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高考语文试题考点解析_第1页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考点解析_第2页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考点解析_第3页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考点解析_第4页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考点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考点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

第1页至第6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

的生产方式;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

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

系统。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

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

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

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

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

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

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

义。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

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

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

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一家长制。家长

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

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

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

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

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

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

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

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

向。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

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

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

“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

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

理。“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

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

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

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

“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

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

成了。“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为追求

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

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1.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

答案:C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题

分析:C项“全部内容”概括有误,原文为“家族伦理关系

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

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

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

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

文化价值系统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

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

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

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

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答案:B

考点: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分析:本文第一段论证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

的文化价值系统”。第二段先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

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然后点明基于这个中心地位使得中国

文化价值系统是以善为核心的。第三段作者按照人兽之分-

人格尊严-文化人格的思路阐释出中国文化人格是“是一种

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

济生产方式和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

上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

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

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答案:A

考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分析:B项原文中阐释的是中国哲学家的风度成因。C项把

“中国的文学艺术”和“中国的传统科技”相提并论,而二

者的取向不尽相同。D项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属于望文生

义。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清]刘大耀

许君讳曾裕,字痛高,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牵有大

志,年甫六龄,值母病笃,即知长跪祖庙之前,祷求至十余

日不倦。稍长,从塾师受学,聪颖出其辈类,与书无所不读。

然其尊府以直谅为族人所怨怒,兴起狱讼,十余年而屈不可

伸,遂发愤以卒。君抱痛于中,复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

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壮志已消亡其过半矣。不获已,乃入

费补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松江地滨海,旧设巡海之船,

其名曰乌船。向者,通判监修,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

君独亲自验试,而其弊始除。先是,远人负贩至松江,松江

奸民取其货,而负其价直不还。君至,惩其尤狡黠者数人,

而负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细狭,易至填淤。填淤则舟楫

不通,而民田亦无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费

皆出自民间,积至巨万。有司粗为兴筑,而浮消其费大半。

君独以私一已之利载①有限,而取万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

忍。乃亲量度深广,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为

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混立石以纪其事。滨海失业之民多

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货浮于

口粮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穷民非有大奸完,徒以无知嗜利

而自致干纪之诛。必加详报,则己虽然有获贼之誉,而死者

不可复生。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恳其宽赞。辰公察君爱民出

中心之诚,深为激赏。将议迁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

十八日卒干松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时,怀奇负异,

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与君相知者,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

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为。及其筮仕,秩居闲散,徙奔

趋抑郁于群众之中。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而

遂死。岂其信有命邪?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

足有为者较焉,岂其有歉于彼邪?呜呼,可悲也已!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注]①利(kCin)载:满载,这里指牟利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值母病笃笃:严重。

B.向者,通判监修向:先前。

C.君奉委巡察委:委派

D.咸度君当为朝廷显用度:打算

答案:D

考点:文言实词

分析:度:估计、猜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遂发愤以卒木欣欣以向荣

B.填淤则舟楫不通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因潜请于布政辰公月出于东山之上

D.既为方伯所知秦王为赵王击缶

答案:A

考点:文言虚词

分析:A项“以”两句均为修饰连词,不译。B项“则”前

句为承接连词,相当于“那么,就”;后句为转折连词,相

当于“然而,却”。C项“于”均为介词,前句介引对象,

相当于“向”、“对”;后句介引处所,相当于“在”、

“到”°D项“为”前句介词表被动,后句介词,译为“替”、

“给”。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

分)

A.许曾裕从小聪颖异常,酷爱读书,志向远大;但年轻时由

于家庭变故消耗了过多的精力,耽误了仕途。

B.许曾裕出任通判之职以后,清正为民,消除了公船私用造

成的弊端;执法严明,让外来商人感激涕零。

C.许曾裕在一些人因无知贪利而违禁出海时,为使他们得到

宽大处理而奔走,表现出爱民如子的仁厚品德。

D.许曾裕渴望建功立业,但是命运不济,有机会升迁时却病

故,未能尽展才华,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与惋惜。

答案:B

考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分析:错在“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文中的“弊”

是“向者,通判监修(乌船),上下多侵渔。其船遇风辄坏”。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民威呼舞,以为数十年来所未有,因即河滑立石以纪其

事。

译文:

(2)虽然,以君之施设与夫世之贵显而力足有为者较焉,岂

其有歉于彼邪?

