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单项选择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区域B.区域规划C.区域开发D.区域发展
2.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的学科
A.经济增长B.区际关系C.区域资源D.政府管理
3.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
A.特殊规律B.模式C.一般规律D.历史
4.区域经济学是()相结合的产物
A.哲学与经济学B.地理学与经济学C.政治学与经济学D.管理学与经济学
5.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很强的边缘学科
A.基础性B.独立性C.复杂性D.应用性
6.经济区域一般以两种形式存在:同质区域和()
A.极化区域B.扩散区域C.行政区域D.自然区域
7.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企业B.政府C.企业与政府D.社会组织
8.区域经济是特定区域的经济活动和()的总和
A.社会活动B.政治活动C.文化活动D.经济关系
9.()在构筑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三个基石。
A.杜能B.胡佛C.韦伯D.赫特纳
10.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般包括()
A.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关系理论和区域经济应用工具
B.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政策
C.区域经济发展、区经济政策及区域经济关系
D.区域经济政策与区域经济关系
11.()出版了《区域科学导论》一书,标志着区域经济学的正式形成。
A.艾萨德B.杜能C.韦伯D.胡佛
12.经济地理学对区域的认识,按照赫特纳的观点,无非是在自然地理的基础上加上()
的因素
A.经济B.人类C.政治D.人类与经济
13.农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韦伯B.胡佛C.克里斯塔勒D.杜能
14.工业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杜能B.胡佛C.克里斯塔勒D.韦伯
15.运输区位论的提出者是()
A.杜能B.胡佛C.克里斯塔勒D.韦伯
16.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工业区位论的假设条件()
A.工业原料、燃料产地分布在特定的地点,并假设该地点为已知
B.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C.研究对象是一个均质的国家或特定地区
D.劳动力供给已知且不能流动,在工资率固定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是充裕的
17.中心地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能B.谢费尔C.克里斯塔勒D.韦伯
18.在农业区位论中,农业圈的第一个圈层主要()
A.生产薪材、木料B.生产鲜奶、蔬菜C.生产谷物、马铃薯、苜蓿D.放牧牛羊
19.在农业区位论中,农业圈的最外面的圈层主要()
A.生产薪材、木料B.生产鲜奶、蔬菜C.生产谷物、马铃薯、苜蓿D.放牧牛羊
20.杜能的农业圈层理论分为几个圈层()
A.4B.5C.6D.7
21.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认为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A.运费与劳动费B.运费、集聚与分散带来的利益
C.劳动费、集聚与分散带来的利益D.运费、劳动费、集聚与分散效益
22.胡佛在运输区位论中提出的运输成本由()构成
A.线路运营费用与劳动费用B.站场费用与劳动费用
C.线路运营费用与站场费用D.运输费用与损失
23.根据中心地理论,当k=3时为()原则
A.市场最优原则B.交通最优原则C.行政最优原则D.区位最优原则
24.根据中心地理论,当k=4时为()原则
A.市场最优原则B.交通最优原则C.行政最优原则D.区位最优原则
25.根据中心地理论,当k=7时为()原则
A.市场最优原则B.交通最优原则C.行政最优原则D.区位最优原则
26.埃德加•胡佛在构筑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时,提出了区域经济学的基石是()
A.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
B.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
C.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D.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生产的不完全可分性、产品与服务的不完全流动性
27.如果仅用原料指数来判断工厂区位的选择,当原料指数=1时,工厂区位布局在()
A.消费地B.自由区位C.原料地D.燃料地
28.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不同规模市场领地之间的数量关系由高级到低级为()
A.1,2,6,18,54,…。B.1,4,16,64,256,…。
C.1,7,49,343,・・・。D.1,3,9,27,81,…。
29.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不同规模市场领地之间的数量关系由高级到低级为()
A.1,2,6,18,54,…。B.1,4.16,64,2561…。
C.1,7,49,343,・・・。D.1,3,9,27,81,…。
30.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不同规模市场领地之间的数量关系由高级到低级为()
A.1,2,6,18,54,…。B.1,4,16,64,256,…。
C.1,7,49,343,…。D.1,3,9,27,81,・・・。
31、比较优势理论的渊源是()
A.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
B.弗农的工业生产生命周期阶段论
C.迈达尔的累积因果轮
D.厉以宁的梯度推进理论
32、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地带为辐射
的带状源,向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开而形成的辐射称为()
A.点辐射B.线辐射
C.面辐射D.跳跃式辐射
33.现代区域经济学的创始人是()
A.艾萨德B.胡佛
C.克鲁格曼D.克里塔勒斯
34.市场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不同级别的中心地之间从最高级到低级的数量关系为()
A.1,2,6,18,54,•B.1,3,12,48,192-0
C.1,6,42,294,2058,…。D.L3,9,27,81,…。
35.交通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不同级别的中心地之间从最高级到低级的数量关系为()
A.1,2,6,18,54,•B.1,3,12,48,192—0
C.1,6,42,294,2058,…。D.1,3,9,27,81,…。
36.行政原则下的中心地系统,不同级别的中心地之间从最高级到低级的数量关系为()
A.1,2,6,18,54,•B.1,3,12,48,192-0
C.1,6,42,294,2058,…。D.1,3,9,27,81,…。
37.学校对面的山西刀削面馆正常运营一天需要支付地租、水电气的等合计300元,原材
