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专家讲座_第1页
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专家讲座_第2页
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专家讲座_第3页
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专家讲座_第4页
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专家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细菌生长条件

及致病性P274主讲教师:黄慧聪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1页教学目标与要求:1.细菌生长条件和人工培养2.细菌致病性概念和致病原因2.2.感染类型

3.细菌革兰氏染色

4.消毒与灭菌2.1.细菌毒力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2页3、PH:普通最适为7.2-7.62、温度:普通最适温度为37℃1、营养物质4、对气体要求5、渗透压:嗜盐菌需在高浓度NaCl(3%)生长一、生长繁殖条件①水②碳源③氮源④无机盐⑤生长因子

①对O2要求: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②对CO2要求:5%CO2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3页细菌生长方式与速度

二分裂法生长方式:链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4页细菌生长曲线

对数期迟缓期生长曲线: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培养物中活菌数对数为纵座标,可绘制为生长曲线,依据其将细菌群体生长繁殖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时和衰退期。0515202530105.56.08.58.07.57.06.59.0衰退期总菌数活菌数细菌数对数小时稳定时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5页

迟缓期:1-4h,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但不分裂繁殖。对数期:8-18h又称指数期,生长快速,此期细菌形态、染色性、生理活动等经典,对外界环境原因作用敏感。稳定时:有害物增加,死亡数增加,细菌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等代谢产物在此期产生。衰亡期:死菌数多于活菌数,形态显著改变,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6页细菌人工培养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7页1、培养细菌条件充分营养物质适当酸碱度适当气体适当温度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8页2、培养基

人工配制而成,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混合营养物制品,灭菌后制成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9页1基础培养基5553选择培养基4判别培养基2合成培养基5厌氧培养基依据营养和用途分类

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10页依据物理性状分类液体培养基:用于增菌。半固体培养基:检测细菌动力和短期保留菌种。固体培养基:用于分离、纯化和保留菌种,做病原学诊疗和产生菌苗用于预防。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11页3、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现象

固体培养基中菌落R型菌落(S型)

菌苔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12页

菌落:由一个细菌不停分裂繁殖堆积肉眼可见细菌集团。分离培养:将培养物划线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使原混杂细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散开,形成份离单个菌落。

纯培养:从固体培养基中挑出一菌落,移种到另一培养基中,此时生长出来细菌称纯种,这种培养方法为纯培养。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13页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新分离细菌)表面粗糙、干燥、表面皱纹或颗粒状、边缘不齐(陈旧菌落)S光滑型菌落R粗糙型菌落粘稠、有光泽、似水珠样,多见有厚荚膜或丰富粘液层细菌M粘液型菌落菌落类型

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14页液体培养基中

沉淀生长混浊生长表面生长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15页半固体中

混浊生长沿穿刺线生长生长有鞭毛细菌无鞭毛细菌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16页二、细菌致病性感染: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生活中与宿主相互作用并造成不一样程度病理改变过程,是微生物与宿主在个体、细胞和分子多层面相互作用生物学现象。致病性(病原性):细菌能引发感染能力称为致病性或病原性。细菌毒力:指细菌致病能力强弱程度,是细菌致病性量概念。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17页细菌毒力细菌侵入宿主数量细菌侵入部位

致病原因侵袭力毒素(一)细菌毒力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18页侵袭力

病原菌突破机体皮肤、粘膜生理屏障,在宿主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蔓延能力。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19页黏附与定植侵入繁殖与扩散局部扩散全身扩散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20页黏附性结构物质

包含普通菌毛、荚膜、微荚膜、支原体顶端结构,统称为黏附因子。

黏附素:G—为外膜蛋白(OMP),G+为菌毛和非菌毛黏附素。黏附性结构:黏附性物质: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21页侵入部位:黏膜上皮细胞方式:侵袭素——由侵袭基因编码外膜蛋白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22页繁殖与扩散局部扩散全身扩散表层扩散深层扩散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23页毒素

外毒素释放:多数由活菌释放细胞外起源:多见G+菌及一些G-菌

化学成份:蛋白质稳定性:不稳定,60~80℃30min毒性作用:强,表现不一抗原性:强,可形成类毒素内毒素菌体裂解后释放多见G-菌

多糖

耐热,加热160℃1-2hr弱,表现相同弱,不可形成类毒素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24页按外毒素对宿主细胞亲和性及作用方式分为:

神经毒素细胞毒素肠毒素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25页内毒素引发临床表现

发烧反应白细胞反应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免疫调整作用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26页细菌感染起源传输方式与路径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病人、带菌者、患病与带菌动物条件致病菌、潜伏状态存在致病菌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创伤感染、血液、人畜共患病传输、性传输(接触传输)节肢动物叮咬感染(二)细菌性感染方式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27页感染类型不感染隐性感染

(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毒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败血症菌血症…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28页

病原体被机体排除或毁灭(机体免疫力强,病原体致病力弱或数量不足,或侵入部位不妥)。不感染:隐性感染:

机体不出现或出现不显著临床症状(亚临床感染)(体内可测到特异性抗体)。显性感染:

当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且宿主机体免疫功效相对较弱时,其感染所造成病理损伤使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29页急性感染:突然发作,症状显著而急,病程较短(数日—数周),病愈后,病原菌从宿主体内消失慢性感染:病程迟缓、病程长(数月—多年)、多见于胞内寄生菌显性感染依发病缓急、病程时期分: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30页局部感染: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局限在一定部位繁殖引发病变感染类型。全身感染:

