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答案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66页《石钟山记》知识整合专练一、选择题(15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B.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C.士大夫是中国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官吏的统称,既是国家政治的参与者,同时自身的文化素养也决定了他们是社会上层文化、艺术的创造者、传承者。D.县尉,是一种官名,秦、汉制度,与县丞同为县令佐官,掌治安捕盗之事。宋县尉以阅羽弓手、禁止奸暴为职责。辽、金、元均沿设,明废。2.下面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B.空中而多窍C.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其用法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B.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C.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4.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石相搏搏:击B.而渔工水师虽知不能言言:语言C.扣而聆之聆:听D.桴止响腾腾:传播5.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A.古之人不余欺也B.得双石于潭上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不拘于时,学于余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20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葉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和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7.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B.台,也叫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门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C.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这里是说杭州百姓为苏轼立生祠,表达对苏轼的感激之情。D.建中靖国,宋徽宗的年号,用来纪年。《赤壁赋》“壬戌之秋”中的“壬戌”用的则是干支纪年法,古代专用来纪年。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自把书上的知识传授给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喜欢贾谊、陆贽的书。B.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数次在杭州任职,苏轼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漕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专门积蓄湖水的枢纽。C.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危害减少了一半。D.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2)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10.苏轼在《赤壁赋》中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的描述,句中的“美人”象征圣主贤臣,美好理想。对苏轼来说,“美人”意味着“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本文有多处记述了苏轼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实际做法,请简要概括。(3分)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寄黎眉州①苏轼胶西高处望西川②,应在孤云落照边。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治经方笑春秋学③,好士今无六一④贤。且待渊明赋归去,共将诗酒趁流年。[注]①作者写这首诗时在密州任上,密州在胶西。黎錞以尚书屯田郎中出知眉州,故称“黎眉州”。②西川:四川西部。苏轼的故乡眉山和诗中提及的瓦屋、峨眉两山都在西川。③春秋学:黎錞精研《春秋》,当时执政的王安石素不喜《春秋》。④六一: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曾以“文行苏洵,经术黎錞”向英宗推荐二人。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二句承前句“望西川”,描述西川景象,“应”表明“孤云落照”是诗人合理推想的西川的景象,所以这是实写。B.颔联通过想象描写瓦屋、峨眉的景象,这和《蜀道难》中“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写景角度相同。C.颈联抒写诗人的复杂感慨,既包含着对当政者的不满和对黎錞的同情,也表达了对乐于提携士人的欧阳修的怀念。D.前四句侧重于描写景物,画面感极强;后四句侧重于抒发情怀,感情浓烈。写景与抒情密切关联,全诗章法井然。12.诗的结尾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四、名篇名句默写。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石钟山记》中,用反问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石钟山记》中,作者交代写这篇记的原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石钟山记》中,作者认为造成自己与郦道元的观点异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石钟山记》中,对“石钟山”命名的由来,作者持怀疑态度:对郦道元的观点,作者说“______________”;而对于李渤的观点,则说“______________”,颇耐人寻味。(5)《石钟山记》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作者不认同李渤的观点,以为他的说法只是他自己主观上认为的事实,其中略带有一丝轻蔑的味道。14.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石钟山记》中写唐人李渤通过敲击不同的山石聆听声响探究得名的由来,李渤发现声音的区别是:“,。”表现山石被敲击后余音悠长的句子是:“,。”
(2)在《石钟山记》中,苏轼认为石钟山的得名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原因,除了郦道元记录不详细和渔工水师不能用文字记载以外,还在于“”,从而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3)《石钟山记》中,苏轼对自己的发现非常得意,认为自己和古人达到了共鸣,这句话就是:“!”