译文:

答案:(1)老百姓都称道欢舞,认为这是几十年来所没有过

的事,于是就在河边立碑来记下这件事。

⑵即使这样,把许曾裕的施政(功绩)与当世那些地位显赫、

凭其权力足以有所作为的官员相比,(许曾裕的)难道比他们

少吗?

考点:翻译句子

分析:重点词:第⑴小题,“呼舞”“河澹”“因”"即”。

第⑵小题,“虽然”“歉”。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

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

答案: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

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

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

诗人形象。

考点:诗人形象分析

分析: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塑造人物形

象的描写手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

写、神态描写。2、找诗中人物情感词。本诗中,“只知”“忽

忘”“最爱”透露出了作者的情感。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

处。(4分)

答:

答案:“软”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

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手法,形象地

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东山如银涛涌出的美

丽景象。

考点:语言和表达技巧题(炼字题)

分析:“软”字以触觉写视觉,属于“通感”修辞,写出红

光之柔美。“涌”字化静为动,写出作者之欣喜。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

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林。⑴,

⑵o(3),(4)o

⑸,(6)o

(杜甫《蜀相》)

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

无过矣。(荀子《劝学》)

⑵,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3)未老莫还乡,o(韦庄《菩萨蛮》)

⑷舞榭歌台,0(辛弃疾《永遇乐》)

⑸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

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6),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

诗》)

答案:甲:(I)映阶碧草自春色(2)隔叶黄鹉空好音(3三顾

频烦天下计

⑷两朝开济老臣心(5)出师未捷身先死(6)长使英雄泪满

乙:(I)君于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羁鸟恋旧林(3)还乡须

断肠

(4)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5)濯清涟而不妖(6)落红不是无

情物

考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往事(二)之八

冰心

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

已是久久的沉默——

我站起,双手支颐,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

起头来。“我想看守灯塔去。”

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的守着海——只是太

冷寂一些。”说完仍看他的书。

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

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

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

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

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

的姿势。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

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的为人群服务,不是独善

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

‘避世’!”

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

之身,受十方供养?”

父亲只笑着。

我勇敢地说:“灯台守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

’o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

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

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

除了骆荡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我

抛却‘乐群’,只知‘敬业’.....”

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

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的了!”言次,他微叹。

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

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几多好男子,轻侮别

离,弄潮破浪,狎习了海上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

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飙浓雾,海水山立之顷,他们却蹙眉

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

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

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的起了回忆。

“晴明之日,海不扬波,我抱膝沙上,悠然看潮落星生。风

雨之日,我倚窗观涛,听浪花怒撼崖石。我闭门读书,以海

洋为师,以星月为友,这一切都是不变与永久。

“三五日一来的小艇上,我不断的得着世外的消息,和家人

朋友的书函;似暂离又似永别的景况,使我们永驻在&Isquo;

的的如水’的情谊之中。我可读一切的新书籍,我可

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

父亲笑说,“灯塔生活,固然极其超脱,而你的幻象,也未

免过于美丽。倘若病起来,海水拍天之间,你可怎么力、?”

我也笑道:“这个容易------时虑不到这些!”

父亲道:“病只关你一身,误了燃灯,却是关于众生的光

明……”

我连忙说:“所以我说这生活是伟大的!”

父亲看我一笑,笑我词支,说:“我知道你会登梯燃灯,但

倘若有大风浓雾,触石沉舟的事,你须鸣枪,你须放艇……”

我郑重的说,“这一切,尤其是我所深爱的。为着自己,为

着众生,我都愿学!”

