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资料_第1页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资料_第2页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资料_第3页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资料_第4页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资料第1页/共121页本章共有四节,其内容是:

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第四节: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本章结构第2页/共121页

本章以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为主要线索,论述了:

1.为什么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方针政策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3.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祖国后,如何继续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最终解决台湾问题。

教学内容第3页/共121页

1.如何理解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的区别和联系?

2.如何理解“一个中国”原则?

3.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重点与难点第4页/共121页第一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第5页/共121页一、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秦始皇铜像

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不亡、民族不灭的精神保障

凝聚作用支撑作用激励作用第6页/共121页

从遥远的古代起,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祖国的河山,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幅员广阔的统一国家。

秦始皇铜像

第7页/共121页秦始皇统一中国第8页/共121页

在中国历史上,各族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同各种分裂势力及其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郑成功纪念馆第9页/共121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实现了中国大陆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

为建立新中国而战毛泽东宣布新中国成立第10页/共121页民族分裂主义第11页/共121页

5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大业。第12页/共121页

中华民族的暂时阵痛:我在这头,你在那头第13页/共121页

望大陆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第14页/共121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第15页/共121页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第16页/共121页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第17页/共121页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一切阻挠破坏中国统一的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推动实现祖国统一的进程。

毛泽东曾严正指出:台、澎、金、马整个地收复回来,完成祖国统一,这是中国人民的神圣任务,这是中国内政。

第18页/共121页

1982年9月,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邓小平指出:“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如果不收回,就意味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历史舞台,没有别的选择。”

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举行签字仪式。图为邓小平会见来华参加签字仪式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第19页/共121页

“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地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这是中华儿女不可动摇的共同愿望和决心。”

——摘自江泽民主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演讲

胡锦涛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国政府和人民不可动摇的意志和决心,符合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第20页/共121页第二节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第21页/共121页一、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第22页/共121页台湾省总面积为36000平方公里,包括台湾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以及目前为台湾当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第23页/共121页战国时期:岛夷秦汉时期:东鯷三国时期:夷洲隋唐元时期:流求、琉球明万历年间:台湾清朝时期:台湾(官方称号)第一、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并且开发了台湾

第24页/共121页第二、中国政府最早并长期对台湾行使主权南宋:将澎湖列岛规划福建泉州的晋江县,并派兵驻守元明时期: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清朝时期: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第25页/共121页1、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2、1661年,郑成功驱逐侵略者,收复台湾。第三、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第26页/共121页

台湾中国之故土也,久为贵国所踞,余今来索取。

第27页/共121页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再次沦为殖民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第28页/共121页

日本应将所窃取于中国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归还中国。《开罗宣言》第四、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事实第29页/共121页

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十月,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置于中国主权之下。《波茨坦公告》第30页/共121页

2.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抗美援朝

1949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后,抗拒统一,图谋反攻大陆。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准备着手解放台湾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队进入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扶持国民党政权,形成台湾与大陆对峙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第31页/共121页国民党将大批物资运抵台湾第32页/共121页3.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895年日本通过侵略战争从中国割占台湾、澎湖列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有关国际条约明确规定将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第33页/共121页

1949年,国民党在内战中失败,退踞台湾岛,在美国等国家的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一个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治构架。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长期分离状态之中。第34页/共121页

有位评论家说:“中国太富不可以,因为富会造成美国的负担;中国太穷也不可以,因为它同样会成为美国的负担。只有不死不活的中国才是美国的最爱。”台湾问题是美国扼制中国的一张王牌

台湾是美国在太平洋上的“不沉的航空母舰”(麦克阿瑟语)第35页/共121页

1949年8月5日《美国与中国之关系》扶蒋反共白皮书第36页/共121页

1954年12月美国与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第37页/共121页

1979年4月,美国国会单方面通过《与台湾关系法》,作出了许多违反中美建交公报和国际法原则的规定。

“美国决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以非和平方式包括抵制或禁运来决定台湾前途的任何努力,是对西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的威胁,并为美国严重关切之事。(美国将因此)提供防御性武器,使美国保持防御会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的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力。”

第38页/共121页二、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

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

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指出:“中国人民(包括台湾人民)绝对不能容忍国民党反动派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任务就是解放全中国,直到解放台湾、海南岛和属于中国的最后一寸土地为止。”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第39页/共121页

