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刑法分论模版课件_第1页
法学刑法分论模版课件_第2页
法学刑法分论模版课件_第3页
法学刑法分论模版课件_第4页
法学刑法分论模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学》(下)讲课提纲(一)第二十一章刑法各论概述

本章重点:刑法各(分)论是刑法学的组成部分,与刑法总论有密切关系。刑法各论主要研究刑法分则规定的各种犯罪,以及对各种犯罪的处罚。为了更好地学习刑法各论,首先需要明确刑法总论与刑法各论的关系,注意在实践中将两者有机结合,此外还要了解刑法分则及其具体条文的构成,以及在法条竟合时如何正确适用刑法。

本章难点:

1)要注意理解犯罪的分类(10类,422种)、排列及其依据,2)要注意理解罪状的分类问题,3)要注意理解法定刑的概念。

本章的基本要求:明确刑法总论与刑法各论的关系,了解刑法分则及其具体条文的构成,以及在法条竟合时如何正确适用刑法。

第一节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

一、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我国刑法总则规定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刑法的适用范围,以及关于认定犯罪、适用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和具体制度等内容,刑法分则规定各种各样的具体犯罪的罪状及对每一种犯罪应当判处的刑罚种类和刑罚幅度。教材中共有422个犯罪(罪名),其中124个要求重点掌握。(一)刑法各论对刑法总论的作用1、贯彻与体现刑法总论的作用。2、促进刑法总论实践效应的作用。3、丰富和发展刑法总论的作用。(二)刑法总论对刑法各论的作用1、概括刑法各论的作用。2、指导刑法各论的作用。3、制约刑法各论的作用。问题在各罪中可能不尽相同,有的罪的难点可能是主体特征问题,有的罪的难点也许在其主观方面,如此等等,这就要求要抓住重点、难点问题对刑法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值得强调的是:要注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用所学的刑法理论分析具体的案例,使理论得以消化和深化,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小论文,案例分析。

第二节刑法分则的体系

一、刑法分则体系的概念刑法分则体系是刑法分则在对具体犯罪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所作的结构安排。分则是规定具体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而具体犯罪的种类相当多,这就需要以一定标准将具体犯罪分为若干类,再以一定标准对类罪进行合理排列,同时对各类罪中的具体犯罪进行排列,从而形成分则体系。类罪划分及其在刑法分则中的排列顺序,体现了刑法的价值取向。二、我国刑法分则体系的特点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分为10类,每一类为一章。我国刑法分则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以同类客体为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2)以犯罪的危害程度为标准对各类、各种犯罪进行排列。3)依据犯罪的主要客体对复杂客体的犯罪进行归类。总之,我国刑法分则的体系,主要是依据犯罪的同类客体及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而设计,使之在逻辑上较为严谨,在结构上较为缜密。

