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影响-毕业论文设计_第1页
浅谈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影响-毕业论文设计_第2页
浅谈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影响-毕业论文设计_第3页
浅谈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影响-毕业论文设计_第4页
浅谈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影响-毕业论文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浅谈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影响作者系(院)专业年级2010级学号指导教师日期2014年4月21日摘要旅游业是我国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点,并结合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新形势,构建了一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规划等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措施。

关键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AbstractThetourismisourcountry'ssunriseindustryandtheneweconomicalpointofgrowth,playsdaybydaythevitalroleinthenationaleconomy.Thisarticlehasanalyzedthetourismsustainabledevelopmentconnotationandthecharacteristic,andunifiesthenewsituationwhichthesciencedevelopmentviewandthesocialismharmonioussocietyconstructs,hasconstructedasetoftourismsustainabledevelopmentappraisaltargetsystem,finallyproposedpromotiontourismsustainabledevelopmentandsoonformulationsciencereasonabletravelingplancertaincountermeasuremeasures.Keywords:Tourism,sustainabledevelopment,sciencedevelopmentview,目录一、新旅游法概况1新旅游法立法背景2新旅游法简介3新旅游法颁布的原因及重要性二、国内旅游业的概述1旅游业的含义及类型2旅游业的性质3旅游业的特点三基于新旅游法下旅游业的发展和研究1新旅游法对旅行社的影响2新旅游法对游客的影响3新旅游法对导游的影响四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影响——以河南省为例1新旅游法下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概况2新旅游法下河南旅游业所存在的问题3新旅游法下河南旅游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五提高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1拓宽宣传渠道和方式2实施“旅游立省”的指导思想3明确科学的发展思路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5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六结论七致谢八参考文献一、新旅游法概况1新旅游法立法背景2013年4月2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旅游法是改革开放初期就启动的一个立法项目,曾列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立法计划,但由于当时我国旅游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方面对立法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认识不尽一致,这部法律草案未能提请审议。1982年国家旅游局曾着手起草旅游法。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旅游法列入立法规划,1991年国务院有关部门起草出旅游法草案。八届全国人大以来,社会上要求制定旅游法的呼声进一步提高。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后,于2009年12月牵头组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旅游局等23个部门和有关专家成立旅游法起草组。2012年年底,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旅游法草案进行了第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充分吸收了初审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建议,进一步完善了公益性文化场馆开放、旅游资源保护、游客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内容。[4]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到两万多处,旅行社达到两万多个,星级饭店达到一万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300万人,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6亿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超过1.35亿人次,公民出境旅游超过7000万人次,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居全球第一位,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和公民出境旅游消费居全球第三位。 2新旅游法简介旅游法是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以旅游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这里强调“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表明旅游法的概念是广义的。它包括狭义的旅游法律(指尚在研究探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其他调整旅游活动中各种法律关系的有关法律、法规)也包括国务院及旅游主管部门制定颁布的单行旅游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它表明,我们所指的旅游法概念,既包括国家的法律、法规,也包括地方的法规;既包括本国制定的法律、法规,也包括经我国政府签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际条约、国际协定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25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叁号主席令予以公布。旅游法草案第二条将“旅游”概念的界定为“本法所称旅游,是指自然人为休闲、娱乐、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行为”。一些活动如探亲访友、参加会议及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等不应属于旅游活动,同时,将参加会议等公务活动定义为旅游还容易造成公款旅游的误解,被建议修改。3新旅游法颁布的原因及重要性 旅游业涉及范围广、耗费资源低、带动系数大、创造就业多、综合效益好,有人将其归纳为无烟囱的工业、无校舍的教育、无广告的宣传、无会场的外交。截止2011年底,全国各类旅游景区、景点达两万多处、旅行社两万多家、星级饭店达一万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数1300万人、国内旅游人数超过26亿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超过1.35亿人次,公民处境旅游超过7000万人次,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全球第一,接待入境人数和公民处境旅游全球第三。