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案例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随着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论是教材编写,还是具体的课堂教学,都需通
过列举大量案例来引导学生分析,从而获取历史知识。案例教学越来越成为高中历史教学中
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教学案例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为什么要在
高中历史课堂中应用教学案例;怎么编写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在高中历史课堂的应用中应注
意哪些问题。
关键词:教学案例高中历史课堂应用
在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深感高中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并不成熟,对于稍有跨度的历
史知识理解较为吃力。所以高中历史教学仍然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做基础,我认为在高中历
史课堂中应用教学案例分析历史问题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为什么在高中历史课堂中要应用教学案例
1、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优秀教学案例的情节、所给的材料和叙述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
法。所以,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2、利于推动学生的历史思维
高中历史知识有着严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很多知识点抽象复杂,使学生学习起来枯燥乏
味、摸不着头脑。如果能运用恰当的教学案例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再加上教师通
过举一反三的例证和类比分析则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又
有利于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
3、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案例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是通过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辩论、分析、归纳中验证历
史。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与老师、学生的交流与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会了
学习方法与操作的基本技能,所以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如何编写历史教学案例
1、资源的获取
(1)利用网络、新闻、杂志及日常生活中的事例
(2)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课”改编为案例
(3)通过各类试题中给出的材料编写教学案例
2、材料的整合
案例是一种情境化的学习材料,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经常收集、引用一些真实
的史料,而且要把它整合加工成有一定背景、一定过程的情境呈现给学生.整合的过程中要
注意去粗取精;紧扣课题;案例的情节、所给材料和叙述的方法要能够激起学生兴趣,使学
生觉得新奇,有探索欲望。
3、方式的表达
教学案例的表述方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精确的数据图表也可以是诙谐幽默的漫回;
既可以是摘录的史料也可以是图片配上简单的文字;既可以是剪辑的录像片段也可以是制作
的幻灯片。
4、注意的问题
历史教学案例的编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选编恰当的案例,能为教学提供最有益的保障
条件。历史教学案例的选编应注意以下几点:
(1)案例要来源于客观存在
所谓教学案例就是根据教学要求引据的•些历史材料,真实的材料才更具有说服力和
表现力。所以案例必须是来自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源于自然和社会的存在。然而客观真
实并不是毫无取舍、无所选择,所以对于教师自己编写的案例,要尽可能多地搜集到历史素
材,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精心编制,而不是自己主观臆造。
(2)案例要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不是任何一个事例都可信手拈来,作为案例使用。选取的教学案例要既能反映历史事
物的客观规律,又能生动表达历史事物的本质特征。为此,教师需要关注广泛的领域,要有
开阔的视野,敏锐的历史感悟性,多寻找一此对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对验证历史规律有典型
性的案例。
(3)案例要富有时代的气息
课堂上的教学案例要使教学跟上日益变化的社会发展进程,教学必须快速反映客观现
实,与时代进程合拍。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案例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能更好的引
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现实社会,培养为社会奉献的责任感。如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通
过这一案例进行图片展示让同学进一步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和成就。富有时代感的历史
案例教学,具有鲜活生动的特色,更能充分显示历史教学的强大生命力和感染力。
(4)案例要切实地为历史教学服务
作为历史案例的选取必须符合历史知识的教学要求,能为历史知识的教学目标服务。
历史教学案例应多采用图表数据和图示、图片并辅之以简练的文字叙述更样实的说明历史问
题,才不显空洞乏味。历史新教材在这方面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总之,案例必须精选,充分体现历史教学的意义和教学价值.
三、历史教学案例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案例教学展示中要注意案例的直观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案例并了解其中的一般规律,直观展示方式可以将案例
中的信息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许多历史案例要涉及到图、表、模型等直观教具,甚至参
