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编15篇_第1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编15篇_第2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编15篇_第3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编15篇_第4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编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编1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汇编15篇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设计说明本节课的设计表达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开展”的思想,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观察、试验、合作的才能。1、注重逆向思维的启蒙训练。本节教案侧重于逆向思维题目的设计与训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资,巧妙地引导学生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推断物体数量的多少。学生的思维在自然的过渡中顺势转换,使逆向思维才能得到初步的训练和进步。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节课在设计中创设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给予肯定和赞扬,保护学生幼小的创新思维萌芽。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10张扑克(其中梅花1张、方块3张、红桃6张)学生准备1个纸盒、10个红球、3个黄球教学过程⊙游戏活动,激趣引入师: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师举起扑克牌)预设生:扑克牌。师:如今老师想利用手中的10张扑克牌和大家玩一个小游戏,谁愿意参加?师指出21名同学参加,其中一名同学在统计表中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其余20名同学每人依次抽取一张扑克牌,记录后再放回去。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扑克牌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交流理论,探究发现1、讨论交流,体会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间的关系。师:通过刚刚的游戏,我们得到了一张简单的统计表,这张统计表显示了每种花色的扑克牌被抽出的次数,同学们能从这张统计表中发现什么数学问题吗?预设生: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看出红桃被抽出的次数最多,梅花被抽出的次数最少。师:能用我们学的可能性的知识说一说吗?(红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师:说得很准确,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一种事物对应总数中的数量越多,它被摸出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可能性越小。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统计表上的结果,猜一猜老师手中的扑克牌,哪种花色的多?哪种花色的少?预设生:因为红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所以一定是红桃最多,梅花最少。(师把手中的扑克牌举起,让学生看清楚每种花色的扑克牌的数量)师:同学们真聪明!红桃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大,所以数量最多;梅花被抽出的可能性最小,所以数量最少。这又一次证明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2、理论操作,深化探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规律性。(师出示教材46页例3情境图)(1)小组活动:盒子里装有红、黄两种颜色的球,每个小组的盒子里装的球都是一样的。从中摸出一个球后再放回去摇匀,重复20次并记录下球的颜色。(2)分8组完成汇报,老师出示表格并进展填写。(3)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猜测一下,盒子里是红球多还是黄球多?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一.小数乘法教学内容:1.小数乘整数3.小数乘小数的验算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小数除法单元要点分析^p1.小数除以整数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二〕第三课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验算2.一个数除以小数2.练习课3.求商的近似值5.用计算器探究规律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利用计算器独立探究,发现规律,再用观察来完成各题的商。2.过程与方法:用先独立发现后小组交流的方式进展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照、分析^p、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运用计算器计算,发现算式的规律。教学难点:运用规律直接写出商。教学过程一、复习1.什么叫循环小数?请举3个例子。2.小数分为几类?〔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二、新授课1.教学教科书第29页的例题10.〔1〕出例如题10:1÷112÷113÷114÷115÷11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1÷11,那么计算器上显示0.090909091.由于1÷11的结果是一个循环小数,所以0.090909091是一个近似数,而这道题采用的是符号,所以我们要把近似数复原为循环小数:0.0909。1÷11=0.09092÷11=0.18183÷11=0.27274÷11=0.36365÷11=0.4545〔2〕观察: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五道题的结果有什么特点?分析^p:1÷11的循环节是092÷11的循环节是183÷11的循环节是274÷11的循环节是36发现: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2倍,循环节也扩大2倍,被除数扩大3倍,循环节也扩大3倍〔3〕根据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商。6÷11=0.54547÷11=0.63638÷11=0.72729÷11=0.8181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做一做”。〔1〕学生先用计算器算出前4题的结果。3×7=213.3×7=22.113.33×7=222.1113.333×7=2222.1111〔2〕观察:第一个式子中,两个因数的位数和是多少?积的位数是多少?积是由那两个数字组成的?积的小数在哪里?再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第三式和第四式。〔3〕根据前几题的规律,得出后两题的结果。3.3333×6666.7=22222.1111113.33333×66666.7=222222.1111111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的: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p才能和综合应用知识的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教学课时:1总课时教学思路: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复习,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积极回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根底。