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意义培养数感
“数的认识”备课解读与难点透视
深圳黄爱华罗忱红
一,内容变化。
数的认识在小学主要分为认识整数、认识分数(正分数)和认识小数三大
块。我们知道,《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系作了以下规定:
正整数
「整数[0
J负整数
有理数I严分数
分数I
负分数
(正整数和0统称为自然数)
与以往相比,这个规定蕴含的主要变化有:(1)明确规定了0是自然数。
过去教材把“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的数,叫做自然数”。“0和自
然数都是整数而现在则是:正整数和0统称自然数。(2)增加了认识负整数
的教学内容,从而在小学阶段完成了对整数的认识。
二,整数的认识。
首先认识自然数,是因为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数量,学生在入学
前,就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通过数数,在认识最基本的数学符号1,2,3,…
的同时知道自然数的作用是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初步体会数学的作用和特征,
即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有关数及其关系的问题以及数学的抽象性和符号性。
教材处理自然数的认识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块:认识100以内的数、认识比
100大的数、因数与倍数、认识负数。在安排认识100以内数的时候,大多教材
都会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识10以内的数(含10以内数的加减)。第
二阶段:认识11——20之间的各数(含20以内数的加减)。第三阶段:认识100
以内的数(含相应的加减和表内乘除)。
认识比100大的数,不同版本有不同的处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分两
段完成:(1)认识万以内的数;(2)认识万级、亿级的数。苏教版教材分三段完
成(1)认识千以内的数;(2)认识万以内的数;(3)认识万级、亿级的数。
“因数与倍数”的教学既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整数,又为分数的学
习提供准备,一般另设单元,放在教材适当的位置。
“认识负数”一般另设一个单元,放在教材的某一册中。
1,认数教学以理解数的意义为重点。
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是认数教学的任务。理解数的
意义一般有两个角度:一是从数的组成去建构,二是联系实际来体会。传统教学
偏重前者,新课程则认为把这两个角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效果更好。而且联系实际
体会数的意义,更有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自己认识的数。
理解数的意义包括:
数的含义。如:认识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和负数,探索各种数之间
的联系,会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相互转化;能感受大数的意义
并进行估计;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计数技能。如:能认、读、写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
位置;认识数位,了解十进制计数法,识别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如:认识“V,=,>”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
述万以内数的大小;会比较小数、分数、百分数大小。
数学交流。如: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在熟
悉的生活场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
数学活动。如: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小于100的所有倍数,知道2,
3,5的倍数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能找出1
——100中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数。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
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
易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激起学习的愿望,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
策略与机智。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应该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
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
问题情境。
案例1:“0的认识”(江苏谈晓晔郭庆松)
①(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
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②“0”接着说:“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
己对。的认识。)
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
提示课题:0的认识。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①教师讲述:“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星期天,四只小兔约好了到野外去采蘑菇,
我们来看看,它们分别采了多少个蘑菇。”(出示下图)
让学生思考每只小兔采的蘑菇可以用哪一个数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3,2,1,0o教师在写。时,注意动作慢一点,
让学生看清楚0是怎么写的。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
2,3一样也是一个数。
②先出示下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
一说。
提问:“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
用0表示。
“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日”字格
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对几个同学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
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
意对个别困难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③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0这个数可以表示什么?是不是所有
的0都表示一个都没有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一看直尺开始的地方是
几?“
讲述:“在这里0表示起点,用尺子量长度时,从0开始量起。”
谈话:”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请你从左到右依次读一读
④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说0能表示什么意思吗?”
