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教案_第1页
教学系统设计教案_第2页
教学系统设计教案_第3页
教学系统设计教案_第4页
教学系统设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6-绪论一、本课程的学习目标: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初步具有应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能够独立完成从需求分析到成果评估的一系列操作,并结合相关技能最终完成一个教学设计产品。二、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含义:教学设计是什么?历史: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地位、目的、意义、特征、性质、层次:教学设计能做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设计要素: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实践领域:以“教”为主的设计、以“学”为主的设计、双主型设计、BlendedLearning第1章教学系统设计概述本章学习目标: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任务、特点及意义了解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层次及其应用领域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设计的定义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过程:引课: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为什么要提出教学系统设计?怎么产生的?A、回忆AECT’94定义教育技术〔instructionaltechnology〕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很容易看出,该定义有很明确的结构:研究对象是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研究任务是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研究形态是理论和实践。AECT’94教育技术定义在我国教育技术学界影响非常广泛,其存在的隐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不可低估:〔1〕该定义是典型的“无的放矢”。研读这一定义,你知道它“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何而做”,更无法清晰地把握它所追求或表达的终极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什么。〔2〕该定义在实践中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就事论事,局限于局部或部分,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行为意识链”,使得研究和实践流于形式或相互孤立。〔3〕该定义对教育技术本身要致力追求的教育目的或教育价值的漠视,很容易导致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失去宏观的引导和效果评价的参照,弱化至关重要的反思意识,进而影响教育技术体系的建立。B、目前教育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最缺乏的是设计素养。这种缺乏包括:〔1〕对未来前景的预测和规划〔2〕找准真正的问题〔3〕创造真正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知识工具和学习环境等〔4〕为解决问题探索多种备选对策〔5〕用综合系统的思想构建问题解决模型〔6〕使问题设计具有独创性和可操作性〔7〕真正以人为本,走人性化设计之路〔8〕追求更好,不断完善设计思想与方法C、从学科发展背景系统方法的应用(20世纪50年代)系统方法的教学应用(20世纪60年代末)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因此教学系统设计就应运而生了。1.1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一、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跨学科的(多理论、技术支持)、独立的、实践性强的学科,可从多种角度进行界定:加涅: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事件;而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1992)是系统计划或规划教学的过程肯普: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它们的方法步骤,然后评价教学成果的系统计划过程。(1994)系统过程史密斯: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化成对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1999)理论转化成计划梅瑞尔: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是建立在教学科学这一坚实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可以被认为是科学的技术(Science-BasedTechnology),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创设和开发促进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1996)创设和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的技术帕顿:教学设计是设计科学大家庭的一员,设计科学各成员的共同特征是用科学原理及应用来满足人的需要,因此,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1989)是教学的设计科学乌美娜: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1994)从系统特征上分析何克抗: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2001年)原理-转化-计划李龙: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正确方案,使教学效果到达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从而使教学效果到达优化。你同意哪一种观点?教学系统设计(InstructionalSystemDesign,简称ISD)也称作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简称ID),是以传播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正确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二、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总结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方法论基础:系统科学。依据:学习需求分析。(逻辑起点)任务:提出解决问题的最正确设计方案。内涵: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目的:教学效果到达优化。学科性质: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性、桥梁性设计科学。基本特征:理论指导,系统思考;创设环境,优化过程;应用技术,提高绩效。1.2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历史设想萌芽(20世纪初):杜威、桑代克提出了建立一门连接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学科”(LinkingScience);二战激发:二战中应用、研究(39-45);教学实践:斯金纳程序教学运动(50-60);卫星激发:美国率先进行了教育改革;形成:加涅等研究,系统思考(60年代末);完善:认知心理学的研究(70年代):发展:电脑及网络的应用(80后)1.3教学系统设计的本质特征有三种理解的角度:一、教学的视角关于何李之争教学论与教学系统设计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不同两门学科的理论基础不同二、系统的视角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多媒体课件中的各种素材、课堂教学的要素等级制:系统的相对性:瑞士钟表商的故事《比奥斯和梅克豪斯》启发:模块化思想。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目标控制与环境相互作用:开放的思想平衡:稳定与自我维持:自学系统变化和适应性:个人的发展系统等同终结:“条条大道通罗马”,从不同的条件和不同的起点实现最终结果。教育技术的后现代观。系统的四大要素:客体、属性、内部关系、环境教学系统:层次与环境三、设计的视角Design:BelaH.Banathy强调,进入90年代以来,发展设计文化是社会进步的主要发展指向。对教育领域来说,这种发展指向有两方面的启示:第一是通过学习怎样设计,教育领域担负起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的学习系统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任务。第二是通过应答设计资源、组织和计划的挑战任务,构建设计文化。这种文化的构建,需要教育领域的教育者、培训者,儿童和青年,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学系统设计的本质特征总结系统性:系统思考,整体规划;技术性:系统分析技术(需求、内容、学习者);策略优化技术(策略制定、媒体选择);评价调控技术(形成、总结性评价反馈);理论性:设计科学、教学理论指导创造性:理论只有创造性地应用才有价值(教学的复杂性和差异性)计划性:依据一定模式进行设计;创新性: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具体性:面对教学实际,发现、分析、规划、解决、反思评价;反思性:系统渐近优化,建立有效机制;实践性:实践中学习提高;艺术性:教学是科学艺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但科学性是前提基础。1.4教学系统设计的意义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运用指导实践;实践充实完善升华理论,互激教师专业化,教学科研;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交流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的培养:设计过程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的思维方法、态度、创新能力具有迁移性;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专业化表达;有利于教育技术科学的深化:发展理论。学科性质、层次和应用领域一、学科性质应用性、桥梁性科学:多学科理论、理念、技术、方法的创新应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找到渐近目标的最正确问题解决方案是一门设计学科:科学、艺术、问题、决策、创新规定性理论科学:描述性理论提示客观规律;规定性理论在于遵循规律,关注策略二、教学系统设计的三个层次三、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领域应用领域的实例分析〔1〕课堂教学技术的运用:课例设计1——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课例设计2——生物课堂中主体参与教学设计案例实验系统——初中物理仿真实验室〔2〕网络课程〔课件〕设计:《教育电视节目制作系统》网络课程设计案例〔3〕企业培训设计:方案设计、教材设计、课程开发、系统设计例如:诺基亚职工培训体系〔傲姿时代:://oztime〕、南方航空公司e-learning培训体系设计因此,我们说: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本章内容回忆:1、什么是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中问题,寻找最正确解决方案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教学中的问题”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中发现的问题,2、教学系统设计的学科性质: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设计科学。设计是由目的指引的过程,该过程就是设想实现某种新的东西。教学设计针对的是特定的、实际的学习目的,力求创作某种新的教学材料或学生在其中学习的系统教学系统设计是一门应用、桥梁学科。3、教学设计要答复的三个问题: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前端分析〕如何到达目标?〔策略、媒体〕如何知道已经到达目标?〔评价〕

