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_第1页
浅谈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_第2页
浅谈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_第3页
浅谈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_第4页
浅谈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针对当前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必要性,分别从直流和交流输电两个方面介绍了特高压输电系统的主要特点,结合国内外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标签:高压输电;输电技术原理;高压直流刖言:高压输电技术是世界能源领域的重大前沿技术,开展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对促进电力工业和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世界电力科技创新和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世界范围内,高压输电技术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机构和学者的关注。什么叫高压输电从发电站发出的电能,一般都要通过输电线路送到各个用电地方。根据输送电能距离的远近,采用不同的高电压。从我国现在的电力情况来看,送电距离在200〜300公里时采用220千伏的电压输电;在100公里左右时采用110千伏;50公里左右采用35千伏;在15公里〜20公里时采用10千伏,有的则用6600伏。输电电压在110千伏以上的线路,称为超高压输电线路。在远距离送电时,我国还有500千伏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为什么要高压输电根据P=UI,电压越高产生的电力浪费的也相对的越少,现在电力的材料是铜,他一个种导体,任何物质都会产生电阻,电阻就是电力浪费的主要原因,虽然说铜的电阻很小,也会产生浪费,况且铜的造价较高,主要是这个原因才使电线采用高压传输的方法,如果要打到物体没有电阻是有办法的,达到绝对零度,就是零下273°C,在这个温度下什么问题都能边成超导体,不过这样方法不能是实现,所以只能采用高压输电。高压输电的原理高压输电原理可用欧姆定律解释.及电压=电流*电阻.或电流=电压/电阻.高压输电是要达到远距离输电的目的。这个输电的重任就落到金属导线上,任何金属都有电阻存在,而电阻与其材质,长度和切面有关,各中材质导电系数不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切面越大电阻越小。为了达到高效率,远距离,节省成本输电的目的,就要用殴姆定律及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来科学考虑其输电导线的成本。(包栝导线粗细,电杆,电线铁塔,电压绝缘材料等级等。)高压输电最后结果是达到最理想的安全,低耗,节约,远距离输电的目的。任何发电厂发出的电,最高几千伏,要想高效远距离输电,就要利用电感应原理提高电压,变压器就是个电感器件。它能将电压变高或变低。一般是:电厂发出的电经变压器提高电压-输电线路-降低电压(额定用电电压)-用电负载.输电线路中,也有不同的高压存在,如10KV.25KV.100KV等,有几级就要用几级*2台变压器。有大型变压器的地方该地就是变电所(站)。特高压输电方式: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交流输电电压一般分为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国际上,高压(HV)通常指35-220kV电压。超高压(EHV)通常指330kV及以上、1000kV以下的电压。特高压(UHV)定义为1000kV及以上电压。而对于直流输电而言,高压直流(HVDC)通常指的是土600kV及以下的直流输电电压,±600kV以上的电压称为特高压直流(UHVDC)。特高压输电技术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指的是在现有500kV交流和±500kV直流之上采用更高一级的电压等级输电技术,包括1000kV级交流特高压和±800kV级直流特高压两部分,简称国家特高压骨干电网。从技术上看,采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中间无需落点,能够将大量电力直送大负荷中心;在交直流并列输电情况下,可利用双侧频率调制有效抑制区域性低频振荡,提高断面暂(动)稳极限;解决大受端电网短路电流超标问题。采用1000kV交流输电,中间可以落点,具有电网功能;加强电网支撑大规模直流送电;从根本上解决大受端电网短路电流超标和500kV线路输电能力低的问题,优化电网结构。从输电能力和稳定性能看,采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输电稳定性取决于受端电网有效短路比(ESCR)和有效惯性常数(Hdc)以及送端电网结构。采用1000kV交流输电,输电能力取决于线路各支撑点的短路容量和输电线路距离(相邻两个变电站落点之间的距离);输电稳定性(同步能力)取决于运行点的功角大小(线路两端功角差)。从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看,采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要注重受端电网静态无功功率平衡和动态无功功率备用及电压稳定性问题,要注重多回直流馈入系统因同时换相失败引起的系统电压安全问题。采用1000kV交流输电,要注重运行方式变化时的交流系统调相调压问题;要注重严重故障条件下,相对薄弱断面大功率转移等问题;要注重大面积停电事故隐患及其预防措施。