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的考研题型:客观:50分(16个单选,17个多选)主观:50分(5个材料题)马原4单,4多,1材料学习这门课的方法:理解(概念)加记忆全书的结构:(八章)1.第一章:绪论(掐头)2.第二、三、四章是哲学部分3.第五、六章是经济学部分4.第七、八章科学社会主义部分(取尾)重点是2345章(一)从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二)从阶级属性讲
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三)从研究对象和内容看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完整的体系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二、马克思主义是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
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
论终结、归宿和核心。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科学社会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三)时代课题的探讨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资本主义迅速而普遍的发展是社会历史根源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矛盾的日益激化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发展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进入新阶段
需要新理论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一系列发现特别是三大发现是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三大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科学、全面地揭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必要的科学根据。
4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大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康德(1724-1804)主要代表人物黑格尔(1770-1831)费尔巴哈(1804-1872)
精华-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黑格尔哲学
缺陷-唯心主义的体系德国古典哲学
精华-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费尔巴哈哲学形而上学性
缺陷-不彻底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
亚当·斯密(1723-1790)主要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1772-1823)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探讨理论贡献-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探讨
否认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过渡性理论缺陷-否认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性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圣西门(1760-1825)主要代表人物傅立叶(1772-1837)欧文(1771-1858)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贡献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
未能科学阐明资本主义矛盾产生的必然性缺陷未能找到实现新旧社会交替的基础和力量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1.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一)实践性是最本质特征1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2确立了实践在自己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从实践出发来认识整个世界)3着重强调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二)科学性1.严格按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认识2.以具体科学的最新成果为基础
3.在实践的基础上概括出世界的一般规律
(三)革命性
1.表现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性2.用辩证法看待客观事物和人的认识,反对把客观事物和人的认识凝固化、绝对化。马克思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恩格斯在1886年撰写的《费尔巴哈论》写到在辩证哲学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五、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1.意义第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二
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第三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四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2.方法第一、掌握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用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
及发展规律(包括唯物论、辩证法)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一节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1.世界观与方法论
①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②方法论: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一致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①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②哲学是最根本的方法论。③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④哲学是一种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
(1)
是什么: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存在”的含义(不能乱用)(2)
两方面的内容
①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②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本体论方面)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对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问题的不同回答
(认识论方面)不可知论可知论补三句:所有唯物主义都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极少数不彻底的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代表是德国的康德、英国的休谟。不可知论的代表人物休谟康德(3)根据(为什么是?)任何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首先回答)是划分哲学派别的标准解决其他哲学问题的前提人们实际活动中遇到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基本派别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及其历史发展
①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是本质、本原
②历史发展:第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可贵的辩证法思想;直观性、猜测性等缺陷。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着的活火赫拉克里特第二.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性(把所有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
形而上学性(孤立、片面、静止)
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英国:培根、洛克法国: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拉美特里德国:费尔巴哈荷兰:斯宾诺莎第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从对象看,是关于整个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2)从内容看,是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实现了(两个统一),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从作用看,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的无产阶级的哲学。(2)
唯心主义及其及其形态唯心主义:精神第一、是本质、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
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人的感觉、经验、意志、理性、人的心等等)。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王守仁:“心外无物”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马赫:“物是感觉的复合”
