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科书评判水平_第1页
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科书评判水平_第2页
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科书评判水平_第3页
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科书评判水平_第4页
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科书评判水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教师如何提高教科书评判水平

教师的课程实施水平包含很多因素,使用教科书是其中的重要成分[1],教师使用教科书的水平模型[2]正是对霍尔、霍德提出的CBAM模型的改进.而提高教师教科书评判意识[3],不仅是教科书质量保障的重要前提,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事实上,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创造性用教材”的理念已经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内心,科学、合理地评判教科书是教师创造性用教材教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基于对数学教师教科书评判意识的现状调查结果,分析提升教师教科书评判水平的策略方法.一、数学教师教科书评判意识的现状2011年,我们以东北地区C市的54名数学教师为例,对数学教师的教科书评判意识进行了一定范围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1.数学教师整体教科书评判意识较好,但彼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被访教师中,拥有教科书评判意识的教师达到84%,而被访教师彼此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评判意识的落实上.其中,38%的教师,能把教科书评判意识较好地落实到数学日常教学的实际工作中,能够对教科书进行比较合理的调整,并取得较好效果;而44%的教师,虽然有教科书评判意识,但是,往往因为自身原因,对教科书作出负向的评判,也就是说,评判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欠佳.另外16%的教师教科书评判意识仍然较为薄弱,所持有的传统教材观几乎没有改变,依然把教科书作为“圣经”使用——只会“以课本为根本”,缺少必要的教科书评判意识.2.数学教师评判教科书时,关注最多的是教科书情景方面,这种现象在低学段尤为明显分析、评判教科书的质量,一般关注教科书内容结构、组织结构、编排方式、呈现方式、装订印刷等物理属性,以及编排特色等诸多方面.[2]恰当的问题情景作为教科书内容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是评判教科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教科书的正文之中用来导入的情景是否合理,知识点的顺序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习题的编排是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等等,都需要认真考虑.调查显示,大部分数学教师在评判教科书情景方面的意识最强,而在其他方面的评判意识相对薄弱,亟待加强.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本次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追求情景化、生活化,主张将现实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主动用数学内容诠释现实问题,从而,大家的关注点也在情景创设之上.另一方面,低学段的数学内容深度相对较小一些,数学内容之间的系统性、衔接性都相对弱一些.从而,产生类似现象也是必然.3.数学教师教科书评判意识与行动之间存在较大偏差调查显示:被访的数学教师大部分(高达62%之多)是“理念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也就是说,这些教师评判意识虽然较强,但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意识不能很好地变成实际的评判行动,意识与行动存在较大偏差.调查中发现,为数众多的数学老师认为,从理论上讲,教科书有些地方是需要质疑的,不能完全照搬,从教师个人内心而言,也希望对教科书做出合理的调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自己却不能做到,依然机械照搬教科书中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教学.针对数学教师教科书评判意识薄弱的现状,我们试图寻找其中的原因:一是来自教师自身的原因.自2001年实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以来,大部分中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审视、质疑教科书,具备了一定的教科书评判意识.但是,由于自身的差异,如理论基础薄弱、学历水平较低、教学经验匮乏等诸多原因,很多教师空有评判意识,而在实际教学中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也不清楚究竟对教科书进行怎样的加工才能使教科书校本化,以便于更好地适应本班学生实际.二是外部力量.在外部影响因素中,缺乏专家的指导和干预,是导致中小学数学教师意识与行动存在偏差的最主要原因.在《教科书质量研究方法的探索》一书中,我们曾运用大量篇幅展现五位数学教师经历的“评判意识薄弱—专家干预指导—自我进步提升”的详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和研究者为这五位教师提供了一股巨大的推动力,激活他们的潜质,使其迅速意识到自己在教科书使用方面的不足,激发他们评判教科书的意识,提高其创造性使用教科书的能力.这就很好地印证了“专业引领”在提高教师教科书评判意识中的重要作用.此外,学校的类型与整体氛围等客观因素也对教师的评判意识产生一定影响.正如我们在文[4]中针对初中数学“矩形”第一课时的课堂教学问题做出的诊断,两位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出现的诸多问题一部分源自于“教师误读教科书”,即当教科书中的“探究活动”要求针对矩形的性质进行探究时,任课教师马上想到了“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更想到了对性质需要马上进行逻辑证明,以至于混淆了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正如文[4]所指出的“正是由于任课老师对教科书的解读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导致课堂教学最终偏离目标”.二、数学教师提高教科书评判意识的建议——提高意识、把握要点、掌握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教科书评判意识,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1.