新中国诞生后,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发表《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明确提出1950年的任务就是解放海南岛、台湾和西藏,全歼蒋介石集团的最后残余势力。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重点由东南转向东北,解放台湾的计划被迫搁置。第40页/共121页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台军赤膊苦练,欲“光复大陆”

第41页/共121页

1954年7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表示不能承认美国军事干涉和占领台湾。人民解放军于9月3日开始炮击金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向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和立场。美国政府于12月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把台湾、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阻挠中国统一。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再次提出解放台湾的任务第42页/共121页

对此,周恩来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强调“一切关于所谓台湾‘独立国’、台湾‘中立化’和‘托管’台湾的主张实际上都是割裂中国领土,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都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同意的”,指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自己祖国的完全统一。

1955年1—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海战役,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

第43页/共121页三、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毛泽东、周恩来就带领我们党开始了和平方式解决台湾的探索。第44页/共121页

1.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们党及时调整了对台政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主张,并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敦促美国政府与中国政府谈判。

中美大使级会谈,先在日内瓦,后在华沙,从1955年8月一直谈到1970年,历时15年,谈了136次,关于台湾问题的核心就是美国从台湾撤兵。第45页/共121页

二是向台湾当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

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有两种可能的方式,即战争的方式和和平的方式。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毛泽东还曾提到同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等政策主张。第46页/共121页

1964年,毛泽东对来访的英国首相说:“中国统一这件事情,我恐怕看不到了,这是他们的事情。”第47页/共121页

2.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政策和主张归纳为“一纲四目”

周恩来提出“一纲四目”

第48页/共121页

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一纲”

491

第49页/共121页

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介石决定

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由中央拨付

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协商解决

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举“四目”

50

第50页/共121页台海关系发展演变脉络:1、武力对抗阶段:1949-1978年,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都准备统一,问题是谁统一谁:解放台湾PK反攻大陆1959年,国民党金门前线电台的播音员正在播音第51页/共121页2、隔海喊话阶段:1978.12-1986.6,大陆单方面向海峡那边喊话,对方的态度“不谈判、不接触、不妥协”1981年,邓丽君获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战部主任王升颂发功绩奖状第52页/共121页3、两岸互动阶段:1987-1995.5,两岸经贸、文化、学术交流日益增多。

第53页/共121页4、再度紧张阶段:1995.6-2008.5,李登辉、陈水扁时期

第54页/共121页第三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四、“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第55页/共121页视频欣赏..\..\视频资料\《尼克松访华》asx视频-320x240.Flv第56页/共121页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1、背景: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第57页/共121页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后《中美上海公报》1978年12月《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接受与台湾“断交、废约、撤军”三原则1982年8月17日,为解决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中美八一七公报》

美国政府承诺:它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它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的供应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第58页/共121页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形成和确立过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59页/共121页

1982年1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实行“一国两制”有了宪法的保证。

第60页/共121页

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邓六条第61页/共121页

1984年6月,邓小平接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时明确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62页/共121页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依据1、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要求有新思路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将长期并存,前者取代后者在短时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b、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需要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建设,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和持久稳定的国内环境。第63页/共121页

世界上的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可取的。否则始终顶着,僵持下去,总会爆发冲突,甚至武力冲突。第64页/共121页2、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呼唤新思路a、从历史角度看,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b、从现实来看,港、澳、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大陆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都希望祖国统一后保持这个地区的稳定和繁荣。第65页/共121页3、我国大陆的实际情况需要新思路a、充分利用港澳台的经济、科技以及对外联系的特殊地位优势,进一步促进大陆的经济发展。b、继续保持港澳台的繁荣和稳定,使它们成为我国经济更发达的特区,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整体综合国力。c、用“一国两制”不致于因统一而付出太大的代价,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继续赢得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第66页/共121页

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第67页/共121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68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内涵第68页/共121页

(1)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69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第69页/共121页70

(2)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第70页/共121页71

(3)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第71页/共121页72

(4)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第72页/共121页73

(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台湾百万人“天下围攻”陈水扁第73页/共121页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第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74页/共121页

第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第四,“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第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75页/共121页四、“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第76页/共121页1.“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的成功实践第77页/共121页

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邓小平《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78

邓小平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第78页/共121页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地区(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二、联合王国政府声明: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

……

79

“中英联合声明”的签订第79页/共121页视频欣赏:..\..\视频资料\香港回归-320x240.Flv第80页/共121页

从1985年开始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0年4月经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从1997年7月1日起实行。81

