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黄曲霉素(化学式为C17H12O6)广泛存在于腐败、变质的花生、玉米和谷物等农产品中,是一种有毒物质,容易致癌。下列有关黄曲霉素说法正确的是()A.黄曲霉素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黄曲霉索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gC.黄曲霉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黄曲霉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7:12:62.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下列从化学角度对画线部分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分子在不断运动B.“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反复煅烧锤打氧化,降低含碳量,变成钢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但并未发生化学变化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式存在3.2017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A.利用风力发电:增加绿化面积B.垃圾分类处理: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C.节约用水用电:低碳出行减少开车次数D.将废气排到高空:用工业废水浇菜4.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B.实验时红磷常常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5.材料的变化标志文明的进步,下列制得材料的方法与化学反应无关的是A.烧制陶瓷 B.打磨石器 C.冶炼钢铁 D.合成腈纶6.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①浓盐酸②浓硫酸③烧碱④食盐⑤生石灰⑥稀硫酸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7.根据各大市场调查:婴儿“尿不湿”最关键的材料是聚丙烯酸钠,它是由丙烯酸(C3H4O2)与氢氧化钠经过一系列反应而制得的。下列有关丙烯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丙烯酸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丙烯酸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C.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D.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7%8.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我市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 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C.倡导多用私家车 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A.铁丝 B.红磷 C.甲烷 D.氢气10.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不是其俗称的是A.纯碱 B.烧碱C.苛性钠 D.火碱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天然气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微观示意图如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用不同催化剂可使合成气合成不同的物质。下列物质中,仅以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是_____(填字母)。A甲醛CH2OB甲醇CH3OHC尿素CO(NH2)2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有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26.5g,加热使之反应,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剩余固体16.9g。求:制取氧气的质量?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请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酒香不怕巷子深____________________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在人们担心化石能源将被耗尽时,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以燃烧的“冰”﹣﹣“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目前,我国在可燃冰的开采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回答下列问题:可燃冰属于_____(填字母序号)A纯净物B混合物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甲烷中氢为+l价,碳为_____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氢气B可燃冰C酒精D汽油可燃冰作为未来新能源,与煤、石油相比其优点是_____。(答一点即可)可燃冰在海底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猜想一:只有Na2SO4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猜想三:有Na2SO4和NaOH猜想四:有Na2SO4、H2SO4和NaOH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pH试纸、铜片、BaC12溶液、Na2CO3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16.NaOH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以下实验探究NaOH的性质。实验一向两块固体表面滴加稀盐酸实验二振荡2个塑料瓶(1)实验一中滴加盐酸后产生的气泡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中振荡2个塑料瓶,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程度为A>B,A瓶出现沉淀,B瓶中先有白色沉淀,继续振荡后沉淀消失。①请说出一-种鉴别NaOH固体和Ca(OH)2固体的物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②B瓶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3)在20°C时,研究小组对A瓶中产生沉淀的原因及成分做了如下探究:[提出问题]两只塑料瓶中发生了哪些反应,得到了哪些物质?[查阅资料]①20°C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物质NaOHCa(OH)2Na2CO3NaHCO3CaCO3Ca(HCO3)2溶解度/g1090.1821.59.616.6②CO2可以与Na2CO3溶液发生反应:。③NaHCO3固体在120°C开始分解:。Na2CO3加热不分解。④常温下,饱和Na2CO3溶液pH为12.3,饱和NaHCO3溶液pH为8.1。根据以上资料和实验现象推断:B瓶最终所得澄清溶液中所含溶质为____________。[提出猜想]对A瓶中沉淀成分有以下四种猜想:猜想Ⅰ:NaOH和Na2CO3;猜想Ⅱ:Na2CO3;猜想Ⅲ:Na2CO3和NaHCO3;猜想Ⅳ:NaHCO3。小组同学经过讨论分析后,认为“猜想I”不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将A瓶固体过滤后,用冰水洗涤,在烘箱中烘干。烘箱温度应控制为_______________。小组甲:取2g固体溶于98gH2O配成溶液,用pH试纸测得其pH约为11。则_______________(填“猜想Ⅱ”、“猜想Ⅲ”、“猜想Ⅳ”)不成立。.小组乙:取干燥固体在硬质大试管中加热,并将导管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热过程中,一直未见烧杯中有沉淀产生;将试管中固体冷却后称量,其质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结论]____________(填“猜想Ⅱ”、“猜想Ⅲ”、“猜想Ⅳ”)是正确的。[反思评价]若不进行实验操作,仅通过比较塑料瓶中气体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相对关系,也可推断出A瓶中所得产物种类,还需要查阅或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
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指有些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从几万到几十万,黄曲霉毒素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但是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不符合题意;B、黄曲霉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7+12+16×6=312,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不符合题意;C、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12:(16×6)=17:1:8,故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符合题意;D、黄曲霉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7):12:(16×6)=17:1:8,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该化合物的质量×该元素的质量分数。2、C【解析】
A、花气袭人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知骤暖说明气温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所以“花气袭人知骤暖”的解释最合理的是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故A正确;B、生铁炼成钢,要降低含碳量,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故B正确;C、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误;D、“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故D正确。故选C。3、D【解析】
