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寓言》教案_第1页
小学语文《寓言》教案_第2页
小学语文《寓言》教案_第3页
小学语文《寓言》教案_第4页
小学语文《寓言》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语文《寓言》教案小学语文《寓言》教案小学语文《寓言》教案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那么寓言的寓意。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懊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认识“只要……就”,“假如……就……”这两种句式。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那么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那么。教学重点理解两那么寓言的寓意。教具准备:实物展台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提醒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化的道理或挖苦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4.“寓言二那么”的“那么”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二、理解题意。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丧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3用一句话完好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1、你的猜测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在展台上出示图片〕看图考虑:〔一〕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二〕自由读1—4节,考虑: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三〕同桌互议。〔四〕集体交流:1、羊圈破了个窟窿。〔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2〕“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3〕齐读这句话。〔第三句〕〔4〕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5〕理清这小节三句话之间的联络,试背。〔6〕指名背。〔指导方法〕2、街坊劝告,他不听。〔1〕“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2〕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3〕引导评议,齐读。〔4〕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6〕指名读,评议。〔7〕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3、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1〕指名读第4节,评议。〔2〕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络第一节,想一想。〔3〕齐读第4节。〔4〕刚刚我们学习的片段,假如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4、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5、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6、讨论交流:〔1〕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2〕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3〕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4〕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懊悔之情。〔5〕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假如…就……〕〔6〕但是他转念一想,如今修还不算晚,为什么?〔7〕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8〕“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9〕理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络,背诵第5节。五、体会寓意。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答复?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3、假如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4、提醒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就〔〕。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络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络实际,体会寓意。4、认读生字〔1〕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2〕难字指导记忆书写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窟窿:这是个冻字,因此“洞穴”的穴做偏旁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第二课时一、齐读《亡羊补牢》。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三、自读自悟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1、出示图:棉队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3、回到课始的故事:楚王会不会攻打赵国?为什么?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的。六、写字练习1、抄写生字2、难点提示:“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3、抄写词语寓言窟窿劝告软硬狼群法那么懊悔盘缠叼走街坊第三课时一、听写生字词语二、朗读课文并说一说每一那么的寓意三、拓展活动把搜集到的寓言故事,在小组里讲给同组的伙伴听,选一个参加班级寓言故事大赛,评出故事大王奖三名四、完成同步练习板书设计:想法已经丢懊悔亡羊补牢做法不补赶快堵〔未为迟也〕结果又少再没丢跑的快南辕北辙车夫把势好到不了楚国盘缠多走的越远教学后记:两那么寓言,在教学第一那么寓言时,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读通——读懂寓意——联络实际。在教学第二那么寓言时,就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老师只做适当的指导,让学生谈学习感受和收获,然后质疑,学生学习印象更深化.小学语文《寓言》教案2教学目的1资助学习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寓言所蕴含的道理。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所蕴含的寓意。教学准备生字卡、硬纸这成的小船、宝剑和线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揭题1、同学们,我们过去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有的同学课外一定还阅读了不少的寓言故事。