第2章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2、理解主要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3、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4、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步骤〕2.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有不同的观点(三基础、四基础)皮连生:学习理论、教学系统方法、传播理论(2001)乌美娜: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1994)林宪生:教学理论、系统论、传播理论(2000)多数: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传播理论观点分析:教学理论:(教育学、教学论)研究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关心“是什么”;学习理论:学习如何发生、心理、机制;教学设计:如何做——创建机制(环境、过程)系统;机制——一个工作系统的组织或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一、传播理论与教学设计教学是教育信息的传播过程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奉献传播过程模式与教学设计内容的关系〔谁学——学什么——怎么学——产生什么效果〕如何提高教学传播的效果?二、教学理论与教学设计教学理论揭示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教学设计从指导思想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确实定和学习者的分析,从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具体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制定到教学评价,都是从教学理论中吸取精华。三、系统理论与教学设计系统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可操作的程序与技术。教学系统方法的实施过程如下:系统分析教学问题提出多种可选方案选出最正确方案具体设计方案试行评价方案运用和推广系统方法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最优性四、学习理论与教学设计1〕不同的学习理论促使教学设计过程和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以行为主义为基础的程序教学促使教学设计过程和理论的诞生和早期发展学习理论与ISD1、ISD2、ISD32〕教学设计吸收了各种学习理论流派的精髓行为目标阐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及内容分析吸收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两大学派的精华,提出“联接—认知”的观点,认为学习的发生有内部的条件和外部的条件“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类型分析不同的学习的内部条件,并相应安排学习的外部条件”——加涅的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之一加涅的九大教学活动〔教学理论〕五、各种学习理论流派及其主要观点〔自学〕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2几种较有影响的教学设计理论2.2.1加涅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1、加涅的“学习条件论”:学习的发生要同时依赖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就是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条件,以支持、激发、促进学习的内部条件。2、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和九阶段教学论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的关系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4、加涅的教学设计技术体系包括:五成分陈述教学目标技术、任务分析技术、教学媒体选择与运用技术、教学结果测量与评价技术。2.2.2瑞格卢斯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框架1、瑞格卢斯〔CharlesReigeluth〕简介简介及研究兴趣:印地安娜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教授,雪城大学教学设计、开发和评价项目的前主席,印地安娜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的前主席。主要的研究兴趣包括整体化的学校重建,细化理论〔elaboration

