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_第1页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_第2页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_第3页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_第4页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读书笔记模板01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目录分析内容摘要精彩摘录作者介绍目录0305020406思维导图气中医黄元御院校气道医书中医药医学求气心法病情况目的调气饮食排泄物医学阴阳五行主要症状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内容摘要内容摘要本书基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黄元御医书十三种》《医学求是》等医学经典,将其中的精华通过气化理论进行讲解,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适合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师、对中医感兴趣且对中医有一定认识的人士阅读参考。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营血和营卫气的相互平衡,学习脏腑的经络病理,以气治气,以通经络,治疗![强]。作者用现代语言生动形象的解释经典,为中医爱好者理解中医原理提供了便利。有没有人研究过“气”、“氣”、“炁”这三个“qi”的不同之处。中医,永远去不完的火,永远补不好的肾,永远驱不尽的寒,永远排不完的毒,永远祛不了的湿,永远解不了的表,永远化不完的痰,永远理不尽的气,永远健不好的脾,永远活不完的血,永远化不完的淤,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祖传秘方。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引用黄帝内经,借鉴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提出自己的以气治气、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解,并建立营气和卫气运行模型,给出了很多宝贵案例的疗法和原理分析。宝书一本,作为中医爱好者只能看个热闹,不能明白个中奥秘,打算再把书中提到的几本典籍也看看,相互印证。本月最佳书,不一样的角度解读中医,融会贯通脏腑经络学说。亮点是终于找到了温度,湿度这些可量化的东西,缺点是仍然对气的定义还是不清不楚。精彩摘录精彩摘录寒热由心肾调节,燥湿由后天的脾胃调节,风火由与情志关系密切的肝胆来调节。气的运行方式是从里到表,内部为左升右降的循环运转。又因为全身所有的营血都来源于肝(肝藏血),而生于脾;全身所有的卫气都来源于肺(肺藏气),而生于胃。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作为后天之本的脾胃究竟有多么重要了。而脾胃的正常工作需要足够的阳气,而这个阳气的提供者正好是心、肾(心为君火,肾藏相火,相火源自君火),所以肾阳和心阳的状态对于脾胃状态极为重要,这就解释了先天之本心肾之火有多么重要。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元御医书十三种》《医学求是》《庆云阁医学精粹》《圆运动的中医学》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因脉色察阴阳,十从气味章神见,见定虽然事不难,也须明哲毋招怨。经络(经脉、络脉、孙脉、浮脉等网状结构)就是加热系统的导热管,它们通过气化作用逐步把这一箱水给加热了经络是运行血液和水液的循环系统,只不过是在毛细血管级的循环,气化是由营血和卫气互动产生的结果。目录分析第一节古典中医的核心心法:以调气为目的的医学第三节气机生化图解第二节气的阴阳五行气化第一章以气治气,以通为治一、出汗二、寒热三、头身和四肢四、分泌物及排泄物第二章对主要症状的气解析五、饮食情况七、睡眠情况六、七窍及头部状况第二章对主要症状的气解析第一节所有疾病分为经病和脏腑病第二节六气气化和六经的对应第三节太阳病第四节阳明病第五节少阳病12345第三章六气统六经,从心法到实践第六节太阴病第八节厥阴病第七节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