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医学类专业用_第1页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医学类专业用_第2页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医学类专业用_第3页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医学类专业用_第4页
《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医学类专业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22页诊断学基础教学大纲(供五年制医学类专业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诊断学基础属于临床各科的基础课,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是医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独立进行系统问诊,正确采集病史,正确分析症状的临床意义;能规范、系统、全面、有序地进行体格检查,正确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的适应症,熟悉心电图及超声诊断的正常表现和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并通过正确的诊断思维,提出初步诊断。从而为临床各科的学习打好基础。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基础医学各门学科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过渡到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一门必修课,是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二、课程学时分配总学时108,其中理论90学时,实践教学(实验3学时或实训3学时或见习3学时、其他(电教)6学时),习题及讨论3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课程学时分配表教学环节时数课程内容理论实践教学习题及讨论小计实验实训见习其他绪论1第一篇症状诊断第一章常见症状第一节发热1第二节疼痛1第三节咳嗽与咯痰1第四节咯血1第五节呼吸困难1第六节发绀1第七节心悸1第八节水肿1第九节恶心与呕吐1第十节呕血与黑便1第十一节腹泻1第十二节黄疸1第十三节尿频、尿急、尿痛自学第十四节皮肤粘膜出血1第十五节抽搐1第十六节意识障碍1第二章

问诊1第二篇

检体诊断第三章

基本检查法1第四章

一般检查2第五章

头部检查2第六章

颈部检查2第七章

胸部检查第一节

胸部体表标志及分区34第二节

胸廓、胸壁与乳房检查第三节

肺和胸膜检查3第四节

心脏血管检查6第八章

腹部检查62第九章

外生殖器、肛门和直肠检查1第十章

脊柱与四肢检查2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检查4第三篇

实验诊断第十二章

血液检查4第十三章

骨髓细胞学检查2第十四章

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2第十五章

肾功能检查2第十六章

临床常用生化检查2第十七章

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2第十八章

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3第十九章

临床病原体检查1第四篇

器械检查第二十章

心电图诊断102第二十一章

肺功能检查21第二十二章

内镜检查1第五篇影像诊断第二十三章超声诊断第一节超声成像的基本知识33第二节超声心动图第三节肝、胆、胰腺的超声诊断3第四节泌尿系统超声诊断3第五节妇产科超声诊断第六节其他部位的超声诊断第二十四章