许多国家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居民出游意愿显著增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据此,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38354元,截止2012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855,这就意味着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6100美元。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旅游法,对旅游活动的规范主要依赖国务院制定的《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和各省制定的《旅游管理条例》或《旅游业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以及规章。由于缺少上位法的支持,这些规章制度不能规定一些基本民事制度和协调与相关法律的关系,难以适应旅游业跨地域、夸行业、发展的需要。二、限定了景区的开放条件当前我国景区依据国家标准,由县级以上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建立。但是,现行的旅游法规并未对景区建立的条件进行硬性规定。这就导致在实际操作中景区建设往往缺乏规划,无序开发、盲目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给生态环境也带来非常严重的破坏。新旅游法第42条对景区的开放条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要求其听取旅游主管部门的意见。此条规定对景区在管理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旅游者需求、提高可进入性等方面提出了刚性要求。旅游主管部门成为景区准入机制的裁量部门,是该法的一大亮点,这对于景区充分挖掘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价值大有裨益。针对目前地方旅游项目“盲目开发、建造人工景点热”,旅游法在第17条至第22条中对旅游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旅游景点建设行为,将全面提升景区开发、利用水平。其中,第21条规定:“对自然资源和文物等人文资源进行旅游利用,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资源、生态保护和文物安全的要求,尊重和维护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维护资源的区域整体性、文化代表性和地域特殊性,并考虑军事设施保护的需要。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资源保护和旅游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这条规定对景区资源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促进景区全面强化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三、要求对最大承载量进行控制各种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许多景区都会呈现井喷式客流量,景区环境不堪重负。因旅游者爆满,造成人员大规模滞留,甚至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对景区旅游的管理安全与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新旅游法对景区控制最大承载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这将避免高峰期景区内旅游者拥挤的现象,从而进一步提升旅游质量,保障安全的游览环境。门票预约为景区控制旅游者接待数量提供了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促使景区进一步加强数字化建设,智慧景区的建设步伐也将加快,以合理控制客流量。二、国内旅游业的概述1旅游业的含义及类型现代旅游业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于世界各地的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追溯其来源,“旅游”一词在我国的出现始于本世纪60年代。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要素。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古迹、革命遗址、建设成就、民族习俗等,是经营旅游业的吸引能力;旅游设施,包括旅游交通设施、旅游住宿设施、旅游餐饮设施、旅游游乐设施等;旅游服务,包括各种劳务和管理行为相结合,是经营旅游业的接待能力。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5]。旅游业从业务种类划分看,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组织国内旅客在本国进行旅行游览活动。二是组织国内旅客到国外进行旅行游览活动。三是接待或招徕外国人到自己国家进行旅行游览活动。后两种类型的旅游业务活动,都是涉外性质的业务。由于旅游业主要通过劳动服务的劳务形式,向社会提供无形的效用,即特殊的使用价值,以满足旅游者进行旅行游览的消费需要。其行业的基本特征是非生产性的,所以又称无烟工业。旅游业从整体上看,它不是实现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而是凭借旅游资源,利用旅游设施,提供食、住、行、游、娱、购的劳务活动,去满足旅游者旅行游览消费的需要,所以也称为无形贸易[6]。旅游业以旅行距离为划分标准可分为远程旅行和近程旅行。远程旅行是指旅行路程比较远的旅游活动,在国际旅游中一般是指州级旅游和环球旅游。近程旅游是指旅行路程相对较短的旅游活动,在国际旅游中一般是指前往邻国或周边国家的旅游活动,同远程旅游相比,近程旅游由于耗时较少和开支较少而更为普及。以费用来源为划分标准,旅游可分为自费旅游、公费旅游和社会旅游。自费旅游是指全部旅游费用由旅游这个人或其家庭承担的旅游活动。公费旅游是指全部或绝大部分旅游费用由有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承担的旅游活动。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均属此列。社会旅游是一种由社会给予福利性补贴的旅游活动,即由社会有关方面通过各种资助或补贴的方式帮助收入过低的贫困家庭参加到旅游活动中来,这种情况目前多见于西欧。2旅游业的性质旅游是跨越多个传统部门的经济活动,需要经济、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的投入,具有多面性。因为旅游没有具有通常意义的生产功能以及其产出难以被实体衡量,从而很多业界人士质疑旅游是否算是一个产业。每个国家的旅游结构各不相同,旅游业的无形性使之难以评价其相对于其他部门对经济的影响。经济活动是指包括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在旅游活动中旅游供应商生产旅游产品提供给旅游者,双方价值进行交换,所以旅游活动属于经济活动的范畴。不仅仅是旅游的无形性,旅游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同样影响旅游的独立核算,旅游卫星账户的建立是一个尝试,但没有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7]。旅游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旅游是旅游者前往目的地的旅行以及在目的地停留访问的活动。就在现代旅游中占绝大多数的消遣旅游而言,旅游活动是一种休闲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短期性特殊生活方式。旅游活动最基本的表现特征是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以及接触和交往。而无论是休闲、生活方式,还是人际交往,都属社会现象,并且这些社会现象都是由旅游者的活动所引发。旅游业的根本性质在于它是一项经济性产业。