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_第1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_第2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_第3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_第4页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现代文阅读方法指导

一、记叙文分类:

1、侧重写人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

景》。

2、侧重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荔

枝蜜》

3、侧重写景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4、侧重状物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以抒怀。如《白杨礼赞》、《爱

莲说》。

二、记叙文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

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

的中心。

三、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如《藤野先生》②按事

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2)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

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如《背影》。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加强表现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叙述的

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

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如《爸爸的花落了》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

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探望爸爸的情景;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

引出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情形;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的病和爸爸因病不

能料理花,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唱骊歌,想到盼望自己长大,忆起爸爸

让她汇款一事。

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可以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

五、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叙述: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用:(1)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

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2)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

证明论点。

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

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

的客观的介绍。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

作用:(1)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

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2)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3)常用于应用文。

例:泡沫塑料内部充满了气孔,所以透气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气温升到

200℃,或是降到-32℃时,它也不变,保持着良好的柔软性。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作用:(1)是议论的主要表达方式。(2)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

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例:虽然她年纪轻、资历浅,又初来乍到,可是她教学水平高,工作又认真

负责,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

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

作用:(1)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2)描写人物的

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3)描写人物活动的

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

情。(4)增强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感。

例:看上去她只有二十出头,高挑的个儿,一双明亮的眼睛,话音里带点南

方口音。她知识丰富,课讲得有条有理,绘声绘色,同学们特别乐意听她讲课。

根据描写对象把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气质等。

语言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包括人物对话)。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和行为、举止。

心理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描写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和景象。

社会环境描写:描写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的布局、陈设等。

场面描写:同一时间、地点、众多人物的活动所构成的画面。要有特定的场

合气氛。

细节描写:对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小的景物片断的描写。

从表现手法上分类: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对所要表现的人物或中心事件进行直接地描写,用以直接刻画人

物、表现主题。(也叫直接描写)

侧面描写:描写所要表现的人物和事件周围的事物,使所要表现的人物、事

件更鲜明突出。(也叫间接描写)

抒情:抒发、倾吐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和作品中的主人公公开表白爱憎,直接抒发、倾吐感情的一

种表现手法。

例: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我的老

师》

间接抒情:作者把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渗透到叙述和描写之中,

使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自然地流露出来。一般写景、状物

的文章都用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分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三种。

寓情于事:“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

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我的老师》

寓情于景: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

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济南的冬天》

寓情于理:“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

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六、线索:是贯穿于全文的主线。它是作者展开文章内容,安排情

节的思路,是布局的重要手段。

人物线索:以人物的见闻、事迹为线索。如《故乡》以“我”回故乡的见闻、

感受为线索;《我的叔叔于勒》以于勒的贫富变化为线索;《背影》以人物的某

一特征“背影”为线索。

事件线索: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谁是狗的主人为线索;《社

戏》以看社戏为线索。

时间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最后一课》(去上学一一上课前一一

上课时一一散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以每个星期天的中午到下午七点,人

物相继出场为线索。

地点线索: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潘家酒楼一一

鲁家客店一一郑屠肉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一一三味书屋)。

物品线索:以某一有意义的物品为线索。《我的第一本书》以一本书为线索

(引出第一本书一一追问书的故事一一父亲灯下补书一一送书一一转学);《羚

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

感情线索:以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感情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我”

的爱国主义思想为线索;《荔枝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

七、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指什么?是指记叙文的具体内容的构成,即材料与材料之间的

排列组合。它包括开头和结尾、过渡连贯和照应、段落与层次这些“零部件”,

其中段落层次最重要。

记叙文常见的几种结构类型

1、并列式

不同的空间、角度、内容,各层之间是并列关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两空间并列;《春》盼春、绘春、颂春,不同角度并列;《谁是最可爱的人》中

