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_第1页
2023年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_第2页
2023年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_第3页
2023年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_第4页
2023年微观经济学基本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观经济学第一章绪论

一、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内容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量给互相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自从莱昂内尔.罗宾斯于1936年对经济学下了上述定义以来,这个定义就一直在英美等国教科书中占统治地位。时下经常见诸国内报刊文献的"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词,大多也都在这个意义上使用。

自从凯恩斯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发表之后,西方经济学界对经济学的研究便分为两个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使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或个人,作为生产者的单个厂商或公司,以及单个产品或生产要素市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而对既定的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其重要着眼于对经济总量的研究。

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

"经济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前者假设人总以利已作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具体而言是指人们要么在给定的经济代价下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要么是寻求给定经济利益下所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最小值。"完全信息"假设指经济行为主体对相关经济馆况具有完全的信息,在古典价格分析中往往隐含这点假设,但我们可以看到,在后而的相关章节中这一假设条件被极大地放松了。

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事实上是如何解决的。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是研究经济活动"应当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当是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通常要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干符合这些准则。

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均衡指的是这样一种均衡状态:各个经济决策主体(如消费者、厂商等等)所做出的决策正好相容,并且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不会乐意再调整自己的决策,从而不再改变其经济行为。均衡分析涉及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在均衡状态下.当事人的决策的最优化是通过边际分析来实现的e所谓边际,指的是一个微小的增量带来的变化,即高等数学中微分的含义。

五、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在经济分析中,按照是否考虑时间因素,均衡分析分为: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桥。所谓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有关经济变量处在均衡状态所必须具有的条件,但并不管及达成均衡状态的过程,即完全不考虑时间因素。比较酷态分析就是分析已知条件变化后经济现象均衡状态的相应变化,以及有关经济变量达成新的均衡状态时的相应变化。动态分析是指考虑时间因素对所有均衡状态向新的均衡状态变动过程的分析。第二章需求供应与均衡价格

一、需求与需求法则

1.个人需求

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在各种也许的价格条件下,其乐意并且可以购买的某种商品的各种数量。个人对于某种商品产生需求必须具有两个条件:(1)个人具有购买意愿,(2)个人具有支付能力。没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意愿只是自然需要而不构成需求。

可以用下列函数表达式来表达需求:

Qd=f(P,Pc,Ps,I,T,Pe,A)

式中P---商品自身的价格;Pc--互补性商品的价格;Ps--替代性商品的价格;I--个人收人水平;T--个人嗜好;Pe一-个人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通常,在经济学中个人需求可有如下三种表达形式:需求表,需求曲线,需求函数。

2.需求的变动与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Pc,Ps,I,T,Pe,A),当商品自身的价格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这里持指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指在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比如Pc,Ps,I,T,Pe,A)中的任一因素的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也就是说,需求的变化是同一价格下需求量的变化,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3.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指在某一特定市场和某一特定期期内,所有消费者在各种也许的价格下将购买某种两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由个人需求水平相加而成的o

4.需求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上升(或下降),会导致对该商品至至务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长);也就是说,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与其需求量成反比。这便是导致需求曲线斜率为负的因素。大多数的一般商品都会满足上述需求法则,但现实生活中并非所有商品都会满足需求法则,例如:①吉芬商品,如马铃苔;②炫耀性物品,如钻石。

二、需求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

(1)需求的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映的敏感性限度。

(2)需求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需求弧弹性表达需求曲线上面点之间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Ed=-△Qd/△P*P/Q。

点弹性表达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其计算公式为:Ed=-dQ/dP*P/Q

(3)需求弹性的种类

①若Ed=o,则称为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无弹性。

②若0<Ed<l,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相称缺少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

③若Ed=1,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单元弹性。此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等。

④若l<Ed<无穷,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相称富有弹性。大多数是奢侈品的需求。

⑤若Ed=无穷,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有弹性。

2.需求的收入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指在某特定期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比例与消费者收入变化的比例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反映的敏感性限度。

假定某商品的需求量Q是消费者收入水平M的函数,即Q=F(M)的百分率与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映的敏感性限度。

需求的收入弧弹性的计算公式:EM=-△Q/△M*M/Q。

需求的收入点弹性的计算公式:EM=dQ/Dm*m/Q

(1)若EM>l,表达商品消费量增长的百分率超过收入增长的百分率,此种产品属于"奢侈品"

(2)若0<EM<l,表达莱商品消费量增长的百分率低于收入增长的百分率,此种产品属于"必需品"。

(3)若EM<o,表达收入增长时消费量反而减少,此种产品属于"劣等品",黑白电视机即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指在某特定期间内,某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比例与另一种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化的比例之比,它用来测度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于另一种相关商品的价格变动反映的敏感性限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Exy=△Qx/△py*Py/Qx

需求的交叉价格点弹性:Exy=dQx/dQy*Py/Px

交叉弹性系数的性质如下:

(1)当Exy>0时.x与y两种产品问有替代关系。例如,大米与面粉,米价的上升会引起面粉消费量的增长。

(2)当Exy<o时,x与y两种产品问有互补关系。例如,汽车与汽油,汽油价格的上升升将引起汽车消费星的减少。

(3)当Exy=0时,X与Y两种产品间无关系。例如,鸡蛋与灯泡即是两种无关的产品,鸡蛋价格的变化对灯泡的消费量无影响。

三、供应与供应法则

1、个人供应

个人供应是指在某特定期问(或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者对某商品在各种价格下,其所愿提供且可以提供的各种数星。若以函数关系可表达如下:Qs=F(P,Pf,Px,Pe,T,A)

式中Pf--要素的价格;Px--相关商品的价格;Pe--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T--技术水平。

同样,在经济学中供应可有如下三种表达形式:供应表、供应曲线和供应函数。

2.供应的变动与供应量的变动

供应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Pf,Px,Pe,T,A)不变情况下,当价格发生变动时,所引起的供应量的变动,这里特指的是在同一条供应曲线上各点的变动;而供应的变动指的是在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其他条件(Pf,Px,Pe,T,A)发生改变而导致整条供应曲线的移动。

3.供应法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品的供应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化,及价格上升,供应量增长;价格下降,供应量减少,这就是所谓的供应法则。