theory〕和任务分析,基于电脑的模拟,教材评价,教学策略等。他提出的细化理论在教学设计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所在学校:印地安那大学教学系统技术系2、细化理论的具体内容: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种策略一个目标:实现对教学内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两个过程:〔1〕概要设计;〔2〕一系列细化等级设计四个环节:〔1〕选择〔各种概念和知识点〕;〔2〕定序〔按一般到特殊的次序〕;〔3〕综合〔确定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4〕总结〔促进学习的保持和迁移〕。七种策略:宏策略1:确定课程内容的细化顺序宏策略2:确定每一堂课的内容顺序宏策略3:确定总结的内容及方式宏策略4:确定综合的内容及方式宏策略5: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宏策略6:激发学习者学习动机和认知策略宏策略7:实现学习者在学习中自我控制细化理论的应用1、给出本节课的概要〔完成概要设计〕2、嵌入动机激发器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3、如果概要内容抽象难懂则应进一步给出形象化的比喻〔或适当的类比〕4、顺序呈现按照宏策略1和宏策略2的要求以及一系列细化设计结果而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5、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6、根据学习情况的需要嵌入认知策略激发器,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质量与效率7、提供本节课的课后总结8、提供本节课的课后综合2.2.3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1、梅瑞尔(M.D.Merrill):美国教学系统设计专家,主要提出了成分显示理论和教学处理理论。2、成分显示理论〔COMPONENTDISPLAYTHEORY〕关于知识的描述性理论教学活动成分与学生能力对应表教学活动成分学生应到达的能力行为目标教学目标的阐述记忆事实能回忆出事实能指出、能描绘、能指定、能选择有关事实记忆概念能陈述定义能写出、能描绘有关概念的定义记忆过程能陈述步骤能做出流程图、能列出过程的步骤、能对步骤排序记忆原理能说明关系能用文字描述或用图表、曲线表示有关原理中事物之间的关系运用概念能分析概念能区别概念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运用过程能演示过程能实际操作、演示该过程〔包括测量、计算、绘图等〕运用原理能运用原理能把所学原理应用于新情境,并能预测和解释所得出的结果发现概念能发现概念间的关系能对概念分类、并发现概念之间的各种关系〔如上下位、类属及并列等关系〕发现过程能设计新过程能设计、分析并验证新过程发现原理能发现事物的性质规律能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性质梅瑞尔认为,策略有三种形式分别是:基本呈现形式PPF〔如下表所示〕辅助呈现形式SPF呈现之间的关系IDR行为内容讲解探究通则讲解通则,即呈现一般情境探究通则,要求学生回忆一般陈述实例讲解实例,呈现一个例子或特定情境探究实例,要求学生在特定情境或练习中应用通则3、教学处理理论ITT〔STRUCTIONALTRANSACTIONTHEORY〕:在USU与ID2研究小组合作开发,是一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促进了基于电脑的智能教学设计工具的发展。ITT扩展了学习的条件理论和CDT,使这些规则能够更加详细地被陈述,以便进行自动化的教学系统设计和开发。因此,ITT实际上是为开发教学设计专家系统而提出的理论。基本思想:教学处理就是“教学算法”,即解决教学问题的步骤,是使学习者获得某类知识技能的交互作用模式。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不同类型的教学处理。一种教学处理一旦设计完成并形式化以后,就能重复运用于相同类型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于是,开发课件就变成针对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教学处理,并把课程内容写成教学处理所能运用的形式,即不需要像设计传统的以框面为基础的CAI课件一样,对每一个框面、每一个分支结构做出决定。这样,一旦“教学处理框架”开发出来以后,不需要进行另外的程序设计就能反复使用,即“数据”+“算法”。ITT知识的三种类型实体:是指具体的事物,如某一设备、物体、人、动物、地点或者标志;活动:是指学习者完成的一系列的行动;过程:是指完全外在于学习者的一系列活动。ITT教学处理的几种类型:鉴别、执行、解释、判断、分类、概括和迁移2.3教学系统设计的过程模式模式:是从解决具体问题的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再现现实的理论性简化形式,这种具体问题在特定的上下文中重复出现,是指导实践的框架和模型。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的含义: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当中逐渐形成的,运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开发、设计的理论的简化形式,是一套程序化步骤。它是对教学设计实践的再现;它是理论性的,代表着教学设计的理论内容;它是简化的形式,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精心简化。教学系统设计模式的功能:说明教学系统设计做什么,如何去做,主要关注的是设计问题。2.3.1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1、肯普〔J.E.Kemp〕模式——ID1的代表模式2、狄克——柯瑞模式3、史密斯——雷根模式——ID2的代表模式该模式的特点:理论基础:联结——认知学习理论;重点:教学策略设计,尤其是组织策略;既考虑了学习者的学习基础和知识水平,还考虑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能力。4、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模式对该模式的几点说明:学习情境应与学习主题相关,要尽可能真实自主学习设计是教学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协作的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学习评价包括:自主学习能力评价、对小组的奉献、是否到达意义建构的要求2.3.2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1、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共同特征要素: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模式和策略学习环境设计教学设计结果2、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模式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修改3、从上述模式中归纳一般步骤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2.4主导——主体教学设计2.4.1主导——主体ISD的学与教理论基础一、以“教”为主ISD的学与教理论基础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的“大教学论”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动机”理论。〔1〕“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的引导性材料称为~。引导性材料出现的时机:介绍新学习内容之前。“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有意义的学习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行组织者”的分类:陈述性组织者〔学习全新知识〕、比较性组织者〔新旧知识之间有一定联系〕。“先行组织者”学说与“不断分化”〔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综合贯穿”〔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原则〔2〕“动机”理论〔情感因素影响学习过程〕动机可以影响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动机可以影响习得意义的保持动机可以影响对知识的提取〔回忆〕动机由三种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二、以“学”为主ISD的学与教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情景创设、会话、协作、意义建构。主导——主体ISD的过程模式〔如以下图所示〕该模式的特点: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情况灵活选择“发现式”或“传递——接受”教学分式;“传递——接受”教学过程主要采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发现式”教学过程中也可吸收“传递——接受”的长处;便于考虑情感因素的影响。

