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易混淆知识点_第1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易混淆知识点_第2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易混淆知识点_第3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易混淆知识点_第4页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易混淆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选题1、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胆矾研碎B.冰雪融化C.干冰升华D.纸张燃烧答案:DA、胆矾研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是物质形状的变化,是物理变化;B、冰雪融化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C、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选D。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加固体药品C.滴加液体药品D.检验气密性答案:D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B、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C、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不符合题意;D、检查气密性:将导管置于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符合题意。故选D。3、化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海水制镁B.钻木取火C.粮食发酵D.冰雪融化答案:DA、海水制镁过程中有新物质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钻木取火过程中发生燃烧,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冰雪融化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试剂B.称量氢氧化钠C.读液体体积D.点燃酒精灯

答案:DA.倾倒液体试剂时,试剂瓶要与试管口紧挨,且标签向手心,瓶塞倒放,试管稍微倾斜,该选项操作不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称量纸称量,应用玻璃器皿,该选项操作不正确;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而不是最高处,该选项操作不正确;D.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该选项操作正确。故选D。5、在“做实验”中“学化学”离不开仪器。废铜回收利用,可先高温灼烧,再加酸溶解。高温灼烧选用的仪器是A.锥形瓶B.烧杯C.集气瓶D.坩埚答案:DA、锥形瓶加热要在底部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不能高温灼烧,不符合题意;B、烧杯加热要在底部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不能高温灼烧,不符合题意;C、集气瓶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D、坩埚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高温灼烧,符合题意。故选D。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加入固体B.滴加溶液C.读取体积D.加热溶液答案:B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倾斜,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正确。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胶头滴管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选项错误。C.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

D.加热溶液,溶液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试管夹夹在离试管口三分之一的位置,正确。故选:B。7、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A.滴管B.研钵C.药匙D.镊子答案:C取用粉末状药品时可以用药匙。故选C小提示:需要熟练掌握实验室常见仪器的名称以及其用途,并熟练掌握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8、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最为丰富多彩,以下图片展示的是四个不同的侧面,其中与物质化学性质相关联的一项是A.放烟花B.贴对联C.剪窗花D.包饺子答案:A分析: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A、烟花中的火药燃烧时会放发光,故放烟花是利用了火药的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贴对联,不涉及化学变化,故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C、剪窗花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D、包饺子属于物理变化,与化学性质无关,不符合题意;9、在下列仪器中,可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B.烧杯C.集气瓶D.量筒答案:B分析:烧杯:用作配制溶液、溶解固体和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试管:用于少量液体试剂的加热。量筒:量取液体体积,不能加热。集气瓶:适用于收集气体。A、试管用于少量液体试剂的加热,一般不用作溶解固体、配制溶液,故A不正确;

B、烧杯可以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故B正确;

C、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不能用于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及反应容器,故C不正确;

