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活用1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1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1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1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文言文词类活用1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项复习———词类活用第1页第1页教学目的:使学生弄清楚关于词类活用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词类活用基本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规律解答试题。引导学生利用所讲办法,能自行归纳其它文言知识规律,给学生复习文言文一点办法指导。重点:引导学生把练习中句子所属词类活用类型正确归类,总结出词类活用常见规律,并加以概括化。难点: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第2页第2页一、明确考点1.明确考纲要求,使学生知道“考什么”。2《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要求有:1、了解与当代汉语不同句式和使用方法。不同句式和使用方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份省略和词类活用。2、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第3页第3页文言词类活用●动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数词活用作动词●使动使用办法●意动使用办法●为动使用办法●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第4页第4页1、朝歌夜弦《阿房宫赋》2、晋军函岭,秦军氾南。《烛之武退秦师》名作动,驻军。名作动,唱歌。规律:两个名词连用,不是并列、偏正、修饰关系,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第5页第5页3、朝服衣冠《谏太宗十思疏》4、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名作动,穿上。名作动,登记。规律:名词后有宾语,则名词活用为动词第6页第6页5、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6、吾师道也……《师说》规律: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帝王:称帝称王师:学习第7页第7页7、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寡人之于国也》)8、今王鼓乐于此(《孟子》)规律: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因此,假如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树:种植鼓乐:击鼓奏乐第8页第8页9、云霏霏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10、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11、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名作动,下雨名作动,游泳规律:名词前面有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作动,称王第9页第9页1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1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14、江水又东(《水经注》)规律:副词尤其是否认副词后面名词活用为动词。目:使眼色王:称王东:向东流第10页第10页15、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16、扣弦而歌《赤壁赋》名作动,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名作动,歌唱。规律:名词前后用“而”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这个名词普通活用为动词第11页第11页

判别“公式”下列几种情形中名词惯用作动词

a.用在代词前名词。b.用在介宾短语前名词c.用在兼词前名词d.用在副词后名词e.用在能愿动词后名词f.用在所字后名词g.用在疑问代词后名词h.两个名词连用时后一个名词i.两个重叠使用后一个名词第12页第12页总结:1、名词前加能愿动词或副词。2、名词前没有动词,其后带宾语。3、名词与名词连用。4、副词后名词5、“所”字后边名词用如动词。第13页第13页A吏于土:在地方上做官。后带补语。B芽:发芽。前有副词“已”。C花:开花。在谓语位置。D事:做,从事。E水:游水。前有能愿动词“能”。F目项王:向项王使眼色。G本义为鱼网,这里用作“用网捕获”。前有结构助词“所”。H王:为王,称王。读wàng(去声)。I籍:登记。J侯:封侯。词类活用专题训练A凡吏于土者,皆往之。B二月草已芽。C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D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E非能水也。F范增数目项王。G置人所罾罾鱼腹中。H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I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J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第14页第14页练习:1、邹忌朝服衣冠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驴不胜怒,蹄之4、其疾病而死。(《五人墓碑记》)5、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答案:1服:穿上戴好2水:游泳3蹄:用蹄踢4疾病:患疾病5志:做标识,“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词组第15页第15页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古汉语中,有名词可直接放在动词前作状语,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作比方,表示动作行为特性和状态,可用“象……同样”格式来翻译.

比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译文:天下人象云块同样汇集起来,象回声同样应和着,带着粮食象影子同样跟随陈涉起义。]

2.表示看待人态度、方式。

比如:君为我呼入,吾得以兄事之。(《鸿门宴》)[译文:你替我叫他进来,我要象看待兄长同样看待他。]第16页第16页

3.表示动作行为方向比如:并力西向。(《六国论》)[译文:合力向西对付秦国。]

4.表示动作行为所用工具

比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译文:用土筐运往渤海边上。]

5.表示时间、动作连续性比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译文:一天天地削减,一月月地割让,而走向灭亡。]

6.表示动作行为使用办法

比如:(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译文: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田间亲身耕种。]第17页第17页(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人,可得到上等奖赏。]7.表示动作行为处所

比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终于在大廷上召见相如,完毕礼节后把他送回赵国。]