放射诊断第一节

总论23第二节

肺与纵隔3第三节心脏与大血管第四节

消化系统3第五节

泌尿系统第六节

骨关节系统3第七节

中枢神经系统第八节

眼、耳鼻咽喉1第九节

介入放射学第二十五章放射性核素诊断2第六篇病历与诊断方法第二十六章病历1第二十七章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2总计9033363108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课程教学大纲中应列出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名录。教材选用必须以质量为首要原则,尽量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国家及省部级获奖优秀教材及国外引进的优秀教材等。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学指导书、案例集、习题集等,应当尽量齐全。参考书目一般3—8种,选用自编讲义的,应注明讲义名称、编者。1.教材(1)戴万亨主编.《诊断学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3月2.主要参考书(1)陈文斌主编.《诊断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2)陆再英主编.《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叶任高主编.《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邝贺龄主编.《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诊断学基础教研室编写.《安徽中医学院2008版本专科专业培养方案》.安徽中医学院自编教材。四、课程考核考核手段与方法上建议重视临床实践技能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临床诊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应通过课堂提问及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五、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目的要求】掌握诊断学的定义、主要内容、学习要领、学习要求。了解诊断学是一门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学科,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教学内容】一,诊断学的内容:病史采集、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二,诊断学的学习要领:三,学习诊断学的要求:【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讲授1学时第一篇症状诊断第一章常见症状【目的要求】掌握1.症状以及症状学的定义2.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熟悉常见症状,并掌握其出现的原因、发生机制以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发热、疼痛、咳嗽与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心悸、恶心与呕吐、水肿、呕血与便血、腹泻、黄疸、尿频、尿急、尿痛、皮肤黏膜出血、抽搐、意识障碍。第一节发热一、概念及发生机制发热激活物、内生致热原、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体温调节中枢(视前丘下丘脑前部)、体温调定点上移。二、病因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无菌坏死物质吸收、超敏反应、内分泌与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三、临床表现发热的临床分度、发热过程、常见热型及其临床意义。急性发热、长期发热和长期低热。四、问诊要点尤其是感染性发热的问诊要点。五、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第二节疼痛一、疼痛疼痛的概念,皮肤痛、内脏痛、牵涉痛。二、头痛概念(从眉毛以上向后到枕骨粗隆范围的疼痛),病因(颅内疾病、颅外疾病、全身疾病、神经症)及发生机制,问诊要点及伴随症状,检查要点。三、胸痛概念,病因(胸壁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纵隔疾病、腹部疾病、其他原因)及发病机制,问诊要点及伴随症状,检查要点。四、腹痛急、慢性腹痛和急腹症(是一类以急性腹痛为突出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紧急处理的腹部疾病)的概念,病因(腹部炎症、阻塞或扩张、脏器扭转或破裂,腹壁疾病、胸腔疾病、全身疾病、其他原因)及发生机制,问诊要点及伴随症状,检查要点。第三节咳嗽与咯痰一、概念及发生机制咳嗽,干性、湿性咳嗽,咯痰。二、病因呼吸道疾病、胸膜疾病、心血管疾病、中枢性因素。三、问诊要点咳嗽与咯痰的特点(咳嗽的性质、音色、时间与节律,痰的性状及量)及伴随症状。四、检查要点重点是心、肺的体格检查,痰液检查,x线等影像学检查。第四节咯血一、概念咯血的概念,咯血与呕血的区别,窒息的表现。二、病因支气管疾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其他疾病。三、问诊要点病史及年龄、咯血量及其性状、咯血的伴随症状。四、检查要点心、肺的体格检查,痰液检查,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第五节呼吸困难一、概念及发生机制通气的需要量超过呼吸器官的通气能力。二、病因呼吸系统疾病、心脏血管疾病、中毒、血液病、神经精神因素。三、临床表现吸气性(三凹征)、呼气性、混合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中枢性、癔病性呼吸困难。四、问诊要点发病情况,诱因,伴随症状。五、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如血气分析、X线检查等)。第六节发绀一、概念及发生机制毛细血管内血液的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50g/L。二、病因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中心性、周围性和混合性发绀)或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三、问诊要点既往病史,伴随症状。四、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尤其是心、肺的体检,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第七节心悸一、概念及发生机制心悸、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及心搏增强。