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1课《记承天寺夜游》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文集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一韩一柳一欧阳,三苏、曾巩带一王作者简介背景链接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他被贬黄州的第四年。即“乌台诗案”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wéixìnɡhénɡ整体感知suìyǔbǎi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xū)年号(1078—1085)。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译文在今湖北黄冈南。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译文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在黄州。考虑,想到。共同,一起。院子里。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译文大概是。形容水的澄澈。均为水生植物。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译文只是。语气词,相当于“罢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以为乐,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月色入户”交代夜游起因。“欣然”足见作者心中的兴奋和喜悦。“遂”点出了二人的趣味相投。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亦”字所含情感:①惊喜不已(怀民竟然也没睡);②意料之中(怀民当然也不会睡)。比喻:“庭下”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空明的积水,写出月光的空灵澄澈;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交横的藻、荇,写出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仅用18个字,就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字将笔触从眼前景物转向观景之人,非常自然地引出“闲人”,显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旷达与对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坚守。点睛之笔,作者微妙而复杂的情感——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尽在其中。月色入户念无与为乐者古义:门。今义:人家,住户。古义:考虑,想到。今义:想念。◆古今异义字词清单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古义:共同,一起。今义:相处。古义:大概是。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是。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今义:耳朵。◆一词多义与念无与为乐者能与其奇者介词,和、跟动词,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者念无与为乐者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代词,……的人助词,与“如”连用,可译为“像……的”《答谢中书书》◆文言句式判断句: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省略句:省略主语“余”,即“(余)解衣欲睡”解衣欲睡倒装句:状语后置,即“相与于中庭步”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定语后置,即“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成语积累夜不闭户月色入户随心所欲解衣欲睡门想要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第一层: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第二层:写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慨。研读赏析细读文章,梳理“夜游”事件及作者的情感变化。学习任务单苏轼夜游事件: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①________________原因:月色入户,想邀人共同游乐事件:②________________心情:见右图“作者的情感变化”苏轼、张怀民庭院赏月心情起行为乐者念无与亦未寝怀民于中庭相与步闲人孤独惊喜③____④____复杂事件欣然喜悦作者的情感变化:明确角度分析景物特点点明情感考点赏析山水类诗文中的景物描写(云南中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答题支架]字词:赏析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写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感官角度、视角角度、顺序角度等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中的景物特点或创设的意境结合全文或者景物特点,点明作者表达的情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示例一】景物特点鲜明,“如积水空明”等句传神地写出了月色的澄澈透明,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宁静、愉悦。【示例二】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竹柏的影子衬托出月光的澄澈明亮,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宁静、愉悦。【示例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光比作院中积水,将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的藻、荇,生动形象地写出月色的澄澈明净,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宁静、愉悦。【示例四】“空明”“交横”,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明澈,表达了作者对月色的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宁静、愉悦。返回自嘲。世上少有像“我们”这样空闲而无所事事的人,表现了作者被贬的悲凉落寞。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而这篇文章是在他被贬的背景下写的,当时他仕途失意,所以赏月“闲人”的自得,不过是他的自我安慰。自豪。世上少有像“我们”这样有闲情逸致的人,表现了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从“欣然起行”“相与步于中庭”可以看出他的乐观豁达,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美景中得到乐趣。