原因包括:首先,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其根本目的在于发展旅游经济。虽然旅游业的发展也可能会给旅游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带来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是因旅游业而派生的结果。此外,虽然旅游业会以某些社会、文化或环境事物作为其产品素材,但对这些素材的使用只不过是旅游产品的生产特点。换言之,所有这些都不能改变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的营利性质。其次,旅游业的细胞是旅游企业——以营利为目的并需要进行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同样,由这些基本细胞集合而成的旅游业也是以营利为目的,因而也需要进行经济核算。正因为如此,我国明确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将其列为文化事业[8]。3旅游业的特点1、综合性产业旅游消费者外出旅游经历的实现,需要由多种不同的旅游企业分别为其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按照传统的产业划分标准,这些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别隶属于若干不同的传统行业,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这一共同的业务纽带将这些企业联系到了一起,使其成为一个共同体,从而使旅游业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认识这一特点的现实意义在于:首先,在旅游业中,各个旅游行业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在旅游供给的整体链条上,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滞后或行为失误,都会造成旅游消费者对该地旅游产品的负面评价,从而影响其他旅游行业的客源量。只有各相关行业的产品和服务都能为旅游消费者所满意,该地的旅游业才能实现兴旺发展。这一点决定了旅游业中各行业应相互支持和开展联合营销的必要性。其次,企业所有权的分散性以及各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而各行其是的自由性,使得它们之间不存在自动的协调,这一点决定了一个旅游目的地对旅游业实行全行业管理的必要性[9]。2、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产业旅游业属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并且具有劳动密集的特点。判定一个企业或行业是否属于劳动密集型时,所使用的标准并非是雇用职工人数的多少,也不是投资数额与职工人数的比例,而是工资成本在全部营业成本和费用中所占比例的高低。工资成本所占的比重越大,劳动密集的程度也就越高。由于旅游企业所经营的产品是以劳务为主的旅游服务,消耗性原材料方面的成本较少,从而使得工资成本占据了较高的比重。3、脆弱性产业旅游业的脆弱性反映在,其发展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论是旅游目的地方面还是客源地方面的原因,一旦出现某些不利的变故,都会影响旅游业的正常发展[10]。三基于新旅游法下旅游业的发展和研究1新旅游法对旅行社的影响 1.1有利于整肃市场秩序,创造价格相对平等的竞争环境新旅游法针对购物和自费项目的限制条款,以及消费者购物退货的救济条款,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零负团费现象。购物店、自费项目是旅行社零负地接的根基,新旅游法将旅行社的盈利模式打破,对旅行社行业而言这个是致命伤,如果更高的价格,一样的服务,那么就导致游客在产生选择障碍,降低购买旅游产品的欲望。从而减少旅游游客的收客人数,收客人数的下降,相对导致旅行社的利润,景区的利润,餐厅的利润,购物店的利润,娱乐项目的利润。连锁反应之下,在一段很长的时间游客没能对价格进行接收的时候将对旅游市场会有消极影响。但长期看对于当前的旅游乱象而言,旅游法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维护”市场秩序,而是有利于“整肃”市场秩序,长期将对旅游行业是利好的。1.2有利于旅游经营者对服务质量的关注和游客对服务价值的认同新旅游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导游不得向旅游者“索取”小费,这一规定与此前行业规章中禁止“收受”小费不同,导游在接团时报价已经包含了导游的服务费后,导游将得到最低的保障,得到保障后,导游可以通过自身的服务来赢取游客的认同,从而带动变向的游客自愿消费。导游的服务质量又直接影响旅行社行业经营中的高品质形象,从而提前更多的收客,旅游市场的占用率。1.3有利于旅行社的长期稳定的经营和规避风险旅游法对景区安全性和最大承载量的规定。旅游法对景区安全性的规定,旅游者是直接受益方,旅行社也是间接受益方,可间接规避或有的潜在风险。1.4有助于树立行业新风,扭转行业形象在旅游法草案中我注意到原来草案中关于公民旅行权利的内容被修改了,但是也欣喜地看到保留了第四条“旅游业发展应当遵循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和第五条“国家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方式,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机构开展旅游公益宣传”的内容。2新旅游法对游客的影响新旅游法对于旅游者(游客)的条款有8条,主要关于游客的权利和业务行为规范。游客需要要从自身素质提高,对旅游地需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对有游客人身安全问题,应当向旅游经营者如实告知与旅游活动相关的个人健康信息,遵守旅游活动中的安全警示规定。出现纠纷的时候,不得损害当地居民的合法权益,不得干扰他人的旅游活动,不得损害旅游经营者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3新旅游法对导游的影响大部分导游没有和旅行社签订劳动合同,因此也无法得到基本工资或“底薪”、社会保险,这使导游没有起码的物质保障,收入主要来自于游客购物和自费项目回扣。同时,“零负团费”等现象普遍存在,导游在接到旅游团时不但不赚钱,还要倒贴部分给旅行社以保证旅行社的经营利润,这些都要靠游客消费赚回来,从而导致一些不正当竞争。《旅游法》对导游的相关规定都会一定程度上杜绝这类问题的发生,从而更好地规范导游行业。四新旅游法对旅游业的影响——以河南省为例1新旅游法下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概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期,河南省接待外国游客屈指可数,1978年是中国也是河南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使河南的旅游业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河南省的旅游业。旅游业在河南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独立产业,不能不说它是河南省经济变革和社会发展的最好见证。2009年河南省接待国内游客8000万人次,境外游客达4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52亿元人民币,旅游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和展示河南形象的重要窗口。河南旅游魅力日渐显现。2009年春节,“来中原过年,体验中国文化”正成为境外游客旅游的新潮流,共有1.8万人次(比去年上升20%)境外游客春节黄金周期间在豫过新年。境外游客到河南过大年、包饺子,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东南亚地区游客来河南旅游的一种新时尚。在短短30多年的时间里,河南省的旅游业迅速崛起,河南省有多个城市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河南旅游所散发出的独特魅力越来越令人瞩目。可以说,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旅游业发生了从“星星”到“月亮”的蜕变。