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7篇-3_第1页
小学语文教案7篇-3_第2页
小学语文教案7篇-3_第3页
小学语文教案7篇-3_第4页
小学语文教案7篇-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语文教案7篇【精选】小学语文教案7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课,大家都挺快乐的,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可以在这儿渡过一段使人受益匪浅的光阴。〔虽然老师努力用亲切的语言来缓解学生对环境的生疏感和一定的紧张度,但是由于光线、位置、听课老师等原因,感觉学生还是有一些放不开。〕一、运用词语,回忆课文。1、复习词语。老师连续说三个词语,然后学生再默,默好当场校对。可以让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来默。指导字要端端正正地写。千里迢迢诗情画意马不停蹄2、请你选用这里的词联络课文内容说几句话。〔培养联络课文运用词语的才能,并引出下面的学习。〕养蜂人千里迢迢来到延安赶槐花。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原以为学生很快能说到诗情画意这个词语,但是连续叫了三个学生都没说到这个词,这是因为对这个词学生没有详细的感知,没有形成表象的经历,所以当然不会运用。〕过渡:养蜂人的生活确实非常辛苦。课文的第三段,就是写这方面的内容。同桌互相合作着读一读,一个同学读写作者的话,一个同学读写养蜂人的话,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学生缺乏倾听的才能,他们的注意力还没有被牵引到学习上来,致使这个环节落实时,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读哪一段,有的在读课文的第二段,指导老师过去才纠正过来。而且由于课文的篇幅很长,这个环节所花费的时间比拟长。〕二、研读课文,理解文本。反响读的效果,让学生说感受。师:你最想说什么?〔从学生的已有认知程度出发,确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地说,又不失老师的引导地位,引出写作者感受的那句话,使教学流程更加顺畅。〕1、研读课文,找重点句。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是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2、深化文本,理解艰辛和诗情画意。〔1〕艰辛是显而易见的,假如有人问你,养蜂人的生活是怎样的,你能有条理地说一说吗?请你再次默读课文,老师为大家设计了一个图表,请你根据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赶什么花来填一填。然后再来说一说。请一个同学到上面来说。假如你读懂了,请用图来表现养蜂人一年到头天南海北的四处奔波的生活。请一个学生上来填写图表,师生合作完成,注意纠正错别字。学生认真读第三段,一边读,老师一边指导,请一个学生到上面来画循环图。交流。你能看着图表来说一说养蜂人艰辛的生活吗?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把好词好句积累在“好词花园”里。〔学生说的时候,缺少好词好句,而且让学生看着图表上,学生反而把文本中的好词抛弃了,说的过程成了毫无感情色彩的机械训练,效果很差。学生虽然能把过程说清楚,但缺少对养蜂人艰辛生活的直观体验。〕小学语文教案篇2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生8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4、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张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教学重点1.通过圈字划词的方法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2.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张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教学难点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2、理解寓言所提醒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张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对啊!这是我们上个学期才学过的《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狐假虎威本来是一个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们反复提及,就成为了一个成语。可以说,许多成语来自于寓言。那么,什么是寓言呢?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化的道理。这就是寓言。3、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寓言故事。出示《寓言两那么》。齐读课题。4、理解课题。什么是那么?那么就是篇幅比拟短小的文章。寓言两那么我们可以说是寓言两篇。下面就让我们一那么一那么地来学习吧!二、学习《自相矛盾》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矛和盾吗?用你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这两种古代的武器。学生交流。老师小结:矛是用来攻击的武器。柄是木头的,头是青铜制成的,呈锋利状。盾是用来防御的武器。圆且宽大,青铜制成,非常沉重,但巩固。学习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锋芒下挂着的红纓络。盾:提醒:不是厂字头。为什么里面有“目”呢?〔学生考虑交流〕2、学习课文内容在市集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在卖矛和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卖的。