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1页主要内容传染病疫情汇报管剪发展历程法定传染病汇报规范传染病汇报卡填写要求传染病疫情汇报质量分析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2页传染病疫情汇报发展历程
传染病汇报和管理传染病疫情上报方式及速度传染病疫情信息统计工具传染病汇报病种及分型汇报变迁
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3页传染病登记和汇报管理方式
1990年以前,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进行传染病登记和汇报,1990年至今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汇报管理规范》(年)等规范管理传染病汇报管理工作,并对一些传染病病种汇报做了调整。医疗机构为传染病疫情汇报责任单位,而卫生防疫站为主动搜集、分析、调查、核实传染病疫情信息主要负责单位。建国早期,疫情汇报系统由自治区卫生局负责,汇报只限于县城及4个市;1956年以后成立自治区、地、市、县卫生防疫站和乡镇卫生院,疫情汇报系统由各级卫生防疫站负责,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始汇报疫情,逐层汇总汇报至自治区卫生防疫站,一直延续至今;1969年农村逐步建立合作医疗卫生所,村级开始建立疫情汇报体系。年后因为卫生体制改革,各级卫生防疫站划分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汇报管理工作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管理。
传染病疫情汇报发展历程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4页传染病疫情汇报发展历程
传染病疫情汇报管理人员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方法相关要求,传染病疫情汇报责任单位、主要负责单位均要设置传染病疫情汇报管理相关科室,建立疫情管理制度及查询制度,并形成对应文于档案。科室设置要求有一名主管领导分管疫情汇报工作,由详细负责部门和责任人员从事疫情管理日常工作。我区疫情管理日常工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普通由保健科负责,乡镇级医疗机构由防保科负责,人员基础为兼职。疾病控制中心疫情汇报管理工作也没有专门科室管理,普通设置在疾病控制科室,除省、市级有一专职疫情管理人员,县级均为兼职。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5页传染病疫情汇报发展历程传染病疫情上报方式及速度
从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为最早手工报表时期,各级医疗机构对其发觉法定传染病病例,填写传染病汇报卡,按要求时间将传染病汇报卡(未实施汇报卡以前为发病数)送或邮寄方式报属地卫生防疫站,县级卫生防疫站汇总成旬报、月报、年报汇总后经过邮寄上报市、地域防疫站,地、市防疫站将各类报表汇总邮寄上报省级卫生防疫站,省级防疫站汇总后再邮寄给国家,最终形成全国统一汇总报表经过邮寄上报卫生部。传染病疫情信息从基层汇总上报到省级大约15天,省级汇报至国家级约30天,这种手工报表邮寄上报方式一直连续到1987年。1987年全国传染病疫情汇报系统建立,首先建立了“全国疫情汇报微机通讯网”,实现了国家级与省级之间联网,之后全部疫情软件不停升级和完善,从最初国家与省“点对点”通讯方式,发展到国家一省一市三级联网。年实现了国家一省一市一县四级联网。年1月1日,全国传染病疫情汇报由过去按行政单位逐层上报改为全部由医疗机构网络直报。
年4月我区率先在全国实现省一市一县一乡级网络直报,疫情汇报由原来15天缩短到1天。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6页传染病疫情汇报发展历程传染病疫情信息统计工具
1950~1963年疫情信息统计分析工具使用算盘,1964~1980年使用手摇计算机,1980~1990年电子计算器,1990年后市级以上卫生防疫站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年后县级以上卫生防疫站实现计算机管理,年后医疗机构实现计算机管理。(网络化管理)
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7页传染病疫情汇报发展历程传染病汇报病种及分型汇报变迁
建国以来,从保障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出发,国家依据我国国情分阶段颁布和修订了《传染病管理方法》(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年修订),《传染病信息汇报管理规范》()等规范来加强传染病汇报管理工作,并对一些传染病病种汇报做了调整。伴随科学进步,传染病诊疗水平也不停提升,国家对一些传染病汇报实施分型汇报管理方法。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8页1950年,汇报病种13种,为鼠疫、霍乱副霍乱、天花、斑疹伤寒、流脑、回归热、伤寒副伤寒、痢疾、白喉、麻疹、猩红热、疟疾、黑热病;1951年增加流行性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炭疽、波状热、森林脑炎、狂犬病,汇报病种增加到20种;1959~1960年增加汇报流感、钩端螺旋体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恙虫病,汇报病种增加到25种;1990年依据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分为:甲、乙、丙类(丙类传染病广西1990年开始监测,国家
年开始统计分析),同时增加性传输疾病汇报。传染病汇报病种变迁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9页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种);乙类传染病(22种):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灰、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脑、猩红热、乙脑、斑疹伤寒、黑热病、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够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炭疽;丙类传染病(10种):肺结核、血吸虫、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破、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汇报病种增加到34种。传染病汇报病种变迁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10页传染病汇报病种变迁