河南省各地通过多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已建成投入使用的景区、景点有200余处,龙门、少林寺、黄河游览区等一大批老景点得到了治理,一批新的旅游景区景点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开封清明上河园、鲁山石人山、洛阳白云山、焦作云台山等景区、景点逐步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围绕旅游资源的开发,河南省也加快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新郑国际机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开洛、安新、郑漯等高速公路现已开通。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地区,积极开展了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活动,郑州已第一批入选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树立河南形象,改善投资大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末,河南省拥有国际国内旅行社430家,其中国际社28家,星级饭店197家,其中三星级以上84家,旅游车船公司36家,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5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十一五”期间河南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140万人次,创汇5.0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8.2%和15.4%;接待国内旅游者2.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3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9%和15.6%。旅游总收入达1340亿元。去年,河南省共接待入境旅游者32.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239亿美元,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21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46.8亿元。去年“十一”长假,河南旅游客流出现“井喷”,旅游业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长假过后,省假日办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8天里全省共接待游客2200.9万人次,占全国游客量的9.7%,实现旅游收入115.3亿元人民币,占全国同期收入的11.4%,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数跃居全国前三强。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黄金周旅游报告显示,河南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拿到千万游客订单的省份之一。2新旅游法下河南旅游业所存在的问题河南旅游虽然较前几年取得了较大发展,但横向与旅游发达省份比起来仍有巨大差距,河南旅游在全国的排名始终尴尬地处在20位左右。综合分析,存在的问题有以下方面:1、旅游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弱河南省许多地方都只在旅游吸引物上下功夫来吸引游客,旅游景区综合开发力度不足,产品结构单一,难以适应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虽然全省旅游景点、景区的数量较多,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表现手法大同小异,像南阳等一些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没有按照旅游市场规律进行包装和相应的提升品位,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旅游产品的单一,严重削弱了市场竞争力。当前,河南省要努力开发各种旅游新产品,以适应游客的不同需要,从而尽早的解决这个问题。2、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水平不高在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中,个别地方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重景点、景区建设,轻科学规划的倾向,结果造成旅游产品质量低下,缺乏个性和特色。同时,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工程布局不合理、各种资源掠夺式的建设性破坏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景区景观的协调统一和整体观赏效果。3、旅游服务业滞后一般来说,人们出游要么参加旅行社的组织,要么个人出游。目前,河南省旅行社管理不规范,旅行社种类繁多,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在个别景区,经营者急功近利,坑骗游客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淡薄,服务水平不高,服务内容没有自己的特色和韵味。旅游服务业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河南对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的直接投资,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服务质量差是旅游景点内的通病。收费往往缺乏统一标准,且中外旅客有别。旅游消费品则品种单调,缺乏高质量的新颖产品,货架上还常是景泰兰花瓶、红木雕刻等一些老面孔,不能引导游客消费。4、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不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河南旅游资源开发和市场管理,涉及城建、文物、宗教、林业、环保、工商、税务、物价等多个部门,管理职能交叉、重复、空缺等体制性矛盾突出,没有形成整合优势,制约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河南旅游业缺乏引进和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并且在体制上存在政企不分现象,旅游企业没有真正走入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制约企业的自我发展。同时,由于河南省各地区间在为数不多的旅游投资上各自为政,市场分割,重复建设,并实行地方保护主义。在这种情况下,更使旅游业分散竞争力,在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显得软弱无力。5、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宣传力度不够从河南旅游产品结构看,传统的文化观光型产品仍然是“包打天下”。度假休闲产品和专项旅游产品、特种旅游产品刚刚起步;从市场结构看,国际旅游和出境旅游规模不大;从旅游六要素匹配看,交通、娱乐和购物还是河南旅游的弱项;从旅游者消费结构看,交通和门票花费过高,购物消费远低于国际标准。近年来,河南通过组织“河南风”旅游推介这种新颖而又生动活泼的旅游宣传促销形式,到全国各地及日本、东南亚及台港澳地区,进行了多次的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受到了海内外旅游界、新闻界和广大旅游者的广泛好评。“河南风”已经被评选为中国旅游知名品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省对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偏少,在重点市场只能做蜻蜒点水式的宣传促销,有许多城市甚至没有专项促销经费的预算。各级旅游部门在搞产品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市场开发。3新旅游法下河南旅游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河南省景区管理体制是症结河南景区管理法律法规条款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配套性和统一性。