你认为文章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说说你的理由。深入探究多角度比较《答谢中书书》与《记承天寺夜游》考点山水游记类文言文比较阅读山水游记类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则或两则以上涉及写景记游的文言语段作为阅读材料,在语言风格(句式、用字用词、节奏韵律)、景物特点、写景手法、思想感情等方面进行比较式阅读。考点解读常见的考查形式答题技法两文都写到了××景色,但要表达的情感不一样,请你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不同之处。确定比较角度。依据内容分析。《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同表达方式异语言风格写景方法景物特点思想感情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描写,结尾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议论抒情。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浅显易懂,用词斟酌。自然成文,不事雕饰。多用散句,间用整句。节奏舒缓,散淡自然。视角角度:仰视、俯视、平视表现手法:动静结合感官角度:视觉、听觉修辞手法:对偶表现手法:正侧面描写相结合修辞手法:比喻返回山高水清,石绚林青,猿鸣鱼跃,生机勃勃(明丽清新)月色空明澄澈,竹柏疏影摇曳,似真似幻,境界美妙(幽静朦胧)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微妙而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典型考题1.名句默写。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奇特的想象,从侧面写出月光的澄澈、皎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D【解析】“写水突出其清”表述有误。作者将月光比作水,突出了月光的澄澈明净,并不是真的写水。3.文中“闲人”一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写出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示例:闲人——表现出苏轼的自得之情。月夜处处都有,可

只有他和张怀民这种情趣高雅的人才懂得欣赏。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出苏轼的悲凉之情。他在政治上有远大抱负,但受诬遭贬,不愿做闲人,却只得做闲人。4.古人常以天地万物为友。你认为下列哪一景物可以成为苏轼的好友?请根据补充资料,结合你对苏轼生平、个性的认识,加以阐述。清泉明月大江补充资料:【示例一】我认为清泉可以成为苏轼的好友。清泉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依旧清澈洁净,就像苏轼在污浊的官场中,虽然遭到排挤,依然保持高洁的气节。苏轼与清泉可成为知己。凤翔京城(开封)新党排挤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乌台诗案黄州京城(开封)杭州不容于新旧两党惠州儋州【示例二】我认为明月可以成为苏轼的好友。明月空明澄澈,就像苏轼恬淡达观的性格;月有阴晴圆缺,就像苏轼悲欢离合的一生。苏轼与明月可成为知己。【示例三】我认为大江可以成为苏轼的好友。大江惊涛澎湃,就像苏轼坎坷跌宕的人生;大江奔流不息,就像苏轼豪放旷达的胸怀。苏轼与大江可成为知己。思维导图记承天寺夜游闲赏月缘由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下月景积水空明,藻荇交横月下感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闲事(记叙)闲趣(写景)闲情(议论、抒情)本文通过对作者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所见月下美景的描绘,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主旨归纳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的一种文体,又称“骈体文”“骈俪文”“骈偶文”。句式上,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声韵上,讲究平仄相对,音韵和谐;用词上,注重用典和藻饰,即常在文章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论中的词句,追求华丽的辞藻。散文:自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知识链接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被称为南朝的“骈文双璧”。旷世奇才:苏轼拓展延伸人生经历进京应试19岁与弟苏辙进京应举人试。次年正月,应省试,主考官为欧阳修,同期考生有曾巩、程颢、张载等。欧阳修以为苏轼文为自己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批为第二。三月,应殿试,进士及第,获得做官资格。自请出京34岁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请求出京任职,被授杭州通判。34—41岁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出任地方官。乌台诗案42岁任湖州知州,经历“乌台诗案”,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东坡居士”的别号就是在黄州就任时所取。乌台诗案:赴任湖州后,苏轼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上表》,其中的话被新党利用,说他“愚弄朝廷,妄自尊大”“衔怨怀怒”“包藏祸心”,又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他因此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常有乌鸦栖息,故名。)再度外调48岁被召还朝。三年后,因向朝廷提出谏议,遭到诬告陷害。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的苏轼再度自求外调。再任杭州52岁再度调任杭州。两年后又被召回朝,但又因为政见不合,接连调往颍州、扬州、定州。一贬再贬1094年,新党执政。57岁的苏轼被贬至惠州,三年后又被贬到更远的儋州。身逝常州63岁,天下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但次年在北归途中于常州逝世。苏轼宦游图1061—1064〇签判主张改革衙前役主张以官榷与民主张免除民间积欠祈雨抗灾,兴建东湖凤翔1069—1071〇判官告院、权开封府推官等上《谏买浙灯状》,劝谏神宗皇帝勿减价购买花灯开封1074—1076〇知州灭蝗救灾、减赋救助弃婴密州1071—1074〇通判赈济饥民协助修浚钱塘六井杭州1079.4—1079.7〇知州治理太湖水患湖州1080—1084〇团练副使躬耕东坡救助弃婴黄州1089—1091〇知州疏浚河道,以工代赈建安乐坊医治穷苦百姓疏浚西湖、筑苏堤疏浚钱塘六井杭州1091—1092〇知州罢开八丈沟疏浚颍州西湖冬季赈济百姓颍州1092.3—1092.8〇知州罢万花会改革舟运制度扬州1093—1094〇知州整饬军纪增修弓箭社赈济饥民定州1094—1097〇节度副使出资修筑东新桥、西新桥推广秧马建议引山泉人广州城惠州1097—1100〇琼州别驾劝导民族和睦相处倡导改革落后习俗传授治疟药方鼓励发展农桑开辟学府,讲学明道儋州多才多艺作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