一、复习准备1倍嗝教蹇渭出示:用小数和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中的阴影局部。2(1)0.3里面有3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2)0.12里面有12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3)0.016里面有16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3卑严旅娓鞲龇质写成除法算式。2/35/68/4师: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板书课题)二、进展新课1苯萄Ю1多媒体课件出例如1:把3/4,11/25,23/8化成小数。师:怎样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呢?对照前面复习的内容,你觉得可以用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来把分数化成小数呢?引导学生分析^p出可以把分数写成除法算式来计算。师:我们可以试着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想一想,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讨论后答复:可以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求出它的小数商。师:用这个方法,自己选一个分数试一试。学生完成作业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3/4=3÷4=0.7511/25=11÷25=0.442/38=23÷8=2.875师:能说一说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吗?随学生的答复板书:先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再求商。师: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在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要求学生完成第28页课堂活动第2题,完成后抽学生答复。师: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时你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生:把这些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后,有些算式除不尽。师:这些能除尽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不能除尽的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你能详细说一说哪些分数能除尽,哪些分数会出现除不尽这种现象吗?随学生的答复板书:能除尽(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4,3/5,7/10。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12,6/7,11/15。师:把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你会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征吗?学生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以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4=2×2510=2×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12=2×2×3715=3×5师:根据上面的分析^p你能作出哪些猜测?引导学生说出:我猜测分母只含质因数2和5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假如除了质因数2和5,还含有其他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师:这个猜测对不对?请同学们自己写几个分母只含质因数2和5的分数来试一试。学生试后,肯定这个猜测是对的。2苯萄Ю2多媒体课件出例如2:把0.4,0.8,0.85,1.125化成分数。师:怎样把这些小数化成分数呢?我们可以联络小数的意义来想:0.4是几分之几?0.85又是几分之几呢?师:你能联络小数的意义在下面的直线上填上适宜的分数吗?学生填后,问学生是怎样填的,引导学生说出0.4就是非常之四,0.8就是非常之几,0.85就是百分之八十五,1.125就是千分之一千一百二十五。师:如今大家知道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了吗?生:0.4是非常之四,把它写成分数就是4/10,化简后是2/5。(根据学生的答复板书:0.4=4/10=2/5。)师:这样想对不对?生:对。师:请同学们像他那样考虑,把0.85,1.125化成分数。学生考虑解答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0.85=85/100=17/201.125=1125/1000=9/8师:你是怎样想的呢?生:我是这样想的,0.85表示百分之八十五,写成分数是85/100,把这个分数化简后是17/20。师:(抽第二个学生答复)你又是怎样想的呢?学生答复略。师:你们赞成他们的想法吗?生:赞成。师:我也赞成他们的想法,谁来归纳一下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指导学生说出:把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想这个小数表示的是非常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再把这个小数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化简的要化简。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对口令游戏:由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小数,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把这个小数化成分数,看谁做得又快又对。联络复习题来考虑问题的解决方法,突出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推动作用,用“分解质因数”作一个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数化小数时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深化学生对分数化小数的理解,进步学生对分数化小数方法的掌握程度三、课堂小结略练习设计练习七第1,2,3题。板书设计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教学目的:1、在24点游戏活动中,经历“玩”中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2、能综合运用混合运算的指示,解决点游戏中的血算是问题。3、感受与同伴玩中学数学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数学的兴趣。教学准备:一幅牌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今天数学课你们都带来了什么?你们可别小看这样的一副牌,它里面可有很多的小机密呢?你能抽出任意两张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吗?哪两个数字相乘得24?刚刚有一位小朋友说牌可以用来算24点,大家想玩这个游戏吗?你知道算24点是怎样玩的吗?好吧,我们一起翻开课本自学算24点游戏的玩法。