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_第1页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_第2页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_第3页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_第4页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isnoteasytodoasimplethingwell,anditisnotordinarytodoeveryordinarythingwell.精品模板助您成

功!(页眉可删)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1

一、教学设想(学情预估)

《少年爱因斯坦》是安排在人物传记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是一篇自读课文、__从文体上看是他传,__所传的人物是外国的

著名的科学家,虽然篇幅较长,但由于所传人物是学生较熟悉、

较敬佩的人,__语言也自然平实,因此,学生对__较为喜欢、__

细致而自然地叙述了爱因斯坦从1岁到12岁的学习经历,着重

凸显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少年时期的一些突出特点、我们不妨顺

由编者的意图,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去把握文中爱因斯坦的具

体典型事例,去归纳爱因斯坦小时候的学习特点,进而去学习爱

因斯坦身上具有的优秀精神品质、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爱因斯坦的故事,选取所喜爱的,准备在课堂上复

述、

(二)讲述故事,导入新课

由学生讲述有关爱因斯坦故事导入新课、

相关资料:《第三只小板凳》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

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惟独爱因

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

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

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

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

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

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三)整体感知,把握__内容

1、__题目是《少年爱因斯坦》,浏览全文,文中具体地写

了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哪几件事情?

2、所写的事件分别体现所传人物哪些方面的特点?(小组

讨论,个人发言)

板书:

3岁:陶醉于钢琴曲(音乐早慧)

4~5岁:迷住“罗盘”(寻求自然)

5岁:被老师认为反应迟钝(独立思考)

6岁:要求拉小提琴

7岁:还没学会说话

10岁:反对暴力专制制度(反对暴力)

12岁:阅读书籍证明数学定理(爱提问、刻苦钻研)

3、归纳起来看,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爱因斯坦小时候最大特点就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

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4、从前边的分析来看,__是按什么思路和主旨行文的?

__以时间为序,将爱因斯坦少年时成长的几个小故事串连成

文,揭示了积极、自主学习对一个人成长十分有利的道理、

(四)品味语言,精析文本、

1、__在刻画爱因斯坦时,着重在于描写他的“眼睛”,找

出文中的这些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①“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

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

亮的光彩啊!他那小脑袋一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得多认真啊!

可他的小嘴为什么不说话呢?

小阿尔伯特长得很不匀称,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因此家人

担心他是低能儿,但“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

来的光彩,又给人以希望:还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②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从

那变化的眼神和表情中,显然被其中的音乐陶醉了、难道他理解

了吗?

三岁的阿尔伯特,能够被音乐所吸引,“闪着聪明的眼睛”

“认真地听”,并且“眼神和表情”随着音乐而变化,说明他理

解了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表现出了他在这方面的早慧、

③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这个小玩艺可把他迷住了、他

爱不释手,把盘子转过来调过去,可那根针仍然指北、他转动着

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

可是很善于思考,写出了这孩子与众不同的一面、

④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12岁的男孩,虽然

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

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一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见到小阿尔伯特“一双棕色的眼睛却

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时,就断定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果然,

小阿尔伯特对大学生所教的物理学表现了不可遏止的热情、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对一个人眼睛的描写可以起到表现

一个人心灵的作用、

2、课文中有不少句子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找出这

些句子加以体会、

①尽管如此,这个小孩子对音乐的早慧却使他的母亲大为吃

惊、

②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

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

有点毛病、

③在这期间,使少年爱因斯坦头脑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

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

④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叔叔每次来都给他讲讲代数和几何、

(五)拓展延伸

1、你对少年爱因斯坦做的哪件事印象最深?这给了你什么

样的启示?

2、__在突出爱因斯坦时,善于画他的“眼睛”,请你给你

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人“画眼睛”、

《少年爱因斯坦》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内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

格魅力;

2.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高度的概括能力;

重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

难点: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更多的是靠自

己的勤奋。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点拨指导

课标要求

1、整体感知,理解__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习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爱思考的优秀品质。

4、领会描写眼睛对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学法点悟]

学习__,可以采取“略读”的方法。“略读”是指快速浏览

的读。略读的目的在于粗知__大致的内容,越是“略读”越能筛

选捕捉到__最主要的信息。阅读时要快速捕捉有效信息,充分发

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初步把握__的主要内容,体会__表达的

思想感情。同学们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少年爱因斯坦的故事。然

后,分组讨论交流这些故事反映了少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

哪些优秀品质。领会人物肖像描写方法之一——“画眼睛”对表

现人物心灵的作用,并在自己作文时恰当运用。

[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由别人写的传,主要是介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

斯坦少年时代的学习经历,作者抓住爱因斯坦与众不同的特点,

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来表现他的聪明好学。__结构有什么特点?全

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了少年爱因斯坦哪些学习经历?反映了少

年爱因斯坦在学习方面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这就是我们在学习

这篇__的时候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全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各部分大意。

解惑:全文有33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简介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智力令人担忧。

第二部分(5—33):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

质疑:全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了少年爱因斯坦哪些学习经

历?

解惑:按时间顺序叙述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①三岁时,陶

醉于母亲的钢琴曲,表现出对音乐的早慧;②四、五岁时,被袖

珍罗盘迷住;③五岁时,上学独自思考;④六岁时,要求拉小提

琴;⑤七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⑥十岁时,已经是暴力专制制

度的反对者;⑦十二岁时,独立证明数学定理。

质疑: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反映了他在学习方面具有哪

些优秀品质?