料费用400元,支付工人薪酬100元。假定每碗面条10元,且消费者一人每次购买一碗,
这家面馆的门槛人口是多少?()
A.60B.70C.80D.90
38.如果仅用原料指数来判断工厂区位的选择,当原料指数>1时,工厂区位布局在()
A.消费地B.自由区位C.原料地D.燃料地
39.如果仅用原料指数来判断工厂区位的选择,当原料指数<1时,工厂区位布局在()
A.消费地B.自由区位C.原料地D.燃料地
40.()因第一个研究区位问题而被尊为区位论,也就是产业布局学的鼻祖。
A.杜能B.胡佛C.克里斯塔勒D.韦伯
41.当服务人口=门槛人口时,经营者处于()的状态.
A.赢利B.保本C.亏本D.倒闭
42.当服务人口〉门槛入口时;经营者处于()的状态.
A.赢利B.保本C.亏本D.倒闭
43.当服务人口〈门槛人口时,经营者处于()的状态。
A.赢利B.保本C.亏本D.倒闭
44.下列哪个选项是经济学对区域的界定()
A.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
B.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
C.具有相同的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
D.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
的空间范围
45.下列哪个选项是地理学对区域的界定()
A.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
B.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
C.具有相同的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
D.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
的空间范围
46.下列哪个选项是政治学对区域的界定()
A.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
B.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
C.具有相同的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
D.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
的空间范围
47.下列哪个选项是社会学对区域的界定()
A.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
B.国家管理的行政单元
C.具有相同的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
D.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
的空间范围
48.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中,下列不是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的是()
A.资源储量B.运费C.劳动费D.集聚与分散效益
49.下列选项中属于经济区域的是()
A.长江三角洲B.可可西里C.撒哈拉沙漠D.月球
50.“离开茅台镇就生产不出茅台酒”,最主要的原因是()
A.自然禀赋的差异性B.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C.经济活动的极化性D.创新能力的部分排他性和竞争性
5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农业区位论的假设条件()
A.工业原料、燃料产地分布在特定的地点,并假设该地点为已知
B.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C.土质条件一样,到处都可耕种
D.矿山和食盐坑都在附近
52.下列哪个学派不属于区域经济学研究学派()
A.新古典经济学派B.新经济地理学派
C.区域政策学派D.区域管理学派
53.在农业区位论中,农业圈的第二个圈层主要()
A.生产薪材、木料B.生产鲜奶、蔬菜C.生产谷物、马铃薯、苜蓿D.放牧牛羊
54.()首先采用了牛顿万有引力的公式来模拟生产地与消费地的联系程度。
A.杜能B.谢费尔C.克里斯塔勒D.韦伯
55.()提出了贸易区边界区位理论。
A.杜能B.费特尔C.克里斯塔勒D.韦伯
56.()提出了市场竞争区位理论。
A.杜能B.帕兰德C.克里斯塔勒D.韦伯
57.下列哪位学者不是成本一一市场学派的代表人物。。
A.艾萨德B.克里斯塔勒C.俄林D.弗农
5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科技进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B、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不能鼓励大力发展经济
C、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不平衡没有制约作用
D、可持续发展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59.区域规划的主体是()
A.政府B.企业C.个人D.政府与企业
60.()是区内经济活动与区外经济活动联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A.城市B.卫星城镇C.乡村D.经济开发区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单项选择题2
1.自然资源是有人们发现的有—和有—的物质。(B)
A.用途利益B.用途价值C.用途规律D.价值规律
2.(B)是自然资源最根本的特点。
A.区域性B.稀缺性C.分散性D.选择性
3.自然资源利用的数量减少、依赖程度降低是一种(A)模式
A.少投入多产出、多利用少排放
B.多投入少产出、多利用少排放
C.少投入多产出、少利用多排放
D.多投入少产出、少利用多排放
4.从产业布局的传统要求来看,工业就近取得所需的原料和燃料,是。对第二
产业影响的最直接的体现。
A.自然资源B.自然环境C.劳动力D.科技
5.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C)
A,消除区域间贫富差异过分悬殊
B.保护资源与环境
C.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
D.给后人享受优美环境的权利
6.纯自然资源发展的特点是(B)
A.持续发展
B.大规模开发利用
C.一次性开发利用
D.小规模开发利用
7.一下哪个是资源的发展模式(C)
A.规模经济效益型
B.人力资源型
C.资源缺乏型
D.综合开发型
8.资源的(A)及时空组合特征决定了区域发展的方向
A.类型数量质量
B.类型质量可利用率
C.规模质量可利用率
D.规模质量可再生力
9.中国自然资源的消耗方式和程度属于(B)
A.高消耗高效益型
B.高消耗低收益型
C.高输出高收益性
D.高输出低收益型
10.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内
涵为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以谋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
这其中()是基础。
A.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B.经济发展C.社会发展D.科技进步
11.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内
涵为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以谋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维持新的平衡,
