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_第1页
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_第2页
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_第3页
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_第4页
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郑兰祥钱黄润玉郑飞鸿[摘要]基于安徽省2011-2020年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系统阐释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科技投入力度和环境规制强度在其中发挥着正向中介效应,但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会受到地方政府竞争、产业聚集、财政分权的负面干扰。应进一步优化环境分权管理体制,适度提高科技投入力度和环境规制强度,合理引导地方政府竞争,因势利导精准施策,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Key]环境分权;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影响机制[]F061.3;F293[文献标志码]A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理念,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生态公共产品,是新发展阶段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1]43环境分权作为环境治理领域较为热门的话题,一直以来广受国内外学界的关注。近年来,相关学者围绕环境分权度的测度、环境分权结构划分及其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影响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研究。环境联邦主义受财政联邦主义的影响,围绕环境管理的集权与分权关系,在不同层级的政府之间进行环境治理事务的责权分配,通常表现为环境治理权下沉给地方政府环境管理部门。Tiebout(1956)提出的“用脚投票”理论指出,居民的投票作为一种公众选择,推动地方政府行使职责,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口流入,体现了地方政府更好地满足居民异质性公共产品消费偏好的能力,该理论的提出为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及环境分权管理体制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2]420另一方面,Hall等人(2007)认为,中央政府履行全国层面的环境事务管理的职责能更有效地对污染利益集团实施规制,且环境集权在公地悲剧问题的解决上具有明显优势。[3]179祁毓等人(2014)将中国式环境分权划分为环境行政分权、环境监测分权和环境监察分权,并以环境机构在职人员数作为测算依据,测算出相应的环境分权指数。[4]39Peltzman(2016)通过以地方和中央的财政政策之间的联系证明,当地方政府拥有更多制定环境标准自治权时,该标准将更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从而实现整个辖区内居民福利的最大化。[5]12关于环境分权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关系研究,目前学术界主要从环境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等相关因素的交互效应视角,分析了环境分权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李强等人(201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引入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分权的交互项,结果表明,环境分权对地方政府具有正向调节效应,有助于促进地方政府竞争由“逐底竞争”转向“逐顶竞争”转变,从而弱化地方政府的“搭便车”行为。[6]106基于财政分权的视角,Sigman等人(2014)提出“财政分权逐底竞争论”,指出财政分权会直接削弱环境治理效力,降低环境质量,不利于资源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7]123游达明等人(2019)利用2000-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发现财政分权会导致财政的纵向失衡,因而刺激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弱化环境政策执行,进而阻碍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8]28此外,还有部分学者着眼于研究各影响因素对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的空间效应,肖丁丁等人(2013)证明政府的科技支出投入对不同区域企业的研发投入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进而影响到当地的产业转型升级。[9]27综上所述,既有研究在环境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财政分权的关系方面已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对于环境分权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关系以及环境分权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研究分析得还不够深入。本文以安徽省2011-2020年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入研究环境分权对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及其传导路径。本文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专门针对资源型城市这种特殊工业城市类型进行研究,以环境分权的倒逼机制为突破口,旨在寻求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破解路径。第二,系统阐释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深入分析环境分权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传导路径。