执法队伍力量不够,执法水平低,不能对景区内违规事件实行强有力的执法,不能对影响和破坏景区形象的建设项目依法整改或拆除,也不能依法根治环境污染。几乎所有的景区都有世居的农民。现在,他们的生活来源除少数人员耕种土地外,80%以上居(村)民靠旅游接待服务经营发家致富,景区内农民人口逐渐增多,希望扩大经营,子女长大成人要求分户居住,原有住房不适应居住要求改建等,造成景区内农民建房无法控制,对景区旅游资源、环境破坏都很大。为了保护旅游资源,许多景区都计划搬迁景区内的世居农民,但拆迁费用太高,一般景区都无力承受,景区旅游资源保护受到威胁。由于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法律环境不健全,市场资金不敢大胆介入,河南省拨款逐渐减少,导致景区建设资金不足,还有许多景区都处在边远地区,难以吸引人才,造成景区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极为缺乏。体制不顺是河南省当前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特征,但是体制不顺阻碍发展,却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体制改革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能指望一下子整体性完成。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要寻找一些突破口。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可以说不仅条件已成熟,而且比较紧迫,应该成为当前进行体制改革的重点。体制问题是旅游景区在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它已经成为束缚河南省旅游景区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又是旅游景区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问题。有些地方由于受制于体制问题,旅游景区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限制,许多对旅游景区有开发兴趣和投资意向的投资商也因此而扼腕叹息。比如,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曾一度成为被许多地方效仿的上佳模式,有些地方也因此推进了景区的发展。可是由于河南省的旅游景区隶属于多个部门,比如建设、国土资源、林业、文物等部门,旅游景区的经营权外包后,相关部门就会表示反对,使得旅游景区经营权外包成为敏感问题。因而急需建立一种协调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便促进河南省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管理,进而推动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2、景区开发资金是瓶颈景区开发资金一度是河南省旅游景区开发所面临的瓶颈,资金不足将严重影响景区的发展,因为在旅游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前期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而旅游景区的开发资金来源主要为政府,政府对景区开发的投入又有限,而旅游景区若没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其发展的后盾,旅游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则只是粗糙的,其开发的程度及配套的设施不到位则会严重影响旅游景区的长期发展。随着河南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积累了大量的闲散资金,这些资金的持有者到处在寻找资金的投向,而旅游业迅猛的发展态势给了他们把资金投向旅游景区开发的信心,这给河南省许多旅游景区的开发和发展带来了希望,旅游景区利用社会上的闲散资金进行其开发与建设的工作,一方面保证了资金的充足,另一方面又提高了社会资金的利用率,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资金严重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但是相关制度若不能支持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则使实际操作变得困难重重。因此从根本上说,资金虽是旅游景区开发的瓶颈,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景区建设和开发只是短期的行为,不能够保证景区的长期发展,但随着河南省经济的发展,资金问题得到逐步解决的同时,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体制。3、景区开发保护是焦点河南省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较为薄弱,旅游景区开发会对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开发不当的话,则会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特别是对于人文类的旅游景区来说,还会对文物等具有科研、考古价值的资源造成破坏。在河南省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有些地区确实存在如匆忙上马、盲目开发、近距离重复建设等问题,个别地方还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管理,致使出现旺季游客数量失控、白色污染、文物古迹屡遭破坏等问题。对于景区开发中的这些问题,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相应的控制应该可以解决,但不能把生态环境和文物的破坏完全归结于旅游的开发。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存在密切的联系,开发不是放弃保护,保护也不能放弃开发。在河南省经济的大发展下,保护风景区至少要研究它的哲学基础、群众基础和资本基础。风景区保护不能意味着一切不准动,不准动的保护是从来没有的。保护风景区必须遵循风景区资源自然消长的客观规律,必须遵循风景区定义规定的游人为本的客观规律。因此,动态保护是风景区保护的哲学基础。规划是风景区保护的总纲领和总依据。旅游景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果不对其进行开发的话,资源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关键是看如何处理好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因此,用科学的发展观开发建设景区,是解决争议的主要方法。具体措施有行政征费如收取资源维护费;还可以设立物业管理公司;也还可以设立如门前三包形式的切分责任区,让资源保护事权融进经营管理事权之中,把资源保护义务与资源享用权利对等起来。风景区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实实在在的功在当代、福泽千秋的伟业。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定位于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核心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五提高河南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1拓宽宣传渠道和方式随着河南旅游的不断发展,文化旅游逐步成为河南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应该进一步在文化内涵上创新旅游产品,从而真正形成河南文化旅游的优势。一是要挖掘文化内涵。在此方面,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特点和文化内涵,制作出具有当地资源特点的旅游纪念品,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娱乐活动,形成更强的旅游合力;二是要采取丰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河南为振兴文化旅游,在一些城市相继开展了文艺精品工程,大型文化演出也实现了公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需要进一步挖掘和培育,逐步形成富有河南特点的旅游产品;三是要多方位提升文化品位。