谁来说一说/生:就是利用几张牌,用+-×÷使其结果为24,每张牌只可用一次。下面我们就来算24点。〔板书课题〕二、幸运第一关――对对碰1、三八二十四师:我出8,敢从你的手中拿一张牌和我碰成24吗?生:我出3,三八二十四师:我还出8,敢拿出两张牌跟我碰成24吗?生:……师:你们都是凑成3,再利用三八二十四的口诀碰成24的。2、四六二十四你能自己出一张牌,让全班同学和你碰成24吗?生:43、其它方法12数字宝宝也要来算“24点”,你能让它算出24点吗?三、幸运第二关:三张牌1、7、6、3这三个数能算得24①先自己想一想怎样计算?②同桌商量?③集体讨论〔板书方法〕④同桌互相说2、2、3、4这三张牌怎么想?〔过程同上〕3、9、8、3这三张牌呢?〔过程同上〕4、3、5、9这三张牌呢?〔过程同上〕四、幸运第三关——四张牌1、1258①先自己想一想怎样计算?②小组讨论。③集体讨论〔板书方法〕2、4、5、7、8〔过程同上〕3、3、1、7、9〔过程同上〕4、5、5、9、3〔过程同上〕5、五、比一比1、提要求:每个小组每人抽一张牌,放在桌子上,算出24点,先算出的拍一下手,说出你的方法,对的就能得到4张牌。谁得到的牌最多就是冠军。2、分小组比一比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讲讲你算“24点”的好方法吗?集体交流其实玩起来也很方便,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我们谈了很多体会,有了许多方法,我相信你准能赢你的爸爸妈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初步掌握用分解发和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2、能综合运用平面图性积计算的知识,培养分析^p。综合的才能,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一拼。找一找的过程,体会各种图案之间的内在联络,知道生活中各种物体的组合规律。2、培养动手操作才能,合作交流才能和空间想象才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体验生活中美丽图案的组合规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培养审美观念和热爱学习数学的思想情。教学重难点:初步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灵敏地把组合图形转化为所学过的根本图形,并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稳固根底1、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根本的平面图形?2、他们的面积计算公式分别是什么?〔请学生说一说〕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出示所学过的图形〕师:这些单个的图形称之为简单的根本图形。师:在我门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外表是由这些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我们称之为组合图形。同学们,仔细观擦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地方有组合图形。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观察了教室内的组合图形,在我们的课本上也有几副美丽的图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1、同学们阅读课本。2、同桌交流图案的组成。3、小组和作,拼一拼,讲一讲所拼图形的组成。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组和图形?三、合作探究1、出例如题4的图。师:这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是什么图形?怎样求它的面积?先独立想一想再小组交流。提示。〔1〕这个图形有哪些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2〕求它的面积就是求哪几个图形的面积?〔3〕要求它们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4〕老师给出条件,试求出它的面积。小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2、汇报结果。〔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分别算出它们的面积,再想加。〔2〕把组合图形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先算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3〕仔细阅读课本,补充完好。〔4〕引导学生,总结方法。老师:想一想我们刚刚是怎样求这个组和图形的面积的?你认为那种方法简单呢?总结: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先把组合图形分成易学过的简单徒刑,然后分别求出他们的面积在相加。四、练习稳固1、练习二十二第一、二题。老师出示相关的图形,请同学说说她是由那几种图形组成的。〔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老师巡回指导并讲解〕2、发放练习卡片给学生做一做。说方法: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阴影局部的面积请学生上黑板演示计算过程。老师小结:通过刚刚的练习,可见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可以用相加的方法,也可以用相减的方法。3、你能用几种方法计算下列图的面积。五、课堂小结1、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2、老师总结:组合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应用广泛。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会掌握方法。板书设计:组合图形的面积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根据条件相加或相减〕方法:分割法或添补法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教学内容:课本第11页上的内容。教学目的: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拟、抽象、概括才能,通过探究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究与创造。教学重点: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究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教具准备: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教学过程:一、提醒课题1、先复习自然数按能不能被2整除的分类。2、老师引入: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质数。板书课题:找质数。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活动:拼一拼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2、学生汇报,老师填表〔投影出示下表〕小正方形个数〔n〕拼成的长方形种数n的因数〔1〕让学生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点。3、老师提示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4、老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三、稳固练习〔做一做〕1、在147101115171821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2、完成课件练一练1、2题四、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五、作业。优化作业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50~51页掷一掷相关内容。