什么是“寓言”呢?2、谁能给大家讲一个寓言故事呢?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明白什么道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个寓言,看看他们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那些同学看过或听过《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个大家听。2、范读课文。3、让学生将课文与以前的课文进展比拟,看看有哪些不同?师述:用文言文写出的文章就叫文言文。它是古代的书面语体,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诵读文言文,进步语言的感悟才能、表达才能、概括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学习文言文字根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今天我们学的《刻舟求剑》这片文言文仅53个字,是一个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蕴含着深化的道理。4、自由朗读课文。5、指明读,正音。涉〔shè〕坠〔zhuì〕遽〔jù〕契〔qì〕三、深化理解课文。1、根据译文自己试着理解课文意思。2、讨论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点播理解以下词语: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匆忙;立即,表示时间很紧迫。契:用刀雕刻。惑: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迷惑不解的意思。3、老师用简笔画划出“江面”,然后指名上台利用“硬纸折成的小船”“宝剑”“线”教具演示故事。边演示边讲故事。四、总结全文,明白寓意。1、解题〔1〕逐字分析^p。舟:小船。求:找的意思。〔2〕用自己的话说出“刻舟求剑”的意思。〔照船上的记号去寻找航行中失去的宝剑。〕2、讨论:〔1〕这个人准能把宝剑捞上来马?为什么?〔宝剑是从正在行使的船上掉到江里的。船不断向前挪动,船上的记号就随着船挪动,这个记号就失去了作用。所以船靠岸后,从船上课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是不可能捞到剑的。根据情况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2〕想一想这个人错在那里?〔3〕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必须根据情况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化了,处理事情的方法也跟着变化。根据情况变化去处理事情才能成功。〕〔4〕你能举出根据情况变化处理事情获得成功的例子吗?五、熟读课文1、指导朗读。2、自由读。3、背诵课文。六、学习生字词1、自由识记字形2、讨论交流。3、给“糊涂”找反义词,并说一句话。七、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回忆。1、检查背诵《刻舟求剑》。2、从《刻舟求剑》这个寓言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二、学习《狐假虎威》。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2、在读课文,试着理解句子意思。〔1〕自读自悟。借助译文,一句一句的读,想一想每一句话的意思。〔2〕练习把语句读正确、流利。3、检查试读课文和理解句子意思的情况。4、参照译文,联络讲课文故事。〔1〕自己把句子的意思连起来,练习讲课文故事。〔2〕启发想象:森林里有哪些动物看到了老虎根在狐狸后面,会出现怎样的情景?〔3〕指名讲故事,相机帮助理解重点句和难句。三、拓展延伸,理解含义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狐假虎威”的“假”字是什么意思?〔假借〕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如今人们用它来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力欺压人。2、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了,老虎也相信狐狸的话,没敢吃他。那你喜欢狐狸吗?3、延伸:出示下面一段话:王二小被____鬼子抓住了,一个____军官问:“小孩,你什么的干活?”一个汉*狗腿子狐假虎威地说:“皇军问你是干什么的?快说!”王二小瞪了狗腿子一眼,不慌不忙地说:“放牛的。”大家读一读这段短文,想想文中的“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四、学习生字词1、读准字音。“逆”的声母是鼻音“n”不是边音“l”。2、自由识记字形。3、指导书写。“狐狸”两个字反犬旁不要写得太宽,整个子要写得左窄右宽。“违”是半包围构造,写时应该从内到外。五、作业。1、抄写生字词。2、熟读并背诵课文。小学语文《寓言》教案3教学目的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钟”这那么寓言中的生字、新词。2、结合插图、动画理解本文意思,懂得这那么寓言的寓意。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并用这个词造一个句子。4、诵读这那么寓言。教学重点理解这那么寓言的内容和寓意。教学难点能用“掩耳盗铃”造句。教学准备图片、小黑板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略〕二、提醒课题、解题1、听故事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这个名字:掩耳盗钟〔板书〕,读题。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好讲述出来了,我们来走进这个故事。三、自学,整体感知课文1、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单把课文读通顺。〔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画出来读几遍。〔3〕再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4〕纯熟地诵读课文。2、学生自学。3、检查自学情况。〔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2〕指名度读课文。4、考虑: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和结果怎么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3、重点理解课内容和寓意。〔1〕理解字的含义:掩——捂,盗——偷、窃,亡——逃亡,欲——想、要,走——跑,椎——槌儿,闻——听。〔2〕在书上画出“欲负而走。那么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怳然有音”,齐读。〔3〕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槌儿打钟的后果,没有就此消除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方法。①同示考虑题:掩住自己的耳朵,用槌儿砸钟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企么?②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声音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4〕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5〕那个人一开场就“明明知道”砸钟的后果,为了到达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认为很好的方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非常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非常愚蠢〕〔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6〕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那么小故事。