这节课的特色有以下几点:一是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情境支撑数的
理解。二是数形结合,利用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在教学中,通过
数与物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物体的多少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帮助
学生理解数。三是浓缩数的发生发展过程,突出“0”的教学。我们知道,在早
期的美索不达米亚数学时代就有使用60进制计数法的记录,然而到了希腊数学
的黄金时代却一度失去了它的魅力,直到公元8世纪鳏数学家认识到“0”的作
用后,才真正获得位值概念的基础。从数字1——9到数字“0”的产生,这期间
经历了若干世纪的发展历程,学生却要在短短的一课时内解决,因此颇费心思。
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物体数量从有到无的过程,分析数的变化,进
而选择合适的数值表示……这一系列过程帮助学生去认识“0”;然后从理解“0”
的意义到写“0”,再到“0”还可以表示其他的意义这些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
了在自主探索、比较、分析、判断、概括的思维活动中体验、理解、掌握知识。
即使是写数字,也要让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如何写,然后再书写,让学生养成有步
骤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
结合情境认识10以内的数,是认数的开始,这阶段的教学对建立数的概念
十分重要。有的老师认为,许多学生入学前都已经会数数了,现在只要写好数就
行了。其实不然,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应注意:①物体个数与数一一对应,不
能允许口中按顺序数数,却不能与物体个数对应。②物体个数与数字一一对应,
每个不同的数量与不同的数学符号(数字)对应。③注意选择不同的情境和不同
的学具,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如3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3个的物体,而与物
体的大小、形状、质量等状态无关。④知道数的作用不但可以用来表示数量的多
少(基数),还可以表示顺序(序数)和编码,如3可以表示有3个物体,也可
以表示第3个物体。
(2)理解数的意义要与数的读写和计算紧密结合起来。
首先,正确理解数的意义是读好数、写好数的基础,可使学生在读数、写
数时事半功倍。例如:在认识整百数时,可让学生经历以下过程:
①亲身经历数数的过程,真正感受100有多少。可以让学生数小棒、小方
块或其他各种不同物体,一个一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亲身经历数数的过程,
比起看课件演示或听老师口头描述,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数感。
②经历100个一到1个一百的过程,建立计数单位的概念。亲自动手把100
根(或10小捆)小棒再捆成1大捆,经历100个一到1个一百的过程,建立以
“百”做计数单位的概念。
③经历1个一百到几个一百的过程。把各自的一百放到一起,就是几个一
百,通过合作得到几百。由于有前面数数的经历,容易使学生明白:几个一百是
几百,几百就是几百个1。
④借助计数器上的算珠与实物的对比,体会一个算珠放在不同的位置上,
可以表示1个(1根小棒)、10个(10根小棒或1小捆小棒)、100个(100根小
棒或10小捆小棒、1大捆小棒),实现以一当十、当一百的飞跃。
⑤实物、算珠与写数、读数对比。如真正含有300根小棒的3大捆小棒,
与计数器百位上的3个算珠,和写法300对照起来,最终完成对几百的认识。
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数值是不同的,初
步渗透位值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从而达到更好地掌握数的读写的目的。
反之,熟练地读数、写数,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例如:在
认识整万数时,教材介绍了我国的计数习惯,根据已有知识,给出各个数位的名
称和顺序,让学生联系数的意义,通过类比,推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认识新的
计数单位,完善对数位顺序表的认识。
教材编排一般是先认识一个范围的数,接着就是学习这个范围内的数的有
关运算。所以认识数的教学必须为数的运算的教学作铺垫。读写教学中要注意:
①在低年级,对数的分解和组成,要作为基本的技能来训练;在高年级,要在读
写中体会数的分解与组成。②读写数教学的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③读
写数教学的难点是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特别是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突破的
方法是先分级,再从高往低逐级读,实在了读法,写法也就不难了。
现行的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多没有用文字形式总结多位数的读法和写
法,这并不是不重视读数与写数的基本方法,而是为教学留出空间,由教师组成
学生体验方法、交流方法。学生总结的方法是自己真实的体会和经验,是主动获
得知识的表现。
2,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对理解数的意义有重要作用。
整数的计数方法是十进制计数法,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对理解整数的意
义有重要的作用。十进制计数法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是计数单位间的关系一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二是计数法的位值原则——哪一个数位
上的数是几,就表示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1)认识10是关键。
学生从认识1,2,3…起,老师就应帮助学生体会,数字是用来表示生活
中各种不同的数量的,每一个不同的数量,都用一个不同的符号(数字)来表示。
当数量从9增加1到了10,按理应该用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但这样一来,如
果每一个不同的数量,都用一个不同的符号(数字)来表示,就需要有无限多的
符号。前人在9的后面用“10”来表示,没有创造使用新符号,而是例行了一个
数位,十位上的“1”就代表10,这样就方便多了,一个10和几个1是十几,
就有了11,12,13…,这就是位值制的基础。这样,0到9十个数字就可以表示
出生活中无限多的物体的个数。这个创造太科学了,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