第3章学习者特征分析本章学习目标1、掌握学习者特征分析的三项内容和方法2、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认知特点3、能用预测的方法测出学习者的知识基础学习重点:学习者特征内涵、学习者特征分析方法学习内容:3.1学习者特征内涵为什么要分析学习者?传播学原理告诉我们,为了取得有效的讯息传递效果,传播者必须了解接受者对讯息的态度、其文化和社会背景、有关的知识基础以及传播技能,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即是传播学这一原理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我们先回忆一下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看看前端分析的主要内容:教学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学习者的特点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学习者分析属于教学系统设计中的前端分析,目的在于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和风格,以便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一、两个基本概念教学对象分析〔audienceanalysisortarget-populationanalysis〕:或称学习者分析〔learneranalysis〕,是教学设计前期的一项分析工作,目的是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准备情况及其学习风格,为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学习目标的编写、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等提供依据。学习准备: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学习者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原有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学习可分为认知的、运动技能的和态度的;学习准备也可以相应地有认知的、运动技能的和态度的。学习者原有的准备状态就是新的教学的出发点。学习准备的类型分为两类:一是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学习,已经具备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二是对他从事该学习产生影响的心理的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年龄、认知成熟度、学习动机、个人对学习的期望、工作经历、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对第一类的学习准备的分析称为起点行为〔entrybehaviors〕或起点能力〔entrycompetencies〕的分析,这类分析与所学的内容直接有关。第二类是学习准备的分析称为一般特点分析。二、到底分析什么?1、认知发展特征分析认知发展特征: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15〕皮亚杰(J.Piaget)的认知发展阶段学说说明,学习者的认识和思维发展过程都是从具体到抽象。根据该观点,教学系统设计中应将具体的事物或概念作为认识抽象事物的基础,引导学习者的思维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2、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初始能力分析任何一个学习者都是把他原来所学的知识、技能、态度带入新的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学系统设计者必须了解学习者原来具有的知识、技能、态度,我们称之为起点水平或起点能力。起点水平分析包括下述三方面:对预备技能〔prerequisiteskills〕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具备了新的学习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对目标技能〔targetskills〕的分析:即了解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会的知识与技能。对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态度的分析:如是否存在偏见或误解。实例:如何来分析呢?有以下几种方法:分析教学内容与确定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根据单元目标来确定初始能力于教学起点,初始能力的预测〔预备技能、目标技能、态度〕;根据内容分析来预测初始能力,如英语分班考试;根据预测来确定目标技能;使用态度量表来确定学习态度,如以下关于学生学习数学方面基本情况的了解:对于成为一名数学家,我觉得:①毫无兴趣;②尚无兴趣;③不知道;④感兴趣;⑤极感兴趣在校外,我使用数学的情况是:①从不想用;②很少去用;③有时使用;④经常使用;⑤一有时机就使用在校外娱乐、阅读、消遣或观看电视时,我使用数学的情况是:①从未有过;②很少会用;③有时使用;④比较经常;⑤极为经常3、学习者认知结构及变量分析认知结构的概念:个体的观念的全部的或特定的内容和组织。全部的:如各种层次的人才的知识结构特定的:如天文、地理、数学等某一学科知识认知结构间的三种关系:隶属、总括、并列隶属:原有知识结构范围中的新知识有新增和推理两种:如学了汉字输入法原理后,学习各种输入法总括:新知识结构具有较广的包容性如学了各种汉字输入法后,学习汉字输入的一般原理并列:新旧知识间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但具有某种联系如各种汉字输入法的学习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可利用性、可分辨性、稳固性。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指的是原有知识的属性。可利用性可以通过考察直接联系和横向联系来确定;可分辨性:隶属、总括可以直接确定,并列要作分析,并试图建立一种有区别的关联,如回声和雷达;隶属和总括关系的知识联系较稳固,并列关系则不一而论。认知结构分析有什么意义?掌握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是设计过程和资源的前提。了解学习者新旧知识结构之间的关联,有利于教学设计者对内容进行安排了解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可以为教学设计者进行内容设计和表现提供一种参考和预设。4、学习风格分析学习风格的含义:学习风格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综合。学习风格的认知因素分类:Witkin:场依存和场独立。他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之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之为场独立性。前者是“外部定向者”;后者是“内部定向者”。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这两种认知风格,与学习有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而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所以,在学习中,但凡与学生的认知风格相符合的学科,成绩一般会好些。此外,场依存性者较易于接受别人的暗示,他们学习的努力程度往往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场独立性者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时常会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尤其明显地表现在数学成绩上。格雷戈克〔Cregorc〕学习风格分类:具体──序列、具体──随机、抽象──序列和抽象──随机四种类型。学习风格的情意因素和综合研究5、学习动机〔三种动机〕问题:目前自学型课件设计思路中最缺乏的东西是什么?学习动机的含义:学习动力。三种学习动机分析认知内驱力:来自好奇,源于实践。稳定的内部动机。如持久的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尊重,外部动机。如学习与班干部,学习与金钱、地位等附属内驱力:别人的认同认可。如旅游与学习运用Brainstorming法思考一下你的学习动机是什么?在三种学习动机中起主导作用的是……?6、成人学习特征除了上述几种重要的特征分析,成人学习者的一般特点包括学习者的年龄、学习的年级、职业、文化背景、社会经济背景等因素。3.2方法:学习者的实际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是多方面的。教学设计工作中,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对学习者的所有特点作面面俱到的详细分析。教学设计者在这方面应具备的能力表现为:能根据特定教学任务要求,判断学习者需要哪些特点对本项目的教学设计是重要的,从而选出需要分析的特点。能使用合适的方法分析这些特点。能将这些特点加以总结。一、分析学习者的要点:学习内容方面的能力、态度、语言、工具技能。二、蒂阿格拉简提出了假设干经过了实际检验的技巧从教学对象那里收集情况:访问、征答表、测试从其它方面收集情况:访问教师、查阅研究文献3.3综合实例上述几个方面是学习者分析的主要内容,但在实际运用中可以根据情况加以分析。例如,银行为了积极鼓励用户使用支票,决定对用户进行培训。假设你的学习者是进入银行第一次开设个人支票账户的人,请分析这些学习者的特征。首先我们要使用学习者特征分析数据收集表:学生分析数据收集表信息分类数据来源学生特点1.预备技能面谈目标学生和管理人员,前试

2.对该领域已具备的知识面谈目标学生和管理人员,在应用环境下观察,前试

3.对内容的态度面谈,问卷,观察

4.对传递系统的态度面谈,问卷,观察

5.学习动机面谈,问卷,观察

6.学业能力水平面谈,问卷,观察

7.一般学习偏好面谈,问卷,观察

8.对培训组织的态度面谈,问卷,观察

9.群体特征异构、人数、整体印象面谈,问卷,纪录

如何了收集学生分析数据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种方法:方法:实地调查调查对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内容:学生兴趣,目的,态度,自述技能形式:问卷,访谈,测验,观察成果:有关学生的全面描述,从前面给出的8个方面展开随后我们根据收集来的数据,对支票使用者/学习者分析:信息类型数据来源学习者特征1.入门技能访谈:目标学习者、银行柜员、支票帐户管理人员前测学习者具备开始教学所需要的算术技能2.对该领域已有的知识访谈:目标学习者、银行柜员、支票帐户管理人员前测因为学习者是自愿到银行开设自己的第一个支票帐户,所以他已经知道什么是支票帐户,能用来干什么。前测证实大多数学习者已经掌握了支票帐户开户和使用所需要的过程。剩下的就是要他们学会正确填表〔存款单,取款单,存款证明,支票使用纪录等〕。3.对内容的态度访谈:目标学习者、银行柜员学习者对于学习新技能很有兴趣,这些新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填写表格,了解正确的流程,这可以减少学习者方面发生错误,也可以保证银行不至于“弄丢他们的钱”。4.对教学传递系统的态度访谈:目标学习者、银行柜员

