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花生(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1页
2落花生(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2页
2落花生(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3页
2落花生(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落花生教材分析《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记叙了作者小时候一次家庭活动和从中受到的教育。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的过程,着重写了“议花生”的情景,由花生的特点道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耐人寻味的道理,体现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但对于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和领悟文章所蕴含的教育思想还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引导。教学建议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再读课文重点段落,认识落花生的特点,明白父亲借落花生所讲的做人的道理,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最后结合课后小练笔,由事物的特点联想身边人,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4.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2.通过联系实际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语句,懂得做人的道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渗透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做一个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重点难点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难点1.能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了解借助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2.能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花生的生长特点及有关花生的常识,知道落花生名字的来历。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词。2.分角色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难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1.老师来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打一种植物。“根和胡须放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谜底:花生)2.(出示花生图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这种植物的花落了,果实长在土里面,所以叫落花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板书:落花生)3.简介作者。许地山(1893—1941),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笔名落华生,广东揭阳人。主要著作有《空山灵雨》《缀网劳蛛》《道教史》等。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2)借助工具书理解生字词。(3)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句子标出来,大家讨论。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3.汇报交流自学成果。(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课件出示生字、新词)(2)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讨论段意。3.学生讨论交流划分的段落。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种花生、收花生。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收获节做了准备。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写过收获节时一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四、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1.默读第一、二部分,圈出文中描写种花生的过程的词语,这些词语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词语:买种、翻地、播种、浇水。顺序不能颠倒,因为这些词语是按照种花生的步骤排列的。)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课堂小结1.同学们,课文题目是“落花生”,你认为课文着重描写的是什么?你们从课文内容中发现了什么?(作者仅仅用一个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而更多笔墨是在描写父亲与孩子们“边尝边议花生”上。)2.课文中的父亲想借落花生告诉我们什么呢?让我们在下节课继续研究吧!六、布置作业1.掌握课后生字词。2.预习课文第三部分。梳理板书落花生eq\a\vs4\al(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详))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本文借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2.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做人的道理。难点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由某一种事物想到的人。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还记得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吗?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抢答)2.听写词语。二、深入探究课文第三部分1.分角色朗读第3~15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写了几层意思?两层。第一层(第3~11自然段):议论花生的好处。第二层(第12~13自然段):从谈花生到论人生。2.默读第3~11自然段。(1)我们谈论了花生的哪些特点?(味道很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2)花生、桃子、石榴、苹果分别有什么特点,在文中画出来。(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花生: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3)父亲为什么要把花生与桃子、石榴以及苹果作对比?(说明花生没有桃子、石榴、苹果的外在的美丽,却具有内在的最可贵之处,它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名利。)3.默读第12~15自然段。(1)“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出示句子,齐读)如何理解父亲说的这句话?难道桃子、石榴、苹果就不好吗?(父亲并没有否定桃子、石榴、苹果等水果,而是对比突出花生因为默默无闻而不容易被发现,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容易被那些光鲜的人或事物所吸引,但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更令人敬佩。父亲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像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2)“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出示句子,齐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是作者在听了父亲对花生品格的议论之后得到的感悟。作者虽然年纪还小,但已经体会到了父亲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却没有实际用处的人。有没有实际用处,主要是看对他人和社会有没有好处及贡献。)三、体会写作方法,拓展练笔1.作者借落花生讲出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1)小组交流。(2)教师总结: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不空洞说教,可以使要表达的情感有依附,生动形象,容易引发读者共鸣,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2.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那竹子、梅花、蜜蜂、路灯这些事物能让你想到哪些人?它们有哪些特点与人的品质相似?(1)讨论交流。(2)选择其中的一种事物,由事物的特点联想身边的人,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3)展示交流。梳理板书eq\a\vs4\al(落,花,生)eq\b\lc\{(\a\vs4\al\co1(特点\b\lc\{(\a\vs4\al\co1(“我们”:味道美,可以搾油、价钱便宜,\a\vs4\al(父亲:果实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不好看,很有用))),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教学反思我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侧重于引导学生对父亲与作者的对话内容进行探讨、交流和感悟,了解花生的特点以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