观访问、网上查找等,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直观性材料,并运用电教、场景模拟等
方式展示案例,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不同案例的特点不同,案例教学方式也应有所区别,
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师生阅读、学案配合、图表展示、实景模拟、多媒体展示
等多样化的方式出示案例。(1)对案例内容较少、相关知识和规律较容易的案例,以学生独
立思考的形式完成规律分析,以培养他们的独立逻辑推理能力。(2)对内容复杂,涉及的历
史现象、规律和原理容量较大的案例,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时,对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分析时可以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研讨精
神。也通过分析辩论的方式,让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辩论过程中去伪存真同时培养
学生的思维速度、表达能力、竞争意识。(3)对实践性强的案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看或
通过历史剧的方式进行准现场情景模拟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在直观情景下完成从
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自始至终以最合适的案例内容、最
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展示方法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求知欲。
2、案例教学的应用要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案例教学是学生从个案到共性规律分析的开端,案例应用机制对课堂效率有着明显的
影响。教学案例怎么应用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呢?(1)通过对同一案例的不同侧面或对不同案
例进行比较,找出其中异同点,进而推导出相关规律。(2)对案例进行分析得出规律后,再
通过改变案例中的某些要素,引导学生进行再思考、再分析,使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认识
历史史实或理解历史规律。(3)在完成历史规律分析后,根据案例中可能隐含的其它信息,
进行延伸分析,以充分利用现有案例整合知识、构建知识系统,并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4)有些历史规律通过正面案例难以顺利分析出来,不妨采用反面案例,反证历史原理和规
律。
3、应用案例教学应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我们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重点不是传授给学生固定的知识点,而是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分析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以点带面。通过对某一
事例的分析让学生类比评价、触类旁通;通过某一知识点带动其它相关知识点,从而完善学
生的知识体系。
4、案例教学后教师要及时总结与反思
案例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分析、归纳的途径获取大部分历史知识,因此,教师的总
结要根据学生分析、讨论的具体情况及时地、灵活地进行。教师总结可以是对现象、规律和
原理的纲要性概括,可以是对学生推理结论中存在问题的矫正,也可以是对学生分析案例过
程和方法的评价,但由于教师总结的时间较短,因此,每•节课的总结都应有侧重,而非面
血俱到。(1)纲要型总结。根据学生讨论、归纳的结果,结合教材内容,教师绘出知识网络
图表,引导学生抓住知识间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2)强调型总结。对贯穿整节课的
关键性内容进行强调,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3)提高型总结。对学生已得出的结论进行
加工、提炼,适当拔高,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得到进•步升华。(4)矫正型总结。对学生分
析、推导的结论中可能存在着内容缺漏、规律不普遍、知识不严谨乃至科学性错误时进行弥
补、矫正,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科学、更完整。(5)悬念型总结。总结过程中提出与下一节
课有关的新问题,启发学生对已推出的规律进行再思考,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此外一
个教学案例应用后教师要及时做好反思,反思案例运用的是否恰当;反思案例是否能够达到
预期的教学效果;反思学生的信息反馈以及能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只有经常反思我们
的教学案例才会更经典,运用起来才会更得心应手。
总之,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从案例中提取引导学生认识历史问题,使学生通过案例分
析,一步步学习对历史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判断方法。案例教学也是•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
与其它教学方式一起构成历史教学方法体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它将成为我们以后教
学中提高课堂效率的强有力手段之一,同时也值得我们去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如何写教学案例
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教师用自己心灵和智慧的火花去激活学生的
潜智潜能,学生则以生活的体验融入鲜活的课程内容。师生双方在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
学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好的案例。由于这些案例本身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实践性和针对性,
不但可以让我们在新课程的实验中借鉴应用,而且还能从中得到启发而有所创新。
所谓案例,又被称为个案、实例、个例、事例,是一种运用对实证的描述引入情境,引起分
析、演绎、推断、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也就是说案例是以叙事的形式对教学实践中
发生的真实的教育情景进行的描述一种文体。历史教学案例可以侧重反映教师教学观念的转
变、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学习质量的测评
