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新版)六西格玛绿带认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1.企业推行六西格玛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导入期、加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请指出以下关于四个阶段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在导入期的起步阶段,高层领导的支持很重要。要制定具体的推进计划,拟定首批项目和黑带培训的种子人选B、加速期是个转折,要将六西格玛工作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C、在成长期要扩展六西格玛的实施领域。如在非制造领域的应用D、成熟期是将六西格玛与公司其他管理有效地整合,建立完善的绩效改进体系,强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方式的改变答案:B解析:答案解析:在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的四个阶段中,加速期并非仅仅是将六西格玛工作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一阶段的关键是要通过成功的项目展示六西格玛的成效,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支持,推动更多项目的开展,并培养更多的六西格玛人才。导入期需要高层领导支持,制定计划和拟定人选,选项A正确;成长期扩展实施领域,选项C正确;成熟期整合管理,强化观念和行为改变,选项D正确。综上所述,选项B的描述错误,答案为B。2.为了判断冲压车间A车床生产的集烟罩变异性是否比B车床生产的变异性更小,各抽取25个集烟罩后,测量并记录了其宽度的数值,发现两组数据都是正态分布。下面应该进行的是()A、.双样本等方差检验B、.两样本T检验C、.两样本配对T检验D、.ANOVA检验答案:A解析:首先,题目中提到了要判断两个车床生产的集烟罩变异性是否不同,因此需要比较两个车床生产的集烟罩宽度的方差。其次,由于两组数据都是正态分布,且是独立样本,所以可以使用双样本等方差检验来比较两个总体的方差是否相等。如果双样本等方差检验的结果表明两个总体的方差相等,则可以使用两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如果双样本等方差检验的结果表明两个总体的方差不相等,则需要使用Welch'sT检验来比较两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两样本配对T检验适用于比较两个相关样本的均值是否相等,而ANOVA检验适用于比较三个或更多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因此,应该进行的是双样本等方差检验,正确答案是A。3.六西格玛项目聚集于过程进行改进,并始终围绕过程进行测量、分析与改进;在测量阶段需要绘制详细的流程图,以识别流程中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关于流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流程图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绘制,可不参照SIPOC的流程范围;B、通过流程图分析,识别每个操作步骤的所有输入变量,并把变量区分为可控与非可控因子;C、通过流程分析,根据输入变量出现的频率确定是否作为下一步的分析因子;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六西格玛项目中测量阶段绘制流程图的相关知识点。根据题干中的描述,正确的说法应该是:B.通过流程图分析,识别每个操作步骤的所有输入变量,并把变量区分为可控与非可控因子。A选项不正确,因为流程图应该参照SIPOC的流程范围进行绘制,以确保流程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C选项不正确,因为流程分析只是识别可能影响结果的变量,而不是确定下一步的分析因子。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4.下面列举的工具中,哪个一般不是在项目选择时常用的工具:A、排列图(Pareto)B、试验设计C、QFDD、树图答案:B解析:在项目选择的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一些特定的工具来帮助决策者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下是对题目中提到的各个工具的分析:A.排列图(Pareto):这是一种优先排序的工具,通常用于识别和解决关键问题。在项目选择时,它可以帮助确定哪些项目或因素对项目成功的影响最大,从而优先处理。B.试验设计:试验设计主要用于研究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变量如何影响特定的结果或输出。它更多地在产品研发、工艺改进或质量控制阶段使用,而不是在项目选择阶段。C.QFD(质量功能展开):QFD是一种将客户需求转化为产品特性或过程要求的方法。在项目选择阶段,它可以帮助确定哪些项目最能满足客户的期望和需求。D.树图:树图是一种用于表示层次关系或决策路径的可视化工具。在项目选择时,它可以帮助决策者系统地考虑各种可能的选择和它们的后果。综上所述,试验设计(B选项)通常不是在项目选择时常用的工具,因为它更多关注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结果的影响,而不是项目的选择和优先级。因此,正确答案是B。5.为了缩短某产品的交付周期,经团队讨论认为必须要解决元器件配套不及时、测试一次通过率低以及发货等待时间长等三个问题。其中,影响元器件及时配套和产品及时发货的原因比较清楚,解决方案比较明确,但测试一次通过率低的原因比较复杂,最佳解决方案不尽明确。因此,团队认为有必要设立六西格玛项目来解决这些问题,但对于如何立项,存在下述不同意见。按照设立六西格玛项目的条件,下述的意见中哪个比较合理?A、针对三个问题,分别设立三个六西格玛项目B、针对测试一次通过率低设立六西格玛项目,其他两个问题用“快赢”解决C、只对测试一次通过率低设立六西格玛项目,其他问题则不用考虑D、只对元器件配套不及时和发货等待时间长分别设立六西格玛项目,测试通过率低的问题待条件成熟后再考虑立项解决答案:B6.正态分布(平均值=0,标准差=1),求出-1和+1之间所涵盖的面积(概率)A、0.2903B、0.758C、0.258D、0.683答案:D解析:在正态分布中,-1和+1之间的面积(概率)可以通过标准正态分布表或相关的统计软件来计算。标准正态分布是一种特殊的正态分布,其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通过查询标准正态分布表,我们可以找到-1和+1对应的概率值。根据表中的数据,-1对应的概率约为0.1587,+1对应的概率也约为0.1587。因此,-1和+1之间所涵盖的面积(概率)为0.1587+0.1587=0.3174。然而,题目中给出的选项中没有0.3174,最接近的是0.683。这可能是由于题目中的选项是经过近似处理的,或者是基于特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的。综上所述,答案选D。7.某车间冲压件的高度是关键质量特性,确定数据收集样本量为6PCS,抽样间隔是1.5小时,数据类型为计量型,请判断该过程适用于什么控制图?()A、适用于均值与极差控制图,不适用于均值与标准差控制图;B、适用于均值与标准差控制图,不适用于均值与极差控制图;C、均值与极差和均值与标准差都适用无差别D、均值与极差和均值与标准差都不适用,应用P答案:A解析:该题需要根据数据类型、样本量、抽样间隔等因素来判断适用的控制图类型。首先,数据类型为计量型,因此可以使用均值与标准差控制图和均值与极差控制图。其次,样本量为6PCS,抽样间隔为1.5小时,可以计算出每小时的样本量为4PCS,因此可以使用均值与极差控制图。最后,根据样本量的大小,可以判断均值与标准差控制图不适用,因为样本量太小,无法准确估计总体标准差。综上所述,该过程适用于均值与极差控制图,不适用于均值与标准差控制图,因此答案为A。8.某六西格玛团队拟采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控制某注塑机注塑的零件关键尺寸,当团队采用DOE优化了注塑模温和压力后,在均值控制图上发现连续15个点均在中心线1σ内(即C区),此现象表明:A、按照控制图判异准则,过程失控,参数优化失败B、过程均值发生了显著变化C、过程方差显著增大,需要重新计算控制限D、过程方差显著减少,需要重新计算控制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均值-极差控制图的理解和应用。均值-极差控制图是一种常用的过程控制图,用于监控过程的中心位置和离散程度。在控制图上,中心线代表过程的平均值,上下限代表过程的变异程度。当连续15个点均在中心线1σ内(即C区),说明过程的方差显著减少,即过程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需要重新计算控制限。因此,答案为D。9.在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A、六西格玛管理仅是适合于制造过程质量改进的工具;B、六西格玛管理是保持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改善的系统方法;C、六西格玛管理是增强企业领导力和综合素质的管理模式;D、六西格玛管理是不断提高顾客满意程度的科学方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六西格玛管理的理解。选项A不正确,因为六西格玛管理不仅适用于制造过程质量改进,也适用于服务业、医疗等领域的质量管理。选项B、C、D都正确,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系统方法,旨在持续改善企业经营业绩、增强领导力和综合素质、提高顾客满意度。因此,答案为A。10.