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1_第1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1_第2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1_第3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1_第4页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1教材分析^p本课通过实验来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学生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能对线段的长度进展根本的测量与计算。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任意〔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2、让学生经历探究数学的过程,通过猜测—实验—结论的方式,感受数学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想像、猜测,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进步观察才能和动手操作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重点: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难点:断定两条线段的和等于第三条线段时能不能组成三角形。预设过程一、引入:1、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电线穿在一起,〔这电线穿在一起做什么用知道吗?〕头尾相连,会得到什么图形?2、首尾相连一定是三形吗?〔举手表决〕。刚刚有的同学认为可能围成,有的认为可能围不成,那到底能不能呢?同桌合作,剪一剪,围一围。二、展开:1、学生操作:把一根吸管任意剪成三段,再用电线绕一绕。2、反响:把具代表性的三种不同情况的贴在黑板上。为了便于研究,给标上序号。〔围成的贴三个、围不成的各一个,〕3、同桌讨论考虑:假设我们把吸管看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也就是三条线段。同样的一根线段,任意剪成三段,为什么1、2、3号能围成三角形,而4、5号却围不成呢?课件演示.4、交流并作第一次。板书:三角形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5、尝试:出示4厘米、10厘米、5厘米的三条线段。符合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吗?6、第二次:板书:任意〔较短〕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7、自学:书上是怎样说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自学书本第82页。三、稳固:1、书上86页习题,在能围成三角形的各组小棒下面画钩。集体交流,能不能用刚刚的算式来说明?有没有用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或你认为哪个方法能快速判断?2、对习题进展变式练习①3厘米4厘米5厘米:观察边有什么特点?是不是所有的三个连续自然数都能围成三角形呢?举例:1、2、3或0、1、2或7、8、9。想象一下,这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是怎样的?〔初中会学到勾三、股四、弦五〕②3厘米3厘米3厘米:三边有什么特点?围成的图形是怎样的?〔正三角形或等边三角形〕是不是所有的三条相等的线段都围成正三角形?③2厘米2厘米6厘米:怎么变才能围成?怎样判断呢?④3厘米3厘米5厘米:用手势表示一下围成的样子,知道是什么三角形吗?假如换掉其中5厘米的这条边,可以怎么换?讨论一下。交流: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都以取厘米的数。331:搭起来的三角形会是怎样的?用一个词来说:细细的、尖尖的。。332、333〔这是什么三角形〕、334、335。发现图形有什么变化?〔扁了、胖了、矮了〕假如要换调3厘米的边,可以怎么换?四、拓展1、哪条路最近?请用今天所学知识来解释。2、抽象出三角形:用字母表示三角形三边关系3、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剪三段围成三角形中的奥秘解析4。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2【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94~96。【教材分析^p】《栽蒜苗〔一〕》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首先,教材创设了“栽蒜苗”的理论活动,学生在15天的观察与记录中经历着数据搜集的全过程,体验着数据搜集的方法,感受着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其次,教材提供了学习活动的一些根本要求,即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数据描绘的方法与过程,感受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感悟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敏性。最后,教材通过“试一试”与“练一练”的学习情景,促进学生学会读条形统计图,进步读图才能,开展统计观念。【学情分析^p】在第一学段,学生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感受过“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在第二学段,当学生面对一个新的理论情境〔如:“栽蒜苗”〕时,他们自然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记录蒜苗的生长情况,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当学生发现“格子不够画”的时候,自然会产生认知冲突,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进展交流,学生能比拟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敏性。【教学目的】1.通过实验记录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表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和灵敏性。2.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3.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4、经历搜集、整理、分析^p数据的活动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难点】体会和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单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教学准备】课件,方格纸,彩笔。【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有关的统计知识。[板书:栽蒜苗(一)]二、探究新知1、学习数据搜集的方法。师:同学们,怎样观察与记录呢?我们来看看天才小学的小朋友们是怎样做的。2、讨论数据描绘的方法。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表。〔学生汇报,集体交流〕师:通过统计表同学们都知道了谁的蒜苗长得高,谁的蒜苗长得矮。为了形象地反映这些蒜苗生长的情况,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画条形统计图〕3、制作条形统计图师:好,我们来在方格纸上涂蒜苗生长的条形。〔老师给每个小组发两张15×9的方格纸。〕生:老师,这张方格纸的一格表示1厘米,格子数不够涂怎么办?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有没有方法解决格子数不够涂的问题呢?