教学目的:1.在活动中运用已学过的组合、统计、可能性等有关知识,讨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浸透概率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经历猜测、实验、验证的过程。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动手理论才能,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探究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点数之和2,3,4,11,12,明确掷出哪些和的可能性大。教学难点:探究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点数之和为什么是5,6,7,8,9的可能性大。教学准备:老师准备红色、蓝色骰子各1个、课件一套;学生两人一组,每组红色、蓝色骰子各1个、彩色笔及学习单等。教学过程:一、设置悬念,提出问题1.认识骰子。课件出示骰子图片,请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及特征。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庄家用掷骰子来设骗局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掷一掷。〔出示课题:掷一掷〕二、学习新知,探究奥秘〔一〕组合1.考虑:一次掷一个骰子,面朝上的点数可能有哪些?不可能是哪些?2.老师演示:同时掷两个骰子,算一算它们的和是多少?假如两个骰子朝上的两个面的点数相加的和是4,那么红色、蓝色骰子上的点数分别可能是多少?3.猜一猜:一次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面朝上的点数之和可能有哪些?〔板书:点数之和可能有2,3,4,5,6,7,8,9,10,11,12。〕4.动手理论,验证猜测:同时掷两个骰子,每个同学掷几次,看看点数之和是不是在2~12之间?〔二〕事件确实定性与可能性1.刚刚,有谁掷出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是1或13的吗?老师:看来,在上面的所有组合中,最小的和是1+1=2,最大的和是6+6=12,所以,两个数的和是2,3,4,12都是可能发生的事件;但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不可能是1或13,这是一个确定事件。2.考虑:同时掷两个骰子,得到的两个朝上的面的点数之和可能为2,3,4,12,这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一样吗?老师:虽然掷出的两个骰子的点数之和可能是2,3,4,12中的任意一个数,但这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下面老师把可能出现的这11个和分成A、B两组,如下列图所示:〔三〕动手理论,探究奥秘1.老师提出规那么,学生猜测结果〔1〕分组老师:假如老师和你们玩掷骰子的比赛,你们想选哪一组的数?A组还是B组?〔2〕猜一猜:假如掷出的两数之和在A组算老师赢,假如掷出的两数之和在B组算同学们赢,哪一组赢的可能性大?你是怎么想的?〔3〕终究谁赢的可能性大?哪些同学猜得对呢?让我们在比赛中见分晓吧!2.动手理论,发现问题〔1〕老师与局部学生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规那么〔一〕。①假如掷出的两数之和在A组,算老师赢;假如掷出的两数之和在B组,算同学们赢。②每个小组派出一个选手上台跟老师比赛,其他的同学当记录员,和是多少就在对应的数字上方涂一格,并按要求涂在下面的统计图中。师生共同游戏,下面的同学做记录。统计后,宣布赢家。老师:在刚刚一轮的游戏中,老师赢得多,同学们赢得少,同学们不服气,认为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掷,不能说明问题。接下来继续掷,老师还会赢吗?为了表达公平、满足大家的要求,在下一轮的游戏中,我们每个人都动手轮流掷,好吗?〔2〕全体学生参与游戏,课件出示游戏规那么〔二〕。①继续游戏:两人一组,轮流掷,和是多少就在对应的数字上方涂一格。涂满其中任意一列,游戏完毕。②游戏完毕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在黑板上用正字统计法来给最先涂满的和作记录。学生两人小组进展游戏,并作好记录。老师:观察实验统计结果,你们发现了什么?想一想:为什么掷出的点数之和是A组数的可能性大一些,而点数之和是B组数的可能性小一些呢?老师:其实,我们用数学上的组合知识来考虑一下,就能揭开这个奥秘!三、理论验证,提醒奥秘1.老师引导学生考虑:假如点数之和是2,那么红色骰子上是1,蓝色骰子上是多少?2.假如点数之和是3,红色骰子上是1,蓝色骰子上是多少?;假如红色骰子上是2,蓝色骰子上是多少?还有其点数之和是3的情况吗?一共有几种情况?3.点数之和是4的有几种情况呢?和是5呢?〔学生答复后,老师在课件中依次呈现各种点数之和的组成情况。〕点数之和2345骰子〔红〕1121231234骰子〔蓝〕12132143214.考虑:和是2只有一种情况,和是3有2种情况,和是4有3种情况,和是5就有4种情况。那么,和是6,7,8,9,10,11,12又各有哪几种情况呢?红色骰子的可能点数是多少,蓝色骰子呢?老师:你可以想一想、写一写;也可以借助骰子摆一摆并写下来进展验证,然后把你得到的组合一一填在学习单的列举记录表中。5.汇报、交流,完成上表。6.组内讨论:刚刚有的同学们认为点数之和为8的有7种情况,有的认为只有5种情况。那么,点数之和为8的到底有几种情况?为什么?7.观察和是2,3,4,5,12的列举记录表并进展统计〔课件出示〕。和是2,3,4,12的各有几种组合呢?请大家在下表中一一填出来!和23456789112组数8.学生汇报、交流并完成上表。和23456789112组数123456543219.组内交流:同学们,如今你们发现A组能赢的机密了吗?〔学生独立观察组成图及统计表,然后小组内交流。〕10.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的发现。老师小结:这就是咱们做的游戏。老师选择的A组是中间的5,6,7,8,9五个数,共有24种组合;而同学们选择的B组是两边的1,2,3,10,11,12这6个数,共有12种组合,所以老师赢的时机更多。这也是这节课一开场我给大家讲的那个骗局中,庄家为什么赢得多的缘故!四、畅谈收获,回参谋题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后延伸,拓展思维老师:同学们,假如同时掷三个骰子,朝上的三个面有三个数,它们的和可能有哪些?哪些和出现的可能性大呢?你们想知道结果吗?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去讨论一下吧!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节内容。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发现知识之间的规律,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和观察才能,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探究问题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梯形的面积。教学难点: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梯形假设干个,剪刀一把;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创设情境。师:同学们,我们在学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学到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还记得是什么方法吗?(转化)师:谁来说说平行四边形式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根据学生所述,老师电脑演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师: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们都用到了转化的方法,把我们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络,进而推导出面积计算的公式。师:在生活中,我们能看到各种形状的物体,(出示课件)这辆小汽车的车窗玻璃是什么图形?