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教科书评判意识是前提对数学教师个人而言,首先需要提高自己的教科书评判意识,毕竟教师具有良好的教科书质量评价意识是“用教材教”的基本前提.[3]为此,教师应该具备合理评价一套教科书(或者教科书的章节、片断)的基本能力,只有在充分认识教科书、研究教科书基本特点与个性特色的基础上,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仅仅具备以往“教教材”的本领而缺少教科书质量意识和评价能力,显然是不能胜任的.2.把握要点、掌握方法是关键对优秀教师成长案例的研究以及教师教科书使用过程[5]的典型案例分析表明:教师对教科书进行评判,主要包括三个要点、五种评判方法.其中,五种方法主要体现在对教科书进行调整与改变之中.(1)三个要点要点1在研究与解读教科书中获取评判信息对教科书进行研究与解读,是教师具备教科书评判行为的前提,是对教科书进行评判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仅需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而且也要正确解读教科书编写意图:①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研究教科书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只有在课程标准指导下,才能正确把握这节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此外,教师还要研究数学教科书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观念等等.②正确解读教科书编写意图仔细揣摩教科书编者的真正意图,才能调试和修正.为此,要思考编者为什么要呈现这样的情景?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知识点?为什么设置这些练习题?要多问问自己:这样的呈现方式适不适合本地学生?这样的情景是否合理?这样的习题设置是否科学?……通过对教科书的研究和解读,再结合针对学情的丰富信息,如,哪些呈现方式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哪些方面不符合学生实际?等等,进而找出教科书与学生之间的不适宜之处,并对这些不适宜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评判,进而为调试做好准备.要点2在合作与反馈中丰富教科书评判信息这一环节也是教师对教科书进行评判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与研究和解读教科书的评判方法相比,在合作与反馈中评判教科书不是直接在教科书上做文章,而是着重在同事建议和学生反馈结果上.教师从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以此来帮助自己更好地对教科书做出合理科学的评判.通常情况下,这个环节贯穿于整个评判过程,通过合作与反馈,不仅可以收集更详细、更客观的评判信息,也能促进教师掌握实效性更好的教科书评判方法.①在同伴合作中汇集百家之言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关理论表明:专家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路径.同伴合作是获得同伴互助的重要渠道,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因素,而教师对教科书进行评判,也离不开同事的建议和帮助.在与同事的交流中,大家共同研究教科书,在对话中,一起评判教科书,集众家之言于一体,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建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合作与交流中共同提高自己的教科书素养.被访教师频频谈起“自己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不能经常参加教师小组合作”,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可以充分利用休闲时间寻求网络帮助,通过网络平台,浏览名师博客、参加教师论坛、在线与专家交流等方法,借鉴其他老师的观点和经验,启发自己更好地评判教科书.这是教师合作的另一种有效形式.②在学生反馈中收集真实信息除了合作的方法,反馈也是促进教师对教科书进行评判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的“反馈”主要是指“学生的反馈”.学生课堂表现以及学习效果的反馈都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策略,改变教科书的某些内容,以便教师更好地教学,学生更好地学习.要点3在评判信息指导下调整与改变教科书在教学中,调整与改变教科书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从前面两个环节中收集到更翔实的评判信息,才能对教科书做出合理的调整与改变,将不合理之处、与学生实际不符合之处、知识跨度过太之处等,进行合理调整,进而达成更好的教学效果.(2)五种评判方法通过对一线教师的访谈以及典型案例的搜集,基于我们持续多年的研究[6],我们总结出评判教科书的五种常用方法:①替换教科书情景教师在对教科书做出评判的前提下,可以把远离学生实际或比较呆板的情景用新的情景替换下来.在例题、习题等方面,也可以用替换的方法进行调整,把较难的例题或习题用难度较小但蕴含同样知识的题替换下来.②删减、增补教科书内容删减一般指删除教科书中重复的或者是不合理的内容;增补一般针对教科书中跨度比较大的两个知识点的连接处,或者是新知识的导入.此外,删减和补充的方法经常运用在练习题中,学生易掌握的知识不需要过多的练习题,可以适当进行删减,反之,比较难掌握的内容就要添加一些类似或者是更高层次的练习题进行辅助练习.③重组教科书的内容编排重组就是把教科书同一体系的知识的前后顺序等等进行重新组合.常见的方式包括课时内重组、单元内重组、单元间重组等.通过对内容编排的重组,可使其更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进而减负增效.④整合教科书对教科书进行整合,最常见的形式,一是不同版本教科书的整合,指教师借鉴其他版本教科书的内容设计、编排体系等进行课程设计;二是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指教师把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数学知识整合在一起.⑤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课堂上精彩的生成,是深化和补充教科书内容的重要元素,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科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充分利用课堂上随机生成的课程资源,是评判进而调试教科书的重要渠道之一.利用教科书评判的以上五种基本方法,可以把教科书中不适合学生之处,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适时的调整,从而使教科书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更好地发挥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作用.综上所述,研究与解读、合作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