以下关于控制阶段描述正确的是()A、控制阶段主要是对改善措施进行再验证过程;B、控制阶段主要是对关键改进X进行持续监控和测量;C、控制阶段不需要重新制定控制计划;D、控制阶段结束意味着项目组可以停止改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对控制阶段的理解。控制阶段是DMAIC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改进措施的持续有效性。因此,选项A错误;控制阶段需要对关键改进X进行持续监控和测量,以确保改进效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选项B正确;控制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控制计划进行调整和更新,因此选项C错误;控制阶段结束并不意味着项目组可以停止改进,因为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和优化,因此选项D错误。综上所述,选项B为正确答案。11.要分析体重与胸围是否存在相关性,应该作以下哪一种图?A、控制图B、鱼骨图C、直方图D、散点图答案:D解析:答案解析:散点图是一种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图表。通过将每个数据点绘制在坐标系中,可以观察到两个变量之间的趋势和关系。在分析体重与胸围是否存在相关性时,将体重和胸围作为两个变量,绘制散点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数据点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或聚集模式,就可以初步判断体重与胸围之间存在相关性。而控制图主要用于监控过程的稳定性;鱼骨图用于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直方图用于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因此,选择散点图是最合适的。所以,答案是D。12.属性数据测量系统分析结果如下,该结果说明:A、检验员A的一致性为100%,说明测量系统不合格;B、检验员B的一致性为80%,说明测量系统合格;C、检验员C的一致性为66.67%,说明测量系统合格;D、检验员B和C的一致性都小于90%,说明测量系统不合格;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对属性数据测量系统分析结果的理解和判断。根据题目给出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检验员A的一致性为100%,说明该检验员的测量结果完全一致,但不能说明整个测量系统不合格。B.检验员B的一致性为80%,说明该检验员的测量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认为是合格的。C.检验员C的一致性为66.67%,说明该检验员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认为是合格的。D.检验员B和C的一致性都小于90%,说明两个检验员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不能认为是合格的,因此整个测量系统不合格。综上所述,选项D是正确答案。13.情景策划是一种用来_________的方法。A、设想将来可能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B、评价组织治理水平C、确定战略目标和指标D、配备和优化资源答案:A解析:情景策划是一种战略规划工具,它通过设想和描述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景,帮助组织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和变化。通过情景策划,组织可以:1.预测未来可能的情况,包括市场趋势、技术发展、竞争格局等;2.评估不同情景对组织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3.提高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综上所述,情景策划是一种用来设想将来可能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的方法,因此正确答案是A。14.某个2水平的全因子DOE设计包括4个因子(其中之一为离散数据)加3个中心点,6次重复,总共需要多少次试验A、99B、100C、98D、102答案:D解析:2水平全因子试验,每个因子有2个水平,4个因子的试验次数为2^4=16次,加上3个中心点,共16+3=19次,再乘以6次重复,得到19×6=114次,由于离散数据的因子只需考虑2个水平,会少2次试验,所以总共需要114-12=102次试验,故答案选D。15.对于一个稳定且正态的生产过程,过程能力Cp=1.65,Cpk=0.92。这时,应该对生产过程作出下列判断:A、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且过程的标准差太大B、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过程的标准差尚可C、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尚可,但过程的标准差太大D、对于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情况及过程的标准差都不能作出判断答案:B解析:答案解析:Cpk衡量过程中心与规格中心的偏离程度,Cpk=0.92表明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Cp衡量过程的潜在能力,Cp=1.65表示过程的标准差尚可。综合来看,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过程的标准差尚可,所以选项B正确。16.在Minitab控制图上,下面哪个现象很可能不报警:A、超出4σ的点B、连续10个点上升C、数据点周期性出现的模式D、连续40个点在±1σ以内答案:C17.下图是某项目计划的网络图,箭头下的数据表示工序所需时间(单位:天),M工序表示节点8-10之间的工序,基于该网络图,M工序的最早开始时间是几天后,最晚开始时间是几天后:A、1416B、46C、1417D、1014答案:C解析:根据网络图,M工序的前置工序是8-9,其所需时间为4天。因此,M工序的最早开始时间为8-9工序完成后的第4天,即第14天。M工序的后置工序是10-11,其所需时间为3天。因此,M工序的最晚开始时间为10-11工序开始前的第3天,即第17天。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18.针对电流强度、宽度、压力和振幅四个因子对焊接强度Y的影响进行试验设计,残差分析的结果如下,图A是残差的正态概率图,图B是残差与拟合值的散点图,图C是残差直方图,图D是残差按试验顺序的单值控制图,请问哪张图出现了异常:A、图A;B、图B;C、图C;D、图D;答案:B解析:残差分析是一种用于评估回归模型拟合效果的方法。通过观察残差的正态概率图、残差与拟合值的散点图、残差直方图和残差按试验顺序的单值控制图,可以判断模型是否存在异常。在这道题中,我们需要观察每张图来判断是否出现了异常。首先,图A是残差的正态概率图。如果残差服从正态分布,那么正态概率图应该是一条直线。如果图中出现明显的弯曲或偏离直线的情况,说明残差可能不服从正态分布,可能存在异常。其次,图B是残差与拟合值的散点图。如果残差与拟合值之间没有明显的趋势或关系,那么散点图应该是随机分布的。如果图中出现明显的趋势或异常点,说明模型可能存在问题。再次,图C是残差直方图。如果残差的分布是对称的,并且集中在均值附近,那么直方图应该是钟形的。如果直方图出现偏斜或异常的峰值,说明残差可能存在异常。最后,图D是残差按试验顺序的单值控制图。如果残差在控制限内随机波动,没有明显的趋势或异常点,说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如果图中出现超出控制限的点或趋势,说明模型可能存在异常。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图B中残差与拟合值之间存在明显的趋势,这可能表明模型存在问题,因此答案是B。19.某生产过程包含3个子过程步骤,每个步骤都有独立合格率Y1=0.92,Y2=0.82,Y3=0.84,则RTY为()。A、49.3%B、63.36%C、70.9%D、92%答案:B解析:RTY(RolledThroughputYield)是指在一个生产过程中,各个步骤的合格率的乘积。因此,该生产过程的RTY为:$RTY=Y1\timesY2\timesY3=0.92\times0.82\times0.84=0.6336=63.36\%$所以,答案是选项B。20.标准作业一般不包含以下哪项内容:A、作业时间;B、作业顺序;C、标准在制品;D、设备利用效率;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标准作业的内容,要求考生了解标准作业的基本要素。标准作业是指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规定好的操作方法、作业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等内容的作业标准。因此,选项A、B、C都是标准作业中常见的内容,而设备利用效率并不是标准作业的内容之一,因此答案为D。21.某工厂月度盘点,原线盘亏,经过小组分析,认为来料不足是潜在原因,为了验证该原因,该小组随机从原材料仓中抽取了标签规格为900m的10个样本,测量其长度(单位m)结果如下:863.5856.9873.5863877.3884.1889.89868.4881.9868.1工程师怀疑平均长度没有达到规格要求的900m,假定已知规格长度的分布为正态,但并不了解其分布参数,请问用下列哪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A、单样本比率检验B、单样本t检验C、单样本Z检验D、非参数检验答案:B解析:因为总体分布为正态,但分布参数未知,样本量较小,而单样本t检验适用于这种情况,用来检验样本均值与已知总体均值的差异,符合对这批样本长度是否达到规格要求的分析,所以选B;单样本比率检验用于比率数据;单样本Z检验一般要求已知总体方差且样本量较大;非参数检验则不依赖于总体分布形态,这里已知总体为正态分布,所以A、C、D均不适合。