4.市场供应

市场供应是指一种物品在同一时间及同一市场区域内各个经济单位供应的水平相加之和。

四、供应价格弹性

1.供应弹性的含义

供应价格弹性指某商品供应量变化的百分率与其价格变化的百分率之比,它被用来测定该商品供应量变动对于该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动反映的敏感性限度。

2.供应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弧弹性:Es=-△Q/△P*P/Q。点弹性:Es=-dQ/dP*P/Q

3.供应弹性系数的大小--供应弹性的分类

若Es=o,则称该物品的供应为完全无弹性,如稀有的古董及珍品。

若o<Es<l,则称该物品的供应为相称缺少锑性,多数农产品的供应均缺少弹性。

若Es=1,则称该产品的供应有单位弹性。

若1<Es<无穷,则称该产品的供应为相称富有弹性,多数工业产品的供应均富有弹性。

若Es=无穷,则称该物品的供应为完全有弹性。

五、均衡价格

市场均衡就是指生产者乐意提供的商品量拾好等于消费者乐意并且可以购买的商品量。供应与需求的交叉点就是市场的均衡点,它表达供应与需求两种力量在市场的特定期间内处在均等的状态。均衡价格就是需求价格与供应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

六、供求理论的应用

1.农业生产规律的动态分析--蛛网理论

(1)供应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收敛型蛛网

供应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意味着价格变动对供应量的影响小于对需求量的影响。这时价格波动对产量的影响越来越小,价格与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弱,最后自发地趋于均衡。这种情况形成一个向内收敛的蛛网,称为收敛型蛛网。

(2)供应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发散型蛛网

供应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意味着价格变动对供应量的影响要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这时,价格与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强,越来越远离均衡点,这种蛛网波动称为发散型蛛网。

(3)供应弹性等于需求弹性:封闭型蛛网

供应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意味着价格变动对供应量的影响和对需求量的影响是同样的。这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幅度相同,既不趋向均衡点,又不远商均衡点,价格与产量始终保持相同的波动限度,这种蛛网波动称为封闭型蛛网。

2.价格督制政策分析

(1)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扶植菜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

(2)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也是政府管制物价的措施之一。它是指政府为了防止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由于商品短缺,政府为了维持这种限制价格,往往采用配给制,限定消费者购买的数量,但这时市场上往往会出现抢购、黑市交易、投机现象。第三章效用论

一、基数效用论

1.效用

效用指消费者在购买或消费商品时得到的心理满足限度。效用完全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评价,它和入的欲望联系在一起。

2.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可以衡量和加总的,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不可以度量的并且度量也是没意义的,效用只能排序。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基数效用论者的两个基本概念就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总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期间内从一定数量商品的消费中所得到的效用量的总和。边际效用指消费者在一定期间内增长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如总效用函数为TU=F(Q),则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MU=△TU/△Q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在一定期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音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长,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长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的因素在于:第一,从人的生理和心理角度看,随着相同商品的连续增长,人们从每一单位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限度是递减的。第二,一种商品往往有几种用途,消费者总是将前一单位商品用在较重要的用途上,将后一单位的商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

4.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人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基数效用论者那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应当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这一均衡条件可以表达为:

ZpiXi=Ii=1,2,3..·,n(1)

Mui/Pi=λ(2)

其中,I为消费者的收入,Pi、Xi和Mui分别为第i种商品的价格、消费量和边际效用,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1)为限制条件,(2)为在限制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限度的均衡点。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MRS12=P1/P2,这个式子表达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5.需求曲线的推导

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消费者乐意为商品支付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价格就高,相反就越低。由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商品的消费量的增长,该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则消费者为购买这种商品所乐意支付的价格就随着递减。又由于消费者为了达成效用最大,就必须使它的商品购买量符合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即:MU/P=λ,假设货币的边际效用不变,则需求曲线可以通过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如图3-l所示:在图(a)中,横坐标为某商品的消费量,纵坐标为商品的边际效用。固(b)中横坐标为商品的需求量,纵坐标为价格。在A点消费量为Ql,边际效用为MUl,则相相应在图(b)中得到A`点,在A`点,需求量为Ql,商品的价格为PI=MU1/λ,按照此办法可以根据边际效用曲线得到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达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的价格的下降而增长.

二、序数效用论

1.消费者偏好的假设

用"≥"表达消费者认为商品组合X至少与商品组合Y同样好,则偏好有如下的假设:

(1)完全性,对于任何两个商品组合X和Y,要么有X≥Y,要么有X≤Y,或者两者都成立。即消费者总是可以在两个商品组合中做出明确的选择。

(2)传递性。任意的三个商品组合X、Y和Z,若X≥Y,且Y≥Z,则X≥Z

(3)局部非饱和性。两个商品组合的区别仅在于其中一种商品的数量不同,则消费者总是偏好于具有商品数量较多的那个商品组合,

2.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无差异曲线表达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限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相相应的效用函数为:U=F(X1,X2),其中Xl和X2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数量。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

(1)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并且凸向原点。这是由商品的边际替代串递减规律所决定的。

(2)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商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3)在同一坐标乎面,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会相交。

3.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1)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限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长1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时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以MR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X1和△X2分别是商品1和商品2的变化量。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公式为:MRS12=-△X2/△X1。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MRS12=-dX2/dX1

根据这个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可以知道: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长,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减的。

由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表达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串递减规律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凸向原点。但是对于完全替代商品来说相应的无差异曲线为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对完全互补的商品来说,相应的无差异曲线呈直角形状。

4.预算线

预算线表达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所有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以I表达消费的收入,P1,P2分别为商品的1和商品2的价格,X1,X2分别为两商品的数量,则预算线方程为:I=P1X1+P2X2,它表达消费的所有收入I等于消费购买商品1和购买商品2的支出之和。

5.消费者均衡

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明消费者的均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组无差异曲线簇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限度的均衡点。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MRS12=P1/P2,这个式子表达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串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6.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联系

假如假定商品的效用可以用基数来衡量,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RS12可以表达为两商品的边际效用MUl和MU2之比。由于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长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增长量和相应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的减少量必然是相等的。即有