1996年新生儿破伤风由丙类上调到乙类;1997年肺结核由丙类上调到乙类;年增加传染病性非经典肺炎病种汇报;年国家新颁布《传染病防治法》要求甲乙类传染病为27种,增加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血吸虫病从丙类上调为乙类,黑热病、斑疹伤寒从乙类下调丙类,年起汇报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37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0种;年5月2日卫生部决定将手足口病纳入法定传染病按丙类管理(年监测数据不包含有手足口病病例数,该病发病情况单独分析)我国法定传染病汇报病种增加至38种,即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1种。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11页汇报病种分型变迁
自1990年起个别传染病实施分型汇报。病毒性肝炎:1990-1996年按4种类型汇报,即甲肝、乙肝、非甲非乙型肝、其它未分型肝,1997年按5型汇报,即甲肝、乙肝、丙肝、戊肝、肝炎未分型;痢疾:1990年起按2型汇报,即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十副伤寒:1990一1995年按伤寒副伤寒汇报,1996一年按伤寒汇报,年起按伤寒+副伤寒汇报;疟疾:1990至今按间日疟、恶性疟、未分型汇报;梅毒:1990-1996年按原发性、继发性、先天性汇报,1997一年按Ⅰ期、Ⅱ期、胎传汇报,年起按Ⅰ期、Ⅱ期、Ⅲ期、胎传梅毒、隐性梅毒汇报;炭疽:1990一年按炭疽汇报,年起按肺炭疽、皮肤炭疽、未分型汇报;肺结核:1990一1996年按肺结核汇报,1997-年按菌(+)、菌(一)、未痰检汇报,年后按菌(+)、菌(一)、未痰检、仅培阳汇报。脊灰:年起不再汇报。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12页法定传染病汇报规范(监测汇报工作要求)属地管理标准:传染病汇报实施谁接诊,谁汇报。监测病例遵照属地管理标准。责任汇报单位和责任汇报人:推行传染病汇报职责机构为责任汇报单位,主要是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汇报单位执行职务人员为责任汇报人,主要是执行职务医护人员和检疫人员、疾病控制人员、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13页法定传染病汇报规范(监测汇报工作要求)
3.依法汇报传染病病种
(l)法定汇报传染病①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②按甲类管理传染病:传染性非经典肺炎、炭疽中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卫生部要求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其它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③其它乙类传染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除肺炭疽以外其它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④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感染性腹泻病。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14页法定传染病汇报规范(监测汇报工作)(2)卫生部要求不明原因肺炎。(3)卫生部决定列人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其它传染病。(4)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其它地方性传染病。(5)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传染病。4.依法汇报传染病由责任汇报人负责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汇报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汇报卡),由责任汇报单位负责组织录人汇报卡信息,由县(区)级及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审核。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15页法定传染病汇报规范(汇报流程)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传染病监测汇报工作流程责任汇报人在首次诊疗或发觉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马上填写“传染病汇报卡”(首次汇报),并按要求时限和程序汇报;诊疗变更或因传染病死亡时,应马上填写“传染病汇报卡”(订正汇报),并按要求时限和程序汇报。实施网络直报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网络直报人员应及时检验汇报卡,如发觉填写不完整、不准确,或有错项、漏项,应及时通知汇报人查对汇报卡内容,而后将传染病汇报卡信息及时、准确、完整地录入网络直报系统。暂无网络直报条件医疗机构应在要求时限内,将传染病汇报卡以最快方式汇报属地有网络直报能力乡镇卫生院、小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其代报;同时,应对报出汇报卡进行登记,每个月最少与代报单位查对1次,并签字确认。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16页法定传染病汇报规范(信息流程)传染病监测信息主要经过传染病汇报卡采集,并经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卫生检疫机构应确保疫情信息汇报及时、准确与可靠。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汇报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汇报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个月应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呈报本单位相关领导,并向相关科室通报。如发觉甲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时,网络直报人员应马上向诊疗医生核实,并汇报分管领导;同时以最快方式汇报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向本单位相关科室发出预警信息。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17页法定传染病汇报规范(新增监测汇报病种工作程序)卫生部决定列人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其它传染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卫生部统一布署,纳人《疾病监测汇报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其它地方性传染病,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卫生部安排纳人《疾病监测汇报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18页疫情信息管理(信息搜集与汇报)
