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温州十五校联盟2022-2023学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有关平板划线法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步灼烧接种环是为了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B.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C.在每一区域内画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菌液D.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能及时杀死接种环上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2.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储存、复制和代谢的中心B.胞间连丝和核孔都是信息交流与物质运输的通道C.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可以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D.线粒体合成的ATP可以进入叶绿体供暗反应利用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错误的是A.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相同B.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C.脱落酸与细胞分裂素之间互为拮抗作用D.可用一定浓度的2.4一D作为花生地除草剂4.下面为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④中的筛选是为了获得能产生多种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B.上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C.②中培养基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 D.⑤可以无限增殖5.某同学用淀粉酶代替酸来分解淀粉。下图为该同学探究不同pH值下淀粉酶分解淀粉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催化剂是淀粉酶,则此操作应在37℃恒温条件下进行B.pH为3和9的两支试管中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淀粉用量、酶的浓度属于本实验的因变量D.将pH为13的溶液调到pH为7后试管中淀粉含量基本不变6.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一般不是群落丰富度增大的重要原因B.丰富度是区分不同群落重要特征C.生物多样性遭受破坏会导致群落发生初生演替D.森林群落区别于草原群落显著的特征是森林群落的丰富度髙7.下列关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A.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B.只有少数的细菌和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D.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8.(10分)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①用X标记T2噬菌体—②侵染大肠杆菌—③操作—④检测到沉淀物中有较高的放射性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中的X代表32P,标记噬菌体前需先标记大肠杆菌B.②步骤需经过长时间保温,④的检测结果才真实可靠C.③中的操作代表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和细菌分离D.该实验的对照实验是使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甲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图乙中的①②③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三个生理过程,其中Q分别代表三种物质。请分析:(1)图甲中a的元素一定有哪些?____________可能还会有哪些?_______________(2)图甲中①过程是指________,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什么?____________(3)真核细胞中进行图甲中②过程的场所有哪些?_________(4)图甲中b、c的内容是什么?_______请写出b、c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5)图乙中①②③分别体现了蛋白质怎样的功能?____________10.(14分)基因工程中可以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因可以人工合成,也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得。基因文库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2)生物体细胞内的DNA复制开始时,解开DNA双链的酶是________。在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________。上述两个解链过程的共同点是破坏了DNA双链分子中的________。(3)目前在PCR反应中使用Taq酶而不使用大肠杆菌DNA聚合酶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11.(14分)I.泡菜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请回答:(1)泡菜制作过程中所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_____,其代谢类型为_____该微生物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方面最主要的区别为_____。(2)实验中利用比色法测定泡菜液中亚硝酸盐含量,其中的显色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_______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色染料。(3)泡菜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快速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有人认为,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泡菜发酵的主要菌种能够降解亚硝酸盐”。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该观点(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Ⅱ.海洋石油污染日益引起关注,利用工程菌进行降解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P450是石油降解的关键酶,用Sall和NdeI联合酶切获得的P450基因,与质粒pCom8重组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工程菌。(注:黑色素合成基因表达能使白色菌落变成黑色,箭头位置表示限制酶切割位占)请回答:(1)构建重组质粒时,应选用限制酶________切割pCom8,原因是________。(2)由于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成功率很低,所以需要经过________才能获得工程菌。操作的大致思路是:将待检菌液接种到含有________的固体培养基上,选择颜色为________的菌落扩大培养,即可获得所需的工程菌(3)从工程菌中提取重组质粒,若用NdeIySall联合酶切,是否能得到P450基因?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12.回答下列问题:(1)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某一反应的________来表示。(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________酶、________酶、________酶。(3)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形成多个单菌落,但不同菌株分解能力有差异,为选出高效分解的菌株,请利用所学知识,写出具体思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平板划线操作的基本步骤是:

(一)、右手持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待冷却后,在火焰旁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棉塞,并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将已经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沾取一环菌液,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

(二)、左手斜持琼脂平板,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将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注意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

(三)、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菌液,待冷却(是否冷却,可先在培养基边缘处试触,若琼脂溶化,表示未凉,稍等再试),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第三、四、五区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四)、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详解】接种前先要用火焰灼烧接种环,目的是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培养物,A正确;每次划线前,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B正确;第二区域内划线时,接种环上的菌种直接来源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C错误;划线结束后,灼烧接种环是为了杀死上次划线结束后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细菌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D正确。故选C。2、B【解析】