中国宋代的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明代的王守仁认为“心者,天地万物之主”。“心既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陆九渊王守仁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客观唯心主义:
把虚构出来的客观精神看作是先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是世界的本原(理念、绝对观念、理、上帝等)
朱熹:“理在事先”等等
客观唯心主义
代表:宋代的朱熹“理在事先”,古希腊的柏拉图则认为感觉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黑格尔则认为是绝对观念。主要代表是德国的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
把某种脱离人类的精神(理、理念、绝对观念、上帝的意志等)看成是世界的本原,把某种“客观精神”当成是先于并独立于物质世界存在的本原。而整个世界则是客观精神的产物和表现。朱熹黑格尔(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法:联系、发展、全面、矛盾。形而上学:孤立、静止、片面、非矛盾.辩证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古代朴素辨证法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现代唯物辩证法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物质概念的历史发展(1)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唯物主义物质观“原初物质”具体物质形态
泰勒斯:世界的本原是水
赫拉克利特:世界的本原是火
德谟克利特:世界的本原是原子
中国古代的五行说: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
古代印度:世界的本原是地、火、水、风
缺陷:
第一:把共性等于个性第二:把特定阶段的认识成果绝对化第三: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原子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恩格斯奠定了基础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作了全面的科学规定定义的出发点不同恩格斯:从“物质”与“实物”的关系列宁:从物质和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出发
第一、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二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
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的意义2009年考题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第二、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可知论反映论不可知论先验论物质范畴的意义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物质—原子物质—客观实在性物质范畴的意义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物质—原子(历史观唯心)客观实在性(自然和社会)物质范畴的意义2.物质对意识的决定性与意识的能动性
(1)意识的起源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无机物的反应特性
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人的意识的产生A.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提供了可能;B.劳动产生了意识的器官—人脑;C.劳动产生了意识的工具—语言;D.劳动推动了意识内容的丰富和发展。②
意识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起决定)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是意识活动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毛泽东:意识是产品,人脑是加工厂,原材料是客观世界。重点搞清既有主观性,又有客观性意识的形式主观,但内容是客观的;个体意识有主观差异,但产生差异的根源是客观的;(先天素质、后天实践)意识有主动创造性,即使是虚假的观念也有客观原型。鲁迅先生说得好: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17.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本质“原型”AD
错误观点
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主观性,否认客观内容;庸俗唯物主义:完全否认主观特性,认为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3)意识的能动性①概念是指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②能动性的表现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对世界的改造性人有自我意识能对自身的生理和心理进行调控
③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前提-尊重客观规律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条件-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物质的存在形式(1)运动观: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恩格斯:“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3.物质的存在形式(1)运动观: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恩格斯:“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②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
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形而上学:设想存在不运动的物质;
唯心主义:设想存在非物质的运动。
慧能:
设想存在非物质的运动。就是唯心主义。帆动!风动!心动③静止及其重要性静止: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平衡和稳定状态。
物体位置的相对不变性静止的表现事物性质的相对稳定性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是把事物区别开的前提条件;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是物质分化为多样性的根本条件;是理解运动的前提。④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区别: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联系:相互依存
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
错误观点:形而上学不变论:把静止绝对化;相对主义诡辩论:否认相对静止,只承认绝对运动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赫拉克里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人不能一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万物只是一阵风,瞬息即逝,无法捉摸。89两种错误倾向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力,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
——牛顿形而上学不变论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仲舒90
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鲁底鲁相对主义诡辩论看来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呀两种错误倾向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庄子2013年1.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A.运动的普遍状态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衡量尺度D.运动的存在方式92(2).时空观—时空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①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不可逆性)。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93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
特点是三维性。YXZOP(X1,Y1,Z1)X1Y1Z1长高宽②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不可分割)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要反对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牛顿的时空观)。③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绝对性:指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相对性:指时空的具体特性、具体形态随着物质运动的变化而变化。这个原理被自然科学特别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非欧几里德几何学所证明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由此可以得出两个重要结论,即著名的“尺缩效应”、“钟慢效应”。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④时空的无限性与有限性无限是指整个世界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有限是指具体事物在时空上是有限的;无限包含着有限,就是由有限构成;关系有限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发展的趋势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1)含义-是回答纷繁复杂的世界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
