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等奖_第1页
岳麓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等奖_第2页
岳麓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等奖_第3页
岳麓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等奖_第4页
岳麓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教材: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是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的延伸,是后继内容中国改革开放的知识基础,对于探索中哦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时主要探究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就与失误,总结经验教训。(二)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2.能力目标(1)以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为主线,从过渡时期的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和文化大革命十年三个时期的历史知识进行再认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指导学生绘图并描述现代中学生眼中的世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动手实践能力。3.情感目标以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为主线,总结经验教训,并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设计依据:根据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的能力培养不是单方面的知识获取,而应该是知识、能力、情感三维一体的一个完整体系,而且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将三方面的目标要求有机融合在一起,并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难点:总结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教训。二、教学方法1.本课以“名字背后的历史”为切入点,遵循知识探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总结反思(经验教训)——拓展运用(21世纪中学生眼中的世界)的思路组织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方法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2.教具:多媒体投影系统。三、学情分析及对策1.学情分析:我参赛所面对的是青岛十六中的高一学生,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储备比一般普通高中学生要差一些,自信心不足,课堂反应较慢,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困难,但是这些学生也有很强的求知欲,学习很认真。2.对策:在教学内容和课堂语言力求生动有趣,在问题设计上力求简洁明了并明显的层次性,在组织课堂学习活动上多启发引导,并给于学法指导和信心支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学法指导1.在知识探究环节上指导学生以历史发展阶段整合归纳历史知识。2.在总结反思环节上指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3.在拓展运用环节上指导学生合理展开想象并动手描绘。五、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在课题引入上我设计了两种方案,第一种以目前央视热播的记录片“复兴之路”为切入点,材料精准,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但是学生理解仍有一定的难度;第二种以“名字背后的历史“为切入点,虽然视觉冲击力不强,但角度新,能够很好地反映历史新课该的现实化、生活化要求,学生容易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选择了后一方案。(1)展示图片并提问:请学生说出“李建国、令计划、刘跃进、马文革”这一组名字分别反映哪一历史事件?(很显然,学生对有些名字虽不熟悉如“令计划“但根据初中知识能够说出这些名字背后的历史事件。)(2)提问:这组名字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比较容易能答出名字能反映时代的变迁。)这组名字恰恰反映了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艰难探索的历史,那么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进行艰难探索的呢?2.讲授新课探究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过渡时期的探索(1949年—1956年)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1)核心提问:阅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教材p91)思考其核心内容?(学生通过提炼关键词不难答出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2)特点问题延伸:通过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可以看出其突出特点是什么?(教师给出必要的提示,工业化也就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就是变革生产关系。这样学生就不难答出其特点是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3)实质问题深化: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什么?(教师给出必要的提示,实质就是根本目的,学生就不难答出实质就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2.“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1)特点提问:通过阅读“一五”计划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学生很容易答出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问题延伸:我国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教师给出必要的提示,如重工业的地位以及中国当时面临的国际形势,学生就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2)成就及意义提问:指导学生阅读“一五”计划成果图(教材p92),并要求学生在图上指出“一五“计划我国工业建设的主要成果?(学生很容易在图上落实。)问题延伸:结合“一五”计划成果图,思考我国工业化在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上各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学生在教师提示下并结合教材知识很容易答出我国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3.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6年)(1)农业提问:结合农业合作化的图片,思考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图片可以答出是初级农业合作社到高级农业合作社,农民把土地交给了国家,生产资料私有制就变成了公有制。)(2)手工业展示对手工业进行改造的图片并指出对手工业的改造和农业基本一致。