D、量筒只用来量取液体,而一定不能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故D不正确。故选B。10、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氢、碳元素C.用一个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氧气D.燃着的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答案:BA、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正确;B、把冷小烧杯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有水雾产生,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而不能判断碳氧元素,故不正确;C、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故正确;D、蜡烛一吹即灭,说明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正确。故选B。11、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答案:D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12、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A.提出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答案:B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A、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提出假设,故选项错误。B、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故选项正确。C、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D、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进行实验,而不是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故选B。13、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答案:AA、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和题意;B、爆竹声中一岁除中鞭炮爆炸,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粉身碎骨浑不怕中有新物质生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蜡炬成灰泪始干中有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14、下列选项中关于性质或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化学性质B.酒精挥发化学变化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物理性质D.木材燃烧物理变化A.AB.BC.CD.D答案:AA、贴在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锈,是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说法正确;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说法错误;C、氧气用于急救病人,属于氧气的用途,说法错误;D、木材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说法错误;A。1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氢气验纯B.量取液体C.检查气密性D.倾倒液体答案:AA、检验氢气纯度的正确方法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操作正确;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C、由于长颈漏斗下端没有形成液封,受热后的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从而无法在导管口处看到有气泡产生,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操作错误;D、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操作错误.故选A。多选题16、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组成的差别,按图1所示进行实验,将呼出气体吹入食品保鲜袋内(袋内含少量空气),采集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2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根据图示可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B.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比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降低C.根据图示可知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D.曲线Y在60s至100s下降是由于水蒸气液化答案:ACA、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根据图示可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后达到3.67%,曲线Z表示氧气,根据图示可知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最后还占17.17%,选项A错误;B、根据图示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17.17%)比吸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0.77%)降低,选项B正确;C、根据曲线Z所示,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占17.17%,仍然含有氧气,选项C错误;D、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从体内进入食品保鲜袋,因为温度下降,水蒸气液化,水蒸气在袋内气体中所占的体积分数就会减小,选项D正确。故选AC。17、下列描述能体现出该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铜用于制作电线E.酒精要密封保存F.澄清的石灰水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答案:CDEA、氧气用于气焊,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B、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是因为氢气能够燃烧生成水,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因为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D、铜用于制作电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E、酒精要密封保存,是因为酒精易挥发,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F、澄清的石灰水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因为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CDE。18、下列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木炭制成活性炭B.金刚石制成石墨C.石墨制铅笔芯D.木炭使红墨水褪色答案:ABA、木炭制成活性炭,活性炭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B、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石墨,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C、石墨制成铅笔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D、木炭使红墨水褪色,是利用了木炭具有吸附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故选AB。小提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19、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小苏打能中和过多的胃酸B.干冰可作制冷剂C.金刚石可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D.氧气能供给呼吸答案:BCA、小苏打能中和过多的胃酸是利用了小苏打的化学性质--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故错误;B、干冰可作致冷剂是利用了干冰的物理性质--升华时能够吸收热量,故正确;C、金刚石可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硬度大,故正确;D、氧气能供给呼吸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具有氧化性,故错误。故选BC。2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为了节约火柴,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对着自己D.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垂直悬空在试管上方答案:ACA、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防止发生火灾,符合题意;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符合题意;D、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不符合题意。故选AC。2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酒精灯内酒精不能盛满B.取用少量液体时直接用试剂瓶倾倒C.实验室里取用大理石时,大理石没有腐蚀性,可以用手直接抓取D.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答案:BC超过酒精灯容积的后,酒精容易外溢,导致失火,A选项正确;取用少量液体时应用胶头滴管滴加,B选项错误;取用固体药品时,用药匙或镊子取用,C选项错误;熄灭酒精灯时不可用嘴吹灭,要用灯帽盖灭,D选项正确。故选BC。22、钠是一种金属单质如图所示,有关信息如下:银白色的金属;密度比水小,比煤油大;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开;常温下,钠与氧气、硫、水等均能快速反应;钠在高温高压时甚至可以和氢气反应生成氢化钠;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不能存放于空气中,而通常存放于煤油中。依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描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①②⑤B.描述金属的钠的化学性质有③④C.⑤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D.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可防止钠与空气(氧气)发生反应答案:CD①描述的是颜色,属于物理性质;②描述的是密度,属于物理性质;③描述的是硬度,属于物理性质;④描述的是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⑤描述的是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⑥因为钠的化学性质活泼,不易与空气接触,又密度比煤油密度大,所以用煤油保存。A、描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①②③,故A错误;B、描述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有④⑤,故B错误;C、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钠在高温下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钠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定义,故C正确;D、金属钠存放于煤油中的原因是钠的化学性质活泼,不易与空气接触,又密度比煤油密度大,所以用煤油保存,故D正确。故本题选CD。23、某同学在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药品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B.在无用量说明时,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的底部C.用手指沾取实验室中的食盐,尝味道D.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没有伸入试管答案:ACA、剩余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不能放回原瓶,以免污染试剂。错误。B、根据节约原则,在无用量说明时,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的底部。正确。C、实验室中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品尝药品味道,以免发生危险。错误。D、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悬空垂直放在试管上方,滴管下端没有伸入试管操作正确。故选AC。24、钠(Na)是一种金属单质如图所示,有关信息如下:①银白色的金属;②密度比水