以及师生互动交流等某•方面的问题情景,同时要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考。
一、案例编写的要求:
1、案例所反映的必须是一个完整的事件(即一个案例一个主题)。所有的案例都是事
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是案例。案例应讲述一个真实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要有具体的
问题情境及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有议论或评论。
2、案例编写要真实反映所描述对象的原始素材。如不便涉及真名,可用化名。
3、案例编写要有解决疑难问题的具体方法,包括已经做的和今后需要做的。
4、案例编写要有对已经做出的决策的评价。决策评价可以是自我评价,也可以是他人
评价。
5、案例编写者可以是事件的亲历者,以第一人称写作;也可以是他人访谈者,以第二
人称写作。
二、案例的编写结构:
1、面对的问题或问题出现的情景阐述。
2、试图解决的问题。
3、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这是案例的关键和主体部分,要对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行为
表现,教师的教育行为和策略展开真实详细的描述,并结合理论进行分析,以揭示案例所反
映的问题实质。
4、结束语。应含对本案例中的教学思想、过程、结果和问题解决的评价和反思.
编写教学案例实际上是教学方法的积累和总结,在案例的编写中,可强化教师的问题意识,
可培养和发展教师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让教师掌握对教育、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
案例的编写也可以促使教师更好的掌握理论方面的知识,因为分析案例必须要求理论知识,
这是对教师教学素质的升华
反思我的三个高中历史教学案例的有效性
谢爱光
内容提要:案例与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两大法宝。本文反思了讲述、提问、教学方式采用的
三个低效案例,思考实施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出发点,针对学
生特点来讲课、提问、选择教学方式,从教师行为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讲述法、问题情境、教学方式
低着头谨慎走路,会让我们摸不清方向,看不到周围同伴的努力,也看不到来路旖旎的风光;
抬着头傲视前方,则会让我们忽视脚下的路,看不到可能出现的绊脚石,也看不到自身在荏
苒岁月中留下的串串脚印。所以,我们走在历史教学的路上,要多回头追忆,多低头走路,
多抬头看方向。在教学中,反思才能有进步,进步了更需要反思。好在我们不是在“走路不
看景、看景不走路”的华山险道上,我们的工作相对安稳,环境也鼓励着我们“边走边看”。
在这里,我把自己的三个教学案例拿出来,对其有效性进行反思,从反面对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进行探讨与分析。
第一例:我讲故我在
尽管我很不愿意承认,也很不愿意坦白,但我不得不从实招来:还是有不少学生觉得我的高
中历史课比较闷,不喜欢学历史。为了增加“人气指数”,我想了很多办法,但结果却不如
人意,要么走极端,要么摸不着方向。我曾找了很多帮手来充实我的课堂:音乐、电影、表
演、图片、朗诵、写板书、讲故事、竞赛、奖励……但是,热闹是课堂的,脑瓜是空白的,
心灵是空虚的,热闹之余深入不够。我也曾坚定地信仰“我讲故我在“,我以为,我讲给学
生了,学生能否听懂或者是否在听,都是他自己的事情。“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他不
听拉倒,反正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学不会考不上大学也是他自己的事情。我讲了就算是尽
职了。现在才幡然醒悟并羞愧着:这就是无效教学!确实,历史课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是
我的三寸不烂之舌,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讲述法,但是,课不能乱讲!特别是试卷评讲课。
2007年的第一场冬雨,比以往时候来得要晚•些,我拿着月考成绩单,步伐沉重地迈向高
二(19)班,历史班。这是早晨的第一节课:7:30-8:10o历史班有65个学生,拥有“五
金刚”。金刚者,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只想混过日子也。
扭开教室的后门,扑鼻而来的是一阵康师傅花旗参方便面的味道。空气湿冷,紧闭的窗户外
下着大雨,我从后门走向讲台,“花旗参”分子弥漫到每一个角落。有两三个女生匆忙地从
书桌下抽出课本,其他人置我于不理。
我用点名册敲敲讲台,示意他们坐回座位并安静。“今天我们要评讲月考的试卷。这次考试,
我们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局面,好的好,差的差。希望通过评讲,同学们能够明确:对
和错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拿到试卷后,对分数有了一阵骚动,之后我开始评讲:“请看选择
题第一道题,答案是*,因为……”
“第二题,答案是*,因为……”"第三题,答案是*,因为……”一个金刚睡了。
“第四题,答案是*,因为……”"第五题,答案是*,因为……”二个金刚睡了。
“第六题,答案是*,因为……”这一回,不仅五金刚睡了,不是金刚的学生神情也有些恍
惚了。我决定提问。
“下面这道题请一位同学来讲一讲,黄X,你选什么?”黄X站起来说:“选AJ我赞赏
地说:“很好,选对了。为什么选A呢?"黄X假装认真地说:“我感觉A是对的。”我追
问:“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因为A是答案黄X脱口而出。一些同学笑了起来,黄X
也狡猾地笑了。唉!他是存心捉弄我,我故作严肃地瞪着他。黄X有些愧疚,说:“其实,
我是‘点纸兵兵’猜出来的。"我一阵晕眩,只得让他坐下去。好在经过这一番舌战,学生
都有了点精神。我继续评讲试卷。
时间过去了20分钟,金刚们又困了。我停下来叫他们睁开眼睛,严肃地说:“想睡觉就不要
选择三年高中!读高中是为了高考升大学的,你们这种状态,怎么跟人家争啊?我们起点低,
但我们勤奋,我们认真。'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给鸟吃”我正想说下去,
詹明突然冒出了这么•句。全班哄堂大笑,睡觉的同学终于睁开了眼睛……
我回想起这一段,都无法设计自己当时的表情:该尴尬,该生气,该欣赏地笑,还是该严肃
地斥责并把道理讲下去。表情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反思我课堂语言的单一、沉闷和乏味。
当考试压力遭遇学生厌学、课时不够、教学任务重的时候,我们如何避免低效,讲出精彩,
引领学生学到该学的历史知识与能力呢?
聂幼犁教授曾在网上探讨“历史的有效性教学”的时候说:“讲述法是一种基本的方法,关
键是你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有的放矢地讲、饶有兴趣地讲、富有智慧地讲、充
满情感地讲,讲得学生愿意听、听得进、想得明、悟得透是很好的啊!”
