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知”到“行”:教师支持幼儿提升计划能力行为研究 论文_第1页
由“知”到“行”:教师支持幼儿提升计划能力行为研究 论文_第2页
由“知”到“行”:教师支持幼儿提升计划能力行为研究 论文_第3页
由“知”到“行”:教师支持幼儿提升计划能力行为研究 论文_第4页
由“知”到“行”:教师支持幼儿提升计划能力行为研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由“知”到“行”幼儿提升计划能力行为研究摘要近年来,幼儿自主游戏在全国幼儿园遍地开花。随着其不断成熟,众多计划也走进了老师的视野。在幼儿园中,为促进幼儿有序自由的进行游戏,部分老师将“计划”加入幼儿游戏过程。由于老师并未真正从幼儿的角度理解计划,使得计划成为幼儿自主地进行游戏的阻碍。为此,本研究基于儿童视角探究自主游戏中幼儿计划的发展,以期帮助老师理解幼儿眼中的计划,从而提升幼儿计划的能力。关键词:自主游戏;幼儿计划;老师支持;行动研究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价值之需—计划对促进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提出“计划”作为课程实施的基本组织形式,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自由决定事情、规划行为、实施想法,还可以与同伴、老师交流合作,并在活动结束后回顾、反思自己的种种行为表现,整合自己的已有经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由此对幼儿的认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指引幼儿开展行动、实现预期目标。 2.现状反思—自主游戏中缺乏幼儿自主计划的机会

老师通过访谈和观察发现,现实中幼儿在进行自主游戏中缺乏自主做计划的机会。让幼儿成为自主游戏的“客人”,老师剥夺了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区域、自由选择材料的权利,从而掠夺了幼儿自主计划的机会。基于如此现状,老师要以行动研究为导向,让老师参与到这种动态的实践研究的过程中,便于老师观察到幼儿计划循环上升的过程,同时从儿童视角出发,看到幼儿可以自主进行计划的潜力,为幼儿计划能力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二)研究意义1.利于幼儿获得计划的经验,促进自主学习幼儿整合所获得的经验,利于幼儿自我调节,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在自主游戏中幼儿学会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以及回顾计划,获得了关于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以及回顾计划的经验,提高了自己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促进了自身的主动学习。 2.有助于老师看到幼儿自主进行计划的潜力,反思已有观念

基于儿童视角,本研究以行动研究为导向探究自主游戏中幼儿计划的动态特征。在整个行动研究的开展过程中,幼儿与老师处于同等的地位,有助于老师看到幼儿自主进行计划的潜力,从而反思自身的过度干预指导的观念。(三)研究思路二、老师支持幼儿提升计划能力策略(一)直接支持,“识”计划 1.由“疑”到“问”,吸引计划兴趣

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老师可以通过设“疑”拋“问”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作为一名一线老师,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为前提,围绕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展开提问、交流与讨论,以此来调动幼儿对计划的积极性。例如在一次大班“计划是什么”的活动中,老师为了引出“计划”这一概念,以“植物敲拓染”为主题,用多个问题引导出“计划”概念。“今天嘉慧要制作一幅植物敲拓染的作品,那么以我们的经验,嘉慧要准备些什么呢?”“要先去采摘树叶、小花之类的植物才行。”“还要准备小锤、画纸和画笔。”老师:“那如果我们这些准备中,能不能省略其中的一项呢?”“不能,要不该做不成作品了。”“所以,我们在做事前一定做好充足的准备,才会成功,那这是叫什么呢?”哲哲说:“计划!”。幼儿在幼儿园里基本上没有进行过计划,要想幼儿做计划,必须先让幼儿认识计划,老师又不知道直接告诉幼儿计划是什么,效果不好。正好通过抓住植物敲拓染的问题,让幼儿思考植物敲拓染需要做的准备,引导幼儿认识计划,从中能够感受计划的意思。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凭借表象来理解事物。因此,老师利用“如何进行植物敲拓染”的问题,引出计划帮助幼儿从中感受计划,形成初步的认知,知道计划就是事前要做好准备,才能实现成功。 2.以“境”为“锚”,明确计划内容