22.在DMAIC改进流程中,使改进后的过程程序化并通过有效的监测方法保持过程改进的结果,这是()。A、分析阶段B、改进阶段C、测量阶段D、控制阶段答案:D解析:DMAIC是一种常用的过程改进方法,包括5个阶段: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其中,控制阶段是在改进后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改进结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因此,本题答案为D。23.某种产品,单位产品上可能缺陷的机会为5,现检查200个产品,发现缺陷品为2片,缺陷数共5个,则DPMO为:A、10000B、40000C、5000D、12500答案:C解析:DPMO(DefectsPerMillionOpportunities)指每百万个机会中缺陷的数量。计算公式为:DPMO=(缺陷数÷检查数)×1,000,000÷缺陷机会数。根据题目,缺陷机会数为5,检查数为200,缺陷数为5。代入公式得:DPMO=(5÷200)×1,000,000÷5=5000。因此,答案为C。24.以下哪个内容不属于5S管理活动的内容?A、工人加工完零件后,把工装取下,放入制定位置B、工程师在生产线上安装报警灯,生产线一停,报警灯亮C、工人在交接班前把机器旁的废料、边角料等清理干净D、文书把不同类型的文件分类整理,做上标示,放入制定位置的文件柜答案:B解析:5S管理活动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五个日语单词的缩写,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选项A、C、D都属于5S管理活动的内容,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而选项B是安装报警灯,不属于5S管理活动的内容。因此,答案为B。25.某过程的过程能力分析结果如下:Cp=1.65,Cpk=0.7,据此判断则该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均值偏离目标值较大B、过程的随机波动较大C、过程的异常波动较大D、过程的均值更接近规格上限答案:A解析:过程能力指数(Cp)反映了过程的潜在能力,而过程能力指数(Cpk)则考虑了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值的情况。一般来说,Cp值大于1.33表示过程能力良好,而Cpk值小于1表示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值较大。在本题中,Cp=1.65大于1.33,说明过程的潜在能力较好,但Cpk=0.7小于1,说明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值较大。因此,该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均值偏离目标值较大,选项A正确。26.某空调企业的六西格玛团队想研究焊接缺陷出现的频数和铜管的厂家和焊环的类型是否相关,为此收集了大量生产过程记录的不同厂家的铜管和不同焊环类型下的缺陷点数,为了得到研究结论,你认为该团队应该采用哪一种统计分析方法?A、回归分析B、列联表C、t检验D、F检验答案:B解析:该题考察的是统计学中的列联表分析方法。列联表是一种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分类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用来检验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在本题中,铜管的厂家和焊环的类型是两个分类变量,而缺陷点数是一个计数变量,因此可以采用列联表分析方法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回归分析、t检验和F检验等方法都不适用于本题。27.六西格玛管理强调以()为关注焦点A、顾客B、成本C、质量D、效益答案:A解析: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减少缺陷和提高效率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六西格玛管理中,顾客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关注焦点,因为顾客满意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绩和声誉。因此,选项A顾客是正确答案。选项B成本、选项C质量和选项D效益也都是六西格玛管理中需要关注的方面,但它们都是为了提高顾客满意度而服务的。28.对于一个稳定的分布为正态的生产过程,计算出它的工序能力指数Cp=1.65,Cpk=0.92。这时,应该对生产过程作出下列判断:()A、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且过程的标准差太大B、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过程的标准差尚可C、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尚可,但过程的标准差太大D、对于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情况及过程的标准差都不能作出判断答案:B解析:工序能力指数Cp和Cpk是评估生产过程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其中Cp表示过程的能力,Cpk表示过程的中心性和能力。一般来说,Cp>1.33,Cpk>1.0时,生产过程被认为是稳定的,能够满足客户的要求。根据题目中给出的Cp=1.65,Cpk=0.92,可以得出生产过程的能力较高,但中心性不够好。因此,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较远,但过程的标准差尚可,选项B符合这一判断。选项A和C都存在一方面的问题,而选项D则表示无法作出判断,因此都不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29.以下哪类测量属于计量型数据:A、使用标准色板判定产品外观是否合格;B、学生性别统计;C、产品直径测量;D、考试成绩按优良中差进行评分;答案:C解析:计量型数据是指可以用数值来表示的连续型数据,通常可以进行测量和比较。选项A中的标准色板判定属于计数型数据,因为产品外观只有合格与不合格两种情况;选项B中的学生性别统计也属于计数型数据,因为性别只有男和女两种情况;选项C中的产品直径测量属于计量型数据,因为直径可以用具体的数值来表示;选项D中的考试成绩按优良中差进行评分属于计数型数据,因为成绩只有四种情况。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30.以下关于相关系数描述错误的是()A、r取值范围从-1到1,即-1≤r≤1;B、r=-1意味着一个完全负线性相关;C、r=1意味着一个完全正线性相关;D、r=0意味着无相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相关系数的基本概念和取值范围。相关系数是用来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线性关系强度的指标,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即-1≤r≤1。当r=1时,表示两个变量完全正线性相关;当r=-1时,表示两个变量完全负线性相关;当r=0时,表示两个变量无相关性。因此,选项D描述错误,应为“r=0意味着两个变量无线性相关”。故选D。31.在DMAIC改进流程中,使改进后的过程程序化并通过有效的监测方法保持过程改进的结果,这是()A、分析阶段B、改进阶段C、测量阶段D、控制阶段答案:D解析:DMAIC是一种常用的过程改进方法,包括Define(定义)、Measure(测量)、Analyze(分析)、Improve(改进)和Control(控制)五个阶段。其中,控制阶段是在改进后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以确保改进的结果能够持续并稳定地实现。因此,本题答案为D。32.在4因子2水平的全因子试验中,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只有主效应C和交互效应A*B是显著的,其余主效应(A、B、D)、二阶及二阶以上交互效应均不显著,则最终试验得到的回归模型中应包含:A、.主效应CB、.主效应C及交互效应A*BC、.主效应A、B、C及交互效应A*BD、.主效应A、B、C及交互效应A*B、*C、A*C答案:C解析:答案解析:在全因子试验中,若主效应C和交互效应A*B显著,其余主效应(A、B、D)虽不显著,但仍应包含在回归模型中以保证模型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所以最终试验得到的回归模型中应包含主效应A、B、C及交互效应A*B。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33.哪个是质量管理先驱休哈特的观点?A、取消工作定额,代之以领导职能强化B、单一的观测几乎不能构成客观决策的依据C、质量管理活动中重要的三个过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D、质量特征值偏离目标值导致质量损失答案:B解析:选项A是管理学先驱泰勒的观点。选项C是质量管理专家朱兰的观点。选项D是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田口玄一的观点。而休哈特是统计质量控制的奠基人,他认为在质量管理活动中,统计方法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可以更好地理解过程和产品的质量。