第三,认清和把准各关键传导变量的作用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环境分权管理体制与促进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一、影响机制分析(一)环境分权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环境分权旨在寻求政府层级间环境治理事务的责权分配,在环境分权制度安排下,环境治理职责由中央政府下放给各级地方政府。环境联邦主义认为,中央层级的环境规制难以了解不同地区居民对环境偏好度差异,同时不同区域间的实际情况也大有不同,在所有区域内共同执行统一环境标准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社会福利损失。而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各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环境政策,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法确定环境质量标准,确定最优的环境政策。根据蒂布特的“用脚投票”理論,地方政府为吸引选民投票,必须以满足居民偏好为目的提供公共物品,制定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为当地资源型企业乃至产业的转型升级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环境分权弥补了集权体制下应对性的不足,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环境治理事权,能够及时处理相关环境治理事务,提高其环境执行力,严格督促当地资源型企业遵循环境管理制度,环境分权的实施将有助于激发企业为获取“创新补偿收益”而进行生产设备和技术革新,从而带动整体行业的转型升级,在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基础上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助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1:H1:环境分权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二)环境分权、科技投入力度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环境分权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执行力,资源型城市的污染型企业将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遵循环境规制的成本也将被迫增加,因此,部分污染型企业选择加大科技投入(包括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以及政府的财政补贴),购买和更新生产设施,改进生产工艺,虽然付出了额外的生产成本,但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均得到显著提升。这是由于企业获得了“创新补偿收益”。从长期来看,这种“创新补偿收益”将会逐渐弥补和超越企业遵循环境规制的成本,由此不断降低企业的长期平均生产成本和边际污染治理成本。此外,改进了的生产设施和工艺有鲜明的“绿色”导向,企业的生产方式实现了由污染粗放型向清洁集约型的转变,生产单位能耗得到显著降低,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显著提高,同时还将不断催生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集群创新,资源型企业的生产方式转变将带动整体行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助推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2:H2:环境分权通过科技投入力度的增强有助于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三)环境分权、环境规制强度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环境规制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以个体或组织为执行对象,并以有形制度或无形意识为存在形式的微观制度安排。根据“波特假说”模型,适度的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激发资源型企业的创新动力,增强资源型企业竞争力,从而增加资源型企业收益,该收益即所谓的“创新补偿”。当该补偿能够超越企业环境规制遵循成本,资源型企业将更加注重环境管理,减少污染排放,形成良性循环。政府可通过税收、价格管制、绿色基金等经济手段,结合行政执法等行政手段将污染型企业产生的外部不经济转化为资源型企业内在生产成本,倒逼企业为降低成本寻求技术创新,实现工艺技术的进步和能源的节约,同时也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主要的环境规制工具包括三类: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社会参与型环境规制,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发挥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环境分权的程度越高,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上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更有利于因地制宜制定合适的环境规制强度,提高环境治理效率,从而不断倒逼资源型城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3:H3:环境分权通过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有助于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四)影响机制的干扰因素环境分权影响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并非是完全封闭的,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干扰。其一是地方政府竞争的干扰。在政绩考核和官员晋升激励机制的作用下,地方政府往往倾向于投资经济效益较高的项目而忽视环境负外部性影响,导致当地资源型企业技术革新落后,陷入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的境地。其二是产业聚集干扰。产业聚集度越高的地区,工厂密度越大,产业转型升级的困难越大,科技投入分散至各个资源型企业所能带来的效果就越小,最终不利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其三是财政分权干扰。