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反思_第1页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_第2页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_第3页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_第4页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

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综合算式,但对于综合算式的递等式计算格式还没有涉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情景让学生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我先让同学们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列出数量关系式,让学生依据数量关系式列出了式子,因为之前始终学习的是分步算式,所以他们轻而易举的列出了这个两步计算的式子,然后我再让他们将分步算式合起来列出综合算式,据我观看,大多数学生都能列出综合算式,然后我再带着学生给他们讲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再通过商量比较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学问得到稳固和强化,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学问点,加深记忆。从学生的作业中可以反馈出许多问题,现结合课堂教学和作业状况说一说存在的问题:

〔1〕备课时,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把新授部分分成了三个部分,由分步算式引入综合算式及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为第一个部分,依据情境直接写出综合算式为第二个部分,比较总结为第三个部分。从学生的作业状况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把握缺乏,他们的书写格式五花八门,这也是因为我在课堂上没有给他们多余时间思索。尽管在新课讲授时已经挑出了错误的格式给他们看,但是由于没有给他们强化的过程,所以大多数同学只是走马观花式的记了一下、并没有真正专心记住。

〔2〕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他们的问题。在写练习题时,我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索,许多时候,担忧学生说的不到位,一次次地纠正学生的答案,或者直接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在以后应尽量避开出现这样的状况,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是要学生多说,这节课我给学生的时间太少,许多时候怕学生出错或者表达不完好,自己就说出了答案或结果,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3〕加强板书训练,本节课需要书写的数字许多,我在黑板上的板书写得很难看,由于我的数字写得比较大,所以整块黑板都被我写满了,给人的观感特别不好。板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书写能力,因为学生的仿照能力很强,假如示范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特殊是小学生,他们正处于识字、认字的阶段,板书更应具有示范和引导作用,同时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习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加减法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所以内容对孩子来说不是很难,所以我把这节课的目标定为:〔1〕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针对题目选择合理正确的方法计算。〔2〕让学生体会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应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3〕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敏捷性,提高数学思索能力和运算能力。针对这些目标的完成,我仔细进行课前预备,认真研读教参,思索学生的回答,为了呈现更好的课堂效果,我还琢磨自己的语言,既能让学生听得懂又能简洁精炼。

课前的复习我预备了多道复习题,让学生充分复习整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个环节设计比较好,效果很好,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学问。新知的引入我是利用教材上所给的情景进行导入,语言上我力求精准,能吸引孩子的留意力,我在展示教材上的情境图时,第一时间不是看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出从图中得到的信息。没想到在这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孩子们从表中发觉了许多信息,但与本课关系不是很大。这时候,我就会引导他们,让他们的思路和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在得到相应的信息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这时会得到两个算式。为了验证这两个算式是一样的,我让学生分成两个阵营,一个计算有括号的算式,一个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同学汇报结果以后,让他们自己思索两组算式是不是都对。这就是数学中的一题多解。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这一点上我觉得处理的还不错,问题出示以后,我没有急着去总结,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发觉,在观看之后,学生自己得出了结论: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以前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是一样,让孩子自己去发觉,去总结,而我始终处于引导、合作的地位,不仅培育了孩子的观看能力和主体性,也表达了新课标中所提倡教师的主导性,最终通过练习让学生顺利的把握了新知。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3

本课是学生在经受了上学期的运算,已经积累了肯定的运算阅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应当是既注重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又要重视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所以,这一次四则运算学问的教学也正是加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训练的一次好机会。

一、过程:

对于同一级混合运算,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来计算,对于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特别清晰。为了使学生明确同一级混合运算顺序的道理,在课伊始,我设计了口算活动,出示:16+4+2325×4×2100-25-1024÷8×6,既帮学生回忆旧知,突出了同级运算,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接下来,借助课本情境图,放手让学生依据主题图题图自主解决问题,在全班进行沟通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这样让学生在经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混合运算的顺序。这个环节上,学生协作较好到达了设计目的,呈现了轻松的课堂气氛。学生在总结运算顺序时说的比较到位,没有花费较多时间,并且学生都能理解。

