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设计5篇-1_第1页
初三化学教学设计5篇-1_第2页
初三化学教学设计5篇-1_第3页
初三化学教学设计5篇-1_第4页
初三化学教学设计5篇-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教学设计5篇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方案。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盼望大家喜爱!

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从学问结构来说:空气是同学在化学课上接触到的第一种物质,而同学们在生活中可以从不同的途径猎取有关空气的学问,因此本课题教学是很简单引起同学学习爱好。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头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同学熟识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从力量培育来说:从看图了解拉瓦锡讨论空气成分开头,到做仿照试验来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再到同学自主设计试验,可以说教材深化浅出,为以后的学习供应一个合理的思维方式。

从感情培育来说: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让同学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对化学学习布满爱好。

【学情分析】

学校的学习要求同学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留意乐观引导同学应用已把握的基础学问,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推断来获得新学问,进展抽象思维力量。当然在此过程仍需要以一些感性熟悉作为依托,可以借助试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同学理解和把握。因此做好每一个演示试验和调动好同学的乐观性,不断供应动脑的问题情景,供应动手的练习机会,让每个同学参加到学习中来。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熟悉纯洁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洁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试验的操作、观看、分析,培育同学能够设计和完成简洁化学试验的力量。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洁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状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洁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产生对化学学科的喜爱,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发觉的过程和所运用的方法,进展相互沟通,共同协作的科学精神,初步具备创新意识。

(2)养成关注环境、喜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设计】

新的课程改革提倡从同学和社会的进展需要动身,将科学探究引入课堂,激发同学的主动性,让同学通过亲自经受来体验猎取学问的过程,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所以本节课我以同学自主解决“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试验问题为中心绽开学习,把本课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目的:创设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培育同学学习化学的爱好。

内容:引导同学从日常生活阅历和第一单元的学问动身,先是让同学用多种方式感知空气的存在,接着由同学举实例证明空气含有的多种物质,进而提出探究空气中多种成分(主要是氧气)含量的任务。这样就创设了一个生动而真实的问题情境。

2、目的:通过抢答,巩固旧学问,为新学问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通过同学自主试验调动学生的乐观性。

内容:叙述空气的发觉史,然后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讨论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叙述拉瓦锡发觉空气组成的故事。从而提出问题:拉瓦锡试验的原理?

仿照拉瓦锡试验的原则,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展现试验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同学抢答下列问题:

(1)有关仪器的名称;

(2)集气瓶中有物质吗?

(3)谁能说出空气的成分有哪些?

要求同学按教材中图2-3连接装置并试验,适时指导同学观看试验现象、记录试验结果。

3、目的:让同学在观看与争论中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育科学观看、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力量。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内容:同组争论:试验过程中观看到什么现象?分析缘由?引导同学从两方面来分析:

(1)试验胜利,描述现象;

(2)试验失败,查找缘由。

小结: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气压减小,因而水倒流。

4、目的:对试验现象作进一步的分析、探究,培育同学的探究精神。

内容:争论与思索:为什么要用红磷?能否用木炭或硫粉?

然后进行分组试验:两组同学分别用木炭和硫粉重复上述试验,比较两次试验的不同,分析缘由。并自由发言。

5、目的:引导同学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育同学的规范表达力量。

内容:在上述探究活动的基础上,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师生共同归纳空气的主要成分:

由与红磷反应的气体(氧气)和与红磷不反应的气体(氮气)组成。

6、目的:拓宽同学的创新思维,扩高校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内容:引导同学对以上试验进行回顾与反思,并思考对本试验是否有改进方法。对较好的改进方案赐予充分的确定和鼓舞。准时供应其试验设备,让同学利用自己所设计的方案完成试验。

7、目的:让同学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清楚地把握概念。

内容:比较:氮气、二氧化碳、红磷、空气、河水、矿泉水等物质,从而得出混合物和纯洁物的概念。

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通过试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熟悉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2、过程与方法

(1)增加同学探究试验,充分调动同学的乐观性,通过操作、观看、组织争论,总结规

律。

(2)加强试验中的各个环节的教学,从而拓展同学的思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育同学定量讨论和分析推理的力量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讨论、推理、关心同学熟悉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

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逝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和应用。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熟悉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四、课时支配: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这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而引起了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变化。

而原子本身在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并没有转变。这是从质的方面讨论化学变化,今日我们从量的角度来讨论、分析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

【板书】

一、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一:红磷燃烧

现象: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放出热量,气球胀大,待装置冷却后,气球变瘪,反应前后的

质量相等。

表达式: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小结:参与反应的红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提问:是否是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间都存在以上质量关系?这种质量关系是否具

有一般意义?

