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考前刷题: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考前刷题: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考前刷题: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考前刷题: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考前刷题:文言文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中考语文复习考前刷题: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精选汇编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

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模拟训练:

1.(2022•礼县三模)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下列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

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

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

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

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

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

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故不为奇得也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把“鱼”比作“义”,用"熊掌”比作“生”,以鱼与熊掌类比,生动形

象,自然而然地引出“舍生取义”的议题

B.文章赞美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从正面

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C.文章末段采用对比论证,证明人人都有本心,并对失去本心接受“万钟”的行为进

行了嘲讽和批评。

D.文章巧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体现了孟子议论语言的磅礴气势,增强了

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4)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他们的言行和结局印证了文本中孟子的哪个观点,这对你

有什么启发?

【链接材料】先贤舍生取义传千古,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让人缅怀;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令人景仰。

观点:_______

启发:_______

2.(2022•礼县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

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

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

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

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

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陈

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

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文学常识填空。

欧阳修,字,字号醉翁,晚年又号,(朝代)文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

(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日出画林霏开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负者歌于途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基西南诸峰醉能同基乐

D.醉翁之意不在酒山之僧智仙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几个画面?请按照描写的先后顺序把各个画面依次写下来。

3.(2022•驿城区校级一模)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

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

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

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

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

楚武王侵随,使造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

子①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②吾三军而被③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

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

少师侈请羸⑤师以张之。”熊率且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

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节选自《季梁谏追楚师》)

【注】①楚子:指楚武王。因楚为子爵,故称楚子。②张:陈列,扩大。③被:同

“披”,整顿的意思。④侈:骄傲自大。⑤羸:使……瘦弱。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间时时而回进又何何焉(《曹刿论战》)

B.闻用寡人之耳者渐回水声潺潺(《醉翁亭记》)

C.市门庭若市百里奚举于巾(《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D.言虽欲言,无可进者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

生序》)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文最后一段为什么用简短的“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作结?

(4)邹忌悟出道理即入朝进谏,齐威王明白道理即果断纳谏,君臣二人“知行合一”,

终使齐国大治。“知行合一”,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

为。请阅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简要说明“知行合一”的精神在公仪休和李离身上

是如何体现的。

【链接材料一】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①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

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②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

“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

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链接材料二】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⑤听杀人,自拘当⑥死。文公曰:“官有贵

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节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①高弟:一作“高第”,指才优而学业品第高。②受大者:领取俸禄多的人,指官

位高的人。③取小:占小便宜。④理:司法长官。⑤过:失误。⑥当:判罪。

4.(2022•重庆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

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管夷吾举于工

②盲益其所不能

③行热乱其所为

④而后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作者由个人成才上升到国家治理,是从正面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观点。

B.孟子认为,身处困境只是个人成才的客观条件,还要主观上奋起才能最终成才。

C.《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本文开篇列举先贤故事的语句就有此特

征。

D.文章将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说理有力。

(4)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探究司马迁最终能彪炳千古,受后人敬仰的原因。

【链接材料】

仆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②,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③未就,会遭此祸,惜

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臧之名山,传之其人④,通⑤邑大都,则

仆偿前辱之责⑥,虽万被戮⑦,岂有悔哉?

(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注】①仆:古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②究天人之际:研究天象和人事的关系。③草

创:开始创立或创办。④其人:指那些和自己志趣相同的人。⑤通:通达。⑥责:同

“债”,负欠。⑦戮:杀。

5.(2022•新都区一模)

鱼我所欲也(节选)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

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要要之

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

谓失其本心。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麻尔而与之蹴:踩踏

B.所识穷乏者布我与得:同“德”,感恩、感激。

c3为身死而不受乡:同“向”,向来。

D.是亦不可以巨乎己:停止。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诸生学于太学所欲有甚于生者

B.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C.无冻馁之患宫室之美

D.呼尔而与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A.万两黄金的俸禄,不分辨一二就接受了,万两黄金对我来说也是没有好处的!

B.优厚的俸禄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C.万两黄金的俸禄,不分辨一二就接受了,万两黄金对我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D.(见了)优厚的俸禄不讲礼仪就接受了,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也是没有好处的!

