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1页
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2页
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3页
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4页
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辽宁省营口市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及部分解析)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1.裸岩→地衣→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按其代谢特征为()

A.自养性演替B.异养性演替C.原生演替D.次生演替

2.同种植物的不同群体长期分布和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形成适应各自环境的特征,产生()

A.相同的生态型B.相同的生活型C.不同的生态型D.不同的生活型

3.下列群落中,植物物种组成最简单的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生物群落

4.鱼类的集群是一种()集群。

A.暂时性B.季节性C.稳定性D.经常性

5.我国内蒙古草原农田弃耕后,最后恢复的群落是()。A.杂草群落B.黄蒿群落C.禾草群落D.贝加尔针茅群落

6.森林的年龄是森林()指标。

A.稳态的B.年龄结构的C.密度的D.发育的

7.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旺盛的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苔原

8.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特点中,正确的是()。①发达的通气系统②叶片极厚③植物体具有较强的弹性④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正确

9.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种的总和,绿色植物属于()

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

10.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和C分别代表()。

A.发育历期,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有效积温C.有效积温,平均温度D.发育历期,生物学零度

11.下列关于优势种和稀有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有种的存在决定了群落物种的多样性,从而有利于群落的稳定

B.稀有种由于其数量少,在群落中不重要

C.群落中优势种的数量占绝对优势

D.稀有种在群落中的物种数少,个体也少

12.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13.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氧气

14.农业上利用黑光灯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许多昆虫对哪种光的趋光性()

A.红外光B.可见光C.蓝光D.紫外光

15.通常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哺乳动物,其四肢、尾巴和耳朵明显缩短,这种现象称为规律。()

A.艾伦(Allen)B.贝格曼(Bergman)C.林德曼(Lindeman)D.谢尔福德(Shelford)

16.下列不属于森林植被净化空气的方式()

A.分泌杀菌素B.吸收、吸附作用C.光合作用D.强大的根系

17.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x-x0).Y中,x0代表()。A.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B.生物学零度C.一段时间的天数D.总积温

18.森林砍伐迹地从控制演替的主导因子看属于()。A.内因演替B.原生演替C.外因演替D.次生演替

19.下列选项中是群落发育过程中良好发育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的是()。A.优势种B.亚优势种C.建群种D.伴生种

20.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净生产力较高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农田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

21.在一个群落中,如果频度在21%~80%的物种比例增高的话,说明()。

A.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B.群落中结构的分布不均匀C.群落中能量的分布不均匀D.群落中信息的分布不均匀

22.水毛莨生长在水中的叶呈丝状,水面上的叶呈片状,这种性状的变异()。

A.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B.说明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C.说明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D.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3.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常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这是植物的()。A.形态适应B.结构适应C.行为适应D.生理适应

2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可以缺少的组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成分

25.锥体呈典型金字塔形,基部宽、顶部窄,这种年龄金字塔属于()。

A.增长型种群B.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

26.起始于陆地裸岩的生物群落演替是()

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逆行演替

27.水稻田里,黏虫和青蛙构成的联系称为()。A.群落B.种群C.生态系统D.食物链

28.与r对策生物相比,K对策生物一般出生率______,寿命()

A.低,长B.低,短C.高,长D.高,短

29.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A.结构简单B.组成复杂C.生物量高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

30.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老鼠B.麻雀C.鱼D.熊猫

31.在《中国植被》书中,中国植物分类的高级单位是()

A.植被型B.群丛C.群落D.群系

32.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B.苔藓群落阶段C.草本群落阶段D.木本群落阶段

33.有些植物的树干和根基生有很厚的木栓层,具有绝热和保护作用,这是植物对高温的()。A.形态适应B.生理适应C.行为适应D.结构适应

34.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当种群数量低于环境容纳量时,则趋向于()。A.减少;减少B.减少;增加C.增加;减少D.增加;增加

35.亚热带大陆西岸的地中海气候区,由于夏季气候干燥,森林内的乔木生长稀疏,林木也不高大,林内没有有花附生植物,隐花附生植物也很少,藤本植物也不多见。但林下常绿植物很多,生长茂盛。多年生草本植物中鳞茎、球茎、根茎植物特别多。常绿乔灌木的叶片大多数呈坚硬革质,这样的森林叫做()。

A.常绿阔叶林B.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C.常绿硬叶林D.夏绿林

36.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的循环是()。A.地球化学循环B.生物循环C.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

37.对人来说,住址是(),职业是()。

A.生境;生境B.生境;生态位C.生态位;生境D.生态位;生态位

38.湖底淤泥中的DDT浓度为0.04mg/L,浮游藻类干物质中的DDT明显升高,最后在吃鱼的水鸟体内DDT浓度能升高到()。

A.5mg/LB.9.8mg/LC.98mg/LD.500mg/L

39.白桦在自然条件下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的重要因素是

A.降水量太大B.温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中缺乏白桦生长所需的元素()

40.影响大气中臭氧浓度的物质主要是()。

A.抗冻剂B.洗涤剂C.润滑剂D.制冷剂

41.比较理想的耕种土壤是()

A.砂土B.壤土C.黏土D.盐碱土

42.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43.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A.海克尔B.坦斯利C.马世骏D.竺可桢

44.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45.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A.奥德姆B.林德曼C.达尔文D.坦斯利

46.现代生态学的特点是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系统生态学

47.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A.寒温带B.热带C.亚热带D.暖温带

48.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

A.海洋

B、草原

C、海陆交接地带

D、荒漠

49.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B.生物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50.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个体数属于群落数量特征中的()。A.频度B.密度C.多度D.优势度