五、语言表达。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苏轼在文学上春风得意,__①__。他出仕时,正赶上王安石变法。他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不完全赞同王安石的观点。他站在保守派司马光一边,__②__,被贬到外地做官。数年后,变法失败,司马光派执政。按说苏轼可以翻身了,可他的独立见解和独立人格依然故我,又不赞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__③__,不曾飞黄腾达。又过了数年,司马光派失势,苏轼却被认定为司马光派,又被贬官。司马光执政时宋哲宗的年号是元祐,因此这一时期反对变法的一派官员被称为“元祐党人”,并被打入“另册”,苏轼的名字自然也在册中。此后苏轼被贬再贬,直到被贬到遥远的海南岛。16.调整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的结构,使前后格式一致。(4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苏轼不断被贬流离,这也许是东坡的不幸,地方人民却从中得到了大幸。苏堤无言,湖水铭记着苏轼的功绩;赤壁有字,东坡的诗篇被惊涛拍击着。总之,这个不太幸运的人幸运地活进了千年的历史中,活得让人瞻仰,让人叹佩。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C项,“具有声望、地位的官吏的统称”有误,应该是“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的统称”。2.【答案】A【解析】B项,“空中”,中间是空的,今指天空中。C项,“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的缘故”;今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其实”,“其”,代词,那,“实”,指“事实真相”;今义,副词,实际上。3.【答案】C【解析】A项,舟,凭借着舟;B项,夜,在夜里;D项,目,用眼睛。都是名词作状语。C项,斧斤,斧头,名词。4.【答案】B【解析】言:用语言表达。5.【答案】C【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句。B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被动句。6.【答案】C【解析】“呼”的对象是“卒长”,中间不能断开;“急”补充“事”,中间不能断开;“虽禁军且为我尽力”,意思是“你们虽是禁军,姑且为我尽力”,语意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涂潦”作“不避”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选C。7.【答案】D【解析】干支在古代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月、纪日。8.【答案】B【解析】“数次”错,苏轼在杭州任职两次,从“再莅杭”可以看出来,“用来作为专门积蓄湖水的枢纽”错,还用来排泄湖水。9.【答案】(1)苏轼在堤上搭建小屋居住,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2)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却不敢说,用诗来讽谏,希望有益于国家。10.【答案】①苏轼访察关中利弊,为百姓、衙役减少损失。②苏轼在徐州任上解除黄河水患,保全徐州百姓。③苏轼在杭州任上,修建“苏公堤”。【解析】[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就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从元昊叛乱后,百姓贫困,差役繁重,岐山下每年要输送南山木筏,从渭河进入黄河,要经过砥柱险处,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到其利弊所在,为他们修订衙规,让他们自己选择水工按时进送或停止,从此损失减少了一半。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泛滥到梁山泊,流入南清河,汇集于徐州城下,水位上涨,水无法及时排泄,城墙将要被浸坏,富人争着出城避水。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动摇,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一定不能让水冲塌城墙。”又把富人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去,对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为我尽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他就率领那些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直到城墙。雨日夜下个不停,没有被淹没的城墙仅有三版。苏轼在堤上搭建小屋居住,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人来增筑旧城,又用木头筑堤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调任湖州知州,上表谢恩。又因为有些事对百姓不利却不敢说,用诗来讽谏,希望有益于国家。御史李定等摘取他章表中的话,并且引申附会他所作的诗是诽谤皇上的,(将他)逮捕进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久不能判决。神宗独自怜惜他,把他任命为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苏轼与农夫老翁一起在溪谷山林间生活,在东坡建造房屋,自称“东坡居士”。元祐四年(苏轼)任杭州知州。杭州原来近海,当地泉水咸苦,居民稀少。唐代刺史李泌首先引西湖水造了六口井,百姓用水充足。白居易又疏通西湖水流入运河,从运河流入田亩,灌溉田地达一千顷,百姓因此殷实富裕。湖水中有很多茭白根,从唐朝到吴越钱氏,每年都疏浚治理,宋朝立国后,停止疏浚,茭白根积为田,剩下水面没有多少了。苏轼看到茅山一条河专门容纳江中潮水,盐桥一条河专门容纳湖水,就疏通这两条河来通航运。又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积蓄和排泄湖水的阻隔,江中的湖水不再流入城市。用剩下的物力人力修复了六口井,又把茭白根堆积在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以便通行。堤筑成后,又在堤上种了木芙蓉、杨柳,看上去就像图画一样,杭州人称之为“苏公堤”。苏轼二十年中两次到杭州,对百姓有功德,家家有他的画像,人们饮食时一定为他祝福。又造了生祠来报答他。建中靖国元年,苏轼在常州去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商务运营托管合同
- 2025年小兔子乐园特许经营合同
- 2025年导演指导合同
- 2025年委托分拆合同
- 2025年安全生产管理劳务派遣合同
- 2025年住所出售代理合同
- 2025年家电电器连锁店特许经营合同
- 2025版个人沿街店房租赁合同(含租赁合同登记与备案要求)3篇
- 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
- 2025版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投资入股协议书范本3篇
- 《汽车车身电器维修工作页》学习任务3 起动机不工作故障的检修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单元 数据处理 北师大版
- YY/T 1496-2016红光治疗设备
- 郑州小吃详细地点
- 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
- 2021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高一政治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 2021年道路交通安全法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自带药物治疗告知书
- 建筑制图与阴影透视-第3版-课件12
- 2023年最新的校长给教师春节祝福语
- 吞咽解剖和生理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