〔7〕指导朗读。①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②齐读全文,注意诵读时要把盗钟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五、提醒寓意,总结扩展1、出示考虑题:〔1〕掩耳盗钟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2〕你应该从他身上汲取什么教训?〔3〕这那么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答复。2、提示寓言《掩耳盗盗钟》与“掩耳盗铃”的关系。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3、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掩耳盗钟》。4、总结扩展。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掩耳盗钟”的事?联络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感想,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六、作业设计1、小黑板:选择成语填空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如今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吧!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自欺欺人吗?2、你喜欢读寓言吗?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从哪儿知道的?3、选择作业:①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②找几个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给别人看;③把你课外看到的其他寓言故事讲给同学们听;④用“掩耳盗铃”说一句话并背诵这那么寓言。板书方案:掩耳盗钟自作聪明非常愚蠢小学语文《寓言》教案4一、教学目的1、学习《画蛇添足》,理解文言文的意思,感悟寓言背后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重点读懂《画蛇添足》这篇文章。三、难点感悟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四、教具准备1、幻灯片2、古筝乐曲3、小黑板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新课昨天,我们学了一篇文言文《掩耳盗铃》。从中我们明白了文言文读着让人觉得拗口、别扭,甚至有点难理解,但是同学们只要认真,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学会。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你们有不有信心?”〔生答:“有!”〕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那么新的寓言《画蛇添足》。二、新授〔一〕、出示幻灯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二〕、学生自由读文,老师指导。1、学生自己读。2、老师出示以下生字词,指名读一读。〔用小黑板出示〕祠者赐舍人卮酒相谓遂3、指名读课文,集体评议。4、老师范读,学生倾听。5、学生齐读。〔播放古筝乐曲〕〔三〕、小组合作探究,感悟道理。1、老师导:其实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读懂它。而读懂文言文关键是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那么怎样去理解文言文的语句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句。“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用小黑板出示〕2、那么“祠者”、“舍人”、“卮酒”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3、老师小结:不错,对于不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看看注释,它能帮助我们读懂文言文。你再根据注释说说这句话的意思。4、老师:如今,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学文言文后面的句子。学习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进展。5、反应:说说文言文的大意。6、课堂比赛: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7、学生讨论:不是说先画好的人可以一个人饮这壶酒吗?他为什么没有喝到酒呢?8、指名说一说:从这个人身上,你们得到了什么启发?〔四〕、拓展延伸,警醒学生。1、老师:你们能从现实生活中举些类似的例子来谈谈对这个道理的体会吗?2、小结:是呀,这个寓言说明做了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三、总结今天,我们从这个文言文中不但获得了快乐,而且还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后多读读寓言故事。最后我建议大家以后要多读书,读好书,你一定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收获!三、作业背诵这那么寓言。板书设计先画完蛇有酒喝画完蛇后又画脚没酒喝道理:这那么寓言告诉了我们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的道理。小学语文《寓言》教案5教学目的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意思。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第一课时一、提醒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师:能说说你读过的寓言是怎样的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往往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化的道理。)2、再出示“二那么”二字,学生齐读“寓言二那么”,说说“寓方二那么”是什么意思。3、(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学生齐读)4、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丧失;牢:养家畜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5、如今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6、从这个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答复、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生字的发音。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文中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遍。3、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生字。(2)指名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指名5个学生各读一个自然段。