因此,单一的观测几乎不能构成客观决策的依据,需要进行多次观测和分析,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所以,答案是B。34.在测量系统分析中,不同评价人使用一件测量设备,对同一零件的某一个特性进行多次测量平均值的变差,称为()A、重复性B、线性C、准确性D、再现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测量系统分析中的概念。测量系统分析是指对测量系统进行评价和分析的过程,以确定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其中,测量系统的再现性是指不同评价人使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零件的某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平均值的变差程度。因此,本题答案为D。其他选项的含义如下:A.重复性是指同一评价人使用同一测量设备对同一零件的某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得到的平均值的变差程度。B.线性是指测量系统输出的响应与输入量之间的关系是否为一条直线。C.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程度。35.一位工程师想知道一种压滤机完成压滤工作的平均周期时间是否大于55分钟,已知过程正态、独立,方差未知。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是:()A、单边单样本t检验B、双边单样本t检验C、单边单样本Z检验D、双样本t检验答案:A解析:本题需要进行单边单样本假设检验,因为工程师想知道平均周期时间是否大于55分钟,即为右侧检验。同时,由于样本量较小,方差未知,所以应该选择单边单样本t检验。假设检验的步骤如下:1.建立假设零假设:压滤机完成压滤工作的平均周期时间不大于55分钟,即μ≤55备择假设:压滤机完成压滤工作的平均周期时间大于55分钟,即μ>552.确定显著性水平假设显著性水平为α=0.053.计算统计量由于样本量较小,方差未知,所以应该使用t分布。统计量的计算公式为:t=(x̄-μ)/(s/√n)其中,x̄为样本平均数,μ为假设的总体平均数,s为样本标准差,n为样本容量。4.确定拒绝域根据假设检验的类型和显著性水平,查找t分布表得到t临界值为t0.05(9)=1.833,自由度为n-1=10-1=9。拒绝域为t>1.8335.计算p值根据t统计量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到t=2.5。查找t分布表得到自由度为9时,t=2.262,所以p值为0.012。6.做出结论由于计算得到的t值大于t临界值,即t=2.5>1.833,所以拒绝零假设。同时,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即p=0.012<0.05,也可以拒绝零假设。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压滤机完成压滤工作的平均周期时间大于55分钟。36.针对属性类测量系统,如外观类检验等,应开展计数型MSA分析,关于计数型MSA指标描述错误的是()A、重复性即自身一致性,即同一人不同次数检验结果的一致性;B、再现性即操作者之间的一致性,即不同人评价的结果一致性;C、测量系统误差即所有人员评价一致性再与标准的一致性;D、重复性与再现性均大于90%,即测量系统可接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计数型MSA指标的描述,正确的描述应包括重复性、再现性和测量系统误差。选项A、B、C都是正确的描述,而选项D错误,因为重复性和再现性大于90%并不能说明测量系统可接受,还需要考虑测量系统误差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本题答案为D。37.在描述一个过程的中心趋势时,该使用平均值还是中位数,团队成员有不同的意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情况下,“中位数”都不如“平均值”更有代表性和更容易理解,这样做并不好,还是使用平均数更好。B、“中位数”与“平均值”基本上相等,用哪一个都差不多C、“中位数”比“平均值”计算简单且统计误差要小,应当使用中位数D、对于严重偏斜或异常值较多的分布,“中位数”比“平均值”更有代表性,否则用平均值更具有代表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描述一个过程的中心趋势时,使用平均值还是中位数更合适的问题。根据选项,可以排除A和B两个选项。对于C选项,虽然中位数的计算简单,但并不一定比平均值更具有代表性,因此也不正确。而D选项则是正确的,因为对于严重偏斜或异常值较多的分布,使用中位数更能反映数据的中心趋势,而对于正态分布等数据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使用平均值更具有代表性。因此,答案为D。38.某个产品的强度测得平均为1675,标准差为13,如果客户要求其强度为1700±50,则CP与CPK分别是多少()A、CP=1.28,CPK=0.64;B、CP=0.64,CPK=1.28答案:A解析:答案解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CP(过程能力指数)和CPK(过程能力指数K)的定义和计算方法。CP(过程能力指数)是表示过程能力满足产品规格范围程度的量度,计算公式为:\(CP=\frac{USL-LSL}{6\sigma}\)其中,USL是规格上限,LSL是规格下限,\(\sigma\)是过程的标准差。CPK(过程能力指数K)是考虑到过程均值与规格中心偏移情况的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为:\(CPK=\min\left(\frac{USL-\mu}{3\sigma},\frac{\mu-LSL}{3\sigma}\right)\)其中,\(\mu\)是过程的均值。根据题目,产品的强度测得平均为1675,即\(\mu=1675\),标准差为13,即\(\sigma=13\)。客户要求的强度规格为1700±50,即USL=1750,LSL=1650。代入CP的计算公式:\(CP=\frac{1750-1650}{6\times13}\approx1.28\)接下来计算CPK。由于过程均值\(\mu=1675\)更接近于LSL(1650),因此:\(CPK=\frac{1700-1675}{3\times13}\approx0.64\)因此,CP=1.28,CPK=0.64,选项A是正确的答案。39.以下关于DOE实验描述正确的是()A、实验设计在选择因子时应尽量适当或者越少越好,因为因子越多试验次数越多;B、在设定因子水平时,水平应尽可能接近,这样才能检验出因子的显著性,C、当因子数在5个及以上时可用部分因子设计,因子在5个以内时可用全因子试验设计;D、以上说法都不对答案:C解析:A选项说法不全面,因子选择要综合考虑,并非越少越好;B选项,因子水平设置要有合理差异才能更好检验显著性,而非接近;C选项正确,当因子数较多时采用部分因子设计可减少试验次数,5个以内用全因子试验设计较为合适。综上,D选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40.某流程类项目,通过分析和改进,找出了影响Y的关键因子并实施了对策,通过验证后发现措施有效,达成了项目目标,到控制阶段后的主要工作应该是()A、.控制X,控制YB、.监控X,控制YC、.控制X,监控YD、.整理PPT并汇报项目工作答案:C解析:在项目的控制阶段,主要工作是确保改进措施的持续有效性,并对关键因子进行监控和控制。在这个案例中,关键因子是X,而Y是受关键因子影响的结果。因此,需要控制X以确保其稳定在期望的水平上,同时监控Y以确保改进措施的持续有效性。A选项中同时控制X和Y可能会导致过度控制,增加成本和复杂性。B选项中只监控X而不控制可能会导致X的波动,从而影响Y的稳定性。D选项中整理PPT并汇报项目工作是项目结束时的工作,而不是控制阶段的主要工作。因此,正确答案是C。41.在2010年足球世界杯上,章鱼保罗大显身手,在8次重要的比赛中,它对于胜负的预测全部正确。统计学家怀疑究竟章鱼是偶然猜对还是章鱼真能神机妙算(或另有隐情),需要建立怎样的假设检验?A、进行“单比率”检验,H0:比率p=0.5vsH1:比率p≠0.5B、进行“单比率”检验,H0:比率p=0.5vsH1:比率p<0.5C、进行“单比率”检验,H0:比率p=0.5vsH1:比率p>0.5D、进行“单比率”检验,H0:比率p=0vsH1:比率p=1答案:C解析:章鱼保罗在8次重要的比赛中,对于胜负的预测全部正确。如果章鱼保罗只是随机猜测,那么它猜对的概率应该是50%。因此,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假设检验:-H0:比率p=0.5,即章鱼保罗的预测能力与随机猜测相同。-H1:比率p>0.5,即章鱼保罗的预测能力优于随机猜测。在这个假设检验中,我们使用“单比率”检验来比较观察到的比率(即章鱼保罗猜对的次数除以总次数)与假设的比率(即50%)。如果观察到的比率显著大于50%,我们就可以拒绝H0,接受H1,从而得出章鱼保罗具有预测能力的结论。因此,选项C是正确的答案。42.按照平衡记分卡的理论,企业培训的六西格玛倡导人、绿带和黑带和资深黑带,可以作为下述哪个维度的指标纳入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A、财务B、顾客C、内部流程D、学习与成长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平衡记分卡的理论。平衡记分卡是一种绩效管理工具,它将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分为四个维度: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企业培训的六西格玛倡导人、绿带和黑带和资深黑带,属于企业的学习与成长维度,因此可以作为该维度的指标纳入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43.在某检验点,对1000个某种零件进行检验,每个零件上有10处缺陷机会,结果发现16个零件不合格,合计32个缺陷,则DPMO为()A、3200B、32000C、0.0032D、1600答案:A解析:DPMO(DefectsPerMillionOpportunities)指每百万个机会中缺陷的数量。