我所教的班级有三个层次,这要求我的讲课必须“因材施教”,在考虑课程标准和考纲要求
的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把最基本最简单的“讲述法”做到更受欢迎更有效
果。
第二例:问比答傻
在高中历史的课堂上,只有老师的讲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会变成“满堂灌”。新课程要求“以
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不能没有“问”这
一环节。老师通过问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学生通过向来反映疑难杂症,得到释
疑解答。但是,问什么,怎么问,如何对待答的结果,却需要老师仔细揣摩。一旦处理不好,
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令学生在问题的轰炸中失去信心,无效学习。
在讲授必修二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古代的服装,同时加
深对中央集权制下森严等级制度的理解,我先展示了清朝官员服装的图案,后列出表格说明
图案上的飞禽走兽,同时问:“这些清朝的官服,反映出中国古代官服有何特点?”教室里
鸦雀无声。我又引导说:“文官们的服装是飞禽,武官们的服装是走兽,不同的级别有不同
的服装,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们的想法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我望向班里的“历
史1号人物”许X,眼神里装满了期待。诈X也低下了头,我尴尬地绝望了,自报家门,
按动鼠标,点出答案——反映了清朝等级制度非常严格。学生们有点恍然大悟。
反思这一幕,我犯了几大错误,直接导致了学生该讲时不讲而鸦雀无声。第一,古代服装只
做为背景资料存在,目的是为了引出近代中山装、洋服、旗袍,在这个地方可以展示图片,
直接说明特点,不必设问。设问有点喧宾夺主,浪费时间。第二,问题抛出来时过于简单、
生硬、抽象,问“官服有什么特点”,学生可以从表面的颜色、图案来思考,不一定能够由
表及里去思考问题。设问没有分层,缺乏梯度,学生思维跳不到那么高,也跳不了那么快。
第三,我的急躁和对个别学生的偏爱,扼杀了课堂探讨时应该有的民主、轻松、自由、和谐
的气氛,使好学生不敢说,而中低层次的学生不去想。
高中历史的教学所要求的知识面更广、问题分析更深刻、看问题所站的角度更高。考虑高中
学生的思维特点,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
专家为我指出了三条路:
一、层层设疑,
二、结合史料,
三、联系现实。
“层层设疑”,我的理解是分成小步子来走。而怎么分,分多少步呢?这需要我们先摸清学
生的学情。有些学生初中没学过历史,或者学得不认真,忘得七七八八。有些学生爱好历史,
课外书读得多,知识积累丰富,一步就跨到终点。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综合考虑,面对大多
数,因材施教。第二个要求是史料。我们是做为课堂主导者的老师,必须在日常的教学、阅
读中积累更创新、更有趣、更直观的史料,包括图片、论述、表格、数字、实物、诗词、信
件……然后抓住史料与课标要求相契合的地方,巧妙设疑,向学生多方面展示历史这一过去
的事实。最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在,所以问题的设置也应结
合现实,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第三例:玩玩新把戏
自从高二第二学期开始,我在文科班的历史教学转为文科基础的复习备考。根据考纲的要求,
文科基础的历史要复习政治、经济、文化三本书,以中等难度的试题为主。文理基做为一个
全新的科目,2009年的高考只考选择题,学生是有可能拿到高分的。对于处在高二复习阶
段的历史教学,我们应该积极地抓住机会,勇敢地面对挑战。但是,我校文科班的学生总体
上学习习惯比较差,如何引导他们更好的学好文基历史呢?这是至今仍困扰我的一大难题。
在第一轮的复习中,我按照世界史、中国史两条线索,时空结合,整合原来的三个专题;又
根据《中学历史教学》杂志上陈伟国所整理的人教、岳麓、人民、大象几个版本的知识体系,
进行复习。我采取填空题的形式,主要根据岳麓版的课文进行挖空,引导学生复习课本,抓
住主干知识。同时,每个考点加一两道高考例题,让学生熟悉高考的命题思路和角度。再配
以10道左右的选择题让学生随堂练习。课堂上,学生先填空,之后让一两个学生到黑板上
把答案板书出来。之后再评讲例题,做选择题之后校对答案,最后针对学生错得较多的题目
进行评讲。
一开始这种方式学生还是蛮喜欢、蛮配合的,但两个月过去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这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拿着一叠未填空的试卷来到高二(15)班——政治班。我每周在政
治班只有一节课,他们由于早晨黄昏的训练,都显得比较劳累。我把试卷发下去,告诉他们
今天要复习的考点。王X拿到试卷后,大声叫了起来:“老师,没书啊!”“前几天检查,你
们都有书啊!我还给你们加了分!”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这还不容易,到别的班借来的,加
完分就还回去了。"我一阵晕眩,严肃地瞪着他们,装作后果很严重地问:“那现在怎么办?”
王X说:“你抄答案出来吧!”唉!是到如今,只好如此了,我想,只要后面的选择题他们
能做出来,•样达到教学效果的。大部分学生应付性地记下了答案,有三分之一的政治生很
快就睡着了。我把他们叫醒,他们行了几秒钟又想睡了。我再一次叫醒了其中的班干部林X,
他很生气很厌烦地抱怨说:“你很烦哪!历史课总是这样!我考试之前看看书就可以通过啦!
我现在实在很累,你还是让我睡吧!”
我非常震惊,没想到他会说出这番话。同时,我也陷入了反思:确确实实,这段忖间我的上
课方式千篇一律,没什么新意,学生不喜欢听,我是推卸不了责任的。面对高考升学的强大
压力,师生都要积极主动地去面对。
科任老师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复习的连贯,采取某一种方式也是可以理
解的。但是,当学生长年累月接触•种教学方式的时候,他们也会形成类似于“审美疲劳”
的“课堂疲劳”,这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偶尔玩玩新把戏,搞搞新
意思,多更新教学方式,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提高。
我是文基的历史老师,要努力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采用更新鲜、更有趣、更多样的教学方
式,让学生学得更开心一点,学得更好一点,学得更积极一点。而不是采取“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的无为态度,让学生来适应我的方式。所谓教学方式的有效性,应该是针对学生
特点而采用的方式,是充分考虑学生现实状况的教学方式。
小结
当我们回归课堂的本真时,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时,我首先怀疑的是:
我这样讲学生能不能懂?我这样问学生能不能答?我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喜不喜欢?做
为年轻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反思中,在这样对课堂瑕疵的苦苦寻找中,不断提高自
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是一个常做常新的课题。我们要根据新课程
的理念、高考政策的变化、学生的心理和学情、信息科学技术的改进等,相应地调整教学策
略。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我们苦苦追寻高中历史的有效性
教学时,不烦多回首,多反思,因为——所谓成长,这是在反思中实现;所谓教学,正是在
反思中提高;所谓有效性,正是在反思中显现!