二、病因生理性、病理性(心律失常及能导致心搏出量增多的疾病)和心脏神经症。三、问诊要点病史、诱因及伴随症状。四、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如心电图检查)。第八节水肿一、概念及发生机制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异常。二、病因全身性水肿(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内分泌源性、营养不良性、其他原因),局限性水肿(局部炎症、静脉或淋巴回流受阻、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三、问诊要点病史,水肿特点,伴随症状。四、检查要点心脏及肝脏等的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如小便常规、肾功、肝功能检查等)。第九节恶心与呕吐一、概念及发生机制恶心、干呕、呕吐、反食、反刍。二、病因反射性(胃肠源性及非胃肠源性)、中枢性、前庭障碍性及神经症性呕吐。三、问诊要点诱发因素、剧烈程度、呕吐物性状、呕吐的伴随症状。四、检查要点腹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第十节呕血与黑便一、概念便血与黑粪的区别。二、病因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病、急性传染病及其他疾病。三、临床表现出血量、出血部位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四、问诊要点发病年龄、季节,诱因,呕血方式,病史及伴随症状。五、检查要点确定是否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估计,伴随体征,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第十一节腹泻一、概念、分类及发生机制腹泻的概念,分泌性、渗透性、渗出性、吸收不良性、肠蠕动增强性腹泻。二、病因急性腹泻(不超过3周):肠道疾病、全身性感染、急性中毒、其他疾病。慢性腹泻:消化系统疾病、全身性疾病。三、问诊要点病史及病程、发病季节、诱因及缓解因素、诊疗经过及伴随症状。四、检查要点伴随体征,直肠指检,粪便检查及其他检查。第十二节黄疸一、概念黄疸、显性黄疸、隐性黄疸。二、胆红素的正常代谢非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粪)胆原、尿(粪)胆素、尿胆红素,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三、类型溶血性、肝细胞性及胆汁淤积性黄疸的病因、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可列表)。四、问诊要点伴随症状、病程、诱因、年龄及黄疸的特点。五、检查要点体格检查,B型超声、X线、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CT等影像学检查。第十三节尿频、尿急、尿痛一、概念尿频、尿急、尿痛。二、病因尿量增多的疾病,尿路感染,尿路梗阻等。三、问诊要点伴随症状、临床表现。四、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如尿常规检查、尿培养,静脉肾盂造影等)。第十四节皮肤粘膜出血一、病因及发病机制毛细血管壁缺陷、血小板异常、凝血功能障碍、抗凝物质增多。二、临床表现出血点、紫癜、瘀斑、血肿。三、问诊要点病史,出血缓急及时间,伴随症状。四、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如血小板计数、出血和凝血时间测定等)。第十五节抽搐一、概念抽搐、惊厥、癫痫。二、病因颅脑疾病、全身性疾病、其他疾病。三、临床表现全身性抽搐、局限性抽搐。四、问诊要点病史、诱因、伴随症状。五、检查要点体格检查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第十六节意识障碍一、概念意识、觉醒状态、意识内容、意识障碍。二、病因及发生机制颅脑疾病(感染性与非感染性疾病)、全身性疾病、其他疾病。三、分类及临床表现觉醒障碍(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意识模糊,意识内容障碍(谵妄、醒状昏迷)。四、问诊要点既往史、发病诱因,伴随症状。五、检查要点尤其是生命征及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及其他检查(如脑电图等)。【教学方法与时数】理论讲授15学时,以后到临床见习。第二章问诊【目的要求】了解问诊的定义、基本内容、问诊的技巧【教学内容】简要介绍问诊的定义、问诊的技巧和基本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可穿插第三章的内容讲解。问诊的内容【目的要求】掌握问诊的内容即住院病历所要求的内容学会询问和书写。【教学内容】一般项目:所含内容和注意事项主诉:是患者本次就诊的主要原因。讲述其定义、重要性、概括的技巧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定义、内容、书写顺序既往史:过去的健康情况和曾患疾病。内容、注意事项系统回顾:问诊提要:头颅五官、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与代谢系统、造血系统、肌肉与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精神状态。个人史:内容和询问方法婚姻史:月经生育史:内容和记录格式家族史: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可与第一章结合讲述一些特殊情况下的问诊技巧。【教学方法和时数】以上内容理论课1学时第二篇检体诊断体格检查是医生用感官或借助传统的器具(如听诊器、血压计等)来了解机体健康状况的最为基本的检查方法,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对大多数疾病作出临床诊断。要求课堂讲述各种检查方法,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具体进行手法的训练,同时通过反复的临床实践,熟练掌握和运用检查方法,观察分析病情。简单介绍注意事项和体格检查的器具。第三章基本检查法【目的要求】掌握视、触、叩、听四诊的基本检查方法【教学内容】一视诊:定义、方法、内容等二触诊:定义、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内容和注意事项等三叩诊:1方法:掌握直接叩诊、间接叩诊法2叩诊音: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实音的特点四听诊:定义、听诊器、方法、注意事项五嗅诊:定义、方法、内容等【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课1学时,重点讲述检查方法和临床意义;临床见习和实习中具体掌握手法第四章一般检查【目的要求】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正常以及异常体征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全身状态检查1性别:与疾病的关系2年龄:与疾病的关系3生命征:主要讲述体温的测量方法、正常范围、记录方法和误差等。