出示句子:“我的矛锐利得很,不管什么盾都戳得穿!”“我的盾巩固得很,不管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自由读。〔1〕对于这个人在介绍矛和盾时的样子,课文中都用了一个词――夸口。〔2〕什么教“夸口”?谁来学学这个人的样子,来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生字:锐:金字旁说明这个字在创造出来的时候就是形容金属制品的。〔3〕他卖力地介绍自己的矛和盾,结果怎样?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词语。出示:哑口无言〔简单学习哑。〕〔4〕他为什么从一开场的夸口到最后会变成哑口无言呢?〔5〕总结:这个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意夸口,让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最后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张其词。”三、学习《掩耳盗铃》1.整体感知,理解词义〔1〕出示:掩耳盗铃〔读准题目〕〔2〕理解:掩,盗〔用动作来表示〕耳、铃〔3〕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4〕学习生字:掩:换部首“淹”、“腌”。盗:回忆皿字底的字。铛:与金属相关,形声字。2.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1〕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铃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学生找出关于他的想法的句子。〔2〕实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3〕你想对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说什么?〔4〕小结:小朋友,其实,你语重心长的对偷铃人说的话就是这那么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四、拓展稳固:1、你还知道哪些从寓言而来的成语呢?媒体出示局部图片,请学生们猜一猜。2、学习剩下的一个生字“零”:模拟铃铛的声音“丁零丁零”,并回忆雨字头的字。3、开火车朗读词语。4、形近字组词。5、听写句子:〔1〕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张其辞。〔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五、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抄写生字词语。3、分层作业:摘录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将其中的道理说给同伴听。板书设计:23寓言两那么自相矛盾: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张其词。掩耳盗铃:做事不能自欺欺人。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设计中我把第二那么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让学生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这样一个环节来提醒。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应该说这一环节老师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一局部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语言表达才能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对盗铃者说的话来提醒寓意,这样的设计对那局部学习才能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才能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不容乐观,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在孩子们说心里话后,增设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说说吗?这样既可以给那些学习有困难、害怕发言的学生一个示范,也可以激发这局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步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到达预期的目的。小学语文教案篇3草船借箭教材说明〔解题〕《草船借箭》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分别确立国号为魏、蜀、吴。曹操刚打败刘备,又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孙权结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才干超群,引起孙权军队的领袖周瑜的忌妒。周瑜要求诸葛亮在10天内监造10万支箭,企图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得10万支箭,使周瑜阴谋破产。这个故事表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胆识超群,赞扬了他以大局为重、团结对敌的可贵品质。《草船借箭》是按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46回的内容改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故事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根底创作而成。全书共120回。从刘关张桃园结义起,至东吴____止,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对本文标题不能当主谓词组去理解,不能理解成“草船”去“借箭”,而应当作偏正词组理解。即〔诸葛亮〕“用草船去借箭”。