在这方面可以组织历史、哲学、宗教、文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到景区进行专题调研、考察,进一步挖掘景点的文化内涵,组织各类剧团,把演出从舞台剧场延伸到景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演出。同时,聘请一些乡土人才,根据各地历史文化特点,编导一些雅俗共赏的短剧在景区演出。有条件的,拍摄电影、电视剧在景区播放,同时也制成光盘作为纪念品赠送、出售。河南省同时还要拓宽宣传渠道和方式。首先要改善宣传形式。应组织文艺工作者,到景区体验生活,举办笔会,创作出版游记、诗集、画册和张贴画、摄影作品,一些优秀的游记、诗词、摄影,要争取到大报大刊上发表。其次要抓好宣传内容的落实。这方面可以借鉴外国的不少博物馆,每年固定几次免费开放时间,使当地居民对自己的文化得以潜移默化,也促进了其整体素质的提高,还增加了其对旅游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对于旅游促销推出的产品,应注重抓好落实,按照质量和标准要求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不能推出宣传一个样,实际落实另一个样。2实施“旅游立省”的指导思想在2009年5月27日召开的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旅游立省”战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河南省委、省政府重点培育的七大优势产业之一的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旅游业是兼具经济、社会、环境和文化四大功能的现代朝阳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旅游业不仅已成为河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河南省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具有十分优厚的条件。首先,河南省已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目前全省共有A级景区170个,其中5A级3个,4A级66个,旅行社1005家,星级酒店507家,其中5星级9家,4星级54家,导游员队伍14000多人,旅游从业人员达110万人。2008年,河南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2亿多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91.96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8.74%。这为河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其次,旅游业带动性强、关联性广,涉及一、二产业,涵盖第三产业的大部分领域,发展旅游可以充分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河南省经济转型。正如省委书记所说:“实施‘旅游立省’战略,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对于加快‘两大跨越’、实现中原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国内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河南作为内陆省份,提出“旅游立省”的发展战略是富有远见的,对河南旅游业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2008年12月15日,就如何贯彻落实好“旅游立省”战略,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旅游局共同组织了河南“旅游立省”发展战略研讨会,省内外专家就“旅游立省”的实践基础、战略框架、支撑体系、实现途径、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讨论。目前,河南省正在抓紧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旅游立省”的发展规划,进而在全省范围内强力推进。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是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郑泰森认为,实施“旅游立省”,不仅能赚足金山银山,还能保住绿水青山。旅游产业具有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属性,是能够同时推动河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跨越的战略支撑产业。3明确科学的发展思路对于河南经济的发展来说,把旅游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必需的。但应该看到,对于一些旅游发展成熟的国家和地区,旅游业是投入少、产出大的“朝阳产业”。针对河南的实际情况,旅游业目前还处于一个投入大、见效慢的发展初期,还不具备成熟旅游产业的发展特点。因此,需要确立科学的发展思路。首先,要切实做好旅游发展规划。在实际建设中,避免那种纯粹为了形象工程的“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事情发生,切实做好近期和远景规划;其次,要突出发展重点。在河南旅游资源众多、资金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避免采取四面出击、遍地开花、平均分配的发展思路,把有限的经济力量集中到拥有广大客源市场的特色景点景区和精品线路,重点投入、分批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态势,充分发挥特色旅游线路、重点旅游景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再次,要构建旅游发展大平台。发展旅游,应放远眼光,不能局限于目前的“门票经济”,把整个地方经济作为一个系统,建立一个合理的均衡制度,方便各旅游接待部门的有机合作,共同把河南旅游这块蛋糕做大,达成可持续发展的多赢局面;最后,要挖掘社会资源,采用多种经营方式。在一些旅游热点地区,特别要发挥当地居民的积极性,建设家庭旅馆,集自住和经营于一体,既缓解了旅游旺季带来的过量消费需求,又减少了旅游淡季时作为星级酒店的资源损失,还给当地居民带来了致富的机会,增加了游客与当地民俗文化的亲密接触和体验。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给旅游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带来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潮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旅游人士认识到如果旅游与环境不能和谐共存,旅游业将成为短命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1]。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中提出: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列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为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使之尽快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一个支柱产业,从河南省的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长远考虑,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逐渐成为主流的新的全球性发展哲学,随着《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对待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对发展道路的选择有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追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唯一模式和最终目标。