关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可以改写为:MRS12=MU1/MU2=P1/P2或者MU1/P1=MU2/P2=λ

其中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于是,上式与基数效用论者关于消费者的均持条件是相同。

我们可以看出,虽两种理论分析消费者行为的假设条件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不相同,但是,两者有各自分析所得出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的本质是相同的。

7.收入消费曲线

(1)收入消费曲线的定义

收入消费曲线ICC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持量的轨迹。

(2)思格尔曲线

由消费者的收入一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思格尔曲线。思格尔曲线表达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8.消费者需求曲线

(1)价格消费曲线

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相切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PCC曲线为商品1的价格一消费曲线。

(2)需求曲线

由消费者的价格一消费曲线可以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见教材图,PCC的每一点都是一个均衡点,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一相应点,都存在着价格与需求量的一一相应关系,把每一个价格及其相应的需求量绘制到(b)图上,。就得到消费者需求曲线D,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它表达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动。

9.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1)一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收入效应是由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不改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而收入效应则表达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了变化。

(2)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对需求曲线形状的影响

①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然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从而使得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②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收入效应的作用小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其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③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作为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言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人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但是其收入效应的作用大于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这样使得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三、市场需求曲线

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指在一定期期内,在各种不同的价格下,市场中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因而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不仅仅依赖于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还取决于该市场中所有消费者的数量。假设某商品的市场中有n个消费者,他们都具有不同的个人需求函数Qdi=fi(P),i=l、2,…,n,则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d=Zfi(P)=F(P)

所以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是每一价格水平上的该商品的所有个人需求量的总和。从而将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就可得到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由于消费者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方倾斜,所以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向右下方倾斜。同时在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表达消费者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上选择获得最大的满足限度的需求量,因而在市场需求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达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上,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限度的市场需求量。第四章生产论

一、生产函数

1.生产函数的基本概念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期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佳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简朴的生产函数可表达为:Q=F(K,L)

在分折上,生产函数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

短期:指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个生产要素(一般为资本K)无法调整(或变动)的期间。因此生产函数为:Q=F(K,L)=F(L)(资本固定)。

长期:指所有生产要素皆可变动的期间。这时的生产函数可表达为Q=F(K,L)

2.常见的生产函数

(1)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该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ALαKβ,式中Q代表产量,L和K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A,α,β为三个参数,且o<α,β<10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参数α,β的经济含义是:当α+β=l时,。α,β分别表达劳动和资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重要性,α为劳动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β为资本所得在总产量中所占的份额。

此外,假如α+β=1,则生产为规模报酬不变的;假如α+β<1,则生产为规模报酬递减。假如α+β>1,则生产为规模报酬递增。

(2)里昂惕夫生产函效

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又称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的一般形式为:Q=min(L/U,K/V)。

其中,Q表达产量,L和K分别表达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U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达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该生产函数的意义是:产量9取决于L/U,K/V这两个比值中较小的那个,即使其中的一个比例数值较大,那也不会提高产量,由于在这里,Q的生产被假定必须按照L和K之间的固定比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不能变动时,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再多,也不能增长产量。图见教材。

二、短期生产函数

1.总产量是指短期内在某种特定生产规模下,运用一定数量的某种生产要素(如劳动)所生产产品的所有数量,其表达式为:TPL=f(L)

2.平均产量是指总产量除以要素投入量之商,即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的产量,其计算公式APL=TP/L。

3.边际产量是指增长一单位可变要素的投入所增长的产量。边际产量的计算公为:

MPL=ΔTP/ΔL或MPL=dTP/dL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长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长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长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长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5.生产的三个阶段及生产的合理区域见教材图,以AP曲线的最高点为界及以MP=0为界,将要素投人量L的范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o,L2),此时,MPL>APL,即APL呈递增的阶段。

第二阶段:(L2,L3),此时,APL>MPL>0,即APL呈呈递减的阶段。

第三阶段:(L3,无穷),此时,MPL<0,即TPL呈减的阶段。

对于厂商来说,为了达成经济效率,应把生产推动在第二阶段。

三、长期生产函数

1.长期生产函数的基本概念

在长期内,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量都是可变的,多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写为:

Q=f(X1,X2…Xn)

其中,Q代表产量,Xi(i=1,2,…n)代表第i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该生产函数表达:长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由。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一定组合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假定只使用劳动和资本两种可变生产要素,则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长期生产函数可以写为:

Q=f(L,K)

其中,Q表达产量,L表达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K表达可变要素资本的投入量。

2.等产量曲线及其特性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以Q表达既定的产量水平,则与等产量曲线相相应的生产函数为:Q=f(L,K)

与无差异曲线相似,等产量曲线与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大小表达产量水平的高低;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同一平面坐标上的任意两条等产量曲线不会相交。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见教材图)

3.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1)边际技术替代率

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长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把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表达边际技术替代率,ΔK和ΔL分别表达资本投入的变化量和劳动投入的变化量,劳动L对资本K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公式为:MRTSLK=-ΔK/ΔL

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对于任意一条结定的等产量曲线来说,当用劳动投入去替代资本投入时,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由增长劳动投入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长量和由减少资本量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减少量必然是相等的,即必有:ΔL*MPL=ΔK*MPK所以,MRTSLK=-ΔK/ΔL=MPL/MPK,该式表达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长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由于等产量曲线是以两要素的互相替代来维持一个面定不变的产量水平,所以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又由于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递减。所以,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使得向右下方倾斜的等产量曲线必然凸向原点。

四、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1.等成本线

等成本线是指在一给定的时期,在现行市场价格上,厂商花费同样的总成本所可以购买的两种要素使用量的所有也许的组合。等成本线可写成:w·L十r·K=C

2.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

要素的最佳组合是指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在现实的生产经营决策中,要素的最优组合,又具体表现为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在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二是在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低的要素组合。

为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应同时考虑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把等成本线和等产量线合在一个图上,等成本线必与无数条等产量线中的一条相切,这一切点表达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即在既定的产量下实现成本最小或在既定的成本下达成产量最大。实现最优组合的条件为:MPL/w=MPK/r