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本文主要内容。“草船”,扎了草人的船。〔构造分析^p〕文章是按事件开展顺序,紧扣“借箭”展开的,共10个自然段,可分四局部。第一局部〔第1、2自然段〕,写“借箭”的原因。第二局部〔第3~5自然段〕,写“借箭”的准备。这局部写了三层意思,其一,周瑜为诸葛亮造箭设置障碍,并派鲁肃探听情况;其二,诸葛亮求鲁肃帮助,为“借箭”作准备;其三,鲁肃没向周瑜如实报告情况,周瑜疑惑不解。第三局部〔第6~9自然段〕,写“借箭”的过程。分三层意思,其一,写诸葛亮“借箭”的时间;其二,写诸葛亮“借箭”的过程;其三,写诸葛亮“借箭”完毕时戏弄曹操。第四局部〔第10自然段〕,写“借箭”的结果。〔语意理解〕“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这是本文开篇的话,交代了“草船借箭”这个事件的起因。在《三国演义》小说中,周瑜是东吴名将,总督东吴兵马,是蜀吴联军的总负责人。周瑜字公瑾,聪明过人,但心胸狭窄,忌妒心太重。屡次与诸葛亮比赛均失败,后忌恨而死。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被作为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极尽崇敬和赞美,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展渲染。在民间,人们把诸葛亮说成智慧的化身。周瑜和诸葛亮的纠葛,大都是才智与气度的比赛。两个人都有才干,但诸葛亮高周瑜一筹。诸葛亮心胸豁达,关注大局,讲究团结,而周瑜那么气量太小,不能容人。“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如今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10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这是周瑜与诸葛亮商议军事时说的话。外表看,客客气气,内心里却暗藏杀机,他一步步引诱诸葛亮就范:让诸葛亮自己容许短时间内完成造箭任务,再以完不成任务为借口剪除之。“水上交战”句,是明知故问,意在试探,引出“箭”的问题。“这是公事”话,外软内硬,以“公事”为借口,冠冕堂皇,逼迫诸葛亮接下造箭任务。“不要推辞”,口气上紧逼不放。“军情紧急”句的真正含义是:军中无戏言。在周瑜看来,10万支箭,3天造完是不可能的。一旦完不成,恰好可以加害诸葛亮了。“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这是文章的结尾句。这句话照应文章首句,也是本文核心句。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才使周瑜生出忌妒之心,才有两人的斗智;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才挫败周瑜的阴谋,才使他心服口服而叹曰“我不如他”。“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人有预见性,擅长估计和利用客观形势,决定策略。在本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如今以下方面。第一,预见到周瑜的险恶用心。在第一局部里,他是顺着周瑜意思说话的。外表看,似无觉察,其实了然于胸,甚至变周瑜的10天造箭为3天造箭,出人意料。这麻木了周瑜,使周瑜大喜,以为阴谋得逞。从下文可看出,诸葛亮是成竹在胸。这种预测周瑜之心、并迅速作出判断与决策,确实超出常人。第二,周密筹划借箭之策。他预测第三天四更必下大雾,足见他通晓天文。他设计在船接近曹军水寨处擂鼓,恰好可让船中箭,又不至于被敌人追上,足见他熟知地理。他知道鲁肃忠厚守信,故求他帮助干事;周瑜聪明心狭,故不让鲁肃告诉周瑜借箭之事;曹操慎重多疑,虚实不清时必不敢出兵追击,故大张旗鼓,佯攻曹营;他猜到周瑜取箭必生疑惑,故让鲁肃取箭,做个见证。这些足见他理解诸人。他设计好船受箭方法及所需数量,足见他“老谋深算”。第三,巧妙地破解周瑜诡计。蜀吴是结合抗曹的,如周瑜与诸葛亮相斗,可能坏了抗曹大计。所以,当发现周瑜耍阴谋时,诸葛亮机智地化解。他谈笑风生之中轻松取胜,回避了与周瑜的正面冲突,顾全了大局,实在是妙极。〔写作特点〕1.人物个个性鲜明。本文有4个主要人物,他们个个性格鲜明。周瑜阴险妒嫉,诸葛亮沉着镇定,鲁肃忠厚老实,曹操慎重多疑。这些性格,在文中有充分地展示。写人物的主要方式靠人物的语言描写。比方在第2自然段中,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都鲜明地反映人物的个性和内心活动。2.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本文的故事有曲折的情节,发生、开展、高潮、结局,环环紧扣,且跌宕起伏,很有兴趣。一开场,似乎诸葛亮“中计”了,读者会为之焦急。接下去,他向鲁肃借船,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再后来,诸葛亮船只近到曹寨却大擂战鼓,更让人惊诧、担忧。最后,巧取10万支箭,读者这才恍然大悟。正因为如此,本故事才千古流传,历久不衰。[内容结束]小学语文教案篇4教学目的: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3、发挥想象,理解寓意。重点难点:抓住青蛙与小鸟的主次对话,理解寓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导语:青蛙和小鸟争吵了起来,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是怎么想的呢?我们该怎样向青蛙和小鸟讲道理呢?这节课,继续读懂课文吧。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1、出示文中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2、读一读词语。二、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谈谈读懂的内容。生甲:井底的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生乙:小鸟告诉青蛙天无边无际,青蛙说天不过井口大。生丙:小鸟让青蛙跳出井口来看看。2、谈谈不懂的内容〔1〕、“井沿”、“大话”、“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A、井沿:井的边沿。B、大话:不真实的夸张事实的话。