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走进陶渊明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走进陶渊明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走进陶渊明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走进陶渊明_第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走进陶渊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陶渊明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位:林甸县四季青镇中学作者:许文艳他

没有屈原的宏伟悲壮

没有李白的豪放飘逸

没有杜甫的阔大沉雄

竟赢得了

与这三位诗国巨人

比肩的崇高地位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唐·李白《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军》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3.重点字词芜湖(wú)击溃(kuì)督战(dū)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年级语⽂上册知识点总结

陶渊明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饮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苏轼

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苏轼苏轼109首《和陶诗》表达对陶渊明的推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3.重点字词颁发(bān)仲裁(zhòngcái)遗嘱(zhǔ)巨额(é)⼋年级语⽂上册知识点总结屈子之后,文学上之雄也,渊明其尤也。——王国维《文学小词》这位先生身份太高了,原来用不着我们恭维。——梁启超中国诗人里影响最大的似乎是陶渊明、杜甫、苏轼三家。

——朱自清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3.重点字词凌空(líng)翘首(qiáo)轻盈(yíng)由衷(zhōng)悄然(qiǎo)屏息敛声(bǐng)眼花缭乱(liáo)震耳欲聋(zhèn)⼋年级语⽂上册知识点总结渊明在中国诗人中的地位是很崇高的。可以和他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朱光潜学习陶渊明的原因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影响我们的思想影响我们对待人生的态度陶渊明

352或365年—427年

字元亮,又名潜,

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第4课《一着惊海天》1.文学常识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3.重点字词着陆(zhuó))凛冽(lǐnliè)默契(qì)殚(dān))精竭(jié)虑镌刻(juān)桅杆(wéi)娴熟(xián)⼋年级语⽂上册知识点总结陶渊明本名叫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候,朋友多称他为元亮。但是进入南朝刘宋以后,他改名为陶潜,字渊明,所以后人改称他为“渊明”了。由于他写了《五柳先生传》,人们又称他为“五柳先生”。他死后,朋友们给了他一个谥号叫“靖节”(公认他为人宽厚乐观、谦恭克己、清廉节俭、谨言慎行。)后人也称他为“陶靖节”。由于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闻名遐迩,“东篱先生”也成了陶渊明的代称。阶段一:29岁前,种田,读书。三个阶段家道中落,自己受过一些穷困,政局有些动荡,然而毕竟处在单纯的田园环境中,爱琴书,欣赏自然,偶尔有些不切实际的“壮志”,大体是快乐的。阶段二:29岁到41岁,做了好几次小官吏。(从矛盾走向成熟)

三个阶段因穷困出仕,直到最后一次做彭泽令后归隐,写《归去来兮辞》,再未出来做官。为官之路一起一落:29岁江州祭酒,因厌恶官场污浊而辞职归家,后被召为江州主簿,不就。二起二落:36岁江陵,任荆州刺史桓玄的幕僚,但桓玄阴谋篡权,陶再度失望,次年,借陶母去世,丁忧归家,闲居3年,田园避世。三起三落: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又改任建威将军刘敬宜的参军。但因时局动荡,再度辞官。四起四落:40岁(公元405年8月)为彭泽令,11月弃官归隐,只做80天县令。《归去来兮辞》《宋书·陶渊明传》躬耕生涯:出仕又厌仕,始出便思归,成了陶渊明每次出仕的心理模式。阶段三:42岁到63岁,眼看晋室衰微,统治阶层互相惨杀倾轧,隐退起来,为了保持自由再去躬耕。三个阶段42岁写《归园田居》诗五首,44岁时家遭火灾,急剧贫困,427年秋,深感不久于人世,写三首《挽歌诗》,一篇《自祭文》。“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乃窘迫之写照。64岁死于恶性疟疾。1.陶侃【东晋开国元勋】(陶渊明曾祖,存疑)出身寒微(出身贫苦,社会地位低下),捕鱼为业,溪族。勤俭,自强不息,鼓励稼穑(jiàsè,泛指农业劳动),反对浮华游惰。2.孟嘉(陶渊明外祖)高贵,镇静,饮酒,爱好自然3.陶澹(父辈)隐士4.孟陋(外祖辈)隐士先辈陶侃所影响陶渊明的,是一种出身寒微的人所有的质朴、有力的勤奋;孟嘉所影响陶渊明的,是一种士族阶级所有的高贵与镇静相结合的旷远。先辈19岁,爆发东晋抵御前秦苻坚的淝水之战;21岁,谢安逝世,皇帝的叔叔司马道子和他的儿子司马元显擅权专政;35岁,司马道子父子的暴政引起孙恩领导的10万多人的农民大起义,起义遭到朝廷的血腥镇压;38岁,桓玄杀司马道子和司马元显,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楚;40岁,刘裕起兵讨伐桓玄,后杀死桓玄,恢复晋安帝司马德宗皇位;53岁,刘裕杀安帝,立恭帝;56岁,刘裕杀恭帝,称帝,建立刘宋新王朝。晋

陶渊明的时代,是一个士族没落,军阀代起的时代。陶渊明自己虽然不是士族,但由于文化教养、时代风习的熏陶,他也有当时士族阶级所共同具有的生活态度、生活习惯和生活意识。士族没落了,他也就有一种没落的感觉,于是总是怀想古代。军阀势力,他看不上眼,也不够资格,于是另谋出路——躬耕。晋陶渊明的形象悠然自得九日闲居并序(节选)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整整衣襟,收拾心情,吟咏心中的诗篇。谁说这种生活一事无成,有什么生活比得上回归田园?)陶渊明的形象悠然自得归园田居其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服沾湿了没什么,只要有好收成,只要不辜负自己的愿望。)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悠然自得

◆生活在闹市中,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为何能如此,心境高远,地自静偏。

◆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夕阳西落景更美,还有那飞鸟结伴儿归还。

◆这其中蕴含人生之真谛,只因物我两忘而不◆知如何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叙事绘景议论抒情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陶渊明的形象崇尚自然和郭主簿二首(节选)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露凝无游氛,天高风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春天是润泽的时节,秋天则是一派清凉。露凝气清,景色湛然,天空高旷。远处奇峰秀出,望过去是那么棒。陶渊明的形象崇尚自然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节选)寒草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又燃不复返。(荒草长满田埂,路途相当遥远。这样的地方恰合我心意,逍遥自在,不再返转。)陶渊明的形象安贫乐道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被褐欣自得,履空常晏如。(很年轻的时候我就不问世事,把快乐寄托在弹弹琴,读读书。粗茶淡饭自得其乐,缺衣少食也全不在乎。贫贱有交娱(贫贱自有其乐)

——出自《赠羊长史》陶渊明的形象宁静淡泊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陶渊明的形象洒落超脱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北宋·黄庭坚)超脱凡尘洒落:指澄明、淡泊、旷远的心境。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五柳先生传》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形影神》放浪与造化之间,听从天的安排,顺其自然,不因长生而喜,也不因短寿而悲。待到老天安排人生到了尽头,那就到了。此外,不要为这些多虑了吧!陶渊明与桃花源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与桃花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通“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suì)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wǎn)。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jùn)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qiǎn)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走进陶渊明本周作文第5课《藤野先生》1.文学常识《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