计算公式为:DPMO=(缺陷数÷检验数)×(每个零件的缺陷机会数)×1000000。根据题意,检验了1000个零件,每个零件有10处缺陷机会,合计32个缺陷,因此缺陷数为32,检验数为1000,每个零件的缺陷机会数为10。代入公式得:DPMO=(32÷1000)×10×1000000=3200因此,答案为A。44.测量产品的特性指标时,不同的产品读数会有差异,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A、产品间真实的差异B、由所使用量具造成的测量系统误差C、测量人员的水平不同D、产品间真实的差异与由所使用量具造成的测量系统误差的综合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测量误差的来源。在测量产品的特性指标时,不同的产品读数会有差异,这是由于产品间真实的差异和由所使用量具造成的测量系统误差的综合影响。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选项A只考虑了产品间真实的差异,而没有考虑测量系统误差的影响,因此不正确。选项B只考虑了由所使用量具造成的测量系统误差,而没有考虑产品间真实的差异的影响,因此不正确。选项C只考虑了测量人员的水平不同,而没有考虑产品间真实的差异和测量系统误差的影响,因此不正确。45.某企业产品发送到顾客方,顾客对产品进行抽查发现产品质量未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导致顾客退货并扣下了该企业的质量承诺抵押金,此类损失应该属于:A、预防成本B、鉴定成本C、内部故障成本D、外部故障成本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质量成本的分类。根据质量成本的分类,可以将其分为四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其中,预防成本是为了预防产品质量问题而进行的成本,如培训、检查等;鉴定成本是为了检验产品质量而进行的成本,如检测、测试等;内部故障成本是由于产品内部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成本,如返工、报废等;外部故障成本是由于产品外部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成本,如退货、赔偿等。根据题意可知,顾客退货并扣下了该企业的质量承诺抵押金,属于外部故障成本。因此,答案为D。46.六西格玛管理是由组织的()推动的A、最高领导者B、倡导者C、黑带D、绿带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六西格玛管理的推动者。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的管理方法,旨在通过减少缺陷和提高质量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在实施六西格玛管理时,最高领导者通常是推动者,他们会制定战略和目标,并确保组织中的每个人都了解和支持这些目标。因此,选项A最符合题意,是正确答案。选项B倡导者、C黑带、D绿带都是六西格玛管理中的角色,但不是推动者。47.某送餐公司为某学校送午餐,学校希望在中午12:00送到,但实际总有误差,因而提出送餐的时间限定在11:55分至12:05分之间,即TL为11:55分,TU为12:05分。过去一个星期来,该送餐公司将午餐送达的时间为:11:50,11:55,12:00,12:05,12:10。该公司准时送餐的西格玛水平为()(考虑1.5σ的偏移)A、0.63B、1.5C、2.13D、7.91答案:C解析:首先,计算该送餐公司准时送餐的平均值:$$\bar{x}=\frac{11:50+11:55+12:00+12:05+12:10}{5}=12:00$$然后,计算该送餐公司准时送餐的标准差:$$s=\sqrt{\frac{(11:50-12:00)^2+(11:55-12:00)^2+(12:00-12:00)^2+(12:05-12:00)^2+(12:10-12:00)^2}{5-1}}=0.707$$接下来,计算1.5σ的偏移量:$$1.5\times0.707=1.061$$最后,计算准时送餐的西格玛水平:$$\frac{12:05-12:00}{1.061}=4.72$$因为该送餐公司的送餐时间在11:55分至12:05分之间,所以只需要计算12:05与12:00之间的偏移量。根据标准正态分布表,对应的概率为0.499,即准时送餐的西格玛水平为2.13。因此,答案为C。48.对于控制图,下述描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图的有效利用,可以减少由于错误行动带来的风险B、控制图可以用来判断过程能力是否充分C、控制图并不能告诉我们流程到底发生了什么,或引起异常的原因是什么D、优先选择对输入进行控制图控制答案:B解析:A.正确。控制图的有效利用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异常,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减少由于错误行动带来的风险。B.不正确。控制图主要用于监控过程的稳定性,而非过程能力。过程能力的判断需要使用过程能力指数(CPK)等指标。C.正确。控制图只能告诉我们过程是否稳定,不能告诉我们流程到底发生了什么,或引起异常的原因是什么。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进行分析。D.正确。控制图的目的是控制过程,优先选择对输入进行控制图控制,可以更好地控制过程,提高产品质量。综上所述,选项B不正确,是本题的答案。49.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先生在其著名的质量管理十四条中指出“停止依靠检验达成质量的做法”,这句话的含义是:A、企业雇佣了太多的检验人员,对经营来说是不经济的。B、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C、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由操作人员自己来保证质量,而不是靠检验员保证。D、人工检验的效率和准确率较低,依靠检验是不能保证质量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戴明先生的质量管理十四条中的一条,即“停止依靠检验达成质量的做法”。选项A和D都是错误的,因为戴明先生并没有说检验是低效或不经济的,而是强调质量应该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就被保证,而不是依靠检验来发现问题。选项C虽然与戴明先生的思想有些相似,但不够准确,因为戴明先生并没有说操作人员应该完全自己保证质量,而是强调质量应该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就被保证。因此,正确答案是B。50.在做一般全因子试验时,因子A水平数为4,因子B和C水平数为3,因子D和E的水平数为2,在实施全因子设计时需开展多少种组合的试验A、.288B、.144C、.72D、.21答案:B解析:全因子试验中,因子A有4种水平,因子B和C各有3种水平,因子D和E各有2种水平,那么总的组合数为4×3×3×2×2=144。所以在实施全因子设计时需开展144种组合的试验,答案选B。51.在进行计数型数据测量系统分析时,取30个样本,关于如何进行取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生产情况随机抽样B、样本应当均为合格品C、样本应当均为不合格品D、合格品、不合格品及边缘产品近似三分之一答案:D解析:在进行计数型数据测量系统分析时,需要考虑样本的代表性和随机性。选项A仅根据生产情况随机抽样,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选项B和C只选取合格品或不合格品,无法反映测量系统在不同质量水平下的性能;选项D则选取了合格品、不合格品及边缘产品近似三分之一的样本,更能全面地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正确答案是D。52.下列哪项是全因子实验设计的主要优势()A、实验次数少B、可得到最优的模型C、可得到所有因子的主效应与交互效应D、以上全不对答案:C解析:全因子实验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它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得到所有因子的主效应与交互效应。在全因子实验设计中,所有可能的因子水平组合都被考虑到了,因此可以得到所有因子的效应,包括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而其他选项都不是全因子实验设计的主要优势,因此答案为C。53.对于每天抽检数量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合格率控制图,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控制限就会变成城墙形状;B、当子组变化在目标值±15%以内时,可以取子组平均值做为控制限;C、控制限是一条直线,否则就不是控制图;D、属于计数型控制图一种,并数据为二项分布。答案:C解析:在不合格率控制图中,当子组大小不同时,控制限会根据子组大小的变化而变化,可能呈现城墙形状,A选项正确;当子组变化在目标值±15%以内时,可以取子组平均值做为控制限,B选项正确;控制限不一定是一条直线,也可以是其他形状,C选项错误;不合格率控制图属于计数型控制图,数据服从二项分布,D选项正确。因此,描述错误的是C选项。54.在使用计量控制图时,对“合理子组原则”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组内波动仅由异常原因引起,组间波动主要由偶然原因引起B、组内波动仅由偶然原因引起,组间波动主要由异常原因引起C、组内及组间主要波动都是由偶然原因引起D、组内及组间主要波动都是由异常原因引起答案:B解析:计量控制图是用来监控过程稳定性的工具,其中“合理子组原则”是指将数据分为不同的子组,每个子组内的数据应该是相似的,而不同子组之间的数据应该是不同的。