(4)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注重推理,逻辑严密。文章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过渡到精神修养,提出

了“舍生而取义”的观点。

B.文章第二段举例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作者以“不食嗟来之食”的故事,诠释和证

明了面对生死和尊严两难的选择时,应舍身而取义。

C.文章最后,孟子对“不辩礼义”接收厚禄的人的心理作了几种推测,认为不是面对生

死时,人们受物欲和人情的影响,也是情有可原。

D.文章结尾提到的“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其内核就是仁义礼智。“本

心”是不学而有,不教而在。修身就是保有“本心”。

6.(2022•天河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

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

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好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

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

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负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光光帝遗德/以中有足乐者

B.愿陛下亲之信之/必以宿

C.可在日而待也/三老、豪杰皆来会在事

D.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②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开篇即深痛刘备壮志未酬身先死,深诫后人继承父业不可废,至忠至爱之情统领

全文。

B.诸葛亮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其中劝谏刘禅严明赏罚是主要

用意。

C.第⑥段叙述自己生平,历数先帝之殊遇,既表达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也利于打动

后主。

D.选文以议论为主,熔议论、叙事、抒情于炉,充分体现了“表”这种文体陈情言事的

特点。

7.(2022•黄埔区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

甚美,遂自念日:“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

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日:

“吾知天下之美味,皮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巨,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

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箴在盐中

②愚人食盐不包

(2)愚人“愚”在哪里?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

8.(2022•和平区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①,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②四川都指

挥司照磨③,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

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④饮射赋咏歌呼之而,庭学无不历览。既览

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巴会予于京

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⑥矣。

(选自宋源《送天台陈庭学序》)

【注释】①中书左司掾:官名。②擢:提升。③指挥司照磨:指挥司的属官,主管文

书。④眺:游览。⑤以例自免归:依照惯例辞官归家。⑥侈:大,多。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屡4大将北征

②诗人文士游跳饮射赋咏歌呼之而

(2)翻译文中画线句.

既览必发为诗,以记其景物时世之变。

(3)从选文来看,“其诗益工”的原因有哪些?

9.(2022•都昌县模拟)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儿知悉:

父自正月十一日动身赴广东,沿途经五十余日,今始安抵羊城。风涛险恶,不

可言喻,惟静心平气,或默背五经,或返躬思过,故虽颠簸不堪,而精神尚好,因思世

途险峨’①,不亚风涛,入世者苟非先胸有成竹,立定脚根,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近朱

者赤,近墨者黑,此择友之道应尔也。若于世事,则应息息谨慎,步步为营,若才不逮

②而思侥幸,或力不及而谋蹬等③,又或胸无主宰,盲人瞎马,则祸患之来,不旋踵④

矣。此为父五十年阅历有得之谈,用以切嘱吾儿者也。汝母汝弟,身体闻均安好。汝二

弟且极用功好学,父闻之,心为一快.客居在外,饥饱寒暖,须时加调护;友朋应酬,

虽不可少,而亦要有限制;批阅公牍,更宜仔细,切不可假手他人。对于长官,尤应恭

顺小心,即同僚之间,亦应虚心和气。为父做官三十年,未尝以疾言遽色加入,儿随父

久,当亦目睹之也。闲是闲非,不特少管,更应少听,一有差池,不但殃及汝身,即为

父亦有不测也。慎之慎之!

元抚⑤手示

(选自《林则徐家书》,有删节)

【注】①险喊(xl):险阻崎岖。②逮:及,达到。③躅(lie)等:逾越等级。④不旋

踵:来不及转身,比喻时间极短。⑤元抚:林则徐字元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今诏安抵羊城

②故虽颠簸不至

③用以相嘱吾儿者也

(2)解释下面句子。

①入世者苟非先胸有成竹,立定脚根,必不免为所席卷以去。

②为父做官三十年,未尝以疾言遽色加人,儿随父久,当亦目睹之也。

(3)请结合本文内容,分条概括林则徐从哪些方面叮嘱了孩子,叮嘱了什么。

(4)这封信读起来很亲切,不仅是林则徐的儿子,就连读者也很愿意接受这样的忠告,

分析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

10.(2022•旌阳区一模)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熙宁十年秋七月乙丑,河决于澧渊①,东流入镇野,北溢于济南,溢于泗。八月