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即细胞←通道→细胞,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由双层膜、类囊体和基质三部分构成。类囊体是一种扁平的小囊状结构,在类囊体薄膜上,有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许多类囊体叠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间充满着基质,其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4、线粒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是进行有氧呼吸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线粒体有内外两层膜,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详解】A、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信息的储存、复制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而细胞质是细胞的代谢中心,A错误;B、植物细胞之间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和物质交换,核孔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部位,B正确;C、叶绿体合成的葡萄糖必须先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氧化分解,C错误;D、叶绿体供暗反应利用的ATP是光反应产生的,D错误。故选B。3、D【解析】

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的,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详解】AB、植物激素产生部位与作用部位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A、B正确;B、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C正确;C、一定浓度的2.4-D只能用于单子叶农作物除双子叶杂草,而花生是双子叶植物,D错误。故选D。4、A【解析】

据图分析,①过程表示获取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②过程表示细胞融合,可采用离心、电刺激、聚乙二醇、灭活病毒等方式诱导,③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④中的通过专一抗体检验阳性,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⑥过程表示动物细胞培养;据此分析。【详解】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A错误;B.图中有一处错误,即没有先给小鼠进行免疫,B正确;C.②中培养基目的是筛选出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C正确;D.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特定抗体,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过程.5、D【解析】

分析柱形图:图示为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由图可知pH为7时,淀粉酶的呼吸最高;pH在3~7时,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pH在7~9时,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pH达到11时,酶已经变性失活。【详解】A、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是55℃,若催化剂是α淀粉酶,则此操作应在55℃恒温条件下进行,A错误;B、在pH为3和9时两只试管中的淀粉剩余量相同,但pH为3时,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酸也会促进淀粉水解,而pH为9时只有酶的催化作用,所以两种pH下酶的催化效率应该是不同的,即pH为3和9时酶的活性不同,B错误;C、淀粉用量、酶的浓度属于本实验的无关变量,C错误;D、pH为13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因此再将pH调为7时,反应速率不变,即淀粉含量基本不变,D正确。故选D。6、C【解析】

群落是一定区域内,所有种群即构成一个群落;群落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除此之外,群落生物之间还有复杂的种间关系,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可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即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详解】种群中个体数量增多说明种群密度增加了,而群落中生物种类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并不是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故A正确;不同群落物种数目不同,因而,生物的丰富度不同,所以,丰富度可作为区分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故B正确;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可能会导致群落的丰富度下降,因为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而初生演替则是在原生裸地或者原生荒原上进行的演替行为,其定义是:在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因此,在描述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时的前提是该生态系统本身就存在有生物,应为次生演替而非初生演替,故C错误;森林群落相较于草原群落,生物种类繁多,且营养结构更为复杂,丰富度也较高,故D正确;综上所述,选C项。【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丰富度概念的理解,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非种群个体数量的多少),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生物多样性的大小。7、C【解析】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正确;D、所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均是DNA,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错误。故选C。8、B【解析】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由于噬菌体不能独立代谢,故先要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然后再用不含放射性的噬菌体侵染含有标记的大肠杆菌,使子代噬菌体带上标记,A正确;B、若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的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影响检测结果,B错误;C、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吸附在细菌上的(亲代)噬菌体(外壳)和细菌分离,C正确;D、与该实验同时做的实验还有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两组互为对照,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实验”,答题关键是识记实验过程中对噬菌体的处理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二、非选择题9、一定有C、H、O、N,可能还会有S等脱水缩合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b、c依次为“氨基酸”“肽键”—CO—NH—催化功能、运输功能、免疫功能【解析】