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课的生字新词我们都能读准确了,如今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考虑: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寓言讲一个养羊人养了几只羊,后来羊圈破了,狼叼走了一只羊,邻居劝他赶紧修养圈,他不听。结果狼又叼走了一只羊,于是他醒悟过来,修好了羊圈。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2、这个人的羊是怎么丢的呢?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考虑: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答复: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好。小结:那么这局部内容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亡羊)对,这局部内容告诉我们,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所以养羊人丢了两次羊。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结果又如何?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结合朗读,自由答复:养羊人懊悔了,赶紧把窟窿堵上了,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以后,他再也没丢羊。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1、请你评价一下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老师提示:我们不能毫无根据地随意评价别人,对养羊人做出的任何一个评价,都要有根有据,理由充分。(1)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描写养羊人语言、心理的句子。(2)在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评价。(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①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能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a、他的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漫不经心、毫不在意、无所谓的语气)大家尝试读一读。b、街坊的话应该怎样来读?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从“赶紧”一词知道街坊很为他着急、可惜,要读出劝的语气)c、指名尝试读。d、分角色朗读,体会对话双方的不同心情。②从第4自然段中的两个“又”字,能看出他这个人太一意孤行了。知道有第一次的丢羊,就应该想到还会丢,可他偏偏不去修补,导致他再次丢羊。这两个“又”应该怎样来读?大家尝试读第4自然段,体会养羊人的可气之处。(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①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②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③结合学生的答复,引导学生抓住“懊悔”一词想象养羊人当时的心理。尝试读出他当时的心情。④指导朗读:抓住“赶紧”“结结实实”这两个词来朗读。从这两个词中你知道了什么?(养羊人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养羊人最可贵之处就是:他心想,如今修还不晚。看到这句话,你想说点什么?(大家自由交流)(3)说说句子的不同。出示句子:他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①说说这两个句子在用词上的不同。②比拟这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词“赶紧”,写出了养羊人行动的迅速,强调了他知错就改。)(4)小结。养羊人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当他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之后,能及时地去改正。想象一下,假如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懊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可见,只要能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3、养羊人由开场的不在乎,到后来的懊悔,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假如你是养羊人,你如今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是不是有满腹话语想对大家说呢?(奉劝大家,不要像我这样,不听别人的劝告,不能及时地发现错误。我们要虚心承受别人的劝告,及时地发现问题并改正。更要记住,只要想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晚。)“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五、明确寓意,延伸拓展1、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2、联络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结合自己或别人的事例,自由谈)3、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六、指导写字1、出示生字“亡、牢、钻、劝、丢、告”。2、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为生字找拼音和词语朋友。3、老师范写生字。4、学生在课后田字格中描红、临写。5、同桌互查,比一比谁写得更标准。七、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出示“禾苗”图片,介绍禾苗的生长规律。(春种、秋收)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那么有关禾苗的寓言。(板书: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强调“揠”“助”“长”的读音)二、初读寓言,认字读词1、自读寓言,圈出“焦、筋、疲、喘、截”5个生字。2、读一读这5个字,再看看它们在课文中能组成什么词语。3、指名认读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三、学习寓言,理解寓意1、检查朗读,理解故事。(1)指名4人各读一自然段。(2)完成填空。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巴望禾苗____________,就把禾苗________,结果________。(3)小结并完成填空。(师相机板书:起因、经过、结果)2、结合内容,理解成语。你能根据这一段话,说说成语“揠苗助长”的意思吗?特别是要说出“揠”的意思。(学生交流,指名答复。)3、精读体悟,明白道理。(1)过渡:同学们说得还不错,但这只是成语字面上的意思,想要知道它深化的内涵,我们还得深化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接下来,老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去读,去体会,读后说说你们的感受。(2)朗读体悟,交流汇报。①出示第1自然段,理解“焦急”。a、从这一自然段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个人很心急?(“巴望”“天天”“一天,两天,三天”“焦急地转来转去”)b、指导朗读:你们认为怎样读才能读出这个人焦急的心情呢?c、出示句子:“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d、齐读。