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直流电子负载CC恒流模式优点和原理与(电源)不同,直流(电子)负载是通过控制(晶体管)的内部功率或传导流并依靠电源管的分散功率来消耗能量的装置。BP(DC)1000-DE系列回馈式直流电子负载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和优异的性能指标,输入范围高达10-1000VDC/1000A600kW,可用于各种行业,如直流充电电池老化,燃料电池(电机)测试,DCDC燃料电池测试。
电子负载有四种静态工作模式:恒流模式(CC),恒压模式(CV),恒压模式(CR)和恒压模式(CP)。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的测试环境选择不同的模式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一、直流电子负载CC恒流测试的优势
电池和直流电源是广泛使用的电源,广泛用于(手机),相机,小家电甚至汽车。在电池发电测试期间,必须检查电池容量,寿命,充放电时间等参数,以确保产品性能。在这些测试中,电池通常需要在一定的直流(电流)下放电。在传统制造中,由于电池放电导致电池两端的电压降低,因此我们必须不断降低放电电阻以保持直流电流输出。手动精确控制困难,但采用恒定电子装载模式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减少了工人的工作量,提高了(检测)精度。在同一个测试中,在手动测量电压源时,我们经常需要调整负载电阻值以达到不同电流的电压输出,这是非常累人的。采用直流电子负载直流模式后,可以轻松检查电流,实现电压源的电压测试。
二、直流电子负载(工作原理)
恒流模式是一种恒流电流,允许输出源连续输出定电流,而不管输出源电压如何。图2ul是施加的负载电压,IL是电子直流负载提供的负载电流,EREF是参考电压,RD是检测电阻,因为负载电流IL=EREF/RD,RD电阻是固定的,所以负载电流IL只取决于基电压EREF的大小,不受UL负载电压的影响。从负载电流IL通过RD电阻获得的电压用作故障(放大器)A(信号),而EREF的交流基极电压用作另一个故障放大器A信号,其改变EREF的基极电压值。通过使用故障放大器A控制功率晶体管Q上的负载电流,如果基准电压EREF保持在一定值,则负载电流IL与直流时负载电压UL的变化无关。
图2:CC模型的原理
在许多测试中,直流电子负载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减少了以前人工测试的低效率,提高了测试效率,改进了测试过程,而且使整个过程更加自动化,简化了测试和数据管理。它为现代多维电子测试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
审核编辑黄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8 大自然谢谢您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统编版
- 生命生态安全教案家庭树
- 商场场地出租协议8篇
- 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识字(一)3 口耳目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Module5 Unit1 How many?(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上册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超轻黏土培训
- 2023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十五章 分式15.2 分式的运算15.2.1 分式的乘除第2课时 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与分式的乘方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二章 力 第六节 力的分解教学设计 教科版必修1
- Unit7 study skills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牛津译林版七年级英语下册
- 6.3.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课件(共15张PPT)
- 安全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记录表(设备、设施)
-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2017
- 小学巡课记录表
- 社会团体民办非清算审计报告模板
- 消防管道隐蔽工程验收报审表(表格记录)
-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讲义
- 高频变压器标准工时对照表
- 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收费项目及标准表67262
- 232425黄昆固体物理教案
- 金蝶资产负债表公式设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