这其中()是基础,()是条件,()是目的。选项为(A)
A.资源和生态经济发展社会发展
B.资源和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
C.资源和生态社会发展经济发展
D.资源和环境社会发展经济发展
12.自然资源的特点为(A)
A.稀缺性和区域性
B.稀缺性和竞争性
C.竞争性和增值性
D.区域性和竞争性
13.采取(B)发展模式的区域资源禀赋条件肯定非常好,而且往往有着储量巨
大的一种或多种重栗的矿产资源。
A.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结合型
B.纯自然资源型
C.资源缺乏型
D.社会资源为主、自然资源为辅
14.以下哪位经济学家认识到资本的重要性(A)
A.马歇尔
B.罗默尔
C.舒尔茨
D.丹尼森
15.人力资源是指(D)
A.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和
B.具有特定知识的人口
C.具有特定的技能和专长的人
D.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16.具有内耗性特征的资源是(B)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矿产资源
D.一次性资源
17.如果人力资源得不到及时和适当的运用,个体所拥有人力资源的作用就会随
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甚至丧失,这体现了人力资源的(D)
A.能动性
B.再生性
C.持续性
D.时效性
18.人力资源的首要特征是(C)
A.时效性
B.持续性
C.能动性
D.内耗性
19.下列关于人力资本的说法正确的(B)
A.人力资本是一种通过投资于已有人力资源而形成的、以复杂劳动力为载体的
可变资本
B.人力资本的核心是对资本进行开发和利用
C.人、财、物的因素在该模式中占极为重要的地位
D.该模式的运行与操作都是围绕财力为中心运行的
20.区域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是(C)
A.自然资源的开采
B.科学技术的进步
C.人力资源的开发
D.社会制度的进步
21.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是()
A.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较具有累积性特征
B.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较具有递增性特征
C.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较具有折旧性特征
D.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比较具有创新性特征
22.下列关于人力资源能动性的说法正确的是(B)
A.人口发展
B.自我强化
C.消极劳动
D.创新精神
23.以下说法中对人力资源的描述错误的是(C)
A.研究人力资源,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人力
B.人力的最基本方面包括体质和智力
C.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和
D.体力、智力、知识、技能的不同结合,形成了人力资源的丰富内容
24.以下关于人力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某种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
B.人力资源即是人力资本
C.人力资源又称为劳动力资源
D.人力资源的概念,也用于部门和企业
25.关于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说法正确的是(A)
A.人力资本运营
B.生产+销售型运营
C.集中化多元运营
D.传统产业运营
26.以下关于人力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以人为本
B.人力资源开发
C.私人产权的完善
D.人力资本运营
27.知识的“溢出效应”是以下谁提出来的(C)
A.内尔森
B.马歇尔
C.罗默尔
D.哈罗德和多马
28.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干中学”理论
A.哈罗德
B.多马
C.阿罗
D.罗默尔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社会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力和物力
B.作为知识的载体介入生产过程的是人力资本
C.人力资源的运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
D.人力资本运营是区域经济的基本经营模式
30.当一个区域选择()的发展模式时,其产权安排中的合资、合作形式将占很
大的比重。
A、外向型
B、内向型
C、自给自足型
D、外向型与内向型兼并
31.构成制度安排的中心内容是(A)
A、交易成本问题
B、市场组织理论
C、治理结构理论
D、产权理论
32.区域经济制度环境的塑造,中心是(C)
A、处理好私有产权与公共产权的关系
B、处理好私有产权
C、处理好公共产权
D、处理好集体产权
33.制度环境的核心内容是(A)
A、产权理论
B、市场组织理论
C、治理结构理论
D、经济理论
34.制度经济学的客观经济部分主要有两方面内容,它们是(D)
A、产权安排和制度安排
B、区域安排和制度安排
C、市场组织与制度环境
D、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
35.区域集团不包括以下哪一个(B)
A、区域卖方集团
B、区域经济合作集团
C、区域买方集团
D、区域混合集团
36.造成交易成本上升的原因是(D)
A、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B、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C、区域间国家间的反垄断竞争
D、区域垄断与反垄断的竞争
37.当一个区域选择()的发展模式时,其产权安排中的国有、私营形式将占很
大的比重。
A、外向型
B、内向型
C、自给自足型
D、外向型与内向型兼并
38.影响交易成本的区域性的原因不包括(D)
A、区域垄断及其竞争
B、区域集团形成及其竞争
C、区域间地方政府及其竞争
D、区域间企业的竞争
39.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核心是(A)
A、交易成本最小化
B、交易利润最大化
C、交易方式合理化
D、交易对象多元化
40.下列不是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要求的是()o
A、产权安排要有利于经济发展
B、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发展模式相适应
C、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产业结构相适应
D、产权安排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41.区域经济学借助的是制度经济学的(C)o
A、微观经济部分
B、主观经济部分
C、客观经济部分
D、宏观经济部分
42.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B)
A.使用清洁能源技术
B.资源合理利用
C.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D.解决环境问题
43.下列不属于中国区域资源战略的是(A)
A.实现由资源型经济过渡到技术型经济
B.正确处理生存与发展的关系