稳固应用这个环节,我首先设计了几道脱式计算,接着设计了〞找错误〞,以此加强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把握;另外,还设计了“依据下面的'分步算式,把他们写成综合算式〞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学困生多错较多。最终支配了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两道解决问题,既培育了学生运用综合算式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了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一、教学思路

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特别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根据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学生不是特别清晰。所以本课我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实行下面两个步骤进行教学:

(1)让学生尝试完成:13+29-15=2×15÷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主要说算的顺序。通过学生个别说,自己说,同桌说的方式理解同一级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的。

(2)运用综合算式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让学生审题,从图中找到信息和问题,分析信息。如:例1求如今有多少人在滑冰?让学生理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每一步运算所表示的意思又是什么?通过这样的思路引导,到达大多数学生理解每一步的运算含义,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出现

在练习中发觉,有的学生学不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少数基础差的学生简洁的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误,尤其表如今加减计算上。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留意教师的讲解示范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习惯等各方面的培育。

三、提高空间

1.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简单接受。

3.教师讲解示范脱式计算的样式,不先算的直接落下来,先算的算出结果落下来,然后依次计算。

4.多稳固练习,熟能生巧。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

本节课采纳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1、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课堂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之上,由小红回姥姥家的实际问题引入,这样贴近生活,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本节课采纳情境串教学,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

2、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沟通,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信任、鼓舞学生,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索时间,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尝试、商量、沟通,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

3、加强估算,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加强估算教学,有利于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敏捷性,可以保证让每个学生在把握一般方法的前提下,让全体学生得到进展。

4、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渗透德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5

一、考虑学生已有学问,合理支配复习内容

在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之前,学生已有加减混合、乘除混合、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的学习经受,加减混合是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只需要学生把第一次运算的结果记在心中,再完成第二次运算,写出结果;乘除混合是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的,学习过程与加减混合相似,直至四上,学生才正式学习用递等式完成两步混合运算的计算。为了让学生顺利地把握本课的学习内容,我在复习环节设计了10道两步式题〔4题含有同一级运算,4题含有乘〔除〕和加〔减〕、2题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试教中发觉支配含有括号的两步式题对新课中学生列综合算式可能有肯定的干扰〔好多学生列出的综合算式中前后两个乘法都加了括号,当然出现这样的算式也很好〕,因此在后来的课堂中删除了这两题,并且也调整了上面8题的出现顺序。离学生思维最近的是乘〔除〕和加〔减〕的混合运算,因此先出示了4题乘〔除〕和加〔减〕混合的,而后出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试一试〞的教学用到这部分内容,这样的出现顺序与教材的编排相吻合。更多小学数学教学反思

二、注重“算〞与“用〞的结合

新教材没有单独编排应用题,除了有侧重地支配“解决问题的策略〞外,大部分解决问题的教学都结合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进行,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注重“算〞与“用〞的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本课的练习中,我支配了两个解决问题,即“想想做做〞的第4、5题。第4题与例题较相似,求两商之差,一是稳固所学的列综合算式,按正确的运算顺序计算,二是训练学生从问题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学生理解“人均居住面积〞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但是我又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显得过于罗嗦,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以致第5题未能解决。我们平常计算的教学和练习,如果能结合实际情境,学生就能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这样就能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算〞和“用〞和谐交融。

三、正确对待和合理利用课堂生成

课堂是个充满未知的场所,每一刻都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或尴尬。在引导学生观看情境图后,要求学生能列综合算式的尽量列综合算式计算,课堂中出现了这样三种算式:12×3+15×4,〔12×3〕+〔15×4〕,〔12+15〕×4-12。前两种都在我的预设中,第三种在两次试教中都未曾见过,我悄悄地告知自己要冷静,处理不当,会出现科学性的错误。我观看学生的反应,一脸茫然,看来把这个问题抛给当事人,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请韩黎说明自己的想法,先算一副象棋和一副围棋的总价,乘4是都看做买4副,然后在总的价钱中减去一副象棋的价钱就是李老师一共要付的钱,多好的想法啊,这个算式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也让我临时调整了课堂总结,本准备到“想想做做〞第3题直接说说运算顺序就下课的,但觉得何不妨用这个算式开启下一节课的`学习呢,于是便有了:课后请大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完成韩黎的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既敬重了学生,又顺利地过渡到后续的学习。