3.扩展线

扩展线是指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条件下,与不同总成本文出相相应的最优要素投入组合点的轨迹。扩展线表达: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厂商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扩展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公司如何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的条件下选择最佳要素投入组合,以便达成既定的产量扩张(或收缩)的目的,是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力(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体现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上)密切相关的。

五、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递增是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长λ倍,则产生增长会大于λ倍。即f(λL,λK)=nQ,n>λ

规模报酬固定是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长λ倍,则产出办会增长λ倍。即f(λL,λK)=λQ

规模报酬递减是指所有投入要素如增长λ倍,则产出会少于λ倍。即f(λL,λK)=nQ,n<λ

六、长期生产的经济区域

见教材图,横轴表达劳动L的投入量,纵轴表达资本K的投入量。有一组等产量曲线,这些等产量曲线不仅有斜率为负的部分,也有为正的部分。当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值时,表白两种生产要素可以互相替代,一种生产要素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增长。图中OE和0F线之间的区域属于这种情况。当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正值时,表白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必须同时增长才干维持总产量不变。这就是说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已达成饱和,再继续使用这种要素时,其边际产量反而为负值,这时不得不靠增长另一种

要素的投入量来加以填补,才干维持总产量不变。图中OE线和OF线之间的区域属于这种情况。我们称OE和OF线为脊线。脊线表白生产要宏替代的有效范围,事实上,合乎理性的厂商不会在脊线以外的区域从事生产,厂商可以在两条脊线之间的区域内从事生产,任意变动其投入要素的组合。因此这一区域称为生产的经济区域;脊线OE和OF就是生产的经济区域和不经济区域的分界线。脊线OF上的每一点的要素组合,都表达生产某一既定产量水平所必需使用的最小劳动投入量和也许使用的最大资本投入量;脊线OE上每一点的要家组合,都表达生产某一既定产量水平所必需使用的最小资本投入量和也许使用的最大劳动投入量。第五章成本论

一、成本的概念

1.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第一,资源是稀缺的;第二,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第三,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成资源配置的最优。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在经济学里,一个公司的生产成本包含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厂商为生产一定商品而在要素市场上购买生产要素所支付的实际费用。如给工人支付的工资,为购买原材料所支付的货币,向银行支付的利息。它们可以从公司的会计账簿上得到反映。隐性成本是指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自身所拥有的那些生产要素的价值总额。如公司所有者自身的薪金,生产中使用自己所拥有的厂房、机器等。在经济学中考察生产成本时,应将隐性成本包含在内。

对于许多小规模工商公司而言,隐性成本所占的比重相称高。例如,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投人资金的利息,自己的用于经营的房屋的租金等。我国农民在进行生产决策安排的时候.通常都没有计算自己投入劳动的工资,假如考虑农民进行生产的隐性成本,就容易理解民工潮的兴起了。

对于许多大公司而言,最重要的隐性成本是投入资金的利息。假如汁算这部分隐性成本.也就容易理解国企改革的迫切性了。

3.利润

利润指公司的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这个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是指厂商对自己公司家才干的报酬的支付。正常利润是隐成本的一部分,超额利润中不涉及正常利润。则当公司的超额利润为零时,即当总成本等于总收益的时候,公司也获得正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理论

1.短期成本的分类

假设公司仅使用劳动L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在短期内,假定资本投人量不变,则厂商可以根据产量来拟定可变要素劳动的数量。这样在劳动工资W和资本价格r一定的情况下,短期总成本为:

STC(Q)=w*L(Q)+r*K

总不变成本TF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总可变成本TV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所付出的总成本。

总成本TC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量的产品对所有生产要奉所付出的总成本。它是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之和,即STC=TFC+TVC

平均不变成本AF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A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所有成本,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之和。

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每增长一单位产品时所增长的成本

根据①相应的有:TFC=r·K;TVC=w·L(Q)AFC=TFC/Q=r·K/Q

AVC=TVC/Q=w·L(Q)/QAC=STC/Q=AFC十AVCMC=dStc/dQ=w*dL/dQ

2.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及其关系

(1)各短期成本曲线的形状(图见教材)

不变成本TFC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它表达在短期内无论产量如何变化,总不变成本是固定的。可变成本TVC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一定的产量水平上,总可变成本TVC存在着一个拐点(c点)。在拐点之前,TVC曲线的斜率是递减的,在拐点之后,TVC曲线的斜率是递增的。这一特性来源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总成本TC曲线是一条由水平的TFC曲线与纵铀的交点出发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在每一个产量点上,不仅TC曲线的斜率和TVC曲线的斜率相等,并且,TC曲线和T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等于固定的总不变成本TFC。

平均不变成本AFC曲线是一条向两轴渐近的双曲线,它表达平均不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长而减少。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平均总成本AC曲线和边际成本MC曲线都呈U形,即它们都表现出随产量的增长而先降后升的特性。他们的这一特性也来源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长,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先是递增的,达成最大值后再递减。从成本的角度来看,当产量由零开始不断增长时,起初由于可变要索投入量相对于不变要素投人星是较少的,增长可变要素的投人量会提高生产率,这样边际成本是递减的。但当可变要素投人量增长到最佳的比例以后再继续增长可变要素的投入量,生产效率会减少,这样边际成本是递增的。这说明短期生产函数和短期成本函数之间存在着某种相应关系。边际报酬的递增阶段相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报酬的递减阶段相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报酬的极大值相相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极小值.