第18页第18页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日削月割。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上:向上,下:向下)(《劝学》)(天:一天天地,月:一月月地)(《六国论》)(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规律:表示时间、方位名词经常活用为状语。第19页第19页1、常以身翼蔽沛公。2、人皆得以隶使之。3、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5、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隶:像对奴隶同样)(《五人墓碑记》)(舟:用船)(《石钟山记》)(船:乘船)(《黔之驴

》)规律:就普通情况说,凡动词前面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就应当认为是用作状语。(翼:像鸟张开翅膀同样)(《鸿门宴》)第20页第20页10、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鸿门宴》)1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12、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名作状,像弟兄同样。名作状,用箕畚。名作状,在早上。名词作状语规律:前面已有主语,名词+动词,名词与其后动词不构成主谓关系。第21页第21页A、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贞》)B、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C、常以身翼蔽沛公。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E、吾得兄事之。(《鸿门宴》)F、箕畚运于渤海之尾G、卒廷见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H、操军破,必北还。(《赤壁之战》)I、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J、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B\表比方。像“狐狸”那样鸣叫。A\表比方。像“猱”“鸷”那样,表 示动作行为特性状态。C\表比方。像鸟张着翅膀那样。D\表比方。像云那样;像回声那 样,像影子那样。E\表示看待人态度。以兄礼,表示动作、行为[看待人或事物]态度、方式。F\表动作使用工具。用箕畚, 表示方式。G\表处所。在朝廷上,表示动作 行为地点。H\表方向。向北方,表示动作行为趋向。I\表方向。向东;向北。J\表动作进行方式。当面。第22页第22页练习:1、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名词作状语两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B.沛公欲王关中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D、俊才星驰E、籍吏民,封府库答案:1、BE(A、隶:像看待奴隶同样,C、面:当面,D、星:像流星同样,BE、王:称王;籍:登记,名作动)注:名词活用作动词或状语区别:看名词后是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第23页第23页1、下列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一项是()A、王无罪岁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席卷天下,包举宇内D、专心一也A名作动,归罪BC、名词作状语D数词作形容词随堂测试

A第24页第24页2、选出下面加点字不是活用一项()

A、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B、公子怒,欲鞭之。

C、范增数目项王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ABC名作动。意思分别是:A养蚕;B鞭打;C示意;D第25页第25页DA、C、名作动B、名做状语D、认为……小,意动使用办法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使用办法相同一项()

A、朝歌夜弦

B、士大夫终不愿夜泊绝壁之下

C、

儿涕而去。(《促织》)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第26页第26页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一项是()A、刑人如恐不胜B、沛公欲王关中C、还军霸上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名作状,在夜里。D第27页第27页三、动词活用作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人和事物。

比如:(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孟子》)

入:国内。出:国外。

(2)、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而无遗憾矣。(《孟子·梁惠王上》)

生:活着人。死:死去人。(3)、战不善。(《六国论》)

战:打仗事情,仗。第28页第28页A、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B、惧有伏焉。(《曹刿论战》)

A\出:出产东西;入:收入财物。B\伏:伏兵。动词活用为名词。即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明显表示人与事物意义。它普通处于句中主语或宾语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字。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中“至”,本来是动词,这里放在“其”字之后,共同充当主语,作“来到这里人”解。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C、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顼》A\活之:使之活。B\走:使(之)逃跑。C\使……来。动词使动使用办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如何”,活用为有“使”“令”意义动词。动词和它宾语不是普通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而是使宾语所表示人或事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动作行为。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形式。普通来说,但凡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多属使动使用办法。总结:以上为动词活用两种情况。第29页第29页13、追亡逐北,流血漂橹《过秦论》14、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过秦论》15、翩翩两骑来是谁?《卖碳翁》

动作名,逃亡人。动作名,收藏珠宝动词作名词规律: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动词跑到了主语和宾语位置上。动作名:骑马人第30页第30页

四、形容词用作名词:

形容词用作名词,表示含有这一性质状态人或物,普通处于主语、宾语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等字或数词。