〔再补充格子,用一格表示2厘米〕师:请同学们看第二小组蒜苗第十五天生长情况统计图。〔交流信息,指出用一格表示3厘米〕师:刚刚大家想出了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好方法,它能解决格子不够用的问题。那么每张图上的每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假如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4、讨论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师:观察这些条形统计图,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指名口答,通过交流,老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形象、详细,使人一目了然。三、稳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91页“试一试”及P92页“练一练”1、试一试这两道题目的练习主要是稳固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结合现实的背景,说出条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实际意义。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说得过程中体会从一小格表示的几个单位中理解条形所代表的实际数据。鼓励学生从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2、练一练先让学生在已确定每小格表示几个单位的方格纸上独立画条形统计图,再进展展示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样画条形统计图的,你能从图上获取哪些信息?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今天认识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点?〔让学生自由答复〕五、理论活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数据来反响?请每个小组的同学自己选择一个主题,进展调查,并将调查的数据在附页2中制成条形统计图。板书设计:栽蒜苗〔一〕条形统计图2cm3cm一格表示100个多个单位2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3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第71页《求小数的近似数》。教学目的:1.借助已有经历,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可以正确地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才能,初步学惯用猜测、比拟、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数学知识。3.通过独立考虑,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解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谈话:同学们,本单元前面几个信息窗我们学习了形形色色的鸟蛋和龟蛋带给我们的数学知识。本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本单元最后一个信息窗绿毛龟蛋带给我们的数学知识。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画面,你知道了什么?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合作交流。2.谈话:这节课重点解决他们说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和绿毛龟蛋的宽径约是多少这两个问题。其他问题放在问题口袋里以后解决,可以吗?[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通过明晰生动的情境图中出现的两位同学不同的测量结果让学生观察讨论,学生意见不一,于是需要寻找正确的判断方法,由此激起学生探寻新知的强烈愿望。二、探究新知1.学生独立考虑他们说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谈话:观察两位同学说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小华读出的结果是一个一位小数,小明读出的结果是一个整数。谈话:对,求3.94的近似数,根据不同的要求,既可以保存一位小数,也可以保存整数。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情况,根据我们求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研究一下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学生独立研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谈话: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你是怎样求3.94的近似数的?把你的方法向大家介绍一下。谈话:你的方法很正确,还有哪位同学与他求得的近似数不同?谈话:你的方法也很正确。因此,我们在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仍然运用了四舍五入法,关键是看准确到哪一位。2.学生独立考虑绿毛龟蛋的宽径约是多少?这一问题学生独立考虑后,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时候小数的近似数的2,什么时候小数的近似数的2.0。讨论得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时,保存小数的数位不同,准确程度也不同。[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在观察中探究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观察讨论过程中教谈话为学生创设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体会自由选择的轻松和快乐。三、稳固应用1.黄河的流域面积是75.14万平方千米。〔保存一位小数〕2.把1.463保存整数、把1.463保存一位小数和把1.463保存两位小数这三种说法的结果是否是一样的?3.小华的体重保存整数是45千克,他的体重可能是多少千克?[设计意图]练习中让学生交流不同的考虑方法,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方法的简洁,但也照顾学生不同的认知程度,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四、感悟收获谈话:今天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说本课的收获及体验〕课后反思: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的指导者。本节的教学我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而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让他们去观察,去考虑,去交流,在观察中探究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老师为学生创设自由选择的空间,引导学生敞开思维,多角度探究,实现高效率学习。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4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61页教学目的:1、知道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根据这一变化规律,比拟纯熟地判断随着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引起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2、经历小数点挪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体会观察比拟、归纳的学习方法。