(2)短期成本曲线互相之间的关系

I线,它表达平均不变成本随产量的

运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所决定的毗曲线的u形特性可以得到短期成本曲线的一些关系:

①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

由于MC=dTC/dQ,又由于每一产量点上的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所以每一产量点上的MC值就是相应的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当MC曲线逐渐地由下降变为上升时,相应地,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也由递减变为递增。当MC曲线在A点达极小值时,TC曲线和TVC曲线相应地各自存在一个接点B和C。

②AC曲线、A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

先分析A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u形的AC曲线与u形的MC曲线相交于AC曲线的最低点D。在AC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D点以前,MC曲线在AC曲线的下方,在AC曲线的上升阶段,即在D点以后,MC覆曲线在AC曲线的上方。之所以有这个特性其因素在于:对于任何两个相应的边际量和平均量而言,只要边际量小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下,只要边际量大于平均量,边际量就把平均量拉上,所以当边际量等于平均量时,平均量必然达成其自身的极值点。尚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曲线的变动。这是由于对于产量变化的反映来说,边际成本MC要比平均成本AC敏感得多,因此不管是减少还是增长,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C曲线的变动。

再分析AVC曲线和MC曲线的关系。u形AVC曲线与u形的MC覆曲线相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在AVC曲线的下降阶段,即在F点以前,MC曲线在AVC曲线之下,在AVC曲线的上升阶段,即在F点以后,MC曲线在AVC曲线之上。并且,不管是下降还是上升,MC曲线的变动都快于AVC曲线的变动。解释的因素同前而的分析相似。

比较A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D(AC曲线的最低点)与AVC曲线和MC曲线的交点F(AVC曲线的最低点)可以发现,前者的出现慢于后者,并且前者的位置高于后者。这是由于:在平均总成本中不仅涉及平均可变成本还涉及平均不变成本,由于平均不变成本是递减的,所以使得AC曲线的最低点D的出现既慢于、又高于AVC曲线的最低点F。

三、长期成本理论

1.长期总成本曲线

厂商在长期内对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意味着对公司的生产规模的调整。即从长期看,厂商总是可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成的最低总成本。

长期总成本函数表达为LTC=LTC(Q)

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着LTC曲线和一条STC曲线的相切点,该ST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点所相应的总成本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低总成本。因而LTC曲线表达长期内厂商在每一产量水平上由最优生产规模所能带来的最小生产成本。

长期总成本LTC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长期总成本LTC曲线的斜率是先递减,经拐点之后,又变为递增,图见教材所示。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LAC表达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函数表达为:LAC(Q)=LTC(Q)/Q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都存在LAC曲线和一条SAC曲线的相切点,该SA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生产规模,该切线所相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相应的最低平均成本。LAC曲线表达厂商在长期内在每一产量水平上可以实现的最小的平均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先降后升的u形,这种形状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相似的。但是这两者形成U形的因素并不相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因素是短期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但在长期内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都可变的情况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不对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形状产生影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u形特性重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所决定。在公司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一般来说,在公司的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的扩张过程中,会先后出现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u形特性o

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长期边际成本LMC曲线里u形,它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其因素在于:根据边际量和平均量之间的关系,当LAC曲线处在下降段时,LMC曲线一定处在LAC曲线的下方,也就是说,此时LMC<LAC,LMC将LAC拉下;相反,当LAC曲线处在上升段时,LMC曲线一定位于LAC曲线的上方,也就是说,此时LMC>LAC,LMC仍将LAC拉上。由于LAC曲线在规模内在经济和规模内在不经济的作用下呈先降后升的U型,这就使得LMC曲线也必然成先降后升的U型,并且两条曲线相交于LAC曲线的最低点。

在每一个产量点上,都存在着一个LT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TC曲线的相切点,一个LA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的相切点,以及一个LMC曲线与相应的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的相交点。这就是图中在QI的产量水平上,A、B、C三点处在同一条垂宣线上的因素。同样在其他各个产量点上都存在相同的情况。

在LAC曲线的最低点(图见教材),LAC曲线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恰好相切于两者的最低点,LMC曲线与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MC曲线也恰好相交于这一点o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

1.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性

四种市场类型比较

市场类型厂商数量产品差别限度对价格控制的限度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限度接近的市场

完全竞争很多完全无差别没有很容易一些农产品市场

垄断竞争很多有差别有一些比较容易一些轻工产品、零售业

寡头垄断几个有差别或者无差别相称限度比较困难钢铁、汽车、石油

完全垄断唯一。唯一的产品,并没有相近的替代品。很大限度,但是经常受到管理。很困难,几乎不也许。公用事业,例如水、电。

2.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完全竞争,又称为纯粹竞争,是指不存在任何阻碍和干扰因素的市场的情况,也即没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需要具有以下四个条件:(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o(4)信息是完全的。

二、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的市场均衡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图见教材)图中的d曲线,它表达:完全竞争厂商只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并且,在每一个既定的市场价格水平,单个厂商总是可以把他乐意提供的任何数望的商品卖出去,或者况,在一个厂商面对市场众多的消费者的情况下,在这个厂商的眼里,市场上对其他商品的需求里是无限大的。

厂商的总收益是指厂商按照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所获得的所有收入,即TR(Q)=PQ,式中的TR(Q)为总收益,P为既定的市场价格,Q为销售总量。

平均收益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即AR(Q)=TR(Q)/Q。

边际收益指厂商增长-单位产品销售时所获得的收入增量。即MR(Q)=△TR(Q)/△Q。(图见教材)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具有两个特性:第一,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边际收益MR曲线和需求曲线d这三条线是重叠的,即有AR=MR=P。第二,完全竞争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的呈上升趋势的直线。其斜率之所以不变是由于每一销售量上的边际收益是相应的总收益曲线的斜率,即MR=dTR/dQ,而完全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是不变的,它始终等于既定的市场价格。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

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或者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应当选择最优的产量,使得最后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

图中的横轴代表产量Q,纵轴代表价格P。(见教材图)厂商经营活动中的生产成本状况用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和短期平均成本SAC曲线来表达,厂商的销售收益状况用厂商所面临的水平形状的需求曲线d表达。根据MR=MC的均衡条件,SMC曲线和MR的交点E便是厂商实现最大利涸的均衡点,相应的最优产量为Q。

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可以写成:MR=SMC。其中MR为边际收益,SMC为短期边际成本。在短期均衡时,厂商可以获得最大利润,可以利润为零,也也许蒙受最小损失。

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应曲线

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分析中,可以得到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应曲线。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MR=SMC,由于AR=MR=P,所以该均衡条件也为:P=SMC,均衡条件表白:完全竞争厂商为了获得短期的最大利润,应当选择最优的产量使得商品的价格和边际成本相等。

从式中P=SMC(Q)我们可以看出在每一个短期均衡点上都存在厂商的产量和商品的价格的相应关系。我们可以将这种关系表达为:Qs=f(P),这就是完全党争厂商的短期供应函数。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应曲线就是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SMC曲线等于和高于平均可变成本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显然,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应曲线必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图见教材所示)