简单介绍呼吸、脉搏、血压,具体检查在以后相关的章节讲述。4发育与体型:判断方法、影响因素、体型分类5营养状态:6意识状态:7语调与语态8面容与表情:了解不同疾病的面容和表情9体位:不同体位与疾病的关系10姿势11步态:典型的步态二、皮肤颜色、湿度、弹性、皮疹、脱屑、皮下出血、蛛蛛痣与肝掌、水肿、皮下结节、瘢痕、毛发的变化与疾病的关系三、淋巴结检查方法、分布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和记录的内容【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课2学时,临床见习第五章头部检查【目的要求】熟悉头部的检查顺序和方法,并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头发和头皮二、头颅:了解头颅的大小、外形变化和有无异常活动及其临床意义。三、颜面及其器官四、眼、耳、鼻、口、腮腺的检查和意义,部分属于专科讲授【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课教学2学时第六章颈部检查【目的要求】熟悉颈部的分区、检查顺序和方法。了解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外形与分区二、姿势与运动:正常、异常及其与疾病的关系三、皮肤与包块:皮肤改变以及包块与疾病的关系四、血管:静脉、动脉、杂音意义五、甲状腺:检查方法、分度、临床特点六、气管:检查方法和意义【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课教学2学时第七章胸部检查【目的要求】掌握视、触、叩、听四种基本方法在胸部的应用,尤其是肺和心脏的检查要求熟练掌握。通过相互检查和临床应用,获得检查结果。【教学内容】一、胸部的体表标志:掌握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和解剖区域、肺和胸膜的界限二、胸壁、胸廓与乳房的检查:正常和病态的胸廓三、肺和胸膜:1视诊:呼吸运动、频率、节律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2触诊:语颤的检查方法、产生机理、正常胸部语颤的特点3叩诊:方法以及注意事项,正常和异常叩诊音,肺界的叩诊4听诊:正常呼吸音:气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病理性呼吸音: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病理性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病理性肺泡呼吸音啰音:湿啰音、干啰音的特点及意义语音共振:胸膜摩擦音四、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大叶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气胸等五、心脏检查1视诊:心前区改变和搏动、心尖搏动的检查方法以及意义2触诊:确定触诊的内容并发现其他体征:心前区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3叩诊:学会方法、顺序、正常心浊音界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4听诊:是心脏检查中的重难点心脏瓣膜听诊区:5个传统听诊区的部位听诊顺序:听诊内容:心率:心跳的频率及其改变心律:心跳的节律,早搏和房颤的听诊心音:正常心音及其产生机制、第一和第二心音的鉴别方法心音的改变:强度的改变、性质的改变、心音分裂额外心音:舒张期额外心音(奔马律、开瓣音、心包叩击音、肿瘤扑落音)收缩期额外心音(收缩早期喷射音、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医源性喀喇音)心脏杂音:产生机制、听诊要点:部位、传导、时期、性质、强度和形态、体位、呼吸和运动对杂音的影响杂音的临床意义:以及功能性和器质性杂音的区分。六、血管检查:1脉搏2血压的测量和临床意义3血管杂音和周围血管征七、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心包积液、心力衰竭。【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讲授主要内容18学时,其中胸、肺6学时,心脏6学时,电教6学时;教师示教并指导学生相互检查,掌握胸部检查的顺序、方法以及正常肺和心脏的体征通过实习和见习示教典型体征、达到能够独立写出胸部检查的记录。第八章腹部检查【目的要求】掌握腹部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脾触诊)、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熟悉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二、视诊:腹部的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和蠕动波、其他情况三、触诊:1方法和注意事项2触诊的内容: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脏器触诊、腹部包块、液波震颤、振水音四、叩诊:叩诊音、脏器叩诊、移动性浊音、肋脊角叩痛五、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摩擦音、骚弹音六、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教学6学时教师示教指导下学生相互检查临床上观察和检查典型病例能写出腹部疾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记录。第九章生殖器、肛门、直肠【目的要求】掌握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方法了解生殖器、肛门、直肠检查的重要性【教学内容】一、男性生殖器二、女性生殖器三、肛门与直肠:视诊、触诊和内镜检查【教学方法和时数】课堂教学1学时(注:主要在相关临床课中讲解)第十章脊柱与四肢【目的要求】熟悉脊柱及棘突的定位,脊柱、四肢的检查方法及病理改变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脊柱:生理性弯曲和病理性变形,正常活动度和运动功能受限、压痛和扣击痛二、四肢和关节:1四肢:形态异常、运动功能障碍与异常2关节:形态异常、活动和活动范围【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讲授并示教脊柱、四肢和关节的检查方法2学时学生相互检查、联系检查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亲自检查。