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增强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增强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关于增强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调查报告_第4页
关于增强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4月19日关于增强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调查报告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关于增强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调查报告为探索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教育的特点规律,切实增强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最近,我们采取听汇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个别交谈等形式,对全师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当前,我师有地方大学生干部xxx人,分别来自xx所地方院校,其中正团职×人,副团职x人,副营职xx人,正连职xx人,副连职xx人,技术干部×x人;师机关xx人,团机关xx人,营以下分队xx人;研究生X人,本科xxx人,大专xx人;从事军事的xx人,政工的xx人,后勤的xx人,装备的xx人,排长xx人。经过对地方大学生干部基本情况的了解,我们感到地方大学生干部文化基础厚实,思维敏捷,思想活跃,见多识广,乐于求知,创新意识、民主意识都较强,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快,看待问题和事物有独特的看法,有较强的口头和文字表示能力,对信息含量较高的军事训练科目接受能力强。但她们也存在着追求个性化发展,好高骛远,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军事素质相对较弱,军人意识、奉献意识不够牢固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我们思想教育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当前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教育现状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近年来,各级党委和政治机关能够认真贯彻上级关于人才培养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视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努力探索地方大学生干部成长成才规律,不断加大对她们的培养教育力度,在增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她们的思想,提高了她们的综合能力素质,进一步打牢了她们在军营建功立业的思想根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我们也感到,影响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问题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是对地方大学生干部认知不够全面客观,教育缺乏规范性。调查中我们感到,虽然各级组织和领导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的培养使用总体上非常重视,可是在实际工作中,各级领导和广大战士对地方大学生干部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地方大学生干部能力素质的认知偏差。有的认为地方大学生干部受过高等教育,思想好、觉悟高、素质强,凡事"点到为止"就能够,没必要专门进行教育,顺其自然、任其发展,重使用轻培养、重眼前轻长远、重压担子轻卸包袱,忽视了对她们的培养教育,导致教育制度落实不严格。有的一开始就对地方大学生干部期望值很高,希望能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来加强部队建设。而当期望值没有实现,就又怀疑她们的能力,认为她们不能适应部队的生活,甚至把个别能力素质弱看成是整体的不适应。有的既想发挥地方大学生干部的特长,促进国防现代化建设,又对她们信心不足。在我们与xx名基层营连政工主官的座谈中,也有xx人反映,现在各级既强调要充分发挥地方大学生干部文字基础相对较好,专业特长明显的优势,又强调要敢于把地方大学生干部培养成为军事指挥员,而实际工作中,又对她们的军事素质疑虑重重,不敢放手让她们在军事岗位上进行培养锻炼。这些情况都导致了对大学生干部教育目标的不确定性。二是对地方大学生干部入伍动机的认知偏差。调查发现,xx%的地方大学生干部受到这种舆论影响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于老师、同学和朋友的舆论压力。很多地方大学生干部反映,老师、同学和朋友对她们入伍至今仍感到不可理解。在地方工作既舒适、自由,待遇又不比部队差,为什么偏偏到部队过苦行僧的日子。座谈中有×x%的大学生干部提到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是来自于战友的舆论压力。