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490-2021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规程_第1页
DB21T 3490-2021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规程_第2页
DB21T 3490-2021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规程_第3页
DB21T 3490-2021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规程_第4页
DB21T 3490-2021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41/84DB21ICS91.040.10DB21CCSP33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3490-2021JXXXX-2021中小学校绿色建筑设计规程Designstandardforgreenbuildinginelementaryand

secondaryschool2021-08-30发布 2021-09-30实施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旺厶彩布

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耿口反仲#计日总能量的30%,生活热水设计日总量的60%。2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空调用冷量和热量比例不宜低于20%。3辽宁省城镇集中供热较为普遍,具有城镇或区域集中热源时,供暖系统和集中式空调系统应优先采用。4当没有可再生能源和区域供热条件时,采用燃气锅炉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应采用锅炉效率高的带有冷凝热回收的燃气锅炉,能源利用率高,污染排放少。5明确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使用的限制条件。10.2.2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强制性条文第4.2.5、第4. 2. 10、第4. 2. 14、第4. 2. 17和第4. 2. 19条,分别对锅炉额定热效率、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COP)、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送风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的能效比(EER)、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直燃型漠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性能参数提出了基本要求。绿色建筑应高于基本要求。10.3输配系统10.3.1通过末端系统及输配系统的优化设计,降低末端和输配能耗。10.4监测与控制10.4.1采用个性化热环境调节装置可以满足不同人员对热舒适的差异化需求,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个体热舒适性,提高室内人员对室内热环境的满意率。10.4.2地下车库空气流通木好,容易导致有害气体浓度过大,对人体造成伤害。有地下车库的建筑,车库设置与排风设备联动的一氧化碳检测装置,超过一定的量值时即报警并启动排风系统。10.4.3引导保持理想的室内空气质量指标,必须不断收集建筑室内空气质量测试数据。人员密度变化较大房间的空调系统应具有联动空气质量监测系统运行的功能,保证环境空气质量,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11建筑电气11.1一般规定11.1.1制定合理的供配电系统、智能化系统方案,合理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遵循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设计规范》GB50099-2011、《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GB51348-2019等相关规定。11.2供配电系统11.2.1供配电系统设置要求:在安全性、可靠性、技术合理性、经济性的基础上,提高运行效率。配电变压器长期工作负载率不宜大于85%。11.2.2变压器宜选择采用D,yn11接线的节能配电变压器,其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值满足《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2020有关规定(2级)。11.2.3应对配电系统进行无功补偿,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安装地点和装设容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中有关要求。对于容量较大且经常使用的用电设备宜采用就地无功补偿。11.2.4单相负荷应均匀分布在三相系统上,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宜小于15%。11.2.5串联电抗器的主要作用:抑制高次谐波和限制合闸涌流,防止谐波对电容器造成危害,避免电容器装置的接入对电网谐波的过度放大和谐振发生。11.2.6当供配电系统谐波或设备谐波超出国家或地方标准的谐波限制规定时,宜对建筑内的主妻电气和电子设备或其所在线路采取高次谐波抑制和治理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系统谐波或设备谐波離出谐波限值规定时,应根据谐波源的性质、谐波参数等,有针对性地采取谐波抑制及谐波治理措施。2供配电系统中具有较大谐波干扰的地点宜设置滤波萼置。3变配电所内宜对变配电系统进行谐波监测。11.2.7当采用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作为补充电力能源时,宜满足以下要求:1当场地的太阳能资源或风能资源丰富时,宜优先选择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或风力发电系统作为庭院及景观照明、地下车库照明、公共走廊照明等能源。2可优先采用并网型发电系统。3当不宜大规模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或电力发电系统时,可采用太阳能草坪灯、太阳能庭院灯、太阳能路灯、太阳能显示牌等小型独立太阳能发电产品或风光互补型产品。4采用绿色能源时,应避免造成环境、景观及安全的影响。风力发电机的选型和安装应避免对建筑物和周边环境产生噪声污染。11.3照明系统11.3.1满足教学用房室内照明数量及质量要求,控制眩光并改善照明舒运度、保障学生用眼健康。11.3.2按照《室内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20要求,照明均匀度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照明节能,在不影响视觉需求的前提下,强调工作区域和作业面的均匀度,而不是房间的均匀度。11.3.4智能照明系统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并作为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子系统,应与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有通信接口。电化教室、会议厅、多功能厅、报告厅、体育馆等场所,宜采用专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置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时,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按该场所照度要求、作息时间等需求,宜设置随室外自然光的变化自动控制或调节人工照明照度的装置。公共区域内灯具应设置照明声控、光控、定时、感应等自控装置。对大空间照明亦可采用分组、集中控制等。11.3.5导光管采光系统应具有防盗、防水、防撞击、抗老化和隔热、隔绝紫外线的功能。导光管采光系统的反射材料的反射率不宜低于95%。导光管采光系统安装长度不宜超对管径20倍(不宜大于20m)。光纤弯曲半径不宜小于25mm,弯曲次数不宜超过2次,传输效率不宜低于75%o光纤采光系统应具有隔热、隔绝紫外线和红外线的功能。导光设备的位置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综合确定:1满足建筑结构安全要求,不应穿防火分区,且与所在部位的建筑周围环境相协调;2宜接近或在需要采光房间上方;不应设在大面积的遮光、多尘区域;11.4智能化系统11.4.1校园信息设施系统宜由通信系统、信息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广播系统、信息导引及发布系统等子系统组成。11.4.2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宜包括信息化应用管理系统、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学校门户网站、校园智能卡应用系统、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系统等子系统。具体设计可以根据学校的规模、管理模式和经济能力,统筹规划设计,分步实施。11.4.3校园公共安全系统宜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和应急响应系统等。11.4.4计量:根据建筑的功能、归属等情况,对照明、电梯、给水排水、空调等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