4.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乐意接受的产品卖价与他实际获得的产品卖价的差额。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过边际成本的部分。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应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部分。

四、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中,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且都是可变的,完全竞争厂商通过对所有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R=LMC。而完全竞争厂商在长期内对所有生产要素的调整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这也就是行业内公司数量的调整;另一方面表现为厂商对生产规模的调整。

1.由于行业内厂商数目变化对厂商长期均衡形成所起的作用

在长期内,假如行业内的单个厂商可以获得利润,则会吸引其他新的厂商加入到该行业的生产中来。随着新厂商的加入,行业的厂商数目增长,整个行业的供应就会增长,市场价格就会下降,市场价格会一直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利润消失为止。相反,假如行业内的单个厂商的生产是亏损的,则行业内原有厂商中的一部分就会自动退出生产。随着原有厂商的退出,行业内厂商的数目就会减少,整个行业的供应就会减少,市场价格就会上升,市场价格会一直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消失为止。最后,由于行业中的每一个厂商都处在一种既无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行业内厂商的进入和退出也就停止了,于是,完全竞争厂商便处在一种长期均衡状态。

2.厂商结合生产规模的调整与行业内厂商数目的调整来实现长期均衡

前面的分析衷明,长期内市场的商品价格会随着行业内厂商数目变化所引起的行业供应的变化而变化。因面单个厂商在每一个变化了的价格水平上,调整生产规模使其满足MR=LMC的均衡条件。在这样一个调整过程中,单个厂商最后必然将生产规模调整到与利润为零的长期均衡所规定的产量相适应的最优生产规模水平。

3.长期均衡的条件:LMC=SMC=MR=AR=P=LAC=SAC

五、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均衡

1.成本不变行业

成本不变行业是这样一种行业,其产量变化所引起的生产要京需求的变化,不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

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供应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其因素在于成本不变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不变的。水平的供应曲线表达:在长期内,成本不变行业是在不变的均衡价格水平提供产量,这个均衡价格水平等于单个厂商的不变的最低的长期平均成本。市场需求的变化只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均衡产量,但不会影响到长期的均衡价格。

2.成本递增行业

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的一个行业,其产量增长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长产要素价格的上升。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应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其因素在于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增的。向右上方倾斜的供应曲线表达:随着成本递增行业长期供应量的增长,长期供应价格是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还引起市场长期均衡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化。成本递增行业是我们常见的行业,因而,一般而言行业的长期成本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3.成本递减行业

成本递减行业是这样一个行业,其产量增长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长,反而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

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应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因素在于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减的。向右下方倾斜的供应曲线表达:成本递减行业的长期供应价格随着行业长期供应量的增长而减少,市场需求的变化会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和市场长期均衡价格的反方向变化。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完全垄断市场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具体地说,垄断市场的条件重要有这样三点:第一,市场上只有推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也许。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需求曲线

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垄断厂商的销售量和市场价格成反方向变动。这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达垄断厂商可以通过改变销售量来控制市场价格:以减少销售量来抬高价格,以增长销售量来减少价格。

2.收益曲线

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具有以下特性:第一,厂商的平均收益AR曲线与需求曲线d重叠,它们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表达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平均收益都等于商品的价格。第二,厂商的边际收益MR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于平均收益AR曲线的下方,这表达在每一个销售量上厂商的边际收益都小于平均收益。之所以MR<AR,是由于只要平均量下降,边际量就总是小于平均量。第三,厂商的总收益TR曲线是先上升,达成最高点以后再下降。由于在每一个销售量上的MR值都是相应的TR曲线的斜率,所以当MR值为正时,TR曲线的斜率为正,即TR曲线上升;当MR为负时,TR曲线的斜率为负,即TR曲线是下降的;当MR=0时,TR曲线的斜率为零,即TR曲线达成极大值。图见教材所示。

假如当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d为直线型时,MR曲线也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d曲线和MR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是相等的;MR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是d曲线在横轴上的截距的一半。

3.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关

当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时,厂商的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以下证明中得到:MR=P(1-1/Ed)

其中,Ed是需求的价格弹性,该式表达了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MR,商品价格P和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Ed之间的关系。

4.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关系

同样我们可以根据公式①得到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Ed和厂商的总收益TR之间的关系,具体关系如下:

第一种倩况:当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时,由①式可得厂商的边际收益MR>o,这说明厂商的总收益TR与商品的销售量成同方向的变动。

第二种情况:当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时,由①式可得厂商的边际收益MR<o,这说明厂商的总收益TR与商品的销售量成反方向的变动。

第三种情况:当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时,由①式可得厂商的边际收益MR=o,这说明厂商的总收益达极值点(在此为极大值点),这说明厂商的总收益TR不受商品的销售量变化的影响。

三、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垄断厂商为了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必须遵循MR=MC的原则。因而,在短期内厂商实现最大化利润的条件是MR=SMC。垄断厂商在MR=SMC的短期均衡点上,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也也许是亏损的,但是这个亏损是垄断厂商在现有生产规模下的最小亏损。导致垄断厂商短期亏损的因素也许是既定的生产规模的成本过高,也也许是垄断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

四、垄断厂商供应曲线的说明

供应曲线表达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生产者乐意面且可以提供的产品的数量,体现了产量和价格之间的一一相应关系。但是垄断厂商可以通过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利润最大化,所以垄断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一一相应的关系。因此有这样的结论:凡是在或多或少的限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有一定的控制力量,从而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厂商和行业的短期供应曲线的。

五、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规模来实现利润最大化。并且垄断厂商获得的利润留成不用紧张新厂商的加入而消失,即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保持利润(至少获得正常利润)。垄断厂商之所以在长期内能获得利润,其因素在于长期内厂商的生产规模是可变的,以及市场对新加入厂商是完全关闭的,或者说垄断市场上不存在竞争。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仍然是MR=MC,可以表达为MR=SMC=LMC