《美国1787年宪法》教学反思
近日,学校组织了一次教学基本功大赛,要求40岁一下教师都要参加。作为一名刚
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确是一个既锻炼自己又能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绝好机会。
我所上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感觉问题挺多的,非常需要反思,
以便今后进步。
第一,在心理素质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达到做一名优秀教师所应具备的良
好的心理素质。由于初上讲台,在下边坐的又是具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所以不免
还是有些紧张,导致的结果就是在讲美国独立战争发生的背景是出现了问题,本来这是本课
的一个重点,结果被我几句话一带而过,这也就使得学生从整体上理解1787宪法时出现了
时间和事件上的断层。
当今世界是一个竞争激烈、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人们需要适度的精神紧张,因为
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但是,过度的精神紧张,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就拿这节课来说
吧,本来是应该很顺利的进行下去的,结果却出现了问题,我认为,这主要是跟自己的信心
和经验有关系。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工作能否取得成绩及其成绩的大小,关键在于教
师的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能力如何。当然,这种能力也包括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怎样克服
自己的怯场心理,怎样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情,怎样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纷杂
的外界吸引过来,这都需要形成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赖于充分的自信力,敏锐的观察力
同思维的判断性、灵活性的相结合,所以,这就需要我作一番探索、实践,这也决不是一蹴
而就的事情。
第二,在组织和使用教材的能力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学生
学习的基本内容,如何组织和使用教材,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系甚大。可以肯定的说,
照本宣科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师善于组织、使用教材,并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这既是上好一堂历史课的重要条件,也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前
提。譬如《美国1787年宪法》一课,教材一开始就叙述了在1781年《联邦条例》生效后,
美国邦联制下所面临的困境,而对于1871年以前,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过程、结果以及
所造成的影响只字未提,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怎能理解,要掌握这一结论,势必囱冏吞
枣,死记硬背,又何谈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重新组织运用教材。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如何科学地使用教材,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资源,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周二的教研组评课会上,组内的
一位具有多年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在谈到这一问题时就指出一下几点:
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充分利用教材。并强调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新教材
给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留下了因材施教,为我所用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设
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其次,要学会合理整合教材。高中历史的模块教学跳跃性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中
学生而言,确实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不了解什么是邦联制,什么是联邦制,就无法理解
1787年宪法对美国社会的重大影响;如不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两次工业革
命的基本史实,就无法理解近代中国屡次遭受侵略的历史必然性。有鉴于此,教师应该合理
整理教材的有关内容。
再次,就是要根据具体内容的需要适当的补充材料,例如美苏争锋的内容,课程标
准说的很简练,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教材的内容也只是就大概内容笼统介绍
一番,这一点很难让学生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要补充相关的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
比如二战前后美苏实力状况的对比,组成雅尔塔体系的一系列会议的主要内容等。以此让学
生更准确的理解其形成的过程及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
合理的裁减教材内容,以此来减轻课堂压力,提高教师授课效率。
以上这些,就是在这次讲课评课后的所感所想,不难看出,在这些方面我还存在很多问题,
但俗话说的好,方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虚心学习,努力探索,相信一定
会取得一个满意的结果。
洋务运动与师生的思考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内容提要】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范
式。不同的情景产生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教法产生不同的效果,自主合作探究要始终把教学
和学生、教材、现实相联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案例背景】自主合作探究是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范式。如何要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会知识,又要提高他们的能力,
还要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等,所以感觉到很难。但最近的一次上课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教学过程】高中历史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部分知识历来是
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在这部分知识里,涉及面很广,特别是涉及到洋务运动的内容,
有地主阶级中的两大派洋务派和顽固派,有两大工业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有两大性质的企
业封建性官僚企业和具有民族资本主义的性质的企业,有对洋务派学习西方所产生影响的两
大评价等等。所以内容很多,而且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是一块比较难处理的部分。为此我
在备课的时候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比如针对评价洋务运动,组织学生进行一场讨论赛:甲午
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那么是否意味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错了呢?通
过讨论,让学生对洋务运动的枳极作用和局限性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并进一步让学生身
临其境感悟历史:假如你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清朝官员,为了达到自救目的,你将会怎
样做?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来到教室,我按照预定的教学模式开始讲课。师: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部分内容,本节内容比较复杂,
经济术语多,专业性强,大家先大致浏览全文,找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有哪些表现,
进一步思考导致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有哪些,变动对中国产生了那些影响等。
生:开始认真的看书,归纳学生的思维也在跟着老师的思路有序的运转着。前两个问题
比较好解决,到最后谈到影响的时候,学生的兴趣也非常高,争先恐后的谈着自己的看法,
特别是关于洋务运动的影响和评价时,我建议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师:进行归纳总结课堂
气氛很活跃在总结时,我说:“不错,归纳的很好。”由此可见,洋务运动的前景是一片光
明啊。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使洋务运动走向失败,而甲午战争的惨败就标志着洋务运动走
向破产,甲午战争证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道路。生:正要进行分组讨论时,•
个学生冷不丁冒出一句话:“老师,我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
的破产呢?”全班同学的注意力哗的也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都在小声嘀咕:就是啊,到
底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有点突然,因为这个知识点涉及到必修一的一部分内容,而且也
不是今天讲课的重点,怎么办?说实在的,我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做充分的备课和思考,但看
到学生的热情很高,好像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再继续下面的问题了。我呢,当然不能扫
了学生的兴,而且掌握了这•点,也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做出一个正确的评价,特别
是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而且联系现在改革开放的中国,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先