的抽象性与符号性的好处。所以,教学中建立好10的概念非常重要。
(2)按单位数数。
为帮助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可以通过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逐步
建立新的计数单位。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时候,就要明确地知道,10个一是
一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即10个单位就是一个
相邻的较大单位。学习比万大的数,可以一边数一边接受10个万是十万、10个
十万是一百万、io个百万是••千万,从而引出了新的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和千
万。一千万一千万、一亿一亿、十亿十亿…地数,教学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
和千亿。在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数的活动中,学生充分体会每数满10个单位
就产生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感受了两个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o
(3)不断扩展数位顺序表。
随着认识的数越来越大,教师应不断扩充完善数位顺序表。从认识10~20
的数起,就让学生了解个位和十位。认识百以内数时,及时补充认识百位。在“认
识万以内数”的时候,第一次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在认识整数的最后一个单元里,
学生将认识万级和亿级的数以及比亿更大的数。数位顺序表可以分两次扩展,先
扩展到万级,把十万、百万、千万这三个计数单位引上计数器,了解个、十、百……
千万在计数时的排列顺序。然后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里填写十万位、百万位和千
万位,通过填写知道从个位到千万位的数位顺序,初步把这些数位分成个级和万
级。再扩展到亿级,表里的内容也丰富了,有数级、数位、计数单位。教材把亿
级及相关的数位、计数单位都留给学生填写,让他们知道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
间的对应关系。在整理了数位顺序表后,还应通过“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
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概括地讲述十进制计数法。
体会位值原则,有助于学生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理解数的意义并掌握读数、
写数的方法。
下面的案例2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玩抽签游戏,使学生结合现实的素材,
自己理解和解释不同位值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既有趣,又充满了数学的味道。
案例2:“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片断
•第一次抽签,从个位抽起。
游戏规则:①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②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个位
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十位上,第三次……③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
哪一队就赢;④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师:我们把全班同学分为两个队,一个叫黄河队,另一个叫长江队。请两
位同学代表来抽签。
(黄河队抽到3,长江队抽到8。把3与8的卡片分别贴到个位上。)
师:现在能定胜负吗?可以玩下一轮了吗?
生1:虽然8比3大,但还不能确定胜负。
师:为什么?
生2:因为8是代表8个1,3是代表3个1,如果其他数位上的数字两队
都一样,就可能赢。
师:那我们接着抽吧!
(黄河队抽到9,长江队抽到5。把9与5的卡片分别贴到十位上。)
师:目前哪个队抽到的数比较大呢?
生1:黄河队。
师:现在能定胜负吗?
生1:还要看百位。
师:是不是抽了百位就可以定胜负了呢?
生3:还不行。
生4:要所有的位都抽出来,才知道谁能赢!
学生抽出结果后,教师板书:4593<7358o
师:长江队赢了!请大家像老师这样做好记录。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话想说?
师:最关键的一抽是哪一抽?为什么?是不是还可以这样想:一个是4000
多,5000不到,另一个已是7000多了,当然7000多的大。(一起把4和7圈上)
师:假如黄河队的千位上抽的也是7呢?7593和7358怎样比较?
生:如果千位的数一样,就看百位,百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师:这时该圈哪两个数字?(5和3)
师:如果黄河队的千位上抽的是0呢?该怎么比较?
•第二次抽签,从千位抽起。
游戏规则:①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②第一次抽到的数字放在千位
上,第二次抽到的放在百位上,第三次……③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
哪一队就赢;④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黄河队抽到8,长江队抽到5。把8与5的卡片分别贴到千位上。)
师:让我们接着抽。
生:不用抽了。黄河队赢了,因为8个千比5个千大。
师:假如长江队百位上抽到9,黄河队百位上抽到6,能赢回来吗?
生1:不能。因为百位就是抽到9,也只代表900,都不够1000,而刚才黄
河队比长江队多3000o
师:百位、十位和个位都抽到9呢?
生2:老师,不用再抽了,胜负已经知道了。玩下一轮吧!
师:记录还是要做的,怎么写?
生:8口口口>5口口口。
・第三次抽签,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
游戏规则:①每次两队各派一个代表抽签;②每一次抽到的数字由抽签者
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③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一队就赢;④
能确定胜负时,本轮比赛结束。
(黄河队抽到3,学生把3放到个位上,长江队抽到7,学生把7放到百位
±)
师:请你们说说,为什么这样放?
生1:我抽到的3太小了,放在个位比较好,让出高位给大数字。
生2:我抽的7比较大,本来想放到千位,但要是等一下,我们组还有人
手气比我好,抽到8或9,放在千位更好,所以把7放在百位。
师:要是等一下抽到的数都比8小,怎么办?
生2:那也没办法,博一博呗!
