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缺口模型看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_第1页
从两缺口模型看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_第2页
从两缺口模型看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_第3页
从两缺口模型看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_第4页
从两缺口模型看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两缺口模型看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摘要:从两缺口模型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就业压力未能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要调整失衡的需求结构,关键是刺激消费更快增长,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两缺口模型;结构失衡;刺激消费;社会保障

一、两缺口模型

对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来说,总需求=国内需求+海外需求=消费需求(政府消费+居民消费)+投资需求(库存变化+固定资本形成)+(货物出口+服务出口),总供给=国内供给+来自海外的供给=国内生产总值+(货物进口+服务进口)。设定:D为总需求,C为消费需求,CG为政府消费,CP为居民消费,I为投资需求,SK为库存变化,GFCF为固定资本形成,EX为产品出口,EXS为服务出口,SP为总供给,IM为产品进口,IMS为服务进口,GDPE为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则上述总需求总供给公式变为:D=CG+CP+SK+GFCF+EX+EXS,SP=GDPE+IM+IMS。从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看,总需求总是等于总供给,因此可得:CG+CP+SK+GFCF+EX+EXS=GDPE+IM+IMS。对上式整理得:[GDPE-(CG+CP)]-(SK+GFCF)=(EX+EXS)-(IM+IMS),即(储蓄-投资)=(出口-进口)或储蓄与投资缺口=出口与进口缺口。这即是着名的两缺口模型,即储蓄与投资间的缺口总是等于出口与进口间的缺口。对于任何一个开放的经济体来说,其储蓄与投资间的缺口可通过调节进口与出口来弥补。若国内投资等于储蓄,则对外贸易保持平衡;若国内投资小于储蓄,则出口大于进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若国内投资大于储蓄,则进口大于出口,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二、从两缺口模型看我国的经济结构失衡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消费率不断下降,储蓄率持续高升,消费率已由2000年的%下降到2006年的%,相应地,储蓄率由%上升到%。高储蓄带动高投资,同期,投资率由%上升到%。由于投资率上升速度慢于储蓄率,使得储蓄与投资间的缺口不断扩大,导致出口与进口间的缺口持续扩大,贸易顺差持续上升。我国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上升到2006年的%。储蓄率过高、消费需求相对不足导致我国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一是需求结构失衡,表现为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过旺;二是产业结构失衡,表现为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第二产业比重过高;三是就业结构失衡,表现为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过低。与此同时,工业的过快增长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

(一)需求结构失衡。消费率太低,投资率和净出口率过高。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下降,已由2000年的%下降到2006年的%。与此同时,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上升,由%上升到了%。其中,2006年固定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40%。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5和2006年分别达%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和消费的相对缓慢增长,推高了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拉低了消费率。从国际比较来看,目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已严重失衡,即最终消费率太低,投资率过高。2006年,我国最终消费率只有%,其中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资本形成率为%,其中固定资本形成率高达%。当前,全球平均消费率约%,资本形成率%左右,其中,2006年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消费率为%,资本形成率%。2006年,我国最终消费率比全球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家低22个百分点;而资本形成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2000年以来,我国货物和商品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以上,2006年上升到%,比中等收入国家高个百分点(见表1、表2)。

(二)产业结构失衡。第三产业比重太低,第二产业比重过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出取决于市场需求。因此,需求结构不合理必然导致产业结构失衡。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推动了第二产业的蓬勃发展。结果导致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上升,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保持稳定。按照2000年价格计算,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上升到2006年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基本稳定在40%上下。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下降是基本规律,我国第一产业比重已由2000年的%下降到了2006年的%,平均每年下降个百分点。目前,全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按照当年价格计算)平均约为4%、32%、64%,其中工业产值比重为2l%左右。高收入国家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平均分别为2%、30%、64%,中等收入国家为10%、36%、54%。按照当年价格计算,2006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和%,其中工业产值比重为%。我国第二产业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比重高个百分点,建筑业低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则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个百分点。

(三)产业结构失衡增大了就业压力。尽管过去近30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接近%,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由于劳动力供给的较快增长和经济结构失衡,经济的高速增长并没有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经济增长始终是在较大的失业压力下实现的。2006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847万人,失业率为%,而实际失业人数要高许多。另外,我国农村还有许多富余劳动力。