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学的过程中应该怎么样学,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国是如
何崛起的,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调动他们学习
的积极性等等。想到这儿,我的思路也打开了,于是我对学生说:“那我们先就这个问题进
行讨论J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
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
2学生们个个表情严肃,90以后出生的孩子已经不懂得民族的屈辱了,他们想的,做的,
都是一种新思维,他们是和平年代中的宠儿,他们根本不懂的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不懂得
百年前的国家是如何被列强蹂蹒和瓜分的,不懂得先辈们所经历的苦难,更不屑一顾,这同
样也是民族的悲哀。学生们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他们仿佛一下子长大了,看到这种巨大
的收获,我趁热打铁,和同学们共同在网上查阅了资料:“从根本上来说,洋务运动的破产
是指它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也就是说,它不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正确途径,不能实现它的
目的.甲午战争前洋务派的政策、战争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多方面问题以及战争后洋务派对时
代潮流的负面作用等方面可以看到,属于封建势力洋务派,并不能完成引导中国近代化的任
务,而甲午战争以后洋务派又逐渐成为了中国近代化的阻碍力量,所以说,甲午战争的失败
可以看成是洋务运动破产的重要标志。洋务运动的众多局限性,一经在甲午战争中暴露无遗,
经过了甲午战争,洋务派已经不再成为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进步代表,洋务运动也不再成为中
国近代化运动的主流。”下课铃在热烈而又有点严肃中响起来了,同学们意犹未尽,还在沉
思之中,但我知道这节课是成功的。【反思】一个小小的问题,勾起我对历史教学
现状的深刻反思,由此想到了目前历史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误区一:教师备课侧重
于备大纲,备教材,而在备学生方面略显欠缺。在备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过于具体、详尽、
死板而不给学生留有空间。教案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除了对本课重点难点、教学目标
等的分析与处理外,往往更多的考虑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且力求尽善尽美,每一个子目怎
么讲,需要学生回答什么问题,甚至连过渡语怎么说等等全设计好,而恰恰忽视了学生这个
学习的主人,忽视考虑学生在学习本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和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哪
些方法、途径以及学习资料(课程资源)的储备。在这样教案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很可能变
成你的“操作工”而已。所以教师在备课编写教案时,要留一点空间,给学生思考、谈自己
的看法、进行讨论,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实施中可根据课堂情景如学生的反应等及时调整
教学计划。误区二:老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而且应该是育人为首的。高一的学生
处在一个由初中到高中心理的过渡阶段,处在一个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
键时期,如果从高一我们老师就能正确的教导的话,我觉得三年甚至三十年甚至终身他都是
受益匪浅的,好好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如果一味的
只是高呼优生率,达线率,只会适得其反,只会扭曲教育的真正内涵,只会推残学生幼小的
心灵。。。。这方面的教训是数不胜数的。学生们了解了历史,我也觉得我真正懂得了历史,
历史是一部书,更是一部育人题材的书。误区三: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科、
书本、课堂为中心,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不变应万变”,忽视复杂的教育对象,很少让学
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目前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的传授为主,重视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教师凭借教科书、教学用书和其他教学资料,借助一定的手段,进
入“规范”操作(这种形式的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千百万教师工作的程式,稳定于日常教学
观念和行为之中),较少鼓励学生提问,一旦在课上遇到学生提出自己预设以外的问题便会
用“课后讨论”等搪塞过去,学生始终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
获取知识的机会,这种亦步亦趋的学习方式是培养不出真正具有求实精神、怀疑和证伪精神、
创新思维和进取精神的学生的!这也是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的。我认为要改变课堂教学行
为,首先要确立教师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考虑这节课我能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上课时更多
地让学生表述他们想了解什么?特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
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创造性学力。
别在学生发现问题时,老师要引导他们去思考、追求、探索,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
法,养成创造性学力。
3总之,课和课一样,课和课不一样,不同的情景产生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教法产生不同
的效果,在抓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始终把教学和学生、教材、现实相联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
果。
历史课堂教学的问题教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就是指教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化作问题,引
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以及养成心理品质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首先山美国教育家杜威于20世纪初提出,他的“五步教学法”即问题、观察、
假设、推理、检验,可以称之为实证式的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符合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包括
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自主性。自主性是指一定条件下,个人对自己的活动有支配和控制的权
利与能力。学生在教学中活动的自主性,表现为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自觉积极,能在老
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感知、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将其变成自身财富,
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十分注意维护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
限度的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通过科学、适宜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感知、理解
所学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的目标。二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主体自觉、积极、主
动地认识客体和改造客体,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进行认识和实践。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能
动性,是指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自觉、积极、主动的特征,如迫切的学习愿望、
强烈的学习动机、高昂的学习热情、认真的学习态度。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使用问题
教学法,通过教师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并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之下,学生是可以通过自身
的主观能动性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
三是创造性。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造性更多的是指以下几个方面: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知识
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创造性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学生的品质、
特征和属性。学生的这种创造性说明:只要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适当,诱导得法,学生必定能
在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己经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学会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可持续的学习动机和
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由教师科学设计并
恰当地提出问题,通过师生的交流和互动,使学生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
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能动性和创造性,自然成为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亮点。