至于〔12×3〕+〔15×4〕,我采纳了迂回的战术,允许学生有这样的想法,顺势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联系实际情境学生想到先算括号中的,再把两部分价钱相加,何况计算的结果和分步算式一致,有括号的综合算式暂告段落,回到12×3+15×4,在此观看算式,揭示课题,探究运算顺序,算出结果,沿着我既定的方案进行,再折回,两式比较,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先算了乘法,有括号的算式中也是先算了乘法,那括号就可以不用了,也说明了数学的简洁性。

当然在本节课中,还存在着许多缺乏,如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未能营造出应有的课堂气氛,教学中几个的详情处理还不够细腻,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摸索、尝试。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6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节课定好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后,激趣目标利用例题导入,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看、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得出加法运算律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简化计算。

通过分组互动学习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留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到达稳固学问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并且加强学生彼此间的合作,增添集体荣誉感。让学生自行编题打破了一味由老师出题的'模式,可培育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敏捷性。在课堂的组织上,细心支配:从“我为小组添彩〞-“同伴互助〞-“合作沟通〞各个环节组织有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为例题的讲解打下很好的底子,使学生能快速而精确的分析问题的实质。

我想我们在教学时,应鼓舞学生算法多样化,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减法转化为加法的运算含义,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来简化运算.真正做到“一找二凑三结合〞。让计算变得轻松。讲课前教师还要仔细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7

最近执教完了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同级混合运算,本课的重点是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以及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

我的基本步骤是:

一、复习旧知。出示了之前学习过的4个综合算式来说计算顺序,再进行计算。实行的形式是:指名生说顺序并计算。

二、新授〔出示例1〕。

〔1〕让学生读题,说求什么?再自己尝试列式计算。

〔2〕展示学生的列式,并请生说一说为什么这么算?

〔3〕出示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问: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是怎么样的?引出:在没有括号的算是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4〕教学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边讲解边写。

〔5〕生跟着电脑用手指再书写一次脱式计算的格式。

〔6〕出一题加减混合的综合算式让学生用脱式计算格式书写并计算〔一生板演〕。

〔6〕展示学生作业,指出错误的问题并纠正。

〔7〕出示一题乘除混合的算式让学生尝试练习,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脱式计算格式怎么书写?〔一生板演〕展示学生作业,指出错误的问题并纠正。

〔8〕投影加减综合算式和乘除综合算式,引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时,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三、稳固练习。

〔1〕书上P47页做一做。〔2〕出示推断题,让学生观看对不对?不对的,错在哪里?试着改一改。

经过和名师的沟通,指出:

1、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脱式计算的书写和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其实例1的列式练习已经包含了让学生感受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了,所以一开始的复习旧知的4个综合算式可以省略。

2、对于例1的情境图的解读也可以省略,因为学生已经通过读题知道了主要信息,可直接让学生列式,在列式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就是在理解题意。展示分步算式的时候,中间的过程算出的是什么?可以出示一下“还剩下的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式的含义。

3、书写脱式计算时,可以让学生认真观看怎么写的?用综合算式与脱式的对比,来发觉书写的格式。最终得出:计算顺序不变,只是格式不一样。这样可能比老师边讲解边写更有效。

4、在如何规范学生书写格式的问题上。我们可以投影练习本的格子,在格子上进行书写格式的教学,这样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接下来就会省了许多口舌来提示。

5、作业校对的形式可以多样一些,一对一的形式过于单调,可以让学生相互评一评等。

6、本节课其实可以多实物投影学生的作业,反馈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最终再进行归纳总结会更好。

原来以为自己能够掌控全局,但是事与愿违。由于中间过程讲的过多,导致时间把握的不够好,最终的改错练习没有进行,这个也是我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总之,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精讲多练,多实践积累阅历,一点一点进步!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8