分析图:甲图是蛋白质的结构层次,a组成蛋白质的元素包括C、H、O、N等,b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氨基酸通过①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c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为肽键;多肽经过②折叠、组装,修饰加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蛋白质。乙图中,①L与Q结合,L变成其他物质,因此Q是酶,其功能是催化功能,②L与Q结合,L被排出细胞外,Q是载体,③L与Q结合,L被消灭,此时Q起免疫作用,因此Q是抗体。【详解】(1)图甲中a是组成蛋白质的元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为C、H、O、N,有的蛋白质中还含有S等元素。(2)b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形成多肽的过程为脱水缩合,因此①为脱水缩合,氨基酸形成多肽(或蛋白质)的场所为核糖体。(3)甲图中过程②为肽链折叠、组装,修饰加工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的过程。在真核细胞中内质网对肽链进行加工,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因此真核细胞中进行图甲中②过程的场所有内质网、高尔基体。(4)由图可知,b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其化学表达式为:,c是将氨基酸连接成多肽的化学键----肽键,其表达式为:—CO—NH—。(5)由分析知,图乙中①中的Q是酶,体现了蛋白质的催化功能;②中的Q是载体,体现了蛋白质的运输功能;③中的Q是抗体,体现了蛋白质的免疫功能。【点睛】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10、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解旋酶加热至90-95℃氢键Taq酶热稳定性高,而大肠杆菌DNA聚合酶在高温下会失活【解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文库获取、PCR、人工合成);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显微注射法、农杆菌转化法、钙离子处理法);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分子水平—DNA分子杂交法、分子杂交法、抗原抗体杂交法和个体水平—抗虫、抗病接种实验等)。【详解】(1)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CDNA文库),前者包括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后者只包括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2)体内进行DNA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解旋酶可以打开双链之间的氢键,DNA聚合酶可以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在体外进行PCR扩增时,利用高温变性即加热至90-95℃,破坏双链之间的氢键,使DNA成为单链。解旋酶和高温处理都破坏了DNA双链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3)由于在PCR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改变温度,该过程中涉及较高温度处理变性,大肠杆菌细胞内的DNA聚合酶在高温处理下会变性失活,因此PCR过程中需要用耐高温的TaqDNA聚合酶催化。【点睛】PCR的原理是DNA双链的复制,故类似于细胞内的DNA复制过程,需要模板、原料等条件。由于该过程中特殊的高温条件,需要用耐高温的DNA聚合酶。11、乳酸菌异养厌氧型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重氮化玫瑰红微生物大量繁殖,代谢产生的亚硝酸盐增加取泡菜发酵的主要菌种,在含亚硝酸盐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基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若下降,则证明该观点正确XhoI和NdeI用这两种酶切割pCom8质粒后,产生的末端能与P450基因的粘性末端互补筛选庆大霉素白色否当P450基因与被限制酶XhoI和NdeI切割的pCom8质粒重组后,不存在能被限制酶SalI识别的序列【解析】

I泡菜制作的过程运用了传统的发酵技术,泡菜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大量繁殖,并把糖转化为乳酸,膳食中的亚硝酸盐在特定的条件下会转变为致癌物,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由于坛内环境中硝酸还原菌的繁殖,促进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但随腌制时间延长,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乳酸,抑制硝酸盐还原菌繁殖,使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Ⅱ分析图1:图1中限制酶XhoI的切割位点位于黑色素合成基因上,该基因表达能使白色的菌落变成黑色;限制酶SspI的切割位点位于庆大霉素(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上。分析图2:图2表示几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其中SaI和XhoI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详解】I(1)泡菜制作过程中所利用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乳酸菌是原核生物,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方面最主要的区别为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实验中利用比色法测定泡菜液中亚硝酸盐含量,显色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3)泡菜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快速升高的原因是微生物大量繁殖,代谢产生的亚硝酸盐增加。有人认为,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含量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泡菜发酵的主要菌种能够降解亚硝酸盐”。实验验证该观点的实验思路是:取泡菜发酵的主要菌种,在含亚硝酸盐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基中亚硝酸盐含量若下降,则证明该观点正确。Ⅱ(1)根据题干信息“用Sall和NdeI联合酶切获得的P450基因”可知获取目的基因时用的限制酶是Sall和NdeI,由于质粒中没有限制酶Sall的切割位点,又因为乙图显示Sall和XhoI切割后露出的黏性末端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用NdeI、XhoI切割质粒。(2)由于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成功率很低,所以需要经过筛选才能获得工程菌。由于重组质粒上含有标记基因-庆大霉素(一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因此培养基中还必须添加庆大霉素。甲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