的主体部分分三个不同内容的典型事例并列。

2、连贯式

按事情的发展过程或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结构,各层之间互相连贯。如《最

后一课》的内容是按:“上学路上一一上课前一一上课时一一散学”来安排结构

的。

3、递进式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层层深入的结构形式。如《荔枝蜜》,被蜂螫了,厌

峰一一喝了荔枝蜜,想看蜂一一看到蜜蜂劳动后,赞蜂一一由赞蜂进而赞像蜜蜂

一样的劳动人民。

4、总分式

(1)总一一分一一总。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2)总一一分。如《春》的绘春部分先总写大地回春,再分别写春草、春

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

(3)分----总。

如何划分段落层次?主要介绍四种方法:

1、按时间、空间的变化划分。

2、按人物、场景的变化划分。如《我的老师》

3、按选材的角度的变化来划分。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4、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划分。如《背影》

八、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提炼与概括

记叙文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的内容的概括、

提炼,是通过人、事、景物所表现出的中心思想。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主要方法有:

1、分析文题,概括中心。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文章标题可揭示文章的

中心,可先通过分析文章的标题,结合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出文章中心。如《敬

畏自然》、《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题目就直接揭示了主题;《变色龙》、《驿

路梨花》等题目形象含蓄地揭示文章主题。

2、分析写作背景,体会中心。了解背景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助于准

确地归纳文章的主题。如了解了《故乡》的背景就容易分析出文章的主题是通过

闰土等人的巨大变化,揭示黑暗统治及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

3、分析首段,确定中心。文章常常开篇点题,分析开篇的语句、段落,往

往可以把握文章主题。如《背影》、《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写了作者的切身感

受,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题。

4、分析结尾,总结中心。篇尾点题也是为文之法,有的记叙文卒章显志,

往往在结尾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文章的中心,可细心品味文章的结尾,结合

文章的内容,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

5、分析议论、抒情句,品味中心。有的记叙文,作者往往用议论、抒情的

语句,表达情感,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要认真品读这些句子,就能准

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每叙述完一个故事后,就有一

段议论抒情的句子,分析每一个典型事例后面的议论抒情性句子,就能把握文章

的中心。

6、抓每段的中心句,归纳中心。一般的记叙文,每一段落都有一个中心句

或重点句,要抓住这些中心句或重点句,归纳出文章的中心。

7、概括各段大意,归纳中心。要先把每一段的意思概括出来,在各段大意

的基础上,归纳出文意的中心。如《我的老师》

8、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主题。结构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分析结构可以

了解作者意图,总结归纳出主题。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先写百草园

快乐自由的生活,再写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对比中就揭示了封建教育束缚儿童

的健康成长。

9、综合分析,把握中心。有些文章比较复杂,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综合分

析,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

概括记叙文中心的一般语言表述形式:

本文记叙了(或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赞扬了

(或揭露了、歌颂了、说明了、表达了、表现了)……的精神(或思想、品质、

道理、感情性格、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九、记叙文词、句辨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记叙文中的重要词句,是指那

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对这些词语要会辨析,

特别是要体会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重要词语的辨析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1、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如《藤野先生》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实在标致极了”。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

决非赞赏清国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讽其丑态。“标致”是反语。又如《我的老

师》一文中“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其句中的“狡猾”一词的意思是“诡

计多端,不可信任”,联系上下文显然不能这样理解,应理解为“机灵、聪明”。

3、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一词多义等。

4、要注意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运用。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

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意……”的形容词的

运用。“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枇

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中的动词运用。

5、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如《故乡》中“我只觉得四周有看不见的高墙,

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苦闷。”的“高墙”是比喻的说法,既包含着作者对故

乡的失望,也包含着和故乡人的隔膜,而造成这种隔膜的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等级观念,而这正是作者苦闷的所在,也是文章所要揭示的主题所在。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目的是给读者以科学的知识、科

学地认识事物的方法。

二、说明文的特点

1、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其它表达方式。

2、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含

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

3、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三、说明文的分类

按说明对象分

1、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

民大会堂》、《苏州园林》等。

2、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看云识天气》、

《人类的语言》、《生物入侵者》等。

按写作方法分

1、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如建筑、用品等)事物,如《雄伟的

人民大会堂》、《中国石拱桥》。

2、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写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文