老师以问题情境作为教学“锚点”使幼儿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自觉地思考、交流、反思等方式明确计划内容。例如在大班“有趣的运动会”计划活动中,老师以“运动会的准备”为问题切入点,让幼儿预设郊游计划,并通过幼儿的回答帮助幼儿总结出时间、地点、材料、交通工具、伙伴等关键内容。芊芊说:“我想将运动会设在周末,这样爸爸妈妈也能来参加”,老师总结道“时间”;睿睿说“我要将运动会设在幼儿园的操场上”,老师总结道“地点”;浩明说“我要和姥姥坐公交车去”,老师总结道“交通工具”;静波说“我要买一些零食”,老师总结道“材料”;惠子说“我要和我的好朋友明明一起去”,老师总结道“伙伴”。幼儿逐渐理解和掌握计划的具体内容,幼儿的计划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老师不直接向幼儿点明计划内容,而是在问题情境中帮助幼儿一步步总结出计划要点,有助于加深幼儿对计划内容的认识和理解。这也说明只有当幼儿发现现实生活中碰到的情境与学习时发生的情境之间有相似性时,他们才更有可能运用己之所学。因此,老师应有意识地将知识与情境相结合,给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机会。 3.借“物”树“理”,掌握计划方法

一是适时提问——讨论计划要点。幼儿园的老师在引导幼儿讨论计划要点的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提问如“启发式提问",如“我们需要用什么来做计划呢?”,“我们需要计划什么呢?”,老师的提问是开放性的,更是基于幼儿的即时反馈而来,并不是事先预设好的,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幼儿的思考,能够表达出全面且完整的计划要素。二是实物展示——观察计划图表。在幼儿园中实物是实用性强、效果做好的教具。老师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再加上老师直观的言语的刺激下,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更容易理解知识与间接经验的获取。幼儿园老师追随者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提供适宜的“脚手架”,经过幼儿疯狂地思考与激烈的讨论后,确定计划的方法动作、语言与书面等多种方式,再通过幼儿间的激烈辩论后,达成共识。01 动作——手势 02 语言——口头

确定计划

方法03 书面——绘画(二)游戏放权,“试”计划 1.考察“实战现场”,口头表述计划

参观活动是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到室外进行参观一种集体性活动。动,幼儿能够亲身体验、亲身观察、亲身聆听,能够快速地了解活动布局,知道场地的位置,明确活动区域的名称、材料的数量与种类,为幼儿构思计划内容做好准备,迅速选取可用到的内容。与此同时,运用追问的方法,有目的、有方向地对幼儿再次进行询问,以期了解幼儿的现状、发生变化的的原因,以及实际需求,并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指导,确保幼儿能顺利地进行,体验计划过程,扩充幼儿的已有经验,制定丰富且行的计划内容。例如在“有趣的滚筒”活动中,老师:“看到小朋友们眉飞色的表情,相信你们都已经做好了计划,哪个小朋友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呢?”阳阳说道“我的计划就是和军军一起玩油桶,我们两个人先慢慢地把油桶翻倒,平放在地上玩滚油桶;然后再把油桶竖起来,把油桶当成鼓敲打着玩;最后我们想尝试在油桶上面站着走”。老师总结:“阳阳的计划非常详细,也说出来我们自己三种玩油桶的方法,我也听到说了要慢慢放油桶,注意到了安全”。分享计划尤其是在幼儿制定计划后则是尤为重要的,可以加深幼儿对计划内容的记忆与熟悉度,由于口头计划的特殊性,易忘记、易改变,以及无法进行对比。因此,老师引导幼儿分享计划则更为重要,便于老师对幼儿口头计划的记录,与实施计划过程中的指导。 2.捕捉“实战难点”,制定计划

帮助幼儿克服这个难题,老师可以给每个小朋友分发纸笔一份,让幼儿自由探索和表达书面计划,以达到弥补口头计划容易遗忘的不足之处。在大一班“计划小地图”主题活动中,有的幼儿将自己想要玩的东西按照重要程度依次画在了表格中,并在每个游戏后面标注了游戏时间、地点、主题、步骤等信息。有的幼儿画出几个人围着桌子坐成一圈,桌上有剪刀和卡纸,表示他想和好朋友一起去美工区玩剪纸。孩子们都很喜欢制定书面计划,在制定过程中他们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书面计划制定环节,幼儿计划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玩伴、材料,而是有了更多细节,如动作、步骤等。 3.应时“发人深省”,灵活调整计划