还记得梯形各局部的名称吗?(出示课件)这是一大一小两个梯形,你认为梯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会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梯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二、猜测验证,自主探究。师:如今请大家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出梯形的面积?看来“转化”这种方法确实很重要,我们在解决很多问题的时候都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新问题,那么你们认为梯形可以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1、生猜测。(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2、公式探究。师:你们的这些想法是否正确呢?下面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先给同学们30秒的时间独立考虑,自己想方法。(30秒过后)师:好了,下面的时间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一种的方法,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3、学生进展探究,师相机指导。4、生汇报。师:刚刚老师在下面走的时候发现第x组的同学最先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下面请第x组的同学派代表到前面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做的。(生展台展示)组1:我们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之和,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师随机贴图并板书)师:其它组有没有不同的拼摆方法?(让生在座位上说)请你说说你们组是怎么拼的,推导出的梯形面积公式是什么?组2: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师:老师在下面走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组采用了割补的方法推导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是哪个小组?请到前面展示一下。组3:我们选择了一个梯形,沿着它的腰对折,然后剪开,再移到右边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梯形的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高的一半,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师随机贴图)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方法?组4:我们组把梯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得出梯形的面积等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这个小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小三角形的面积=上底×高÷2,这个大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下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大三角形的面积=下底×高÷2,从而推导出梯形的面积=上底×高÷2+下底×高÷2(师随机贴图)(注:师在生汇报的过程中要让生到黑板上画出小三角形也就是钝角三角形的高在哪里,并引导生说明钝角三角形的高为什么和梯形的高相等)师:刚刚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方法,你们真了不起!老师也想出了一种方法,我们。(幻灯出示转化过程)师:谁能根据老师展出的这种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生口头表达。师:你真聪明!其实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利用课下时间进一步探究。师:好了,假如用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那么梯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可以怎样来表示?生:s=(a+b)h÷2(师板书)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公式,想一想,要想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由此看来梯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上、下底和高这三个因素有关,那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三、理论运用,解决问题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生活,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师:课件出例如题:(这是我国长江三峡水电站大坝,它的横截面的一局部是梯形,求它的面积。)师:让生以最快的速度在练习本上只列式不解答。老师算了一下这道题的结果,等于10530平方米,同学们可利用课下时间验证一下老师算的到底对不对。师:梯形的面积应用很广泛,在很多物体中经常会看到梯形。下面我们来解决另一个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幻灯出示)一辆汽车侧面的两块玻璃是梯形(如下列图),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师:好,剩下的时间我们来解决其他问题。1.算出下面每个梯形的面积。(单位:厘米)90页第3题2.判断题。(1)两个梯形都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梯形面积的2倍。3选择题(1)梯形的上底是4米,下底是6米,高是5米,它的面积是。A.45平方米B.25平方米C.25米(2)一个梯形上底是80厘米,下底是12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A50B.25C.2304.90页第3题5、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四、小结。师:这节课同学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利用转化的思想创造出了多种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真了不起!今后我们将会利用这种方法来探究更多的有关图形的知识。相信你们今后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教材简析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四那么运算的意义和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根底上进展学习的。教学重难点是结合详细情境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和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本信息窗展示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图片以及相关文字说明。其主要信息有白鳍豚数量的变化情况;野生和人工养殖的大熊猫数量的关系;20xx年与20xx年人工繁育东北虎数量的比拟。根据上述信息,引导学生提出相应问题,进而研究方程的意义。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2、借助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加深对方程及等式意义的理解。