生3:也不一定输,还得看第三组抽到什么数。
生:黄河队赢了,因为9853>6728。
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①比较的方法;②数位相同
时怎样比较;③万以内数的比较和千以内数的比较有什么不同;④比较的时候有
没有简便的方法。
师:该老师玩一玩了。我抽出四个数字,帮我记一下:3,9,2,6o用这
四个数字组成一个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最小的呢?你能组成第;大的或第二
小的吗?
在一些课堂上,老师通常把知识怎样发生的、问题怎样解决以及解决的策
略和结果都通过讲解呈现给学生。具体到比较数的大小,一般是先教比较数的大
小的方法,再运用这个法则判断两个数的大小。而这节课另辟蹊径。教师创设情
境,利用比赛的形式,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脱离枯燥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以对数的意义和位值原理的理解支撑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比较。教师利用任务驱
动的方式,设置富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哪一队抽到的数字组成的四位数大,哪
一队就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数的意义,发展数感;教师设计的游戏规
则饶有深意——①第一次从低位抽起;②第二次从高位抽起;③第三次每抽到一
个数字由抽签者自己决定放在哪一位上。游戏中教师让学生充分交流,让学生在
游戏中自我完善对数的相对大小的认识,在不断的比较中优化、加深了对数位、
计数单位、十进制的认识,强化对数的理解。整节课中,没有教学比较大小的方
法,但每抽出一个数位上的数,会引起孩子们的关注和思考,老师抓住这种时机
及时让他们讨论(现在能定胜负吗?可以玩下一轮了吗?最关键的一抽是哪一
抽?为什么?),这样,数的大小比较法则背后的道理就由学生分析出来了。游
戏后,老师及时让学生总结比较两个四位数的大小的方法,由于有了前面的活动
和讨论,学生就有了要说的话:“比较两个位数相同的数的大小,先比较它们的
最高位……”这样抽象的法则,变成了学生生动的语言。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数感。
“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
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的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
择适当的算法,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数感”并不神秘。它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使人将数与
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
“数感”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人的数学意识,即能用数学的视角去观察现
实,能以数学的思维研究现实,能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实际问题。一句话,它
关系到人拥有的数学知识是“活”的还是“死”的。
“数感”需要培养。数感与具有数学知识的多少、与理解数学知识的程度
有关,但绝不是正比例关系。数感更多地表现为应用数与运算的态度与意识,突
出表现为主动、自觉地应用。小学生的数感与有没有得到培养成正相关。这种培
养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
4,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产生的需要和作用。
除了“空间观念”曾被列入原《大纲》外,数感、符号感、统计观念等都
是由《标准》首次明确地列为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标准》把数学思考落实到
建立初步的两“感”、两“观念”上,落实到学生认识并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的
过程中。
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
号来表现;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
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
符号感是人对符号的意义、符号的作用的理解以及主动地使用符号的意识
和习惯。这里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理解各种数学符号的意义,即表示什么意思,
在什么时候使用以及怎样使用,这是发展符号感的基础。二是理解数学符号的作
用与价值:为什么使用符号、有哪些好处,这是发展符号感的重点。三是在学习
数学和应用数学时:在独立思考和与人交流时,都能经常地、主动地甚至创造性
地使用符号,这是具有符号感的表现。
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结合数学内容,体会数学符号的作用。
常见的数学语言有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符号语言是在文字语言的基础上
产生的,它把文字语言的主要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简练地表示出来,方便人
们进行表达、交流、思考以及解决问题。
教学常用的数学符号,首先要注意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了解数学符号
产生的需要,体会由于使用符号,才能清楚、简便地表达这些具体情境中的数量
关系和变化规律。数学符号为我们进行表达和交流带来了便捷。其次要在具体的
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使学生认识符号、会用符号,
体会到符号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数学符号是数学语言的一部分。
(2)参与创造符号,体会符号发展过程。
数学符号在数学教科书里有很多。如表达大小关系的符号“<”,“>”和
“=”;表达运算的符号“十”,“一”,“X”,“土”;表达运算顺序的小括号、中
括号;0,1,2,3,…,9是数字符号,它们能组成无数个数;小数点、分数线、
百分号、干分号等是特定的数学符号;字母也可以作为符号,用来表达数量关系、
计算公式……这些符号是人们公认的,习惯使用的,属于数学事实。
当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到需要符号的时候,先让学生经历自己创造数
学符号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符号原来并不神秘,是人创造的,在长期的生产生活
中不同的符号在使用时逐步发展统一成现在的符号。这也能帮助学生形成符号
感。
数学符号的教学,教师一般比较多地采取简单告诉的方法,容易使学生对
数学符号产生神秘感。下面的案例中,老师就很好地帮助学生消除了这种神秘感。
案例3:“循环小数”教学片断
师:(指板演题)“3.333…”中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哪一个?(3)在
“5.32727……”中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哪几个?(2,7)在
“6.416416……”中不断地重复出现的数字是哪几个?(4,1,6)
师:我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让循环小数的写法简单一些,比如,去掉省
略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只写一次,也依然能让人看出这个循环小数的意
思?