戊戌,水及彭城下。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水未至,使民具畚锚②、畜土石、积刍菱③、

完室隙穴,以为水备,故水至而民不恐。自戊戌至九月戊申,水及城下者二丈八尺,塞

东西北门,水皆自城际山。雨昼夜不止,子赡衣制履屐,庐于城上,调急夫、发禁卒以

从事,令民无得窃出避水,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方水之淫也,汗漫千

余里,漂庐舍,败冢墓,老弱蔽川而下,壮者狂走,无所得食,槁死于丘陵林木之上。

子瞻使习水者浮舟楫、载模饵以济之,得脱者无数。水既涸,朝廷方塞漕渊,未暇及

徐。子瞻曰:“漫渊诚塞,徐则无害。塞不塞天也。不可使徐人重被其患。”乃请增筑

徐城,相水之冲,以木堤捍之。水虽复至,不能以病徐也,故水既去,而民益亲。于是

即城之东门为大楼焉,垩④以黄土,曰:“土实胜水”。徐人相劝成之。辙方从事于宋

⑤,将登黄楼,览观山川,吊水之遗迹,乃作黄楼之赋。

(选自苏辙《黄楼赋并叙》)

【注释】①澧渊:古湖泊名。②锚Chd,古代一种掘土用的工具。③刍菱:干草,牛马的

词料。④垩,读e,粉刷的意思。⑤方从事于宋:当时,苏辙正出任河南洛阳推官。洛

阳在春秋时为宋国的地盘,故苏辙说“方从事于宋”。

(1)给下面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限两处)

A.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

B.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

C.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

D.以身帅之/与城存亡故水大至/而民不溃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余兄子瞻适为彭城守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B.①使民县畚锚②此人一一为再言所闻

C.①万水之淫也②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D.①水里复至②故余事愚,卒获有所闻

(3)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熙宁十年,黄河决堤,滔滔洪水抵达徐州城下,水深二丈八尺.徐州面临灭顶之

灾。苏轼带领徐州军民,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洪的胜利。

B.抗洪中,苏轼“水未至”就未雨绸缪,准备充分,所以大水到来,城内百姓并未逃

散。他还赈济灾民,使无数受灾百姓获救。

C.水灾过后,苏轼请苏辙在徐州城东门建楼作赋以作纪念。楼上涂上黄土,取名

“黄、楼”,寓土能克水之意,表达驱除水患、永保徐州平安的美好愿望。

D.选文描述了黄河泛滥徐州受灾的情景,记述了苏轼不辞劳苦抗洪救灾的政绩,不仅

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史料价值。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解释)

①澧渊钺塞,徐则无害。

②故水底去,而民自亲。

11.(2022•济南一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公仲①为韩、魏易地,公叔争之而不听,且亡。史惕②谓公叔日:“公亡,则易

必可成矣。公无辞以后反,且示天下轻公,公不若顺之。夫韩地易于上③,则害于赵;

魏地易于下④,则害于楚。公不如告楚、赵,楚、赵恶之。赵闻之,起兵临羊肠,楚闻

之,发兵临方城,而易必败矣。”

(选自《战国策•韩策》)

【注释】公仲:韩朋,韩相国。②史惕:周臣。③上:指魏国。④下:指韩国。

(1)用“/”给下面文字断句。(而,血)

公叔争之而不听且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无辞以后反,且示天下轻公,公不若顺之。

(3)请结合选文内容(由白二而在),说说史惕是一个怎样的人。

12.(2022•长沙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去皇上御①之冰床②二三里外,树大旗,众兵咸列。驾既御冰床,鸣一炮,树旗处亦鸣

一炮应之,于是众兵驰而至,御前侍卫立冰上,抢等者驰近御座,则牵而止之。至有先

后,分头等二等,赏各有差。

(节选自《养吉斋丛录》)