对于环节一,课的开始我把好玩的扑克牌游戏引入课堂,展开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这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传统、单一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法则的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理数加法、减法的法则在游戏中反复运用,从而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学问技能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环节二中,对“学问与技能〞目标的学习,不能单从是否记住或者把握的层面来推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些学问或技能背后所隐含的数学意义。传统的“概念教学〞对学问把握主要集中在学生能否记住概念的定义,能否从给出的几个选项中选择出一个有关这个概念正确例子,或者在几个相近概念之间区分出符合条件的某个概念。新课程对“概念教学〞远不仅于此。《课标》中对概念真正的理解意味着:学生能够自己举出肯定数量的有关这一概念的正例和反例;能够在几个相近概念之间比较彼此的异同,并且认识到在这些差异上不同的概念所对应的不同解释;能够将概念从文字的表述转换成符号的、图像的、口头的描述或表示。

在课的最终,通过变式训练,即转变游戏规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扑克牌的加减运算实质上就是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通过适当的课堂练习加强、稳固有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最终实现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学问技能目标。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9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的学习已接近尾声。本单元学习主要涉及到4个学问点: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带有小括号的两部混合运算以及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学习混合运算时,主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整体观看—分清顺序—仔细计算—全面检查的习惯。教学中前松后紧,加大练习的量,通过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进一步理解算理,把握运算顺序。

学生刚学习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对运算顺序较难理解,往往难以敏捷运用。教学中,就特殊重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例题呈现的是简洁的购物场景,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在学生列出分步算式的基础上,引导把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成综合算式,学生体会综合算式的含义,并依据数量之间的关系尝试计算,理解运算的顺序;第二个问题,则引导学生直接列出综合算式,帮助学生联系数量关系理解其运算顺序。并且坚持让学生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注重了思维的表述,有利于学生把握混合运算顺序。整理和复习时,先让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本单元学问点。从作业反馈看,效果还不错。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0

教学《混合运算》信息窗1,我通过生活化情境“休闲假日〞进行导入,当学生依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时,我引导学生同桌合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结果出现了三种答案:第一种9+9+9+9+5=41〔人〕;第二种9×4=36〔人〕36+5=41〔人〕;第三种5+4×9=41〔人〕。当我以第三种为例,问学生为什么不先算5+4,学生马上就能进行反对:5+4没有道理,要先算4×9求出已经分组的同学有36人,再加上没有分组的5人,就知道旅游团的一总有多少人了。在这里,我就很自然的引出混合运算的一条规则:没有括号的算式,先算乘〔或除〕,后算加〔或减〕。

以上事例,不仅反映出我自己的一些教学思想,更能折射出学生那给予独特化的思维方式。之所以出现这些不同的算法,呈现了他们不同的认知独特,在肯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他们的不同进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行能也不应当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去培育全部的人。我们应敬重学生的这种独特差异,鼓舞算法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进展,促进学生的独特化学习。同时,不同算法的展示,也为学生互相沟通、互相借鉴提供了材料,为学生进行比较、反思提供了充分的素材。通过这样的学习与反思,我觉得,我和学生得到了共同的进步。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1

混合运算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第一课时是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学生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乘法在前、加法在后的综合算式,但对于综合算式的递等式(脱式计算)计算格式还没有涉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情景让学生理解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在新课讲解的过程中,先从分步算式入手,再列出综合算式,讲解递等式的书写格式,再通过商量比较总结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已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练习的过程中也将本节课的练习进行了适当的编排,让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感受学问的不断稳固和强化,最终做好小结,让学生回顾整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对学生的状况进行了简洁的预设。

上完课后发觉了课上的许多问题,结合教学设计进行了简洁的总结:

1.紧扣教学目标,设计好导学单。

备课时,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新授部分分成了三个部分,由分步算式引入综合算式及综合算式的书写格式为第一个部分,依据情境直接写出综合算式为第二个部分,比较总结为第三个部分。其中第三部分其实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让学生通过观看发觉、商量总结出综合算式的计算顺序,在教学这一环节的时候,因为导学单的使用,一切进行地很顺利。所以在教学中应设计好每一节的导学单,细致地思索每一个问题的具体提出,每一个追问的层层递进。导学单重点、难点突出,将事半功倍。

