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徐舍教联盟重点中学2023年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徐舍教联盟重点中学2023年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徐舍教联盟重点中学2023年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徐舍教联盟重点中学2023年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徐舍教联盟重点中学2023年中考化学五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过滤C.蒸发D.称量NaOH固体2.下图为汽车尾气处理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C.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D.该反应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3.关于物质的分离除杂、鉴别制取的方案中不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溶解,过滤后分别干燥和蒸发结晶B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滴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C鉴别真假黄金(铜锌合金)取样在酒精灯上灼烧D制取双氧水将足量氧气通入水中A.A B.B C.C D.D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牛奶富含蛋白质B.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为防止水产品变质,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后出售D.大米主要含淀粉,属于糖类5.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水可鉴别NaCl与NH4NO3B.用水可除去CaCl2中的Ca(OH)2C.电解水实验中正极管内产生氢气D.用活性炭吸附可以使硬水软化6.根据实践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A.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制作叶脉书签B.用食盐水、鸡蛋壳和澄清石灰水制取并检验二氧化碳C.用食用小苏打、柠檬酸、果汁、蔗糖和水自制汽水D.用冷碟子和蜡烛制取炭黑,证明蜡烛中含有碳元素7.过氧化钠(Na2O2)可作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它与二氧化碳反应后的生成物为()A.Na2CO3和H2B.Na2O和O2C.NaOH和O2D.Na2CO3和O28.2019年世界环境日将聚焦“空气污染”主题,我市在环境保护上取得显著成就。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是A.直接焚烧废弃塑料 B.餐饮油烟直接排放空气中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D.使用清洁能源的公共汽车9.类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盲目类推又可能得出错误结论。下列类推正确的是A.原子和分子均是微观粒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B.锌和银均是金属,锌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则银也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金刚石十分坚硬,则石墨也十分坚硬D.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10.如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1)(4) B.(2)(3)C.(1)(2) D.(3)(4)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2019年4月中旬开始,中国首艘002型航空母舰已经在进行最后的整理工作,这只能意味着一件事情,中国新型航空母舰已经准备就绪,将可能会参加4月23日的海军节的庆典。(1)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_________接触而生锈。(2)航母中采用了大量的钢材,其中一些钢材需要具有特殊的性能,请写出工业上高炉冶炼赤铁矿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探究航母材料中铝、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小林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Ⅰ:硫酸铝溶液和铁粉混合实验Ⅱ:硫酸铜溶液与铁粉混合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Ⅰ和实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_______(填化学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氮肥能促进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某同学发现他家中花盆里的花草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如图是该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试根据相关信息回答:这种化肥共含有_____种元素。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碳酸氢铵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即N:H:C:O)为_____。这种氮肥的纯度(即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是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根据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温度/℃1020304050607080溶解度/gKCl31.034.037.040.042.645.548.351.1KNO320.931.645.863.985.5110138169(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70℃时,在5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的质量是________g;将180gKNO3和34gK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放入100g80℃水中充分搅拌,当降温到20℃时有较多固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析出固体后的溶液是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B降温到20℃时析出的固体中只有KNO3C在80℃时固体经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14.学好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更能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下表列出生活中部分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生活中常见问题(1)冰箱、汽车内有异味(2)洗涤油污(3)被蚂蚁、蚊子叮咬解决方法在冰箱、汽车内放活性炭使用洗洁精清洗涂上肥皂水请你用化学知识分别叙述上表中三种解决方法的原理(1)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小兰用图示装置验证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推注射器活塞向充满CO2的集气瓶(甲)中注入过量的NaOH溶液,振荡集气瓶后打开止水夹。(不考虑微溶物)向甲中注入NaOH溶液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乙中液体__________,且甲中的液体变浑浊。上述现象证明CO2能与NaOH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后将甲中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小兰欲探究无色滤液中的溶质成分:小兰分析得出无色滤液中一定含__________。(填化学式)无色滤液中还含有哪些溶质?①Na2CO3;②CaCl2;③CaCl2和Na2CO3;④无其他溶质。小兰认为猜想__________定不正确。(填数字番号)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_______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________成立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实验交流)小梅将步骤③中盐酸改为少量进行实验,没有观察到气泡(其他步骤和现象不变),小梅认为猜想④成立,你认为小梅的判断是否正确?请简述原因_______________。16.某同学对铁钉锈蚀的条件产生了研究兴趣,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据此回答以下问题:一周后,该同学观察到试管_____(填序号)中的铁钉锈蚀最严重.对照实验A、B,可知铁锈蚀的条件之一为_____.铁锈覆盖在铁制品表面不能阻止铁制品继续被锈蚀的原因是_____(填序号)①铁锈能与内部的铁继续发生反应②铁的金属活动性非常强③铁锈很疏松.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A、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解答;B、根据过滤时要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烧杯外进行分析解答;C、根据用酒精灯和蒸发皿进行加热蒸发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D、根据用天平称量物体的注意事项和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及易潮解进行分析解答。【详解】A、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水的密度比硫酸的密度小,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水滴四溅,故操作错误;B、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滤纸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故操作错误;C、用酒精灯和蒸发皿进行加热蒸发时,应用外焰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操作正确;D、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且易潮解,用天平称量时应放在玻璃杯中,故操作错误。故选:C。【点睛】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C【解析】A、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B、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正确;C、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NO+2CO=N2+2CO2,故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故错误;D、该反应将有害气体CO、NO转化为空气的重要成分,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正确。故选C。3、D【解析】