C.解决好人口的问题
D.把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视为密不可分的以人为中心的复合系统
44.保护资源不被破坏或少被破坏最有效的手段是(C)
A.建立完善的资源政策体系
B.建立完善的资源法律体系
C.建立完善的资源价格体系
D.建立完善的资源开发规划
4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重点是:(A)
A.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B.注重农业的发展
C.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D.消除贫困
46.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点是(B)
A.节约资源与能源
B.消除贫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C.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D.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47.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是(C)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
C.解决好人口问题
D.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
48.我国的资源政策不包括:(D)
A.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C.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D.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49.在全国经济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较高
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
全国人均水平。这样的区域被称为(B)。
A.经济特区
B.区域经济核心区
C.区域经济外围区
D.新产业区
50.对任何一个大国而言,减少贸易利益冲突的根本途径是(A)o
A.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B.加强行政控制
C.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增长
D.加强税收调节
51.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纲要强调了年远景规划纲要强调了东西
部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加大了政策力度,主要加大了(C)的力度。
A.工资补贴
B.税收减免
C.转移支付
D.价格调整
52.经济结构的核心部分是(A)
A.产业结构
B.收入分配结构
C.技术结构
D.职业结构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单项选择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区域开发理论是以(A)为基础的、具有更大实用价值的应用理论。
A.区域经济增长理论B.区域经济发展理论C.均衡增长理论D;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2.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不包括(D)
A.增长极模式B.发展轴模式C.网络型模式D.全面开发模式
3.对区域经济开发描述正确的是(B)
A.是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区域经济的过程
B.是指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经济的过程
C.是指人类运用各种技术对区域的开发利用
D.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
4.一个产业部门也如同一个人一样,要经历从问世到衰亡的全过程,那么处于衰退阶段的部
门是(D)
A.发展部门B.成长部门C.成熟部门D.衰退部门
5.产业部门的转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最主要的因素是(A)
A.资本收益率和工资率B.基础设施C.管理制度D.区域文化
6.区域内部各部门的发展,都在经历一个(B)的过程,各个区域产业结构中的部门构成不
同,反映出的区域空间发展水平也就不同。
A.发展、成熟、衰老B.创新、发展、成熟、衰老
C.形成、稳定、发展、繁荣D.形成、稳定、发展、衰老
7.为了防止资源性的衰退的过程早到来,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预防,下列做法错误的是(C)
A.尽量节约资源,开发耐用、无污染的新能源
B.适时调整产业结构
C.不考虑一切因素,大力发展工业,以经济利益为重
D.由于环境恶化而影响经济发展,迫切需要从发达地区转入新的生产技术,改善生产环境
8.环境恶化会引起区域经济发展的停滞和衰退,为了防止环境性衰退的方法是(A)
A.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B.采取先污染后治理的措施
C.制定可行的防止措施,并监督执行D.引进外国技术,并在国内运行
9.通过产业梯度转移来调整地区经济结构的意义不包括(D)
A.对落后地区来说,其目的是接收先进产业,提高经济结构水平
B.对先进地区来说,其目的是淘汰衰退产业,改变要素投入方向
C.由于比较利益原则的作用,对于落后地区来说,相对适用且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将从先
进地区转移到落后地区,成为提升落后地区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
D.在任何情况下产业梯度转移都能提高落后和先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10.判定产业部门的兴旺或衰退有两种方法,其中一种来自于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对
各工业部门进行评分,得分在7—10分者,称为(A)
A.兴旺部门B.停滞部门C.衰退部门D.成长部门
11.区域经济增长依靠要素的投入,但要素投入必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才能够获得产值的
增长,如果主导部门和与之相关的其他部门在区域内己经形成,要使经济继续增长,应该采
取的措施是(B)
A.将投入从生产率高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低的部门
B.将投入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
C.加大对生产率高和生产率低的部门的投入
D.减少对生产率高和生产率低的部门的投入
12.对于区域开发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区域开发包括开发模式构建、产业部门更替和产业部门间转移
B.区域开发其开发具有时效性以及它的开发行动具有综合性
C.区域开发要达到区域内一城一地的点滴增长,而不是普遍增长
D.区域开发有明确的主体,这个主体自始至终都控制着开发过程
13.区域内部产业部门的更替,就是(A),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的产出.