e、去掉“焦急地”,再读这句话,比拟两个句子的不同。(去掉“焦急地”后,不能表达这个人很着急)②出示第2自然段,体会“筋疲力尽”。a、这个人是怎样把禾苗拔高的?他用了多长时间?扣住“一棵一棵”(展示图片),感受“棵数多”,体会他的辛苦。扣住“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这句话,理解他没休息,体会他的累。扣住“筋疲力尽”,理解词意,感受他非常地累与辛苦。b、指导朗读:这次除了要读好上面这些词,还要边读边想象这个人一棵一棵拔禾苗的情景,才能读出这个人的辛苦、筋疲力尽。先自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③出示第3自然段,体会“力气总算没白费”。a、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同学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个人又累又快乐)b、指导朗读:先想象农夫说话时的动作、表情,再一起边读边做动作。④出示第4自然段,体会“禾苗都枯死了”。a、“明白”是什么意思?(清楚、理解)为什么“禾苗都枯死了”?(因为禾苗只能自己渐渐地生长,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被拔断了,所以禾苗都枯死了。)b、指导朗读。⑤小结寓意。禾苗自有它的生长规律,人为地违犯这个规律只会适得其反,所以凡事都要按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⑥拓展讨论。出示讨论题目,让学生任意挑选一个说说。假设你是这个人的邻居,你在田里看见这个人在拔高禾苗,你会怎样来劝他?假设你是这个人的孩子,你会对这个人说什么?4、深化对“揠苗助长”的理解。(1)如今,你对成语“揠苗助长”有更深化的理解了吗?你联想到了哪些言简意赅又意思相符的词语?(急于求成、事与愿违、欲速那么不达等)(2)想一想: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做过类似“揠苗助长”这样愚蠢的事呢?四、指导写字1、观察田字格中的“筋”“疲”2个生字。2、说说你的书写建议。3、老师范写。指出书写要点:“筋”上小下大;“疲”是半包围构造,第三笔撇要长。4、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五、布置作业六、教学反思:小学语文《寓言》教案6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生8个。积累词语8个。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3、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4、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教学重点1.通过圈字划词的方法读准生字字音,读通课文。2.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教学难点1、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2、理解寓言所提醒的寓意。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幅图讲的是什么故事?对啊!这是我们上个学期才学过的《狐假虎威》,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狐假虎威本来是一个寓言故事,由于常被人们反复提及,就成为了一个成语。可以说,许多成语来自于寓言。那么,什么是寓言呢?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化的道理。这就是寓言。3、今天我们要学习两篇寓言故事。出示《寓言两那么》。齐读课题。4、理解课题。什么是那么?那么就是篇幅比拟短小的文章。寓言两那么我们可以说是寓言两篇。下面就让我们一那么一那么地来学习吧!二、学习《自相矛盾》1.直接出示《自相矛盾》。你能从图片中找到矛和盾吗?用你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这两种古代的武器。学生交流。老师小结:矛是用来攻击的武器。柄是木头的,头是青铜制成的,呈锋利状。盾是用来防御的武器。圆且宽大,青铜制成,非常沉重,但巩固。学习生字:矛:不要漏掉撇。撇就像锋芒下挂着的红纓络。盾:提醒:不是厂字头。为什么里面有“目”呢?〔学生考虑交流〕2、学习课文内容在市集上,就有这么一个人在卖矛和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叫卖的。出示句子:“我的矛锐利得很,不管什么盾都戳得穿!”“我的盾巩固得很,不管什么矛都戳不穿它!”自由读。〔1〕对于这个人在介绍矛和盾时的样子,课文中都用了一个词――夸口。〔2〕什么教“夸口”?谁来学学这个人的样子,来鼓吹一下他手中的矛和盾?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学习生字:锐:金字旁说明这个字在创造出来的时候就是形容金属制品的。〔3〕他卖力地介绍自己的矛和盾,结果怎样?在书上划出有关的词语。出示:哑口无言〔简单学习哑。〕〔4〕他为什么从一开场的夸口到最后会变成哑口无言呢?〔5〕总结:这个人不顾实际情况地随意夸口,让自己的话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最后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三、学习《掩耳盗铃》1.整体感知,理解词义〔1〕出示:掩耳盗铃〔读准题目〕〔2〕理解:掩,盗〔用动作来表示〕耳、铃〔3〕说说掩耳盗铃的字面意思。〔4〕学习生字:掩:换部首“淹”、“腌”。盗:回忆皿字底的字。铛:与金属相关,形声字。2.阅读寓言故事,理解寓意。〔1〕他想像中捂住耳朵偷铃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学生找出关于他的想法的句子。〔2〕实际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3〕你想对这个掩耳盗铃的人说什么?〔4〕小结:小朋友,其实,你语重心长的对偷铃人说的话就是这那么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事、做人不能自己欺骗自己,四、拓展稳固:1、你还知道哪些从寓言而来的成语呢?媒体出示局部图片,请学生们猜一猜。2、学习剩下的一个生字“零”:模拟铃铛的声音“丁零丁零”,并回忆雨字头的字。3、开火车朗读词语。4、形近字组词。5、听写句子:〔1〕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辞。〔2〕做事不要自欺欺人。五、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抄写生字词语。3、分层作业:摘录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将其中的道理说给同伴听。板书设计:23寓言两那么自相矛盾: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掩耳盗铃:做事不能自欺欺人。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设计中我把第二那么寓言故事的寓意通过让学生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这样一个环节来提醒。在这一环节中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们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根据课文的内容,试着对那个盗铃者说说心里话,应该说这一环节老师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一局部优秀的学生,有较强语言表达才能的孩子,自主学习的效果明显,能根据课文的内容通过对盗铃者说的话来提醒寓意,这样的设计对那局部学习才能强的学生在阅读理解才能和口头表达等方面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对于一些后进的学生,效果就不容乐观,因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在孩子们说心里话后,增设这样一个环节:他们说得好吗?