第十一章神经系统检查【目的要求】掌握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了解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和方法(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的检查)【教学内容】一、脑神经检查:简要讲述二、运动功能:肌力、肌张力、不随意运动三、感觉功能:浅感觉、深感觉、复合感觉检查四、神经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征、Lasegue征五、自主神经功能检查:【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讲授4学时第三篇实验诊断实验诊断学教学以临床诊断为教学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的原则,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检验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常用标本采集的方法、注意事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能与临床相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了解实验诊断及实验诊断常见影响因素,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第十二章血液检查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查【目的要求】掌握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结果变化的临床意义熟悉1.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及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各项平均指数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2.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掌握其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了解常见检验方法【教学内容】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生理变化,参考值以及病理性增、减的临床意义。红细胞形态病理性改变(大小、形态及嗜色性的改变)及临床意义。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参考值及生理变化。各类白细胞形态及增多减少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临床意义。白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及临床意义。白细胞的细胞动力学,类白血病反应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原理,参考值及增快的临床意义。红细胞比积测定,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方法,参考值、临床意义及贫血的分类。【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课2学时。第二节血液的其他检查【目的要求】熟悉溶血性贫血常用检测试验的临床应用。【教学内容】简介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原则及常用的试验第三节血栓与止血检测【目的要求】掌握止血与凝血障碍常用检验法的原理与临床意义。熟悉1.引起止血与凝血障碍的常见原因。2.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选用原则及实验室诊断步骤。【教学内容】一、简介正常止血、凝血机制。二、了解常用的止血与凝血障碍的实验室检查的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三、简介抗凝物质,纤维蛋白溶解的实验室检查原理、参考值、临床意义。四、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选用原则及诊断步骤。五、血液流变学检验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目的要求】熟悉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原则,ABO血型系统临床意义。了解Rh血型系统及其他的血型系统。【教学内容】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原则,ABO血型系统临床意义。Rh血型系统及其他的血型系统。【教学方法和时数】以上三节理论课2学时。第十三章骨髓细胞学检查【目的要求】熟悉1.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适应症、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的选择原则及送检要求。2.常见的血液病血象和骨髓象特点。了解1.血细胞发育规律,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比值2.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诊断意义。【教学内容】一、骨髓细胞学检查的选择原则及临床意义。二、红系、粒系、巨核细胞、浆细胞的正常形态及演变的正常规律。三、骨髓涂片检查方法及结果分析。四、简述正常骨髓象,增生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骨髓象,血液象特点。五、简介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及临床意义。【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课2学时。第十四章肝脏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目的要求】掌握参考值,临床意义及选用原则。熟悉常用肝功能试验及肝脏疾病的实验室检查的试验原理,【教学内容】一、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血清总蛋白测定,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血清蛋白电泳,甲种胎儿球蛋白。二、胆红素代谢功能测定:血清总胆红素、1分钟胆红素测定,尿胆红素及尿胆原检查。三、血清酶学检查:血清转氨酶、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酞酶。四、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查。五、肝功能试验的选用原则。