②兵分左右队,左队衣红,右队衣黄,既成列,御前侍卫以一球猛踢之,至中队,众兵

争抢;得球者复掷,则复抢焉。有些已得球,而彼复争夺之者;或坠冰上,复跃起数

丈,又遥接之。

(节选自《清朝文献通考》)

③禁中冬月打滑挞©,先汲水浇地成冰山,高三四丈,莹滑无比。使勇健者着带毛猪皮

履,其滑更甚,从顶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不仆者为胜。

(节选自《郎潜纪闻》)

④冰上滑擦者,所着之履皆有铁齿,流行冰上,如星驰电犁,争先夺标为胜,名曰溜

冰。都人于各城外护城河下,群聚滑擦。又有所谓跑凌鞋者履下包以滑铁游行冰上为戏

两足如飞缓疾自然纵横如意不致倾跌寓津④洋人、亦乐为之。藉以舒畅气血,甚妙。

(节选自《帝京岁时纪胜》《津门杂记》)

【注释】①御:皇帝驾临。②冰床:一种冰上交通工具。③打滑挞:一种冰上运动的名

称。④津:指天津。

(1)下面对文言文中加点词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驰”是一个形声字。“也”意为“双向延展”。“马”与“也”联合起来表示“马

背先躬起来,然后马首和马尾同时向前、后延展”,本义“车马等奔跑,快跑”。可

见,“众兵驰而至”中“驰”表示“奔跑”之意。

B.“或坠冰上”中的“或”的用法与“今或闻无罪”中“或”的用法相同。

C.“都人于各城外护城河下,群聚滑擦”一句中的“于”与“皆以美于徐公”中“于”

意义和用法相同。

D.“寓津洋人”中“寓”字为“寄居、居住”之意,成语“寓教于乐”中“寓”则是表

示“寄托”。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有/所谓跑凌鞋者/履下包以滑铁游行/冰上为戏两足如飞/缓疾自然/纵横如意/不致倾

B.又有所谓跑凌鞋者/履下包以滑铁/游行冰上为戏/两足如飞/缓疾自然/纵横如意/不致倾

C.又有所谓/跑凌鞋者履下/包以滑铁/游行冰上/为戏两足如飞缓疾/自然纵横如意/不致倾

D.又有所谓跑凌鞋者/履下包/以滑铁游行冰上/为戏两足如飞/缓疾自然/纵横如意/不致倾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从顶上一直挺立而下,以到地不仆者为胜。

(4)以上①〜④段选文皆摘自典籍,记载了古代“冰嬉”活动,既有政府组织的比赛也

有民间自发的游戏,可见我国冰学运动发源已久且颇受欢迎。其中有的运动与现代的速

度滑冰比赛非常类似,请指出来是哪一段选文描述的运动,并结合原文说出两点相似之

处。

13.(2021•泸县校级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用为划线句子断句,断6处。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

居士客有问日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

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

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

乐尔。”

14.(2022•宣州区一模)文言文阅读。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桓公深知宁戚①,将任之以政,群臣争谗之,曰:“宁戚卫人,去齐不远,君可使

人问之,若果真贤,用之未晚也。”公曰:“不然,患其有小恶者,民人知小恶忘其大

美,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乃夜举火而爵②之,以为卿相,九合诸侯,一匡③天下。

桓公可谓善求士矣。

(选自《刘子•妄瑕》)

[注]①宁戚,春秋卫国人,齐国的大夫。②爵:大摆筵席。③一匡:安定统一。

(1)请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一食应尽粟一石

②爸之不能尽其材

③执策而加之

④惠其有小恶者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此世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3)【甲】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寄寓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乙】文运用

了语言描写,刻画了齐桓公(填原文词语)的形象。

(4)【甲】中的“千里马”和【乙】文中“宁戚”各有怎样的命运?对此你有怎样的认

识?请简要说说。

15.(2021•肥东县二模)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

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

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

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

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日:“今

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日:“哑!是非君人者之言

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选自《韩非子》)

【注】①师旷:盲人乐师。②衽(ren);长袍。③太师:师旷。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臣之妻息臣:

②向寡人之耳者:

③瘦琴撞之:

④■之,以为寡人戒:

(2)请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4)邹忌和师旷劝谏的方式不同,分别为和劝谏的结果,甲、乙两文