A.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兴旺部门
B.把区域经济要素从发展部门转到成长部门
C.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到成熟部门
D.把区域经济要素从成长部门转到成熟部门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区域经济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B.作为发达区域,其所拥有的产业平均的分布于产业部门发展的四个阶段当中
C.在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模型当中,区域经济增长取决于区域资本和劳动的投入
D.不断开拓创新部门,淘汰衰退部门,已成为发达区域的必不可少的行动
15.(A)是发展轴的成长结果及其演化的最后形式
A.经济网络B.主导部门C.经济产业部门D.增长极
16.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不包括(B)。
A.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B.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C.资源配置趋向合理,地区优势得以发挥
D.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17.随着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革,在竞争中运用市场机制,以(D)来配置资源。
A.政府调控B.企业C.个人自由D.市场调节
18.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内容(B)。
A.是把资源放到不同的地方B.是地区经济发展的资源要素在不同区域的组合
C.是把生活物资分发到每家每户D.按劳分配
19.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将使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趋于加快,发展水平趋于均衡(C)。
A.发展目标趋于更大B.发展层次趋于更高
C.发展机会趋于均等D.发展市场趋于广阔
20.市场越是(D)的地区,区域间的贸易不但越频繁,而且数额也越大。
A.狭小B.落后C.闭塞D.发达
21.改革开放以前,我们以平衡发展为目标,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是经济机制,因而导致了
资源(A)»
A.大规模西倾B.大量浪费C.大规模东移D.合理利用
22.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采取了以不平衡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主要动力机制,导致资源向
(B)集中。
A.国外B.东部沿海地区C.西部地区D.中部地区
23.以(C)为主要动力机制的资源配置模式,有利于提高各地区的积极性。
A.科技B.人才C.市场D.资源
24.东部各省主要利用(B),吸引国内投资者和外资。
A.专业的人才
B.区位优势和原有的生产条件、技术、较为成熟的市场和较高的市场回报率
C.自然资源
D.低廉的劳动力资源
25.中西部各省区利用(A),吸引国内投资者和外资。
A.自然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B.发达的科技
C.专业的人才D.广阔的市场
26.以下哪一个不是西部大开发的四项工程中的内容(D)。
A.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B.南水北调C.种草植树D.规划经济圈
27.内地的对外开放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不包括(A)。
A.鼓励内地廉价劳动力转向国外B.继续扩大沿江开放的规模
C.给予沿江开放城市更多的优惠D.巩固沿江开放的成绩,上水平,上规模
28.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为(C)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区域贸易将会更快发展,区域关系
将更紧密。
A.人们之间的交流B.技术的创新C.区域经济发展D.社会稳定
29.我们用(C)指数的变化来观察中国经济增长的轨迹。
A.国民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净值C.国内生产总值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0.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增长
A,社会总财富
B,人口数量的控制
C,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D,产品需求量
正确答案A
31.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序列过程,以下不属于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经济周期的是()
A,基钦周期B,马尔萨斯周期C,朱格拉周期D,库兹涅茨周期
正确答案B
32.区域经济的生产要素不包括()
A,资本B,劳动力C,技术D,资源
正确答案D
33.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其本身的特点不包括()
A,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B,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
C,最终产品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
D,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正确答案C
34.贫困恶性循环理论是()提出的。
A,纳克斯
B,赖宾斯坦
C,纳尔逊
D,罗丹
正确答案A
35.非均衡增长与均衡增长的区别,就在于认为由于落后地区()有限,不可能大规模地投
向所有部门,而只能集中起来投入到几类有带动性的部门,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解决资本不足
的问题。
A,资本B,生产技术C,劳动力D,资源
正确答案A
36.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了连锁概念,其中不包括()
A,前向关联效应
B,后向关联效应
C,收益效应
D,旁侧关联效应
正确答案C
37.均衡与非均衡增长理论,产生了新的发展理论,其中不包括。
A,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
B,收益递增与经济增长理论
C,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
D,前向与后向关联增长理论
正确答案D
3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的观点认为,经济增长就是生产要素从效率低得部门向效率高的部门
转移
B,高效率仅仅指向发达地区
C,不发达地区在任何发展时段,都不会获得比发达地区高得多的效率
D,原材料.,资本,技术,劳动的供给都必定不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需求
正确答案A
3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中间产品投入比重的增长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趋势