解惑: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方面的最大特点是对科学和真理

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语言揣摩]

1、“我的小宝贝,你听懂了吗?瞧你那一本正经的样子,

像个大教授似的,你怎么不说话呀……”

这句话中用“一本正经”形容三岁的阿尔伯特听音乐时的认

真样子。

2、当他的同班同学还在全等三角形的浅水中扑腾的时候,

他已在微积分的大海中畅游了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爱因斯坦少年时就极

富科学天赋。

[研究课题]

1、爱因斯坦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

名物理学家,生于德国。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工业大学并入瑞

士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苏黎世大学、

布拉格德意志大学及苏黎世工业大学教授。1913年回德国,任

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并当选普鲁士科

学院院士。1933年因受纳粹政治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

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

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

(1905年);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

还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用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辐射过程

和固体的比热。在阐明布朗运动,发展量子统计法方面都有成就。

后期致力于相对论“统一场论”的建立,企图把电磁场和引力场

统一起来。对宇宙学也有贡献。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

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__成功地运用了“画眼睛”的肖像描写方法,抓住人物

的突出特征,来表现人物的心灵。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

《水浒传》,归纳书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根据具体语境探究重点词语的含义。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__抓住突出特征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以及结构紧凑,过渡衔接自然的特点。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形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孤僻棕色沉浸腼腆迟钝泛滥

羡慕涓涓细流大名鼎鼎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孤涓羞滥

二、语言积累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沉浸:2、袖珍:3、迟钝:4、泛滥:5、羡慕:6、

充斥:

7、不解之缘:8、爱不释手:9、怡然自得:10、井然

有序:

11、跃跃欲试:12、雄心勃勃:13、流连忘返:14、大

名鼎鼎:

三、朗读背诵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同学们可以认真朗读、细心揣摩__中三

次描写爱因斯坦眼睛的句子。

四、问题探究

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找出文中三次典型的对少年爱因斯

坦眼睛的描写,并体会作用。

(提示:①“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

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

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②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他转动着一

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③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

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

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作用:①从流露出光彩的棕色大眼睛里,感觉到他应该是个

聪明的孩子。

②“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

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

③“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看着这

双眼睛,可以判定,小阿尔伯特天生睿智,是一个不寻常的少年。

2、他独自关在屋子里,双手支在桌子上。(这句话中划线

词语对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提示:划线词语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小爱因斯坦专注思考的

样子。)

3、他一动不动地坐在自己的小书桌前,……三周过去,他

终于证明出来了,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一句中“一动不动”

表现了爱因斯坦的什么?“三周”强调的是什么?突出了他的什

么精神?)

(提示:“一动不动”表现了爱因斯坦注意力很集中;“三

周”强调的是长时间;突出了他对做题的坚强的毅力和执著的

精神。)

4、“这实在是对孩子的好奇心的一种挑逗”。(这句话运

用哪种表达方式?在__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在__中起着承上起

下的作用。)

5、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

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

孩子有点毛病。(这句话在课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如何理解加

点的词语?)

(提示:这句话在全文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句中的“有

点毛病”并非真的生理疾病,而是指爱因斯坦对音乐的.早慧,

观察周围事物的细心非同龄人可比,强调了他非同寻常的“特

殊”,这正反映了他从小就具有优秀的学习品质。)

五、欣赏评价

__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爱因斯坦从三岁到十二岁之间发生

的一些故事。从文中找出表现少年爱因坦优秀学习品质的文字,

读一读,议一议。

六、拓展阅读

《贝多芬的童年》[法]罗曼?罗兰

鲁特维克?范?贝多芬,一七七0年十二月十六日生于科隆附

近的篷恩,一所破旧屋子的阁楼上。他的出身是弗拉芒族。父亲

是一个不聪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女仆,一个厨子的女

儿,初嫁男仆,夫死再嫁贝多芬的父亲。

艰苦的童年,不像莫扎尔德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情。一开始,

人生于他就显得是一场悲惨而残暴的斗争。父亲想开拓他的音乐

天分,把他当作神童一般炫耀。四岁时,他就被整天的钉在洋琴

前面,或和一架提琴一起关在家里,几乎被繁重的工作压死。他

的不致永远厌恶这艺术总算是万幸的了。父亲不得不用暴力来迫

使贝多芬学习。他少年时代就得操心经济问题,打算如何挣取每

日的面包,那是来得过早的重任。十一岁,他加入戏院乐队;十

三岁,他当大风琴手。一七八七年,他丧失了他热爱的母亲。“她

对我那么仁慈,那么值得爱戴,我的最好的朋友!噢!当我能叫出

母亲这甜蜜的名字而她能听见的时候,谁又比我更幸福?”她是

肺病死的;贝多芬自以为也染着同样的病症;他已常常感到痛楚;

再加比病魔残酷的忧郁。十七岁,他做了一家之主,负着两个兄

弟的教育之责;他不得不羞惭地要求父亲退休,因为他酗酒,不

能主持门户:人家恐怕他浪费,把养老俸交给儿子收领。这些可

悲的事实在他心上留下了深刻的创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