ→UCQ→UBQ②③5-8为了实现差分放大电路的调零,通常采用在集电极

回路加电位器(图P5-6)或在发射极回路加电位器

(图P5-7)的方法,试比较二者的优缺点。解:集电极回路加电位器调零比较简单,但静态调到零后,动态仍有可能不平衡;电位器的阻值较大,通常为几千欧至几十千欧。发射极回路加电位器调零由于引入负反馈,因此对静态和动态均有调零作用;所用电位器的阻值较小,一般为几十欧至几百欧;但引入负反馈后使放大倍数下降。5-9已知VCC=VEE=9V,Rc1=Rc2=47kΩ,Re=13kΩ,Rb1=3.6kΩ,Rb2=16kΩ,R1=R2=R=10kΩ,RL=20kΩ,三极管的β

=30,UBEQ=0.7V。①试估算静态工作点;②估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