财政分权强调地方政府履行支出职责时所得到的资源权力的分配比例,当地方政府所得到分配资源权力比例过高时,中央控制力被削弱,从而可能会导致地方政府的执行力下降,出现懈怠乃至寻租等一系列问题,最后导致环境规制的非完全执行,从而不利于推进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假设4:H4: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将会受到地方政府竞争、产业聚集、财政分权的负面干扰。根据上述理论分析,本文研究的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影响机制。见图1。二、实证分析(一)计量模型构建1.系统GMM模型本文以动态面板数据为基础,构建系统GMM模型进行基准回归。考虑到产业转型升级指数对后期的滞后影响,将其滞后一期引入解释变量中。为降低动态面板数据的偏差影响及内生性的干扰,将环境分权的滞后项作为工具变量,引入回归方程中。在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固定效应和个体固定效应,增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度以及估计结果的准确性。IUPit=c+β1IUPi,t-1+β2EDit+∑βjzit+ut+εit.(1)式(1)中,下标i代表城市,t代表年份。IUPit代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指数,EDit代表环境分权指数,zit代表影响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控制变量,c表示常数项,βi为估计系数,ut代表刻画时间特征的时间固定效应,δi代表刻画地区特征的个体固定效应,εit为随机扰动项。2.中介效应模型为验证假设2和假设3,构建的中介效应检验模型:IUPit=c+β1IUPi,t-1+β2EDit+∑βjzit+ut+δi+εit.(2)Xit=γXi,t-1+λEDit+ut+δi+μit.(3)IUPit=α0+α1IUPi,t-1+α2EDit+α3Xit+∑αjzit+ut+δi+εit.(4)上式中,Xit代表选取中介变量,本文选取检验中介变量分别为科技投入力度(TC)和环境规制强度(ER)。根据中介效应层级回归检验步骤,首先将环境分权(ED)对被解释变量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IUP)做回归,检验公式(2)中ED回归系数β2的显著性;当β2顯著时,继续将ED对中介变量X做回归,检验公式(3)中ED回归系数λ的显著性;当λ显著时,同时将解释变量ED与中介变量X对被解释变量IUP做回归,检验公式(4)中ED回归系数α2和中介变量X回归系数α3的显著性,其中系数β2代表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总效应,系数α2代表解释变量的直接效应,可用λα3表示间接效应,中介效应占比为λα3/β2。3.调节效应模型为验证假设3,在中介效应分析的基础上,继续引入地方政府竞争、产业集聚度、财政分权等调节变量,进一步深化环境分权对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1)基于地方政府竞争的调节效应:IUPit=ρ0+ρ1IUPi,t-1+ρ2EDit+ρ3LGCit+ρ4LGCit×EDit+ut+δi+εit.(5)(2)基于产业集聚度的调节效应:IUPit=ρ0+ρ1IUPi,t-1+ρ2EDit+ρ3IJit+ρ4IJit×TCit+ut+δi+εit.(6)(3)基于财政分权的调节效应:IUPit=ρ0+ρ1IUPi,t-1+ρ2EDit+ρ3FDit+ρ4FDit×ERit+ut+δi+εit.(7)在上述调节效应模型中,LGCit×EDit表示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分权的交互项,IJit×TCit表示产业集聚与科技投入力度的交互项,FDit×ERit表示财政分权与环境规制强度的交互项。(二)变量选取1.被解释变量产业转型升级可以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进行衡量,分别考虑了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的比例分配,为便于测算,本文通过计算各产业产值比重与劳动生产率的乘积来测度产业转型升级指数。计算公式为:IUPit=∑pijtLPijt.(8)式(8)中,i表示所在资源型城市,t表示时间(年份),j表示所在产业,pijt表示第t年i资源型城市的j产业所占该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LPijt表示第t年城市i的产业j的劳动生产率。2.解释变量(1)环境分权(ED)。运用不同级次政府环境保护部门的人员数进行刻画描述,计算公式为:EDit=LEPPit/POPitNRPPi/POPi×1-GDPitGDPt.(9)式(9)中,LEPPit表示资源型城市i第t年的环保系统人员数,NRPPi表示第t年全国环保系统人员数,POPit表示资源型城市i第t年的人口总量,POPi表示全国人口总量,GDPit表示资源型城市i第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t表示第t年的全国国内生产总值。(2)科技投入力度(TC)。选取财政支出中用于科技支出的资金规模来资源型城市科技投入力度。(3)环境规制强度(ER)。以资源型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来间接衡量环境规制强度。(4)地方政府竞争(LGC)。以资源型城市人均外商直接投资额为指标,衡量地方政府的竞争程度。(5)产业集聚(IJ)。采用区位熵指数这一绝对衡量指标来进行测量,计算公式为:GDPijtGDPjtYitYt.(10)式(10)中,GDPijt为资源型城市i的产业j第t年的生产总值,GDPjt为全国范围内产业j的生产总值,Yit为资源型城市i的所有产业的生产总值,Yt为全国所有地区所有产业的生产总值。(6)财政分权(FD)财政分权衡量了地方政府所掌握的支出资金自主权程度以及财政资金的支出规模、方向。本文在分离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的影响基础上,计算公式如下:FDit=1-GDPitGDPt×PFEitPFEit+PFEt.(11)式(11)中,GDPit和GDPt分别表示各资源型城市国民生产总值和全省國民生产总值,PFEit和PFEt分别表示各资源型城市的人均财政支出和全省人均财政支出。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的控制变量分别为:城镇化水平(URB)、平均受教育年限(EDU)、经济发展水平(PIN)。其中以辖区内城镇居住人口总量与常住人口总量的比值来衡量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以辖区内人口群体平均所接受教育的年数代表资源型城市平均受教育年限,以辖区内人均收入的对数为指标反映资源型城市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三)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在满足所有数据统计口径一致性、完整性的前提条件下,本文样本选择2011-2020年安徽省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见表1。