支票帐户管理人员显然最经济也最有教学效果的方法是当学习者在银行开立支票账户的时候发给学习者一本小册子。他们可以将小册子带回家,在以后存钱、取钱或算帐目结余的时候作为指南。学习者和银行职员都认为这种小册子对于能阅读和能做加法的人就能够提供有效的教学,其他的人可能要从家里其他成员、朋友或银行工作人员那里获得帮助。5.学习动机(ARCS)访谈:目标学习者、银行柜员、支票帐户管理人员前测学习者有很高的学习动机,他们希望获取技能保护自己的财产〔收到银行退票或罚单就会赔钱〕,有自己的账户对他们来说会感到很安全。6.学业能力水平访谈:目标学习者、银行柜员、支票帐户管理人员前测受教育水平:学习者主要是高中生,大学新生或新工作的人,他们第一次处理自己的财务,其他客户是新到这个地区的移民。能力〔学业/态度〕:学习者的学业/能力水平很不相同,大多数都具有所需要的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计算能力,有些不具备。7.学习偏好访谈:目标学习者、银行柜员、支票帐户管理人员、前测、记录学习者喜欢图示、例如和图表。他们还希望银行能给予及时帮助。8.对培训机构的态度访谈:目标学习者学习者没有和银行打过交道,也没有接触过培训机构,因此他们仅有的期望都是正面的。9.群体特征访谈:目标学习者、银行柜员、支票帐户管理人员前测、记录异质程度:高规模:个体整体印象:有动机,有能力课后请深入思考的问题以下问题:课件设计中如何考虑学习者特征?网络教学环境中如何实现学习者特征分析?