当前,我国传染病病人信息主要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汇报卡》(以下简称传染病汇报卡)来搜集,经过(疾病监测信息汇报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检疫机构责任汇报人在发觉法定传染病病人后,填写传染病汇报卡进行汇报。发觉漏报传染病病例应及时补报。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或采供血机构、医学检验机构执业活动中,检测出本指南工作要求中要求传染病病原阳性者时,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将个案信息以书面形式汇报至属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觉法定传染病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汇报卡,报由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乡镇卫生院或小区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按要求时限和程序进行汇报。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19页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调查人员在发觉法定传染病时,由当地乡镇卫生院或小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调查专业人员填写汇报卡,按要求时限和程序进行汇报。部队医疗卫生机构发觉地方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填写传染病汇报卡,按要求时限和程序进行汇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染病疫情汇报管理按卫生部相关要求执行。实施专病管理传染病,除传染病汇报卡要求外其它信息,依据相关要求进行搜集和汇报。省级人民政府要求汇报、管理地方性传染病,可按当地要求填写传染病汇报卡进行汇报。疫情信息管理(信息搜集与汇报)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20页疫情信息管理(信息汇报规则)
慢性传染病汇报遵照以下标准:
医疗卫生机构在作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疗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疗并被汇报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汇报;如对该病例汇报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屡次接诊该类病例(包含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汇报,再次就诊且诊疗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则可不再进行汇报。发觉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以周为单位汇报至属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或管理部门。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21页疫情信息管理(信息汇报规则)需汇报病原携带者病种: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三种。按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经典肺炎、炭疽中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卫生部要求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其它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艾滋病(HIV)病例汇报:含有监测能力医疗机构发觉两次初筛阳性监测结果病例必须经含有权威试验室确认后填写传染病汇报卡,按要求时限进行网络汇报。病例诊疗日期填写接到检验汇报单日期。采供血血机构对传染病病例阳性结果汇报:应对献血员进行登记,发觉HIV抗体检测两次初筛阳性结果,应按传染病汇报卡登记内容,在本规范汇报时限内,向属地疾病控制机构汇报。(标本上送,书面汇报);发觉其它法定汇报传染病阳性结果也不需网络汇报,但做好登记,书面形式以周为单位汇报属地疾病控制机构或管理部门,立案管理。
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22页疫情信息管理(信息汇报规则)
汇报卡填写要求(后面详细讲)汇报时限责任汇报单位和责任汇报人发觉传染病疫情时,按要求时限汇报传染病汇报卡。(l)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要求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其它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以及卫生部要求不明原因肺炎病人,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汇报单位应以最快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汇报,并于2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汇报卡。(诊疗后2小时汇报)(2)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以及霍乱、脊髓灰质炎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其它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列人乙类传染病管理其它地方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诊疗后24小时),经过网络进行信息录入汇报。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汇报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汇报卡。(诊疗后24小时汇报)