地方大学生干部宋利强说:"201x年在教导队参加大学生干部人伍训练时,一个上尉参谋告诉我,地方大学生人伍是‘上当受骗',这句话让我这个对部队情况缺乏了解的大学生耿耿于怀将近一年"。调查发现,有将近xx%的地方大学生干部都曾碰见过这样的舆论。有的大学生干部反映,因为这种舆论压力,有时甚至不敢承认自己是地方大学生干部。三是对地方大学生干部价值取向的认知偏差。上世纪90年代以后人伍的地方大学生干部,基本上都是在市场经济环境条件下长大的,市场经济意识深烙在她们脑海中。她们入伍,首先考虑的是就业、生活,而后才是奉献社会和国家。这对经过十几年寒窗苦读,盼望出人头地的地方大学生干部来说,如果不入伍,本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她们一旦进入军营,她们的这种价值取向往往与受市场经济环境影响较小的部队生长干部相比就显得格格不入,特别是和在地方的同期毕业同学相比较,觉得收入明高暗低。特别是一些学热门专业的地方大学生干部感觉选择入伍吃了亏,想早脱军装。这些情况往往被认定为吃苦精神不强,牺牲奉献意识不牢。调查中,有xx%的受访地方大学生干部对她们的这种价值取向不被理解,"来去"受限表示苦恼,还有xx%的地方大学生干部认为在部队工作,付出多收获少,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从上面调查的数据和分析的原因来看,由于地方大学生干部的特长和弱项共存,再加上各级在在组织思想教育时,很少对她们的思想状况作深人的调查了解,进行详细地定量和定性分析,剖析她们的思想根源。往往导致把她们的实际困难当做奉献意识不牢,把对个人成长进步的追求当做吃苦精神不强,把民主意识强当做组织纪律观念差,把正常的个人需求当做价值观有问题,把开拓创新、个'性张扬当做放荡不羁,不服从管理。正因为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教育内容的设置缺乏系统性,教育目标的设置缺乏科学性,教育的组织实施缺乏严密性。二是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特点把握不准,教育缺乏针对性。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地方大学生干部走出校门进入军营,虽然文化程度较高,又有干好工作的良好愿望,但由于初到部队,不熟悉基层,不了解官兵,特别是对第一任职有些力不从心,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调整和适应。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地方大学生干部人伍后,思想变化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入伍转型期。一般在入伍后的第一年。这一时期,她们的思想主要有三个特点:人伍动机多样化。调查情况显示,大多数人伍动机是出于崇尚军人职业,立志献身国防,把绿色军营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也有少数同志是为了到部队求出路、找跳板,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个人期望理想化。有的对军营生活充满幻想,认为军营环境优美,工作条件优越,人际关系纯洁,是自己工作生活的"乐园";有的雄心勃勃、踌躇满志,希望在火热的军营中一展身手。工作容易情绪化。大学生干部刚到部队,工作积极性普遍很高,但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有超过xx%的同志存在思想不够稳定、感情比较脆弱等问题,主要表现有三:工作压力比较大时,容易急躁;遇到困难挫折时,容易消沉;受到批评时,容易消极。二是岗位适应期。一般在入伍后的第二年。这一时期,她们思想开始趋于稳定,普遍期望立足本职,有所作为,但因为缺乏军旅阅历,存在诸多的不适应:首先是环境不适应。她们普遍缺乏对部队的了解,对基层艰苦烦琐的工作不熟悉,容易产生"失落感"。其次是专业不适应。全师xxx名地方大学生干部中,除xx名医疗、计算机等专业接近对口外,其余xxx名虽然都经过院校培训,但对部队专业还不是很熟悉。她们经常感到难以发挥自身优势,"会的用不上"、"需要的自己却不会"。丢失了专业,严重挫伤了她们工作的积极性。再次是角色不适应。她们到部队后,从学生变成了干部,从被别人管变成了管理别人,角色一时难以转变,往往工作思路不清、职责不明,存在"迷茫感"。最后是关系不适应。她们虽有管好部队带好兵的愿望,但由于与部队生长类干部和战士在文化结构、个人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不能打成一片,存在"孤独感"。三是谋求发展期。一般是入伍第三年以后。在这个时期,绝大多数地方大学生干部被提拔的愿望比较强烈,调查了解全师xxx名人伍三年以上的地方大学生干部,1∞%都希望得到提拔使用。她们普遍思想稳定,事业心强,都能做到扎扎实实、尽心尽力地干好本职工作,抓住或寻找机会展现和提高自己,为今后的发展进步打基础、创条件。有的希望经过再进院校深造更新知识,为自己的发展"充电"。xxx名入伍三年以上的地方大学生干部中有xx名己读、正在攻读或准备报考研究生,占xx%;有的希望经过变动岗位丰富自己的任职经历,得到全方位的锻炼。但少数同志在得不到提拔时,容易产生失衡心理,有的甚至思想消沉。从调查分析的情况来看,地方大学生干部在由青年学生向部队基层指挥军官的角色转变过程中,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发展阶段,她们在思想上也呈现出许多不同的特点,表现出不阔的思想问题,需要各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使用不同的教育内容。