3、感受数学知识中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情感。重点难点:掌握小数点位置挪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教法学法:1、教法:情境激趣,引导探究。2、学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生成问题激兴导入1、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师:知道这节课我们要研究哪局部内容吗?师:你看了这个题目,大家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根据学生答复板书:向哪移?变化?〕师:带着问题学习会让我们的学习过程更明晰,学习目的更明确。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解决心中疑惑。〔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利用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自主发问。这些问题来自于学生本身的考虑,也就是他们急于探究新知的动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探究中去。〕2、出示孙悟空打小妖的情境动画,将情境中的数据列出,感知小数点位置的变化及小数大小变化。师:课前老师通过和同学们交流知道同学们都爱看西游记,这天师徒四人正行走在西去取经的路上,突然杀出一个妖怪,想不想看当时是什么情况?〔放动画片〕〔设计意图: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挪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为探究有什么变化规律作好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究的冲动。〕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从情境中提取数据让学生填空0.009米=〔9〕毫米①0.09米=〔90〕毫米②0.9米=〔900〕毫米③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5教学内容:p.13、14教学目的:通过对一些常见容器的实验,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并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才能。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教学难点:形成一升的详细概念。学具准备:每生自带2件左右常见的容器。教学过程:一、检查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对工作,检查学生的口算完成情况。二、交流检查学生昨天回家的理论作业比方: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个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拟小的容器〕1个电饭煲是2升多,1个大油桶是5升,一个水池30升,一个脸盆5升〔较大的容器〕在学生交流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划该容器的大小;〔2〕继续补充三、完成书上的想想做做1、用自己制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别倒入下面的容器里,看看水面各在哪里。比方:煲的1/2,锅的差不多,脸盆的1/5可继续让学生估一估,整个容器的容量大约是几升。2、下面的容器里大约各能盛多少升水?在适宜的答案下面画这里的4张图,可以让学生先挑一个最有把握的说,并说清楚理由。再以此为参照,进展推算其他的容器。也可用排除法进展,但都要学生充分说理,不能是简单的凭感觉。四、指导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6探究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钝角、锐角、直角、平角及三角形分类的根底上,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来认识和学习的。1.重视知识的探究与发现。在教学中,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给出,而是整节课都是在引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活动探究中进展。在探究活动中,不但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注意留给学生充分进展主动探究和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归纳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2.重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能在理论中感知、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满足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才能和创新才能。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量角器直尺三角尺学生准备:量角器三角尺教学过程一、常识导入。(3分钟)1.介绍帕斯卡:早在300多年前有一个科学家,他在12岁时验证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他就是法国科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2.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也来验证一下三角形的内角和。1.倾听老师的介绍,理解帕斯卡。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填空。(1)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三角形。(2)平角=()°直角=()°周角=()°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8分钟)(一)量算法。1.探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1)出示一副三角尺,引导学生说一说各个角的度数。(2)引导学生算一算它们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2.探究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1)引导学生猜一猜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2)组织学生验证一般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①引导学生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再计算三个内角的和。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把结果填入记录表中。③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3)引导学生明确由于测量有误差,实际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二)剪拼法。1.组织学生用剪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内角和。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3.课件演示,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三)折拼法。1.引导学生结合剪拼法尝试折拼法。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3.