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254赤壁04_第1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254赤壁04_第2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254赤壁04_第3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254赤壁04_第4页
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件254赤壁0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杜牧赤壁之战

公元208年,基本控制北方的曹操率大军南下荆州,占据荆州的刘琮投降。刘备于是派遣诸葛亮出使江东协议结盟,孙权派遣都督周瑜、程普率军与刘备组成联军,在长江赤壁以黄盖诈降借东风火攻。周瑜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奋勇向前,大破曹军的连环船,曹操落荒北回。此战后,曹军退守襄阳,曹孙刘三分荆州,奠定三国鼎立之势。作品简介

此诗是诗人任黄州刺史时所作。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西北长江南岸。杜牧所咏的赤壁并非三国时孙、曹大战的地方,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是作者借题发挥,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咏史诗”概念:是以历史为客体来书写主体情志的诗。“客体”即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主体”即作者。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3.重点字词芜湖(wú)击溃(kuì)督战(dū)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dí)港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要塞(sài)杜聿(yù)明锐不可当(dāng)⼋年级语⽂上册知识点总结朗读诗歌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戟:古代兵器。销:销蚀。将:拿、取。认前朝:辩认出是前朝的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拿起经过自己又磨又洗辨认出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属于什么写法?

赏析探究写法:借物起兴借物抒怀以小见大

这是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这支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先写它能很自然地引起后面对历史的咏叹,由此点出此地曾有过的历史风云,为后两句论史抒怀作铺垫。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3.重点字词颁发(bān)仲裁(zhòngcái)遗嘱(zhǔ)巨额(é)⼋年级语⽂上册知识点总结“东风不与周郎便”指什么历史事件?

指赤壁之战时周瑜借东风用火攻大败曹兵。假如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实行火攻打败曹军)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河北临漳西)因楼顶筑有大铜雀而得名。暮年享乐之地,台上住姬妾歌妓。春深:春色浓。二乔:三国时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大小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代指有利条件、机遇等;“铜雀”指曹操;“二乔”指东吴命运,代指成功或者失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探究“东风”“铜雀”“二乔”各指什么?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采用特写的形式叙述了吕伟跳水的过程以及产生的反响,再现了“5136”这一跳水动作的优美,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表达了对运动员的赞美之情和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之感。3.重点字词凌空(líng)翘首(qiáo)轻盈(yíng)由衷(zhōng)悄然(qiǎo)屏息敛声(bǐng)眼花缭乱(liáo)震耳欲聋(zhèn)⼋年级语⽂上册知识点总结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哲理思考呢?(历史观)

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

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作者借反说赤壁之战的历史,

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思想感情)周瑜:雄姿英发有机遇客观条件好赢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杜牧:绝世才华无东风无机遇无法施展才华和抱负,英雄无用武之地诗人借用“东风”“铜雀台”的典故,不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反说其事,提出假设,以“二乔”的命运暗示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说明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缘或只要有机遇,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抑郁不平愤懑之情。同时也表达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会有所作为。杜牧出身名门,爷爷是唐朝宰相、岐国公杜佑,编纂中国历史上第一步体例完备的政书《通典》,受其影响,杜牧有极高的政治理想。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杜牧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杜牧20岁时,博通经史,尤其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杜牧二十三岁就写出著名的《阿房宫赋》;二十六岁考中进士,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资料链接第4课《一着惊海天》1.文学常识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流露出作者强烈的自豪之感。3.重点字词着陆(zhuó))凛冽(lǐnliè)默契(qì)殚(dān))精竭(jié)虑镌刻(juān)桅杆(wéi)娴熟(xián)⼋年级语⽂上册知识点总结朝廷上两位重臣牛增孺和李德裕都很喜欢他,杜牧也与他们交好。牛、李二人是死对头,“牛李党争”说的就是以他俩为首的两派人,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利益互相攻击。杜牧因为和这两个人都很好,就被他们认为是对方的人……晚唐时期,宦官专权,朋党交争,大唐帝国日益衰微,江河日下,藩镇势力日益强大,杜牧死后仅二十二年便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大起义。杜牧生活在唐末,他最大的政治野心是恢复唐朝的繁荣。他反对最高统治者的奢侈和无知,并讨厌藩镇割据和吐蕃贵族的入侵。他认为,唐朝必须消除这两大祸害,加强团结,夺回失地,国家能够解决人民才能受苦降低。但他从未被统治者重用过,也没有表现出他的野心,所以他总是感叹抑郁。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这首怀古咏史诗,借用周瑜借东风战胜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主题兴感之由感慨咏叹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议论,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叙事借古物来兴起对历史的慨叹杜牧第5课《藤野先生》1.文学常识《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文体:回忆性散文。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