生1:我想了一个办法,3.333…写作3.(3);5.32727…写作5.3(27);
6.416416…写作6.(416)。
生2:我的办法是,3.333…写作3.3;5.32727…写作5.3红;6.416416-
写作6.416o
生3:我的办法是,3.333…写作3.(无限);5.32727…写作5.3(无限);
6.416416…写作6.(无限)。
生4:我的办法是,3.333…写作3.3(3溜);5.32727…写作5.327(27
无限);6.416416…写作6.416(416无限)。
生5:我的办法是,3.333…写作3.3;5.32727…写作5.3之3;6.416416-
写作62诂。
师:你认为哪种符号比较好?
生1:不要有汉字比较好。
生2:第五种办法比较好,简洁明了。
生3:我认为6.1而,只要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字上点上点
就可以了。
教师不急于把简便写法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创造符号,使
学生在想办法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符号产生的需要,体会到数学知识中符号是一
种约定俗成,符号不再那么神秘,而当有些学生的思路接近数学上的约定俗成时一,
他们体会到的是一种学习成功的满足。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对所创造的符号进
行认论,进一步体会数学符号简捷明了的特点。
(3)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独特符号。
数学符号中还有一类不容忽视。这类符号只属于个人,是个人创造并习惯
使用的。这类符号更有利于人开展数学思考,发现规律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更便于表达和交流。在过去的数学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类数学符号。在使用
自己的符号时,最能体会符号的价值,最能感受符号对自己思维的帮助,也最能
积累使用符号的经验。这些正是符号感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应尽量鼓励学生创造
性地使用自己的独特符号。
5,帮助学生认识负数,实现认识数的质的飞跃。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方向的量,或某种量的增大和减小,也可
用这种量的某一状态为标准,把它们看作是向两个方向变化的量。要确切地表示
这种具有相反方向的量,仅仅运用原有数(自然数和分数)就不够了,还必须把
这两个互为相反的方向表示出来,于是产生了正数和负数。数从表示数量的多少
到不但表示数量的多少,还表示相反方向的量,是数的发展的一个飞跃,老师要
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飞跃。
正数和负数的认识,过去安排在中学有理数中学习,《标准》高速安排在小
学的第二学段初步认识负数,有利于完整地建立整数的概念。教学时要注意:(1)
通过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2)借助直观,理解
相反的分界点与“0”的关系。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通过分步
呈现数轴(不用告诉数轴名称)等办法,使学生认识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
于0o
案例4:“认识负数”教学片断(江苏缪宇虹)
老师搜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并用温度计图片显示:香港19
摄氏度,请学生认读香港的最低气温,并介绍如何读温度计。此后依次出示上海
(3摄氏度)与南京(0摄氏度)的温度计图片,请学生分别认读,并进行比较。
再提问: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3摄氏度和零下3摄氏度呢?教师讲解:规定零
上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或3摄氏度,规定零下3摄氏度记作-3摄氏度。然后
详细介绍读法和写法。最后总结:“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
北京的气温是-3℃……”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
教师依次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
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
海拔高度吗?”最后小结:“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
下的高度。”
此后请学生做如下练习:
(1)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出示海拔高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3139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400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1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T1034米。
•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不:+3,-3,40,T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
师:像+3,40,+8848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T55这样的
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摄氏度以下的数都是
负数。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海平面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师: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大于0,负
数小于0。
・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师:在生活中,哪里见过负数?