课件演示折拼法。(一)1.(1)说出每个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①90°;60°;30°。②90°;45°;45°。(2)独立算出每个三角尺的内角和。(3)得出结论:这两个三角尺的内角和都是180°。2.(1)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猜测:一种是内角和可能是180°,另一种是内角和一定是180°。(2)小组合作进展探究,量一量,算一算,说一说。三角形种类每个内角的度数三个内角的和锐角三角形65°46°68°179°钝角三角形110°25°46°181°等腰三角形70°55°55°180°等边三角形60°60°60°180°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在180°左右。(3)听老师讲解,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二)1.把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来,小组内拼合。在拼合过程中要注意:顶点重合,三个角拼合。2.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正好拼成了一个平角,也就是180°。3.观看课件演示,明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它的内角和是180°。(三)1.动手折一折、拼一拼。2.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正好是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3.观看课件演示,再次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算一算。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3.在能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后面画“√”。(1)90°;20°;70°。()(2)100°;50°;50°。()(3)70°;70°;70°。()(4)80°;70°;30°。()4.猜一猜。有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是20°,它可能是什么三角形?5.∠1、∠2、∠3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请你计算出每个三角形中∠1的度数。(1)∠2=58°∠3=48°(2)∠2=∠3=70°(3)∠1=∠2=∠3三、稳固练习。(16分钟)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把两个小三角形合成一个大三角形,这个大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90°B.180°C.360°2.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锐角,那么第三个角()。A.也是锐角B.一定是直角C.一定是钝角D.无法确定小组合作,选一选,明确答案。1.明确任何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无关。2.通过讨论,明确任何一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所以无法确定。6.如下列图,在直角三角形中,∠2=30°,不计算,你知道∠1的度数吗?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3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7一、教育目的:1、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气氛。2、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根底,学习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将来的开展。4、明确数学学习的各项要求。二、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的方法1、首先在黑板上写上了“数学”两个字,介绍了自己姓“申”,“你知道老师的姓几划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数出来的)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数数,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离不开数数的。2、“请你猜猜沈老师大概几岁?”“你为什么猜我35岁的?”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观察(板书:观察),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常用的并且是相当重要的方法。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的好习惯。3、“你为什么猜我28岁的?”学生一脸自信说:“老师比我妈妈要年轻,所以猜28岁。”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比拟(板书:比拟),在数学学习中比拟也是数学学习常用的方法。4、“你为什么猜我30岁的?”学生解释着:“我知道沈老师的儿子读幼儿园,所以猜30岁。”请问: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类推,从沈申老师儿子的年龄推测出老师的年龄,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并告诉学生我的实际年龄,并表扬了那些猜得比拟准的学生观察才能强,有自己的想法,是肯定可以学好数学的。5、总结:看来数学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学好数学。(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将来讲故事《木匠的房子》。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可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助。木匠容许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了。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非常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你就是那个木匠。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假如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听后,让学生说说想法,明白什么?老师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故事?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根底,学习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将来的开展。希望小故事比说教有力量有效果。(三)重温数学课堂听说读写的要求。一、听的要求1、听讲时身体坐正,双手抱胸,双脚放平,注意力集中,不随意交谈、打闹、下位,不做小动作,不伸懒腰,不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动作。(训练坐姿)2、珍惜课堂每一分钟,认真倾听,积极考虑,大胆发言、质疑,不但学懂学会,还要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做到会学。我们是中年级的高段学生,应有选择地做好听课笔记,写在书本上,以进步学习效率。3、听同学发言或提问时,做到不观望、不插嘴、不嘲笑。当听到见解、观点一致时,自然地表示认可或赞许;当听到不同意见时,待同学发言完毕后,再提出建议或进展补充,“我补充……的意见”,不允许插话、抢嘴,随意地打断同学发言。二、说的要求1、课堂上答复提问与提出问题标准地举起右手示意,不能站着举手或是边举手边喊,经老师允许后起立站直答复,假如不知道怎样答复,应礼貌地如实告诉老师:“对不起,我不懂(我没想好)。”