你能学着他的样子也来说说吗?这样既可以给那些学习有困难、害怕发言的学生一个示范,也可以激发这局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步他们参与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好地到达预期的目的。小学语文《寓言》教案7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那么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3、认读文中8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5个生字。指导书写生字:“派、虎、茂”。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内容,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意思是难点。教学准备:头饰、布景、生字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理解《狐假虎威》内容,正确纯熟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2、识记文中生字,指导书写“虎、茂、派”。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识记字形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含义。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动物图片。教学步骤:一、导入激趣: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板书:狐虎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板书:狡猾威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板书:假威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2、标出自然段。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考虑:课文讲的是什么事?4、再读课文,考虑:“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狐狸的威风是假的,;老虎的威风是真的。〕5、是吗?你再把最后一节好好的读一读,想一想。〔生读“狡猾的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看出来了吗?这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6、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百兽根本就不怕狐狸,因为狐狸前面的是老虎,百兽是看到老虎才吓跑的。狐狸却骗老虎说是自己的威风吓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7、,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学生迅速生答复〕8、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三、理解感悟: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老师点拨、研究朗读。〔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你敢吃我?”怎样读?课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狸再什么情况下说的这句话?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读法更适宜?练习、评议。[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开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不仅重视语言的感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2〕感悟第3自然段:“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指明朗读、评议。〔注意在学生朗读后进展适当的评价,在声音读大的根底上,鼓励孩子要将自己的表情放进去〕〔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指名读:考虑: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4〕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5、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权力欺压人的人。〕6、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1〕自愿结合练习。〔2〕带上头饰进展表演。7、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创设时机,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展学生的语言,进步想象才能和运用语言的才能。]第二课时〔略〕教学内容:一、学习《鹬蚌相争》,理解内容,理解寓意。二、编排课本剧,通过表演、评议理解语言,体会感情。三、改编课本剧,鹬和蚌如何能不被渔翁抓住。四、认读生字、指导书写。小学语文《寓言》教案8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学习《揠苗助长》一文,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什么是寓言?你读过寓言故事吗?你能举例说说吗?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言,讲道理。寓言就是用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化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寓言二那么》,二那么就是两篇的意思,如今我们学习第一篇《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二、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1.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本课生字要掌握以下方面:〔举例〕生字焦音序J部首灬除部首还剩几画8在字典中的页数232组词焦急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揠苗助长”的“长”是多音字,在这里应读“zh3ng”,不要读成“ch2ng”。“筋疲力尽”的“筋”应读“j9n”,不要读成“j9ng”。3.分析^p构造,识记字形,“筋”上下构造,下面左边是“月”,右边是“力”,不要写成“办”。4.理解词语。巴望:盼望的意思。焦急:心里特别着急。白费:白白地消耗,本文指白费力气。一大截:一大段。筋疲力尽:形容非常劳累,没有一点力气了。三、细读课文,领悟寓意。1.课文写的是谁?干什么?结果怎样?〔课文写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为了使田里的禾苗长高些,长快些,他就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全都枯死了。〕2.这个种田人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是从那些词语中看出来的?〔这个种田人急迫地想让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于是天天去看。由于心情急,感到禾苗“好似”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于是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想方法。