小,比煤油大;③钠很软,可以用刀切开;④常温下,钠与氧气、硫、水等均能快速反应;

⑤钠在高温高压时甚至可以和氢气反应生成氢化钠;⑥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不能存放于空气

中,而通常存放于煤油中。依据上述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描述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①②⑤B.描述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有③④C.⑤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D.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可防止钠与空气(氧气)发生反应答案:CD试题分析:物理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①描述的是颜色,②描述的是密度,③描述的是状态,都属物理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④常温下,钠与氧气、硫、水等均能快速反应,⑤钠在高温高压时甚至可以和氢气反应生成氢化钠,描述的是化学性质;A、B错误。钠与氢气反应生成氢化钠,反应物两种,生成物一种,是化合反应,C正确。常温下,钠与氧气能快速反应,保存在煤油中可防止钠与空气(氧气)接触,可防止钠与空气(氧气)发生反应,D正确。故选CD

考点:金属钠的性质、反应类型的判断25、高锰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某种生产高锰酸钾的工业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步骤I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步骤Ⅱ中氮气是生成物之一C.步骤Ⅲ中水是反应物之一D.上述流程中KOH可以循环利用答案:ABA、分析步骤Ⅰ的流程可知,MnO2和KOH只是进行了混合,形成了熔融物,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分析步骤Ⅱ的流程可知,箭头进入的物质是MnO2和KOH和空气(参加反应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它们是反应物,箭头指出的物质是K2MnO4、H2O,是生成物,而氮气是空气中原有物质,且性质稳定,并未参加反应,而是作为杂质被分离除去,故B错误;C、分析步骤Ⅲ的流程信息可知,参加反应的是的物质是K2MnO4、H2O,H2O是反应物之一,故C正确;D、分析上述流程可知,KOH在步骤Ⅰ加入,在步骤Ⅲ又生成,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因此可以循环利用,故D正确。故选AB。填空题26、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现象或说法错误的是①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②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③探究蜡烛焰心气体的成分④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A.实验①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B.实验②探究石蜡中是否含有氢元素C.实验③中现象说明蜡烛焰心气体是氧气D.实验④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答案:CA、温度越高,木条炭化的越快,实验①中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B、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小液滴,实验②中现象说明蜡烛燃烧会生成水,故选项说法正确;C、在燃着蜡烛火焰的焰心上插一根导管,在另一端导管口点燃产生火焰,实验③中现象说明焰心气体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是氧气,故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④中蜡烛复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27、向试管里添加稀盐酸时,先将瓶塞拿下,______

在桌上,拿瓶子时,瓶上的标签要______,瓶口要______

试管口,缓慢地向试管中倒入稀盐酸,倒完后,立即______,并把瓶子_____。答案:

倒放

朝着手心

紧挨

盖好瓶塞

放回原处向试管里添加稀盐酸时,先将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以防止污染瓶塞、桌面;拿瓶子时,瓶上的标签要朝着手心,以防止液体流下,腐蚀标签;瓶口要紧挨试管口,以防止液体倒在试管外面;缓慢地向试管中倒入稀盐酸,倒完后,立即盖好瓶塞,以防止药品挥发、变质;并把瓶子放回原处,以便下次使用。28、(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

____

;(2)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应先进行

______

,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

____

;(3)如图表示的是某同学用50

mL量筒最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操作。请你仔细观察该图,判断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实际是

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5

mL。答案:

试管夹

预热

1/3

小于(1)夹持试管的仪器叫做试管夹。(2)用试管给液体加热时,为防止受热不均引起炸裂,故必须进行预热,试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防止液体沸腾时飞溅出去。(3)读取量筒内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水平相切,图中的凹液面显然低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