父亲无言,久久,笑道:“你若是男儿,是我的好儿子!”

我走近一步,说:“假如我要得这种位置,东南沿海一带,

爹爹总可为力?”

父亲看着我说:“或者……但你为何说得这般的郑重?”

我肃然道:“我处心积虑已经三年了!”

父亲敛容,沉思的抚着书角,半天,说:“我无有不赞成,

我无有不为力。为着去国离家,吸受海上腥风的航海者,我

忍心舍遣我惟一的弱女,到岛山上点起光明。但是,惟一的

条件,灯台守不要女孩子!”

我木然勉强一笑,退坐了下去。

又是久久的沉默----

父亲站起来,慰安我似的,“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

原不止灯台守,人生宽广的很!”

我不言语。坐了一会,便掀开帘子出去。

弟弟们站在院子的四隅,燃着了小爆竹。彼此抛掷,欢呼声

中,偶然有一两支掷到我身上来,我只笑避——实在没有同

他们追逐的心绪。

回到卧室,黑沉沉的歪在床上。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一

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我一念至诚地要入梦,幻想中画

出环境,暗灰色的波涛,翁然的白塔……

一夜寂然——奈何连个梦都不能做!

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自此后,禁绝思虑,又十年不见灯塔,

我心不乱。

这半个月来,海上瞥见了六七次,过眼时只悄然微叹。失望

的心情,不愿他再兴起。而今夜浓雾中的独立,我竟极奋迅

的起了悲哀!

丝雨里,我走上最高层,倚着船栏,忽然见天幕下,四塞的

雾点之中,夹岸两嶂淡墨画成似的岛山上,各有一点星光闪

烁——

船身微微的左右欹斜,这两点星光,也徐徐的在两旁隐约起

伏。光线穿过雾层,莹然,灿然,直射到我的心上来,如招

呼,如接引,我无言,久——久,悲哀的心弦,开始策策而

动!

有多少无情有恨之泪,趁今夜都向这两点星光挥洒!凭吟啸

的海风,带这两年前已死的密愿,直到塔前的光下——

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

灯塔的梦。无希望的永古不失望,不希冀那不可希冀的,永

古无悲哀!

愿上帝祝福这两个塔中的燃灯者!---愿上帝祝福有海水

处,无数塔中的燃灯者!愿海水向他长绿,愿海山向他长青!

愿他们知道自己是这一隅岛国上无冠的帝王,只对他们,我

愿致无上的颂扬与羡慕!

一•九二三年八月二十八日,太平洋舟中。

(选自《冰心散文》,有改动)

[注]①本文是冰心《往事(二)》中的第八篇。②中边:内

外,表里。③策策:悲戚的样子。

11.“我”认为看守灯塔是“最有诗意的生活”,其理由有

哪些?(6分)

答:

答案:①可以欣赏海上美景,感悟自然的不变与永久。②可

以与暂离的亲友书函沟通,更能感受彼此的深切情谊。③可

以静静地读书写作,享受文化上与世界相通的乐趣。

考点:文章信息的分析和筛选

分析:题干是作者的话语,是“诗意”。因此应该从下文中

作者的话语中寻找信息。重点段落在“晴明之日,海不扬

波,……我可写作,在文化上,我并不曾与世界隔绝”这两

段。这是作者的幻想,下段中父亲说作者的“幻象”“过于

美丽”,这美丽的幻象正是作者认为的“诗意”所在。

12.文章前一部分是回忆往事,请用简明语言梳理这段往事

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4分)

答:

答案:紧张、期待兴奋憧憬、坚定执着失望无奈

考点:作者情感的把握

分析:这类题的做法依然是寻找文中作者的情感类语句。文

中开头”久久的沉默”透露出开口之前的紧张,“我不怕冷

寂”的自白显示出作者的期待;下文中作者认为看守灯塔是

“最有诗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的兴奋憧憬;父亲问作者

“病起来怎么力、”,作者以下的回答尤其是“处心积虑已经

三年了”显示了作者的坚定执着;在听到父亲说灯台守不要

女孩子时,作者“木然勉强一笑”,“久久的沉默”,又写

到父亲慰安作者等,透露出了作者的失望与无奈。

13.“清净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远不止灯台守,人生宽

广得很!”父亲的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答案:①深化文意。强调青年人需要理性对待理想。②为后