都用语言描写来表现,乙文还用了(表现手法)。

(5)两位君王的共同点是:。

16.(2021•太原一模)诗文佳作脍炙人口。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记承天寺夜游

猎苏轼

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亲射虎,看孙郎。庭。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西北望,射天狼。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右簟苍

②怀民亦未扈

(2)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酒酣胸胆尚并张、并国元勋

B.月色人户'千家万户

C.遂至承天寺导张怀民向所志

D.欣然起行\性行淑均

(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

,,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江城子密州出猎记承天寺夜游

关键词选取狂①_______

内容概括②_______本文记叙了作者夜游承天寺

的经历,描绘了清澈美妙的

月色,表现作者赏月的欣喜、

贬谪的悲凉、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

17.(2021・莱西市一模)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董邦达轶事

董邦达,字孚存,富阳寒士也。厄科场,滞京师,寓武林会馆。资尽,馆人迫

之,徙于逆旅,庙衣装以给。无何装尽,逆旅主人逐,窘无所之。有刘媪者奇其才谓必

不长贫贱馆之家;属勤业以待再试。邦达日夜磨砥,期得第自振,且酬媪德。

榜发,仍落第,妻甚,踝蹬①街市,倚一高门痴立。启门者见之,呵问,告以下

第生,其人大喜,要入款语,出红笺倩书谢柬。既而留食,谓董曰:“某,侍郎司阍②

仆也;君适所书,大为主称赏,肯留此代笔否?小有薄奉,以资君旅。”邦达方失路,

欣然诺之。自是一切书牍,皆与董拟草,其文辞往往当意。侍郎益信任仆,有密事,召

仆至内室拟稿;仆惶窘良久,乃以实告。侍郎大骇,急隹邦达至厅,具衣冠见之,且谢

F1:“使高才久辱奴辈,某之罪也。”因请为记室,相得甚欢;俄为之纳妇。邦达每念

其恩,益自刻厉。逾年,举于乡;又四年,及进士第。

先初,邦达赴举京阙,其父为贷廿©金以附侍讲某公北行。公日:“董君寒士,

何须盘缠,北土气寒,汝衣甚凉薄,即以备御冬可也。”翌日启程,则凉薄如昔。诘

之,曰:“家本无资,曩金亦根之戚友者。寒士宜寒骨,颇堪霜雪,不愿以予故,增父

累也。”

(选自《清名人秩事》,有删改)

【注】①踝蹑(di^xie):往来徘徊。②司阍(hdn):守门。③廿(niOn):二十。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刘媪者奇/其才谓必不长/贫贱馆/之家

B.有刘媪/者奇其才/谓必不长贫贱/馆之家

C.有刘媪者/奇其才/谓必不长贫贱/馆之家

D.有刘媪者奇其才/谓/必不长/贫贱馆之家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质衣装以给质:典当

B.仍落第,聿甚恚:恼怒

C.急延邦达至厅延:邀请

D,曩金亦假之戚友者假:虚假

(3)下面句中加点“之”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窘无所之

A.何陋之有(《陋室铭》)

B.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C.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董邦达考场失利,滞留京城,因钱财耗尽被客店主人赶出客店,有位姓刘的老太太

觉得他才能不凡,将来必有所作为,便让他住在自己家里。

B.再次落榜后,董邦达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侍郎大人的门房,此后门房经常让他帮

自己代笔写一些文书,文书的言辞很合侍郎大人的心意。

C.董邦达深感侍郎大人的知遇之恩,发奋苦读,一年之后通过了乡试,又过了四年考

取了进士。

D.董邦达赴京赶考,他的父亲借银钱让他跟从某位侍讲北行,侍讲见他衣服单薄,为

他买了御寒的衣服。

(5)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具衣冠见之,且谢日:“使高才久辱奴辈,某之罪也。”

18.(2021•长丰县二模)文言文阅读。

小石潭记

柳宗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第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