【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课2学时。第十五章肾功能检查【目的要求】了解1.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临床意义。2.肾小管功能试验的临床应用。熟悉血尿素氮及肌酐测定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常用的肾功能试验及其临床意义:(1)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2)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测定。(3)浓缩稀释试验。(4)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测定。(5)酚红排泄试验。二、肾功能试验的选择和应用原则【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课2学时。第十六章临床常用生化检查【目的要求】熟悉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的临床意义.了解临床生物化学各大类检测主要项目。【教学内容】一、血糖检测应用及主要代谢物临床意义。二、血脂类检测主要项目及临床意义。三、血电解质测定及临床意义。四、心肌酶、心肌蛋白检测在临床上的意义及应用选择。五、内分泌激素检测对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疾病的诊断意义。【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课2学时。第十七章临床常用免疫学检查【目的要求】掌握病毒性肝炎检测及各指标意义。熟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主要检测试验及临床意义。了解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项目。【教学内容】一、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常用检测项目及各临床意义.二、病毒性肝炎不同时期检测项目及临床应用。三、自身免疫性疾病检测的临床选择。【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课2学时。第十八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查第一节尿液检查【目的要求】掌握尿液检验方法及临床意义。了解尿液检查其他检验项目。【教学内容】尿液检验1、标本收集与保存2、尿液检查的内容和临床意义3、一般性状:尿量、外观、气味、酸碱反应、比重。4、化学检查:蛋白质、糖、酮体。5、显微镜检查: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结晶体及其它。第二节粪便检查【目的要求】熟悉1.粪便检验方法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2.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标本的采集。二、粪便检验方法与临床意义。一般性状检查:颜色、性状、气味及肉眼所见。显微镜检查:细胞、寄生虫卵、原虫、脂肪滴及食物残渣等。隐血试验:方法及临床意义。【教学方法和时数】以上两节理论课1学时第三节痰液检查【目的要求】了解痰液检验的临床应用。【教学内容】一、了解痰液检验标本采集。二、熟悉痰液检验的临床意义。第四节浆膜腔穿刺液检查【目的要求】掌握漏出液与渗出液的鉴别要点。【教学内容】检验内容:1.一般性状检查:量、颜色、透明度、凝固性、比重等。2.化学检查:粘蛋白定性试验,蛋白质定量。3.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与分类,肿瘤细胞检查4.漏出液与渗出液鉴别要点及常见渗出液的特点。第五节脑脊液检查【目的要求】掌握脑脊液检验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一、脑脊液检验的适应症及标本采集。二、检验内容:1.一般性状检查:颜色、透明度、凝固物。2.化学检查:蛋白质定性及定量,糖定量,氯化物定量。3.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及分类。4.细菌学检验三、常见脑及脑膜疾病的脑脊液特点。【教学方法和时数】以上三节理论讲授1学时第六节生殖系统的体液检验【目的要求】了解生殖系统体液检验方法、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教学内容】生殖系统体液检验的标本采集和送检要求。阴道分泌物检验内容:清洁度、寄生虫检验(滴虫、变形虫等),真菌检验。精液、前列腺液检验的适应症。精液检验内容:(1)一般性状检查:量、颜色、透明度、粘稠度和液化时间等。(2)显微镜检查:卵磷脂小体,血细胞及上皮细胞,前列腺颗粒细胞,淀粉样体,精子、滴虫、肿瘤细胞等。【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课1学时第十九章临床病原体检查【目的要求】了解临床病原体检查标本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医院感染概念及监控方法。【教学内容】一、床常见病原体类型及标本采集方法。二、内感染及监控方法。三、菌耐药性概念及临床常见耐药菌株。【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课1学时。第四篇器械检查第二十章心电图诊断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个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的图形。是诊断心脏疾病和其他疾患的重要和基础的器械检查项目。【目的要求】掌握正常心电图的测量、正常值和图形;熟悉房室肥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了解心电产生的原理、心电轴和导联系统;【教学内容】一、电学的基本知识1.了解心电图产生原理2.掌握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3.了解导联系统二、心电图的测量和正常数据1.学会心电图的测量2.熟悉正常心电图特点和正常值3.小儿心电图的特点三、心房、心室肥大掌握心房和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四、心肌缺血和ST-T改变1.图形2.意义3.鉴别诊断五、心肌梗塞1.基本图形2.心肌梗塞的图形及其演变:重点讲述3.心肌梗塞的定位诊断4.不典型图形和鉴别诊断六、心律失常1.概述2.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3.期前收缩:房性、结性、室性4.异位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5.扑动与颤动6.传导异常7.