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几幅图片。〔课件出示信息窗1的三幅动物图片〕我们应该保护这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今天这节课,就以这三种动物为话题,来研究其中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鳍豚、大熊猫、东北虎的数量变化情况的情境引入课题,学生比拟感兴趣,乐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二、合作探究获取新知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xx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1980年只数-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300只=20xx年只数〔4〕老师板书20xx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xx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5〕老师小结:刚刚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来表示未知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设计意图】由于直接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白鳍豚20xx年只数和1980只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这个问题进展细化,减少坡度,学生容易理解掌握。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根据x+300=400:等号左边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等号右边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像上面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出示天平〕〔1〕提问:你对天平有哪些理解?〔假如学生对天平的用处、构造及使用方法不理解,老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2〕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正方体,右盘是100克的砝码。放正方体的一头重。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方法让天平平衡吗?右盘加上5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3〕天平左盘放入10克砝码,右盘放入20克砝码。提问:观察天平平衡了吗?如何使它平衡?〔左边再加上10克的砝码就平衡了。〕提问:根据天平平衡的道理,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这个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吗?10+10=20〔板书〕〔4〕天平左盘放入一个20克砝码和一个小正方体,右盘放入50克砝码。谈话:小正方体的重量我们不知道,可以用X克来表示。用一个等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可以怎样写。20+x=50〔板书〕〔5〕出示两台平衡的天平:一台左盘放两个50克砝码,右盘放一个100克砝码。另一台左盘放4个x克的小方块,右盘放一个200克砝码。要求:用等式表示出天平左右两边的关系。50+50=1004x=200〔板书〕〔6〕谈话:通过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天平平衡的现象可以用等式来表示。像前面我们研究的x+300=400借助天平就容易理解了。【设计意图】此处这样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验,在经历天平由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过程中,初步体验和感受方程的含义。3、找出大熊猫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1〕提问:继续看大熊猫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20xx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约有1600只,是人工养殖大熊猫数量的10倍。〔2〕你能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出大熊猫20xx年人工养殖的只数与野生的只数的关系吗?师生总结:10x=1600假如用x表示人工养殖大熊猫的只数,那么x10=1600(3)学生翻开教科书57页,结合图示进一步理解以上等量关系。【设计意图】通过用含有字母x的等式表示情境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的意义。4、找出东北虎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再写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1〕提问:继续看东北虎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计到20xx年,全国最大的东北虎繁育基地的东北虎数量将到达1000多只,比20xx年的3倍还多100只。〔2〕提问:根据以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先用文字表示出东北虎20xx年的只数与20xx年只数的等量关系,再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最后画一画,在天平上表示出这个等式。〔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同学交流。学生汇报:20xx年的只数3+100=20xx年的只数列式为:3X+100=1000〔板书〕画图为:天平的左盘是3个X和一个100,右盘是1000。提问:这里的X表示什么?〔x表示20xx年的只数。〕【设计意图】有了前面合作学习的根底,第三幅情景图的学习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规律。5、提醒方程的意义。〔1〕提问:刚刚我们研究出这么多的等式,像x+300=40010+10=2020+x=5050+50=1004x=20010x=16003X+100=1000,你能给它们分分类吗?引导学生分成两类:含有字母的是一类,不含字母的是一类。我们把含有未知数的这类等式叫做方程。〔板书〕〔2〕组织学生讨论:X+5是不是方程?2+3=5是不是方程?说明理由。〔3〕组织学生交流:判断是不是方程,你觉得必须符合什么条件?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还必须是等式。【设计意图】通过分类比拟、归纳总结,让学生发现方程的本质特征,进而进步学生比拟、分析^p、判断、归纳的学习才能。三、稳固练习加强应用1、出示自主练习1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让学生说说判断的根据是什么。2、出示自主练习2,看图列方程。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3、出示自主练习3,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设计意图】练习题的设计是有层次性的,第1题判断哪些式子是方程,考察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第2题重点使学生明确要根据天平平衡时左边质量=右边质量的关系列出方程;第3题那么结合详细的情景,让学生写出等量关系式并列出方程,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四、回忆反思总结提升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总结:这节课我们以国家保护动物为话题,认识了方程,方程可以为我们的解决问题带来很多方便。