文作铺垫。启发“我”的思考,是后文写“我”的情感变化

的铺垫。③凸显父亲的形象。显示出父亲的理性、睿智与慈

爱。

考点:语句的作用

分析:这类题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去分析。结构上父

亲的话起到安慰“我”的作用,为下文“我”由梦碎到心情

转变起到铺垫的作用。内容上,这句话是父亲安慰“我”的

话,启迪“我”正确对待理想,理性对待理想。从全文看,

这句话深化了文意,有点明主旨的作用。单就这句话来说,

它饱含哲理和人生的真切体验,显示出父亲的理性与睿智、

慈爱,凸显了父亲的形象。

1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8分)

⑴文章后一部分,作者写“我”在海上望见灯塔,其用意

是什么?

答:

答案:①交代“我”回忆往事的缘由。

②将往事与现实贯穿起来,展现“我”的成长过程。

③引发“我”对灯台守的颂扬与羡慕之情,进而表达“我”

对“为着众生”的奉献的赞美。

考点:文本结构、作者思路的梳理和分析

分析:本文属于倒叙性结构,灯塔是全文的线索。后一部分

作者的望见灯塔的叙述交代了作者回忆往事的缘由,正是因

为再次望见灯塔同时呼应文题。另外,将往事与现实贯穿在

一起,情感上与前一部分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的成长过程。

最后,望见灯塔的叙述为下文作者对灯塔守的颂扬与羡慕张

本,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为终生放射光明,也即为众生奉献。

⑵文章结尾部分写“我”“决心”从兹了结!拈得起,放得

下,愿不再为灯塔动心,也永不作灯塔的梦“,”我”是

否”放得下“?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

答案:

示例一:“我”放得下。“我”与父亲谈话后,对当灯台

守的理想已“禁绝思虑”;海上望见灯塔后,决定不再执着

于无法实现的理想。这说明“我”已与往日当灯台守的理想

彻底告别。

示例二:“我”放不下。海上望见灯塔后,“我”回忆往

事,心中产生了理想没有实现的悲哀;文末“我”时灯台守

致以无上的颂扬与羡慕。这都说明“我”内心其实放不下当

灯台守的理想。

示例三:“我”理智上放得下,情感上却放不下。“我”

认识到当灯台守的理想是不现实的;但在海上望见灯塔后,

“我”为理想未能实现感到悲哀,这表明年轻时的理想在

“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示例四:“我”会慢慢放下。随着年龄的精长,阅历的丰

富,“我”会更深刻地理解父亲的教导,时理想的认识会逐

渐成熟、理性,在今后宽广的人生道路上,用其他方式继续

追寻心中“清静伟大,照射光明的生活”的理想。

考点: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

阐释

分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第II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脉搏/平添造型/摄像机强档/轻歌慢舞

B.慈祥/影牒摩掌/万金油返聘/凤毛麟角

C.峰会/对峙修葺/结骨眼戏谑/张皇失措

D.贸然/夜宵竣工/终身制熨帖/扶老携幼

答案:D

考点:字形

分析:A“慢”应为“曼”;B“牒”应为“碟”;C“结”应

为“节”。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

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

好的发展势头。

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

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

物的生存环境。

C.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

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

且实力有所下滑。

D.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

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

发人深省的评说。

答案:D

考点:词语(包括成语、熟语)的识记、理解和运用

分析:A项“侧目”是眼睛不正视对方的意思,形容敬畏;

也指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愤恨。B项“以致”,连词,用在

下半句的开头,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多指不好的事情。

C项“与日俱增”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形容

不断增长,增长得很快。D项“鞭辟入里”意思是形容做学

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17.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