六、垄断厂商的差别定价

差别定价是垄断厂商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以求利润的最大化。根据市场销售条件的不同,差别定价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一级差别定价,指厂商可以根据消费者在每一单位产品上乐意并且可以给出的最高价格来拟定每单位产品的价格,采用这种定价方法可以把消费者剩余所有转化为垄断超额利润。

(2)二级差别定价,指厂商把需求曲线提成为不同的几段,然后根据不同的购买量来拟定不同的价格,这样可以把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变为超额利润。

(3)三级差别定价,指厂商对不同市场的不同消费者实行不同的价格,它可将高价市场的消费者剩余转变为超额利润。

七、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的一个特性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长而递减,也就是存在规模经济。由于,这些行业的生产技术需要大量的面定设备,使得固定成本非常大,而可变成本相对小,所以平均成本曲线在很高产量的水平上仍然是下降的。例如,供电、供水和电信中的线路建设。

由于垄断厂商在MR=MC的时候,定价的价格一般部高于边际成本。简朴进行价格控制的方法为边际成本定价,即P=MC,但是此时价格小于平均成本,厂商亏损,肯定会退出市场。于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来取平均成本定价法和双重成本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法即P=AC,由于价格等于AC,厂商不再亏损,可以进行生产。双重定价法类似于价格歧视。允许厂商对一部分购买欲望较强的消费者收取较高的价格,且P>Ac,从而厂商获得经济利润;对此外一部分购买欲望较弱的消费者仍按边际成本定价,由于P<AC从而厂商是亏损的。

此外一个较为特殊的管制为资本回报牢管制。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者"公正的"资本回报率,在一定限度上控制垄断厂商的价格和利润。

八、垄断竞争市场

1.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指在这种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产品

件重要有以下三点:

(1)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公司生产有着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被此之间都有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公司数量非常多。

(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而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2.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1)需求曲线的形状

由于垄断厂商可以在一定限度上控制自己的产品的价格,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中的竞争因素又使得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较大的弹性。因此垄断竞争厂商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是比较平坦的,相对地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o

(2)需求曲线的种类

①垄断竞争厂商面临两类需求曲线,他们通常被称为D曲线和d曲线。

需求曲线d表达: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中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而其他厂商的产品价格都保持不变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D表达:在垄断竞争生产集团的某个厂商改变产品价格,并且集团内的其他所有厂商也使产品价格发生相同变化时,该厂商的产品价格和销售量之间的关系o

③需求曲线d和需求曲线D的一般关系

第一,当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所有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产品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得单个垄断竞争厂商的d需求曲线的位置沿着D需求曲线上下平移。假如市场价格下跌,则d需求曲线沿着D需求曲线向下平移,假如市场价格上升,则d曲线沿着D曲线向上平移。

第二,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

第三,d需求曲线的弹性大于D需求曲线,即前者较之后者更平坦一些o这是由于d曲线反映了单个厂商的需求和价格的变动,而D曲线反映了整个市场的需求和价格的变动。

3.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厂商是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同时调整,来实现MR=SMC的均衡条件,这一调整不同于完全竞争厂商(完全竞争厂商仅仅能调整产量)。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一定存在着一个d曲线和D曲线的交点,这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是相等的。同样在短期均衡时,垄断竞争性厂商也许获得最大的利润,也也许利润为零,也也许蒙受最小损失。

4.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就为:MR=LMC=SMC,AR=LAC=SAC,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这一条件表白: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时的利润必然为零,即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点上,d需求曲线必然与z4C曲线相切。由于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存在着互相竞争的厂商,其他厂商的进入将使得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

九、寡头市场的特性

寡头市场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它既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又兼垄断市场的特点,但更接近于完全垄断市场。在寡头市场上厂商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是很复杂的,每个厂商的产量都在全行业的总产量中占一个较大的份额,从而每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动都会对其他竞争对手以至整个行业的产量和价格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正由于如此,每个寡头厂商在采用某项行动之前,必须一方面要推测或掌握自己这一行动对其他厂商的影响以及其他厂商也许作出的反映,然后才干在考虑到这些反映方式的前提下采用最有利的行动。而关于竞争的反映模式总是各式各样的,因此建立寡头厂商的均衡模型变得相称困难o

十、古诺模型

古诺模型是一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朴模型,它假设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同一种成本为零的产品,两个厂商都难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他们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拟定可以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在这样的假设下,A、B的均衡产量都等于市场需求量的1/3,整个行业的均衡产量等于市场需求量的2/3。将该模型的结论推广到n个厂商,则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1/(n+1),总产量则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n/(n+l)。

在图(见教材)需求曲线D(即平均收益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抓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并比平均收益曲线陡峭。市场需求曲线D决定的所有市场容量为0Q。需求曲线边际收益曲线是线性的,边际收益曲线恰好平分连接价格袖和需求曲线的任何一条水平线。由于假设成本为零,所以双寡头厂商按照总收益最大的原则来提供产量。

开始时,第一家厂商为了利润最大化按市场容量的半数提供产量.此时的数量QQ1是所有市场容量的1/2。通过这一产量在需求曲线D上的相应点A可以拟定价格为P1。现在市场上出现第二家厂商,他认为第一家厂商不会改变销售量Q1,为了最大化利润,他按照剩下的市场容量的半数提供产量,数量为Q1Q2=Q1/2.这个产量占市场容量的1/4。这时,价格为P2。按照这一价格,第一家厂商的利润会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家厂商会采用行动,它认为第二家厂商不会改变销售量,由此认为自己的市场容量为所有市场容量的3/4,并按此市场容量的半数提供产量,即它生产总市场容量的3/8,比原产量减少1/8。第一家厂商的产量下降,则价格有所回升。这时第二家厂商也采用行动,它也认为第一家厂商的销售不会变动,因而认为自己的市场容量为总市场容量的5/8,并按这一容量的半数来提供产量,即它生产总市场容量的5/16,比本来增长1/16。第二家厂商的产量增长导致价格下降。

这样,第一家厂商的产量逐渐减少,第二家厂商的产量逐渐增长,过程一直进行到最后两家厂商的产量为市场容量的1/3为止,即,第一家厂商的最后产量为市场容量的1/3为止,即,第一家厂家的最后产量为(1/2-1/8-1/32-…)Q=Q/3;第二家厂商最后的产量为(1/4+1/6+1/9…)Q=Q/3。在图中,第一家厂商的产量为Qe,第二家厂QEQE',市场价格为PE。最后两家厂商的产量就是双头垄断的古诺解。