B,均衡增长理论只包括对低水平均衡的描述
C,均衡增长理论与非均衡增长理论是区域经济增长采取的理论依据
D,区域经济增长还可以具体化为各地区的增长,在一定时期,可能某个或几个地区增长速度
很快,成为带动性的先行地区,从而使区域经济获得整体上的增长
正确答案B
40.新古典主义的增长模板为区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起点,其中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的结
果不包括()的作用
A,资本积累
B,劳动力增加
C,技术变化
D,资源丰富
正确答案D
41.区域经济的非均衡是指,区域之间发展的参差不齐的状态,属于()科学的范畴
A,空间
B,时间
C,地点
D,经济学
正确答案A
42.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应当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中,总量增长等于
()
A,各区域增长之和
B,要素投入增长
C,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D,区域经济增长
正确答案A
43.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应当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中,区域经济增长
是由要素投入增长和()决定的
A,各区域增长之和
B,收益递增经济增长
C,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D,区域经济增长
正确答案C
44.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其本身的特点不包括()
A,要素投入的驱动机制
B,产业部门增长的拉动机制
C,最终产品投入的拉动和驱动机制
D,先行地区增长的拉动机制
正确答案C
45.新古典主义的增长模板为区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起点,其中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的结
果不包括()的作用
A.资本积累
B.劳动力增加
C.技术变化
D.资源丰富
正确答案D
46.区域经济的非均衡是指,区域之间发展的参差不齐的状态,属于()科学的范畴
A,空间
B,时间
C,地点
D,经济学
正确答案A
47.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应当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中,总量增长等于
()
A,各区域增长之和
B,要素投入增长
C,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D,区域经济增长
正确答案A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单项选择题4
1.钱纳里将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其中关键性的第四个阶段是(B)
A.工业化初级阶段B.工业化中期阶段
C.后工业化社会D.现代化社会
2.下列不属于第三产业所包含的部门是(D)
A.流通部门B.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
C.为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D,农业部门
3.三次产业演变规律指出:在整个工业化时期,处于决定性地位的是(B)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D.以上都不是
4.著名的霍夫曼定理指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A)的。
A.下降B.不变
C.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5.一个专业化部门要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区位商的q值必须是(A)。
A.大于2B.小于2
C.等于2D.都不对
6.深加工过程是指:在工业结构中深加工工业的比重不断(C)。
A.下降B.不变
C,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
7.标志着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过渡的是(B)。
A.深加工花过程B.技术集约化过程
C.重工业化过程D.管理现代化过程
8.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是()
A人均GDP增加B人均GNP增加
C工人收入增加D人们储蓄增加
答案:A
9.经济增长:“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这说明()
A经济增长发展的越快越好
B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经济速度低了,经济就会停止
C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为提高人民水平,经济增长必须保持长
期较快发展
D一个国家和地区,如果不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就会变成“落后就要被挨打”的局面
答案:C
10.“制造业比农业进而商业比制造业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这种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
由底收入部门向高收入部门转移”,这是谁的观点()
A克拉克B配第C库兹涅茨D霍夫曼
答案:B
11.什么是区域产业结构()
A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经济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B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地区主导产业和辅导产业的关系
C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经济活动的分布结构
D区域产业结构是指特定区域内各个产业的经济活动关系
答案:A
12.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是(C)
A教育水平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B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C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
D社会制度的改革和进步
13.我国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哪一个阶段(B)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工业化后期阶段
D后工业化社会
14.地区部门化的判定指标(D)
A工业总产值
B专业化水平
C关联度
D区位商
15.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是(B)
A产业升级
B技术进步
C消费结构转变
D市场结构转变
16.第二产业的基本特征是(A)
A大规模集约化生产
B劳动密集型生产
C技术密集型生产
D知识密集型生产
17.三次产业的划分提出者是(A)
A科林.克拉克
B威廉.配第