C、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2〕、讨论:到底谁错了?生:因为小鸟在天空自由地飞,理解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整天坐在井里,认为天只有井口大。3、朗读课文。〔1〕、全班齐读课文。〔2〕、分角色朗读课文。〔3〕、在读中体验:A、用纸卷成筒看天空,理解青蛙的感受。B、把头探出窗外看天空,理解小鸟的感受。三、师小结。这篇课文通过生动的对话,讲述了一个深化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四、拓展练习。续编青蛙跳处井口的故事。小学语文教案篇5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绿线内的1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鲁班爱观察、善联想、能创造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第四自然段。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主要板书:26.鲁班和橹板看竹篙撑吃力盯想鸭子蹼、拨水轻快〔有什么方法〕圆形找削橹板扁形省力快作业安排和设计:课内:抄写生字、口述故事。课外: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板书:鲁班介绍鲁班。2.继续板书:和橹板〔领读,指插图〕:那人是艄公,手上握的就是橹板。二.初读课文1.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2.再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联络上下文,看哪写词语的意思你已经理解了。3.重点指导理解:吃力、对岸、盯着、扑通、安。4.认读要求只识不写的字词。5.各自试读课文。三.指导写字。力岸已经盯四.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生字词的意思。3.写字。第二课时一.检查复习1.指名认读字词。2.朗读课文。二.精读课文1.默读课文。考虑:〔1〕鲁班造的橹板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好处?结合插图指名口述本自然段的内容。〔2〕他怎么想到造橹板的?a.指名读第一、二段。讨论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b.指名读第三、第四自然段,想想:鲁班怎么想到橹板的款式的?哪几个词告诉我们他看得很认真?2.师范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结:橹板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3.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所写的内容。轻轻读课文,想想:各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坐船—想—看鸭子拨水—做橹板—后人称呼〕4,练习口述《鲁班和橹板》的故事。三.作业1.朗读课文。2.口述故事。3.学习生字词,想方法记住它们。第三课时一.指名认读生字词出示卡片,指名认读。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程度1.理解“吃力“的`意思。找出课文中哪个句子、告诉我们用竹篙撑船非常吃力。2.指名做“盯”的动作。用简笔画画出河两岸,要求指出“对岸”。“老艄公拿去安在船尾”,把“安”换个说法,怎么说?演示动作。三.各自想方法记住生字指名学生说说各字的记法。着重指导“安”的写法。四.总结谈话1.鲁班怎么创造橹板的?2.讲述故事《锯子是怎样创造的》五.作业抄写生字。〔二〕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概内容。2、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教学教程:一、提醒课题1、你听爷爷奶奶讲过鲁班的故事吗?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3、认读生字:鲁、板。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2、认读文中18个生字。3、认读出现的生字词。4、用手势告诉老师有几处自然段。三、读文、探究、稳固识字。1、学习第1自然段。〔1〕自由读。〔2〕提出不理解的地方?〔3〕再读读。〔4〕稳固识字。2、学习第2自然段。〔1〕指名读。〔2〕指导读好问句。〔3〕做动作理解“盯”,“默默”。〔4〕稳固识字。3、学习第3自然段。〔1〕自由读。〔2〕出示课件:〔3〕稳固识字。四、布置作业:五、小结六、教学后记:圆和园会混淆。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2、指导书写生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鲁班看到艄公用竹篙撑船非常吃力就想,有什么好方法能让人们驾驶起来感到省力呢?接着课文的第3自然段写鲁班看到鸭子用脚蹼拨水,这和鲁班找到好方法有什么关系呢?二、继续读文、稳固识字1、学习第4自然段。〔1〕自由读,想想截的是什么?〔2〕再读读,画一画鲁班制作的工具。〔3〕课件出示,学生观察“鲁板”,说一说样子。〔4〕齐读这自然段的最后一句。〔5〕稳固识字。2、学习第3自然段。〔1〕齐读。〔2〕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的启示。三、指导书写1、自学生字的写法。2、交流并质疑。3、示范、指导。4、描红、临写。四、小结五、教学后记:学生学会了只有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小学语文教案篇6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感受元宵节夜晚闹花灯的欢乐气氛,增加学生对我国民间传统风俗的理解。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片、小黑板。板书设计:人多:人流如潮灯火通明闹花灯灯多:兔子灯鸽子灯龙灯声音多:融成一片响彻天空作业设计:课内:抄写字词、组词、口头造句。课外:读背课文。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醒课题1.