探究二: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

现象:铁钉表面掩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前后的质量相等。表达式:硫酸铜+铁→铜+硫酸亚铁

小结:参与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板书】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1)必需是真正参与反应的物质

(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

其次课时

【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板书】2、质量守恒的缘由

【讲解】这是由于化学的反应的过程,就是参与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

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转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相等。

【小结】宏观微观

元素种类六原子种类元素养量不原子数目物质的总质量变原子质量物质的种类转变分子的种类

【板书】3、质量守恒的应用

1.进行有关的计算

例:1gA和3gB参与反应,求生成C的质量(4g)2.解释一些试验事实例:见课本

3.推想一些物质的组成

第三课时

【复习提问】

1.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

2.为什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定是相等的呢?(用原子、

分子的观点说明。)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质量守恒定律,那么在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出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又能反映出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回答是确定的,这就是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化学方程式

【讲解】用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可以供应许多信息。

【板书】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1)表示了化学反应物和生成物。

(2)表明白该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

(3)表示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例如:木炭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

12∶16×2∶12+16×212∶32∶44

【讲解】化学方程式能客观地反映出化学反应中“质”和“量”的变化及关系。所以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不同于数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中的“+”号应读成“和”,不能读成“加”;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间的“==”号,应读成“生成”,不能读成“等于”。

化学方程式可读出质的变化,也可读出量的变化。每个方程式都有三种读法现以2H2O2H2↑+O2↑为例说明。

(一)物质读法

上式读作“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种读法说明白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

(二)粒子数目比读法

上式读作“在通电条件下,每2个水分子分解生成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这种读法揭示了化学反应中结构微粒的变化,并反映出微粒个数比关系。(三)质量比读法

上式读作“通电时,36份质量的水分解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这种读法表明白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关系。

【板书】2H2O2H2↑+O2↑

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把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理解化合反应的概念,初步学会推断化合反应的方法;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及其反应的推断和氧气的用途。

力量目标:

通过对氧气化学性质的试验,培育同学观看和描述试验现象的力量;及通过试验来讨论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推断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的方法,培育同学分析、归纳的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对试验现象的观看和描述及对氧气化学性质的归纳,逐步培育同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氧气的制法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初步把握试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分。

力量目标:

初步培育同学的试验操作力量、观看力量和思维力量;

初步培育同学分析、对比和迁移学问的力量。

情感目标:

培育同学实事求是,严厉 仔细的科学态度,及试验、分析、总结、理解运用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本节教材分为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三部分。

这三部分应以氧气的性质为中心,由于物质的用途主要打算于该物质的性质。

氧气物理性质教学建议

关于物理性质的教学,教给同学一个熟悉物理性质的挨次,以便在以后学习其它物质的物理性质时,即观看的全面,又起到了对比的作用。使记忆更牢。

物质的物理性质,其观看和描述的挨次与人的感觉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关,最突出的是颜色,其次是外形,再是嗅觉、味觉,这样自然的形成一个描述物理性质的习惯挨次。

关于溶解性,由于同学尚不了解溶解过程的实质,对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学反应的物质的溶解,只能先认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氧气微溶于水的事实,可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关心理解。如很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或者让同学想想方法,做个家庭试验,如:用封闭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养鱼的效果对比。

氧气等气体的沸点和熔点都很低,是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难想象到的低温,老师应争取使同学看到液态空气、液氧、液氮做为改进教学的设想。或者至少也应争取看到录像片(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厂都有生产,液氮在一般大医院用于冷冻疗法。)

在气体密度教学上,留意①怎样测定气体密度?它与固体和液体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气体为什么是混合匀称而不分层?

教学方法

老师:讲授法、试验演示法

同学:试验探究法、小组争论法

教学过程

一、初识氧气

二、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1、通过提问让同学回忆物质有哪些性质

2、通过同学自己的观看,了解氧气的色、态、味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同学自主探究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试验,观看试验现象,体验探究试验的一般步骤

2、演示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观看试验现象,学会写文字表达式,并学会分析硫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现象差异的缘由

3、演示铁在氧气和空气中的燃烧,观看试验现象并写出文字表达式。

最新初三化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熟悉到通过化学学问的学习进一步熟悉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爱护自然,熟悉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进展的关系特别亲密。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争论沟通、实践活动等详细探究行为,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同学亲近、喜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同学对化学的奇怪   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同学感受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同学对化学的喜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

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供应给同学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试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同学预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试验展现、争论沟通、拓展探究

2、教学步骤:

3、活动与作业:

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寻(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共性、特色)进行沟通:

①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

②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

③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