发言完毕,经老师同意后轻轻坐下。2、答题或提问态度严肃认真,立姿自然得体,讲普通话,吐字明晰,声音响亮。答题形式讲究标准,用上“我认为……”、“我发现……”、“我补充……的意见”等说话形式,做到说话完好,条理清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三、读的要求读题,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四、写的要求1、在课堂上做作业时应该听清要求,明确格式,不擅自分开座位或窃窃私语,保持教室的安静。2、作业格式标准、行款整齐,独立、按时完成。3、作业假设有过失,需要更改之处,不可乱涂乱改,只须在错误局部划两条斜线或直线,删去即可,再在规定区域订正。4、作业姿势要端正,左手按住作业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自觉保护视力。5、作业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乱扔、乱写、乱画与撕毁,保持作业本的卫生与整洁。五、合作学习的要求1、围绕主题人人参与小组讨论,主动有序地发表个人意见,认真听取别人发言,待同学讲完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与看法。2、在班里发表小组意见时,用上“我们认为、我们觉得”等说话形式,尊重合作学习的劳动成果。3、评优奖励①课堂作业评比②家庭作业评比③课前预习评比④口算比赛评比⑤笔算比赛评比六、课本、本子、铅笔的使用与保管1、课本要包上书皮,并在课本的封面的最上端写上名字。2、本子:准备一个数学练习本和一个课堂作业本。3、铅笔:每天至少带两根削好的,用完之后要放在笔盒里。4、每节上课之前,要把下节要上课所需要的学惯用品准备好。老师小结:老师相信:在新的学期里,同学们都能快乐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8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理解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点挪动所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这节课是本单元的关键,所以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以下两点:1.在不断的设疑中,启发学生考虑问题、自主探究、发现规律。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动力。通过计算大小不同的物体的面积,在已有的整数乘法知识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考虑0.3×0.2的积是多少,使学生在比拟中发现积的变化规律。接着通过计算小数乘法,再次设疑:同样是小数乘法,为什么有的积是一位小数,有的积是两位小数或三位小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进而设疑: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探究,打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2.习题的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开展。习题以闯关形式出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习题的设计是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稳固和深化,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使全体学生的智力都能得到开展,充分表达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开展”的课程理念。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同学们,市政府修建了一个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坛,花坛的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课件出示街心广场情境图)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街心广场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引导探究,初步感知(一)探究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是长方形)2.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3.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4.根据学生的答复提出问题。(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2)花坛的面积是多少?(3)地砖的面积是多少?(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5.引导学生计算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和花坛的面积。(学生汇报)(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为30×20=600(米2)。(2)花坛的面积为3×2=6(米2)。师:地砖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独立考虑,想一想怎样计算0.3×0.2,然后四人一个小组,互相交流一下你们的想法。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后全班汇报。6.汇报结果。0.3米=3分米0.2米=2分米3×2=6(分米2)=0.06(米2)师:说一说你们小组为什么要把0.3米和0.2米转化成3分米和2分米。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两个式子。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30×20=600(米2)花坛的面积:3×2=6(米2)7.引导:看一看这两个长方形长与长之间,宽与宽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交流,明确:(1)这两个长方形的长由30米到3米,缩小到原来的;(2)这两个长方形的宽由20米到2米,缩小到原来的。师:同学们对这两个式子中的长、宽进展了比拟,如今我们比拟一下它们的面积,你有什么发现?生:面积从600平方米到6平方米,缩小到原来的。师:用上面的方法比拟一下0.3×0.2=0.06和3×2=6,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9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想想做做”第5~10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稳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步计算的才能。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稳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教学资料:小黑板、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二、组织练习。1、“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口算,交流答案。指名几人说说口算的方法。2、“想想做做”第6题第1、2两列。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成两组,在自己本子上练习。集体订正。强调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3、“想想做做”第7题。〔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2〕要求什么?应该知道什么?〔3〕学生先自练,再指名交流。4、“想想做做”第8题。读题,理解题意。这题要求什么?已经知道了什么条件?