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3、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常用以说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

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4、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如《向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

1、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2、科技说明文:说明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电子计算机

的多种功能》。

3、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解说词、简介、规则等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

如《从宜宾到重庆》、《话说长江》。

四、说明方式

从语言的表达方式看,说明的方式分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

1、平实说明:就是用通俗、准确的语言客观的说明事物。

2、生动说明:就是用生动、形象的的语言说明事物。这类说明文,在说明

事物时,多运用形象性的动词、形容词和多种修辞手法,有时在说明时为了让读

者对说明对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还往往引用神话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大多

数说明文采用生动的说明方式。

五、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时间顺序是以时间的推移说

明事物的变化过程,即以时间的先后安排说明内容,介绍事物的发生、发展、演

变,事物的制作步骤、制作过程。主要特征是用一些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2、空间顺序:按被说明对象的空间存在形式,或自上而下,或由前到后,

或从外到内,或由某一中心点向四面扩散式的进行说明。如《故宫博物院》、《雄

伟的人民大会堂》。

3、逻辑顺序:按照事物内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进行说明

的一种顺序。常见有十种逻辑顺序:①由现象到本质;②由特点到用途;③由原

因到结果;④由整体到部分;⑤由主要到次要;⑥由概括到具体;⑦由具体到抽

象;⑧由简单到复杂;⑨由特殊到一般;⑩由分析到综合。如《死海不死》(现

象到本质)。如《大自然的语言》在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因素时,是按由主要

到次要的顺序写的。先谈最主要因素纬度,其次谈经度,再其次谈地势的高低,

最后谈古今的差异。按着这样的顺序说明,符合事物的内部规律。

理清说明顺序的基本方法: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它顺

序。理清说明顺序,可以先逐段概括内容要点,再把内容相近的段并成部分,把

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归纳出每部分的大意,将这些大意依次衔接起

来,就能得出全文的说明顺序。

六、说明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两种:

1、总分式:(事物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

(1)总一一分,如《苏州园林》

(2)总----分----总,如《故宫博物院》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常用的结构形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如《向沙漠进军》。

递进结构的主要形式有:

①现象——本质;

②特点----用途;

③原因一一结果;

④整体----部分;

⑤主要——次要;

⑥概括一一具体。

分析说明文结构的方法:

理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关系。认清段与段、部分与部分是怎样组合的,

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如果是并列,要分清是总分关系,还是分总关系?如

果是递进,要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的?是从现象到本质?是特点到用

途?是原因到结果?是整体到部分?是主要到次要?是概括具体?

七、说明方法

在说明文中,作者常用一定的说明方法来准确、有效地说明事物的某些特征,达到说明目的。写说

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

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方法;是采用这种方法,还是采用那种方法,

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画图

表等。

1、分类别: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只从单方面加以说明是不够的,需要根

据其性质、功用等不同的标准、角度,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别,分别加以说明。如

《食物从何处来》把一切活的生物获取食物的方法归为两大类,一类叫自养,绿

色植物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类叫异养,靠植物来生活的所有的动物和大部分微生

物都属于这一类。

2、举例子:运用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收

到对事物认识具体、印象深刻的效果。如《中国石拱桥》在写出了石拱桥的三大

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耐用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使读者

对中国石拱桥三大特点认识具体化、形象化。如《大自然的语言》中“物候学记

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

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举例说明将抽象化为具

体,使人容易理解。

3、打比方:运用比喻的方法对事物和事理进行形象化的说明。恰当地运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可以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看云识天气》中“有时

象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象一块洁白的绫纱”,运用打比方的方法,不但使卷云

的特征更为具体鲜明,而且生动优美。《食物从何处来》中用了两个暗喻“每一

个根毛就是一个最基层的原料采集站”,“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工厂”。这两个暗

喻在说明中我们称为打比方。《苏州园林》写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

一幅好画。”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突出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图画的特征。如《生