总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历,结合详细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分析^p、比拟,归纳出了方程的意义。教学中老师没有将等式、方程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程度,结合详细情境,引导学生分析^p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用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关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来解释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使学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义,尊重了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程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屡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考虑和小组合作研究。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白鳍豚20xx年和1980年数量关系式,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熊猫、东北虎的数量变化情况等。总之,本节课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构造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交流、讨论,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构造,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使学生借助集体思维,加深对方程意义的认识,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0-41页教学目的:1、结合详细情景,经历用计算器计算、学习除数是一位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道理,会计算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3、在把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络,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生进展小米价钱的谈话,鼓励学生课下调查,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设计意图:关于现实小米价钱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2、老师介绍教材上买小米的事情及有关数据信息,并做简单板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设计意图:口述问题的出处和由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于生活,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二、解决问题1、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引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特征”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作好铺垫。〕2、提出用计算器计算的要求,学生算完后,交流并板书出来。〔设计意图:利用计算器计算既能满足学生急于得到答案的愿望,也为计算作铺垫。〕3、启发学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竖式计算。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时说说是怎样想的。老师板书出竖式。〔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历解决问题,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更为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作准备。〕三、竖式计算1、老师板书出21.6÷1.8的竖式,提出:怎样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参与讨论,使学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一样的倍数,使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促进知识的迁移。〕2、提出:“竖式计算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在竖式直接画去小数点后,按整数除法计算。最后,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设计意图: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讨论形成计算的方法,体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联络。〕四、尝试运用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计算,21.6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请一名学生板演。〔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整合的才能。〕2、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关注商8以后是怎样想的。〔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的根底上,通过交流丰富计算知识,进步计算才能。〕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先讨论:把2.5扩大10倍后,30怎么办?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除数是一位小数的计算知识。让学生经历计算方式开展的过程。〕五、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教学目的:同桌讨论,全班交流,说出判断的根据。师:小马虎感谢你们帮他解决了难题,他呀非常佩服大家的判断推理才能。说到判断推理,有一个人在这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看!他是谁?〔柯南〕给警察叔叔帮助:案发现场,从目睹证人口中得知作案人是外省口音,年龄是40岁左右,男性,通过排查找出了一些嫌疑人,这些是他们的身份证号码,你知道作案人是谁吗?1、1051993112991552、4205041968060521363、3102451969021345214、332625196712____783.联络实际,开阔思维。〔1〕理解身份证的用处师:你们知道身份证主要有哪些用处吗?(银行取款、邮政取款、坐飞机、贷款、住酒店、登机、贷款、开户、更改户籍资料等。)师:身份证能反映一个人的多种信息,所以一定要保管好,不要随意借给别人使用,同时今天课上的身份证号码也要注意保密。师:身份证号码要表达的意思用文字能表达吗?既然可以,为什么还要用数字编码来表示呢?(用数字能简洁明了的表示一大串信息,不会混淆。)师:这么几个简简单单的数字就可以反映出我为十多亿人的信息!可见用数字来反映信息是多么的简洁明了,这也就是数字编码的优越性。〔板书:简洁〕〔2〕走进生活,理解其他编码的知识师:刚刚我们研究了身份证上的数字,其实呀,在如今这个高度兴旺的信息化的社会中,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象身份证这样的数字编码,你能举个例子吗?〔邮政编码,银行帐号、号码、车辆号码……〕〔欣赏图片〕四、运用编码,设计编号。1、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给自己来编一个学号呢?〔出示活动要求:1.这个学生编号反映哪些信息比拟好?2.