首先组织游戏,实施计划地图。为实现计划与行动更好的连接,让幼儿体会到行动的重要性,老师选用游戏“巴士到站”,以期带动积极的情绪,能够让幼儿认真实施计划。幼儿按站到点依次进入自己选择的活动区,轮流实施计划内容,这样既便于老师能够全面、细致观察幼儿实施计划的实际情况,也避免了幼儿混乱、争抢、易出错的现象。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实施计划,老师选择运用游戏的方法来激发幼儿实施计划的兴趣,也让幼儿明白行动的价值一就是为了实现计划,并检验计划,丰富幼儿的活动经验,并对下次活动内容进行微调。其次语言点拨——自主完善计划。老师会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及时给予幼儿相应的语言,来帮助幼儿解决幼儿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及时调整幼儿以往的思路,不断自我修正、完善计划内容,实现预期目标,从而有助于提升幼儿的问题解决与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上面所述的“植物敲拓染”计划中,在实施过程中芊芊:“老师为什么我的作品有重影呢?”老师:“那你好好回想下你制作的过程,是不是每个地方都用力均匀,还有在你制作的过程中,是不是将植物掀起来看看,这样重新放回去,位置就会有偏差。”芊芊总结老师说的错误的做法,重新制作中,一副成功的植物敲拓染作品呈现在眼前。由此我们总结到,老师的陪伴、鼓励与适时的发问、提醒,无疑是给予幼儿极大的支持与帮助,同伴的“疑问、点拨”更是寻找问题的“助推器”,充分发挥了“同伴效应”,为幼儿完善计划内容,完成计划目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幼儿也在大家的“脚手架”下获得成长,记录经验,整合并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三)拓展游戏,“施”计划 1.自由结对,满足“独立”需求

尊重幼儿是保护幼儿权力的基础与前提,也是促进幼儿自主与主动的关键。老师作为幼儿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必须尊重幼儿,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权力,让幼儿在充足的空间和时间里进行尝试、沟通、交流,选择适宜的玩伴并组建小组,合力构思计划内容,包括主题、时间、场地、材料、玩伴、玩法与安全,为制定详细具体的计划地图做好准备。与此同时,老师也应该赋权放手——构想小组计划。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理应像成人一样,享有他们自己的权力。而权力更是幼儿进行计划的重要条件,赋予幼儿在计划过程中确定计划主题,构想计划内容的权力,包括自由选择材料的种类与数量,设计计划画面,决定搭建的形状,材料的摆放与画法。老师还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空间与时间,确保幼儿实现自主权的机会,有助于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与逻辑思维能力。在研究中,老师观察到:老师在幼儿进行小组讨论、构思计划内容时,并没有参与其中,一切由幼儿做主。老师在旁边注意观察并做好拍照、录像记录好两组制定计划的过程,便于后期的交流分享与作为研究的依据。两组如火如荼地进行交流、讨论着,真是相当于一场“超级大脑”的现场。 2.共商计划,满足“时间”需求

时间是小组进行计划的首要前提,会直接影响着小组计划的质量与水平。如果时间过长,在小组计划过程中,就易出现消极等待、慢慢悠悠的现象;如果时间过短,小组计划就被戛然而止,幼儿蠢蠢欲动的想法并没有实施,会让幼儿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会形成“习得性无助感”。因此,老师要为小组提供适度的时间,既能够将小组计划的框架详细地构建出来,也能够使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还能够有机会分享成果,加深内容的熟悉度,更能将集大家想法于一体的计划图能够“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010203任务说提供材料—明——搭建平绘制计自主确划地图定分工台—共享计划成果结束语综合以上几点,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计划能力,并不是个难题。只要老师能给予幼儿制订计划的时间,并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年龄、认知经验与学习特点做好支持和引导,同时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要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配合老师关注并支持幼儿制订各类家庭生活与学习计划,适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抓住幼儿阶段发展计划能力的关键期,幼儿的计划能力定能得到不断的提升。参考文献[1]于淑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