应该怎么求?〔注意:这题的数据相当的多,学生在理解题意上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做适当的引导。〕5“想想做做”第9题。学生自己读题,独立完成。交流方法。①5300-115×45=5300-5175=125〔个〕答:她45分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②5300÷45=117〔个〕……35〔个〕答:她45分不能把这份稿件打完。6、教学考虑题。〔1〕学生尝试填数。〔2〕针对学生出现困难的地方作出指导。〔3〕交流结果,当然答案不一定都是唯一的。三、课后延伸完成第2页“想想做做”第6题的第3列,和第3页“想想做做”第10题。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10教学目的:1、认知目的:知道简便运算的根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2、技能目的: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展简便计算。3、情感目的:接纳并乐于运用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通过综合运用运算定律,使学生感到自由。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数学家高斯小时候,老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目:l+2+3+…+99+100=。同学们都埋头算了起来,高斯却没有,他仔细地观察了算式,认真地想了想,马上报出得数。他是怎么想的?你能算吗?为了彻底搞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从考察比拟简单的问题人手。二、新课教学:1、教学例3:254+687+313〔1〕师生竞赛,看谁算得快。〔2〕通过比赛,请速度快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情况:a、不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只是学生计算才能强、速度快。问:有更简单的方法吗?b.生答:254+687+313=254+(687+313)问:你是怎样想到的?这样算为什么会比拟快?〔1〕提醒课题:〔2〕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千、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定律”〕〔3〕根本运用:用简便方法计算。718+57+8257+62+138让学生独立完成,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A、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一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展简便计算。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2、凑整训练: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作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362831597253。471643174033、教学例4:27+56+173+44〔1〕学生进展尝试练习。〔2〕反响——投影出示整个计算过程。〔3〕请同学们当小老师,说说为什么可这样做?根据什么?〔4〕小结:先凑整,再简算。凑整中同时使用交换律、结合律,我们可以把加法式中的数任意调换位置,也可以按需要把任意两个数放在一起加。三、自主训练1、怎样简便怎样算。77+255+45+23273+15+185+1868+74+33+67125+21+33+48〔1〕分组完成〔每组一张玻璃片,中等生解答,投影校对〕。〔2〕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根据是什么?〔指名说、同桌互说〕2、看算式直接写出得数:“练一练”3。口答得数,说说根据和方法。①开展训练:老师出给高斯的题目怎样算?1+2+3+4+5+6+7……+99+100=(1+100)+(2+99)+…十(50+51)=×50=5050四、课堂小结:1、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关键是什么?2、综合运用计算律进展计算,你有何感觉?注意:当能纯熟运用时,简算过程可写可不写。五、课堂作业:《作业本》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11教学总目的: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使学生理解整数四那么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展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进步整数口算、笔算的纯熟程度。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拟纯熟地进展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那么混合运算顺序,会比拟纯熟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拟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拟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展爱祖国、爱社会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的主要知识及构造: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那么运算,量的计量,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法及才能培养的主要方向: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才能。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12设计说明《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思想蕴涵在数学知识形成、开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独立考虑、合作交流,逐步感悟数学思想。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我设计了以知识为明线,以数学思想为暗线的教学过程:1.在分类中感知小数。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类问题。上课伊始,通过播放老师测量情境,让学生感知小数产生的必要性。然后我出示一组小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给这些小数分类,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并检测学生对小数的认知程度。2.在数形结合中自主探究小数。《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探究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自主探究小数的意义,在汇报交流中逐渐明晰小数与十进分数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3.找准起点,促进知识的迁移。小数的意义借助分数来掌握,必须经历感悟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络的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详细分析^p一位小数的意义,然后运用迁移的方法去理解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开展学生的类比、推理才能,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络,感受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米尺教学过程⊙在分类中感知小数1.