C西蒙.库兹涅茨
D亚当.斯密
18.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A)
A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B各产业的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
C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D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19.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是:(D)
A.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B.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工业化水平的提高D.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20.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A)
A.主导产业升级B.制度创新
C.技术的进步D.生产组织方式的进步
21.(C)的普遍实现,标志着工业社会将向后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过渡。
A.重工业化过程B.轻工业化过程
C.制造业内部技术集约化过程D.城市化过程
22.影响恩格尔系数的主要因素是:(A)
A.居民收入B.消费支出
C.生活水平D.价格水平
23.国内生产总值在产业结构间的比重分配发生变化的基本原因是消费结构和(C)的变化。
A.产业结构B.技术进步
C.市场结构D.技术结构特征
24.第二产业的基本特征是:(C)
A.技术进步B.提高劳动效率
C.大规模集约化生产D.工业化
25.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34个准工业国的经济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
济的发展都会规律地经过()阶段,从任何一个发展阶段向更高一个阶段的跃进都是通
过产业结构转化来的。
A.3个B.4个C.5个D.6个
26.各产业的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是决定产业结构变动的()
A.第二因素B.基本动因C.主要动力D.第一因素
27.霍夫曼认为,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系数是的。()
A.递增B.递减C.先递增后递减D.先递减后递增
28.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中,第一产业农业包括()
A.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B.制造业种植业林业渔业
C.种植业林业采掘业牧业
D.制造业采掘业牧业渔业
29.人们将食物支出与消费品总支出的比值称为恩格尔系数,并以此判断生活水平的高低。
在联合国颁布的恩格尔系数分级40%~50%是()
A.最富裕B.小康C.温饱D.富裕
30.研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从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入手,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是其主导
产业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A本地区经济发展阶段B本地区人均储蓄
C本地区消费水平D本地区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
31.在下列经济合作中属于水平性经济合作的是()
A棉花生产企业与纺织厂的合作B为汽车总装厂生产零部件的加工企业
C南南合作D东西合作
32.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是()
A科技进步B人力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C第三产业的高速增长D政策的改善与优化
33.在城镇体系建设中,城市的基础是()
A最大的城市B大城市
C中等城市D小城市
34.对地区的国有企业进行()是国有企业改革中改变增长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区域经济学应
用的具体行动。
A资产重组B产权改革
C信息化改造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35.()直接决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是反映区域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
指标
A区域基础设施相对量B区域基础设施绝对量
C区域基础设施结构D区域基础设施质量
36.弹性系数是如何变化()
A.弹性系数小于1,则认为是富有弹性
B.弹性系数等于1,则认为富有弹性
C.弹性系数大于1,则认为是富有弹性
D.弹性系数无论大小,无变化
37.《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是谁的作品()
A.西蒙库兹涅茨B.威廉配第
C.科林克拉克D.霍夫曼
38.制造业内部结构转换中工业化初期最重要的工业资源是()
A.资金B.劳动力C.土地D.技术
39.如何判断一个产业与其他产业技术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
A.霍夫曼系数
B.配第-克拉克定律
C.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D.收入弹性系数
40.被誉为无形财富的是()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二和第三产业
41.主导产业是代表地区经济的形象,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水平,因
此,下列不属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
A.选择先进的技术武装主导产业
B.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地区主导产业发展的载体
C.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幼小产业进行扶持
D选择与大公司合作,努力开发
42.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应该以()为基础前提
A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B.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C.地区专业化D.充分利用地区资源
答案:C
43.第二产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A.重工业发达B.生产效率高C.技术水平很高D.大规模集约化生产
44.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则恩格尔系数将()
A.下降B.上升C.上下浮动D.不变
45.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条件是()
A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
B人均GDP的提高