物入侵者》一文“许多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将“生物入侵者”的增多归咎于日益

繁荣的国际贸易,事实上许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达到

“偷渡”的目的。”用打比方形象而生动说明事物。

4、列数字: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数字说明分用确数和概数。确数,

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有些事物用具体

数字加以说明更容易突出事物的特征。《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

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文中用一系列数字说明,准

确具体。

5、作比较:用相关联的相同或相反的事物进行对比的一种说明方法。作比

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有比较才有鉴别,作比较说明更益

于把事物或事理说清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大自然的语言》中有这样一

段文字“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

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

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到春

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其中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苏州园林》“我

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

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通过对比突出了苏州园林的特点。

6、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就是给事物

下一个准确定义,来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如:

①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统筹方法》

②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食物从何处来》

③叶绿体吸收了太阳的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含有高能的有机物质,

同时放出了废气一一氧,这就是光合作用。《食物从何处来》

④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

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IONE”,音译为“克隆”。《奇

妙的克隆》。

7、作诠释:对所说明的对象的属性进行解释、说明,使人们获得明确、清

晰的认识。如“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

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

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恐龙无处不在》。这段文字,对“板块构造”

说进行了诠释。

8、摹状貌:用描写的方法,摹写事物情状的方法。如“每个柱头上都雕刻

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

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中国石拱桥》

9、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10、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八、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衡量说明文的语言优劣,要用准确、简明、周密这把尺子。所谓准确,就是

要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选用最恰当的词语,恰如其分地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

规律性表达出来。所谓简明,就是简洁明了,不罗嗦,不含糊,用精练的语言把

意思表达得清清楚。所谓周密,就是说明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语言要做

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说有文的准确性是说明文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

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

厘,谬以千里。如有一篇说明文写道:“一只蜻蜓一昼夜可以吃2400只蚊子。”

2400只蚊子聚在一起,比蜻蜓的身体大许多倍,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这个差错

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蜻蜓一小时可吃蚊子50只到100只。一小时100只,一

天24小时,当然吃2400只了。作者的统计是正确的,但却忽略了蜻蜓不可能在

一天24小时之内一刻不停地吃蚊子。

如何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呢?

1、通过确切的数字,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如《死海不死》中有这样一句

话:“最近十年来,每年死海水面下降四十到五十厘米。”确切的数字用语科学

准确的反映出死海的前景。如《中国石拱桥》中“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

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卢沟桥)桥长265米,由11个

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通过确切的数字

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可见数字的精确是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个重

要方面。

2、通过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中国石拱

桥》中“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我国

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文段中加横线的词语都是表示估计、揣测的词语,当

作者还没有或无法考证出确切的年代时,使用表估计、揣测的词语,也体现了说

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通过抓修饰限制性词语,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向沙漠进军》

中“征服沙漠的最主要武器是水。”“最主要”修饰武器,明确的表明水是征服

沙漠的根本武器。

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

说明的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

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

格。

九、阅读说明文的步骤

步骤一:明确说明文的说明对象。

先要了解、掌握一篇说明文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说明的是什么事理。也就是

明确说明的具体对象是什么。

有些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从文题上一看就知道,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

林》、《故宫博物院》等。这种说明文大多是事物说明文。而有些说明文的说明

对象不是很明显,需要经过研读才能明确。如《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

《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等,这类说明文大多是事理说明文。

步骤二:掌握说明文对象的特征或本质(事物说明文要把握事物的特征,事理说明文要把握说明事

理的本质)。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明显标志。所谓“本质”,就是事

物深刻稳定的性质,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只有认识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本质,

才能深刻地了解事物或理解事理。

《中国石拱桥》中抓住了中国石拱桥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

耐用进行说明。《苏州园林》突出了“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

图画”这一特征。

步骤三: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事物的特征和事理的本质都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层次安排、一定的说明顺序表