第4章学习需要分析本章学习目标:能够阐释学习需要的概念能用自己的言语和体会阐释学习需要分析的现实意义能用行为术语描述期望和总教学目标能简述学习需要分析的一般工作步骤能够说明学习需要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并说明原因能列举出学习需要分析中获取数据的方法,至少5种。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学习需要分析?是设计的重要开端:经系统调研形成总的设计目标有助于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现实意义:需要用较科学的体系和方法来不断协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4.1什么是学习需要?学习需要:指学习者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所期望到达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差距。期望状态: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由以下因素决定学习者生活的社会及其变化与发展所赋于学习者的历史使命学习者未来的职业或正从事的职业的新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学习者未来的工作岗位或所在岗位的技术变化对人才的希望学习者自身对知识、技能、态度的培养和发展方面的个人要求现状:学习者群体在能力、素质方面现有的水平。说明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所面临的问题的性质,确定采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能否解决该问题,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性;分析现有的资源条件及可能受到的限制,明确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的可行性、重要性;形成总的设计目标。——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实质是分析教学系统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终目的是形成总的设计目标案例:大学英语四级测试1、发现问题,明确差距:95%—45%=50%2、分析问题原因1)原因的表象听力、阅读、写作失分太多2)形成差距的真正原因:A.环境:设备、设施、工具材料B.激励机制外部C.教学原因:动机水平〔价值*自信〕内部原因知识与技能〔教学时间与方法;教师素质与态度;课程计划、教材、学习资源〕——外部原因D.确定教学系统设计的必要性3、分析可行性:人、财、物的支持、重要性4、形成“选择或开发课程计划及配套教材”的项目及项目总目标4.2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一、学习需要分析的基本步骤Stage1:深入调研,分析教学系统存在的差距或问题1〕感觉到需要,做出要进行教学系统设计的决定2〕鉴别问题的症状(问题外表现象)3〕确定问题解决后适用的范围4〕鉴别可以使用的学习需要分析工具和操作程序,并选择确定最正确方案,作好工具准备和人员沟通。5〕确定期望的状况,并用可测量的行为术语进行描述6〕协调所有合作者之间的差异,形成对学习者较为统一的期望7〕确定现状(是现状而非原因)〔鉴别可能用到的需要评定方法和程序,选择其中最合适的,并得到设计合作者的参与〕〔协调设计合作者之间存在差异,统一价值认识〕Stage2:分析存在问题的性质,以确定教学系统设计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必要性〕8〕分析步骤“4”与“5”差距形成的原因,论证教学系统设计必要性9〕明确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形成的项目进行价值判断,确定优先进行的教学系统设计项目,即对项目做重要性分析10〕阐明已确定课题的总教学目标知识扩展:通用绩效分析模型〔罗宾逊,1995〕确定绩效问题:绩效问题=预想状态-现在状态→对问题的精确描述找出原因:问卷,访谈,观察罗列可能的解决方法给出性价比最好的解决方法例1:公司背景问题:最近两年买了很多电脑,老出故障,需要维护解决方法候选〔途径〕:使用外单位的技术服务购买更稳定的电脑设备在购买价格上包含长期服务合约设立本公司的电脑技术组培训方案候选〔方案〕:如果有一定基础,重点做工作技能培训;如果不具备基本技能:上外面的培训学校自己开发系列课程例2:学校背景问题:使通过“基本素质考核”的学生人数再提高14个百分点,到达95%。解决步骤:需要知道要考哪些技能以及有关这些技能的描述信息;确定在课程的什么地方教了这些技能;根据每项技能的得分数据确定补习侧重点;确定新课程的教学目的:学生能做什么、在什么环境下做?二、学习需要分析的方法1、需求信息的获得方法1〕内部期望值:查阅内部方案〔课程大纲、教学计划〕访问内部目标决策者文献2〕现状:直接——问卷〔测试〕、面谈、观察间接——教师、档案〔学习成绩等〕、文献3〕社会期望值:专家调查——访谈、Delphi法、文献个案调查——单位、毕业生、问卷几种方法组合使用2、确定学习需求的过程——调查分析过程1〕规划〔*〕:选择收集有关学习需要数据的方法和策略;确定收集数据的对象、制定调研计划〔调查方法、对象、内容、测试题或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的设计、文献调研〕2〕收集数据3〕分析数据〔Delphi法等〕4〕编辑最终报告:概括分析研究目的;概括描述分析过程及分析的参与者;用表格或简单的描述说明分析的结果;以数据为基础,提出必要的建议。3、德尔菲法(DelphiMethod)组成专家小组:按照课题所需要的知识范围,确定专家,根据预测课题的大小和涉及面的宽窄,人数一般不超过20人。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有关要求,并附上有关这个问题的所有背景材料,同时请专家提出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由专家做书面答复。各个专家根据他们所收到的材料,提出自己的预测意见,并说明自己是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并提出预测值的。将各位专家第一次判断意见汇总,列成图表,进行比照,再分发给各位专家,让专家比较自己同他人的不同意见,修改自己的意见和判断。也可以把各位专家的意见加以整理,或请身份更高的其他专家加以评论,然后把这些意见再分送给各位专家,以便他们参考后修改自己的意见。将所有专家的修改意见收集起来,汇总,再次分发给各位专家,以便做第二次修改。逐轮收集意见并为专家反馈信息是德尔菲法的主要环节。收集意见和信息反馈一般要经过三、四轮。在向专家进行反馈的时候,只给出各种意见,但并不说明发表各种意见的专家的具体。这一过程重复进行,直到每一个专家不再改变自己的意见为止。对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处理。三、教学系统设计〔解决问题〕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分析问题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知识、技能、态度方面的教学是形成教学问题的众多原因之一〕必要性分析——问题的性质:1)列出的差距是不是学习需要?2)有没有可合并的差距3)有没有非教学原因引起的差距?4)剩下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的差距是否能通过一定的教育或培训解决?5)能否通过比较简单又明显的方法解决问题?6)教学系统设计是不是解决问题的合适途径?可行性分析:分析资源和约束条件〔人、财、物〕1〕经费、时间、设计人员、必要的资源、教学环境〔教师、教室、组织形式、资源等〕。常以以下问题形式出现:开展教学设计以及实施教学的经费有多少?开展教学设计最后的时间期限是什么时候?哪些人员参与教学设计的整个工作?哪些教师实施?有哪些设施、设备和材料可供设计时使用?教学将在哪儿进行〔学校、培训中心、自学、现场〕?对教学的管理采用什么方法?教学以什么组织形式进行〔集体、小组或个别化教学,学校正规教育、函授或广播电视教育等〕?2〕重要性分析:价值判断;排序差距优先的标准:1〕差距的大小;2〕目的的重要性;3〕影响学习者的范围;4〕减少差距的可能性价值判断:定量:假设〔解决付出的代价a〕<〔不解决付出的代价b〕,则该教学问题才值得解决。定性课题的急需性、普遍性、推广价值、对教学改革的价值、对人员、时间和经费的要求如何?四、学习需求分析应用的范畴及场合学校系统改革课程设置教学产品制作课堂教学改良正规或非正规场合五、某项目的教学系统设计需求分析,可能源于:新观念引起教学目标的变化发现了不满意的教学现状——是否能较好地达成学习目标现存的教学传送方式有效吗?教学是否吸引学生?缺乏兴趣和动机的原因是什么?教材或大纲发生变化学生组成发生变化思考:你如何开始一个设计项目的学习需求调查?〔系统调查的设计!〕六、案例分析〔CaseStudy〕实例:公共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系统设计”教学方案研究〔项目的复杂性、推广性〕〔一〕公共教技课程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现状调研1、调查内容:a〕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b〕对教学系统设计的情感态度;c〕教学中进行教学系统设计方法实践训练的情况;d〕CAI课件开发制作的学习效果;e〕对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的建议。其中,a、b、c、e主要从认知技能和情感技能等目标调查,d是针对运用电脑等新信息技术改良教学而设计的调查。2、调查对象:学生、教师、专家、文献3、调查方法:问卷+访谈4、调查结果1〕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很不理想;2〕教学中未能达成“运用教学系统设计方法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应用层次教学目标3〕学生学习兴趣低,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实践意义认识不足;4〕学生未掌握基本的CAI课件制作能力,期望掌握课堂CAI的应用能力;5〕学生希望多提供具有反馈性的教学系统设计实践活动问题的原因会在哪些方面?〔二〕原因分析1.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的应用层次目标;2.教学内容方面,多限于多种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系统设计,很少涉及基于电脑的课堂教学系统设计;3.教学手段方面,未充分利用以电脑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优势来改良教学效果;4.学生特征方面,由于缺少教学经验,一味接受灌输式理论学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差;5.办学条件不足。由上,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较核心的问题,能带动多方面改革。立竿见影——是否可行?〔三〕可行性分析基于电脑的抛锚式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的发挥。课堂CAI的硬件条件CAI制作工具的便利化,使得培训普通教师自己设计、制作CAI课件成为可能及必要。〔四〕阐明总的学习目标设计项目:基于电脑的公共教育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教学方案项目的总目标:参照原教学总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新目标,确定新的总目标:1.智慧〔力〕技能1〕领会层次:使学生能了解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2〕应用层次: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教学系统设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的教学问题。新增加〔强调〕的应用层次智力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设计、实施和评价基于多种媒体组合的课堂教学活动〔2〕使学生能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设计、实施和评价基于电脑等媒体的课堂教学活动2.认知策略:使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情感技能:培养学生将教学系统设计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的愿望4.3学习需要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1〕是学习者的差距与需要,不是教师的差距与需要,更不是对过程和手段的具体需求;2〕获得的数据需真实、可靠,防止从“感觉”需要入手3〕协调参加合作者的价值观;4〕要以学习行为结果来描述差距,而不是用过程〔手段〕,要防止在确定问题前就跃到解决方案的设计5〕需求分析是永无止境的过程;6〕需求分析有正规和非正规之分,但都很重要。思考及练习思考:调查中的学习需求分析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有何不同?练习:每位同学都请搜集相关资料资料分析社会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要求,并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利用内外结合需要分析法确定自己的学习需要。