C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D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答案:D产业结构的升级都是以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为前提条件的,技术层次更高的产业
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46.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是()
A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
B人均GDP的发展水平
C区域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
D城市化的发展水平
答案:A产业结构的变动和升级是划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
47.后工业化社会的主要特征是()
A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
B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C第三产业开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
D重化工业迅速发展
答案:B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是后工业化社会时期的主要特征。
48.保险业在第三产业的具体层次划分中属于
A第一层次
B第二层次
C第三层次
D第四层次
49.在区域经济学中,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构成地区专业化部门的标准是
A该地区该部门的产值
B该地区该部门在区域GDP中的比重
C该地区该部门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
重
D该产业的区位优势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单项选择题5
1.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D)
A.市场因素B.竞争因素
C.原材料运输费因素D.以上都是
2.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有(C)
A.利益驱动机制B.市场调控机制
C.资源分配机制D.宏观调控机制
3.地域的环境容量不取决于(C)
A.资源要素B.管理要素
C.劳动力要素D.基础设施要素
4.一群企业聚集在一个地域的优点有(D)
A.加快信息传递B.减少管理成本
C.增加企业效益D.以上都是
5.实现产业布局的地域合理规模,既是企业的自主选择,也是政府部门的规划决策,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A)来调整。
A.区域产业政策B.聚集的企业
C.劳动力的分布D.资源的分配
6.从产业的组成分类来看,我国的新产业区不包括(A)
A.生态园区B.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C.新工业区D.现代农业园区
7.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特点(B)
A.远离市场B.有优良的投资软环境
C.分散性D.远离科研机构和大学
8.地域合理规模的评价标准不包括(C)
A.地区产业结构是否最优B.社会效益是否最大
C.个人利益是否最大D.企业经济效益是否最好
9.产业集群的概念是由(A)提出来的
A.迈克尔.波特B.廖什
C.韦伯D.胡佛
10.聚集过度不会带来哪种弊病(B)
A.劳动力价格上涨B.产品销售量高
C企业经济利益低下D.环境污染
11.目前世界上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区有(D)
A.美国的硅谷B.德国的慕尼黑
C.日本的筑波科学城D.以上都是
12.预测电子商务产值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未来将会大幅度提升是因为(D)的增多。
A.劳动力B.消费水平
C.能源D.无指向性产业
13.在我国浙江省,一个县或几个乡镇聚集起数百或上千家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这种小企
业集群的生命力远远超过了大企业的原因是(B)
A.劳动力丰富B.集群小企业的带动力强
C.资源丰富D.人口素质高
14.下面那个因素不是在区位分析的基础上,区位理论对于区位选择的标准(A)
A.环境优美B.成本最低C.市场份额最大D.聚集效益
15.下面哪项不是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C)
A.自然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C.市场规模D.科技因素
16.在工业社会,处于资源经济时代,资源的有效供给决定着企业的命脉,而在知识经济时
代,自然资源不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需要,产业发展需要更多的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包括
资金,制度、劳动力、文化、管理等)。因此,在有限的自然资源衰退和减少的同时,智力
资源和社会资源变的更加丰富,(A)的自由度更大。
A.企业区位选择B.企业发展前景C.企业市场选择D.企业环境
17.(D)的数量是产业进行区位选择的必要条件
A.留守儿童B.外出务工人员C.相关产业D.劳动力
18.(A)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A.资金因素B.市场因素C.科技因素D.人才因素
19.市场因素的集中表现是(A)成为产业区位选择的首要地
A.消费区B.住宅区C.旅游区D.商业区
20.消费区第三产业的布局,可以依照(A)的原则来布局
A.中心地理论B.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案例讲述
- 2023年庆阳华池县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笔试真题
- 2023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年烷基单乙醇酰胺及其醚衍生物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3年甘肃临夏七医院社会招聘员工笔试真题
- 白蚁治理维护方案
- 2024年私人轿车项目规划申请报告范文
- 2024年基础软件设计服务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3年百色市右江区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笔试真题
- 白描花鸟课程设计
- 工程设计资质专业人员专业对照表
- 小升初个人简历模板下载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动点专题讲义
- 立式机组轴线调整及瓦间隙计算
- 数字媒体艺术与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书
- 水泥池清淤施工方案怎么写
- 幼儿园晨检记录表模板
- OSA患者围术期管理的专家共识
- 第8课认识tcp-ip 课件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特色化专业建设方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 河北省沧衡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