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老师要求学生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
师:(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海平面以上和
海平面以下、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存入和取出、比赛的得分和失分、股价的上
涨和下跌等等,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课后请同学们
搜集有关负数在生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
三、分数的认识。
在表达平均分的结果的时候,遇到了分的结果比1还要小的情况,比如一
半、小半、大半等,如何表示这样的结果呢?这时候只有自然数显然是不够的,
于是引进了分数。这时候认识的分数,都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
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这就是“分数的初步认识”。后来扩展到不但可以把一个
物体平均分,如果把一些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等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以后,其
中的一份或者几份,虽然是一个或几个,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但也可以理解为
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这样建立的分数概念就基本完整了,这也就
是教材中的“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与运算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分数的意义对于
小学生来说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一般是采用螺旋上升的安排,分两次完成
对分数的认识,加上最后认识的百分数,对分数的认识分成了三个阶段:“分数
的初步认识”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段;“分数的意义”一般安排在第二学段;在这
两个单元中认识的分数都是正分数。在学习了分数的四则运算后,又安排认识百
分数。
1,在与自然数的联系中借助直观来初步认识分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第一次建立分数的概念,教材安排一般有以下
特点:
(1)单位“1”由一个物体组成;即每次平均分的都是1个物体,如一个
饼、一个圆等。
(2)只认识真分数以及分子分母相等的假分数。因为分得的结果,每一份
都比1小。取一份或几份或全部,所得的分数都小于1或等于1。
(3)分母都比较小。
(4)不概括分数的定义,只通过直观描述初步建立分数概念。
由于是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应充分运用形象和直观手段,让学生在具体的
情境中操作感悟,如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能够将图与分数相互表示。通
常见到的课堂结构一般是:
(1)创设一个平均分的情境引出分数;(2)动手操作(如折纸、涂阴影等)
感知和初步理解分数;(3)在练习(图与数相互表示)中巩固和进一步理解分数。
也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做到了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分数,
并能够将图与分数相互表示,而且还能明确相对大小,感受量变与质变的规律。
这类课的课堂结构一般是:
(1)从自然数过渡到分数;
(2)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
(3)学习单位“1”的大小与相应二分之一大小的关系;
(4)在练习中不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出现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零分
数等;
(5)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
案例5:“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江苏张齐华)
•情境——冲突
出示主题情境图。
引导学生思考:
(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几个?
(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几瓶?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3)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的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4)每人分得的苹果、矿泉水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那“一半”该
用怎样的数来表示呢?
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课题:认识分数。
•活动——建构
着力建构“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①引导: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
揭示:“一半”正好是2份中的1份,可以用■!■来表示。
2
②追问:这一份(指2份中的1份)是蛋糕的工,另一份(指2份中的另
2
1份)呢?
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工。
2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①出示一张长方形纸,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表示它的,呢?
2
②出示操作要求:先折一折,再用斜线把它的L涂上颜色。
2
③学生动手操作并表示出长方形纸的工。可能出现如下表示方法:
2
④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表示方法。
⑤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
的工?
2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小结:不管怎样对折,只要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
是长方形的L。
2
(3)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①出示如下四个图形。引导学生思考:下列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
可以用工表示?
2
②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
③小结:只有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这个图形的工。
2
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
(1)提问:认识了,后,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2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学生交流中提到的部分分数。
(2)引导:能不能也用某个图形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学生动手折长方形、正方形或圆形纸,并给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表示几
分之一。
(3)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操作活动,交流自己表示的分数及其表示方法。
(4)从学生中收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种不同图形的,,贴在黑板上,
4
并引导学生思考:三种图形的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工表示?
4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
其中的每份都是这个图形的
4
・应用——提升
关于分数的联想。(教师依次出示如下三幅图。)
(1)法国国旗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你能具体说说哪一部分大约是法国
国旗的,吗?
3
学生交流并小结:法国国旗中的每一部分都大约是它的工。
3
(2)画面中的五角星,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3)图中的巧克力,让你联想到了几分之一?
①学生一般首先会联想到!,教师随机出示如下左图,引导学生思考:如
8
果每人分得这块巧克力的!,这块巧克力能分给几人?
8
②引导:同样一块巧克力,换一个角度观察,你还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随机出示如上中图和右图,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
每人分这块巧克力的,或工,这块巧克力又能分给几人?
