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祥华斋的典故_第1页
湘潭祥华斋的典故_第2页
湘潭祥华斋的典故_第3页
湘潭祥华斋的典故_第4页
湘潭祥华斋的典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湘潭祥华斋名店简介名店简介“祥华斋”位于湘潭十二总正街河岸唐家码头下首,店堂不大,但很雅致,兼茶馆与酒楼于一体,门前两边竖立“酒席堂菜”、“名点洋面”直牌;门首横挂“老祥华斋”招牌,堂内悬挂“本店只此一家,并无分店在外”的小牌,均以退光生漆、黑底金字制成。其实真正名震一时的还是它的“脑髓卷”。脑髓卷是该店的一种创新产品,具有色白、细软、香、甜、咸、辣、落口消溶的特色。名店简介早在清光绪年间,王闿运编纂的《湘潭县志》“货殖”卷中就已把“祥华斋”的脑髓卷列为乾隆、嘉庆年间的著名手工食品,由此足可证明祥华斋历史之悠久。王闿运编纂的《湘潭县志》时在湘潭居住了两年多,每天的早餐都是由“祥华斋”的伙计送脑髓卷8个和椒汤1碗上门,故王诗中有“谢弦杨笛祥华卷”之句。(图78)王闿运还编有个顺口溜,当时在湘潭广为传诵,歌曰:润如油,落口消;甜不腻,佐以椒;赏真美,乐无涯。历史故事历史故事据“祥华斋”老工人张忠仁说,“祥华斋”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一阵有趣的故事:“祥华斋”原系石姓创始,不知传至几代,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时,乃由一个名叫石七娭毑的寡妇掌管,雇工数人,业务颇为兴旺。历史故事光绪十五年(1889年),石七娭毑的弟弟张福庭来店学徒,由于张福庭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不几年,油、白两案的功夫都学得很好,特别是对“脑髓卷”的制作尤为出众。历史故事张福庭自恃工技到家,遂起争夺之心,乃于民国七年(1918年)离店,在“祥华斋”下首另设铺面,独资经营,挂牌“样华斋”,经营项目,店堂陈设,均仿“祥华斋”式样,企图鱼目混珠,与“祥华斋”争夺市场。两块招牌只一字之差,近看是“样”,远看是“祥”,顾客很难识别,常把“样华斋”误为“祥华斋”。“祥华斋”的业务不免受到影响,由此,姊弟矛盾剧增,直至感情破裂,涉讼县衙。历史故事石、张两姓均找了后台撑腰,县官难以结断,乃上报省府,经省府断定:“自各招牌不同,其姊开得‘祥华斋’,其弟也就可开‘样华斋’。”后虽各安其业,但“祥华斋”终未敌过对手,遂于民国十年(1921年)被挤停业。“样华斋”于是佃迁“祥华斋”旧址,沿用老店招牌继续经营。历史故事民国二十年(1931年),张福庭去世,其子张宗德继承,并到长沙鱼塘街办了家分店。他善于经营,注重产品质量,继续保持和发扬了湘潭“祥华斋”的脑髓卷声誉。1956年公私合营,与洞庭春酒家合并。名菜介绍名菜介绍脑髓卷制作原料简单,由肥肉、白糖、面粉3种主要原料组成。配料适当,以一作为例,肥肉9斤,白糖3斤,面粉l5斤(内含酵面l斤),食盐少许。每作可产400坨,每坨重8钱。制作讲究,先将肥肉剁成肉酱(或用绞肉机绞碎),拌以白糖和匀待用,将面粉置于案上,掺入适量的水,调匀揉熟名菜介绍用杆棍打成极薄的面皮,再将肉、糖铺平于面皮上,卷成筒子,压成6分宽、2分厚的条子,用刀切成3寸长的小块,然后放入蒸笼内,约蒸l0分钟(大火)视其外表呈米汤皮状即可。(图79)因出笼的脑髓卷面皮上形成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