2.给学生多一点的时间去思索、发觉、练习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多给学生机会,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说出他们的发觉,说出他们的总结。在新授的部分,由于担忧学生说的不到位,一次次地纠正学生的答案,或者是准备学生的.回答,将自己的预设强加给学生,在以后应尽量避开出现这样的状况,在学生能力范围内的,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在比较商量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思索的时间,渐渐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练习的过程中更是要学生多说,这节课我给学生的时间太少,许多时候怕学生出错或者表达不完好,自己就说出了答案或结果,没有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3.多种练习形式结合到达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节省课堂的时间,我将本课稳固练习的题目进行了改编,在练习的过程中,也依据题目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练习形式,有的题是每组完成再汇报,有的题是全班完成个人汇报,还有的是简答,口答等形式,这样的支配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也是为了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2

本堂课是在学生把握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避开计算与实际引用的割裂,我将运算顺序与具体场景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充分理解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思索先算什么,然后列出综合算式,并总结出运算顺序,感悟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练习状况来看,基本上没有出现运算错误的状况,但是计算错误比较多,看来对于计算能力的训练还需进一步加强。还有,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较薄弱,特殊是“想想做做〞的第4题,许多同学不理解“人均居住面积〞的含义,因此都用乘法来求,其实我应当在学生解题之前就应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今日教学了不含括号三步混合运算,重点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例题出示后,学生都能列出综合算式,对于如何计算?学生中出现了两种计算,虽然都正确。但引导学生先同时算出两个积,既先算出象棋和围棋的钱,这样计算比较简便。当时,我让学生先算的.部分划出来,这样下面就出现了150+120÷6×5把后面的除法和乘法都一起画,一起算,没有过程的。我发觉后准时指出:在计算时,要把没有参加计算的部分照写下来,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要写出来。又让学生练习了45—20×3÷4,学生把过程写得很清晰了。最终,大部分学生能归纳出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后面教学中,我补充了2组把3道一步计算的题目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有点难度,错的也比较多。书上的几道解决实际的问题没来得及讲评完。我想,运算顺序没问题了,本节课目标基本上已达成了。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3

要想上好计算课,肯定要深入钻研教材,贴近学生用真实、扎实、丰实、厚实的教学感染学生,这样的计算课堂肯定会告辞枯燥,焕发生命的活力.在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我主要采纳“尝试教学法〞,以旧拓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学问。这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

一、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规律出发,以旧拓新。课的`开始我出示一道口算题和一道整数四则运算题,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奇妙过渡到新知探究环节,促使学生“愿闻其详〞,激发求知欲望。接着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通过与基本训练题对比而导入新课,为学习新的学问从心理需求到学问铺垫做了必要的预备。

二、转变了教师的角色。新课程认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经受学问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告知学生。所以这部分的教学,我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觉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尝试题的出示,促使学生心理上产生怀疑而发生认识上的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在新旧学问的联结点上展开教育。我留意在关键处提出一些问题,且内容恰当,难易适度,并富于思索性,易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出示尝试题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问,由于学生对这些学问并不生疏,很快会依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而计算,使学生在沟通中吸取其他同学的好方法。这一系列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作用。

三、培育学生多角度地思索问题,培育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在教学中,留意学生在什么学问点上会产生思维障碍,就在这个地方解决,为了弄清例2怎样计算,让学生运用例1探究的方法,类推迁移,尝试做,增添学生的感性认识。然后类推到“做一做〞练习之中。

混合运算教学反思14

脱式留意几个问题:

1.格式可竖脱〔等于号外齐〕,可横脱〔4+3-2=7-2=5就是横脱〕。

2.脱式的主要意思是把不算的部分落下来,留意不算数的脱式位置,和原来一致。即原在前仍在前,原在后仍在后。〔如上图红圈内做法不规范〕。

3.列综合式解决问题,分步的变综合的方法可以用:写一,调二,三括号去想。写一就是把分步一式先写上,调二的意思是依据分步式二,调整新数在综合式中的位置〔可能在分式一前,也可能在分式一后〕,三括号,是指为保证分步一优先计算,看需要把分步式一括起来吗。〔可能用,也可能用不上〕

如:6+3=9,5×9=45,变综合一的方法,一写,写上6+3〔脑子里或草纸上〕,二调,因为分步式二5×9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