比如:(1)、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坚:坚硬盔甲。锐:锐利武器(2)、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淮阴侯列传》)短:人短处(缺点)。长:人长处(长处)(3)、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身与?(《孟子·梁惠王上》)[译文:是由于肥美香甜食物不够吃吗?轻便暖和衣服不够穿吗?](4)、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力所罕至焉。(《游褒禅山记》)险远:险峻偏僻地方。第31页第31页

五、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在状语后或宾语前,句中又无其它动词作谓语中心语,这个形容词就活用为动词

。比如:(1).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穷:走完。(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因此兴隆也。(《出师表》)

亲:亲近。远:疏远。(3)、素善留侯张良。(《史记·鸿门宴》)

善:与……交好。第32页第32页A、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B、义不杀少而杀众。(《公输》)C、四美具,二难并。(《滕王阁序》)D、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芙蕖》)E、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赤壁之战》)A、坚:坚韧盔甲;锐:锐利武器。B、少:很少人;众:诸多人。C、美:美好事物,四美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难:难得贤主嘉宾。D、长:长处;短:短处。E、旧:旧交情。总结:这一讲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含有这一性质状态人或物,普通处于主语或宾语位置,有时前面有“其”“之”或数词。翻译时普通要补出中心语(名词),而以这个形容词作定语。

第33页第33页A、春风又绿江南岸。 (《泊船瓜州》)B、大王必欲急臣。 (《廉颇蔺相如列传》)C、足以荣汝身。 (《孔雀东南飞》)D、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触龙说赵太后》)E、求木之长者,必固其主线。 (《谏太宗十思书》)

A、绿:使[江南岸]返绿。B、急:使臣着急。C、荣:使你荣耀。D、使……尊贵。E、使……稳固。总结:以上是形容词使动使用办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使得宾语所表示人或事物含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性质或状态,可译为“使……如何”。

第34页第34页使动使用办法与意动使用办法使动使用办法意动使用办法能够使宾语在客观上产生某种行为或行动主观认为宾语含有谓语所表示性质与状态例: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侣:以……为侣,友:以……为友,意动使用办法“臣活之”中主语是“臣”,而“活”这个动作发出者却是项伯,因而“主语不一致”,用使动使用办法。活:使之生存下来例(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宾语如何”“认为宾语如何”或“认为宾语如何”翻译为“认为……”、“以……为……”“把……当作(当作)……”第35页第35页七、使动使用办法:

使动使用办法,指是用作谓语中心语动词(或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等)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这个动作行为(或含有这个性质、状态),即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或“主语使宾语成为何”。

比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生:使(之)生。第36页第36页主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使

具备可用图示为:

第37页第37页

1、动词使动使用办法

动词使动使用办法,是指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表示使动使用办法动词常是不及物动词。

(1).子谓生死而肉骨也。(《左传·襄公二十二年》)[译文:先生真是让死人复生、叫白骨长肉人。](2).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也。(《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译文:曹操军队正把战船连接在一起,能够用火烧船来使(他)败逃。](3)尝人,人死;食狗,狗死。《吕氏春秋·上德》[译文:使人尝那食品,人便死掉;使狗吃那食品,狗便死掉。]

使动使用办法主要有下列三种使用办法:

第38页第38页2.形容词使动使用办法:

古汉语中,形容词后带宾语,并表示使宾语代表人或事物含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性质状态。

比如:(1)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老子》)[译文:古代善于行道人,不是用道去使老百姓聪明,而是用道使他们愚蠢。](2)、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船泊瓜州》)[译文:春风又使江南大地变绿了。](3)、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蒲松龄《促织》)[译文:集市上游手好闲年轻人捉到好蟋蟀就用笼子养起来,使它价值昂贵,囤积起来当作珍贵货品。]第39页第39页3.名词使动使用办法

名词使动使用办法,是指名词活用为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表示人或事物.