5.1主要的技术差距(1) 现有高压/特高压直流工程都是采取与国外厂家合作的方式,其换流阀和直流场等设备核心技术均为国外垄断,国内基本上只能开展部分组装工作,国产化率始终无法大幅提升。(2)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和高压直流换流阀试验技术,则一直为国外厂家垄断和封锁,不进行任何技术转让。5.2需要实现的目标目前我国需要突破特高压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成套装置和高压直流换流阀试验等核心技术和装备,以全面实现高压直流输电装备的国产化。5.3特高压直流输电产业市场规模目前世界范围内已经规划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约有 50个,总容量达320GW以上,市场规模超过数千亿元。到2015年,世界范围内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市场规模预计在1000亿元以上。随着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我国对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也呈现出强劲的市场需求。5.4特高压直流输电产业发展(1)特高压直流换流阀装备中国电科院以特高压直流换流阀研制工作和试验能力建设为切入点,以系统分析、基本理论研究为依托,历经十年自主创新,六年集中攻关,完成了±800kV/4750A换流阀模块及阀塔的样机研制,标志着中国电科院在特高压换流阀领域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成为世界上掌握特高压直流换流阀核心技术的三家企业之一。(2)其它高压直流输电核心装备目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正逐步开展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控制保护技术和直流断路器、光电型电流互感器、直流分压器和穿墙套管等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特高压直流技术的主要优点和主要研究的关键问题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主要优点:①可以大容量、长距离输送电能,输送能力大概是500KV系统的4-5倍;②可以大幅降低网损,提高电能传输的经济性;③可以节省线路走廊。目前我国电网跨区域输电主要依靠500KV交直流线路,在提高输送能力方面受到技术、环保、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如果采用特高压电网系统输电就能够适应2000-3000KM的远距离大容量送电,这样就有利于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发建设大型电站群,并把电力外送到需要资源的发达地区。特高压直流关键技术的研究是为了掌握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技术特点和特性。通过一系列的专业研究,为线路设计、换流站设计和主要设备设计和制造提供技术依据、技术参数及技术规范,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具备安全稳定、可靠性高、成本合理、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特性。采用±800kV特高摩直流输电:①从技术上看,线路中间无需落点,当直流与交流并列输电的情况下,可利用两端频率调制有效抑制区性低频振荡,提高断面暂(动)稳极限,解决受端电网大短路电流超标问题。②从输电能力和稳定性能看,输电稳定性取决于受端电网有效短路比(ESCR)和有效惯性常数(Hdc)以及送端电网结构。③从需要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看,要注重受端电网静态无功功率平衡和动态无功容量备用及电压稳定性问题,要注重多回直流馈入系统因同时换相失败引起的系统电压安全问题。特高压直流可靠性所有提高常规直流输电可靠性的措施对于提高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可靠性依然有效,并且要进一步予以加强。主要包括:降低元部件故障率;采取合理的结构设计,如模块化、开放式等;广泛采用冗余的概念,如控制保护系统、水冷系统的并行冗余和晶闸管的串行冗余等;加强设备状态监视和设备自检功能等。针对常规直流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曾经导致直流系统极或者双极停运的站用电系统、换流变本体保护继电器、直流保护系统单元件故障等薄弱环节,在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设计和建设中将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此外,还将加强运行维护人员的培训,适当增加易损件的备用。提高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靠性,还可以在设计原则上确保每一个极之间以及每极的各个换流器之间最大程度相互独立,避免相互之间的故障传递。其独立性除了主回路之外,还需要考虑:阀厅布置、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电缆沟、控制保护系统等。8、 结束语发展特高压输电在我国是必要的,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目前国内已有发展特高压输电的较好的技术基础和条件。我国的特高压输电研究从调研国外经验到试验设备的完善,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