现出来的。有的文章用了小标题结构文章,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如

《奇妙的克隆》一文用了四个小标题:1、克隆是什么?2、克隆鲫鱼出世前后。

3、克隆绵羊“多利”。4、克隆技术造福人类。有的文章的层次通过理解分析后

得出。如《大自然的语言》全文分为:什么是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

要性;决定物候来临的因素;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有着密切

的内在联系,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如《生物入侵者》一文,全文按逻辑顺序说

明: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2、生物入侵者有什么危害。3、生物入侵者的入侵

渠道。4、认识生物入侵的危害性及采取的相关措施。把握文章的层次和说明顺

序,就能很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

步骤四:找出并理解所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事理的本质服务的。理解了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能更

深入地理解课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摹

状貌、画图表等。要能分辨出不同的说明方法,要体会不同的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

步骤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说明文的科学性、客观性是通过确切、平实的语言反映出来的,其表现为两

种情况,一种是表示确数的词语的准确性,一种是表示揣测、估计的词语的准确

性,体会词语的准确性,利于正确地理解课文。

一、什么是议论文?

议论文是直接阐明客观事物道理,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表明作者一定

的见解和主张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主要特点

1、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其它表达方式(最常见的是穿插记叙:用记

叙交代议论的背景和对象;以记叙的事实作为论据)。

2、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

3、用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见解或主张。

三、议论文的分类

议论文分立论文和驳论文两类。

1、立论文一一从正面论述其观点的正确。如《记念白求恩》

2、驳论文一一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从而确立其正确的观点。如《“友邦

惊诧”论》

四、议论文的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要素。

1、论点

(1)什么是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解决“证

明什么”的问题。

(2)分类:有的议论文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但并不是每篇议论文都有分

论点,有的只具备一个中心论点。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注系是统帅与被统帅的

关系,就是中心论点统帅各分论点,各分论点是证明阐释中心论点的,分论点是

中心论点的道理论据。

(3)论点的语言、形式及要求:论点应是一个非常明确的判断句(或肯定

的判断,或否定的判断),或肯定句,标志是用判断动词“是”或能愿动词“应

该”、“必须”、“要”等,语言要明确,不能是一个令人难以确定含义的语句。

作论点的句子,应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但不能是疑问句。论点应正确、鲜明。

(4)怎样寻找和总结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从议论文中找中心论点是有规律可循的。

①看议论文的标题,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

心论点。如《俭以养德》。

②看议论文的开头,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往往是议论

文常用的写法,因许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出现在开头部分。如《谈骨气》。

③看议论文的结尾,寻找或总结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

后,至文末得出结论,该结论即文章的中心论点。如《纪念白求恩》。

④分析议论文的论据,总结中心论点。一些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不是非常明显,

需要分析文章所用的论据才能总结出来,这样的议论文要分析文章的论据是为了

证明什么的,这“证明什么”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⑤归纳综合分论点,总结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解为好几个分

论点,这就需要逐个对分论点进行分析,再综合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如《理

想的阶梯》。

2、论据

(1)什么是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根据(包括事实和道理)。解决“用

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2)论据分类:论据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①事实论据:包括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等。

②道理论据:包括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原理、定

律等。

(3)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之间的关系。论据证明论点,

论点被论据证明。

(4)论据的要求:典型、确凿。

3、论证

(1)什么是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

的逻辑联系的纽带。解决“怎样进行证明”的问题。论证分归纳法(由个别到一

般)和演绎法(由一般到个别)两类。

(2)论据的要求:合乎逻辑。

五、论证方式

论证方式分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述、证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

《谈骨气》。立论首先要做到对论述的问题有正确的主张。观点要鲜明,论据要

充分,有不可辩驳的说服力。其次,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合乎逻辑。如《最

后一次讲演》

2、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驳斥片面的、错误的甚

至反动的见解和主张,从而确立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友邦惊诧”论》

驳斥论点的方法:

①驳论点:可用事实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或假定对方论点是真的,再以此

为论据,推出一个错误结论,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或证明与对方论点相矛盾的

论点是真的,从而驳倒对方的论点。

②驳论据:通过驳斥对方的论据来驳倒对方的论点,即揭穿对方论据的虚假,

③驳论证:通过驳斥对方的论证来驳倒对方论点,即指出对方论证过程中的

错误,指出对方的论据不能推出论点。

六、议论文的结构

1、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形式:引论一一本论一一结论。在思路上体现为:提

出问题一一分析问题一一解决问题。如《谈骨气》开篇提出论点,并作解释和分

析,接着用三个典型事例从三个方面证明论点,最后在议论的基础上提出号召。

议论文的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二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

叫“横式”。其它各种各样的结构,是从这两种结构中派生出来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2、议论文的论证结构类型:

①并列式:并列结构是属于横式结构的一种。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

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如《记念白求恩》。

②对照式:对照结构也是属横式结构的一种。论述中把两种性质相反事物(或

一正一反的两种意思)加以对照,或用一种事物来烘托另一种事物,以见其是非

美丑,这种所构成的层次之间的意义关系,就是“对照式”。如《想和做》。

③层进式:层进结构,属于一种纵式结构。就是平时说的“层层深入”式。

它采用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的论证方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

进、深入,从而由小到大,由浅入深,把道理说深说透。如《继续保持艰苦朴素

的作风》、《谈骨气》。

总一一分:如《“友邦惊诧”论》

④总分式:分----总:如《哨子》

总----分----总:如《谈骨气》

七、论证方法

1、例证法:

例证法就是选用真实而有代表性的实例作论据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论证方

法,是基本论证方法之一。

作为论据的事例主要有两大类,即现实事例和历史事例;此外,还有数字实

例(统计数字,必须准确)。现实事例,最好是既有代表性,又是人们熟悉的事

实。历史事例,则能启迪人们认清现实生活中类似的现象,''援古”的目的是为

了“证今”。如:在生活中,“跌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了不爬起来。整

天抚摩着伤痕,一味地消沉叹息,不思进取,在碌碌无为中慨叹时间流逝,那是

无志之徒、无能之辈!真的勇士是倒了又能顽强地爬起来的,是能知耻而后勇的。

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为发明电灯,造福人类,曾做过数以千次实验,但都失败了。

然而,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他以百折不挠的意志研制

成了电灯,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张海迪高位截瘫,仍然克服困难,用功学习,取

得了惊人的成绩。由此可见,荣誉的桂冠从来是用荆棘编成的,只有不畏艰难,

不怕“跌跤”,才能有所成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运用例证法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选用的例证应有代表性,应具有典型意义;

②选用的例证必须与论点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③运用事实论据,只是为议论说理服务的手段,因而要简明扼要、概括,文

字简练,并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不需铺叙渲染,要防止“以叙代议”的倾向。

④运用例证,要结合事例进行分析,只有通过分析揭示所举事例(或数字)

与论点的内在联系,才能使事例充分发挥其在论证中的积极作用。否则堆砌再多

的事例也只是徒劳无功,甚至弊端丛生。

2、引证法

引证法是引用正确可信的道理来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这也是一种运用理论

论据进行论证的方法。讲道理要有根据,这主要指经典作家的言论、科学上的公

理和原理、尽人皆知的常识以至内涵精辟的格言成语等。因为这些道理是从大量

的实践中概括总结出来的,已为社会所公认,可直接用来作为论据,证明论点的

正确。

如《珍惜时间》(节选)中:古往今来,有不少人惋惜时间易逝,于是长叹

“时间之快,人生行乐需及时”,“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的确,时间的流速真令人难以估测,无法形容。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在有生之年

的时间内生活得更有意义,做出应有的贡献昵?这就是应珍惜属于自己的短暂时

间。

古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

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诗句都是告诫人们: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