从“巴望”、“焦急”两词语可以看出。〕3.这个种田人使用的方法好不好呀?为什么?〔这个人使用的方法不好。他不但累得筋疲力尽、气喘吁吁,而且禾苗都被枯死了。最终没有到达他想要的结果,假如用一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就叫作“欲速那么不达”。理解:过于性急反而不能到达目的。〕4.好心、费力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小组讨论、汇报。〔禾苗只能按照自己的成长规律渐渐地、一点一点地生长。假如把禾苗往高里拔,它的根就分开了哺育它的土壤,它就失去了水份与营养,就如同婴儿分开了母乳一样无法生存下去。〕5.这个人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呢?〔他不明白禾苗的生长不能靠人去拔高,而只能靠自己的'力量。人们希望它长得快些,只能采取合理施肥、浇水,适时锄草,灭虫等方法。假如硬要把禾苗拔高,损伤了它的根或者切断了它的养份来,禾苗怎能不枯死呢?这是事物自身的开展规律。种田人违犯了这个规律,想借助外力强求速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落得个好心办坏事的结果。〕四、小结1.归纳、明确寓意。这那么寓言告诉我们做事情要遵循规律,不能违犯规律,急于求成的道理。2.让学生联络实际,谈体会。〔1〕你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做过违犯规律,急于求成的事情?〔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附:板书设计小学语文《寓言》教案9教学目的:1、学会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考虑、讨论。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化的道理〕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那么》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板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这那么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二〕读通1、老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4、齐读全文。〔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假如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书上标出来。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老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A:学生尝试说句意,老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管怎样答复,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老师乘机提醒成语“自相矛盾”〕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老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在此根底上明确寓意。〕6、如今,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根底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理论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鹬蚌相争》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11个字和一个多音字“燕”,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到朗读课文。3、能讲述“鹬蚌相争”的故事。4、理解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懂得“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教学重难点:1、认识11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会写8个字。2、理解故事内容,并懂得成语背后的含义。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2、鹬蚌的图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通过课外阅读你一定又知道了许多成语故事,知道了哪些呢?能讲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主汇报积累的成语故事。2、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鹬蚌相争》,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认识“鹬、蚌”两个字。老师出示图片,介绍鹬和蚌。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文,画出不认识的字。2、学生在小组内轮流读课文,并交流识字方法。3、老师检查识字情况,抽读生字卡片,正音。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开火车。摆脱赵国燕国罢兵懒洋洋劝说夹住鹬蚌相争毫不示弱鱼翁占廉价5、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6、全班交流识字方法。7、指名朗读课文,评一评,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三、学习会写字。1、出示会写字,读一读。2、同桌说词,看谁说的多。3、学生识记生字,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写这些字才好看呢?4、说说你的发现。5、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范写。6、学生练写,老师个别指导。7、书写评价。作业:1、读课文。2、写字。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生字。2、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二、听故事,理解课文内容1、听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名答复。2、自由读课文,看看通过读你又有什么收获。3、提出你心中的疑问,全班交流。三、朗读感悟1、学习课文3、4、5自然段。〔1〕自由朗读这一局部。〔2〕出示插图: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说图意。〔3〕找一找,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副图的情景呢?指名读一读。〔4〕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动词,画上“—”。〔5〕出示小黑板:河滩上有一只蚌,它舒适地〔〕了蚌壳……结果把鹬的长嘴〔〕了。〔6〕哪一个词写出了蚌收拢蚌壳速度非常迅速呢?你能用“连忙”说一句话吗?〔7〕指导朗读。〔8〕学生自由读4、5自然段,想想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的读呢?〔9〕同桌间互相朗读,读后全班汇报朗读,分男女比赛读课文。〔10〕鹬蚌相争谁输谁赢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一个词可以看出鱼翁非常轻松的抓住它们俩呢?〔毫不费力〕分组讨论:鱼翁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鹬蚌它们听后又会说些什么呢?全班反应。〔11〕齐读课文3、4、5自然段。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3、分组说说故事。