(1)、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史记·苏秦列传》)[译文:因此,大王不如使苏秦往东方去,那么秦国就一定怀疑齐国并且不相信苏秦了。](2)、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译文:使这些百姓得到好处。]第40页第40页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B、舍相如广成传(zhùan)舍。

名词使动使用办法表示“(主语)使(宾语)如何”,活用为有“使”“令”意义动词。其特点是必带宾语,但这个表使动名词同宾语并没有构成支配与被支配关系,而是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改变,而这种动作对象或改变结果,就是那个表使动名词。它事实上是兼语式简化,本来兼语式结构是主+动+兼+动+宾(或无宾),现在则简化为主+动+宾,从而使语言简练。翻译时应恢复成兼语式。比如:“先入秦破咸阳者王之”中“王之”就是“使(他)为王”。《鸿门宴》)

A、生:使……生;肉:使……长肉。B、舍(读去声):使……住宿,安置住宿。

第41页第41页

八.意动使用办法

意动使用办法是指作谓语中心语动词(或形容词、名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表示“主语把宾语看作什么”。翻译时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能够图示为:谓语中心语主语宾语以为

比如:一人横行天下,武王耻之。(《孟子·梁惠王下》)[译文:纣王一个人在天下横行霸道,武王认为这是羞耻。]第42页第42页意动使用办法主要有下列两种使用办法:1、形容词意动使用办法形容词意动使用办法,是指主语认为宾语含有某种性质、状态。比如:(1)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水》)[译文:那么,我以天地为大而以毫末为小,能够吗?](2)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梁惠王上》)[译文:老先生不把千里路当作遥远来到我国,大约也有使我国取得利益办法吧!](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第43页第43页[译文: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地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小了。]

2、名词意动使用办法

名词意动,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

比如(1)、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译文:渐渐地把他父亲当捉宾客看待。]

(2)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译文:有道德人把没有能力当作忧患,不把别人不理解自己当作忧患。](3)、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入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译文:孔子写作《春秋》时候,诸候有些人用外族礼仪,就把他当作外族;上进到用中华礼仪,就把他当作中华人。]第44页第44页1、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2、吾从而师之。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臣:使……为臣)(《韩信拜将》)(师:以……为老师)(《师说》)(宾客:以……为宾客)(《《伤仲永》)规律:不能带宾语名词带有宾语,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第45页第45页九、为动使用办法

为(wèi)动使用办法,是指作谓语中心语动词表示“主语为(替)宾语”施行某一动作行为,即“主语为(替)宾语怎麽样”。可图示为:主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为(替)实行

比如: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译文: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能够吗?第46页第46页为动使用办法主要有下列几种使用办法:

1、动词为动使用办法:表示主语替宾语完毕某个动作行为。

比如:(1)、夫人将启之。(《左传·隐公元年》)[译文:夫人准备为他打开城门。](2)、文赢请三帅。(《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译文:晋文公夫人赢氏替三帅求情。](3)、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孟子·梁惠王下》)[译文:大王你施行仁政,这些老百姓就会对上级亲爱,愿为长官卖命。]第47页第47页

2、形容词为动使用办法:表示主语替宾语含有某种性质状态。

比如:(1)非伤亡簪(zān)也。(《韩诗外传》)[译文:不是为失掉簪而悲哀。](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译文:后人为他哀痛却不把他当作借鉴,就使得更后人又为后人哀痛。]

3、名词为动使用办法:主语为宾语表示某种动作行为。

比如:(1)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译文:庐陵人文天祥亲自为他诗集写了序言。]

第48页第48页

(3)、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史记·留侯世家》)[译文:老人家说:“给我穿鞋!”张良为他取来了鞋子后,便跪在地上给他穿上。]

(2)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史记·魏公子列传》)[译文:诸侯各国宾客进献兵法著作,魏公子都为他们命名。]第49页第49页练习:解释各句中加线活用词语使用办法和意义。

1、或异两者之为。(《岳阳楼记》)

为:动词活用作名词,意为“心理活动”。2、故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怪:形容词意动使用办法,意为“认为……很奇怪”。3、必固其跟本。(《谏太宗十思疏》)4、谁悲失路之人。(《滕王阁序》)5、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固:形容词使动使用办法,意为“使……牢固”。

悲:形容词为动使用办法,意为“为……悲哀”。

美:形容词意动使用办法,意为“认为……美”。例子:沛公军霸上。军:名词作动词,意为“驻军、驻

(《史记·鸿门宴》)扎”。第50页第50页

6、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7、夜缒而出,见秦伯。(同上)8、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同上)9、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同上)10、然后卑事夫差……(《勾践灭吴》)11、吊有忧,贺有喜。(同上)12、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贰:数词活用作动词,意为“有二心”。

夜:名词活用作状语,意为“在夜晚”。

亡:动词使动使用办法,意为“使……灭亡”。

鄙:名词意动使用办法,意为“把……当作边界”。

卑: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减少身份作奴仆”。

优、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忧愁事、高兴事”.