这样可以更好地检测出过程中的变化和异常。选项A错误,因为组内波动不仅由异常原因引起,也可能由偶然原因引起;组间波动也不仅由偶然原因引起,也可能由异常原因引起。选项B正确,因为组内波动主要由偶然原因引起,而组间波动主要由异常原因引起。这是因为组内数据应该是相似的,所以波动主要由偶然因素引起;而组间数据应该是不同的,所以波动主要由异常因素引起。选项C错误,因为组内和组间波动都可能由偶然或异常原因引起,没有明确的主要因素。选项D错误,因为组内和组间波动都不可能完全由异常原因引起,也会有偶然因素的影响。55.在10件产品中有2件不合格品,检验员依次抽取2件,请计算两件都是不合格品的概率:A、0.02;B、0.01;C、0.05;D、0.1;答案:A解析:首先计算不合格品的总数,即10件产品中不合格品的数量为2,因此合格品的数量为8。在第一次抽取时,不合格品的概率为2/10,合格品的概率为8/10。在第二次抽取时,由于第一次已经抽取了一件产品,因此不合格品的数量为1,合格品的数量为9。因此,两件都是不合格品的概率为(2/10)*(1/9)=0.0222,约等于0.02。因此,答案为A。56.缺陷机会数是指()A、产品、服务或过程的输出没有达到顾客要求或超出规范规定B、产品、服务或过程的输出可能出现缺陷之处的数量C、每次机会中出现缺陷的比率表示了缺陷数占产品总数的比例D、每次机会中出现缺陷的比率占每个样本量中缺陷总数的比例答案:B解析:缺陷机会数是指产品、服务或过程的输出可能出现缺陷之处的数量。它是一个衡量潜在缺陷可能性的指标。通过计算缺陷机会数,可以评估质量控制的效果,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缺陷的发生。选项A描述的是缺陷的定义;选项C和D描述的是缺陷率的概念。因此,正确答案是B。57.经过数据分析,影响PCB缺陷的因子有:焊接速度、预热温度、焊接深度、焊剂形态、焊剂比重、传送速度、传送角度。为了进一步找出关键因子,可优先选用的工具是()A、.部分因子设计B、.T检验C、.全因子设计D、.响应曲面设计答案:A解析:部分因子设计是一种试验设计方法,用于在多个因子中筛选出对响应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因子。与全因子设计相比,部分因子设计可以减少试验次数,同时仍然能够提供有关因子主效应和交互作用的信息。在本题中,由于需要从多个因子中筛选出关键因子,因此部分因子设计是一种合适的工具。T检验主要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组之间的均值差异,不适用于筛选多个因子。全因子设计需要进行所有可能的因子组合试验,试验次数较多,在因子数量较多时不太实际。响应曲面设计则主要用于优化响应变量与因子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用于筛选关键因子。因此,正确答案是A.部分因子设计。58.关于六西格玛团队的组织管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六西格玛团队的建设要素包括使命、基础、目标、角色、职责和主要里程碑六项B、作为团队负责任人的黑带不仅必须具备使用统计方法的能力,同时还必须拥有卓越的领导力与亲合力C、特许任务书一旦确定下来就不允许做任何的更改D、六西格玛团队培训的重点是六西格玛改进(DMAI过程和工具答案:C解析:A选项正确,六西格玛团队的建设要素包括使命、基础、目标、角色、职责和主要里程碑六项。B选项正确,作为团队负责任人的黑带不仅必须具备使用统计方法的能力,同时还必须拥有卓越的领导力与亲合力。C选项不正确,特许任务书是六西格玛项目的核心文件之一,但是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果需要对任务书进行修改,可以通过变更控制程序进行修改。D选项不正确,六西格玛团队培训的重点是六西格玛方法论和工具,包括DMAIC过程和工具,以及统计学、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综上所述,选项C不正确。59.在10件产品中有2件不合格品,检验员依次抽取2件,请计算两件都是不合格品的概率:A、0.02;B、0.01;C、0.05;D、0.1;答案:A解析:第1步:计算从10件产品中抽取2件的组合数,即$C_{10}^2=\frac{10!}{2!(10-2)!}=\frac{10\times9}{2}=45$。第2步:计算从2件不合格品中抽取2件的组合数,即$C_2^2=1$。第3步:计算两件都是不合格品的概率,即$P=\frac{C_2^2}{C_{10}^2}=\frac{1}{45}\approx0.02$。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60.通常我们所说六西格玛质量水平对应3.4ppm缺陷率,是考虑了过程输出特性的分布中心相对目标值偏移了:A、没有B、-1.5σC、.+1.5σD、.1.5σ答案:D解析:六西格玛质量水平意味着过程输出特性的分布中心与目标值的偏移量为1.5σ。这是基于统计学原理和质量管理实践得出的结论。在六西格玛方法中,通过减少过程变异和优化流程,使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极高水平,对应着极低的缺陷率。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61.稳健性设计是一种重要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关于稳健性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品稳健性是指产品的性能对环境条件变化不敏感B、产品稳健性是指产品的性能随时间的推移没有发生显著变化C、制造过程的稳健性是指工艺条件很稳定D、制造过程的稳健性是指制造出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稳健性设计的概念和理解。稳健性设计是指产品或制造过程对环境条件变化、工艺条件变化等因素的适应能力,即产品或制造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选项A正确,因为产品稳健性是指产品的性能对环境条件变化不敏感,即产品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选项B错误,因为产品稳健性并不是指产品的性能随时间的推移没有发生显著变化,而是指产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选项C错误,因为制造过程的稳健性是指制造过程对工艺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而不是指工艺条件很稳定。选项D错误,因为制造过程的稳健性并不是指制造出的产品质量稳步提高,而是指制造过程对工艺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62.Cp与Cpk关系,以下哪个表述正确:A、Cp<=CpkB、Cp>=CpkC、pD、Cp>Cpk答案:B解析:Cp和Cpk都是用来衡量一个过程的稳定性和能力的指标,其中Cp表示过程的能力指数,Cpk表示过程的实际能力指数。因此,正确的表述应该是Cp>=Cpk,即过程的能力指数应该大于等于实际能力指数,才能说明该过程具有稳定性和能力。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63.以下哪些过程输出数据可视为泊松分布;A、加工的产品长度变化;B、产品中合格数量的变化;C、产品外观划伤数量的变化;D、产品使用寿命的变化;答案:C解析:泊松分布是一种描述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次数的概率分布,其特点是事件发生的概率与时间长度成正比,与事件发生的次数无关。因此,只有在单位时间内随机事件发生次数具有泊松分布的情况下,输出数据才可视为泊松分布。根据题目,只有C选项描述的产品外观划伤数量的变化符合泊松分布的特点,因此答案为C。其他选项描述的变化可能与时间长度无关,或者与事件发生的次数有关,因此不符合泊松分布的特点。64.过程能力指数Cp=1.67,说明该过程:A、过程能力不足;B、过程能力尚可;C、过程能力充足;D、无法做出判断;答案:D解析:答案解析:过程能力指数Cp是衡量过程能力的一个指标。Cp值的大小可以反映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一般来说,Cp值越大,过程能力越强。然而,仅根据Cp=1.67这个数值,无法直接判断该过程的能力是否充足。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过程的控制情况、产品的规格要求、数据的分布情况等。此外,不同行业和应用场景对过程能力的要求也可能不同。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评估该过程的能力。综上所述,仅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无法做出明确的判断,答案选D。65.在下列陈述中,不正确的是:A、六西格玛管理只是一种解决质量问题的工具;B、六西格玛管理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C、六西格玛管理是企业整体业务改进的管理模式;D、六西格玛管理是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科学方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六西格玛管理的理解。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以数据为基础、以客户为导向、以团队协作为手段、以持续改进为目标的管理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减少变异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从而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因此,选项A不正确,其他选项均正确。66.常规控制图一般有8个检验准则,假设每个检验的虚发警报的概率都是0.27%,且每个虚发警报都是独立的,那么在使用时,同时使用8个检验准则,则虚发报警的概率会增加至:A、0.5%;B、1%;C、2%;D、3%;答案:C解析:答案解析:首先,我们需要理解题目中的“虚发警报的概率”这一概念。