第5章教学目标的分析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解释教学目标的含义,举例说明其功能;阐述、分析、比较布卢姆、加涅、辛普森、克拉斯伍、霍恩斯坦等人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阐述教学目标分析的意义;列举教学目标分析的四种方法;用ABCD格式编写自己熟悉的学科领域的教学目标;说明对学习目标体系进行组织的具体方法。5.1教学目标概述5.1.1教学目标的含义及特点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到达的并且能够用现有技术手段测量的教学结果。教学目标的特点客观性和主观性并存动态性和稳定性并存系统性层次性时限性图5.1教学目标体系5.1.2教学目标的功能导向功能:是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南;控制功能:对各方面的人员力量起约束作用、总体目标对各个子目标起标准和限制作用;激励功能:激励力=目标效价×目标达成度中介功能:是教学与社会需要发生联系的纽带;是教学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联结点;测度功能:是学习评价的依据和尺度。5.1.3教学目标分类理论Bloom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1956年):智力水平由低到高分为6个层次。知道:指对先前学习过的知识材料的回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的回忆。领会:指理解和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是否领会可借助转换、解释、推断三种形式。运用:指将所学到的规则、方法、步骤、原理、原则和概念等运用到新情景的能力。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分解为假设干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的能力。综合:指将所学到的片段概念或知识、原理、原则与事实等整合成新的知识整体的能力。评价: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并依据某项标准做出价值判断。Simpson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1972年):按动作技能水平由低到高分为7个层次。知觉:包括感官刺激、线索的选择、转换等三个部分,借以了解物体、性质和关系。准备:包括心理、身体和情绪三个方面,目的是为某一动作做准备。有指导反应:指在别人指导下所表现出的明显动作,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机械动作:是指反复练习所学的动作,由熟练而养成习惯。复杂反应:指个人能够表现出复杂的动作和行为。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创新:指创造新的行为方式及动作以适应环境。Krathwohl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1964年):是一个价值连续内化的过程。注意:指对某种现象和刺激的感知反应:指主动的注意,亦即积极地参与反应价值判断:指对于接触到的事情、现象或行为感到有价值,因而表现积极的态度和重视其价值组织化:指将不同的价值系统组织起来,使其具有一致性个性化:将价值系统内在化,成为个性或信念的一部分Gagne的学习结果分类体系:任何高级的学习层次都是低级学习层次累积的结果。Gagne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言语信息:是用口头语言或书面语言表达或陈述的事实性知识或事件信息,可区分为:事实、名称、原则、概括几个小类。智力技能:是学习者通过符号与自己所处环境作用及反应的能力,可区分为:区分、概念、规则、高级规则等几个小类。认知策略: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内部心理加工过程的技能,可实现对学习行为的修正和调节。动作技能:是一种习得的能力,以它为基础的行为表现在反映身体运动的速度、精确度、力量和连续性。态度:是影响个体对人、对物、对事的行为的复杂内部状态,它带有情感和行动,不需要很多知识的参与。Hauenstein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1998年)国内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综合国内外的成果〕例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目标:知道各种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及推论;会应用上述定理和推论解决有关问题记忆:知道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定义理解:能够导出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定理及推论简单运用:根据三条线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综合运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解决有关问题5.2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5.2.1教学目标分析和阐明的意义有利于课程的标准化:提供能力为基础的框架、提供课程方向和稳定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激发学习动机、减轻情绪焦虑、检查自己的尺规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选编合适的教学材料、对学生作出正确的诊断和评定有利于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学校、社会和家长间意义明确的沟通;统一评教评学的依据;对机构:有利于提高成本和效益思考:阐明教学目标的局限性……?5.2.2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P42-45〕归类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言语信息类学习层级分析法——用于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各层次知识点有不同的难度等级〕信息加工分析法——揭示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的关系结构。具体步骤如下: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目标矩阵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5.2.3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例:请你〔对象〕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条件〕能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内容〔行为〕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标准〕。实例分析:公元2009年的一个晚上,诸位同学〔对象A〕在听完***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讲课之后〔条件C〕,应掌握教学目标的编写方法,而且千万别瞌睡〔行为B〕,以保证你们期末起码能够及格〔标准D〕。四大要素:对象——A〔audience),教学对象,明确地说明教学对象的构成行为——B〔behaviour),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能够做什么,在编写课程教学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时,可使用一些含义较广的动词,如:知道、理解等。运用动宾短语,动词的选择〔详见48-49页选择表〕条件——C〔condition),上述行为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如环境因素、人的因素、设备因素、信息因素、时间因素、明确性因素;标准——D〔degree〕,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最低衡量依据,学习结果的行为可接受的最低衡量依据,对行为标准的表述,应使得教学目标具有可检测性。2、内外结合表述法行为目标的局限性:只强调了行为的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内外结合做为弥补,注意了内在的能力和情感的变化。同时关注学习者外显行为和内在的心理变化。1978年格郎伦〔N.E.Gronlund〕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提出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表述学习目标〔知道、理解、欣赏、尊重〕,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心理变化的外显行为表现,从而使这些内在心理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目标也就具体化了。3、对教学目标的简化表述有些约定俗成的,或是大家都能明白的内容,就不必一一列举简化地表现教学目标——基本部分和选择部分。4、运用ABCD方法编写教学目标时的注意事项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习者,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是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5、情感领域:表现性目标表述明确规定学生应参加的活动,但不精确规定每个学生应从这些活动中习得什么。作为教学目标具体化的一种可能的补充。6、具体操作:教学目标系列化图示法、列表法5.2.4教学目标分析及编写中应注意的问题整体性:教学目标是一个系统,由教学目的决定,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灵活性层次性: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关系可操作性可视化需要指出,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不需要、也不可能完全机械地按上述要求编写学习目标,这一点在学习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的实例中表达出来。思考及练习教材P57页《学习活动建议》部分第2、3、6题自我评价部分