(2)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一元论:有统一性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多元论:无统一性
观点: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性质不同、互不依赖,彼此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或实体。
实质:二元论表面上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企图超越二者之上,调和二者的对立和斗争,但最终必然倒向唯心主义。二元论代表:笛卡尔二元论者笛卡尔的哲学思想
笛卡尔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解析几何学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机械论者,提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观点,运动守恒原理使宇宙处在永恒的力学运动之中。他认为人体本质上是一架机器,人的机能均可以用力学加以解释。他反对经院哲学和神学。但他又提出了“我思故我在”这一哲学命题。他指出了心灵与物质的相互差异:心灵能思维而不占空间;物质占空间而不思维;二者互不决定,互不派生。这就是笛卡儿二元论哲学的精髓。他还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他将物质与精神截然分开,将哲学划分为“形而上学”与“物理学”两部分。笛卡儿的哲学思想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统一性问题的回答(1)世界是统一的—坚持了一元论与二元论、多元论区别(2)世界统一于物质——坚持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区别(3)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坚持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区别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区别于(1)统一性(2)物质性(3)多样性二元论或多元论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莱布尼茨: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杜林:世界统一于存在(错)1.存在是个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概念,可以是物质存在,也可以是精神存在,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的观点。2.是折衷(调和)主义的命题。3.杜林是个唯心主义思想家,实质是统一于精神。(恩格斯的名著《反杜林论》)
3.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表现(1)自然界的物质性
①天体的起源②原子的结构③生命的起源-不是上帝的“杰作”,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蛋白体的存在形式。
④人类的起源-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②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观1.实践(1)旧的观点:费尔巴哈:本能活动黑格尔:精神活动(2)马克思: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以感性的方式把握世界的活动——意识活动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动物本能活动
列宁认为,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列宁全集》,第55卷,23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毛泽东则进一步把实践简要地规定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2卷,47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所有这些,都是从实践的矛盾本性出发对实践的本质的科学揭示。
2.实践的基本特征要素的客观性(1)物质性(客观性)过程的客观性结果的客观性目标的制定(2)目的性(自觉的能动性)方案的规划具体性(3)社会历史性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1)生产实践: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活动(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3)科学实践此外:还有文化艺术创造等非基本形式。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2)实践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3)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4)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活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自然与社会对立统一的基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2.在实践中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永恒主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不同形态,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二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1)自然界是社会形成的自然前提;(2)人类社会又反过来影响、改变自然界。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世界的存在状态问题:世界“怎么样”世界的本原问题:世界“是什么”第二节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辩证法部分最重点)补三句(其实是个过渡)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世界“是什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回答世界“怎么样”;联系和发展是世界的本来面目,也是辩证法的基本特征;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四大对立,其对立的实质是:是否承认矛盾。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二大特征)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大规律)三、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四大方法)四、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对概念)
一、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二)事物的永恒发展(三)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1.联系的含义是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1)客观性2.联系的特点(2)普遍性(3)多样性(4
)条件性(5
)以区别为前提
客观性是: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坚持了唯物主义)太阳系结构示意图(1)联系的客观性(2)联系的普遍性①每一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从而构成具体事物的统一整体;
②每一事物都同周围其它事物发生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纵横交错的联系之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恩格斯物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化学法学医学环境科学综合学科示意图
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把人们原来没有认识到的联系揭示出来联系的普遍性(3)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多样性是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联系方式是极其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联系的主要方式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4)联系的条件性条件:指和某一具体事物关联的、对它的产生、存在、发展起作用的各要素的总和。一切都是有条件的。(5)普遍联系是以区别为前提
恩格斯在研究自然辩证法时,写下一段十分精辟的话语,他说:辩证的思维方法“不知道什么严格的界线,不知道什么普遍绝对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转移,除了‘非此即彼!’,又在恰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并使对立通过中介相联系”。形而上学只承认非此即彼,相对主义只承认亦此亦彼。用联系的、整体的观点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缺陷之一就是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把事物、现象和过程都看作彼此立、彼此隔绝的。方法论意义1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ABD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1.联系、运动、变化和发展(1)联系更加基本,引起构成了运动、发展联系相互作用→事物原有状态、性质变化运动