《中华人民共和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81页/共121页回归祖国后依然繁荣的香港第82页/共121页视频欣赏:..\..\视频资料\香港回归十周年宣传片(由香港趋势动力制作)-320x240.Flv第83页/共121页“一国两制”构想提出之初,美国《财富》杂志断言:香港回归之日,就是香港“死亡”之时。事实胜于雄辩。十年过去了,《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周刊得出了新的结论:“现在的香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

第84页/共121页

“‘一国两制’好比一棵植物,已深深埋根于香港的土地。我相信时间长了,它会长成参天大树。”

——香港特区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

第85页/共121页

香港大学近期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市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对“一国两制”的信心等各个指标都创历史或香港回归以来的新高。其中,78%的市民对“一国两制”有信心,81%对香港前途有信心,89%对祖国前途有信心。第86页/共121页2.“一国两制”构想在澳门的成功实践第87页/共121页澳门妈阁庙第88页/共121页1999年12月20日89

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第89页/共121页视频欣赏:..\..\视频资料\1999年澳门回归精彩瞬间-320x240.Flv第90页/共121页澳门居民涌上街头,欢呼胜利回归祖国第91页/共121页歌曲欣赏七子之歌:..\..\视频资料\七子之歌-320x240.Flv第92页/共121页第四节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第93页/共121页

一、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94页/共121页

1.明确提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坚定地维护一个中国原则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都坚决反对。

第95页/共121页搞“台湾独立”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公然挑衅

《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之国际法原则之宣示》:凡以局部或全部破坏国家统一及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为目的之企图,都是不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第96页/共121页

2.在坚持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的基础上,提出“文攻武备”的总方略第97页/共121页

3.首次提出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创造性地发展了关于两岸谈判的主张

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谈判的前提,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在和平统一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至于政治谈判的名义、地点、方式等问题,只要早日进行平等协商,总可找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第98页/共121页

4.将做好台湾人民工作提升到“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的战略高度,努力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

突出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明确指出我们无论以什么方式实现统一,都要取得台湾同胞的广泛支持。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要从根本上讲清楚一个道理,使台湾同胞明白:台湾离开了祖国,必将被外国干涉势力所控制,陷入风雨飘摇之中。要使他们了解,实现统一并不会改变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他们现有的各种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要努力扩大两岸交流交往,“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第99页/共121页

5.指出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江泽民指出: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1997年、1999年,我们将相继恢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一件大喜事。现在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全面振兴的时候了。无限期地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意看到的。

第100页/共121页

6.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阐述了解决台湾问题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强调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在于增强综合国力。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

新世纪的三大任务是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任务中,现代化建设是核心。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第101页/共121页

大陆同台湾的统一问题,实质上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综合实力较量的过程。关键是要把我们大陆的事情办好。大陆政治安定,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完成的根本保证。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军事实力,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奠定坚实而强大的基础。

第102页/共121页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推动两岸关系的六点意见

近年来,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重大、复杂的变化,“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日益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成为对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现实威胁,如不予以坚决反对和遏制,势必严重威胁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断送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危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因此,现阶段两岸同胞必须把反对和遏制“台独”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第103页/共121页2005年连战访问大陆:和平之旅第104页/共121页连战简介:

连战,1936年出生于西安,195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系,取得学士学位,1961年取得芝加哥大学国际公法与外交硕士,196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1966年至1967年在美国任教,1968年任台湾大学政治系客座教授、政治系暨研究所主任,共历时七年。2001年6月17日,国民党召开第十五届党员代表大会临时会议,连战以国民党代理主席的身份当选党主席,之后一直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活跃在台湾政坛。2005年卸任国民党主席一职。现任国民党荣誉主席。第105页/共121页2005年亲民党主席宋楚喻访问大陆:搭桥之旅第106页/共121页搭桥之旅:宋楚瑜(1942年3月16日-),祖籍湖南湘潭,中国台湾政治风云人物。曾任台湾自1885年建省以来唯一的一届民选省长;后脱离中国国民党,创立亲民党并担任党主席。2005年5月5日,亲民党的最高领导人宋楚瑜访问中国大陆,成为自1949年后第二位踏上中国大陆的中国台湾在野党最高领导人。第一站为陕西西安,往黄帝陵祭拜;次为南京,往谒国父中山陵等;次为上海,与相关台商见面;次为其老家湖南长沙和湘潭,祭拜祖坟和拜访亲友等;最后北上北京。负责接见宋楚瑜的是共产党中央委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