然而调查显示,在教育实施过程中,组织者往往忽视了地方大学生干部的发展规律,不能准确把握和区分她们在各个发展阶段的思想特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想问题,把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人为地"僵化",导致在个体的纵向发展过程中,思想教育缺乏阶段性特点和系统性要求,在总体的横向比较上,思想教育缺乏个体性要求和层次性特点,从而严重影响了思想教育的针对性。调查也显示,有47%的地方大学生干部对各级组织的思想教育效果、解决问题的满意度持不肯定态度。普遍认为,教育解决地方大学生当前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热点、疑点问题上定位不准、措施不力、力度不强。三是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的知识需求了解不全面,教育缺乏实效性。从教育的内容看。设置不够科学,陈旧单一,紧扣思想实际不够,时代感不强,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问题还比较严重。我们围绕"你认为当前部队开展的思想教育能否满足你的心理和知识需求?"这个问题开展的问卷调查中,有占xx%的调查对象反映现在的教育内容与地方大学生干部发展需要相脱节,知识量、信息量,系统性和预见性不强,不能及时针对大学生干部的心理状态、思想状态等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不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干部健康成长。经过对"你现在最想学习了解的知识是什么?"这一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有xx%的受访地方大学生干部选择"现代战争常识和新武器新装备知识";有xx%的选择"与大学所学专业相近的知识";有xx%的选择"最新国际国内动态";只有xx%的选择"政治理论常识和‘四个教育内容,"。装甲团刚毕业的地方大学生干部xxx说"现在的思想教育时代感和针对性不够强,大部分人听起来提不起精神,台上讲得汗流浃背,台下听得昏昏入睡,使教育变成了‘催眠曲,"。从教育的层次性上看。当前的思想教育大多数是"一把尺子量长短",教育层次区分不明显,造成有的吃不饱,有的吃不了,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效果。一是没有把技术干部与行政干部区分开来。我们在与某团××名地方大学生干部的座谈中了解到,有xx名干部反映团里在组织教育时专业区分不明显,没有把地方大学生干部需要不需要、用上用不上作为设置教育内容的出发点,使得有的听不进,有的听不懂。二是没有把任职时间短的与工作时间长的干部区分开来。我们对全师大学生干部进行了统计,工作两年以下的有xx人,占xx%,工作三年以上的有xx人,占xx%。有的地方大学生干部反映,如果让老同志和刚毕业的新同志一起进行婚恋观教育或光荣传统教育,老同志肯定不愿听,新同志却又听不够,教育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三是没有把有思想问题的与无思想问题的干部区分开来。现在有的单位搞教育针对性不强,喜欢搞"大呼隆"、"一锅煮"。装甲团大学生干部余召明谈到,我们不太喜欢那种"一人生病,大家吃药"的教育方法。比如,有个别同志在工作上责任心不强、热情不高,团里不是找个别人谈心、个别帮助,而是集中全体干部进行稳心尽职教育,这样不但占用了其它干部大量的工作时间,就是对有思想问题的干部教育也收效甚微。四是施教者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缺乏说服力。地方大学生干部普遍对教育内容的信息含量、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以及授课的艺术性、趣味性等要求较高,但当前我们施教者的能力素质与此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部分施教者理论素质不够高。一方面是任职时间短,缺乏授课经验。全师xxx名基层政工干部中,任职不满1年的xxx人,占xx%;任职满1年不满2年的xx×人,占xx%。另一方面是文化程度偏低,对一些科技含量高,理论性强的课想讲讲不透。基层政工干部中,学历为中专和高中的有xxx人,占x%。部分地方大学生干部反映不太愿听她们讲课。相反,在关于"你比较喜欢听什么层次的人讲课?"这个问题的问卷调查显示,选择"团以上领导"的占xx%,选择"军地专家教授"的占xx%,选择基层营连主宫的没有。座谈中了解到,地方大学生干部只因此喜欢听领导和专家教授讲课,是因为她们讲课的信息量知识量大,能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同时,在"你印象最深、对你最有教育意义的教育有哪些?"的答案中,有超过xx%的受访人员提到过今年集团军组织的"新四会"知识学习。由此可见,基层政工干部综合素质、知识储备的欠缺,已经成为了制约思想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一个"瓶颈"。二是部分施教者学习能力不够强。针对xxx名营连政工主宫关于"你在双休日主要干些什么?"的问卷调查显示,xx%的回答"娱乐",x%的回答"睡觉",只有xx%的选择"学习"。正是由于学习的紧迫感不强,劲头不足,导致理论功底不够扎实,综合素质提高较慢,说理启发的能力不强,大道理讲不透、小道理讲不实,歪道理批不倒,讲不出新内容,谈不出新体会,大家听了也没有新启发、新感悟。无法与地方大学生干部在心理上产生"同频共振",从而严重影响了思想教育的感召力和说服力。三是部分施教者个人形象欠佳。"身教重于言教",是对施教者的基本要求。搞好思想教育,一靠教育者讲得好,给人以真理的逻辑力量;二靠施教者做得好,给人以人格的感召力量。现在我们有些教育效果不理想,其原因往往在于施教者本身说做合一还有很大差距。问卷显示,xx%的地方大学生干部反映,有的施教者"台上一个样,台下一个样",所说的话很难令人信服。还有一个地方大学生干部编了这样一个顺口溜"道理一大套,行动不对号,正人不正己,哄人脸不臊"。如果在这种心态下开展教育,其效果如何令人忧虑。