(2)运动、变化和发展运动是一般的变化,变化是具体的运动,发展则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变化。量的变化运动变化前进上升发展质的变化倒退下降
发展不是一般的运动,而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的实质
概念: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2.新生事物不可战胜原理及意义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何?出现时间的先后?暂时力量的大小?发展是否完善?形式是否新奇?应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历史必然性(张铁生黄帅)
①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符合发展变化了的历史条件;②新事物从旧事物母腹中孕育而成,优于旧事物;③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拥护和支持。(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3)原理的意义
①坚定必胜信念和乐观主义精神;
②满怀热情支持新生事物。
3.发展的过程性过程就指事物自身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2012年)
“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4.方法论意义
要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对待每一个具体事物,都应把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即作为过程来考察。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之一。
(三)事物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1.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本质的联系必然的联系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3.规律的层次性一般规律按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特殊规律个别规律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二)质量互变规律(三)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动力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2.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1)矛盾及其客观性矛盾:是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所固有的既互相对立又互相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存在、地位、作用、性质是客观的
生命本身即包含有死亡的种子。黑格尔黑格尔从唯心的角度提出:矛盾就是对立统一马恩继承了这,但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矛盾
这里的“矛盾”是逻辑矛盾,而不是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辩证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包含,互相渗透相互贯通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政治斗争仅仅是一种形式)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斗争形式也不同。对抗性基本形式非对抗性市场竞争战场厮杀学术争鸣批评与自我批评矛盾斗争形式的多样性相互区别同一性是有条件、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绝对的它的无条件指它既受到特定条件制约.但能打破限制.并创造新的条件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相互联结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
(1)掌握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辩证思维方法。(2)反对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观点方法论意义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动力
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①是事物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②使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各自得到发展。③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转化是朝着对立面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①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促进量变);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完成质变)。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取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动物正好相反吸取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它们就是这样相互利用、相互促进的
矛盾双方既同一又斗争,推动事物不断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人类社会是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斗争又统一才不断发展的。3内因和外因及关系内因:(内部矛盾)外因:(外部矛盾)辩证关系:(1)区别:内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2)联系:外因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3)转化: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意义:是坚持“独立自主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政策的理论根据。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①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及其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意义是坚持彻底辩证法的前提;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2)矛盾的特殊性①含义:是指每一事物的矛盾及矛盾的每一方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②分析特殊性的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第一,是区别、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是科学分类的依据;
第三,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特殊性的表现(三种表现)
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第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的不平衡性)矛盾的不平衡性(三对概念)
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与非主要方面矛盾的不平衡性的表现
概念:
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着事物的性质。非根本矛盾——不一定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对事物的性质不起决定作用。矛盾的不平衡性的表现
概念:
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是处于服从地位、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相互区别
关系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意义:
A重点抓主要矛盾,才能抓住工作重点和中心;B次要矛盾也不能不管,他对主要矛盾有反作用;C注意二者的转化,及时调整工作中心和重点。矛盾的不平衡性的表现概念: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在矛盾双方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相互区别
关系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意义:重点抓主要方面,才能认清本质、主流;也要看到次要方面,认识非本质、支流。“两点论”和“重点论”及关系“两点论”: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全都抓“重点论”:重点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关系:“两点论”内在的包含着“重点论”;“重点论”是以“两点论”为前提的;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①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②相互联结。一方面,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另一方面,个性也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BB—ADB—CDEB—CEB—AE③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毛泽东: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发展的无限性,所以,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而在另一一定场合则变为普遍性。“白马非马”论,错误在于割裂共性和个性的关系④意义首先,这一原理即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其次,这是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也是指导认识的科学方法(认识秩序)。最后,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当着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而使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不致变成枯槁的和僵死的东西。