第八章教学模式与策略的选择和设计主要知识点1、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含义是什么?三者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2、常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有哪些?如何来选择及应用?3、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是如何影响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的?8.1相关概念8.1.1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指为到达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一切手段、途径和方法的总称。——广义指为到达既定的教学目的,实现既定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原则指导下所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和措施,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狭义教学策略定义: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到达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手段和谋略〔方式、方法、媒体等的总和〕,具体表达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特点: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3、教学模式定义: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其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特点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需要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表现出一定的教学活动序列及其方法策略,通常是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包括主题、目标、条件〔手段〕、程序和评价五个要素,具有系统性。8.1.2三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1、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相同点: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都是教学规律、教学原理的具体化,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区别:教学模式依据一定的逻辑线索指向于整个教学过程,相对稳定;教学策略则灵活多变,指向单个或局部的教学行为。联系:教学模式通常是多种教学策略的组合运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联系:教学方法可看做教学策略的具体化。区别:教学策略表现为一定的教学程序,还包含对教学过程的元认知、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大于教学方法。第7章教学方法的选择〔调整顺序〕1、教学方法的分类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语言教授: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直接感知:参观法、演示法实际训练: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欣赏活动:欣赏法引导探索:发现法按照期望获得学习结果的类别分类:与获得认知类学习结果有关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教学方法:示范-模仿法、练习-反馈法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教学方法: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2、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的组合传授-接受教学问题-发现教学程序教学3、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1〕依据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2〕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3〕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4〕依据教师自身的素养条件5〕依据各种教学方法的职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4、教学方法的选择程序1〕是选择有学生独立地学习该课题的方法,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教材的方法2〕是再现法还是探索法3〕是归纳教学法、还是演绎教学法4〕关于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的结合问题5〕关于激发学习活动的方法问题6〕关于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问题7〕考虑所选择的各种方法相结合的不同方案8.2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8.2.1接受学习模式与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1、模式提出者:奥苏贝尔,主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2、相应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阶段1:呈现先行组织者阶段2: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阶段3: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3、运用该教学策略的教学条件需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呈现者、教授者、解释者〕学生的任务:掌握观念和信息,其原有认知结构会影响新学习材料的有意义接受准备工作:预先准备先行组织者,学习材料必须加以组织以便于同化。8.2.2五环节教学模式1、提出者:赫尔巴特、凯洛夫等基本过程: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稳固检查效果其中d、e环节会结合在一起进行,补充“布置课外作业”环节,以培养学生迁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2.3九段教学策略图8.1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P87〕8.2.4掌握学习(MasteryLearning)模式提出者:布卢姆主要观点:只要用于学习的有效时间足够长,所有的学生都能到达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目的: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解决学生的学习效率问题,以大面积提高学习的质量。主要步骤:学生定向→集体教学→形成性测验→矫正教学→再次测评〔P88图8.2〕形成性评价是掌握学习的重要手段。8.2.5情境—陶冶教学策略提出者:洛扎诺夫〔保加利亚〕主要观点:通过创设某种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思想高度集中但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进行学习,也称“暗示教学策略”。主要作用:实现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主要步骤:创设情境→自主活动→总结转化8.2.6示范—模仿教学策略主要作用:用于实现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主要步骤动作定向〔主要由教师完成〕参与性练习〔学生完成,教师指导〕自主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技能的迁移:基本到达自动化,无需思考即可完成,布能与其他技能进行组合,构成更为综合性的能力。8.3典型的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在以学为主的ISD中,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是最核心的环节,是促进学生主动完成意义建构的关键性环节。8.3.1发现学习模式提出者:布鲁纳〔Jerome.S.Bruner,1915年生〕理论基础:儿童的智力发展阶段论、认知--发现说主要观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探究能力;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有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发现活动创造条件、提供支持。主要步骤:问题情境创设→假设-检验→整合与应用8.3.2支架式教学策略定义:这种策略“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Framework〕,该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因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来源:维果斯基的“邻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作用就是创造最邻近发展区;教师的作用是搭脚手架。脚手架:指教师所能提供应学生、帮助学生提高现有能力的支持的形式。支架式教学策略的步骤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由教师完成进入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层次〕。——师生共同完成独立探索。——学生独立完成协作学习效果评价8.3.3抛锚式教学策略提出者:温特比尔特认知与技术小组主要观点:该策略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也称为“实例式教学策略”或“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主要步骤创设情境确定问题——“抛锚”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例:CCTV-1“大风车”栏目的“福尔摩斯和他的小分队”8.3.4随机进入教学策略随机进入教学: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以不同方式进入同样的教学内容,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理论基础:认知弹性理论,其宗旨是要提高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主要步骤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建立思维模型、培养发散思维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8.3.5启发式教学策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愤:对问题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不得要领。——教师应给予思考问题的方法的指导,开启思路。悱:对问题尚未考虑成熟,想说又难以表达。——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主要步骤启发诱导,创设问题情境尝试知识探究〔教师要拟定适合学生水平的尝试〕归纳结论,纳入知识系统变式练习的尝试〔应用,训练思维,增加创造性因素〕回授尝试效果,组织质疑和讲解〔教学细节调节〕单元教学结果的回授调节8.3.6自我反馈教学策略主要观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改变错误,学生完全处于主动地位。优点:可防止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实例:小学语文四结合实验中“疑难汉字的学习”8.3.7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学习策略主要观点:模拟科学家面对疑难情境,搜集和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