第三节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

刑法分则中规定具体犯罪的条文的结构,由罪状和法定刑两部分组成。一、罪状所谓罪状,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的描述。在刑法理论上通常根据条文对罪状的描述方式不同,将罪状分为4种:叙明罪状、简单罪状、引证罪状和空白罪状。但在理论上,认为根据不同的标准还可以对罪状进行其他的分类,即根据条文对罪状的描述方式的多寡,可以将罪状分为单一罪状和混合罪状。三、刑法分则条文的结构1、从79到97刑法法条的变化:全文192→452;分则103→3502、条文的表示方式=罪名仍采用隐含式,即包含在罪状表述之中。Ex:危害税收征管罪→209-4非法出售普通发票罪3、条文由罪状和法定刑两部分组成Ex:308=对证人进行打击报复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一)叙明罪状、简单罪状、引证罪状和空白罪状1、叙明罪状,即在分则条文中详细描述某罪的构成特征。这种罪状形式有助于在司法实践中划清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我国刑法分则的大多数条文,采用这种形式。需要讲解清楚以区别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Ex:刑法第407条规定:“林业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森林法的规定,超过批准的年采伐限额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违反规定滥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情节严重,致使森林遭受严重破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简单罪状,即在条文中只简单地规定罪名,而不具体叙述犯罪行为的构成特征。使用这种罪状,是由于立法者认为这些犯罪行为的特征人所共知,无需在法律上具体叙述。此种罪状使法条简练,但不利于对法条含义的准确理解,因而应尽量少用。3、引证罪状,即引用同一法律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采用引用罪状的方式,是为了避免条款间文字上的重复。但过失犯罪引证故意犯罪的条款,则不够科学。Ex:《刑法》第116条:“违反海关法规,进行走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第129条规定:“违反保护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4、空白罪状,是指罪行规范没有具体说明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但指明了必须参照的其他法律、法令。之所以采用空白罪状的方式,是因为这些犯罪首先以触犯其他法规为前提,行为的具体特征在其他法规中已有规定,刑法条文难以简单表述出来,空白罪状的特点是,参照其他法规,避免复杂表述。(二)单一罪状和混合罪状1、单一罪状,即条文仅采用叙明、简单、引证、空白罪状其中的一种方式对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进行描述。分则条文中的绝大多数罪状,属于单一罪状。2、混合罪状,即条文同时采用叙明、简单、引证、空白罪状其中的两种方式对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进行描述。采用混合罪状方式,是由某些犯罪的特殊性决定的。刑法分则条文中的混合罪状不多。二、罪名罪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罪名包括类罪名、类罪中的节罪名和具体罪名。狭义的罪名仅指具体罪名。由于本节论述的是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因此,这里所讲的是狭义上的罪名。(一)罪名的概念和功能罪名,是指高度概括具体犯罪本质特征,对具体犯罪的称谓。从理论上阐明罪名的功能,能使我们认识到罪名的重要性,从而重视罪名的确定和使用。1、概括功能。罪名将形形色色的犯罪进行概括,使人们能够了解刑法上规定了哪些犯罪。罪名的概括功能还表现在通过把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概括成一个简单的名称,以便于人们记忆。2、区分功能。通过罪名所传递的信息,人们可以大致地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3、评价功能。罪名不仅揭示犯罪的内容,同时还代表了国家对危害社会行为所给予的政治上和法律上的否定评价,以及对触犯某种罪名的主体的谴责。4、威慑功能。罪名体现了国家对犯罪的否定评价和对行为人的谴责,它就告诉人们,任何触犯罪名的行为都要受到否定的评价,只有行为不触犯罪名才可以避免国家的否定评价。这实际上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行为标准,因而起到了威慑和预防的作用。

(二)罪名的分类一般来说,罪名可分为以下几类:(1)类罪名与具体罪名。(2)单一罪名与选择性罪名、概括罪名。(3)确定罪名与不确定罪名。(三)罪名的确定正确确定罪名,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法性原则。二是概括性原则。三是科学性原则。三、法定刑法定刑,是指包含罪刑关系的条文规定的适用于具体犯罪的刑罚种类和幅度。法定刑与罪状紧密联系,犯罪是刑罚的基础,没有罪状就没有法定刑。法定刑只能针对具体犯罪而规定。法定刑不同于宣告刑。法定刑是立法机关根据某种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和可能达到的危害程度所规定的刑罚种类及幅度,宣告刑则是审判机关对具体案件中的犯罪人依法判出并宣告的应当执行的刑罚。在理论上,通常将法定刑分为以下几种:(一)绝对确定法定刑。(二)绝对不确定法定刑。(三)相对确定法定刑。在学习时,应注意我国刑法中相对确定法定刑的几种表现形式。

第四节刑法分则的法条竞合

一、法条竞合的概念法条竞合,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具有包含关系的具体犯罪条文,依法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法条定罪量刑的情况。(p.10)例:军人从事实上看,法条竞合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1)因犯罪主体形成的法条竞合。(2)因犯罪对象形成的法条竞合。(3)因犯罪目的形成的法条竞合。(4)因犯罪手段形成的法条竞合。(5)因危害结果形成的法条竞合。(6)同时因手段、对象等形成的法条竞合。从法律上看,法条竞合表现为一个行为同时触犯同一法律的普通条款与特别条款,如前述第一至六种情况。原因:立法=从具体到抽象;司法=从抽象到具体/立法周全性对构成要件的规定出现重复/为保护法益出个别情形外还需规定一般情形3)法条竞合包括包容竞合(Ex:第3章第5节金融诈骗包含7个罪名(集资诈骗;贷款诈骗;金融票据诈骗;信用证诈骗;信用卡诈骗;国家有价证券诈骗;保险诈骗)

)和交叉竞合(Ex:第266条诈骗和第279条冒充国家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罪;过失致人死亡与交通肇事致人死亡)3)法条竞合犯不包括的情况①危害行为完全相同的法条之间不是法条竞合②同种犯罪不同要素结构的犯罪构成之间,不存在法条竞合。Ex:杀人预备和杀人既遂;故意伤害致死③量刑情节不构成竞合Ex:拐卖妇女、儿童罪中的奸淫被拐妇女与强奸罪④特殊法与普通法之间不是法条竞合关系。→原则法与例外法的关系,被代替的普通法内容实际上被废止⑤具体犯罪行为符合数个法条的要件,但法条间没有包容或交叉关系,属于想象竞合。八,法条竞合于想象竞合1)二者的共同点:都是一个行为触犯数个法条,形式上的数罪,实质上的一罪。2)二者的区别:法条竞合中犯罪所触及的法条存在必然重合或交叉,根据法律规定可直接发现;想象竞合没有上述必然关系①Ex:某甲为杀死仇人乙,跟踪至对方单位,并引爆炸药,结果伤及乙及乙同事数人→故意杀人罪与爆炸罪的()竞合②Ex:某甲为骗取钱财和乙公司签订了虚假合同,非法获利→构成了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的()竞合二、法条竞合适用法律的原则(p.11)