寡头垄断市场跟完全垄断市场相比,其市场价格比完全垄断市场价格要低,产量比垄断市场要高,利润比垄断市场要低。但是与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却相反。

十一、斯威寄模型

斯威奇模型又被称为弯折需求曲线模型,它所依据的假设是:寡头垄断厂商竞争时会同时降价,但不会同时提价。即当一个厂商减少价格时,竞争对手同样会减少价格,使得这个厂商想从降价中获得收益是不也许的;而当一个厂商提高价格时,竞争对手会增长销售量而不提高价格,使得这个厂商由于提价而受损。

图(见教材)中d是一家厂商的弯折需求曲线,曲线上的折弯点c将曲线分为左右两个线段,MR是这一个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曲线是根据需求曲线即平均收益曲线得出来的。由于曲线d分为c点左右的两条线段,相应地MR也分为两段,需求曲线d在c点折弯,与弯折点C相相应,边际收益曲线MR出现间断点。

图中边际成本曲线MC1或MC2和边际收益曲线MR的交点决定的产量为Q1,这一产量通过需求曲线d上的相应点C拟定的价格为P1。图中MR曲线间断点上那段垂直虚线表白,寡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具有稳定性。厂商的边际成本在MC1和MC2区间内上下变动,都不会改变价格和产量。除非边际成本出现很大幅度的上升或下降,才会引起价格和产量的变动。如,当边际成本曲线上升为MC3时,MR和MC3的交点决定的产量为Q2,通过这一产量在需求曲线上的相应点拟定的价格为P2,产量下降,价格上升。

一般,人们认为弯折需求曲线是存在于寡头厂商决策者心目中的主观需求曲线,它为寡头厂商维持刚性价格(刚性价格指当成本有着一定的改变时而价格却保持不变)提供了一种解释。

十二、合作模型一卡特尔模型

卡特尔模型是典型的合作或者说串谋的例子。卡特尔就是这样一个组织,在组织中厂商串谋到一起,试图拟定位整个行业的利润实现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这样,一个卡特尔组织就像一个垄断厂商同样,只要市场需求相称缺少弹性,它可以将价格提高到大大高于竞争的水平。

一般商言卡特尔成功的条件重要有这两个:第一个条件就是,一个稳定的卡特尔组织必须要在其成员对价格和生产水平达成协定并遵守该协定的基础上形成。由于不同的成员有不同的成本,有不同的市场需求,甚至有不同的目的,因而他们也许想要不同的价格水平。或者各成员也许受到通过略微降价即夺取比分派给它的更大的市场份额来欺骗其他厂商的诱惑,从而导致卡特尔组织的解体。只有长期回到竞争价格的威胁才干阻止这种欺骗,假如卡待尔的利润足够大,这种威胁是有效的。第二个条件就是垄断势力的潜在也许。即使一个卡持尔可以解决组织上的问题,但假如它而临的是一条具有高度弹性的需求曲线,它就只有很小的即的余地,因而组成卡特尔的利益就是很小的。

十三、博奕论初步

博奔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互相依存和互相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博奕论被应用于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研究领域。近2023来,博实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博奕论的应用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发展。

1.博奕论的基本概念

在每一个博突中,都至少有两个参与者,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赂。作为博奕的结局,每个参与者都得到各自的报酬。每一个参与者的报酬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的策略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无论其他参与者采用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赂就是他的占优策略。也就是说,假如某一个参与者具有占优策略,那么,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该参与者确信自己所选择的惟一策略都是最优的。

所谓博奕均衡指博奕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状态。一般地说.由博突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而纳什均衡指怔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赂,假如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

由此可见,占优策略是比纳什均衡更强的一个博奕均衡概念。占优策赂均衡规定任何一个参与者对于其他参与者的任何策赂选择来说,其最优策略都是惟一的。而纳什均衡只规定任何一个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给定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所以,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一定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囚犯的困境反映了一个问题:从个人角度出发所选择的占优策略,从整体来看,却是最差的结局,即个人理性与团队理性的冲突。囚犯的因境所体现的问题可以发生在不少的博奕场合。

2.博弃的分类

(1)博奕按照参与人之间能否达成协议分为合作博奕与非合作博奔。能达成协议的称为合作博实,合作博奕强调团队理性;不能达成协议的称为非合作博奔,非合作博奕更注重个人理性。

(2)按照参与人行为的先后顺序可分为静态博实和动态博奔。静态博奔指参与人同时行动或虽非同时行动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采用了什么具体行动。动态博奔指参与人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观测到先行动者的行动。

(3)按照参与人所掌握的信息分为完全信息博奔和不完全信息博奕。完全信息博实指每个参与人对所有其别人的特性、支付函数、策略空间等有准确的结识;相反为不完全信息博奔。

(4)按参与人的个数或可选择的战略数量多少分为有限博奔和无限博奔。有限博实指参与人的个数以及每个参与人认可选择的策赂数目有限,否则为无限博奔。

(5)按支付结果分为军和博奔与非零和博奔。军和博实指所有参与人支付值的总和为零,非零和博奔的支付值总和不为零。

3.反复傅奔

动态博穷是一种反复进行的博奔。反复博奔是动态博穷的一种特殊情况。在反复博奕中,同一个博奔被反复多次。

在无限期反复博奔中,对于任何一个参与者的欺骗和违约行为,其他参与者总会有机会给予报复。所以,每一个参与者都不会采用违约或欺骗的行为,囚犯困境合作的均衡解是存在的。

但在有限期反复博实中,在博穷一开始的第1期,每个参与者就会采用欺骗或违约的不合作策赂。所以,在有限期反复博奔中,囚犯困境博奔的纳什均衡是参与者的不合作。

十四、市场类型和经济效率

经济效率指运用经济资源的有效性。市场结构类型直接影响经济效率的高低,对不同市场结构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状态的分析可以得出:完全竞争市场的经济效率是最高的,另一方面是垄断竞争,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