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谈国学经典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摘要】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经典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这些国学经典,不仅可以让学生们增长见识,获得高尚情操的熏陶,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教学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关注国学经典,不仅能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还能体味中国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韵味。然而目前我们对国学经典的学习大多停留在语文教材范围内,而且经典教育大多变成了经典背诵。如何拓宽国学经典的学习内容,改变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单一性呢?近两年来本人就此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摸索,下面就如何将国学经典融入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一、重视课前活动,让学生亲近国学经典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精美华章,涵盖方方面面。怎样让学生感知而又不花费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呢?首先,为学生创造朗诵的氛围。学校为了提升校园文化氛围,精心组织了国学经典特色活动。校园内利用文化墙、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古诗文佳句,如关于学习方面的会学“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勤学“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善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博学“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让学生在有意无意之间感受经典文化魅力,端正学习态度,乐于学习。班级内更是利用大课间活动让学生朗读经典佳作,如孟母的“三迁择邻”、“断机教子”体会天下父母的良苦用心。其次,抓住课前几分钟的演讲。学生可以讲些经典故事、人文历史、古典诗词等等。例如,一名男生对地方文化大禹治水的历史非常感兴趣,课前积极查阅书籍资料,准备的相当充分,课上的演讲也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学生们突然间觉得原来涂山上的系马石、卧仙石、望夫石等竟如此充满诗意与文化。内心顿时对涂山的历史文化底蕴产生浓厚的兴趣,更为我们怀远历史上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这样一来,既可以节约课堂时间,又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了解到更多的国学经典。第三、优秀的国学经典文章意存高远,让学生经常阅读,书写经典,能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美学底蕴。我校师生每天坚持诵读,并在每天的午读课中安排了十分钟的书写经典时间,让学生在亲近母语的过程中,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审美意识、人格品质等方面都得到丰富和完善,人也变得更有活力和创造力。一系列的活动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定会在掌握大量优秀国学经典作品的同时,接受祖国经典传统文化的熏陶,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必能极大地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注重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学生熟知的国学经典导入课堂教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教朱自清的《春》这课时,我用图片展示春季美景,让学生回想有关春的诗词。学生们侃侃而谈,“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样的诗句让学生对春的特点一目了然,更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再如《端午日》的教学,学生可能知道这个节日会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对于节日的由来就可能不是特别清楚,那么在导入时我采用讲屈原的爱国故事开始。学生就会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端午节的由来将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对文章的分析,学生有时可能会因为知识的局限难以深入探究,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及时在课堂上补充资料,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学生肯定觉得眼前一亮,既会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又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主旨,这样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比如教学《始终眷恋着祖国》时,涉及爱国情怀的表达方式,因为学生生活在优越的条件下,理解起来有点困难。这时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人或一件事来帮助他们理解,道理不言而喻,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明白道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如岳飞一生精忠报国,千古传诵的经典《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表达了岳飞的卫国之情,他恨不得把敌军个个歼灭,吃他们的肉,喝他们的血,对祖国失去大好河山而感到惋惜。学生在诵读中,深深体会到:我们作为祖国的新一代,做事应当像岳飞一样从大角度来思考,努力为祖国发展做出贡献。在教学挚爱亲情单元时,我们可以举一些历史上经典的文章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感受父母对孩子浓浓的爱。例如窦燕山积善行德,以身作则,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培养出五子成才的故事;战国时候,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母亲为了他能受到好的教育,三次搬家的故事;还有千古名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此类的经典故事和诗词教育效果绝非普通的说教可比,而且更容易触动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深深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三、利用专题活动,深入了解国学经典平时的教学,国学经典涉及的还是比较少的,要想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可以通过专题活动来系统的学习。由于课本没有提供素材,这就需要师生精心准备专题活动的资料。为此学生自发组建了国学兴趣小组,课下更是积极从校图书馆、互联网等渠道来收集专题资料。活动开展时,我要求学生踊跃参与,发扬创新精神。《古典诗词》专题活动,我采用指定内容背诵、接龙赛、抢答等形式来进行,学生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经典故事》版块,学生们主要采用表演的方式来演绎。如传统经典《三顾茅庐》由于课前师生共同收集资料,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了讨论交流。演出相当成功,仿佛把我们带回了三国时代,重温了一遍历史。《对联世界》专题时,可以让学生观看这方面的视频,直观形象,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下获得新知。不管怎样,设计不同的专题活动,我力求出新,改变传统枯燥无味的讲解,让其为语文课堂教学服务,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整个教学效果来看,文化传播功能明显,学生也乐于接受。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深化推广国学经典为了进一步深化推广国学经典,吸引更多的学生学经典、读经典,我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一:在我们传统的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采取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传统节日系列专场演出等。通过认真挖掘传统节日的民族文化内涵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这样国学经典与传统节日就能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活动二:我们借鉴了央视一套《中国诗词大会》回答问题的形式展开活动。入选的诗词全部出自中小学课本,涉及豪放、婉约、咏物、咏史、田园、边塞等各个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传统文化主题,题目中既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豪迈,也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婉约。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带领学生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三:为了使语文课真正地活起来,我和学生商讨将课文中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学艺术形象地展现在舞台上,形式可以是小歌剧、小话剧、小品等。它新颖的形式增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将抽象的文学变为直观的形象也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质量,同时课本剧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也促进了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寓教于乐。总而言之,国学经典内容广泛,博大精深,学习起来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我深信学生们学习国学经典优秀篇章,不仅能使他们长大后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对社会和人类更有关怀的人,而且能使他们在学习中更富于联想和直观的能力,为他们点燃智慧的明灯,让他们获得更为突出的成就。参考文献: [1]顾晓燕.回顾国学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饮料分销代理合同
- 2025销售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公司服装供货合同
- 2025维修合同 设备维修合同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附加协议
- 瓷砖销售类劳动合同协议
- 班干部任职合同协议
- 病人护理中介合同协议
- 电力作业人员合同协议
- 皮卡配件供货合同协议
- 非洲自然灾害
- 2023诗词大会知识竞赛200题题库(含答案)
- TL226 大众试验测试标准
- 2023借款协议书Word模板
- 生产设备拆除工程施工方案
- (完整版)年产3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 无障碍公共设施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综合考复习题
- 石家庄市存量房买卖合同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教学设计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 自来水厂调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