这些信息打算分别用什么?3.代码的顺序怎样编排?〕2、小组讨论:你们认为在编号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简洁方便,有规律,不能重复,唯一〕号码上反映哪些信息比拟好?〔入学年份、班级、学号〕3、学生尝试独立编码。4、作品展示5、小结:大家真能干!在短短的时间里就编好了一个学号,而且反映出了这么多的信息,老师一定把你们的这些好建议、好方法转告给校长,让他来采纳大家的这些建议和方法,你们乐意吗?五、课堂总结,引申探究。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拓展延伸,课后调查。活动内容: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调查搜集一些邮政编码,理解邮政编码所反映的信息。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教学内容列方程解应用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求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2.使学生能根据应用题的详细情况灵敏选择解题方法,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才能和习惯。3.使学生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条件的方法,进步学生求解验证的才能。教学重点列方程解答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三步应用题。教学难点形如:ax+bx=c的数量关系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步学生的检验才能。老师活动过程学生活动过程备注一、复习铺垫1练习二十一T1学生答复2根据条件说出数量关系式:果园里的桃树和梨树一共有168棵。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数多84棵。桃树棵数是梨树的3倍。学生答复数量关系式3你能选择其中两个条件,提出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吗?试试看!学生自主编题,口头说题4根据学生答复,老师出示题目。A.根据条件〔1〕、〔2〕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比梨树多84棵。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B.根据条件〔1〕、〔3〕编题:果园里梨树和桃树一共有168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例1〕C.根据条件〔2〕、〔3〕编题:果园里的桃树比梨树多84棵,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3倍。梨树和桃树各有多少棵?〔想一想〕老师巡视,理解情况。二.探究新知1.学生尝试例1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集中反应:生说师画图2.老师组织学生汇报学生介绍算术解法时,老师引导学生画线段图理解数量间的关系。学生介绍方程解法时,注重让学生说出怎样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3.小组讨论。解这道题,你认为算术方法和列方程解哪一种比拟容易找到解题的数量关系,为什么?用方程解,设哪个数量为X比拟适宜?用什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呢?4.学生独立完成想一想。这一题与例1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明确三点:1、一般设一倍数为X。2、把几倍数用含有X的式子表示。3、通过列式计算,可以检验两个得数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否符合条件。5完成课本94页练一练指名板演,其余集体练习,评讲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怎样检验?三、小结本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四、作业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通过操作、观察、比拟,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考虑方法解决问题的才能和逻辑思维才能.3、对学生进展辩诈唯物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翻书到86页,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2、好,下面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学过的图形?3、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设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二、民主导学〔一〕、数方格法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假如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3、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7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答复发现了什么?小结:假如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它们的面积相等。〔二〕引入割补法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三〕割补法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3、老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刚刚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如今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渐渐向右挪动。③挪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渐渐向右挪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渐渐挪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老师巡视指导。〕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拟。〕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拟,有没有变化?为什么?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老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答复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答复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板书:S=ah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6〕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7、验证公式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拟相等,加以验证。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三、检测导结1、学生自学例1后,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2、判断,并说明理由。〔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3、做书上82页2题。4、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