问题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问题教学法从其心理机制看,属于探究性的教学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时,学生掌握的知识和
技能不是教师直接提供的,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主动去发现、获得的。因此,运用
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
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进而发展智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着力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
和机械训练的弊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需要
的创新人才。对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与问题教学法的功能,可以发现后者正是适合前者需要
的一种侧重启迪思维、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符合理沦联系实际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教师加强基础知识的
教学,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到学懂会
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有助于将过去的史实与当今的社会现实相联系,
改变“历史就是背过去的事实”的错误观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教育学
理论还告诉我们:启发性原则是又一重要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
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历史课
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使用问题教学法,设计出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去
思考、去探究、去争论,使学生在思考、探究、争论当中感悟已有知识,获得新的见地,开
拓新的知识领域,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的实践
案例:“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教学。
这是世界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除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各方面的基本
知识外,还应注意前两次工业革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联系和比较。在课堂中,我主要在教
学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特点”、“影响”三部分内容时采用了问题教学法。
A.“主要成就”:
首先,电脑投影动画图片(图片中包括A.飞机、B.电子计算机、C.汽船、D.电话机、E.电灯
泡、F.汽车、G人造卫星七项),产生下列问题:
①图片中哪几项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分别是什么方面的成就?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还包括什么方面的成就?主要共有几个方面?
③请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121页表格中的各项成就分别按上述几个方
面进行归类。
④你还能从以前所学知识或现实生活中找出这几个方面的例子吗?
(电脑展示相关材料,加深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成就的了解。)
其次,重返动画图片,继续设问:
⑤图片中的成就,哪些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分别反映了什么方面的成就?
⑥除上述几方面外,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有什么方面的成就?
⑦图片中飞机、汽车和汽船所使用的动力机和能源有什么不同?
⑧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除汽船和蒸汽机外,还有什么?
(教师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概括成为三方面:生产技术——珍妮纺纱机、机器零部件标
准化生产方法等;动力机——改良蒸汽机;交通运输工具——汽船、蒸汽火车等。)
⑨我们可以怎样简单记忆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成就?
(根据上面的引导,学生能用数字轻易地概括为“三方面”、“四方面”、“五方面”。)
B.“特点”:
(教材介绍了三个特点: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
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③科学技术各
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出现两种趋势。)
首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一个特点。设计如下:
[例1]表格:略
提出问题:
①判断表格中的成就分别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成就。
②该表格说明了什么问题?(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例2】材料:统计数字表明,西方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
19507972年增至6.1%。而在增长的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70年代约占60%,80年代则
占80%o
设计问题:
①根据材料,1950~1972年西方工业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科技进步)
②说明了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其次,设问:你还能想起前两次工业革命各有什么特点吗?
C.“影响”:
(教材归纳了三点:①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③推动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点影响。设计如下:
【例3】材料:据统计,1970-1979年美国的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5%下降到3%;从事
制造业的人口从30%下降到13%;从事服务业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15%上
升到72%。
设计问题:
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材料中的“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行业”分别属于第
几产业?(分别属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②材料中的数字变化说明了什么?(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③你还记得前两次工业革命分别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吗?(第一次使工业取代农
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二次使重工业取代轻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其次,联系前后知识,使学生理解掌握第三点影响。设计如下:
①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怎样的趋势和格局?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全球化和区域化
的趋势、多极化格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即科学技术的发展)
②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机遇和挑战并存)
③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使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第一次: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第二次:美国、德国工业超过英国,英国丧
失“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第三次:多极化格局。)
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无论它自身多么完善,多么适合于当今的历史课堂,但如果在课堂教学
中运用得不恰当,同样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从这两年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我意识
到,要想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科学地设计问题问题的科学设计是问题教学法的基础。因此,必须注意问题设计的技
巧和基本原则。
首先,设计的问题要从易到难、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问题设计是为了在认知
的基础上推向知识的深层次思考。完全是太容易的问题,无助于学生积极思维;但如果一开
始就难度太大,又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不知如何回答。所以,问题的设计应从易到难,逐步
深入、层次分明。最好能使学生在解决前一问的基础上进而解决下一问,前一问为后一问的
解决作铺垫。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使自身的认识水平和解题目能力得到了提高,进而
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上面“案例一”中“A主要成就”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设计的,课堂
教学中的实际效果也不错,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比较高,而且通过这些问题,比较牢固地
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
其次,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实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运用问题教学法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地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以
