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业务培训_第1页
新闻业务培训_第2页
新闻业务培训_第3页
新闻业务培训_第4页
新闻业务培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能建新闻业务交流2013年12月一、组合报道组合报道对一个相关主题进行的多侧面、多角度的立体报道形式。每一条报道相对独立,但是每一条报道都无法完整反映事件整体,必须由这些相对独立的报道组合起来才能完成对事件的完整认识。例:能源建设EPC专版

2013年06月03日能源建设EPC“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

本报记者郭春兰特约通讯员曾伟民评论:能源建设EPC“中国道路”好得很作者:陈宏义倒头条华北院:国际型工程公司的“走转改”

特约通讯员谢风华李小利铜陵电厂EPC敢为天下先本报记者郭立琦特约通讯员潘庆EPC再创合肥电厂建设新奇迹特约通讯员谢风华李国兵陈贝贝EPC重现马鞍山电厂“江南一枝花”特约通讯员金永善

EPC市场开拓的西北院样本本报记者郭春兰特约通讯员陈涛冉颢中电工程:培育项目文化铸就EPC精神本报记者董欣特约通讯员纪小鸥潘庆二、突发事件采访社会突发事件是新闻报道的“富矿”新闻报道中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也无法预先掌握的能引起人们关注和兴趣的事物或现象,并对人类的生存和环境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或影响。特点:偶然性、破坏性、继发性、关联性原则:国家利益至上,生命至上。例:

爱在能建,心系雅安

——中国能建参与“4.20”地震抢险救灾纪实

本报记者贾渊培特约通讯员谢风华为生命护航——葛洲坝集团“4·20”地震抢险队纪实本报记者郭立琦特约通讯员肖泉三、访谈类采访访谈类采访由记者或者主持人对一位或者几位被采访者的访谈构成节目主体内容的节目类型。一、人物访谈二、问题访谈两种不同的访谈类型人物访谈:访谈的目的是了解被采访的人物,以人物为访谈内容的核心。问题访谈:以特定的话题为核心,选择话题的知情人或具有话语权的人士作为被访者进行谈话。例1

一问一答的形式

国际能源署全球能源展望组高级能源专家张树伟:火电审批权应该彻底取消本报记者肖蔷《中国能源报》

2013年12月02日

中国能源报:近些年我国火电项目审批的依据是什么?

张树伟:项目审批是计划经济沿袭下控制项目投资的政府管理方式。其审批的“显性”依据有三点:一,控制总的建设规模,让火电项目既满足需求,又不造成浪费;二,考核项目的内部收益率(IRR)要保证达到基准收益率;三,其他一些宏观整体考量因素,比如区域发展政策等。中国能源报:火电审批是否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张树伟:(省略)

中国能源报:照您的说法,火电审批权应该调整了?

张树伟:(省略)例2

对话的形式对话新能源苗连生:市场认可就是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对话人

■英利集团董事长苗连生■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红炜

探讨主要观点:

要历史的看中国光伏产业才会有正确结论市场认可就说明中国光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双反”对中国光伏产业不全是坏事太阳能领域该中国做回主了四、经济新闻写作的采访与报道采访策划实现信息搜集的详细计划采访的组织形式按照倒金字塔式组织采访:把最重要的采访内容放在前面。按照主题组织采访:我要做一篇什么类型的采访。按照时间顺序组织采访: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前后过程。学会“三点一线”采访法记者想抓好新闻,要学会“三点一线”采访,即政策、形势和事实。点线文章要求:让企业新闻“站”起来让企业新闻“连”起来让企业新闻“甜”起来新闻的文学运用

新闻是追求以最快的速度写出读者最想知道的东西,文学是追求以最形象的手法写出最能震撼读者的东西。前者追求时效性,难免粗糙、短暂,是“易碎品”;后者追求艺术,会精致、长久。提示:目前企业稿子存在篇幅长、文字枯燥等问题,影响读者的阅读效果,不能吸引读者。改进报纸文风是最近中央对新闻媒体的新要求,我们要下大力气在此方面有所突破,要提倡多写消息。文章重,不在于长,空洞的、无味的长文章只能令人生厌。好的开头就成功了一大半开篇贵奇,如何奇呢?注意矛盾冲突。没有矛盾冲突就平,有了矛盾冲突自然就奇。用引语开头,关键是选择的引语要生动。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头,关键是要讲有人物活动的故事。要把人的活动放到矛盾冲突中去讲,也就是开篇贵奇。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新闻作品的开头固然重要,但结尾更重要。在新闻实践中,大家往往较为重视开头,而对结尾关注不够。其实,文章的口怎么收,是相当重要的。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准确、明晰总是第一要义。例:开头:

饮水思源。对于长江、黄河、澜沧江中下游的人来说,江河之源头神秘而令人向往。当我们从西宁出发,翻山越岭1000多公里,到黄河源头玛多县,站在清澈的鄂陵湖边时,心如云涌:感谢源头净水,润泽半个中国!这种感激,一直伴随我们8天3000公里雪山、高原采访路。结尾:守护三江之源,源清流清,呵护一“盆”清水,青海任重道远,责无旁贷;“保护好三江源,是我们的生态责任,更是政治责任。”郝鹏的话斩钉截铁。源水流长,守护三江之源,青海还在路上。

水活三江源

人民日报11月15日第06版从北京南水北调东干渠到武汉地铁四号线葛洲坝基础公司:向“地下”要市场特约通讯员谢风华2013年11月18日

第25版开头:沿着蜿蜒而下的简易楼梯,下到地下30多米的施工竖井后,深入到直径达6米的隧洞中。在灯光的映衬下,“葛盾一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工人的操作下,正紧张有序地工作中,宛如一台穿越时空的机器。

结尾:走出隧洞,爬上几十米深的施工井,沐浴着冬日的暖阳,期待着葛洲坝基础公司在“地下”掘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标题写作标题制作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一双能引人注意的好眼要有三个条件:明亮、传神、传情,这也符合一篇好文章的标准:鲜明、准确、生动。标题写作原则标题应当告诉读者报道的精华,而且要准确地告诉读者标题应当以导语中的内容为基础,突出5个W中最应当表现的部分,并尽可能地多表现其他W。每个标题都应当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多余的词要省略。标题应简洁,观点鲜明。每个标题都应包括一个动词,以免标题显得仅仅是一种符号。标题一般要用主动语态,不用被动语态。标题一般要用现在时(或将来式)(有些报纸也使用过去式)。标题要使用生动、鲜活的语言,避免呆板和阵腐的文字。这篇文章是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表后,该报驻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特派、特约记者采访汇总了当地各方反应采写的报道。《环球时报》2013年11月16日版

头条题目“中国推出最具雄心改革”例1:迎春好时节凌梅别样红——记2013年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中国能建人特约通讯员谢风华

2013年02月25日

《焊花里飞溅出状元梦》

——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焊接状元“贾向东”本报记者郭立琦2013年4月22日

广东电力设备厂:“智”造电网“消化系统”特约通讯员金永善聂稚颖2013年08月26日

《云电送粤彩桥飞渡》特约通讯员孙超2013年11月04日

《陕西院“弯道超车”提速发展》特约通讯员林如赵涛黄雨晴2013年10月21日

《刚柔相济“闯关东”》

——记广东院红沿河核电设计团队特约通讯员沈明芳2013年03月11日例2:好的标题在文章的第一部分能够找出来,因为头段文章往往是文章的中心点。一般情况下,如果在头段里找不到标题的内容,往往头段文章缺少要素,当然这是一般的情况,并非都是如此,也有个别特殊情况。先构思文章结构框架,然后把你最想表达的意思记下来,从中想出一句话,然后在完善和修饰这些字。标题是反复改出来的,反复推敲,直到上版的那一刻。新闻标题制作十招1、巧用赞语2、巧用绰号3、巧用人名、地名、物名4、巧用书名、歌名、戏名5、巧用设问、反问、质问6、巧用悬念7、巧用色彩、背景8、巧用同字、嵌字9、巧用假设、反常10、巧用绝事读者需要就是最佳角度

读者的要求就是新闻的最佳角度。角度选择是否得当与新闻价值的大小直接相关,新闻角度选题准,新闻价值倍增。

中国水电“走出去”系列报道:

《高棉握手》

本报记者胡学萃2013年11月25日22版例:就在达岱下闸蓄水前一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作为这次会议的重要改革议题,“混合所有”一时间成了老百姓街谈巷议的热点。据记者了解,早在项目酝酿之初,为加快项目实施,按照BOT项目的特点,中重、西北院就联合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生产商——正泰集团(以下简称“正泰”)作为三家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北京三联国际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该公司全资向在东道国成立的项目公司——柬埔寨达岱水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柬达公司”)注资,负责完成项目建设,并取得项目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尽管后来西北院因故退出,柬达公司由中重与正泰分别以90%和10%的比例联合出资,但并未因此改变达岱项目的合作模式。柬达公司副总经理杨占宇告诉记者,按照中重的战略部署,柬达公司作为达岱BOT项目的唯一主体,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确保了设计施工管理一盘棋。“我们对外就是柬达公司,这样避免了重复交税给当地政府,在这个问题上,以往中资公司是吃了亏的。”杨占宇说。有了统一部署,业主、设计、施工、监理拧成一股绳,有民营企业监督,重大项目经董事会决策拍板,省掉了许多不必要的手续和程序麻烦。“从开工到现在,我们一共只出现了16个单价变更,没有因决策和管理问题出现停工现象。”杨占宇说。(省略)让人物动起来让文章有画面感

“人物特写”是新闻中一种极富表现力和生命力的体裁,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抓住人物最生动的部分,用文学笔法“特别放大”细致的描绘,写出人物的主要特点,让人物生动起来,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获得深刻的印象。一生做好一件事——记北京设备厂铆工班长刘加军本报记者董欣

2013年11月04日

开头“瘦高、刚毅,带几分书生气”,“与大锤、焊枪等打了三十年交道。”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十分吸引人。结尾“他说:‘我的想法很简单,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在这个车间,带着我的班组,直到退休的那一天。’”例:从北京南水北调东干渠到武汉地铁四号线葛洲坝基础公司:向“地下”要市场特约通讯员谢风华2013年11月18日“沿着蜿蜒而下的简易楼梯,下到地下30多米的施工竖井后,深入到直径达6米的隧洞中。在灯光的映衬下,‘葛盾一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工人的操作下,正紧张有序地工作中,宛如一台穿越时空的机器。”以“我为标杆”文化建平圩“三百”工程

2013年12月02日

27版开头:走进平圩电厂三期工程现场,施工细致规范、细节精准温馨,该工程是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三百”工程。在“与中国电力同行”的企业文化引领下,“我为标杆”的特色项目文化,推动见证着该项目延续“平圩品牌”的辉煌。多让新闻事以人物说话

有学者做过统计,美国三大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中,新闻作品直接引语的占全部作品的93%,使用3条以上的占76%,可见新闻引语的重要性。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新闻的真实性、现场感。增加文章的生动性、朴实性、亲切性。运用引语的好处农村公路,安全短板在哪里

人民日报2013年12月1日“这几年,车多了,事故也多了。”孙勇波说。“过去出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现在就是担心出车祸,出了门回不来。”一位农民朋友半调侃地说。马鞍山电厂总经理周振兴说:“EPC改变了马鞍山电厂的命运,让一个亏损企业变成了利税大户。”能源建设EPC“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本报记者郭春兰特约通讯员曾伟民例扎根一线练就“朱强工作法”本报记者李灿特约通讯员李国兵“技术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是他坚守了22年的座右铭。目前,对引语的使用普遍不够重视,不用引语的文章比比皆是,甚至有的人物通讯中也见不到一处引语。有的是用引语但不生动。有的即使用了引语,既不简洁,也不出彩,干巴巴的,准确有余,鲜活不够,究其原因,是关着门,编出来的,无中生有,没有到现场去采访。需要注意的是,引语并不是越多越好,取决于内容,取决于实际情况。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建议:消息也可以讲故事“讲故事”,则必须把别人的东西统统转换成自己的语言。需要注明的是,故事也是记者扎实采访后的结晶,可以采用主观色彩强烈的方式讲出来。

本报讯记者费伟伟报道:今年年初,已垄断尼日利亚石油物探市场20多年的法国、美国的两家地球物理服务公司,把一大批用于陆上勘探的装备设施就地转手,退出了尼日利亚陆上石油勘探市场,而进入才3年的中国石油集团物探局(BGP)的队伍,则在这个非洲最大产油国的石油物探市场被看好,去年完成价值工作量2200多万美元,今年已落实合同额4000多万美元。

1999年,物探局通过了严苛的资格审查,挤进了由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当作业者的尼日利亚石油勘探市场,中了壳牌一个750平方公里的三维勘探项目。“BGP,中国公司,没有经验也没有历史。”一开始当地石油公司和雇员们提起他们时,常常用这样的口气。初入尼日利亚,他们去拜访西方某物探公司,对方竟连营地都不让他们进。

从“加勺汤”到“给块肉”

中油物探局在尼日利亚市场越做越大

国际竞争见真功

《人民日报》费伟伟

(2002年04月11日第五版)

例:

结果,在这个项目上,BGP创造了1400人的作业队伍连续400万个工时安全无工伤事故的纪录。勘探队收到了开发商的书面奖励和物质奖励———两头牛,并给该项目追加了250平方公里勘探工作量。中方戏称是啃下骨头后加了勺肉汤。面对当地较为复杂的局面,在一个项目中某外国公司干了一半就无奈地撤出。BGP却知难而进。外国公司干这个项目时,70万工时中出了8次工伤事故,一次死亡事故。BGP不仅把项目做完了,而且再次创下300万个工时无事故的好成绩。短短3年里,BGP已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多项最高纪录:技术上第一个采集高分辨率和第一个四维采集作业,作业量上月生产和单日生产最高纪录,管理上达到700万个安全工时。

尼政府控股55%的一个石油区块,1500平方公里的大三维勘探项目本想全给本国的勘探队伍干。西方国家的投资商坚持拿出其中近900平方公里招标。物探局国际勘探部代总经理于峰玉说:尼日利亚石油界现在都知道,勘探项目只要公开招标,中标的就肯定是中国公司。今年3月11日,BGP在公开招标中,一举拿到了合同额达7500万美元、进入尼日利亚市场后最大的一笔合同。他们说这是竞争给了“一块肉”。至此,BGP成为尼日利亚石油物探市场上唯一的一家外国公司。五、版面编辑一、头版需精心策划、经营二、版式方面的建议三、专版策划要四位一体四、如何做出好版面?五、各种设计元素的比例搭配是否恰当?例:中国能源报2013年05月13日第

14版点评:该版主要对页岩气的招标进行了策划,主题突出。6篇文章中有消息,有言论,有综合报道,有图表,版面视觉效果强,版面语言运用充分,设计合理,版面舒朗大方。中国能建周刊2013年02月25日第25版点评:版面题目生动,图文并茂。小标题的语言朴实,有的直接是员工的语言当小标题,如“请让我为14天保驾护航”、“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这些都出自员工的语言,文章的题目越贴切、越朴实就越有感染力。点评:此版面一是题目处理比较巧妙。头条以握手图做压底图片,标题更加醒目,与内容非常吻合。

“三大战役”四个字以变体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加醒目。“问渠那得清如许一江碧水待进京”的引题也非常生动。版面的图片以地图形式来表现三大战役,更加形象,很有冲击力。版面与图片标题浑然一体,增加了文章的新闻性、可读性。中国能建周刊2013年04月08日第25版版面图片效果对比图片更大,版面更加美观图片较小,头版略显沉闷例:开头无套话,开门见山。小标题直接用一二三来标注,题目简短,小标题把段落中心大意标注出来,方便读者阅读。六、版面的新形式报道能源报的新形式报道今年以来,中国能源报已成功举办了6期能源微论坛。能源微论坛能源报的品牌活动报道由《中国能源报》社举办的“2013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发布会暨全球新能源发展高峰论坛于11月6日在北京举行。会后,能源报以专版的形式分别以精彩观点、500强分析、排行榜、颁奖现场瞬间作了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该活动已成为能源报的品牌活动,每年举行一次。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评选活动能源报好栏目寻找中国最美矿山2012年3月,由国家能源局煤炭司与中国能源报社联合举办了“寻找中国最美矿山”大型活动。全国共有300余家煤矿获准参与“中国最美矿山”评选,摄影大赛收到的参赛作品高达4000多件。经评选,13件作品获得一等奖,30件作品获优秀奖作品。该活动在能源行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能源报好栏目寻找中国美丽电厂2013年,中国能源报社策划了“寻找中国美丽电厂”活动,目前已刊登18期报道展现了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火电厂如何自我革新向绿色煤电转型升级的生活画面,报道刊发后反响非常强烈。能源报好策划《中国能源报》国际版的《世界能源地理系列报道》全面介绍了世界上主要能源地区和国家的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目前已连载到第四期。该版策划到位、编排到位、设计到位,图文并茂,起到了很好的读图效果。一些读者把该版面作为收藏版。能建周刊好栏目人物栏目

2、一生做好一件事——记北京设备厂铆工班长刘加军本报记者董欣2013年11月04日3、焊花里飞溅出状元梦——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焊接状元”贾向东本报记者郭立琦2013年04月22日

1、“焊王”是怎样炼成的

——国际焊接大赛冠军刘仔才的成才路

特约通讯员张忠2012年08月06日能建周刊好栏目海外传真新闻聚焦信息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