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初中学生法律素养的策略 论文_第1页
培育初中学生法律素养的策略 论文_第2页
培育初中学生法律素养的策略 论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育初中学生法律素养的策略摘要: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方略,并取得重大成果。未成年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法治素养如何,关系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培育中学生法律素养的策略。关键词:法律素养,法律意识,教材,教学设备,教学实践,家校合作引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人们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们维护[1]。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对每一个中国人提出的普遍要求。加强全民法治教育,已经成为依法治国方略向前推进的重要动力。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和价值观念,容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培育未成年学生的法律素养已经变得刻不容缓,必须把未成年学生的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法治内容更多的偏重于抽象知识的理解。虽然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或多或少的接触到法律,但是这种接触往往是无意识的,甚至是片面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引导。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培育法律素养,化“无意识的接触”为“正确的感知”。本文主要从“充分挖掘道德与法治教材”、“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寻求家校合作”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下面就是本人关于如何“培育初中学生法律素养”的几点浅见。一、利用好道德与法治学科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法律知识点。步入中学后,孩子们开始进入青春期,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问题开始有更多的见解。他们对法律不是一无所知,但是又知之甚少,法治观念比较淡薄,如果没有接受相关的法治教育,极易造成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此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进入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家长陪伴、教导孩子的时间减少了,由于条件有限,导致他们法律知识的有效学习不足,学校成了获得法律知识的主要来源地。法律知识是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点内容,贯穿初中整套教材。七年级《走进法治天地》,孩子们开始正式的认识法律。这一部分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帮助他们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感受法律与生活密不可分,感受法律对青少年的关爱,引导学生自觉树立法律意识,学会依法办事。八年级《做守法的公民》,意在帮助学生认清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树立“法不可违”的信念,并教授他们法律救济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九年级《民主与法治》,帮助学生认识法治中国的进程,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整套教材从七年级的“走进法律”,到八年级的“依法办事”,再到九年级的“法治中国”;从孩子们的学校生活领域过渡到社会生活领域,着力体现学生生命成长的连续性与教育内容的衔接性[2]。作为教师,尤其是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一定要利用好专业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法律知识点,要有系统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法律知识学习,坚决按照道德与法治教材安排,上好与法治内容有关的课程。二、利用信息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实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当今社会,信息化随处可见:微信、淘宝、抖音、支付宝等,当代的学生是在信息化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天生就对信息化有着极大的兴趣和特殊的适应性。为了跟上学生的步伐,作为新时代教师,也应当顺应潮流,将信息化引入课堂教学中,贴合学生发展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授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力,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充分利用在校时间,通过信息化教学设备,上好教材内容的同时,及时传递国家法治最新资讯。并引用网络视频和“火爆全网”的真实案例进行实例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实现法律知识的渗透教化作用。教学工作中,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在课前,我都会仔细研究教学内容,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己动手制作有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件;在课上,我会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创设情景法、小组讨论法,探究体验法等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种教学资源(音乐、朗诵、动画、视频......)的使用更是为课堂锦上添花。通过信息化教学设备,学生从原来枯燥无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得到解放,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更浓,学习效果也大幅度提高。三、学校要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法律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经过无数次“打磨”得出的宝贵经验,是供我们参考的,如果想要深入了解其“打磨的过程”,必须要亲自去实践。书本上说“法律具有保护和规范作用”、“违法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惩罚”、“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等等,这些知识点教给孩子,他们能听,但是真的能“懂”吗?仅仅只靠老师的一张嘴和几则实例,法律观念就能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了吗?法律素养就能提高了吗? 为了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具效果,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种法制教育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增强法律意识,培养法律素养。比如“法治宣传进校园”---邀请当地派出所、司法所或者法院工作人员来校讲解法律知识;“法治情景剧”---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表演法治情景剧,寓学于乐;“法律知识竞赛”---根据所学法律知识组织竞赛,设置奖项,帮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加深学习印象;“身临其境”---组织学生去当地派出所司法所参观、去法院当旁听者、去拘留所看守所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等。实践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学校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丰富理论知识并指导实践。四、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工具寻求家校合作,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未成年学生,一半的时间在学校度过,另一半的时间在家和家人一同度过。帮助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观念,成为一个尊法守法依法办事的孩子,需要家长和学校合作共赢。而各种通讯工具的出现为我们实现家校合作提供了可能。现在,手机已经成为了家长和孩子们的“掌中宝”,随着QQ、微信、钉钉等聊天软件的出现和发展,家长、学生们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聊天账号。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通讯工具,构建家校沟通的桥梁。通过微信和QQ等聊天软件,我们可以建立班级学习群,方便学生与老师交流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群聊寻求家长支持,下达家庭学习任务。比如,要求学生每周观看《社会与法》频道半小时或者观看中央电视台有关法治节目和法治视频;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带头尊法守法,给孩子做好榜样等。通过家校的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法律素养。青少年是一个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处于这一年龄的孩子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会成为一个社会人。文化知识的学习固然是中学阶段的主要任务,但是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法律素养的形成更是重要方面。我国中学生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的主流是好的,问题同样也是客观存在的,各方面应该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参考文献[1]李晓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