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搞清楚为什么这样问?能服务于教学的哪一
点?在具体操作上一是根据教材设问,或在核心处设问,或在热点处设问,寻找问题良好的
切入点。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设问,不断设计出富有价值、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
思考。三是根据前后知识的关系设问,或联系,或比较,使学生将前后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这在案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通过上血的设计,将三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主要成
就”、“特点”、“影响”等一一进行了联系和比较,有效地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也使他们
熟悉了这种学习的技巧。再次,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扩展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
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总结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发展学生的
思维能力。因此,在运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也应该注意要设计一些比较新颖、开放性或具
有启发性的问题,而不能只拘泥于课本或标准答案。比较好的方式是利用一些新颖、适合学
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材料,灵活地设计和提出问题。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和兴奋度,
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和提高。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是必须
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包
括:•要不断加深自身学科知识基础,并根据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更新知识。历史学科的知识
面非常广,只要是过去发生的几乎无所不包。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吸收知识,使自身
的基础越来越雄厚和越来越新,才能不断地更新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和提问时的材料,使自己
的课堂教学永远保持吸引力。二要切实加强自身教学基本功的锻炼,如语言表达能力、问题
分析能力、解释说明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的能力,等等。否则,再好的教学方法到了手头,
也发挥不了该有的功效。三要转变观念,明确教师在新形势下的“角色”。要摒弃传统高中
历史课堂教学中“一言堂”的做法;改变教师永远是主角、是支配者,学生是配角、是服从
者的陈腐教学模式;改变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管得住学生的老师才是好老师的陈腐观念。
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功能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发展,教
师的角色应从信息源与知识的传播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辅导者,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
领导者,学生理智、社会和情感方面的指导者。有了新的角色意识,教师才会不断浓化“吾
生有涯而知无涯”的感觉,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社会实际,吸纳各个学科的知识;
也才会促使自己去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新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促使
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围绕“问题”互动合作,共同提高。
把握教学关系促进历史课堂学生活动有效开展
史敏
二期课改的核心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基础阶段较高素质的人才,而其前提条件是要让
学生的思维真正的活跃起来。历史学科教学中如何利用历史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教学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中活跃史学思维、提高人文素养。
我以为除了发挥多媒体工具对于组织学生活动的辅助作用外,教师应把诸如目标与过程、教
材与师生、备课与上课、效果与反馈等各个教学环节都充分利用起来,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以
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是实现有效学习,优化教学的坚实载体。
通过吸收别人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深感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活动的关键
是备课与上课、学生活动的自主与合作。高中学生经过九年义务制教育,有一些人文知识的
积累,能够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合作学习中完成新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但学生毕竟还是学
生,在课堂活动中有时候会出现过程性的偏差,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根据历史课堂教学实际情
况及时作出适切调整,这往往是考量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木身知识量、备课程度的基本尺度。
以下本人简要谈谈准确把握多种教学关系、有效创设学生活动的看法及做法。
一、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并且细化为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高中阶段目标。课堂教学中既要向学生传授知
识,也要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其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个性,做到“三个协调”即是掌握知
识与发展智能的协调、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的协调、身体与心理发展的协调。在这里目标
是方向,而围绕上述目标展开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为核心,提高思维品质与解决问题能
力为重点的教学过程,是目标实现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学生为实现课程目标而相互扶持、
配合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教学目标中,我个人以为教学过程与方法相对来说比较重要,同时
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也是比较核心的部分。教师在历史课堂中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研究历史
的兴趣与热情,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对历史进行一种体验与理解,在课堂上注意某些问题设计
生活化,实施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与理解(达成理念的基础)
层次的学习方法,技能与能力(达成理念的手段)层次的学习方法,史识与应用层次的学习
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成理念的目的)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
容和教学要求,设计不同的学生活动。
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节内容时,我感到这节历史课的内容对于同学来说可
以说是相当熟悉了,如何在教学目标要求与过程中体现出与以往的不同呢?鉴于同学原有的
历史知识,我准备在课前预先布置6道预习题,让全班同学分成4组,将问题交叉布置下去。
在课堂上围绕着这6道题展开相关历史教学。在课堂上有些历史内容同学没有歧义,而有些
问题同学们则有点感到讲不清楚。例如:如何评价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作用,有些同学认
为正面战场作用不大,但在前面的学习中又似乎有点推翻这种认识。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
分析,这样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与师生
教材是课堂中一个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学生获得历史知识,主要还是在历史课上,从教材
或教师的讲述中获得。能否让课堂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喜欢、认同。几
年的历史课上下来有种感觉,同学们尤其是高中同学对历史课喜欢的不多。问其原因,大多
数同学感到在课堂上讲的历史有点寡然无味。在细问下去,有的学生说,教材中有些内容编
得像政治,尽是些会议、主义等等。我们的历史教材科学性不会差到哪里去,可惜可读性不
行。这样也就是说先天上放弃了一部分同学的关注点。如果再碰上个没有魅力的历史教师,
可想而知,这样的历史课上起来将会相当吃力,而且事倍功半。
我没有能力去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贸售货合同范例
- 流动订餐服务合同范例
- 合同范例电脑排版
- 冷饮供销合同范例
- 气买卖合同范例
- 居间服务合同范例债权转让
- 会务项目提成合同范例
- 拆迁过户合同范例
- 担保公证合同范例
- 对冲基金合同范例
- 夫妻债务约定协议书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及答案
- (CJJ-T308-2021)《湿地公园设计标准》
- 3.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 江苏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23版
- 美团课件无水印
- 安全风险防控培训
- 《金融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企业公司简介模板课件
- 第八版糖尿病教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高等代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