法条竞合时只能适用一个法条,但适用哪一法条,则必须确立一定的原则。(一)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二)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

这一原则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一行为同时符合同一法律中的不同条文,相关条文明确规定按处罚较重的条文处理。(2)一行为同时符合同一法律中的不同条文,相关条文虽然没有明确规定只能处罚较重的条文处理,但适用处罚较轻的条文明显背离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此种情况下,适用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处理。97刑法149条第2款:“生产销售本节第141条至148条所列产品,构成所规定犯罪,同时又构成140条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规定定罪处罚”

第二十二章危害国家安全罪(p.13)

本章重点:危害国家安全罪,都是故意针对我国主权、领土完整、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而实施的犯罪。同这类犯罪作斗争,事关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因此,对这类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对其实行坚决打击。本章难点:(1)背叛国家罪与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关系;(2)投敌叛变罪与叛逃罪的区分;(3)武装叛乱与武装暴乱的区别。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分清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一、概念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二、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特征1、犯罪侵犯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指主权国家独立自主地生存和发展利益的总和,指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人民生命、财产不被外来势力威胁和侵犯;国家政治制度不被颠覆;经济发展、民族和睦、社会安定不受威胁;国家秘密不被窃取;国家工作人员不被策反;国家机关不被渗透等。2、其具体表现形式,是规定在刑法第102条至第112条的各种行为。3、犯罪的主体除背叛国家罪等少数只能是中国公民外,其他犯罪的主体既可以是中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人或无国籍人。一般认为,单位不能成为本类犯罪的主体。4、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三、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种类

根据刑法分则第一章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罪12个条文共规定了下列12种具体犯罪:(一)危害国家、颠覆国家政权的犯罪1、背叛国家罪,2、分裂国家罪,3、煽动分裂国家罪,4、武装叛乱、暴乱罪,5、颠覆国家政权罪,6、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7、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二)叛变、叛逃的犯罪8、投敌叛变罪,9、叛逃罪,(三)间谍、资敌的犯罪10、间谍罪,11、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12、资敌罪。第二节本章重点讲授的犯罪

一、背叛国家罪概念: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不论是否造成国家主权、领土和安全的实际危害,均以既遂论。举动犯刑法还将中国公民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规定为背叛国家罪。根据各国的司法实践,背叛国家行为往往要通过一些组织、个人进行,外国政府的活动也往往在一些民间组织及个人身份的掩护下进行。

3、本罪犯罪的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而且通常是掌握国家重要权力或者有一定社会地位和政治影响的人。4、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以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为目的。根据刑法的规定,行为人犯背叛国家罪的,最低刑也要处十年有期徒刑,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的、情节特别恶劣的,最高刑可以判处死刑二、分裂国家罪(一)分裂国家罪的概念和特征(构成)概念: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特征(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是国家的统一。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所谓“分裂国家”是指推翻地方政府,拒绝中央政府领导,割据一方,进行分裂活动。所谓“破坏国家统一”是指阻碍国家统一的进程。行为人只要实施上述组织、策划、实施三种行为之一,即构成分裂国家罪,且是犯罪的既遂。分裂国家罪是必要共同犯罪,只能以共同犯罪的形式存在

3、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通常是年满16周岁以上在某一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地方分裂分子和民族分裂分子。4、犯罪主观方面是故意。(二)分裂国家罪的认定