在分类中感知小数。师:谁能说一说你们都搜集到了哪些生活中常用的小数?(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小数,你能把这些小数分一分类吗?(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2.导入新课。师:展示学生分类的情况,这节课就让我们根据同学们这种分类来探究小数的意义。(提醒课题)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出学习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生活中的小数分类,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历,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探究新知1.理解小数的产生。(1)引导学生动手量课桌、黑板等物体的边长。(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然后分组汇报)(2)刚刚同学们都很认真地进展了测量。假如在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求用“米”作单位,不够1米怎么办?(学生可能感到很困惑,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分数表示)(3)老师小结: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因为日常生活和消费的需要产生了小数。2.教学小数的意义。(1)认识一位小数。①课件出示米尺图。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指一指每一份所对应的位置。②根据分数的意义,1分米=米,米也可以用0.1米表示。(板书:1分米米0.1米)③启发学生:(指3分米处)把1米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引导学生说出:3分米米0.3米)④(指7分米处)你们能说一说这里用整数、分数、小数分别怎么表示吗?(引导学生说出:7分米米0.7米)⑤从前面的学习过程中,你发现分数与小数的联络了吗?(引导学生进展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预设生1:我发现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的形式。生2:我发现一位小数表示的是非常之几。⑥老师小结: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非常之几。(2)认识两位小数。①你能猜一猜两位小数与什么样的分数有关系吗?[课件出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长()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这样的3份是()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这样的7份是()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米]②引导学生观察米尺,结合老师出示的习题进展分组讨论。(指名答复,并板书:1厘米米0.01米3厘米米0.03米7厘米米0.07米)(3)认识三位小数。师: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长多少?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13教学目的:1。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究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2。能正确进展简单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在学习了小数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根底上,探究简单的一位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与算理。2。过多样化算法,进一步稳固小数乘整数的算法,浸透转化思想。教学流程:一、学情调查1。读出下面小数,结合情境说说它们的含义。0。2元0。3元0。6元0。4元0。05元2。填空。5角=〔〕元8角=〔〕元10角=〔〕元1。58元=〔〕元〔〕角〔〕分4。06元=〔〕元〔〕分2。4元=〔〕元〔〕角6角5分=〔〕元二、质疑探究1。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33页情境图,谁能提出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1〕课件展示教材上的信息,老师引领提问题。生1提出问题: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师:同组交流你的想法。生2:加法算式为:〔〕生3:乘法算式为:〔〕师:在这里,0。24表示的是〔〕,乘法是加法的〔〕。〔2〕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算出0。24是多少元吗?动脑试一试。[尝试计算,四人小组交流算法,算法汇报。]生4:一个橡皮擦0。2元,四个橡皮擦就是0。2+0。2+0。2+0。2=〔〕元。生5:0。2元就是2角,4个2角就是8角,8角等于0。8元。所以0。24=〔〕元。生6:我们用涂色的方法也可以算出0。24=0。8元。用一个正方形表示1元,把它平均分成10份,2份就是0。2元,也就是一个橡皮擦的价钱,买4个就涂色4个0。2元,合起来是0。8元。生7:4个0。2就是〔〕个0。1;8个0。1就是0。8。师:仔细看笑笑与你的做法一样吗?生8:一样。我认为〔〕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4个0。3=〔〕生9:淘气总结得也很容易懂。2。师: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鼓励学生将前面学习的方法加以运用,独立、主动探究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并经历交流各自计算方法的过程。〕再尝试提出不同问题,并列式计算。生10:化成角简单。0。4元=〔〕角3个0。4元=〔〕角师:多媒体演示面积模型;3个0。4=〔〕生:同组交流。0。4是〔〕个0。1,3个0。4是〔〕个0。1三、达标检测。〔多媒体依次出现,便于汇报反响〕1。教材第34页练一练13题。2。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4题。讨论:0。011000=〔〕3。0。6+0。6+0。6+0。6+0。6=〔〕〔〕0。34可以看成是〔〕个0。3连续相加。0。083=〔〕+〔〕+〔〕一本作文本0。9元,买4本多少元?〔只列式〕加法算式: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四、拓展延伸。〔多媒体出示〕☆我们周村小学大门口的街道旁栽了一行柳树,每1。2米栽一棵,那么从第一棵到第六棵共有多少米?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北师大版)14教学目的:1、能正确地进展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展计算。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步解决问题的才能。重点难点:1、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准确地计算。2、能选择简便的方法准确计算。教学准备:购物小票、购物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课本超市购物图,笑笑在收银台结算账单。师:笑笑正在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让我们一起帮助她。2、师出示购物小票,学生说说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生答货号、销售价、数量、应付款、实付款、实收、找零。〕3、师:怎样帮助笑笑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二、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