4、指名说故事。5、学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呢?6、学生自由发言,老师讲解。7、学习课文1、2、7、8自然段。8、默读这一局部,从这里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反应。四、拓展你如今明白了“鹬蚌相争,鱼翁得利”的意思了吧。学生自由答复。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齐读课文。作业:1、读课文。2、把故事讲给家里人听。板书设计:小学语文《寓言》教案10导学过程:预习提纲1、查找关于寓言的资料。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提醒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化的道理或挖苦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4、“寓言二那么”的“那么”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那么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1、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2、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如今,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1、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个故事,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2、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3、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⑴“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⑵“懊悔”出示课文中的原句。理解:他懊悔什么?为什么会懊悔?答复后,给课件配音:假如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假如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______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⑷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如今,你有没有理解“懊悔”的意思呢?〔板书:懊悔〕“不该不承受”早知道,当初就_______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懊悔。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_________,试试看,将养羊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引读〕转念一想,_________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_________”开场。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丧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⑸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5、齐读课文。6、〔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四、回忆全文,提醒寓意1、齐读全文。2、〔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假如,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五、指导书写,识记生字。〔一〕识字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二〕写字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展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六、总结《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第二课时一、游戏导入。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如今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一〕初读课文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工具书掌握它。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二〕识字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三〕写字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展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三、自由阅读,个人质疑。1、可质疑词句意以及个人想理解的问题。2、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展阅读。3、学生说问题,老师归纳问题。词义:盘缠硬要问题:“南辕北辙”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南辕北辙》中那个坐车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朋友又是怎么想的?谁想法对?为什么?四、讨论解疑1、随机阅读,结合课文,联络实际理解词义。盘缠〔路费〕硬要〔一定要〕2、通读课文,进一步认知课文。〔读中考虑问题〕3、学习小组组织讨论。⑴组长负责组织组员。⑵针对问题讨论,组长归纳小组意见。⑶选代表作答。〔可以把这个时机让给胆小的同学,让他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五、小组汇报、讲读课文1、组员汇报形式〔自由选〕:读文作答、口头说答、自由表演2、评点讲析⑴动画演示故事梗概。〔结合演示评析学生作答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⑵自由阅读、分角色阅读,理解问题。A角色:坐车人B角色:朋友⑶结合课件动画、生活实际,认知“坐车人”和“朋友”谁对谁错。课件片段说明〔动画展示〕北▲结果:离楚国越来越远南▼〔楚国〕3、引申阐发道理⑴总结故事内容,复述故事。⑵讲说道理,理解“南辕北辙”词义。本来要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⑶结合实际、课件演示深化理解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明确方向,假如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六、兴趣表演、加深理解1、自由阅读,指名复述。2、小组结合,导演故事。3、总结小评,启发教育。做事要明确方向不能背道而驰,要听取别人好心的意见。小学语文《寓言》教案11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知道这那么寓言的故事,理解寓意并能从中获得教益。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课《伊索寓言》的前两那么寓言《狐狸的葡萄》、《牧童和狼》,今天,咱们接着学习第三那么《蝉和狐狸》。〔齐读课题〕2.说起狐狸,还记得咱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简单地说一说?〔指名说〕3.你对其中的狐狸和乌鸦各有什么看法呢?〔指名说〕4.这那么寓言告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