河南省坚持规划先行、管理跟进、监督有力的办法,依靠投资者与当地政府和群众在开发、建设、管理中的积极合作,依靠旅游者素质的提高与自觉配合,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为目标,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和绿色经营,使旅游可持续发展成为各有关方面的共同行动,并长期坚持下去。绿色旅游最根本的是要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优秀文化精髓的传播。河南省具有发展绿色旅游的巨大优势,以覆盖洛阳、南阳、平顶山、三门峡、驻马店5市15县的伏牛山生态旅游区为例,从旅游区位优势看,伏牛山位于河南、陕西、湖北三省交界处,紧靠关中、武汉和中原城市群,区位优势独特。周边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居民收入较高,消费升级较快,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具有较大的客源市场优势。伏牛山北有郑汴洛“三点一线”精品旅游线路,南有武当山、神农架和长江三峡等著名景区。伏牛山与这些景区相比,有很强的资源互补性和客源互换潜力。从资源禀赋条件看,伏牛山区地处华夏腹地,位居我国秦岭一淮河一线中段,为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分水岭,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山水独特性,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要各相关地区和部门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精心打造,伏牛山完全可以成为国内外游客理想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12]。5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王大悟与魏小安(2006)指出,政府主导型战略,就是按照旅游业自身的特点,在以市场为主配置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争取旅游业更大的发展。这种提法源于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钟海生(2007)认为,在旅游业的范围内,政府主导的含义包括,既要通过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使旅游业能够得到健康、快速和持续的发展,而且要通过政府的力量,推动旅游业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确保旅游业的发展与其它社会发展的协调同步,并尽力减少发展中带来的负面影响。邓祝仁(2008)则指出,政府主导型战略脱胎于日本和东亚“四小龙”所创造的“东亚奇迹”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体制或模式,其实施的核心在于正确发挥政府对旅游市场的干预作用。我认为,旅游业的政府主导型战略实际是对河南省政府经济活动干预和参与所取得的成功经验的总结、借鉴和升华,其要旨在于,在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的前提下,充分而合理地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积极引导、规范各旅游市场主体的行为,以实现旅游资源的配置达到或接近最优状态[13]。六结论从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角度,就河南省旅游业如何进一步健康稳定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论:①河南旅游业的发展为河南省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优化了河南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完善和加强了河南省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城乡区域的发展,加快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②河南旅游业的发展存在以下问题:旅游产品单一,市场竞争力弱;缺乏科学的规划指导;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水平不高;旅游服务业滞后;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不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完善。③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策略是:走“旅游立省”、可持续发展和政府主导型战略。实施“旅游立省”战略是拉动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从河南省的省情和经济杜会发展长远考虑,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政府主导型战略,可以使旅游业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④要使河南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树立河南旅游新的形象,改善旅游环境。第二,大力发展旅游关联产业,培育大旅游产业体系,搞好旅游产品的系列开发。第三,积极发展教育,培育优秀从业人员。第四,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改善经营秩序。第五,加强学习,根据行业的发展形势不断更新经营理念。但本论文在分析河南省旅游业与各个行业的相互关系以及相关指标的分析中,由于笔者资历有限以及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不全,未能取得有关河南旅游业发展状况的第一手准确数据,造成结论说服力不强。另外,在分析河南旅游业发展状况时,本文引用了主管与客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虽然便于比较,对数据要求不高,但不能准确地表现出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选取一个或几个更科学的指数来衡量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情景。七参考文献[1]贺振.旅游收入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为例[J].经济问题,2009,(8):101-108.[2]Jennings,G.TourismResearch[J].Sydney,Australia:JohnWalling.2005,(6):20-26.[3]Fennel,D.A.EcotourismProgrammePlanning[J].Wallingford,UK:CABInternational.2002,(4):11-16.[4]Butler,R.W.Theconceptoftouristareacycleofevolution:Implicationsformanagementofresources[J].2003,(6):158-161.[5]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53-55.[6]毛道云.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策略探讨[J].平原大学学报,2007,(24):273-286.[7]杨正泰,张帆.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与管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31-34.[8]Lerper,N.TourismManagement[J].FrenchsForest,Australia:PearsonEducationAustralia.2004,(12):63-68.[9]Lindberg,K.policiesforMaximisingNatureTourism’sEcologicalandEconomicBenefits[D].Washington,DC,USA,WordResourcesInstitute.2003,(1):4-9.[10]Lumsdon,L.TourismMarketing[D].London:InternationalThomsonBusinessPress.2002,(7):121-124.[11]陆林.旅游城市化:旅游研究的重要课题[J].旅游学刊,2005,(4):97-99.[12]王艳.何山绿色旅游浅议.