42
③小结:同样一块巧克力,从不同角度观察,联想到的分数也各不相同。
这节课,老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郊游、分东西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在表达
分的结果时体会到:自然数不能表达这样一些结果,于是引出了数的扩展的需要,
激发了学生学习分数的内在学习动机。在分苹果、矿泉水和蛋糕这一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随着问题发展所呈现的思维冲突,又自然引导学生的思维从“整数”突
围出来,为学生实现“由整数向分数”的自然过渡构筑了良好的思维空间。”一
半”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则是这一生活经验数学化的结果。在教师的引
2
导下,学生借助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之间架构起
认知桥梁。这样处理,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和知识建构方式的
准确把握。
“平均分”是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是产生一个分数的前提。教师运用三
个教学策略,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重视。第一次是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唤醒
原有的“平均分”的经验,为初步认识分数做好适宜的认知铺垫;第二次是围绕
不同图形的!展开第二层次的“求同比较”“(图形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
4
的J_),再一次剥离分数的非本质属性,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单位“1”是什么并
4
不重要,关键是“平均分成了多少份”和“表示这样的多少份”,这才是分数最
本质的内涵;第三次是通过“不平均”和“平均”的对比,再次强化对平均的认
识。现实生活中许多画面,都能引发学生对分数的联想,法国国旗、五角星及巧
克力便是教师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开发的结果。尤其是巧克力这一素材的应用,
可谓恰到好处。一方面,渗透了“观察角度不同,联想到的分数也不同”的思考
策略;另一方面,又蕴含了同样一块巧克力,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少这一反比
例的函数思想;与此同时一,“1”里面有n个!在这里也得到了无形的铺垫。
n
2,分数的意义教学要着力解决对单位“1”的深入理解。
“分数的意义”这个单元,是让学生在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
一步系统地认识分数。其重点是把第一次的初步认识进一步扩展。其特点是:(1)
单位“1”由“一个”变成“一些”;(2)给出分数的定义。
教学时,主要突出“也可以把一堆物体看作是…个整体来平均分”的思想。
如一堆苹果,一个班级的人数,等等,如果看成一个整体也平均分的话,分得的
结果,每份也可以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而这个几分之一,可能含有一个、
两个或若干个,表述成“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是这个整体的几份之几”。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案例感受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解决单位“1”可以
由多个物体组成这个教学难点的。
案例6:“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江苏夏青峰)
(1)出示下图:
师:阴影部分可用什么分数来表示?
生1:—O
3
生2:-
3
师:怎么都认为是!呢?
3
生:我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阴影部分是这样的1份,就是
3
屏幕显示三等分线:
师:那也就是说,这里的L是表示_____O
3
学生回答,老师完成下面板书: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1
份的数。
(2)屏幕出示:
师:阴影部分又可用什么分数表示:
生:—0
3
师:这次不是!了,但已经很接近正确答案。
3
生:2。
5
师:这次能说出是几分之几了吧?!
生:我认为是士,因为它把这个圆平均分成8份,阴影部分占了其中的3
8
份。
师:好的。那反过来说,这里的士就是表示——
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
3,屏幕出示:
4
地把它画出来吗?
学生画。
师:谁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
生1:(展示)
生:可以。因为这里一共有4个小三角形,露出来的是1个,就是它的工。
4
师: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判断这些图形是否符合要求,关键看什么?
生:关键看是否一共画了4个三角形。
师:怎样的4个三角形?
生:和露出来(的三角形)一样的4个三角形。
师:好。看大家是否猜中了。这个整体究竟是什么呢?
屏幕出示下图lo
(图1)(图2)
(学生表现出诧异的神色。)
生1:老师,不对。这4个三角形不连在一起,不是一个整体。
生2:我觉得是对的。虽然它们不连在一起,但是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
个整体。
生3:我觉得它不能看成一个整体,因为一个三角形就是一个整体,而这
是4个三角形。
生4:我认为它是一个整体。比如,一个人,我们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一组人,我们与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班的人,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
学生出现了交流与辩论,最后大家基本统一了意见。
屏幕出示上图2。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我们通常是出示标好等分线的图形,
让学生说出阴影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而夏老师出示的图形却没有等分
线,他让学生致病猜一猜是几分之几,这不仅要求学生运用分数的本质意义去思
考问题,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数感起着积极的作用。看部分想整体的教学环节,真
是设计精妙,一箭双雕。它在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培养学生数学想象能力的
同时一,还帮助学生实现了从把单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到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
体的思维跨越,抓住了学生认知的难点,进行了有效的突破。
3,抓住百分数的特征进行教学。
说到百分数,要分清两种情况:一种是分母是100的分数,另一种是表示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我们所说的百分数,•般指后者,它在写法
(和读法)上与前者也有区别,用百分号(%)来表示。认识百分数要注意以下
几点:
(1)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百分数
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并不表示具体的数量。
(2)由于以上原因,分数可能有单位,也可能没有单位,但百分数不能加
上单位,这是它与分数的不同。
(3)分数一般用最简分数的形式表示,但百分数为了便于比较,分母固定
为100,所以当分子分母不互质时,不用约分成最简分数的形式,也不用化成带
分数,而且分子也可能是小数。
(4)由于百分数的广泛应用,认识百分数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通
过日常生活的运用加深理解概念,体会百分数的好处。
案例7:“百分数的意义”教学片断
(上课前一天老师布置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个实际应用的百分数。)
师:请同学们拿出在生活中找到的实际应用的百分数,说说是在哪儿找到
的。
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百分数。
生:我在报纸上找到的。
一件上衣的布料,棉的含量是65%,涤纶的含量是35机
师: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有的是在生活当中找到了百分数,有的是对生活
当中一些现象做了一些分析、计算得到的百分数。总之说明一个问题,生活之间
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也找了,愿不愿意看看我找的?