分裂国家罪与背叛国家罪的界限。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分裂国家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无论是中国公民、外国公民,还是无国籍人均可构成,没有特别限制。而背叛国家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公民构成。(2)在主观方面,分裂国家罪行为人具有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直接故意。而背叛国家罪的行为人具有勾结外国、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直接故意。(3)在客观方面,首先,分裂国家罪不要求以“勾结外国”为客观方面要件;而背叛国家罪则将“勾结外国”作为客观方面不可或缺的内容。其次,分裂国家罪是通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领土分离出去,脱离中央政府的领导,制造地方独立的割据局面而危害国家领土完整,是以对国家统一的侵害而危害国家安全;而背叛国家罪则是通过勾结外国,以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侵害而危害国家安全。煽动分裂国家罪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一样,具有煽动型犯罪的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个方面:一是煽动分裂国家罪是一种言论型犯罪,其社会危害性系通过言论行为表现出来;二是煽动分裂国家罪是一种实行犯,即只要有煽动分裂国家的言论,即可构成犯罪,《刑法》不以是否造成具体的危害后果为构成要件;三是煽动分裂国家罪是一种任意共犯,其即可以是多人进行的共同犯罪,也可以是一人进行的单个犯罪;四是煽动分裂国家罪是一种目的型犯罪,以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为目的是本罪的本质要件。三、武装叛乱、暴乱罪(一)武装叛乱、暴乱罪的概念和构成概念:武装叛乱、暴乱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所谓“武装”,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叛乱、暴乱的行为过程中,携带、使用具有杀伤性、破坏性的器械、工具,如枪、炮、爆炸物等武器。如果行为人没有携带或使用武器,只是使用一般性的暴力,如棍棒、石块等,则不能构成武装叛乱罪或武装暴乱罪所谓“武装叛乱”,是指用武装对抗的方式,以投靠外国或者境外敌对势力为背景,纠集多人进行反叛国家和政府的行为。所谓“武装暴乱”,是指在境内纠集多人,利用武装进行对抗国家和政府的暴力破坏活动。武装叛乱罪与武装暴乱罪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行为人是否以投靠境外组织或者境外敌对势力为目的。当然,在武装暴乱的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可能也会与境外的一些敌对势力相勾结,但其叛乱活动主要是针对政府;而武装叛乱,犯罪分子的主要目的是投靠境外组织或境外敌对势力。本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上述行为之一,即构成本罪既遂。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暴乱的,从重处罚

。(二)武装叛乱、暴乱罪的认定1、划清本罪与群众闹事的界限。关键:是否具有推翻政权、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目的。2、划清一罪与数罪的界限。武装叛乱和武装暴乱属于严重的暴力犯罪,在犯罪过程中,往往同时有杀人、放火、抢劫或毁坏公私财物等行为,又触犯了故意杀人罪、放火罪、抢劫罪等罪名,但是,因为上述行为是武装叛乱和武装暴乱行为的具体内容,因此,只能按本罪一罪处罚,不按本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实行数罪并罚。(三)武装叛乱、暴乱罪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典第104、106、113、56条的规定,犯武装叛乱、暴乱罪的,对首要分子或罪行重大的,处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四、叛逃罪(一)叛逃罪的概念和特征概念: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的行为。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变逃跑到境外或在境外叛变逃跑,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所谓“在履行公务期间”,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其职责活动期间,如因公到国外或境外访问、考察或者进行其他工作期间等。叛逃有两种情况:一是由境内叛逃到境外,指行为人在境内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变逃跑到境外的国家和地区;二是在境外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变逃跑。3、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的工作人员未掌握国家秘密的,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但可以成为本罪共犯。4、犯罪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叛逃行为会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即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应当视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工作人员具体包括四种人员:(1)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3)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首先,委派是指被委任和派出。委派的机构必须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其次,委派必须具有书面形式,符合一定的程序,办理相关的法律手续,而且在法律文书上写明委派人员的职权范围、年限等能够明确被委派人享有管理、监督职权的文字。最后,委派的目的是为了到被委派单位从事管理性公务,而非劳务或技术性事务。(4)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即依照法律规定选举或者任命产生,从事某项公共事务管理的人员,如人民陪审员、人大代表等。(二)叛逃罪的认定1、罪与非罪的界限叛逃之所以成为犯罪,不仅在于行为人投奔境外,而且在叛逃后,为境外的机构、组织效力,危害国家安全。因此,有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投奔境外,目的只是求职、求学或探亲靠友,并无危害国家安全的意图的行为,或者是由于不依本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在境外履行公务后不能按时回国的,都不能构成本罪。2、本罪与背叛国家罪的界限本罪与背叛国家罪都具有出卖、背离祖国的性质,两者的主体都只能是我国公民,因此,两者有相同之处。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1)客观方面不同;(2)主体不同。3.本罪与投敌叛变罪(中国公民投奔敌人营垒或者被捕被俘后投降敌人危害国家安全)的界限叛逃罪与投敌叛变罪有相似之处,其主要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1)客观要件不完全相同;(2)主体要件不同。五、间谍罪(一)间谍罪的概念和犯罪构成概念:间谍罪,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接受外国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安全。2.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具体为:(1)参加间谍组织。(2)接受境外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3)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行为,无论其是否参加了间谍组织,也无论其是否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均不影响间谍罪的成立。3、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