(二)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发展的状态和形式1.质、量、度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1)质①含义: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物的内在规定性。②特点质和事物直接同一质有客观性、多样性
内在的质通过外在的属性表现出来
③意义认识质是认识的起点;是区分量的前提。
(2)量①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数量和结构)②特点量和事物不直接同一量有客观性、多样性③意义是认识的深化和继续;
要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
(3)度①含义: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②度和关节点
③意义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
才能提出实践活动的指导原则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
2.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和形式
含义
量变:是数量的增减和秩序的变动,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
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超过度的范围的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中断。量变与质变的形式
量变的基本形式
数量的增减
结构的变化质变的基本形式
爆发式飞跃非爆发式飞跃
①互相区别②互相依存、互相转化③互相渗透④要批判错误的观点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②量变和质变的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它决定质变的趋势和方向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完成、体现量变的成果,并引起新的量变。
③量变和质变的互相渗透
量变中有质变: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A阶段性部分质变: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变化不一致引起
B局部性部分质变:整体和部分变化不一致引起
质变中有量变-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
割裂二者关系的错误观点:在生物学领域,犯“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的错误;在社会实践中,犯“左”和右的错误。方法论意义
要把远大的革命目标与埋头苦干的求实精神结合起来。一方面,要有雄心壮志,敢于破旧立新,反对因循守旧;另一方面,又必须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反对急于求成、急躁冒进。“循序渐进”、“不打无准备之仗”、“有备无患”、“防微杜渐”等等,都体现了量变质变规律的思想。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2012年)“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90分环节考打点折扣,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
(三)否定之否定规律
——揭示了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1.辩证的否定
2.否定之否定
1.辩证的否定(1)事物内部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①含义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对立②关系统一
(2)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①是事物的自我否定②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扬弃③是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物质……虽然在某个时候一定以铁的必然性毁灭自己在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而在另外的某个地方和某个时候一定又以同样的铁的必然性把它重新产生出来。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发展联系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经历无数次大风大浪,却一直稳固地凝聚在一起,并保持着伟大民族的生机和活力,其中就有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在起作用。邓世昌岳飞九八抗洪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爱因斯坦相对论对牛顿力学的否定就是既克服又保留。运动是相对的,时空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时空也是相对的。方法论意义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的态度,既要批判又要继承;反对形而上学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错误。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的继承,反对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对待外国文化要批判的继承,反对全盘西化和一概排外。。
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矛盾运动,促使事物的发展由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形成一个周期。其中否定之否定阶段仿佛是向原来出发点的“回复”,但这是在更高阶段的“回复”,是“扬弃”的结果。事物的否定之否定,从内容看,是自己发展自己;从形式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
规律内容:(1)内在根源:是自身肯定和否定运动的结果;(2)内容实质:事物经过“三个阶段两次质变两度否定”,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3)道路形式: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一般公式麦粒麦粒麦株否定之否定是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完整过程与统一哲学发展过程:正常作息过程:学习实践过程: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工作休息学习应用唯物辩证法工作学习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循环论”和“直线论。要坚定必胜的信念,准备走曲折的道路。毛泽东诗词所体现的斗争精神和气概。方法论意义三、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五对范畴)(一)原因和结果(二)必然性和偶然性(三)现象和本质(四)形式和内容(五)本质和现象(一)原因和结果1.概念原因:引起者结果:被引起者特点:前后相继,引起与被引起。2.关系区别:即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联系:互相依赖转化:互相作用,并互相转化3.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唯物主义决定论:坚持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否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4.因果联系的复杂性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复合因果.5.意义:(1)承认其客观普遍性是科学研究的前提(2)把握因果联系有利于总结工作经验(3)把握因果联系,能增强工作预见性(二)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发展的趋势)1.含义必然性:指在发展过程中合乎规律的、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趋势(一定如此)。偶然性:指在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不一定如此)。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1)区别:根据、地位、作用、趋势不同。必然性存在于大量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区域安保协作的模式与机制研究计划
- 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之相互作用
- 行政后勤员工福利政策
- 银行工作总结务实高效创造价值
- 银行工作总结协同合作共同发展
- IT行业客服工作技巧
- 2024年琵琶行原文
- 2024年美术教案经典(9篇)
- 《宫腔镜的临床应用》课件
- 到期不续合同范本(2篇)
- 2024儿童身高现状报告
- 趣味知识问答100道
- 紫砂壶介绍课件
- 2023年度学校食堂食品从业人员考核试题(附答案)
- 伊朗政府与政治课件
- 上交所金桥数据中心用户手册
- 互联网金融(同济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同济大学
- 2023-2024学年高考英语真题复习-定语从句(附解析)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数与代数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 2022年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期末题及答案
- 辽师软件工程期末复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