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23页疫情信息管理(信息汇报规则)(3)对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卫生部决定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其它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其它地方性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诊疗后24小时)经过网络进行信息录入汇报。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汇报单位应在24小时内报出传染病汇报卡。
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24页疫情信息管理(信息汇报规则)汇报方式:有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汇报单位,经过网络将传染病汇报卡信息实时(在要求时限内尽快)录入到《疾病监测信息汇报管理系统》;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汇报单位,应将传染病汇报卡及时报至属地有直报能力乡镇卫生院、小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其代为直报。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代报卡片时,应以本身账号登录,“汇报单位”选择该卡片填报单位(这类卡片查询条件:县级审核时间与卡片汇报时间间隔为O)。乡镇卫生院或小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代报卡片时,直接以本身账号登录,“汇报单位”也应选择该卡片填报单位。传染病汇报卡未及时汇报(漏报或现场调查时发觉)应该随时补报,按首次汇报进行汇报和录入。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25页疫情信息管理(汇报信息审核)责任汇报单位对其填报信息内部审核:责任汇报单位网络直报人员在网络直报或上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本单位填报传染病汇报卡进行审核。(1)发觉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通知汇报人查对;对重复汇报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2)发觉以下情况时,提议马上对汇报信息深入核实。①发觉甲类传染病和按照甲类管理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要求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其它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传染病。②发觉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26页疫情信息管理(汇报信息审核)③发觉同一个急性传染病在同一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场所)1日内出现3例及以上,或1周内出现5例及以上。如以上任何一个情况属实,应于2小时内对汇报信息进行网络直报,时电话汇报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27页疫情信息管理(信息订正)1.发觉已汇报病例诊疗变更、死亡或填卡错误时,责任汇报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汇报(重新填写传染病汇报卡,卡片类别选择订正汇报,并注明订正前汇报病名),并按要求完成网络订正操作。(在网络汇报中找出首次不论卡,对汇报卡进行修改或订正)。
2.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疗为确诊病例(临床诊疗病例或试验室确诊病例),订正时需将原诊疗日期更改为确诊日期,该订正若由责任汇报单位作出,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汇报订正信息重新审核。3.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病例,应由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订正为地址不详。
4.实施专病汇报管理传染病,由对应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汇报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并对所发觉传染病汇报卡错误信息或排除病例及时订正。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28页疫情信息管理(信息分析利用)信息起源信息分析:日、旬、周、季、年报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保密:除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依法公布传染病监测信息外,责任汇报单位和责任汇报人及传染病防治相关人员无权向社会和无关人员透露,不得泄露传染病患者个人隐私。(如性传输疾病中艾滋病)信息资料保留:各级、各类传染病责任汇报单位应将传染病信息资料按照国家相关要求纳入档案管理。1.电子数据保留:具备网络直报条件传染病责任汇报单位,应按月将报至《疾病监测信息汇报管理系统》传染病卡片导出后保留。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按对应时间将《疾病监测信息汇报管理系统》中传染病卡片,以及生成日、周、月、年统计分析表导出后保留。
2.纸质资料保留:具备网络直报条件传染病责任汇报单位,应按相关要求保留《传染病汇报卡》及传染病汇报统计,保留期限3年。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传染病责任汇报单位,应对报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汇报卡进行登记立案,登记立案统计保留3年。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29页传染病汇报卡填写要求
不规范诊疗疾病名称:腹泻、结膜炎、红眼病;规范诊疗应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年度填写不规范卡片.xls卡片填写要求:
《传染病汇报卡》采取统一格式,用A4纸印刷,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要求内容完整、准确,字迹清楚,无错项、漏项和逻辑错误,填报人应署名。
《传染病汇报卡》每年度由区卫生厅统一印刷,各级医疗机构可到属地疾病控制机构领取。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30页传染病汇报卡填写要求
(1)卡片编号:由责任汇报单位按年度编制并填写,便于填报单位内部管理。格式为:年份(4位数字)+科室代码(2位数字,自行编号)+次序号(4位),如“-01-000l”。直报时不需录入,由系统自动生成。
(2)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病例直接标识“首次汇报”。对已填报过卡片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疗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汇报”;其中,死亡病例汇报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病例,但患传染病者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汇报卡。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
(3)患者姓名:填写患者或献血者姓名(性病/AIDS)等可填写代号,假如登记身份证号码,则姓名应该和身份证上姓名一致。
(4)家长姓名:14岁以下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5)身份证号:应尽可能填写。既可填写15位,也可填18位。
(6)性别:填写社会性别。
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31页(7)出生日期:出生日期与年纪栏只要选择一栏即可,无须既填出生日期,又填年纪。(8)实足年纪:对出生日期不详就诊者填写年纪。(9)年纪单位:对于新生儿和只有月龄儿童请注意选择出生日期,默认为岁。(新生儿破伤风,填写出生天数,系统自动推算出生日期)(10)工作单位:填写患者发病时所在工作单位名称(含农民工);学生(托幼儿童)详填发病时所在学校(托幼机构)及班级名称;无“工作单位”者填写“无”。联络电话:填写患者联络方式,方便追踪、核实和随访。
(11)病人属于:用于标识患者常住地址(居住时间〉6月)与汇报单位相对位置,在对应类别前划“√”。(暂时居住不属当地病例,病人户籍所在地)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32页病人属于①本县区:指病人为当地(县、区)常住居民。②本市其它县区:指病人为本市其它县(区)常住居民。③本省其它地市:指病人为本省其它地(市)常住居民。④其它省:指病人为其它省常住居民。⑤港澳台:指病人为港澳台居民。⑥外籍:指病人为外籍居民。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33页(10)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地址,能够是家庭地址,也能够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比如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随访到住址。(11)职业:在对应职业名前划“√”。选择职业目标是为了在卡片汇总时发觉传染病可能高发职业,方便管理。若病人职业同时符合卡中一个以上职业时,选择标准是:
①选择主要职业。②选择与该病发生和传输关系较亲密职业。如食品厂工人、熟食店售货员都应填写餐饮食品业,而不填工人或商业服务。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34页未列入本卡职业须填写在“其它”项中,如警察、飞行员、军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劳教人员、和尚、道士和乞丐等,虽不属职业,也可填写在“其它”项中。个体经营者应依据其经营活动行业,选择对应职业。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①出生场所为医院时(住院分娩)选择“其它”。②出生在其它场所时(住院分娩之外其它方式分娩)选择“散居儿童”。此项分类仅仅为了区分婴儿出生场所,无其它统计学意义。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35页(12)病例分类:在对应类别前划“√”。乙肝、血吸虫病例必须分“急性”或“慢性”填写;对“急性”或“慢性”诊疗不明确,可不填写,按“未分类”录入。①试验室确诊病例:某种诊疗方法对某种疾病诊疗有特异性,如病原学诊疗、血清学诊疗等等,用这些方法确诊时选择。②临床诊疗病例:医生依据病人症状、体征和普通非特异性检验(如查体、血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X线检验等)综合分析做出诊疗时选择。③疑似病例:医生依据病人症状、体征和普通非特异性检验(如查体、血象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X线检验等),不能做出准确诊疗时选择。
传染病报告规范和常见问题分析第36页
④病原携带者:责任汇报单位试验室,或在健康体检过程中检出传染病病原,但受检者无显著症状、体征时选择。(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⑤阳性检测结果仅限采供血机构填写。(阳性结果不需网络汇报)(13)发病日期:填写病人在此次就诊疾病开始出现症状日期。不明确时,填就诊日期。病原携带者填写首次检出日期或就诊日期。(14)诊疗日期:首次汇报时,填写初诊日期。订正汇报时,如由疑似病例订正为确诊病例、一个传染病订正为另一个传染病、传染病一个病种订正为另一个病种(如肺结核由“未痰检”订正为“菌阳”时),填写确诊日期;同一病种由临床诊疗订正为试验室确诊,仍填写初诊日期。诊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饮料分销代理合同
- 2025销售劳动合同模板
- 2025公司服装供货合同
- 2025维修合同 设备维修合同
- 2025办公室租赁合同附加协议
- 瓷砖销售类劳动合同协议
- 班干部任职合同协议
- 病人护理中介合同协议
- 电力作业人员合同协议
- 皮卡配件供货合同协议
- 非洲自然灾害
- 2023诗词大会知识竞赛200题题库(含答案)
- TL226 大众试验测试标准
- 2023借款协议书Word模板
- 生产设备拆除工程施工方案
- (完整版)年产30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 无障碍公共设施建设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 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综合考复习题
- 石家庄市存量房买卖合同
- 思想道德与法治2023版教学设计第六章 学习法治思想 提升法治素养
- 自来水厂调试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