启发谈话。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什么节?你家是怎么过元宵节的?老师简介元宵节。2.板书课题。〔学习"闹"字〕齐读课题。过渡:闹花灯是怎么一回事?二.初度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2.再读课文,要求读通顺句子,读通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并想一想每一段写的什么。3.检查生字读音。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并说说段意。5."闹花灯"换个词会说吗?三.精读课文学习第一段1.自由读,说说读后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时间、地点、人物。3.学习"潮"字。说说"人流如潮"的意思。4.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灯多?5.用"灯火通明"口头造句。6.大街山人流如潮、灯火通明,给你的感觉怎样?7.指导朗读。四.指导写字第二课时一.复习1.认读词语:元宵节、人流如潮、灯火通明。2.用"闹"、"潮"组词。3.背诵第一段。二.精读课文学习第二段1.出示投影:大街上有些什么灯?说说他们的模样。看到这些灯,你想说什么?2.自由读第二段,想想课文写了哪些灯。3.课文介绍了哪几种花灯?哪些花灯写得简单,哪些花灯写得详细?4.你见过兔子灯吗?它什么样?鸽子灯呢?花灯做了动物的形状,多得意呀!书上是怎么写的?5.写得最详细的是龙灯。〔1〕学习"龙"字。〔2〕找出写龙灯的句子。〔3〕从哪里看出龙灯最有趣?〔4〕理解"上下翻飞",学习"翻"字。〔5〕出示"摆动",做动作理解。〔6〕看到这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龙灯,你想到了什么?〔7〕课文为什么把龙灯当作重点来写?〔8〕指导朗读。6.看到这欢乐的场面,孩子们有什么反响?〔1〕出示"情不自禁",理解意思。〔2〕指导读,读出童趣。7.指名读第一句话,说说这句话和后几句有什么联络?8.指导朗读、背诵第二段。三.指导写字第三课时一.复习1.读词语。2.背诵第二段。二.精读练习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闹花灯2.认识、理解"融"、"锣"。3.指导理解"响彻夜空"的意思。说说什么声音响彻夜空?4.歌声、笑声、锣鼓声融成一片,响彻夜空。说明人们心情怎样?5.人们唱啊,笑啊,大街上呈现出一派团结、祥和的气氛,欢乐的元宵节鼓舞人们去创造新的美妙生活。齐读第二句。6.指导朗读第三段。三.指导朗读、背诵课文。四.指导识记生字。五.作业。抄写字词。小学语文教案篇7孔子及其门人创立的儒家思想,在当时的春秋时代就有一定影响。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树儒术"以后,统治阶级更是把儒家思想视为教化中国百姓的正统文化。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儒家思想仍然反映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各个方面。对于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认识他,理解他。或许,我们从孔子的经历中,会体会出一些面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经历。《孔子学琴》的典故出自《史记》,讲的是孔子向师襄学习弹琴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孔子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课文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孔子是位思想家、教育家,有多方面的特长,还向师襄学习弹琴。表现了孔子从不自满、谦逊好学的优秀品质。从已经"是位音乐行家"了,"尤其弹得一手好琴。"五十岁的人了"还特意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可以看出。课文第2~6自然段写的是孔子学琴的经过,表现出孔子治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做事的认真——精益求精。孔子学琴共经历了四个层次:一是学曲谱;二是练技巧;三是领会内容;四是体会作者,最终到达"炉火纯青"。孔子学曲谱用了将近十天,从“毕恭毕敬”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实,"弹完一遍又弹一遍"说明孔子已经学会了曲谱,正在揣摩弹奏的技巧,所以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表示自己还要练习练习。“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说明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满足,师襄劝他学习一首新曲子时,孔子答复自己应该认真体会曲子的思想内容,只有这样,弹奏起来才能感人。师襄第三次看孔子弹琴,被孔子"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说明孔子的弹奏已经可以很好地表现乐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满足,因为他要研究、发现更深层的东西,即从乐曲的内容与风格中体会乐曲的作者,这是音乐鉴赏的更高境界。最终,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孔子成功了。所以师襄称孔子的琴艺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2、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谦逊、好学的治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治学精神。过程与方法:1、继续进展自主识字,进步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才能,同时进步学生的阅读才能。2、按事情的开展顺序讲一讲或演一演《孔子学琴》的故事,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