增强地方大学生干部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对策及措施针对以上问题和地方大学生干部教育的实际,我们感到,新形势下要增强地方大学生干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必须准确把握地方大学生干部的特点,遵循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成长规律,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不断完善教育体制,及时更新教育内容,高度重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一是着眼地方大学生千部的成长特点,科学确立教育观念。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教育培养,要严格遵循她们由适应、过渡到成长、成熟的发展过程,既要有长远规划,又要有近期目标;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又要客观公正,确保地方大学生干部教育培养工作步骤扎实、措施得当、方向正确。一是不戴"有色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优化育人环境,必须始终牢牢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真正确立与形势任务相一致的识才观念,才不致把地方大学生干部的长处看成短处;少数人的短处看成是多数人的短处,把暂时的短处看成是终身的短处,才不致犯简单否定、以偏概全、把人"看死"的错误。二是不做"夹生饭"。俗话说,优钢还需打造,精培方成良才。我们认为,教育培养大学生干部,要把重点放在打牢素质基础、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上,决不能做"拔苗助长"。具体实践中,要着眼长远、循序渐进,确保地方大学生干部每一步都迈得比较扎实,有效弥补"先天不足",促进"后天发育"。我们师在这方面的做法就比较科学,始终坚持进机关先送学培训,近两年来,调整到师团机关工作的有xx名大学生干部,经过军队院校短期培训的有xx多名。坚持"用尖"先"磨尖",注重有意识地把大学生干部放在艰苦环境中锻炼。两年来,我们师先后安排×名地方大学生干部到曾连续四年以上未评先的连队任主官,并在完成大项任务中,让大学生干部担重任,唱主角,以此积累和丰富她们的实践经验;坚持当书记先当委员,对准备调整到连队担任指导员的地方大学生干部,采取"墩苗"的方法,让她们在连队丰富"搭班子"经历,以便将来尽快实现角色转换。三是不搞"齐步走"。要不断完善"小步'快跑"的成长方式,做到既讲台阶又不死抠台阶,论资历而不拘泥资历,看素质而不求全责备,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选拔到重要岗位上来。二是着眼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现状,深入搞好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地方大学生干部教育针对性实效性之因此不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地方大学生干部的特点和人伍后的心理状态、思想状况、工作态度,特别是现实思想问题发现不及时、掌握不准确,结果在教育中往往出现把实际问题看做是思想问题,把认识问题看做是政治问题,把心理问题看做是能力素质问题等现象,导致教育缺乏针对性和预见性。为此,各级在教育前,要深入搞好调查研究。特别是针对个别地方大学生干部不愿轻易暴露真实思想的特点,在调查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要不厌其烦,不可知难而退,要有一股不掏出对方心里话不罢休的"韧"劲;二要耐心细致,不可粗枝大叶,要下一番察颜观色、察言观行的"细"工夫;三要平等交流,不可"居高临下",要有一个谈心交心、坦诚相待的"低"姿态;四要利用多条渠道,充分发挥各级思想骨干的作用,经过与她们的同学、老乡、亲人谈话交流,确实摸准她们的思想脉搏。三是着眼地方大学生干部的发展规律,合理设直教育内容。搞好地方大学生干部的思想教育,要牢牢把握她们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思想变化规律,坚持"精选、管用、合理"的原则,紧密围绕地方大学生干部最关心的热点、疑点、焦点、盲点问题,对教育内容进行优化设置。如,处在转变适应期的地方大学生干部,往往思想波动比较大。因此,思想教育要注重帮助她们完成两个转变,打牢人生基础,迈好军营第一步。具体来说,就是在每年地方大学生干部集训结束走上工作岗位的这段时间,要集中时间进行专门教育,针对她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的特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针对她们还不完全适应部队的现实状况,加大条令条例教育、法规法纪教育、组织纪律教育的力度,帮助她们尽快缩短由青年学生到部队干部的转变时间。处在成长期的地方大学生干部,是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但受事业发展、个人家庭等方面的困扰多,思想波动比较大。对这部分同志,可适时相对集中起来进行我军性质和宗旨教育,引导她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服从组织安排,正确对待个人进退去留。同时,要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处在成熟期的地方大学生干部,思想比较稳定,对这部分同志,思想教育要坚持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