师出示:泸州老窖的酒精度52%,洋河大曲的酒精度38%,王子啤酒的酒精
度3.1%。
师:人们屡什么那么喜欢用百分数呢?用百分数到底有什么好处?我觉得
这个问题很有必要研究。
师:除了这两个问题外,你们还想弄清楚什么问题啊?
生思考后,自由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
师:我们把这些问题稍微整理一下,写在黑板上,作为我们今天研究的问
题。
师板书: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3,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不同?
师:你们看,这几个问题,是黄老师一个一个地讲给你们听呢,还是你们
自己研究?
生:(异口同声)自己研究。
•探究百分数的意义。
请同学研究你找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并填写在老师设计好的表格里面。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学生独立研究,教师巡视。
汇报结果。
搐录产州老卡的清精度是52%.
这个句子中,单位“1”是:这
机步州老事的总量一
这个百分数是《,州老宁生
酒新的公量)加(这间泸州老容的
总量)比较的结臬,
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义是:
泸州老孑坨酒精的分量占这版法
州老窖的总量的百分之几。
看到这个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这桩泸州老窖的酒精度含量
很高.在各种酒中是比校厉害的。
这料酒喝3了总务阱.对•身
体不好,
建议我爸■善喝酒精度比孩低
1的酒.例如红酒或者啤酒:
师:你是怎么比较得出泸州老窖的酒精度含量很高,在各种酒中是比较厉
害的?
(泸州老窖的酒精度52%;洋河大曲的酒精度38%;王子啤酒的酒精度
3.l%o)
生:从这些百分数中很容易看出泸州老窖的酒精度含量很高。因为百分数
的分母都是100,只要比较三个百分数的分子就可以了。
生:我认为百分数的最大好处就是分母都是100,便于比较大小。
・小组合作学习,比较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
师:接下来我们就比较一下百分数和分数,到底有哪些不同。请小组合作
讨论,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
小组学习记录单
想一想,议一议:百分数和
分数有什么不同?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汇报结果。
生:我们认为它们的意义不同,百分数后面不带单位。
生:写法不同。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采用百分号(外)来表示。
生:读法不同。百分数一般读作“百分之几”,不读“一百分之几”。
生:百分数可以不是最简分数,如52%。分数就不一样,有时要约成最简
分数。
生:百分数的式子可以是小数,如3.设,分数不同。
百分数是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知识,学生虽未正式认识百
分数,但对百分数却并非一无所知。因此,老师上课前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百分
数的做法是完全可行的,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认识到知识对于个人的意义,对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更为可
贵的是,老师在这节课中,直接把学生调查到的数据和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
象,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售二手车市场合同范本
- 商标推广合同范本
- 陶瓷购买合同范本
- 浙江省杭州市塘栖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北省沧州盐山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
- 河南省重点高中2025届高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三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物理高二上期中调研试题含解析
- 贵州省遵义市凤冈二中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九中学物理高三上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数据及用户手册-gd32f403系列编程
- GB/T 23821-2022机械安全防止上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
- 夏商周考古课件 第2章 二里头文化
- JJF 1347-2012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测地型)型式评价大纲
- GB/T 7364-2006石蜡易炭化物试验法
- GB/T 2980-2009工程机械轮胎规格、尺寸、气压与负荷
- GB/T 25196-2018起重机设计工作周期的监控
- GB/T 24218.1-2009纺织品非织造布试验方法第1部分: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
- GB/T 15605-2008粉尘爆炸泄压指南
- GB/T 10259-2013液体闪烁计数器
- 数字视频技术5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