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作业“磨蹭”现象背后的心理密码 论文_第1页
探究作业“磨蹭”现象背后的心理密码 论文_第2页
探究作业“磨蹭”现象背后的心理密码 论文_第3页
探究作业“磨蹭”现象背后的心理密码 论文_第4页
探究作业“磨蹭”现象背后的心理密码 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 探究作业“磨蹭”现象背后的心理密码 摘要:改变学生作业磨蹭这一不良学习习惯,不仅需要老师的干预,更需要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对于这部分学生,教育上要更多地倾注爱心、耐心、信心,从而进一步促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家校共同努力,帮助他们早日走出作业磨蹭的困境。 关键词:作业磨蹭心理

引言:“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已经成了很多家庭的真实写照。很多家长都有着这样一个困扰:孩子写作业特别慢怎么办?其实,家长们往往只看到了孩子做作业慢这一表象,缺没有仔细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毕竟造成磨蹭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只有对症下药,孩子学习过程中才能改掉“磨蹭”的坏习惯。 一、作业“磨蹭”的研究现状

镜头一:语文课堂上,老师留出10分钟让学生书写当堂四个生字。大部分同学都能按要求完成任务,可是当老师巡视一圈后,发现别的同学已经写到第三个生字了,而欣怡同学刚刚写完第一个字。果不其然,下课铃声响起了,其他同学分别交上了课堂作业本,欣怡同学却还在“奋笔疾书”。镜头二:周二,值班测温完,“叮铃铃叮铃铃”的上课预备铃响起了。老师核对班级人数,发现欣怡同学还未到。正准备打电话给她的家长询问原因,看到她正从校门方向向班级不慌不忙地走来。镜头三:下班后,老师正准备收拾东西回家时,欣怡妈妈的电话来了。她向老师倾诉着放学回家后欣怡不是口渴喝水,就是打开冰箱,看看有什么好吃的;一会儿打开电视,一会又站在窗前,看看谁在外面玩儿。明明2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最后却磨蹭到一个小时才完成,而且质量并不高。像欣怡这样生活、学习上出现的“磨蹭”现象在小学生中比较常见,孩子的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父母们也常常会为此而感到苦恼万分并且无计可施。 二、作业“磨蹭”的现状分析

1.学习环境受到干扰

心理学理论中的“唤醒理论”指出,孩子很容易被自身感兴趣的内容或话题唤醒。如果孩子做作业时,家长却在一旁看电视,特别是当电视的内容正好孩子也感兴趣时,孩子就会不自觉地受到影响。调查发现作业“磨蹭”的孩子在学习时,其家长不是在一边看电视就是聊天。这些孩子们对此现象感到很不公平,甚至常常在想:凭什么爸妈就能看电视,自己就不能看。 2.家长过于包办

现如今,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存在着家长包办一切的情况。这使得孩子认为即使自己慢慢吞吞也并不要紧,因为爸爸妈妈肯定会来帮忙。孩子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嫌吃饭慢,就主动把饭碗拿过来喂。现如今,收拾书包、整理桌面等也全由父母包办了。长久以往,这些孩子便丧失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对家长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磨蹭行为也就越来越严重。 3.负强化帮倒忙

负强化指撤销或者减弱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或者条件,以使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或者以伴有惩罚的方式想要减少行为的发生,但是却适得其反。当孩子因吃早饭磨蹭而上学迟到,因书写磨蹭而推迟睡觉时间时,家长们便会在言语上进行指责,甚至加以“惩罚”。可是,没想到情况愈演愈烈,孩子的“磨蹭”现象有增无减。 4.注意涣散

注意力是指把全部精力集中于一个目标,并能保持一段时间的能力。根据注意受意志控制的程度或目的性程度,注意可以分为随意注意与不随意注意两类。其中,随意注意是指意志控制下的、有目的的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无预订目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的的、不受意志控制的注意。孩子出现磨蹭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处于注意涣散阶段。注意涣散指随意注意明显减弱,注意能力容易分散,并且不能保留适当长的时间。 5.做事速度慢并不都是磨蹭

造成孩子“磨蹭”行为的原因并不单一。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种种磨蹭行为时,不能给予批评惩罚,应先弄清孩子“磨蹭”的原因,进而对症下药。有的孩子时因为先天的神经兴奋和抑制强度而慢;有的孩子是因为过度追求高标准而不顾严重的消极后果而慢。只有故意拖延学习的开始和在学习过程中,时而做与学习任务无关的事才属于真正的拖延磨蹭。 三、解决作业“磨蹭”的策略探究

1.创造环境,营造氛围

家长要清除物理环境与人为环境带来的干扰,尽量为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学习的场所应当简洁、整齐。尤其是书桌,要提前准备好学习过程需要用到的学习用品,不出现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学习的环境还要安静,不可在学习时制造任何干扰因素。案例中的欣怡之前每次作业都在客厅完成,其父母觉得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加以监督。经过沟通后,欣怡妈妈将孩子的书桌安排在家中的书房,并且当孩子学习时,她和爸爸也在一旁看书。这样互不影响的模式下,家庭的学习氛围也变得越发浓厚。 2.番茄工作法提高学习效率

番茄工作法是一种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在25分钟内只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专注25分钟后要休息5分钟。劳逸结合,保证精力充沛,然后再这样进入下一个专注的25分钟,这样进行循环。我将这一方法介绍给欣怡的妈妈,根据孩子情况她进行适当调整并实验一段时间后,反馈效果良好。欣怡每次专心写作业20分钟后,就可以获得1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可以看电视或是玩玩具,这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也进一步提高了她的学习积极性。 3.奖罚分明,惩戒有度

心理学研究表示:“表扬激励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比平常高3-4倍。”每个孩子都需要被表扬和鼓励,作业磨蹭的孩子更需要。当孩子按时完成任务后,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奖励,允许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另外,对孩子的惩戒应该避免简单地打骂,否则,容易给儿童带来消极的自我认识和内心感受。可采用“负惩戒”,当儿童出现一个不适宜行为时,去掉一个好的刺激,即不给予其原有的奖励,以减少儿童不适行为的出现频率。之后,欣怡妈妈与孩子进行协商,当达到某一目标,父母便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且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当相应的后果,以此来强化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达到逐步减少磨蹭行为的目的。 4.培养注意力有妙招

注意力是可以经过一定训练得到提高的。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专注的学习习惯。舒尔特方格法是一种十分有效且便于操作的专注力训练方法,坚持练习可以提高儿童的注意稳定性、注意转移速度和广度。将1-25这25各数字完全打乱,要求孩子按照顺序从中依次找到1-25,并且指出位置念出来。欣怡妈妈反应,刚开始欣怡需要花一分多钟才能找出25个数。经过多次练习,能在几十秒内按顺序找出25个数字,专注力得倒了提升。2022年安徽省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 四、结语

1.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父母的行为模式决定着孩子的行为表现。研究发现,越是磨蹭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个着急的、经常催促孩子的母亲。家长对孩子磨蹭行为的转变离不开自身的改变。孩子学习时,父母可以在对面看书,而不是坐在旁边“盯”着,这无形之中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父母为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明白学习的责任意识,在无压力的状态下,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学习上。 2.解读孩子言行举止背后的深层密码

孩子的种种“问题”其实都隐藏着他们自己真实的情绪。孩子的心理和情绪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