二、填空题(20题)51.从土壤质地组成来看,最适合作物生长的是_______。

52.在某些地方,乔木常常都长成畸形,树干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方向倾斜,形成所谓“旗形树”,这是受______的影响。

5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______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54.由于某种原因,种群进入新地区后得到迅速扩展蔓延,称为______。

55.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可划分__________。

56.苍耳的种子具有勾刺,其种子传播方式为传播。

57.群落交界处是______,它是物种沿着环境梯度迅速置换的地点。

58.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后果是_______的融化和形成全球性热带气候。

59.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_______,食物链长度一般只有四、五级。

60.固氮的途径中最重要的一种是__________。

61.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影响的环境因子称为_______。

62.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__________。

63.橡胶植物、树脂植物、糖料植物、蛋白质植物、饲料植物和绿肥植物是______种类植物。

64.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

65.使原系统的变化率加大,远离平衡态的反馈是______反馈。

66.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即为______。

67.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类。

68.半自然生态系统又叫__________。

69.自然种群有三个特征,它们分别是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_______。

70.不同类型群落水平的集合体叫______。

三、判断题(10题)71.蝗灾是由于蝗虫数量的季节消长引起的。()

A.否B.是

72.种群平衡是指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A.否B.是

73.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根据生态系统持续性的条件和限制因子,在生态系统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而不是把资源视为获得财富的手段。()

A.正确B.错误

74.竞争会使群落中物种占有的实际生态位变窄。()

A.正确B.错误

75.限制性作用决定着种群的增长趋势。()

A.正确B.错误

76.随着生态演替的发展,正相互作用增加负相互作用减少。()

77.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驯化生态系统()

A.正确B.错误

78.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降水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生物量也逐渐减少。()

A.正确B.错误

79.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A.正确B.错误

80.根据优势种的定义,热带稀树草原中的大树为优势种。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81.热带雨林植被有哪些主要特点?

82.简述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

83.有关群落演替顶极学说中,单元顶极论和多元顶极论有何异同点?

84.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85.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五、论述题(2题)86.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是什么?

87.论述人工选择在种群进化与适应中的作用。

六、单选题(0题)88.当两个生物利用的同一资源或共同占有的其他环境变化时,就会出现()

A.生态位重叠

B.生态位分离

C.生态位压缩

D.生态位移动

参考答案

1.A

2.C

3.D

4.B解析:鱼类因为具有相同的生活习性,在同一季节中出现集群,因而是一种季节性集群。

5.D

6.D

7.A

8.C水生植物的特点是体内有发达的通气系统,叶片常呈带状、丝状或极薄,植物具有较强的弹性和抗扭曲能力,淡水植物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而海水植物则是等渗的。

9.A

10.D

11.A

12.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13.C

14.D

15.A

16.D

17.B

18.C外因演替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其中人类砍伐森林、开垦草原等属于人为发生演替。

19.C生物群落中的优势层的优势种起着构建群落的作用。

20.C

21.A

22.D

23.D

24.B

25.A解析:基部宽、顶部窄代表年龄小的成员数量多,年龄大的成员数量少,属增长型,故选A。

26.A

27.D

28.A

29.A

30.C解析:一般陆生动物是恒温动物,而水生动物往往受水体温度影响而变温,故选C。

31.A

32.C

33.A

34.B

35.C

36.B生物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生物循环的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的循环。

37.B解析:生境是指生活环境,各种生态因子的总和;而生态位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的时空位置,也指某种关系中的位置,符合题意的只有B项。

38.C

39.B

40.D

41.B

42.B

43.B

44.B

45.D

46.D

47.D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暖温带,在中纬度湿润地区,年平均气温是8~14℃。

48.C

49.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

50.A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发现的频度,即指某物种在样本总体中的出现率。

51.壤土

52.强风方向

53.能量流动和物质流动

54.生态入侵生态入侵

55.植被亚型

56.沙漠和深海洋沙漠和深海洋

57.生态交错区

58.极地冰川

59.严重损耗严重损耗

60.生物固氮

61.生态因子

62.边缘效应

63.经济经济

64.种群波动种群波动

65.正正

66.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

67.自然生态系统;半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68.驯化生态系统

69.遗传特性遗传特性

70.景观景观

71.N

72.N

73.A

74.A

75.B

76.Y

77.A

78.A

79.B

80.B

81.(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2)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极为明显;(3)无明显季相交替;(4)乔木具有板根、茎花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化结构。(1)种类组成极为丰富;(2)群落结构复杂,生态位分化极为明显;(3)无明显季相交替;(4)乔木具有板根、茎花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化结构。

82.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为:(1)固氮作用:固氮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2)硝化作用:氨和铵氧化成硝酸根以及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状态;(3)脱氮作用:由一些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氧化亚氮和分子态氮,最终使氮元素返回大气;(4)挥发作用:土壤中氮或动、植物的分解排泄物以氨的气态直接散逸到大气层中。

83.共同点:

(1)顶极群落是经过单向变化而达到稳定状态的群落;

(2)顶极群落在时间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分布,都与生境相适应。不同点:

(1)单元顶极论认为,气候是演替的决定因素,其他因素是第二位的;多元顶极论则认为,除气候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决定顶极的形成。

(2)单元顶极论认为,在一个气候区域内,所有群落都有趋同性的发展,最终形成一个气候顶极;多元顶极论认为,所有群落最后不会趋于一个顶极。

84.①种类组成。②结构特征。③动态特征。

85.(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

86.决定群落外貌的因素有:①群落内植物的生长型和生态型。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成分的不同而划分的类群就是植物的生长型。生态型是生物对外界环境适应的外部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