市场论坛[J].2006,(2):43-44.[13]李鹏.旅游城市化的模式及其规划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4,(4):234-236.[14]刘德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215-220.[15]Weaver,D.andOppermann,M.TourismManagement[J].EconomicsLetters,2003,(8):101-108.八致谢首先非常感谢我的老师在我四年求学生涯中给予的关心与帮助,他们不仅以那严谨的治学态度、缜密的思维能力、娴熟的工作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我,更以他们那博大的胸怀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如何学会去宽容别人,笑着面对生活。让我感到四年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学识,更在如何做人上让我学到了很多,我将随身携带着它们,勇敢的踏上新的人生之路。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无论生活多么的艰辛,惟有读书才能够充实我的头脑,才会使我抵达成功的彼岸。从接受课题到现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得到了老师精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尤其在课题设计的前期准备和设计过程中,老师提出许多宝贵的设计意见,在最后的论证修改中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帮助,这样使得我们得以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在短暂的几个月的相处时间里老师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路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将使得我终身受益,谨此向老师致以最衷心的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基于C8051F单片机直流电动机反馈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嵌入式Web服务器的研究MOTOROLA单片机MC68HC(8)05PV8/A内嵌EEPROM的工艺和制程方法及对良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模糊控制的电阻钎焊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通用控制模块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实现的供暖系统最佳启停自校正(STR)调节器单片机控制的二级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基于增强型51系列单片机的TCP/IP协议栈的实现基于单片机的蓄电池自动监测系统基于32位嵌入式单片机系统的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作物营养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交流伺服电机运动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泵管内壁硬度测试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自动找平控制系统研究基于C8051F040单片机的嵌入式系统开发基于单片机的液压动力系统状态监测仪开发模糊Smith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及其单片机实现一种基于单片机的轴快流CO〈,2〉激光器的手持控制面板的研制基于双单片机冲床数控系统的研究基于CYGNAL单片机的在线间歇式浊度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喷油泵试验台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软起动器的研究和设计基于单片机控制的高速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短循环走丝方式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机电产品控制系统开发基于PIC单片机的智能手机充电器基于单片机的实时内核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远程抄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基于单片机的烟气二氧化硫浓度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微型光谱仪的单片机系统单片机系统软件构件开发的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液体点滴速度自动检测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多功能温度测量仪的研制基于PIC单片机的电能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应用基于单片机的光纤光栅解调仪的研制气压式线性摩擦焊机单片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数字磁通门传感器基于单片机的旋转变压器-数字转换器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光纤Bragg光栅解调系统的研究单片机控制的便携式多功能乳腺治疗仪的研制基于C8051F020单片机的多生理信号检测仪基于单片机的电机运动控制系统设计Pico专用单片机核的可测性设计研究基于MCS-51单片机的热量计基于双单片机的智能遥测微型气象站MCS-51单片机构建机器人的实践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轮轨力检测基于单片机的GPS定位仪的研究与实现基于单片机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用于单片机系统的MMC卡文件系统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时控和计数系统性能优化的研究基于单片机和CPLD的粗光栅位移测量系统研究单片机控制的后备式方波UPS提升高职学生单片机应用能力的探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研究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水下焊接电源的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基于uPSD3234单片机的氚表面污染测量仪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测油仪的研究96系列单片机仿真器研究与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单晶金刚石刀具刃磨设备的数控改造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MSP430单片机的电梯门机控制器的研制基于单片机的气体测漏仪的研究基于三菱M16C/6N系列单片机的CAN/USB协议转换器基于单片机和DSP的变压器油色谱在线监测技术研究基于单片机的膛壁温度报警系统设计基于AVR单片机的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的设计基于单片机船舶电力推进电机监测系统基于单片机网络的振动信号的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的叠图机研究与教学方法实践基于单片机嵌入式Web服务器技术的研究及实现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通用数据采集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多道脉冲幅度分析仪研究机器人旋转电弧传感角焊缝跟踪单片机控制系统基于单片机的控制系统在PLC虚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单片机系统的网络通信研究与应用\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