逸搏与逸搏心律七、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八、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教学方法和时数】结合多媒体课堂教学12学时,示教时见习和实习时进一步掌握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和图形判断,熟练掌握正常图形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教学内容】包括动态心电图和心电图运动负荷。【教学方法和时数】自学为主,并在临床实习和见习中逐渐掌握这些检查项目。第二十一章肺功能检查【目的要求】熟悉通气、换气功能检查,血液气体分析和酸碱度测定的临床意义。了解小气道功能检查的临床意义。【教学内容】通气功能检查:肺容积(肺量计测定和肺量图分析、功能残气量及残气量测定),通气功能(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换气功能检查:通气/血流比例、弥散功能测定。小气道功能检查:闭合气量,流量—容积曲线、频率依赖性肺顺应性。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α)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SaO250%时的PaO2(P50)、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含量(CaO2)、动脉血CO2分压(PaCO2)、pH值、碳酸氢盐、缓冲碱(BB)、剩余碱(BE)、血浆CO2含量(T-CO2)、CO2结合力(C02CP)测定的临床意义。常见酸碱平衡失调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教学2学时+临床教学1学时。第二十二章内镜检查【目的要求】熟悉纤维内镜检查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了解纤维内镜检查的注意事项。【教学内容】纤维、电子、超声内镜的基本知识、特点及用途、术前准备和末后处理。上消化道内镜、下消化道内镜、纤维支气管镜、膀胱镜等检查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教学1学时。第五篇影像诊断第二十三章超声诊断【目的要求】熟悉1.超声成像的基本知识。2.心脏大血管,肝、胆、胰、脾,肾、膀胱及前列腺,妇产科及其他部位的超声检查的应用范围。了解常见病变的超声成像特点。【教学内容】第一节超声成像的基本知识超声诊断的定义,超声的物理特性:束射性或指向性,反射、折射、散射和绕射,吸收与衰减,多普勒效应。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超声诊断的分类:A型、B型、M型、D型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和发展趋势。第二节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的类型(二维、M型、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及用途。正常心脏的超声心动图表现。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心脏瓣膜疾病、左房粘液瘤、心包积液、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第三节肝、胆道、胰腺的超声诊断正常肝、胆、胰、脾的二维声像图表现。肝脓肿、肝囊肿、肝癌、肝血管瘤、肝硬化、胆囊炎、胆石病、胆囊癌、胰腺炎、胰腺癌、脾外伤、脾肿瘤、脾脓肿、脾囊肿的超声诊断。阻塞性黄疸的超声诊断。第四节泌尿系统超声诊断正常肾、膀胱及前列腺的二维声像图表现。肾积水、泌尿系结石、肾囊肿、肾实质性占位病变、肾上腺病变,膀胱癌,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前列腺癌的超声诊断。第五节妇产科超声诊断妇科:正常子宫附件二维声像图表现。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卵巢畸胎瘤、子宫内膜异位、卵巢癌的超声诊断。产科:正常产科:早期妊娠的二维超声诊断;中晚期妊娠(估计胎儿孕龄、羊水量、胎位、胎儿脐动脉血流)。病理产科:流产、异位妊娠、葡萄胎、前置胎盘、先天畸形、脐带绕颈。第六节其他部位的超声诊断眼部、甲状腺、乳腺、阴囊病变等小器官的超声检查。颈部和下肢血管的超声诊断。浆膜腔积液、外伤引起的脏器破裂的超声检查。【教学方法和时数】理论教学9学时+临床见习3学时。第二十四章放射诊断【目的要求】掌握1.X线成像、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l)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临床应用;2.握骨和关节、肺部的正常X线表现及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熟悉1.X线的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检查方法及用途。2.心脏大血管、消化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x线检查方法。了解1.心脏大血管、消化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与头颈部的基本X线表现及常见病变的X线表现。2.CT、MRI、DSA的基本原理、图像特点、检查技术。3.介入放射学的应用范围。【内容要点】第一节总论X线的产生和特性,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X线图像特点,X线检查方法(普通检查、特殊检查、造影检查),x线诊断原则与步骤,x线检查中的防护。CT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临床应用。DSA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检查技术,临床应用。MRI的成像基本原理与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分析与诊断,临床应用。不同成像技术的综合应用。第二节肺与纵隔肺与纵隔的影像诊断检查方法,正常肺与纵隔的X线、CT、MRI的表现,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结核、肺肿瘤、纵隔肿瘤)的影像诊断。第三节心脏与大血管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检查方法,正常心脏与大血管的X线、CT、MRI表现,心脏与大血管基本病变的X线、CT、MRI表现。常见循环系统疾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包炎、心肌病)的X线、CT、MRI诊断。第四节消化系统胃肠道、肝、胆、胰的影像检查方法,正常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基本病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