我国就业压力一直未能缓解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产业结构失衡,表现为第二产业的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太低,使第三产业吸纳的劳动力人数相对较少。第三产业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60%以上的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作,而到2006年底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才刚刚达到%。实际上,我国第三产业亿元产值对劳动力的需求也是最多的部门,服务业不发达是我国就业压力不减的主要原因。按现价计算,2006年我国第二产业亿元增加值需要劳动力1810人,而第三产业创造亿元产值需要劳动力2920人,后者是前者的倍。若2006年第三产业比重为%,比实际提高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为%,比实际下降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保持不变,那么,我国非农部门的就业岗位就将比实际增加2418万个。(见表3)由此可见,若能大幅度提高我国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就会大大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四)贸易不平衡状况日趋加剧。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进口需求的增长,为我国扩大出口创造了条件。而我国产品竞争力的提高与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促进了出口的高速增长。我国货物对外贸易额从1978年的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760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而同期全球贸易总额增长率仅为6%左右。其中,出口由亿美元增加到9691亿美元,年均增长%;进口由亿美元增加到7916亿美元,年均增长%。(见表4)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使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排位迅速上升,排在美国和德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产品竞争力逐步提高、国际贸易条件不断改善,是我国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基本原因,而国内储蓄大于投资是推动出口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消费需求相对不足,使我国进口增长慢于出口增长,导致净出口占GDP的比重迅速上升,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2005年,我国货物与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拉动GDP增长个百分点;2006年的贡献率为%,拉动GDP增长个百分点。贸易顺差扩大也推动外汇储备急剧增加。1981年之前,我国外汇储备从来没有超过10亿美元,甚至有几年还是负值。在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多年,国家外汇储备基本在20~90亿美元之间变化,直到1990年才超过100亿美元。之后,随着出口的不断增长和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外汇储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1996年突破了1000亿美元,2000年达到了1亿美元。进入21世纪后,形势突然发生变化,在“人世”利好因素带动下,我国出口呈强劲增长态势,海外直接投资保持稳定增长,迅速推动外汇储备飙升。2005年,我国外汇储备达到8亿美元,“十五”期间年均增加1300多亿美元,增长率达到%。2006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超过10000亿美元,达到10亿美元,增长%。2007年9月底,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1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见表5)充足的外汇储备增强了我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提高了国际支付能力,使我国有能力应对突发事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但高额外汇储备使管理成本升高,并面临贬值的风险。高额外汇储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宏观经济调控效果。最近几年,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我国政府采取措施紧缩货币供给,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的过快增长。而按照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中央银行通过发行人民币来收购企业出口得来的外汇和海外直接投资。所以,当贸易顺差持续扩大、海外直接投资稳定流人时,我国中央银行必须投放等值的人民币来收购这些外汇。而大幅攀升的外汇储备必然造成国内金融市场流动资金过多,刺激信贷和投资的快速增长。这与中央宏观调控目标是相悖的。

我国外汇储备的增量主要来自于贸易顺差,因此,增加进口,减缓出口,缩小贸易顺差,是抑制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根本出路。国内需求结构失衡是贸易顺差扩大的重要原因。需求结构失衡还延缓了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增加了就业压力,制约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所以,调整国内需求结构,促进国内消费需求有更快的增长是当务之急。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主要是大幅度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另外,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减税等也有助于促进消费增长。居民消费的较快增长必然带动进口,抑制出口,减少贸易顺差,进而减缓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势头。

(五)工业的持续高速增长增加了环保压力。能源消费是主要的污染源,目前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70%以上,因此,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的高速增长增大了环保压力。2005年我国工业万元增加值(2000年价格)能耗是农业的5.3倍,建筑业的倍,第三产业的5倍。所以,耗能强度很高的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较快增长,必然增加能源消耗,导致污染物排放大幅度上升。2006年,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达到330992亿立方米,比2002年增长%;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589万吨,比2002年增长%,其中工业排放量占%;工业废物产生量达到了151541万吨,比2002年增长%。因此,实现节能目标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调整产业结构,逐步降低工业在GDP中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三、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压力未能缓解、贸易顺差过大、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都是由需求结构失衡引起的。而调整失衡的需求结构,关键是刺激消费有更快的增长。消费的更快增长将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而投资增长适当放缓将会抑制第二产业的过快增长,使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协调。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就会逐步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并使单位GDP能耗显着下降,减小环境压力。而且,国内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将会刺激我国进口有更快的增长,使国际贸易逐渐趋于平衡,抑制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

我国消费增长慢于GDP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相对缓慢,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降低了居民的消费信心。因此,要使消费需求有更快的增长,一是需要大幅度提高居民收人,二是需要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一)使居民收入有更快的增长。最近几年,中央政府已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逐步加大中央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包括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等。另外,针对农民工工资支付不规范、拖欠工资比较突出的问题,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确保农民工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推进新农村建设,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也将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负担减少,将提高其购买力。2006年,我国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减除费用标准,调整了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加强了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和调控,完善了工资形成和管理机制,实施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这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今后特别需要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与完善政策法规等多种途径,使各类居民收入水平都能随着经济发展而有更快的增长。同时,需要更加注重收入分配的公平,切实重视提高中低收入者的基本工资与福利,提高城乡居民最低收入保障标准。要充分发挥税收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加强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征管,加大中央则政转移支付力度。要通过深化改革,逐步改变我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过低、收入分配不尽合理的格局。

(二)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前20多年,各级政府比较关注经济发展问题,而对于改善公共服务重视不够,导致我国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严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