虚发警报的概率指的是在没有实际异常情况下,控制图错误地发出警报的概率。题目中给出每个检验的虚发警报的概率是0.27%,且这些事件是相互独立的。接下来,我们需要计算同时使用8个检验准则时虚发警报的总概率。由于每个检验的虚发警报是独立的,我们可以使用概率的乘法原理来计算同时发生多个独立事件的概率。具体地,每个检验不发出虚假警报的概率为1-0.27%=99.73%。因为8个检验都是独立的,所以8个检验都不发出虚假警报的概率为(99.73%)^8。那么,至少有一个检验发出虚假警报的概率为1-(99.73%)^8。计算这个概率,我们得到:1-(0.9973)^8≈0.0198≈1.98%这个概率接近但略小于2%。由于选项中没有精确匹配这个数值的,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最接近的。在给出的选项中,2%是最接近的。因此,答案是C,即同时使用8个检验准则时,虚发警报的概率会增加至约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计算结果是近似值,实际概率可能会因四舍五入而略有不同,但不影响最终答案的选择。67.在确定六西格玛项目时,常常遇到改进机会十分复杂,需要进一步分解才能确定具体的六西格玛项目。例如,开展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改善项目时,往往需要将这个难以测量的复杂问题分解成可测量的特性。此时,应该采用如下的哪个工具A、树图B、甘特图C、因果图D、亲和图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在确定六西格玛项目时,如何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可测量的特性。树图是一种将问题分解成更小、更具体的部分的工具,因此是最适合用于此目的的工具。甘特图主要用于项目进度管理,因果图主要用于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亲和图主要用于确定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68.近几年来居民年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为了解A市居民年收入状况,在公安部门户口册的记录中随机抽取了1.2万户居民,记录了他们在2010年的居民年收入数额。下列哪个统计量用于描述该地区居民年收入的差距状况,且受异常值影响最小?A、样本中位数B、样本极差C、样本四分位间距D、样本标准差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统计学中描述数据分布的常用统计量。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我们可以知道是要描述居民年收入的差距状况,且受异常值影响最小的统计量。因为样本中存在异常值时,样本均值和标准差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样本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对异常值的影响较小。因此,选项中样本中位数和样本四分位间距都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但是,样本中位数只能反映数据的中间位置,而不能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因此不够全面。而样本四分位间距可以反映数据的分布情况,同时又不受异常值的影响,因此是更好的选择。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69.实施六西格玛项目改进时,下列工作开展的顺序应当是()A制定改进方案B从众多影响因子中筛选关键因子C运用因果图罗列出所有可能因子D使用宏观流程图界定项目范围A、abcdB、dcbaC、dcabD、dacb答案:B解析:六西格玛项目改进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首先需要从众多影响因子中筛选关键因子,然后运用因果图罗列出所有可能因子,接着制定改进方案,最后使用宏观流程图界定项目范围。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B选项中的dcba。70.以下哪项是正确的原假设:A、P>1/8;B、μ=10;C、μ<10;D、μ≠10;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假设检验中的原假设。原假设是指在进行假设检验时,我们所假设的某个参数的取值。在本题中,选项B中的μ表示总体均值,因此B选项中的原假设是总体均值等于10。而其他选项中的P和μ都是表示总体参数的,因此不是原假设的正确表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71.某企业采用均值-极差图对过程进行监控,下图是某一时段的监控结果,该控制图的标准差是依据之前的生产情况指定的。请判断以下结论:A、流程非常稳定,无异常B、流程均值发生了偏移C、控制界限太宽,需要重新计算控制限D、子组波动太大,应重新划分子组答案:C解析:均值-极差控制图是一种常用的统计过程控制工具,用于监控过程的均值和变异。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均值-极差控制图的中心线(均值)和控制限(UCL和LCL)。根据控制图的原理,如果所有的数据点都在控制限内,并且没有明显的趋势或模式,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过程是稳定的。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数据点都在控制限内,但是控制限太宽了。这意味着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计算控制限,以确保控制图能够更准确地监控过程的变异。因此,正确答案是C。72.要求过程均值=10,规格下限为8,上限为12。过程A均值=9.5、标准差=2,过程B均值=11、标准差=1;();A、CPK(A)>CPK(B)B、CPK(A)C、PK(A)=CPK(B)答案:B解析:CPK是过程能力指数,计算公式为CPK=Min{(USL-μ)/(3σ),(μ-LSL)/(3σ)}。对于过程A,CPK=Min{(12-9.5)/(3×2),(9.5-8)/(3×2)}=0.25。对于过程B,CPK=Min{(12-11)/(3×1),(11-8)/(3×1)}=1/3。因为0.25<1/3,所以CPK(A)<CPK(B),选项B正确。73.在DMAIC流程中,常用工具和技术是过程能力分析、控制图、标准操作程序、过程文件控制和防差错方法的阶段是()A、D界定阶段B、M分析阶段C、I改进阶段D、C控制阶段答案:D解析:DMAIC是六西格玛管理中流程改善的重要工具。DMAIC是指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五个阶段构成的过程改进方法。在DMAIC流程中,控制阶段的主要目标是确保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通过控制图、过程能力分析等工具和技术,对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以确保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同时,在控制阶段还需要制定标准操作程序、过程文件控制和防差错方法等,以确保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在DMAIC流程中,常用工具和技术是过程能力分析、控制图、标准操作程序、过程文件控制和防差错方法的阶段是控制阶段,答案为D。74.小张想了解模具改进前后管径尺寸的波动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分别抽取了改进前后各50个样本的管径数据,合适的检验方法是:A、双样本t检验B、配对t检验C、双方差检验D、双比率检验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两组数据的差异性检验方法。根据题目中的描述,小张抽取了改进前后各50个样本的管径数据,因此这是两组独立样本数据。而且小张关心的是管径尺寸的波动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因此需要比较两组数据的方差是否有显著差异。因此,本题的合适的检验方法是双方差检验,选C。双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适用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双比率检验适用于比较两组二项分布数据的比率是否有显著差异。75.某厂人力资源部部长想了解岗位员工对岗位的满意程度是否与员工的性别有关,随机抽查了本厂员工524人进行了对自己岗位的满意程度调查,调查内容要分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三种情况,结果不满意人数为24人,基本满意人数为315人,满意人数为285人,且524人中男职工有320人,女职工有204人,请问人力资源部部长应当用下列哪种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A、卡方检验B、方差分析C、MoodsMedian检验D、Kruskal-Wallis检验答案:A解析:本题目中涉及的是分类变量(性别:男、女)与有序分类变量(满意程度: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之间的关联性检验。对于这种情况,卡方检验(Chi-SquareTest)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它用于检验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独立。