A.氯化钾溶于水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溶解后过滤,将滤渣干燥得到二氧化锰,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故正确。B.氢氧化钠中混有少量碳酸钠,滴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后,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钠溶液,故正确。C.假黄金(铜锌合金),加热后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而真黄金在加热的情况下不与氧气反应,可以鉴别,故正确。D.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将足量氧气通入水中不能得到双氧水,故错误。【点睛】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4、C【解析】

A、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A正确;B、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B正确;C、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C错误;D、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故D正确;故选C.5、A【解析】

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铵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同、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溶解性、电解水实验结论、活性炭的吸附性来进行分析即可。【详解】A、氯化钠和硝酸铵都易溶于水,但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因此可以用水鉴别,符合题意;B、氯化钙和氢氧化钙都能溶于水且都不与水发生反应,所以不能用水除去氯化钙中的氢氧化钙,因此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气体为氧气,负极产生气体为氢气,正负极体积比为1:2,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但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使硬水软化,此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6、B【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叶脉书签”,故正确;B、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但是氯化钠溶液和碳酸钙不会生成二氧化碳,故错误;C、柠檬酸能与小苏打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用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等可自制汽水,故正确;D、蜡烛不充分燃烧生成炭黑,在靠近蜡烛火焰的上方放一只冷碟子,一段时间后可收集到炭黑,故D正确。点睛: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数目、质量都不变。7、D【解析】由题中信息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与另一种物质,另一种物质中必定含有钠元素和碳元素,故选D。点睛:掌握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是解题关键。8、D【解析】

A、直接焚烧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空气污染物,故A错;

B、餐饮油烟直接排放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故B错;

C、大量燃放烟花爆竹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C错;

D、使用清洁能源的公共汽车,不污染环境,故D正确。

故选:D。9、D【解析】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故不符合题意;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排在氢的后面,所以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故不符合题意;C、虽然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的单质,但由于两者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十分坚硬,而石墨较软,故不符合题意;D、H2SO4与HCl均是酸,H2SO4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H+,则HCl在水溶液中也能电离出H+,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10、D【解析】分析: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乙中的氨气分子不断运动到烧杯中,部分氨气的分子跑到甲中形成氨水,氨水呈碱性使酚酞变红,利用这些相关知识可解决此题.解:(1)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是乙中的氨气分子溶解在甲中形成了氨水,故此解释错误.(2)变红的原因是氨气分子的原因,大烧杯内壁无特殊微粒,故此解释错误.(3)此叙述正确叙述了氨气分子由乙扩散到甲的过程,故此解释正确.(4)使酚酞变红是碱性物质氨水的性质,此解释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是对分子扩散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氨气分子扩散的实质又较明确的认识,须知道知道分子扩散的过程,同时也要对氨气的性质有所了解,属于一道基础性实验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水与氧气Fe2O3+3CO2Fe+3CO2Al3+,Fe2+【解析】

(1)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的共同作用,航母外壳用涂料覆盖,是为了防止钢铁材料与水与氧气接触而生锈。(2)工业上高炉冶炼赤铁矿的主要化学反应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3)在上述两个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将实验I和Ⅱ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其原因实验是:I中未反应的铁粉与实验Ⅱ中剩余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盐酸,结果没有气泡产生,说明了铁粉没有剩余。那么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Al3+,Fe2+,可能含有Cu2+。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四791:5:1:394.9%【解析】

(1)根据碳酸氢铵的化学式NH4HCO3,可见碳酸氢铵是由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组成的。(2)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4+1×4+1+12+16×3=79。(3)根据碳酸氢铵的化学式NH4HCO3,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即为该元素原子个数,因此,1个碳酸氢铵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5个氢原子、1个碳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碳酸氢铵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5:1:3。(4)纯净的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这种氮肥的纯度(即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是:。【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硝酸钾69AB【解析】

(1)由表格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是硝酸钾;(2)7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38g,也就是在该温度下的100g水中最多溶解138g硝酸钾,所以在该温度下的50g水中最多溶解KNO369g;(3)由数据可知,8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69g,氯化钾的溶解度为51.1g,所以将180gKNO3和34gKCl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放入100g80℃水中充分搅拌,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而氯化钾完全溶解,为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0g,因此降温到20℃时,析出硝酸钾的质量为:180g-31.6g=148.4g,而氯化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A、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仍然是KNO3和KCl的饱和溶液,故选项正确;B、降温到20℃时析出的固体中只有KNO3,故选项正确;C、在80℃时固体经充分搅拌后,仍有不溶解的硝酸钾晶体存在,故选项错误。故选AB。1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洗洁精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酸碱中和反应【解析】

(1)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汽车中的异味;(2)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对油污起到了乳化作用,所以餐具上的油污可用洗洁精来洗掉,这是利用洗洁精的乳化作用;(3)蚂蚁、蚊子的毒液显酸性,而肥皂水显碱性,肥皂水能中和毒液中的酸性物质,起到了缓解症状的目的。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2NaOH+CO2═Na2CO3+H2O进入甲中NaCl、NaOH③碳酸钠①不正确,如果加入的稀盐酸不足以和氢氧化钠反应,即使溶液中含有碳酸钠,也不产生气泡【解析】

(1)向甲中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