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

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

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日奉

壹。

天目

袁宏道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编①,一绝也。石色苍润,石骨奥巧②,石径

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

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

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

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

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

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③之想矣。

[注]①编:白色精细的生绢。②石骨奥巧:山石的棱角形态巧妙,难以形容。③出缠结

室:归隐山林。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元清冽

②潭中鱼司百许头

③以其境过活

④无遹此者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②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3)两文都描写了“石”的;《天目》一文描写“石”的颜色的句子是

(4)“触景生情”是说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请简要分析两文作者

,,触”何景“生”出何情。

19.(2021•路北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治生之道①,莫尚②乎勤。故邵子③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

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节选自李文焙《恒斋文集》)

[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④,虽不琢以为器,

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⑤,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节选自欧阳修《诲学说》)

[丙]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⑦,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

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⑧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⑨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节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释】①治生之道:谋生的正确方法。②尚:高出。③邵子:邵雍,北宋哲学家、易

学家。④常德:指固有的特点、本性。常,固定。⑤因物则迁:受外界影响而改变。

迁,变化。⑥念:思考。⑦昧爽:拂晓,破晓。⑧洎(ji):至h⑨双趺(fU):两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言虽近而言则远矣

②人不学,不知用

③所不琢以为器

④至今犹存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

②每日味爽,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

(3)从甲文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4)请简要概括丙文中叙写的故事,并说说你对文中的主人公所持的态度。

20.(2021•长沙模拟)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日喻

苏轼

生而眇①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日:“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

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日:“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②,

以为日也。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道之难见也甚于日,而人之未达也,无以异于眇。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

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自盘而之钟,自烛而之籥,转而相之,岂有既乎?故世之言道

者,或即其所见而名之,或莫之见而意之:皆求道之过也。

然则道卒不可求欤?苏子日:“道可致而不可求。”何谓“致”?孙武日:

“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子夏日:“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莫之

求而自至,斯以为“致”也欤?

南方多没人⑨,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

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

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

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昔者以声律取土,土杂学而不志于道:今也以经术取土,土知求道而不务学。

渤海吴君彦律,有志于学者也,方求举于礼部,作《日喻》以告之。

【注释】①眇(mido):这时泛指双目失明。②籥(yu。:管乐器,形状如笛。③没人,

潜水的人。

(I)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木定病的一项是

A.“或告知日”中的“或”可依据课内迁移法判断,与《三峡》中“或王命急宣”的

“或”一个意思,解释为“有时”.

B.成语“扪心自问”的“扪”是“抚摸”的意思。由此可以推断,“扪烛而得其形”的

“扪”也是“抚摸”之意。

C.“卒”是会意字。本义是“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

人”。引申为“差役之人”“步兵”“泛指士兵”,又指“尽,终”“死”“副词,终

于,,等。文中“然则道卒不可求欤?”依据语境推断语义为“最终”的意思。

D.文中多次出现虚词“而”,但用法不一。“道可致而不可求”中的“而”表示转折,

解释为“但是”,“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的“而”表示修饰。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B.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C.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D.日之与钟/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3)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达者告之,虽有巧譬善导,亦无以过于盘与烛也。

(4)根据文意,简要回答问题。

①作者借盲人识日的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②作者以为论据,说明“道可致而不可求”的道理。

③作者借“北方之学没者”来类比的人。

21.(2021•临淄区模拟)文言文阅读。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

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D

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涧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

逸民退土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

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

②不亩名状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3)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4)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22.(2021•河南模拟)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

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

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

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

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皴裂

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

右备容臭,炸然若神人;余则蜴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体

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

胡澹庵①见杨龟山②,龟山举两肘示之,日:“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

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⑤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⑥之迹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

勤苦如此。然龟山益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

注:①胡澹庵:北宋官员。②杨龟山:即杨时,北宋学者,晚年隐居龟山,人

称龟山先生。他四十岁时还“程门立雪”,向大学者程颐求教。③张无垢:即张九成,

南宋官员,自号无垢居士。④味爽:拂晓,黎明。⑤洎(ji):至IJ。⑥趺(向):脚背,

这里指脚。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媵人持疡沃灌

②主人日国食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语段(一)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试举两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语段(一)和语段(二)在表现“勤学”上有什么不同?

23.(2021•兴化市模拟)阅读两则文言短文,完成问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

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仰,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