A、利用风力发电,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故正确;B、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故正确;C、节约用水用电:低碳出行减少开车次数,可以减少资源浪费,故正确;D、将废气排放到高空,也不会减少污染气体和PM2.5排放,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故错误。故选D。4、D【解析】
A、结合课本相关知识可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选项正确;B、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红磷要过量,能把氧气全部耗尽,实验结论精确,故说法正确;C、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这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证,故选项正确;D、红磷燃烧生成白烟,不是白雾;结束后立刻打开弹簧夹,由于剩余气体膨胀,测量的结果会小于五分之一,故说法错误。故选D。5、B【解析】化学变化是指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A、烧制陶瓷,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打磨石器,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冶炼钢铁,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合成腈纶,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其他物质生成。6、C【解析】
放置时间较长时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自身质量减小,②浓硫酸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自身变稀但不会发生化学变化,③烧碱会潮解并与二氧化碳反应,自身质量变大,发生化学变化,④食盐的质量基本无变化,⑤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生成氢氧化钙自身质量变大,⑥稀硫酸的质量基本没有变化.故选C7、C【解析】
A.丙烯酸是除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以外的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选项错误;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所以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选项错误;C.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4+2×16=72,选项正确;D.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选项错误。故选C。8、C【解析】
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倡导市民低碳生活、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创建文明城市,而倡导多用私家车会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污染环境。故选C。9、A【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符合题意;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故不符合题意;C、甲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故不符合题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故不符合题意。10、A【解析】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选A。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CH4+H2OCO+3H2C【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天然气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详解】(1)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天然气和水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在反应前的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不含有氮元素,可以合成甲醛、甲醇,但不能合成尿素,故选C。【点睛】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9.6g;(2)24.5g【解析】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氯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变化过程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由反应前后固体物质的质量差,可求得放出气体氧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氧气的质量可计算完全反应后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详解】解:(1)待反应至不再有气体生成后,制取氧气的质量=26.5g﹣16.9g=9.6g;(2)设完全反应消耗氯酸钾的质量为x,x=24.5g,答:(1)制取氧气的质量9.6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24.5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分子在不断运动固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隔变大【解析】
(1)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2)干冰升华,体积变大,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填:(1)分子在不断运动;(2)固态变为气态,分子间隔变大。14、BCH4+2O2CO2+2H2O﹣4A污染小没有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解析】
(1)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可见可燃冰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B;(2)甲烷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3)甲烷的化学式是CH4,氢元素显+1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1)×4=0,则x=﹣4价;(4)A氢气燃烧生成水,对环境没有污染,故A正确;B可燃冰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B错误;C酒精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故C错误;D汽油燃烧释放出二氧化碳等气体,会造成温室效应,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会造成酸雨,故D错误。故选A。(5)可燃冰作为能源与煤、石油相比的优点是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污染少;(6)可燃冰在海底不燃烧的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假设猜想】猜想四或四【实验探究】NaOH或氢氧化钠有气泡产生(1)pH试纸浸入溶液中(2)BaC12与Na2SO4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解析】H2SO4和NaOH不可能共存,所以猜想四错误;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OH-,故没有NaOH;硫酸和碳酸钠反应会有二氧化碳产生,故能看到有气泡产生;测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滴到pH试纸上,变色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比,实验操作中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试液中,会污染试剂;溶液中肯定含有SO42-,所以加BaCl2后肯定有白色沉淀,不能说明一定含有H2SO4。16、CO2将等量固体放入盛有少量水的试管中,用手轻轻触碰试管外壁,如果发烫说明是氢氧化钠,如果不发烫,说明是氢氧化钙碳酸氢钙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小,因此氢氧化钠不会析出120℃以下Ⅳ不变猜想Ⅱ20℃时,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和氢氧化钠饱和溶液的密度【解析】
(1)实验一中,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感计划
- 学校年度教学工作布置管理计划
- 2025排水设备购销合同范本
- 2025私人工程劳务合同
- 各行业职场能力提升计划
- 不负此生努力与坚持追逐梦想课件
- 生物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测试题
- 酒店旅游业智能化客房服务系统开发
- 环保行业智能化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方案
- 智能家居领域的智能生活场景应用开发研究
- 供应链管理-第十三章供应链绩效评价课件
- DB15T 489-2019 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范
- 1.《郑人买履》课件PPT
- 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暖宝宝”的主要成分及发热原理
- 焊接过程记录表
- 急性心肌梗死PPTPPT
- 钢架桥搭设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 遵义会议ppt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人文英语3》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高教类课件:微电影创作教程
- 2022年班主任育人故事一等奖两篇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