感染发生后,致病菌或其毒性产物向全身播散引发全身性症状感染类型显性感染依发病部位性质分:

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31页

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并在其中极少许繁殖,只是短暂一过性经过血循环抵达体内适宜部位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细菌不侵入血流,只在局部繁殖,外毒素进入血循环,经血抵达易感组织及细胞,引发特殊全身症状。(白喉、破伤风)毒血症:

菌血症:

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32页

致病细菌由局部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发全身性严重中毒症状,如高热、皮肤和粘膜瘀斑、肝脾肿大等。败血症:

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经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其它组织或器官,产生新化脓病灶。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33页第三节细菌染色与消毒灭菌

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34页一、细菌染色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35页[革兰染色法详细操作]1.标本处理:直接涂片取沉渣涂片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36页[革兰染色法详细操作]2.涂片制作:直接在玻片上涂布或生理盐水中涂布自然干燥固定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37页[革兰染色法详细操作]3.染色:结晶紫染色,水洗碘液染色,水洗丙酮酒精脱色,水洗稀释沙黄复染,水洗吸干或晾干,镜检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38页G+菌染成紫色,有芽胞杆菌和绝大多数球菌,以及全部放线菌和真菌都呈革兰氏阳性G—

菌染成红色,弧菌、螺旋体和大多数致病性无芽胞杆菌都呈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39页①判定细菌②为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③与细菌致病性相关,革兰氏阳性菌多以外毒素致病,革兰氏阴性菌多以内毒素致病革兰染色法临床意义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40页二、消毒灭菌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41页

消毒:杀灭物体上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物体上全部微生物方法,包含杀灭细菌芽胞在内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防腐:体外预防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方法。

无菌:不存在任何活菌意思。无菌操作:预防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操作技术。

抑菌:抑制体内、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42页(一)物理消毒灭菌法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43页消毒灭菌物理原因热力辐射超声波滤过干燥低温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44页1、热力灭菌法湿热80℃经5-10min可杀死全部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原理:多数无芽胞细菌经55-60℃作用30-60min后死亡分类: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45页干热灭菌法焚烧:废弃物品、动物尸体。烧灼:接种环、试管口灭菌。干烤:160-170℃2h玻璃器皿、瓷器等。红外线:1-10m波长最强,但只在照射到物体表面产生热效,医疗器械灭菌。脱水干燥,使大分子变性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46页湿热灭菌法巴氏消毒法:杀灭液体中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不耐热成份不被破坏。61.1-62.8℃30min或71.1℃15-30s,普通用于酒类、牛乳等消毒。煮沸法:100℃5min杀灭繁殖体,1-2h杀灭芽胞,加入2%碳酸钠,促进芽胞杀灭,预防金属器皿生锈,普通用于食具、刀剪、注射器消毒。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47页湿热灭菌法流动蒸汽消毒法:常压蒸汽消毒法,100℃15-30min杀灭繁殖体,但芽胞不被全部杀灭。间歇蒸汽灭菌法:

100℃加热15-30min,37℃过夜,连续三次,用于含糖、牛奶等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法:压力103.4kPa(1.05kg/cm2),

121.3℃,15-30min,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物品。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48页湿热灭菌比干热效果好湿热灭菌时,菌体蛋白质较易凝固。湿热灭菌时,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含水愈多,凝固所需温度降低。湿热穿透力比干热大,可使被灭菌物品内部温度快速上升。湿热蒸气可放出潜热,这种潜热快速提升被灭菌物体温度。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49页2、辐射杀菌法

紫外线杀菌机理:波长240~300nm紫外线含有杀菌作用

干扰DNA复制与转录紫外线穿透力较弱不耐热物品表面消毒特点:应用范围:

空气消毒手术室、传染病房、细菌试验室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50页杀菌机理:应用范围:电离辐射包含高速电子、X射线和射线干扰DNA合成,破坏细胞膜,产生游离基一次性医用塑料制品消毒食品、药品、生物制品消毒不破坏其营养成份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51页微波波长1-1000mm电磁波杀菌机理热效应,但不均匀,灭菌效果不可靠应用范围食品、非金属器械、检验室用具、无菌室和病室中食品用具、药杯及其它物品消毒。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52页3、滤过除菌法

机制

利用特殊滤器以去除液体或空气中细菌,以到达无菌目标。用途

主要用于不耐高温无菌血清、毒素、抗生素、药液,以及空气除菌。特点仅能除去细菌,不能去除病毒、支原体、衣原体和有些L型细菌等。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53页(二)化学消毒灭菌法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54页

惯用化学消毒剂及防腐剂对人体组织都有危害,所以只限于外用或环境消毒。局限于:

1、体表(皮肤、粘膜、伤口消毒)

2、手术器械消毒

3、排泄物及周围环境消毒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55页惯用化学消毒剂杀菌机理

类别作用机制惯用种类

酚类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

石炭酸

醇类蛋白变性

乙醇

氧化剂氧化、蛋白沉淀高锰酸钾

重金属盐氧化、蛋白、酶变性

红汞、硫柳汞

烷化剂蛋白、核酸烷基化

甲醛表面活性剂蛋白变性,细胞膜损伤

新洁尔灭

染料干扰氧化、抑制繁殖

龙胆紫细菌的生长条件和致病性第56页消毒剂应用

种类使用浓度

用途石炭酸3~5%地面、器具表面、皮肤消毒乙醇70~75%皮肤、体温计消毒高锰酸甲0.1%皮肤、尿道、蔬菜、水果消毒红汞2%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硫柳汞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