尊:形容词使动使用办法,意为“使……尊贵”.第51页第51页

13、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4、浴乎沂,风乎舞雩(同上)15、七十者衣帛食肉(《寡人之于国也》)1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同上)17、其曲中规(《劝学》)18、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水》)

小、大: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小事、小相”;“大事,指治国为政”.。

风: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吹风”。

衣: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穿”。生、死:动词活用作名词,意为“活着人、死去人”。

曲: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弯曲弧度”。

少、轻:形容词意动使用办法,意为“认为……少,小看;认为……轻,轻视。”第52页第52页A、于其身也,则耻 师焉,惑矣。 (《师说》)B、且庸人尚羞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C、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D、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A、耻师:以从师学习为可耻。B、羞之:把这件事当作羞耻。C、劣之:认为……劣。D、异之:认为……奇怪。总结:形容词意动使用办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含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即“认为(宾语)如何”,可译为“以……为……”或“把……当作……”。

形容词用作普通动词。形容词是不带宾语,带了宾语,也没有使动、意动意味,就是作普通动词。比如: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跟……交好,用作动词。)另外,数词有时也可活用为动词。比如:A、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唐雎不辱使命》四:成为四个人。)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二三:解作“使[其德]二三”,即不专一,改变多次,活用为动词。)补充第53页第53页1、下列名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一项是A、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B、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C、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D、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2、下列名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一项是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顷之,未发,太子迟之。C、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D、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专心躁也。3、下列名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一项是A、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C、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D、呈卷,即面署第一。4、下列名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一项是A、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B、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C、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1、B项“搏”即搏斗,无活用现象。A 项“椎”:名词动用,用椎杀。C 项“坚、锐”:形容词作名词, 坚硬盔甲、锐利武器。D项 “辱”:使动,使你们几种受辱。2、D项“躁”:浮躁,无活用。A项 “愚”:使动使用办法,使黔首愚。B项 “迟”:意动,以……为迟。C项 “腰”:名词动用,腰里挂着。3、C项“幸”:宠幸,溺爱,无活用。 A项“客”:名词作状语,像看待 客人同样。B项“间”:小路,名 词作状语,意为从小路。D项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4、A项“私”:私下里,无活用。B项 “短”:形容词作动词用,诋毁。 C项“草、露”:名词作状语,在 草丛里、在露天里。D项“荣”: 使动,使汝身荣。第54页第54页5、下列名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一项是A、小信未孚,神弗福也。B、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C、能够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者也。D、吾所认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下列名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C、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D、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7、下列名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一项是A、不耕而食,不蚕而衣。B、项伯杀人,臣活之。C、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8、下列名句中加点词,属于词类活用一项是A、夜雪初霁,荠麦弥望。B、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C、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激于义而死焉者也。5、B项“敛”:聚敛,无活用。A项“福”:形容词作动词,保佑。C项“富、安”:形容词作使动,使……富、使……安。D项“先、后”:意动,以……为先,以……为后。6、D项“期”:盼望、希望,无活用。A项“师”:名词作动词用,从师。B项“长、短”:形容词作名词,长处、短处。C项“出、入”:动词作名词,出产东西、收入财物。7、C项“征”:验证、证据,无活用现象。A项“蚕、衣”:名词作动词,养蚕、穿衣。B项“活”:动词使动使用办法,使之活。D项“至”:动词作名词,到人。8、B项“谱”:名词作动词用,记入谱中。A项“霁”:雨雪后天放晴,无活用。C项“驰”:无活用。D项“死”:无活用第55页第55页9、以下各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现象,选出不同于其它三句一项A、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B、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