(3)资本主义工商业:阅读材料——第一,对于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要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问题1:学生阅读教材92页最后第二段大字部分,思考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策略、方式和步骤?(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很容易得出策略是利用、限制、和改造,方式是国家资本主义,步骤是国际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问题2:阅读材料一思考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驻议改造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学生通过材料很容易得出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我国为什么用采取赎买的方法?(学生在教师提示下可以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地位和作用、尽可能的减少改革的阻力等方面来回答。)过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后,如何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艰巨的任务,为此,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年—1966年)1.中共八大提问:教师播放有关中共八大的视频,要求学生回答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教师给与必要的提示,学生再结合教材知识就可以作答。)国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过度:中共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极大的调动了全国人民的建设热情,然而从1958年开始,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却出现了一连串的失误。2.经济建设失误(1958年——1960年)提问: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关图片,要求学生思考我国经济建设失误的表现、危害和原因?(学生依据图片和教材知识,并在教师指导下作答)(1)表现: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2)危害: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起来,造成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严重困难时期.(3)原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变了“八大”的正确论断,是新中国经济探索中的失误,你知道其原因吗?(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给与必要的提示如国际国内形势,学生就可以作答。)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党从1960年开始对经济进行调整。3.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提问:经及调整的“八字”方针是什么?“调整”的含义是什么?“八字”方针的实质又是什么?(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可以作答,“八字”方针的含义是“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而“调整”的含义是调整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其实质是纠正“左倾”错误。)过渡:到1962年我国经济调整的工作基本完成,经济领域的“左”倾错误得到纠正,然而政治领域的“左”倾错误主要是阶级斗争扩大化却越来越严重,甚至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终于导致了一场空前浩劫。(三)“文化大革命”十年(1966年—1976年)教师展示有关“文化大革命”的部分图片,点出“文化大革命”发生根本原因和危害即可,不宜展开,最后指出“文化大革命”是建国以来我们党最严重的错误。1.原因:“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2.危害:给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危害,我国这十年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更大了。过渡: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我国经济建设既有不少成功,也有一些失误,我们应汲取哪些经验教训呢?探究二、总结反思——经验教训二战后美苏两霸的冷战对峙,以及科技革命的第三次浪潮,再次为许多国家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对中国来说,这也是第三次战略机遇。而中国只能算是抓住了这次机遇的一半……,但之所以说中国只是利用了一半机会,是因为中国对这次机会的利用在前期是不自觉的,选择的方向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却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乱上,搞自我封闭,也丧失了一半的时机。——《中国曾经错失和现在面临的国际机遇》提问:教师展示材料,要求学生分析:1.为什么说“抓住了一半,也丧失了一半”?(教师给予必要的提示如让学生注意问题的转化,这一问题可转化为“我国经济建设有哪些成功与失误?”,同时提醒学生分历史阶段归纳,这样学生就可以作答了。)讨论:我国经济建设有哪些经验教训呢?2.经验教训(提示学生分组讨论,注意结合史实回答。)过渡:正是吸取了建国以来二十多年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底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思维。3.拓展运用探究三、拓展运用——21世纪学生眼中的世界(1)儿童眼中的世界A.50年代儿童画取材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提示学生注意图片中的主要信息,以及提型学生注意时间概念,学生应很容易答出工业化等内容。)B.透视这两张儿童画,你认为40年来人们的环境意识有什么变化?(学生通过对比可以得出从50年代单纯重视经济建设忽略环境保护再到90年代注重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2)当代中学生眼中的世界。(教师要求学生用速写的方式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并做简要说明。)4.课后作业搜集与历史有关的名字,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研究报告。六、设计说明本节课授课内容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一课总第19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为1课时。本节课的教学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是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的延伸,是后继内容中国改革开放的知识基础,对于探索中哦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在复习环节做了必要的准备。本节课本课以“名字背后的历史”为切入点,遵循知识探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总结反思(经验教训)——拓展运用(21世纪中学生眼中的世界)的思路组织活动,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方法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有利于知识产生、发展、解决这一认知过程的完整体现。在教学手段上使用多媒体技术,使重点得到突出,抽象变得直观,有效增加课堂容量。在教学过程环节,采用先提出问题,大量组织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