所有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统计局、安徽省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四)回归分析结果1.系统GMM估计分析表2基准回归结果显示,GMM模型中ED回归系数为0.017(P<0.05),表明环境分权程度每提高1%,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指数将增加0.019%,环境分权对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假设1得到验证。从控制变量回归结果来看,URB和EDU的回归结果显著为负,PIN的回归结果显著为正,即城镇化水资源型城平和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对安徽市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显著负向影响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则显著正向促进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由AR(2)检验和Sargan检验结果可知,二阶序列相关性检验和额外工具变量过度识别检验的伴随概率Sargan统计量伴随概率P均大于0.5,模型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估计结果较好。2.中介效应检验分析表3中模型(1)回归结果表明,在环境分权对科技投入力度的回归分析中,ED的回归系数为0.542,且在5%显著水平上显著,加入中介变量后,中介变量TC的回归结果显著为正,同时ED回归系数为0.012,且在10%显著水平上显著,根据中介效应检验步骤,TC的中介效应作用效果成立,即科技投入力度在环境分权对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环境分权对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的总效应为0.171,直接影响效应为0.166,通过科技投入力度的间接影响效应为0.005(模型(1)ED回归系数与模型(3)TC回归系数乘积),中介效应占比约为0.0050.171≈2.9%,假设2得到验证。同理,模型(2)的回归结果表明,ED的回归系数为0.011,且在5%显著水平上显著,加入中介变量后,中介变量ER的回归结果显著为正,同时ED的回归系数为0.009,且在1%显著水平上显著,因此,ER中介效应作用效果成立,即环境规制强度在环境分权对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环境分权对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的总效应为0.171,直接影响效应为0.169,通过环境规制强度的间接影响效应为0.002(模型(1)ED系数与模型(4)ER系数乘积),中介效应占比约为0.0020.171≈1.2%,假设3得到验证。3.调节效应检验分析根据表4的回归结果,模型(1)回归结果显示,LGC回归系数为0.023,且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而LGC与ED的交互项回归结果显著为负,这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对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而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分权共同作用抑制了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模型(2)的回归结果显示,IJ回归系数为0.082,且在10%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而IJ与TC的交互项回归结果显著为负,这表明产业聚集会对环境分权影响机制产生负面干扰,产业集聚度的提高抑制了科技投入力度的中介效应作用效果。模型(3)回归结果显示,FD回归系数为0.069,且在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而FD与ER的交互项回归结果显著为负,这表明这表明财政分权会对环境分权影响机制产生负面干扰,财政分权程度的提升抑制了环境规制强度的中介效应作用效果,假设4得到验证。(五)稳健性检验为进一步验证上述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OLS估计、固定效应估计、随机效应估计以及工具变量法(以环境分权的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分别进行回归估计,并将此四种回归结果与前文基准回归结果进行对比,各解释变量回归结果均与基准回归估计结果保持基本一致。所有模型的拟合优度都较好,其中以固定效应模型估计效果最佳,其回归结果最接近于系统GMM模型的回归结果。因此,可以认为本文估计结果是稳健的。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一)研究结论本文以安徽省2011-2020年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系统阐释了环境分权倒逼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利用系统GMM估计以及中介效应、调节效应检验等方法,实证研究发现,环境分权对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环境分权程度每提高1%,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指数会相应地提高0.019%。此外,科技投入力度和环境规制强度在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并且这二者的中介效应均为正向的,而地方政府竞争、产业聚集、财政分权则会对其影响产生负面干扰,其中,地方政府竞争程度的加剧导致环境分权对安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扭转为负,产业集聚度的提高抑制了科技投入力度的中介效应作用效果,财政分权程度的提升抑制了环境规制强度的中介效应作用效果。(二)政策建议第一,进一步优化环境分权管理体制,科学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财权及支出责任。