A选项:卡方检验(Chi-SquareTest)适用于检验两个分类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在本例中,性别(男、女)和满意程度(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都是分类变量,因此卡方检验是适用的。B选项:方差分析(ANOVA)主要用于检验多个组之间的均值差异,通常用于连续型变量。这里我们处理的是分类变量,因此方差分析不是合适的方法。C选项:MoodsMedian检验并非一个标准的统计术语或方法,因此这个选项可能是一个打字错误或者是一个不常见的统计方法。在常规统计分析中,我们通常不会使用“MoodsMedian检验”。D选项:Kruskal-Wallis检验是非参数检验的一种,用于比较三个或更多独立样本的总体中位数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它适用于连续型或有序分类变量,但在这里,我们更关心的是两个分类变量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比较中位数。因此,根据题目的要求,最合适的方法是使用卡方检验来检验岗位员工对岗位的满意程度是否与员工的性别有关。所以正确答案是A。76.在企业六西格玛管理中,作为六西格玛管理实施专家,承担企业的关键项目,培训和辅导企业中的其他成员,沟通协调项目推进过程的问题,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辅导,这个角色是:A、倡导者B、资深黑带C、黑带D、绿带答案:B解析:在六西格玛管理中,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倡导者通常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负责推动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资深黑带则是六西格玛管理的专家,承担关键项目并为其他成员提供培训和辅导;黑带是具体项目的负责人,负责带领团队实施项目;绿带则是项目团队的成员,参与项目的实施。根据题目中的描述,该角色承担企业的关键项目,培训和辅导其他成员,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辅导,符合资深黑带的职责。因此,正确答案是B。77.通常把组织中经过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与工具培训的、能够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完成范围较小的六西格玛项目的人员称为()A、黑带大师B、黑带C、绿带D、倡导者答案:C解析:在六西格玛管理中,对不同角色有明确的定义和职责划分。黑带大师是六西格玛管理专家,负责指导和培训黑带;黑带是全职的六西格玛项目领导者,负责较大规模的项目;绿带则是经过培训,能够在本职工作中完成较小规模六西格玛项目的人员;倡导者是组织高层,负责推动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因此,根据题目描述,能够结合本职工作完成范围较小六西格玛项目的人员应被称为绿带,答案选C。78.对于一个稳定的分布为正态的生产过程,计算出它的工序能力指数CP=1,Cpk=0.6。这时应该对生产过程作出下列判断:()A、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且过程的标准差太大。B、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过程的标准差尚可。C、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尚可,但过程的标准差太大。D、对于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情况及过程的标准差都不能作出判断。答案:A解析:工序能力指数CP表示生产过程的能力,Cpk表示生产过程的中心偏离程度。CP=1表示生产过程的标准差等于规格宽度的1/6,Cpk=0.6表示生产过程的中心偏离规格上限或下限的距离为标准差的0.6倍。由于CP=1,说明生产过程的标准差等于规格宽度的1/6,即生产过程的变异性较小,符合要求。但是Cpk=0.6,说明生产过程的中心偏离规格上限或下限的距离为标准差的0.6倍,偏离程度较大,说明生产过程的均值偏离目标太远,且过程的标准差太大,因此选项A为正确答案。79.绘制控制图时,确定合理子组的基本原则是:A、子组大小最好应控制在6以下;B、组内波动应大于组间波动;C、子组内应不存在差异;D、子组内的波动应由随机因素导致;答案:D解析:绘制控制图是为了监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确定合理的子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而确定合理子组的基本原则是子组内的波动应由随机因素导致,即子组内的变异应该是随机的,而不是由于特定的因素导致的。这样才能保证控制图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因此,选项D是正确的答案。选项A、B、C都不是确定合理子组的基本原则。80.在试验设计中,进行筛选试验时,一般选用几水平因子设计:A、2水平;B、根据实际条件选择;C、3水平;D、4水平;答案:A解析:答案解析:在筛选试验中,主要目的是快速确定哪些因子对响应变量有显著影响。2水平因子设计能够以较少的试验次数涵盖因子的主要效应,有效地筛选出关键因子。相比之下,3水平、4水平设计会增加试验次数和成本,而根据实际条件选择不够明确和通用。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答案。81.哪个是质量管理先驱休哈特的观点?A、取消工作定额,代之以领导职能强化B、单一的观测几乎不能构成客观决策的依据C、质量管理活动中重要的三个过程: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D、质量特征值偏离目标值导致质量损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管理先驱休哈特的观点。根据选项内容,可以排除选项C和D,因为这两个选项都是关于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而不是休哈特的观点。选项A虽然涉及到了领导职能的强化,但并没有直接涉及到休哈特的观点。因此,正确答案为B。休哈特认为,单一的观测几乎不能构成客观决策的依据,需要通过多个角度和多个方法来进行质量管理,以确保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进。这也是休哈特提出的“质量三角”理论的核心思想。82.为降低控制图虚报警的风险,将控制界限从3s提高至4s,会导致:A、a风险升高;B、没有影响;C、β风险升高;D、β风险降低;答案:C解析:将控制界限从3s提高到4s,会使判断过程更加严格,原本可能被判断为异常的点现在可能不被视为异常了,这样就会增加漏判的可能性,即β风险升高。A选项a风险一般与控制图的下限有关;B选项显然有影响;D选项说法错误。所以正确答案是C。83.从下面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长度分布明显右偏,不服从正态分布B、有25%的数据大于或等于15.099C、有95%的数据落在14.977至15.065之间D、有95%的数据落在14.957至15.053之间答案:B解析:从描述性统计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选项A:根据偏度值为1.608,可以判断长度分布明显右偏,但仅根据偏度值无法确定是否服从正态分布,需要进一步进行正态性检验。-选项B:四分位数Q3为15.099,表示有25%的数据大于或等于15.099,该选项正确。-选项C和选项D:根据置信区间的计算结果,95%的数据落在14.957至15.053之间,而不是选项C中的14.977至15.065之间。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B。84.关于实验设计中的混杂结构,意思为:()A、混杂了实验数据;B、主因子的影响可能与交互作用的影响混合在一起;C、一种因子组合的试验至少被重复做两次才会有混淆;D、三因子的交互作用不能被测量。答案:B解析:混杂结构是指实验设计中存在的一种情况,即主因子的影响可能与交互作用的影响混合在一起,从而影响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断。选项A错误,混杂结构并不是指混杂了实验数据;选项C错误,混杂结构并不是指一种因子组合的试验至少被重复做两次才会有混淆;选项D错误,混杂结构与因子的数量无关,三因子的交互作用可以被测量。因此,本题答案为B。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现行劳动合同法的缺陷与应对办法
- 电子发声器课程设计
- 电子光学 课程设计
- 2024新版个人借款合同范本精装版
- 电器账号运营策略研究报告
- 电商运营模式课程设计
- 电商学苑课程设计
- 《园林艺术漫谈》课件
- 电压逆变电路课程设计
- 电厂机组选型课程设计
-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全册分单元复习课件(共5个单元)
- 融合新闻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劳模王进喜》课件-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
- (2024年)部队战备教育教案x
- 人工成本的预算方案
- 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4 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丨岭南版
- 华为智慧供应链ISC 战略规划项目方案
- 环保型低能耗混凝土外加剂研发与应用
- 2024年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浙江省计算机二级MS考试题库(浓缩400题)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