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

肥都市圈。

B.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

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

研究工作。

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

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

术新著。

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

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

保证。

答案:C

考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分析:A项句式杂糅。B项主语偷换。D项前句两面对后句一

面,前后不照应。

18.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拟写一条“年

画”的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40字。(5分)

年画是民间很常见的一种图画,大多于农历新年到来时张

贴。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印

制作,主要产地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和山东潍坊等;

现代年画则多为机器印制。年画的常见题材有合家欢、看花

灯、胖娃娃、五谷丰登等,也有以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为题

材的,多含有吉祥喜庆的意义。年画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

有相关记载;清代中期,年画尤为盛行;至今还深受人民群众

喜爱。

答:

答案:年画是春节时张贴的,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含

有吉祥喜庆意义的图画。

考点:定义题(信息提取及概括)

分析: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

作概括说明的方法。“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

属性和本质特征。年画的本质特征是图画,其基本属性包括

画面的基本特征、题材、意义。照此从文中筛选出句,再结

合字数限制组合即可。

19.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5分)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

①。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

生“望”的作用,②,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

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

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

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于是引发人

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

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

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

答案:示例:①“望”最重要②即便是“居”③窗子起着

“望”的重要作用④景色都不相同⑤丰富的审美感受

考点: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整体把握文段内容,梳理文段思路,

弄清句间关系,注意句子的段中位置及其作用。最重要的是

理清文段中逻辑上的前后照应,再结合语境答题。

20.安晴同学一直想参加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一天,安晴

向协会组织委员李华同学询问相关情况。下面是他们交谈的

部分内容,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

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分)

安晴:①

李华:当然可以,欢迎你加入!

安晴:②

李华:下周六正好有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

安晴:③

李华:我们打算赠送一些书籍、文具,还要给他们辅导功课

呢。

安晴:哦,我有一些书,正好可以带过去。

李华:④

安晴:好的,我出个小节目。

答案:示例:①你好!我想加入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可以

吗?

②请问协会近期有什么活动?

③我想参加,有哪些内容呢?

④太好了!我们还打算跟他们联欢呢,你能出个节目吗?

考点: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属于问答体试题。考查日常口语的运用和学生的

交际能力。答题要点是根据所问答所答,根据所答答所问,

简洁、明了即可。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

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

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

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

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

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附范文: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

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

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留意到这个条幅,最后

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事情虽小,却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授之以鱼,不如授

之以渔,即只有指给人们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才能彻底解

决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授之以渔呢?

授之以渔,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

就这个事情来说,写一个“注意安全”的条幅谁不会呢?但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光靠这个提示是很难做到的。殊不

知窖井盖坏了,如果不及时更换,单靠一个“注意安全”的

提示,照样会有人不小心掉下去;大雨滂沱,如果只是提示

“小心淋雨”而不助以雨具,照样会有人淋雨生病;下班路

上,人多车挤,如果只是提示“注意交通安全”而没有交警

指挥交通,依然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事实说明,只有讲究

科学的方法,拿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

本。

授之以渔,必须做到对症下药。

事物总是千差万别的。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做

到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梯子只有横放,才不

会倒下伤着人,这就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再拿我们学生来

说,每一门功课的学习方法都不尽相同,每一个学生的性格

和志趣也不尽相同,老师只有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才

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才能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做到触

类旁通、举一反三。如果只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师生

双方就是再努力,也不会有多大的收获。

授之以渔,还必须勇于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一蹴

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

案。而且,好的方法也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逐步得到完

善。那位客户之所以要求把条幅改为“不用时请将梯子横

放”,正是他在使用梯子的实践中摸索出的经验。人们总是

嘲笑纸上谈兵的赵括,殊不知,造成其悲剧的根源在其父赵

奢身上,根本没有给过赵括实践的机会。身为将军,赵括并

没有经过亲身的实践,整日与父亲空谈理论,以致他根本没

有从父亲那里学到真正的用兵之道。再加上他的轻率自负,

兵败被杀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可见,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