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合理划分和调整中央与地方间的财政关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轻地方政府及环境管理职能部门环境事权履行财政压力;通过将环境考核重点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中,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形成各级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约束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第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加大科技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包括加大对企业创新研发的直接财政补贴力度,以及制定促进企业创新研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并积极为企业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提供融资支持服务,激励企业更新技术设备和改进生产技术,加快生产方式的轉变;增加科技人员投入力度,引进优秀科技人才及团队加入,提高科技人员收入待遇和福利,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活力;加快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完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实现科技赋能推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第三,适度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利用环境规制倒逼规律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在环境规制强度合理区间有效提升环境规制执行力度,形成多种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协同发力的良性互动机制。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以行政处罚等手段增加企业污染排放成本,迫使污染型企业由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生产方式转变;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利用排污收费、排污权转让等市场化手段引领资源型企业绿色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环境规制成本;社会参与型环境规制则通过增强企业及社会公众的绿色发展意识,履行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自发地参与环境治理,有助于提高环境治理效能,倒逼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第四,结合环境分权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因势利导精准施策。积极转变政府竞争生态,引导地方政府由逐底竞争转向逐顶竞争,避免地方政府为争夺自身利益而产生恶性竞争,从而影响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高质量的产业聚集示范区,将污染企业集中起来,既有助于实现污染管控,也有利于发挥企业生产的规模效应,降低企业长期生产成本,不断完善财政分权管理体制,合理分配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资金比例,使地方政府的财力能够有效保障绿色发展事权的履行,并且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助推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目标实现共赢。[Reference][1]王春英,仲昭旭.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40-49.[2]Tiebout,C.APureTheoryofLocalExpenditures[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1956(5):416-424.[3]HallN.D.PoliticalExternalities,Federalism,andaProposalforanInterstate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Policy[J].TheHarvardenvironmentallawreview:HELR,2007(1):175-202.[4]祁毓,卢洪友,徐彦坤.中国环境分权体制改革研究:制度变迁、数量测算与效应评估[J].中国工业经济,2014(1):31-43.[5]PeltzmanS.StateandLocalFiscalPolicyandGrowthattheBorder[J].JournalofUrbanEconomics,2016(9):1-15.[6]李强,李新华.地方政府竞争与环境治理——环境分权的调节效应[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20(3):101-110.[7]SigmanH.DecentralizationandEnvironmentalQuality:AnInternationalAnalysisofWaterPollutionLevelsandVariation[J].LandEconomics,2014(1):114-130.[8]游达明,张杨,袁宝龙.财政分权与晋升激励下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J].吉首大学学:社会科学版,2019(2):21-32.[9]肖丁丁,朱桂龙,王静.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影響的再审视——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3):25-32.[10]王建民,范玉环.产业结构升级、资源错配与绿色经济增长[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6):37-44.[责任编辑]王立国ResearchontheImpactofEnvironmentalDecentralizationonIndustrial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Resource-basedCitiesZHENGLanxiang1,QIANHuangrunyu1,ZHENGFeihong2(1.SchoolofEconomics,AnhuiUniversity,Hefei,Anhui,230601,China;2.Schoo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HefeiUniversity,Hefei,Anhui,230601,China)Abstract:Basedonthepaneldataofresource-basedcitiesinAnhuiProvincefrom2011to2020,thispapersystematicallyexplainsth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